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

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
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

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一)

时间飞快,转眼一年又过了。回首这一年在来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尽管是很辛苦、劳累,但是我是觉得这种日子很踏实,不仅在忙碌工作当中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也深深地体会到工作的现实中给带我所带来的挫败感。

在这一年里,首先我得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力,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接下来还得感谢所有的同事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以让我的工作胜利地完成。以下是我对今年的工作总结与来年工作的初步规划。

工作总结

一、生产方面

通过了仓库提前备料的方式,不但了解了欠料信息,同时可以让车间需要前置加工的物料得以有计划地完成。依据欠料信息、订单数量、客户的需求,合理地进行排产。确保车间生产的流畅性,也降低了车间半成品的积压。对于车间上报的异常情况能尽全力进行处理。如有自身处理不了的,能及时的上报领导并跟进到位。对生产计划是否有序的完成,采取深入员工的方式了解核实生产的进度,

以确保订单的交期。

二、物料方面

通过召开物料检讨,了解掌握物料信息。采取加急物料信息白板化跟进,让加急物料得以顺利到车间进行生产。对于加急物料出现异常的情况,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三、生产计划方面

在计划方面,根据物料控提供的生产指令及初步的物料信息以及客户的需求进行拟制备料通知单,合理安排仓库备料,通过仓库备料提供欠料信息拟制生产指令单,避免出现待料上线的情况。依据客户需求、订单的缓急、生产产能为原则,进行合理排单。确保生产计划有效的完成。

四、出货方面

从8月份开始调整成品库存计划后,今散单常规产品交期从原来的11左右压缩到9天时间,大部分库存产品订单能当天发货,少部分库存产品订单为2-3天;从6月份到11月份发货金额来分析,其中有9月份、10月份、11月份连续3个月的发货金额大于销售订单的金额。同比上半年来说是有一定的进步。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进步,主要是库存计划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明也

说明了库存计划的实行是可行的。

以上是自我的工作总结,下面对来年的工作作以规划

一、目前,生产计划的流程已成模式,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强精益生产的意识,提高为生产和销售服务的意识。加强了解物料的前詹性、客户的需求、市场的动态,朝着“由订单式生产到计划性生产”的生产模式转变。

二、对于物料跟进方面,仍需要大力强捉,仍要寻找更好方法改变目前的模式。加强与物控、采购人员、收发员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效率与沟通的质量,即时产生共享的信息。

三、自身的加强,加强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团队意识。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具备更快、更好的工作能力,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缺点与不足

一、感觉到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甚至出现无效沟通的现象。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利于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虽然当别的部门提出配合时,大家也会配合,但是主动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工作,或者很愉快地配合其他部门提出的要求及其他配合时,仍然还不是很到位。这一定会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这也是让我在工作深感到挫败的因素。

二、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思维。不利于搞高业务水平。对公司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打破按部就班的旧观念,鼓励创新,可以通过板报、会议、公司发文等方式对工作成绩好、业务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式进行。

二、重视员工的建议及提出的意见,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或者调查问卷开幕进行了解。

三、建议建立物料仓台账

以上是我今年来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规划,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期盼各位领导多多批语指导和支持。

2011-12-13

何莉

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二)

2008年包装车间年终总结报告

时光荏苒,2008年已经过去,回首一年来的车间作业,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协助配合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生产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来年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2008年的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员与产量

2008年1到12月份车间共生产产量合计:19582万只, 月平均产量为4181万只. 相比2007年的月平均产量4708万只下降了627万只.但是除去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11月与12月与07年同期(1-10月份)相比,总产能增加了56万只.通过对上述07年与08年的产能及人员对比,我们可以看出08年的产能变化较07年的产能较平稳有着明显不同,08年产能变化呈现一种“∧”的趋势。产能上升的也快,回落的也非常的明显。受此影响,车间在2008年在人员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表现在随产能的情况合理的配置相应的人员,因此出现了人员数量的波动性。

二.效率指标分析与总结

2008年工时利用率平均每月604%,比基线512%提升92%,离目标提升25%.相差13%。2008年各月工时利用率(见下表),

从2008年3月份公司确定效率提升的目标之后,车间与生产管控部就工时利用率的核算与统计方法进行了沟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改正,以利更好的体现车间每个班组的绩效。比如某些班组因为做了大量的加工单,但未计入理论工时,导致其工时利用率相当的低。而无法合理评估其绩效。故在核算工时利用率的时候要求将加工单计入理论工时;将点焊作为独立工站管理,提升了点焊员工的利用率。以往某个班组点焊完成后,点焊员工会到后面工序担任打杂或帮手。现在只要有电池,他们就全力点焊;实施工时利用率考核,将目标分解到班组。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领班只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工作方式。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效率上来。领班采取了多种的方式来提高工时利用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严格考勤管理,消除考勤泡沫。

B、实施定额管理,任务细分到个人。某些领班会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定额,否则加班不计工时。

C、变被动接受新员工,新员工上线后少闻寡问为主动筛选员工,主动培训和鼓励新员工。以上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工时利用率在短期得到了提升。随着改善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取得成绩将越来越困难,并出现反复和倒

退,产生了“高原效应”。

为了持续提高工作效率,08年9月份制造二部成立了IE组,负责制造二部产品生产标准工时的制定和维护、车间生产效率的统计核算、车间IE改善的推行等工作,IE组暂由IE工程师和IE技术员组成。IE组在08年按计划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

数据统计及分析

要想进行改善,首先必须知道现状。以前虽然也在统计核算车间的工时利用率,但基础数据——标准工时和统计方法都不完善和准确,也不统一。IE组决定工作的入手点从制定一套详细准确的包装生产产品标准工时数据和建立一个统一权威的效率统计核算平台系统开始。产品生产标准工时的测定以K3系统里的产品代码为单位,做到每个代码都有一套对应的标准工时数据,到目前为止IE组共测定了426个产品型号的标准工时数据,后续不断进行补充,直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装产品生产标准工时数据;

以前生产管控部核算制造二部总的工时利用率,制造二部又要统计车间各生产线的工时利用率,生产管控部使用的是IE组提供的标准工时数据,但由于两者没有联网,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所以经常导致两个部门核算出来的数据差异很大。针对此情况IE组用Access程序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工时利用率核算系统,测定的产品标准工时数据全部保存在系统中由IE组维护、由生产管控部输入每日

车间的生产订单和出勤工时、生产线上报生产责任外损失工时并经生产管控部确认后录入系统,系统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产车间、生产线的时间段内的工时利用率数据。目前该系统已正常使用并完善增加了员工个人效率核算、车间人员配置、离职人员查询、工时利用率走势图、订单排产查询、产能及负荷评估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实现了权威、准确、通用的包装效率核算系统。

标准作业表

测定出产品的标准工时后,IE组开始制定产品的生产标准作业表对生产线生产该产品时人员、机器模具的配置提供参考,方便生产线领班布线、对员工进行考核。该《生产标准作业表》以产品代码为单位,采用文件受控发放到车间,领班使用时借用的形式进行管理。08年12月份车间试行流动性生产模式后,IE组及时推出了《单件流生产模式工序排置表》,根据订单的产量计算生产节拍,安排工位人员配置,计算线平衡率,图标显示生产瓶颈工序,该《配置表》直观准确,易操作,对流动性生产模式的推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为止共制作受控《生产标准作业表》100份,制作使用《单件流生产模式工序排置表》18份。

员工效率考核

通过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核算平台的建立,IE组能准确的统计到车间、生产线甚至员工个人的工时利用率。统计数据出来后,IE组考虑应该建立效率考核及奖励机制,以促进车间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08年10月份,公司调整员工薪资核

算办法,取消计件工资全部采用计时工资。记时工资下员工的作业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员工中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如何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IE组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制定了《包装组装材料准备线工资核算标准》,在记时工资的基础上设立效率奖,对员工工时利用率超过效率标准的进行奖励。此《核算标准》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10月份车间组装准备线只有13位员工超过效率奖励标准拿到绩效奖,到11月份受奖的人数上升到18人,12月份为17人,特别是1-1线在11月份没有一个员工受奖,但在11、12月份1-1线分别有5、7人受奖。

在此基础上,IE组在12月份编制了《包装组装流水线工资核算标准》,针对车间组装生产为单件流动生产模式,设定生产线员工整体记时,订单生产应耗工时包干,实际工时低于应耗工时的部分进行奖励。目前此办法正在试行并完善中。

流动性生产

在标准工时制定、核算系统运行、效率考核机制实施等工作步入正规后,IE 组在08年11月下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现场开展制程改善。分析了生产现状后IE组决定开始导入流动性生产模式改变车间以往的工站式作业。流动性生产模式以前在公司也没有试行过,IE组一边找资料一边结合车间生产进行设计,决定首先从7#线作为试点然后在车间推行。12月10日对车间领班组长和7#线员工开展了流动生产的培训,12月11日开始上线试行。试行的型号为H061客户LH055-3A44C4BT烫孔电池组,该型号工序复杂,不良率高,一直是生产线的

老大难排产3000组25人至少需要10-11小时。IE组在前期观测时发现生产线的工序配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工序间作业等待造成时间浪费,根据标准工时计算人员排布应该3000组电池在8小时内20员工完成的。我们就以此作为改善的目标。通过IE组在前期的培训和现场的指导,7#线经过2天的适应和调整期就达成了20人8小时完成3000组的目标,效率达成978%。产品不良率有改善前的8%下降到4%。相当于每天节省工时30h,节省费用=30*15*5=320元。

流动性生产在7#线的成功,让车间其他生产线看到了甜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现金生产模式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员工对流动生产模式的实施十分配合,因为计划早做完他们就可以早下班休息,生产线领班通过实施流动性生产可以减轻管理工作,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按照生产节拍在作业,产品按计划出成品,线上没有半成品,领班只要关注品质和处理异常就可以了。IE组相续在包装车间全部组装生产线推行流动性生产模式,对车间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08年12月份车间的工时利用率为788%,相对与11月份655%的利用率提升了10.33个百分点,上升率为15%,12月份包装车间生产的理论工时为20071小时,效率的提升相当于节省了出勤工时4548h,按加点工价计算当月节省费用

=4548*17*5=35269元。

三产品品质

2008年全年OQC抽检合格率平均948%。离目标99%相差5%.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 OQC抽检合格率呈直线式下降.原因分析为OQC在检验时判定标

准发生转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车间在产能提升的情况下相因的领班及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出现员工品质意识下降,生产线管控不力的局面产生;2008年下半年由于公司工资体制改革,车间原有的相关全检工位的激励机制未及时调整,导致全检工位员工的品质意识下降使OQC抽检合格率呈直线式下降, 车间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已制定实施了新的管控措施,车间的品质状况开始扭转提升,车间计划在2009年3月份将车间的出货检验合格率提升到96%以上。

四:制程不良管控

2008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27%.2008年制程不良的数据是在生产管控部的监控下统计出来的.2008年各月制程不良情况(见下表)

真实的数据为日后的生产改善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所生产的各种类型产品的不良数据进行分析,在2008年车间开展了酌有成效的改善活动:

1、车间通过对H-061 2B的整理由以前的有胶纸整理改为现在的有透明套整理;定位以前凭经验现在用专用治具定位;还有就是针对移印的生产方式的改善及点焊治具的应用.通过这些改善,该型号的不良率有最高的158%下降到目前的99%;

2、车间通过对H-061 4B的外套尺寸的标准化的改善及该型号所用的治具的完善.使该型号的不良率有最高的219%下将到目前的88%.

3、本年度车间通过对光身连接治具的改善,降低了光身连接的不良率及避免了光身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壳身凹陷的不良现象;通过试验的方法彻底解决了生产H-062 8X及8H出现的锡焊不良的现象;通过对点焊参数的标准化及调试治具的使用,把点焊不良率有以前的2%改善并维持在现在的0.5%左右

通过对其主要产品的不良改善,车间的整体不良由最高的16%下降到12月份的

73%.

五、现场改善

1、设备改善

08年车间不断开展车间设备改善活动,使设备的性能更稳定、员工的操作更简单针对自动套缩机的铁传送链容易烫伤电池的问题在链条上贴上了一层铁弗龙防止了电池烫伤;针对自动放面垫机涂胶不均匀的问题对胶水盒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对涂胶毛刷的材质进行了更换,采用了本厂使用的隔膜边料,不仅涂胶效果好而且节省;针对卷铝箔机电池进料采用一把一把手抓,员工作业累效率低的问题对进料槽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整盒电池进料。经过以上工作的实施,08年包装车间没有出现严重的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情况,车间设备使用、运行正常。新设备

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自动套管机的产能为7200只/

小时*人,人工热缩的产能2000只/小时*人,以往热缩使用的红外线热缩机的功率为24KW,自动套缩机的能耗为3KW,即自动套缩相对于人工热缩作业效率提高了260%,作业能耗下降了7倍;自动放面垫机的产能为3500只/小时*人,手工放面垫的产能为2700只/小时*人,机器相对人工的作业效率提高了30%。

2、治具模具的改善

08年度车间对使用的治具模具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善更新,使治具在使用中更有效、好用。H060客户订单生产使用的气动粘胶治具、测内阻治具、点焊治具、贴标治具全部进行了更新;H061客户3A4B电池组的整理治具、H069客户3A3B 电池组的贴白纸板治具、测击穿导通治具进行了改进;设计制作了万用贴标治具、粘胶尺、流水线防呆条、2A2L光身连接治具、PVC外套定位治具、外观全检测试工作台等。以上治具模具的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工序作业时间。

针对生产使用的治具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的现状,车间对的模具存放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进,改变以往全部治具对方在货架上,需要用时到处翻,有时找不到甚至用错治具的情况,对货架进行了区域划分并隔断,将治具分类存放在不同的区域格内,这样摆放整齐美观而且方便寻找;

3、在车间里进行现场定置管理,设置了现场管理看板;

4、为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实行离岗证制度,在没有得到当班领班的同意且没有取的离岗证的情况下,不得随意离岗;年底车间更是规定的统一时间集体离岗.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前车间员工乱走乱窜的现象.

5、为了节约能源,强化物料的领用规定,部分原材料实行以旧换新的领用原则,制程不良损耗的物料需填写不良品报表换领的原则。

6、为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车间制定了<<新员工的入职筛选办法>>及<<新员工培训期的考核办法>>,从一开始就把不符合车间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员工筛选出去,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的培训带来的浪费,为了使新员工在培训期有一定的压力,车间根据相关的资料制定了<<新员工考核表>>,要求培训期新员工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品质及产能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否则就会按试用不合格处理.这样一来使新员工的培训周期大大的缩短了.

六生产过程中所遇到及发生的事件

生产的产品外观标准品管及生产把握的不一致,会给生产造成困扰.

车间2008年底的组织的精益生产推行的不彻底,车间大部分生产线未严格按标准实行精益生产方式.

不良率过高,重工次数多: 特别是成品送检后不合格造成的重工次数多,导致大量的工时被浪费,还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不能做到当天计划当天清尾.影响出货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管怎样,过去一年的生产情况有喜有忧;从中我们可以在明显的问题中找出我们明年的工作改进方向,展望2009年工作目标和计划如下

如何去克服多品种少批量在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困难, 如何避免相同外观不同容量在生产现场中同时存在且不相互混料的问题发生.

坚持5S和目视管理在车间里的有效推进;

包装车间主管的年终总结(三)

生产部经理年终工作总结及年后计划

尊敬的总经理、辛勤的管理人员、各位主管、各位员工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受公司的委托作年度生产总结报告。现就去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去年是我们公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在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在各外协单位的支持下,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在在座各位主管、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公司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代表公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2011年的工作情况我向大家报告如下

1、去年我们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在平稳过渡中完成了生产部人事结构改革、生产流程改革、品质监控和车间环境的改善。

2、工价问题基本上我们做到在合乎情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定点定量、确保工人日工资达到要求标准、员工薪金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员工之间相互帮助,自由竞争、共同进步。

3、生产数量上也有较大的增长率,在车间各主管的精心管理下,月产量提升幅度较大,产品质量有了提高。

4、规范管理,日日提升。生产例会的准时召开、建立各部门的培训例会制度,给管理人员的一个沟通、协调、学习的机会。

总结了过去好的一面,其实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从各个部门也能发现,产品质量不过关、节约意识差、纪律性薄弱,还有很多没按照公司制度去做。有很

多待去改善和完善的地方。

明年我们的管理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其进一步完善

一、现场10S管理

全年班组按照10S管理的要求,持续不断的对现场进行改善和提升。

①车间生产线由于流动性大,不易控制,为此,流水线利用业余时间每月至少2次以上的整顿。

②制作各种适宜的标语,美化现场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生产环境。

③实施10S管理看板的更新,使其更具实效性;

二、成本控制与改善

1、成本管理改善

对各项成本指标进行了修订,加强焊锡丝,锡条等控制。为了让成本更具可控化,班组将成本指标分解到个人,让组员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去,建立成本目视管理看板,实施岗位成本投入产出报表。

2、做好节约、消耗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