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监测拍照系统简介

水情监测拍照系统简介
水情监测拍照系统简介

水情监测拍照系统简介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北京润华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1.系统介绍

水情监测拍照系统是使用水位计、雨量计及工业级摄像机对河道、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所涉及的水位、雨量进行监测;对水尺、过流情况、工程现场情况及闸门运行情况进行拍照;通过GPRS网络将水位、雨量等数据信息及高清图片发送到上级管理单位。管理人员通过水情监测拍照系统软件查看数据信息及照片信息,综合了解水位、流量及库容情况,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水情现状;同时也可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及闸门运行情况的照片,及时发现险情预兆,判定险情,提前预警,为渠道、河流、水库及水闸安全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2.系统架构

系统主要由监测设备、拍照设备、遥测终端、供电设备、传输网络和监测拍照系统软件五部分组成。

监测设备: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

拍照设备:工业摄像机,负责对渠道水尺、过流、闸门现场进行拍照。

遥测终端:负责水位、雨量和摄像机照片的采集,并通过GPRS网络将照片传送给监视软件平台上。

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充电保护器、蓄电池等设备,负责给各设备供电。

通信网络:包括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监测中心需有固定IP)。

监测拍照系统软件:包括水位、雨量、照片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查看、统计等功能。

3.主要功能

功能综述

系统实现了水情全过程的远程自动采集+拍照监视,通过水位计遥测记录河道、水库、渠道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可通过水尺照片校核水位,通过雨量采集降雨量,通过降雨量了解掌握对河道、水库、渠道水情的影响。在中心监测软件上根据监测水位、雨量及警戒水位、汛限水位、降雨量阀值,实现了声音、颜色、短信的防汛预警功能。实现了河道、渠道、水库及闸门等工程现场情况水情实时照片的采集,及时方便的了解工程安全运行情况。

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实现的“自动采集+自动拍照”工作方式,将每天定时定点现场观测水位、雨量及工程运行情况,并进行纸质记录、电话上报的工作状态,改为每天办公室计算机监测及一定时段的现场工程运行巡检;极大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实现的手机智能终端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实时水位、雨量和现场照片,了解水情动态,达到了水雨情管理的3A化目标(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

软件主要功能如下:

工程概况,通过文字、数据表格、照片、工程分布电子地图可以非常便捷的了解水库、河道、渠道及其上建筑物和险工险段的分布位置、工程属性及文字照片等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

工程照片

工程分布图

动态监测,通过远程遥测、定时抓拍、招测招拍等功能,实现对水库水位、河道水位、渠道水位、雨量自动遥测和定时抓拍水尺、工程现场

情况及水闸等工程的静态照片,通过中心软件实现水位、雨量、照片等动

态监测监视,直观方便的了解水位、雨量变化过程,对河道来水、水库蓄水、渠道引配水及运行情况可以动态掌握。

动态监测

水库水尺

渠道水尺

电子地图,在以水库、河道、灌区渠系工程为背景的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各河道、水库、渠道及其上监测点的分布位置;点击各监测点,方便查询河道水位、水库水位、库容、雨量及渠道水位和水尺照片、过水情况照片、闸门情况的照片;同时可以实现雨量等值面、等值线等相关的业务功能。

电子地图

历史查询,实现任意设定起止时间,查询时段内河道水位、水库水位、库容、水位过程线、降雨量及历史照片,并可直接打印明细报表和水

位、库容过程曲线、降雨过程线。

历史查询(数据表格)

历史查询(过程线)

统计报表,可按照时、日、月、旬、年等时间段生成水位、库容、降雨量的各种水情统计报表,方便水情整编。

水位统计报表

降雨量统计报表

智能终端,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查询各河道、水库、渠道的实时水位、库容、降雨量以及水尺、闸门、现场情况等实时

照片,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来、蓄、引、配水情况及工程安全情况。

智能终端

报警信息管理

主要实现对水情的各种报警信息的管理。可以通过报警时间、报警状

态、报警类型、排序方式等来查询报警信息。

报警信息管理

短信预警自动发送设置

4.系统特点

自动采集+自动拍照:支持雨量计、水位计、流量计和工业摄像机多种组合采集,摄像机最多同时支持3路,实现了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自动拍照”的工作方式,通过自动拍照改变了信息自动采集缺乏真实感的缺陷,改变了人工现场观测的工作状态(可以在办公室通过软件查看水尺照片,摘录水位,人员不需要到现场观测),极大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模式:支持定时自报、差值预警自报、远程召测上报及混合模式上报;同时支持一点多中心的数据传输。

上位机软件监视:使用监视软件对河道、水库、渠道的水雨情进行实时监视,监视指标可根据需要从基本情况指标、特征情况指标和实时采集指标中自由选择,方便灵活;现场照片和遥测数据实时对比显示,数据真实可靠。

预警方式:水情预警可根据不用时期(如汛期和非汛期)的需要,选择汛限水位、保证水位、警戒水位作为预警指标;雨情预警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种降雨强度(如1小时降雨量、3小时降雨量)及其阀值预警。同时可以通过声音、颜色、短信方式发布预警消息。

智能终端应用: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实时水位、雨量和现场照片,实现水雨情管理的3A化(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随时、随地的了解水情动态。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设计方案Ver1.0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情监测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水情遥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雪)、风速等。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各通信数据互为补充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1) 2.系统功能 1)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2)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通信功能: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4)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预设的告警上限时,监测预报系统软件主动告警。 5)查询功能:监测预报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6)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7)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3.系统设备组成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由前端遥测站、测量设备、通信网络(超短波中继站)、监测中心站等使部分组成。主要组成设备为:

1)前端遥测站:自动遥测终端机。 2)测量设备:翻斗式雨量计、水位计等。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设备功能 1)自动遥测终端机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设备功能包括: A、当雨量每产生一个计量单位(1mm)或水位每变化一个计量单位时,自动采集、存贮并向 中心发送数据。 B、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时,即自动采集、存贮和发送数据。雨量发送累计值,水位发送实时 值。 C、支持超短波、GPRS、北斗卫星等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D、可现场和远程(通过GPRS)设定站号和各项遥测数据的上、下限报警值等工作参数,数据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 一、水情监测系统概述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适用于水利管理部门远程监测水库的水位、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同时支持远程图像监控,为保障水库的适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现场信息。 水雨情监控系统做到了水库水雨情的实时监测、实现了水库的信息化管理,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系统拓扑图

三、系统优势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远程监测远程监视自动报警 统计分析 数据存储 ◆水库分布位置、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水位、降雨量、设备电池电压等实时数据。 ◆按需配置远程自动/手动拍照功能(GPRS/CDMA 通信时)。 ◆按需配置视频实时监控功能(光纤/ADSL/4G 通信时)。 ◆水位/降雨量超限或现场设备故障时,自动报警。 ◆自动向责任人手机发送报警短信(选配)。 ◆自动统计水位、降雨量的时、日、月、年数据报表。 ◆自动生成水位、降雨量、电池电压等数据过程曲线。 ◆监测中心服务器和现场终端双向存储历史数据。 ◆自现场终端可存储不少于一年的历史数据记录。

六、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应用案例 案例1——安徽某县水务局水库监测及预警工程 水库安全度汛是全国各地防汛抗洪的重中之中,而水库监测系统作为水库除险的重要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受到水利管理部门的重视。 2015年,安徽某县水务局投资建设了“水库监测及预警工程”,首批为县内12座重点水库安装了水库远程监测设备,实现了水库水雨情的实时监测。 通信网络: 水务局监测中心内具备可上外网的固定IP,系统选用了公网专线的组网方式。 监测中心服务器上安装了我公司提供的网页版监测软件,方便管理人员远程访问。 监测设备: 水库监测终端DATA-9201采用太阳能供电,配置30W的太阳能电池板和24AH的蓄电池,实时将水雨情数据上报给监测中心。 水位检测设备选用了DC12V供电、RS485输出的超声波水位计,量程15米。 雨量检测设备选用了单脉冲输出的翻斗式雨量计。 现场监测设备采用一杆式安装,为节省运输成本,安装杆在当地根据每座水库的具体情况设计、组装。 设备安装现场: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及常见问题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况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遥感、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江河、水库和流域的降雨量、水位、流量、土壤蒸发、机组发电、闸门启闭等水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预报、自动生成调度方案和发布的信息系统。通俗的说:它是江河和水库调度的“千里眼”,是水调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决策人员合理准确的调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系统主要由水文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RTU)、数据传输信道、通信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处理计算机和供电电源等构成。若以信息传输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有线传输(ISDN)、微波、公用电话线(PSTN)、短波、超短波(UHF/VHF)、卫星(Inmartsa-C,Vsat)和移动短信(GSM、CDMA、GPRS)等方式。若以其所处位置不同来区分,系统又可分为遥测站、空间站、中继站(地面站、网管中心)和中心站。 空间信道 遥测站中心站 图示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流程图

一、做好基础工作 1、收集资料、建立档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各种图纸、系统的各项设计报告、系统的安装和调式报告、系统的试验和验收报告、系统运行日志、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各类报表、设备台帐、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记录、遥测站档案(包括遥测站所在地、代管人、安装及投运时间、测站属性、通信方式、遥测站改造和维护记录、故障情况和处理记录等)等。 2、制定运行规范 要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应对整套系统运行、操作、管理、维护、故障检修和考核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3、编写运行报告 根据每日记录,统计出系统的可用率、系统的畅通率,数据的正确率(与人工报数据比较)和预报精确度等。编写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内容包括:系统通信情况、中心站运行和维护情况、中继站与遥测站的运行和维护情况、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的故障以及处理情况、数据精度分析、系统尚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等。通过总结、分析和比较,可以随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4、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到多学科、多种技术,因此,系统应配备包括通信、计算机及水文等方面在内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维护人员首先应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全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尽快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原理。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培训,使管理和维护人员能熟练掌握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 二、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19-02-13T16:29:34.25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作者:宋强 [导读] 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宋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48 摘要: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管理; 1建设完善枢纽工程水情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由于该河流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水雨冰雪情的变化性、农业灌溉的时效性、生态供水的动态性和水资利用的系统性等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工程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建设与完善水利枢纽的水情信息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2水情信息监测系统运行建设管理 2.1水情监测项目设计 ①大坝渗流监测;②出库、入库水位监测;③出库流速监测;④视频监视;⑤闸门自动化监控。对于各水利枢纽来说,地处降雨比较少的地区,长期干旱,所以蒸发量和降雨量可以不予计算,关于入库的水位可以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以及量程为20-50m的振弦式水位计进行测量,出库水位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进行监测。 2.2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 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将所有水情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核算、综合分析反馈,实现水情监测、闸群调度的远程控制。按照防洪调度的总体要求,将相关水情信息接入防汛抗旱专用网,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枢纽工程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管理水平。同时建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可按分级权限要求,对水情监测信息进行远程查询、修改、传阅、打印、发布,建成集现地与远程于一体的调度集权控制中心。 2.3修建水文测站 近年来,城市化促使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下垫面与天然状况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使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短历时局部强降雨发生的频次也显著增加,在城市大面积不透水化的条件下,必然引起降雨期间流域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产流时间缩短,汇流时间加快。每年6-9月,一些地区最易因遭受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引起部分路段、片区出现暂时性积水。为了及时掌握城市的降雨量与时空分布,适时调整站网,利用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雨水情监测站网,使监测城市暴雨能力明显提高。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必须在水库回水线及校核水位以上干流和主要支流各修建水文测站1座,保证可控制坝址以上95%以上的径流,适时掌握入库流量的变化情况。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陡险峻,属于无人区,交通、通讯不通,所建水文站采用传统的人工值守和中继站通讯模式均不可取,必须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电源可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水文测站的动力需求情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将现有的托满报汛水文站改成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水文测站建成投运后既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出库水文站由于距离枢纽调度中心较近,仍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光纤通道直接传输模式。 2.4水库精确进库量计算 想要得到精确实施进库水流量,需要在水库回水线和校核水位以上的支流和干流建立水情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坝址95%以上的径流进行控制,从而掌握实施进库流量情况。而且因为水情监测站地处位置比较险峻,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好,选择传统人工水文站值守、中继站模式的通讯,是无法到准确进库量监测的。所以,关于水库进库量可以选择卫星发送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电源方面可以选择太阳能的方式提供,因为当地的日照时间比较长。 2.5改变目前水库水位计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雷达式或是振弦式的自记水位计,实现在涌浪比较大、水库结冰等环境下水位的有效监测。之后在建设一套形式相同的坝后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大坝安全监测。改造现有的水库水位计,增设一套振弦式或超声波式自记水位计,以满足在水库结冰、涌浪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水位的正常监测。同时增设一套相同形式的坝后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以便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之用。建立的这两个测点要与枢纽调度中心相距较近,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用光纤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2.6建立视频监测 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了解事物、获得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文字、数据方式发展到媒体方式。在需求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结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有关研究表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55%-60%依赖于画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数据内容。因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测功能在防汛指挥、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网络视频传输手段,对各水文站断面、水位站水尺实时画面进行浏览监视。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多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供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信息。水情中心接收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使各类汛情信息的综合查看与会商更具直观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经验和建议 关于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地理和水文情况进行规划,建立一个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性的监测数据系统。对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气温、洪峰流量、冰川积雪、高空零度层、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信息的监测预报。关于风速风向、蒸发、水温、雨量、湿度等项目可以建立较少的监测设施。另外,水情监测站关于

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水利信息自动化采集中的雨量、水位传感器等参数为主的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构成,以及在实际中应用。 标签:传感器;单片机数据采集;远程通讯RTU 1 雨水情监测系统的应用背景 在水利信息自动化应用中,雨量、水位的监测正由自动化取代传统的人工采集,RTU也即远程遥测终端,其主要完成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采集前端传感器的数据,第二个功能是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运行监测分析软件的工控机,远程遥测终端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的自动测报系统中,是整监测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保、水情、气象、石油、煤矿、电力、交通、农业以及科研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RTU。要做好水情预报工作,就必须实时监测诸如雨量、温度、水位、闸门开启情况、湿度以及流量等参数,这些参数如果不借助RTU监测,而是通过人工监测,其困难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很多RTU监测点都配备为无人值守的监测点,这些监测点一旦建成,就不需要排专人看守,极大降低人力成本。无人值守RTU具有高效、稳定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水情监测中被广泛应用,无人值守RTU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中心站发送数据,一种是通过无线电台,这种方式属于自建网络,不需要额外的费用,但传输距离有限;另一种方式是借助公共的GSM网络,这种方式基本不受距离的限制,但由于需要借助外部的传输网络,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远程遥测终端RTU主要应用于需要遥测数据的地方,除了气象和水利行业外,在油田自动化、变电站的远程监测点、供气供水管网以及输油管道的监控点都被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远程遥测终端组成 本系统面向水情监测,因此与大部分远程监测系统具有很多的共性又有很多的独特性,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稍加改造就完全可以应用到机房监测以及气象监测等领域。水情监测主要监测水库以及河流的水情,主要包括水流流量、水库以及河流的水位、水温、各进出水口的闸门开启情况以及大坝安全等参数。这些参数根据位置远近以及现有条件分别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传送到中心站。对于那些要求实时性高的水情数据,尽量选择稳定的传输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传送一组数据,确保数据及时传输到中心站。本系统目前可以采集雨量、水位、以及风速、风向、气压、气温以及湿度等数据,系统主要由远程采集数据的监测站以及负责数据处理的中心站组成。 数据监测站:数据监测站全部为无人值守的遥测站,减少人力成本,监测站一经安装调试完成就不再需要专人值班看守,监测站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采集数据,一种是定时的采集,另一种是触发方式的采集。定时采集根据用户提前设置的时间间隔采集数据,而触发采集则根据由外界触发采集,例如蒸发量以及雨量

水雨情监测、水情监控系统

水雨情监测、水情监控系统 一、概述 水雨情监测、水情监控系统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解决方案 1、系统组成 ◆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 ◆监测中心:由服务器、公网专线(或移动专线)、水文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通信网络:GPRS/短消息/北斗卫星、Internet公网/移动专线。 ◆前端监测设备:水文监测终端。 ◆测量设备:雨量传感器、水位计、工业照相机或其它仪表变送器。

2、中心配置 监测中心设备主要由服务器和公网专线组成,服务器上安装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水文监测系统软件。 3、水文监测系统软件 水文监测系统软件是对水文监测点数据进行接收、汇总、统计、分析的一个平台,该软件具备动态实时监测、历史数据查询、报警数据查询、登录日志及操作日志查询、时段统计、曲线分析、用户管理、测点管理、历史数据导入等多项功能。 水文监测系统软件采用C/S结构设计,具有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只要安装访问客户端即可登入该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该软件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简单的信息化操作平台。软件功能: 全局显示:可显示所有监测点信息及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用户双击监测点可弹出该监测点的详细信息。 列表显示:用户可选择市、县、区或单一测点,系统列表显示符合设定条件的测点的详细实时监测数据。 数据查询:用户可任意设定查询条件,对测点历史数据、测点报警数据及系统登录日志、系统操作日志信息进行查询。系统自动将所有采集到的测点数据、 报警信息和系统操作日志存入数据库中。 统计分析:用户可设定统计时间段,系统可按小时、日、月、旬生成监测点的时段汇总报表和时段趋势曲线。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更改系统密码,添加或删除系统用户,并可对其他系统用户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各系统用户可在自己权限下对系统进行相应 操作。

雨水情监测系统

系统建设原则 (1)实用、可靠,山洪灾害水雨情监测站的运行环境条件恶劣,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系统选用的监测方法、技术、设备应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并符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实际需求。 (2)突出重点,合理布设监测站网。山洪灾害分布面广,应优先考虑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严重的山洪灾害多发区建立监测系统。在现有的气象及水文站网基础上,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受山洪灾害威胁程度,以及暴雨分布特点,合理布设水雨情监测站网。 (3)简易监测为主,简易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根据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以简易监测为主,因地制宜地建设适量的自动监测站。 (4)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传输通信组网方式,信息传输通信组网应根据山洪灾害防御信息传输实际需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现有通信资源、供电情况、居民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确定通信方式,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节省系统建设、管理及运行的投资。 建设依据 《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规范》(SL61-94);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T102-1995);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中继机》(SL/T18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前置通信控制中心》(SL/T182-1996);

设备安装调试 1)自动雨量站的安装调试 快速安装 安装一体化支架 打开一体化支架包装箱,取出一体化支架,放置在事先预埋的混凝土基桩上,拧紧四个平垫、弹垫、螺母固定于基座上即可,如图: B B B 安装终端机 打开终端机箱,取出终端机。用十字螺丝刀拧开固定终端机箱盖四周的4个螺钉,向上提起终端机箱盖,用螺栓、垫片从终端机内部向下穿过4个底板固定孔,用螺母进行第一次固定,然后将终端机底板上边4个螺栓长出的部分插入一体化支架的法兰盘上,用螺母将终端机与法兰盘拧紧固定,在将终端机箱盖盖回原处并用4个螺钉拧紧固定。 机箱底板固定与一体化支架实际效果图: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实施方案

目录 第1章系统简介 (1) 1.1 系统介绍 (1) 1.2 系统构架 (1) 1.2.1 现场部分 (2) 1.2.2 中心工作站 (3) 1. 3 预报系统模型及分析方法选择 (3) 第2章系统功能和性能 (5) 2.1系统功能 (5) 2.1.1采集功能 (5) 2.1.2存储功能 (5) 2.1.3数据通讯功能 (6) 2.1.4管理功能 (6) 2.1.5自检功能 (6) 2.1.6防雷抗干扰功能 (6) 2.2系统性能 (7) 2.2.1先进性 (7) 2.2.2可靠性 (8) 2.2.3兼容性 (9) 2.2.4可扩充性 (9) 2.2.5易维修性 (9) 2.2.6经济性 (9) 第3章系统设计依据和原则 (11) 3.1 系统设计 (11) 3.2 系统设计依据 (11) 3.3 系统设计原则 (12) 第4章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13) 第5章设备选型及安装方案 (14) 5.1 监测设备选型 (14) 5.1.1 水位传感器 (14) 5.1.2雨量传感器 (14) 5.1.3电源部分 (15) 5.1.4 遥测终端RTU (17) 5.1.5 避雷器 (18) 5.2 监测设备安装方案 (19) 5.2.1 电台的安装及调试 (19) 5.2.2 雨量传感器的安装 (20) 5.2.3 水位计的安装及调试 (20) 5.3.4水情遥测终端的安装 (21) 5.3 避雷系统 (27) 第6章水情自动预报软件设计 (28) 6.1 项目总体方案及实现目标 (28) 6.2 总体构成及子系统 (30)

6.2.1 系统总体构成 (30) 6.2.2 专业功能 (34) 6.3 信息输入模块 (34) 6.3.1 系统结构方案 (34) 6.3.2 水雨情遥测数据镜像 (35) 6.3.3 水雨情数据查询修改 (35) 6.3.4 气象预报信息录入 (37) 6.3.5 水库基本信息查询修改 (37) 6.3.6 预报参数查询修改 (38) 6.3.7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38) 6.4 水雨情查询模块 (38) 6.4.1 实时监视 (39) 6.4.2 图形基本操作 (39) 6.4.3 数据查询操作 (40) 6.4.5 雨量图形查询 (44) 6.4.6 水情图形查询 (46) 6.4.7 水雨情报表查询 (47) 6.4.8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48) 6.5 实时洪水预报模块 (49) 6.5.1 系统结构方案 (49) 6.5.2 自动滚动预报 (50) 6.5.3 入库洪峰水位经验预报 (50) 6.5.4 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预报 (51) 6.5.5 河道洪水预报 (53) 6.5.6 入库实时预报模型 (54) 6.5.7 预报洪水分析 (55) 6.5.8 预报方案评价 (55) 6.5.9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58) 6.6 预报成果管理与输出模块 (58) 6.6.1 预报结果维护 (58) 6.6.2 预报成果保存与查询 (59) 6.6.3 预报成果网页查询 (60) 6.6.4 预报成果上传 (61) 6.6.5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61) 第7章项目预算 (63)

水利可视化调度、监控、水情监测综合系统技术方案

水利可视化调度、监控、水情 监测综合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总体方案 (3) 1.1视频监视系统 (3) 1.1.1设计概况 (3) 1.1.2系统总体设计 (5) 1.1.3前端系统设计 (9) 1.1.4.监控中心设计 (16) 1.2视频会议系统 (22) 1.2.1用户需求分析 (22) 1.2.2视频会议组网方案 (23) 1.2.3视频会议系统会议功能 (25) 1.2.4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案 (27) 1.2.5会议室设计参考 (29) 1.3可视化调度系统 (29) 1.3.1.引言 (29) 1.3.2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30) 1.3.3方案设计 (32) 1.3.4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用场景 (35) 1.3.5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功能 (38) 1.3.6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特点 (40) 1.3.7 系统设备简介 (42) 1.4硬件、软件技术方案 (45) 1.4.1. 硬件采购和集成 (45) 软件采购、集成和开发 (62) 1.5系统总集成技术及管理方案 (67) 1.5.1.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67) 1.5.2. 系统集成管理方案 (68)

1总体方案 1.1视频监视系统 1.1.1设计概况 1.1.1.1需求分析 虽然近年来水利工程的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些小型水利设施如水库、泵站等,安全监管不到位。除少部分配有水位、雨量测量装置外,大多数小型水库无任何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多数中型水库安全监测仍采用人工观测,尚未建成自动化监测系统,难以确保在恶劣条件下数据采集的及时可靠。已建成的监测设施中,存在设备过时,精度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如监控摄像头仍采用低分辨率的模拟摄像机,对现场情况采集不够精确。 对于重要的水域缺乏统一的管理监控,尤其是一些跨区域河流,监控系统各自独立,达不到有效监控的目的。 一些水利设施的闸门、泄洪道、泄洪洞等,常年处于无人值守状态,需要设置监控点,保证其安全。 部分水利设施地处偏僻,在白天无人和夜晚的时候,需要对其周边进行监控,防止人为的破坏。 视频监控以“被动监控”为主,需要值班人员时刻监控,大多数时间只适用于事件追溯的视频查阅,不能在发生险情的第一时间发生报警,以便相关人员采取对应措施。 1.1.1.2设计目标 针对延安黄河引水工程管理调度系统的监控需求,我们将设计一套完善的视频监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能够对水利工程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录像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重要录像 进行备份;

基于stm32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 1.2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4) 1.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5) 1.4论文结构安排 (6) 第2章PH传感器检测模块 (7) 2.1 PH检测传感器的组成 (7) 2.1.1 PH复合电极 (7) 2.2.2 PH传感器 (7) 2.2 PH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8) 2.3 PH工作原理 (8) 第3章系统整体设计 (11) 3.1系统方案论证 (11) 3.1.1微处理器的论证与选择 (11) 3.1.2液晶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11) 3.1.3超声波检测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12) 3.1.4温度检测模块的选择 (12) 3.1.5串口通信的论证与选择 (12) 3.2系统电路设计的指标 (13) 3.2.1系统框架 (13) 3.2.2超声波测距子系统框图 (13) 3.2.3 PH检测子系统框图 (13) 3.2.4温度检测子系统框图 (13) 第4章系统硬件电路的构成 (14) 4.1 STM32F407VET6最小系统 (14) 4.2水位传感器 (14) 4.3温度传感器 (16) 4.4 RS-232串口通信模块 (17) 4.5液晶显示模块 (17) 第5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18) 5.1程序编程软件 (18) 5.2程序编程软件 (18) 5.2 .1程序功能描述 (18) 5.2 .2程序的软件设计思路 (19) 5.3 ADC程序编程软件 (19) 5.4温度采集模块编程 (19) 5.5水位采集模块编程 (20) 5.6 PH值采集模块编程 (20) 5.7显示模块编程 (21) 5.8串口通信模块编程 (22) 第6章系统调试与数据测量 (23)

水情测报系统方案

水情测报系统方案 一、方案概述 水情测报系统方案适用于水利管理部门远程监测水库水位、雨量等实时数据,同时支持远程图像监控,为保障水库的适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现场信息。它做到了水库水雨情的实时监测、实现了水库的信息化管理,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水库管理难点 l点多分散 l安全隐患大 l位置偏僻 l管理人员少 l交通不便 l多数无电源 三、水情测报系统方案解决方案 1、系统构成

3、系统特点 四、水情测报系统软件 1、主要特点: ★ B/S结构,支持远程访问 ★兼容多种通信方式 ★支持图像、视频监控 ★无缝对接其它平台软件

3、手机APP辅助管理 五、水情测报系统设备 1、现场监测设备

2、现场监测核心设备——GPRS/CDMA低功耗RTU DATA-6301(无显示) DATA-6311(液晶显示) 3、特点 1)接口丰富,兼容多种类型、多个厂家设备。 2)抗高温,耐严寒。 3)超低功耗,平均工作电流仅10mA;节省配套设备成本;运输、安装方便。 4、产品资质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ZY206-2012)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加密传输规约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 61-2003) 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426-2008)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 5、主要技术参数: 硬件配置:6路PI、4路DI、4路AI 、3路DO、2路串口。 存储容量:4M、8M、16M、32M(可选)。 供电电源:10V~30V DC。 外形尺寸:145x100x65mm。 待机电流:<0.1mA/12V。 平均工作电流:≤10mA/12V。

简易水情检测系统(P题)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参赛注意事项 (1)8月9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 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 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 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8月12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 简易水情检测系统(P 题) 【高职高专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如图1所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图1中,a 为容积不小于1升、高度不小于200mm 的透明塑料容器,b 为PH 值传感器,c 为水位传感器。整个系统仅由电压不大于6V 的电池组供电,不允许再另接电源。检测结果用显示屏显示。 图1 简易水情检测系统示意图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 分四行显示“水情检测系统”和水情测量结果。 (2) 向塑料容器中注入若干毫升的水和白醋,在1分钟内完成水位测量并 显示,测量偏差不大于5mm 。 水情显示 水情检测 c A b a 供电电池组 V

(3)保持基本要求(2)塑料容器中的液体不变,在2分钟内完成PH值测量并显示,测量偏差不大于0.5。 (4)完成供电电池的输出电压测量并显示,测量偏差不大于0.01V。 2. 发挥部分 (1)将塑料容器清空,多次向塑料容器注入若干纯净水,测量每次的水位值。要求在1分钟内稳定显示,每次测量偏差不大于2mm。 (2)保持发挥部分(1)的水位不变,多次向塑料容器注入若干白醋,测量每次的PH值。要求在2分钟内稳定显示,测量偏差不大于0.1。 (3)系统工作电流尽可能小,最小电流不大于50μA。 (4)其他 三、说明 1.不允许使用市售检测仪器。 2.为方便测量,要预留供电电池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端子。 3.显示格式: 第一行显示“水情检测系统”; 第二行显示水位测量高度值及单位“mm”; 第三行显示PH测量值,保留1位小数; 第四行显示电池输出电压值及单位“V”,保留2位小数。 4.水位高度以钢直尺的测量结果作为标准值。 5.PH值以现场提供的PH计(分辨率0.01)测量结果作为标准值。 6.系统工作电流用万用表测量,数值显示不稳定时取10秒内的最小值。 四、评分标准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概况: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 一、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现场量测部分(传感器) ●数据采集模块(CCU) ●远程终端采集单元(MCU) 系统监测内容、方法及仪器 ●大坝区降雨强度和雨量监测:采用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大坝浸润及坝顶基渗压监测:通过埋设渗压计来观测坝体的渗流压力分布情 况和浸润线位置及坝基渗流压力分布情况。 ●大坝渗流量监测:在大坝下游设置水堰,安装量水堰计以监测大坝渗流量。 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操作 ●传感器 可根据实际需求,在监测范围内安装各种传感器。 一般常用的有:渗压计、混凝土应变计、应力计、多点位移计、测缝计、水位计、钢筋计、倾角计、测力计、气压计、温度计、压力盒、风速计、风向仪、蒸发仪等遥测设备。 ●数据采集模块(CCU)控制运行操作 1.每周二次自动化监测系统巡测,可采取中央控制方式,也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每周施测时间如无特殊情况应固定不变,规定在每周二、周五上班后半小时内进行。 2.在汛期高水位,低温高水位,以及某些部位出现异常等情况下,可根据有关领导决定加密测次并采取自动控制方式运行。

3.正常情况下,数据采集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显示器可以关掉运行。 4. 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测量步骤: 1)数据采集模块向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提供的系统工作电源(220VAC50Hz)和系统加热电源 (220VAC50Hz)应可靠工作。 2) MCU的RS-422通讯总线接入数据采集模块(CCU)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3) 数据采集模块在Windows XP环境下运行“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 4) 首先数据采集模块进行系统自检,自检完毕后查阅自检结果。若系统正常,进行正常自动化测量。若系统不正常,根据系统维护规程进行维修,若维修不了即和厂方联系。 5) 读取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自报数据入库。 6)进行系统巡测。 7) 对本次系统巡测的所有数据进行浏览,检查数据采集情况和数据可靠性。 ●中心站主机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模块运行操作 1、远程终端采集单元的RS-422通讯总线接入CCU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2、数据采集模块的RS-422通讯总线一端接入数据采集模块的RS-485通讯卡的2口,另一端接入主机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3、在主机上即可进行远控自动化数据采集。 4、测量完毕后,逐级退出系统,再关机。 ●主机直接远程控制各MCU测量的操作 1、数据采集模块的RS-422通讯总线一端通过总线驱动器接入MCU的RS-422通讯总线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入主机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2、数据采集模块向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提供正常的系统工作电源(220VAC50HZ)和系统加热电源(220VAC50HZ)。 3、主机在Windows XP环境下运行“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 4、进行远控自动化数据采集。 5、测量完毕后,逐级退出系统,再关机。 三、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 ●巡视维护周期确定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设计方案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情监测预报系统主要包括水情遥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雪)、风速等。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各通信数据互为补充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1) 2.系统功能 1)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2)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通信功能: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4)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预设的告警上限时,监测预报系统软件主动告警。 5)查询功能:监测预报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6)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7)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3.系统设备组成 水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由前端遥测站、测量设备、通信网络(超短波中继站)、监测中心站等使部分组成。主要组成设备为: 1)前端遥测站:自动遥测终端机。 2)测量设备:翻斗式雨量计、水位计等。 3)中继站:中继站终端设备——中继机。 4)中心站设备:前置接收机、中心计算机等。 5)其他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及充电控制器、避雷针等。 4.设备功能 1)自动遥测终端机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概况: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 一、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现场量测部分(传感器) ●数据采集模块(CCU) ●远程终端采集单元(MCU) 系统监测内容、方法及仪器 ●大坝区降雨强度和雨量监测:采用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大坝浸润及坝顶基渗压监测:通过埋设渗压计来观测坝体的渗流压力分布情 况和浸润线位置及坝基渗流压力分布情况。 ●大坝渗流量监测:在大坝下游设置水堰,安装量水堰计以监测大坝渗流量。 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操作 ●传感器 可根据实际需求,在监测范围内安装各种传感器。 一般常用的有:渗压计、混凝土应变计、应力计、多点位移计、测缝计、水位计、钢筋计、倾角计、测力计、气压计、温度计、压力盒、风速计、风向仪、蒸发仪等遥测设备。 ●数据采集模块(CCU)控制运行操作 1.每周二次自动化监测系统巡测,可采取中央控制方式,也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每周施测时间如无特殊情况应固定不变,规定在每周二、周五上班后半小时内进行。 2.在汛期高水位,低温高水位,以及某些部位出现异常等情况下,可根据有关领导决定加密测次并采取自动控制方式运行。

3.正常情况下,数据采集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显示器可以关掉运行。 4.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测量步骤: 1)数据采集模块向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提供的系统工作电源(220VAC50Hz)和系统加热电源(220VAC50Hz)应可靠工作。 2)MCU的RS-422通讯总线接入数据采集模块(CCU)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3)数据采集模块在WindowsXP环境下运行“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 4)首先数据采集模块进行系统自检,自检完毕后查阅自检结果。若系统正常,进行正常自动化测量。若系统不正常,根据系统维护规程进行维修,若维修不了即和厂方联系。 5)读取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自报数据入库。 6)进行系统巡测。 7)对本次系统巡测的所有数据进行浏览,检查数据采集情况和数据可靠性。 ●中心站主机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模块运行操作 1、远程终端采集单元的RS-422通讯总线接入CCU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2、数据采集模块的RS-422通讯总线一端接入数据采集模块的RS-485通讯卡的2口,另一端接入主机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3、在主机上即可进行远控自动化数据采集。 4、测量完毕后,逐级退出系统,再关机。 ●主机直接远程控制各MCU测量的操作 1、数据采集模块的RS-422通讯总线一端通过总线驱动器接入MCU的RS-422通讯总线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入主机的RS--485通讯卡的1口。 2、数据采集模块向各远程终端采集单元提供正常的系统工作电源(220VAC50HZ)和系统加热电源(220VAC50HZ)。 3、主机在WindowsXP环境下运行“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 4、进行远控自动化数据采集。 5、测量完毕后,逐级退出系统,再关机。 三、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 ●巡视维护周期确定 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系统巡视维护。正式运行的第三年到第七年,每个季度巡

雨水情监测系统

系统建设原则 (1)实用、可靠,山洪灾害水雨情监测站的运行环境条件恶劣,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系统选用的监测方法、技术、设备应注重实用性与可靠性,并符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实际需求。 (2)突出重点,合理布设监测站网。山洪灾害分布面广,应优先考虑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严重的山洪灾害多发区建立监测系统。在现有的气象及水文站网基础上,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受山洪灾害威胁程度,以及暴雨分布特点,合理布设水雨情监测站网。 (3)简易监测为主,简易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根据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以简易监测为主,因地制宜地建设适量的自动监测站。 (4)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传输通信组网方式,信息传输通信组网应根据山洪灾害防御信息传输实际需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现有通信资源、供电情况、居民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与确定通信方式,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实时性与可靠性。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节省系统建设、管理及运行的投资。 建设依据 ?《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规范》(SL61-94);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T102-1995);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中继机》(SL/T18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前置通信控制中心》(SL/T182-1996);

设备安装调试 1)自动雨量站的安装调试 快速安装 安装一体化支架 打开一体化支架包装箱 ,取出一体化支架,放置在事先预埋的混凝土基桩上,拧紧四个平垫、弹垫、螺母固定于基座上即可,如图: B B B 安装终端机 打开终端机箱,取出终端机。用十字螺丝刀拧开固定终端机箱盖四周的4个螺钉,向上提起终端机箱盖,用螺栓、垫片从终端机内部向下穿过4个底板固定孔,用螺母进行第一次固定,然后将终端机底板上边4个螺栓长出的部分插入一体化支架的法兰盘上,用螺母将终端机与法兰盘拧紧固定,在将终端机箱盖盖回原处并用4个螺钉拧紧固定。 机箱底板固定与一体化支架实际效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