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上)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宿舍布局别具一格, 老斋舍各层宿舍的命名和 编号也极有韵味,不是枯 燥呆板的数字,而是分别 以《千字文》中的“天地 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 昃,辰宿列张”依次命名 和编号,即从东边第一栋 开始,从一层到四层,依 次为天字斋、地字斋、玄 (元)字斋、黄字斋,等 等,以此类推,形成天、 地、玄(元)、黄、宇、 宙、洪、荒、日、月、盈、 昃、辰、宿、列、张等16 个斋舍,充满了深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和人文气息。

老斋舍的四栋宿舍一字排开,全长128米,其最上层 已达到山顶,由三座门楼联成一线。1947年“六· 一” 惨案发生后,为纪念陈如丰、王志德、黄鸣岗三位死 难学生,学校按照他们三人殉难的地点,将老斋舍的 这三座拱门由东往西分别命名为“如丰门”、“志德 门”和“鸣岗门”。

开尔斯先生匠心独具,在四栋宿 舍之间的三座圆形拱门上又垫起 一层,建成三座单檐歇山式亭楼, 斗拱飞檐,琉璃翡翠,宛若三座 飘逸凌空的天上宫阙。罗马式的 圆拱门配上中国传统的歇山顶亭 楼,堪称又一例“中西合璧”的 佳作。它既突出了老斋舍三个入 口的导向性,又使四栋建筑联 为—体,避免呆板,与周围的建 筑顾盼呼应,相得益彰。这三座 亭楼最初是作为教员休息室使用, 后又成为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 所。另外,老斋舍的屋顶做成平 面,形成一个宽阔的平台,并与 图书馆前区连成一片,成为一大 广场,这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 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文学院和 法学院教学区前的空间范围,扩 大了活动场所。
中 央 大 学 图 书 馆

老图书馆的外部装饰极具中 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为八 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 似皇冠,跨度达18米;上立 七环宝鼎,除起到装饰作用 外,还兼有排气之功用;屋 顶上有采暖烟囱,装饰为通 灵宝塔状,处处体现出实用 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南 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称为 “云纹照壁”,北屋角立有 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 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 “围脊”的效果。前部两座 附楼的歇山顶屋脊与大阅览 室相连,称为“歇山连脊”。

老斋舍布局巧妙,匠心独具,建筑平面采用不同层次的依 山组合,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形的变化,同时借助山势构 成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在不同标高处,沿等高线建成不 同层次的房屋,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而屋顶 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天平地不平”的格局,有曲径通 幽之感。
老斋舍共有四栋宿舍,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将宿舍分隔 为前、中、后三排,各排则依山势高低分为一至四层,每 层各有两个出入口。入口处平面修建多层阶梯,外形统一, 气势宏伟。每两栋宿舍之间,均依照山势,设臵有总共95 级阶梯,这既是宿舍的主要楼梯,又是自宿舍楼下登狮子 山、上图书馆的主要通道。 从一层到四层,房间数量依次递增,每层宿舍的房间排列 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布局:一层房间最少,呈“一”字形 排开,二层的房间则围合成“口”字状,三层为“日”字, 四层房间最多,大体呈“回”字形,真是别有洞天,颇值 玩味。
珞 珈 山 的 古 树 名 木
武汉大学校门牌坊
街道口老牌坊现状
(2007.4.21拍摄)
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远景
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柱三间重檐歇山式硫璃瓦木结构,缪恩钊 、沈中清设计,建造年代不详,后毁于龙卷风。
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柱三间单檐冲天柱式钢筋水泥结构,缪恩钊、 沈中清设计,约在1937年建成。

在图书馆工程施工 中,由于墙体砌砖 方法不对,承重力 达不到设计要求, 缪恩钊要求施工方 采取补救措施,在 大阅览室四角增加 四对钢筋混凝土柱 子才达到承重要求, 这一补强措施使施 工单位增加造价2万 元。又因为施工方 将屋角做成了南方 式的上挑形而非北 方式的平缓形而被 要求返工重建。

由于图书馆地基不敷使 用,设计师开尔斯便大 胆地将主楼后移,采用 基柱托起主楼后部,用 环廊与地面相接,使图 书馆的前方平坦宽阔, 背面更加高峻宏伟。
“陈毛体”新书 体 “李毛体”草书 体
街道口老牌坊现状
题写者:不详
题写者:不详
题写者:曹立庵
来自百度文库
题写者:曹立庵
题写者:刘赜(博平)
国立武汉大学六大学院变迁
1928: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学院 1929:文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改名)、理学院、工学院 1933:设农学院筹备处 1936:农学院正式成立(文、法、理、工、农) 1938: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农学院恢复,医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 1947:设立医学院(文、法、理、工、农、医)
朋友,你看见过北平文华武英殿没有?见过大前门和天 坛没有?国立武汉大学便是模仿中国宫殿而建筑的。文法两 学院有点像大前门,而夹在中间的图书馆则颇类天坛,银灰 色的墙壁,碧绿色的玻璃瓦,远挹湖光,近揽山色,居高临 下,气象万千,北平帝皇居也许比这个更为壮丽,但却没有 这样天然风景的陪衬。

老斋舍的16个单元共有502个房间,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居住。单个 房间尺寸为3.3米宽、4.5米长,内有壁柜,使用面积约为13平方米。
山上男生宿舍为四层楼房,分四单元。每两单元交接处,就有一座四层 楼高的大门,门上有阙。因为阙在楼上,离地即为五层,加上飞檐绿瓦,自 下仰视,在当时真可谓天上宫阙。 房住二人,内有双人用自修桌一,木方凳、钢丝床各二,均是新制,全 舍划一,极为齐整。每斋都有抽水马桶、洗澡间,热水用管道送至各斋,热 的程度,已经达到开水地步。每日晚饭后,同学三、五成群,漫步于青山绿 水之间,颇有身在仙境之感。这样校园,当时可称全国一流,甚至可说全国 第一,同学学习情绪,从而大大加强。 说到校舍建筑,老校长声称,第一要求坚固,校舍建成之后,希望能够 维持二百年。二要美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采取了一些中国传统装饰宫 殿的办法来装饰校舍,结果也就将学校装扮为一座宫殿了。特别是男生宿舍, 既高入云间,又门、窗百千,游人竟有比之为布达拉宫者。珞珈山也就成了 武汉的一个风景区,来武汉者无不以一睹为快。一、二、三区教职工住宅, 一区最为华丽。当时在武汉,可称一流。因为有小洋房十八栋,故又称十八 栋。至于为何如此讲究,老校长说,没有舒适住所,难得名牌教授。关于用 水,老校长宣称,经过化验,完全可以饮用。学生用床,老校长说是由上海 一家工厂承造。样品出来,命两个壮年在床上跳动,两小时候,毫不变样, 方为合格。老校长接着还说,学生多是青壮,不给他一张坚固的床,是难持 久的。床如此,其它学生用具,亦皆照办,都经久耐用。

老图书馆占地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楼和前后两翼的四座附楼联结而成, 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完整地体现了中 国宫殿式建筑的威武和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 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发挥得完美而极致。
武 汉 大 学 图 书 馆 金陵大学图书馆
——杨鸿年:《珞珈琐忆》
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 的标志性建筑 和精神象征

老图书馆由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于1933年10月开工, 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工程造价34.4万元。老图书馆 在结构技术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组合式钢桁架混合结构承重,为中 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 功之作,同时也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的佳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苏雪林:《忆武汉大学图书馆》
大学是人类传播知识与文明的摇篮。它不仅以知识培养 人,也以环境教育人。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愉悦和心动。如 果说珞珈山下绽放的樱花给人以昙花一现的瞬间之美,那么 在樱花道旁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穿透时空 的永恒之美。恰如秦砖汉瓦,饱经数千年的沧桑。
——杨国安:《我们古老,但古老是我们的财富




据不完全统计,今日武大珞珈校园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余 种,占武汉市种子植物的80%以上;其中,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14科、 30种,“百年古树名木”26株。除种子植物外,还有蕨类植物、苔藓 植物、地衣等,总计4门近900种。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 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 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 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对外称“中 国植物园协会”)的会员(称为“武大植物园”)。另外,武汉大学 已两次应邀参加世界植物园大会,并将最终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



建校之初,叶雅各先生亲自规划、引种、选种,在保护好 原有植被的同时,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 栽种树木30多种,另有花果树木30多种,造林面积近2000 亩。 1933年9月,武大开始筹建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 树木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和日本农林省林业试业场等处赠 送了800多种木本及草本植物,同时还从四川、安徽、江 西、云南、贵州等地大量引进种苗。 抗战胜利后,在钟心煊、孙祥钟、叶雅各等教授的指导下, 学校从峨嵋山、黄山、庐山、神农架等地及英、美、日等 国引进大量种苗,其中驰名中外的水杉就是他们最早从湖 北利川引进武大并繁育种苗扩散到国内外的。 在新文科区外语大楼与湖滨宿舍区之间,还拥有22亩国内 外高校校园罕见、在亚洲也极为稀有的、具有亚热带特征 的壳斗科常绿阔叶青冈栎林。
第五讲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珞珈山校园规划及自然环境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巡礼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九二九 年开尔斯 绘制的武 汉大学校 园规划图

武汉大学校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蛮声 中外,内有珞珈山、狮子山、火石山、笔架山、乌鱼岭、小 龟山、侧船山、扁扁山(后改名为半边山)、团山、廖家山、 郭家山、陈家山等十余座大小山丘坐落其中,中心湖、月亮 湖、星湖等点缀其间,外有东湖水半面环抱。 珞珈山挺立于校园中央,东西长1280米,方圆540亩,海拔 最高处为118.5米,为群山之首,山体绿化覆盖率100%。 狮子山可谓是武大校园里的一座“飞来峰”,鳞木化石、腕 足类化石和南麓一公里长的逆掩断层表明,由四亿年前泥盆 纪砂岩组成的狮子山主体,是在一亿四千万年以前的一次地 壳变动中从不远的北方被推来,落在二亿七千万年前形成的 砂质页岩上的;其基岩主要为下古生代页岩、泥盆纪砂岩、 下石炭纪石英岩和珞珈火石岩;其上覆盖一层厚薄不均的棕 黄色粘土(成土年代大约是第四纪)。狮子山主峰海拔69米, 在武大新校舍的建设中被削去了10多米,现海拔约为55米。



珞珈山的东部山脚,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击,喷 珠溅玉;山腰则佳木交碧,奇花织锦,院墙错落,房舍雅 致;从山腰至山顶,林深茂密,摇苍飞翠,遮日蔽月,深 幽秘邃。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陈,小径曲绕,异 鸟时鸣。 侧船山南,有一无名峡谷,地质界人士称此地为武汉地质 博物馆,建议加强保护和景观开发。 侧船山、半边山以东之近山湖中,有一巨岩突出水面,累 累罗列,突兀峥嵘,裂罅皱折,淘痕斑驳,古称浪淘石 (见任桐1923年《沙湖志》所载),又名“枕流”,面积 约3000平方米,大部被水淹没。突出水面者大小计十余石, 其形或如驼背双峰,或若浮牛露脊,参差错落,列峙于粼 粼碧波之中,俨如海岛琼山,别具景趣。每当风来湖上, 浪涛激石,势如飞雪漫卷,声如钟鼓和鸣;在风和日丽之 时,则水平如镜,波光荡漾,涟漪微开。游人泛舟于此, 登石欣赏湖光山色,恍如身臵画中。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随感》

男生寄宿舍(老斋舍)由开尔斯(F. H. Kales) 和萨克瑟(Richard. Sachse)设计,汉协盛营造 厂中标承建,于1930年3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 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9万元。整个 建筑依狮子山向阳的南坡顺山势而建,具有良好的 日照条件。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显 得朴素大方,厚重沉稳。宿舍屋前檐眉与亭楼顶均 覆有绿色琉璃瓦,与直立的银灰色墙壁珠联璧合, 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