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1.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孩子们,今天能够和自己的亲人一起上课紧张不紧张啊?那高兴不高兴啊?想不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爸爸妈妈看呀?那好,我们现在就来个智力大比拼?请看题。

(1)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 8个一和1个十组成()

(3) 15可以分成()个十和()个一

(4) 1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

(5) 个位是2,十位是1,它是()

(6) 17,个位是(),表示()个一;十位是(),表示()个十.

2.大家真棒,看来你们对于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小猴子为了犒劳你们,特意拿来了桃子,大家快看吧!

你们谁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啊?

8+1=9 1+8=9 9-1=8 9-8=1

3.导入新课:孩子们做得都太好了,那么今天呢,我们就用我们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大家有信心吗?

(1)请大家快速地拿出十三根小棒。谁能告诉我十三是怎么组成的?(一个十和三个一就组成十三)

(2)那么请大家认真观看大屏幕,看谁会列式(幻灯片先出示一个十,再出现三个一。)

10+3=13 为什么10加3等于13.(因为一个十和三个一组成十三)(揭示加法的意义)

(3)接着看屏幕演示,先出现三个一,再出现一个十,请列式。

3+10=13 为什么等于13?(加号前后两个数前后换位置,得数不变)(4)计算10+2=12 10+3=13 2+10=12 3+10=13 (先让学生算得数,在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总结算理:

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5)接着演示,减法的过程,请学生们列式。

13-10=3(一个十和三个一减去一个十等于三个一) 13-3=10 (一个十和三个一减去三个一等于一个十)

总结算理:

11-10=1 12-10=2

11-1=10 12-2=10

十几减十等于几,十几减几等于十。

5.嗯,大家干得好,某某站起来,你妈妈叫什么名字?某某站起来,

你爸爸叫什么名字?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每一数也有他们自己的名字?大家想知道吗?

10 + 3 = 13 13 - 10 = 3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领读,以后开火车读)

总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加法的得数叫做“和”

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树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减法的得数叫“差”

6.板书:

3 + 10 = 13 13 - 3 = 10

10 + 3 = 13 13 - 10 = 3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7.作业:

数学书78页题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对一个世纪性的伟大领袖的最好纪念,是把他的未竟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其次,在于他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虽然,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却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许多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清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中,纠正错误,继承正确和开拓创造,终于完成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在这里,我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实现其阶段性的任务,大体上花去了40年左右的时间。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欧洲最发达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人类业已创造出来的优秀思想成果,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经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本节课在以前及后续学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节既是第五章相关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将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八年级一二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第五章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

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用到计算 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生: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86677.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86677.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d5286677.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 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 用到计算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三讲: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二次根式的加减 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1.当a =________时,最简二次根式12-a 与73--a 是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步骤: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计算: (1)483 2315311312--+ (2))5.0420010 1(08.027252+-+ (3)a a a a a a a 1082 363273223-+-

(4) 2 + + - + a b b a b a a b 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注:1、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 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例3:计算: (1) 2 2)3 2 2 3( )3 2 2 3(- - + (2) )7 5 3 )( 7 5 3 (- + + -

(3 ) 2 1 2 (π) --++-+ (4) ? ÷ - 4 8 ) 8 3 2 (3 x x x x (5) 101 10010 3 10 3) ( ) (- +.

《二次根式》全章复习与巩固 一、化简 1、无条件的(所有字母取正数) ① 2、有附加条件的 a< ①0)

② 5(03)x x --<< 3、 有隐含条件的(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① 2+ ② - 4、 需要分类讨论的 ① -

二、因式分解(实数范围内) ① 4 a++ ② 2 x x +-- ③ 2 215 x+- 三、解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案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法:1、引导发现法: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同类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加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2)2x2-3x2+5x2;(3)x+2x+3y;(4)3a2-2a2+a3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 (3(4) 老师点评: (1当成x,不就转化为上面的问题吗? =(2+3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与缺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UFE 研究生课程考试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学号: 专业:国际贸易学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由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如今社会主义经过500年不间断地发展和实践,已由最初的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阶级主要是无产阶级的运动,转化成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以及苏联解体至今,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大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强盛,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国情,民意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团体,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国家的制度有清晰的了解,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有理性判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社会主义发展与嬗变 (一)空想社会主义(1516-1844) 社会主义最早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文学作品《乌托邦》中,这标志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开始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处在16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个国家出现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基于对现实的批判,早期社会主义空想家们产生了社会主义的愿景,以莫尔为代表,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描述了社会主义,主张在简单手工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共有,实行劳动分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在18世纪,在法国,由于现行制度不合理,法律不平等,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开始出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都主张以合理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人类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19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增强,特别是资产阶级与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也有其思想来源。它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的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三个来源”,尤其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早在其产生初期就暴露出来。人们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劳动群众的贫困和苦难,激起了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同情。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痛苦生活的根源,探索消除社会混乱和弊病的途径。于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手工作坊——大机器生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在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迈出了有突破意义的第一步;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 恩格斯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他们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他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同上,第3卷第724页)“生产状况”指的是英国刚刚有大工业,法国还没有;“阶级状况”是指,无产阶级还没有完全从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开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因而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马克思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除了历史条件成熟外,关键是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也就是现在我们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要求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则完全相反。从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到15至18世纪400年间的形而上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和洛克),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两个矛盾,一是方法和理论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客观唯心论的矛盾,二是方法论和历史观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唯心史观的矛盾。客观唯心论和唯心史观窒息着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首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一方面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即辩证法,并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题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与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 ,称这几个二次根式为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____________;②再把 _____________分别合并. 3.下列各式中,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23 B .6 C .8 D .10 4. 已知二次根式42-a 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则的a 值可以是( ). A .8 B .7 C .6 D .5 5.计算8-2的结果是( ). A .6 B .6 C .2 D .2 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 B .532=+ C . = D .224=- 7.化简:3+(5-3)=_____________. 8 .计算:计算:_____________ 9.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3213+-a a 与能合并,那么=a ________ 10.如图是由边长为1m 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 示的折线从A →B →C 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 二、计算与解答(60分). 11.(20分)计算: (1)481227+- (2) ()() 1515-+

(3)225213 32+- (4)22)2332()2332(--+ 12.(8x ,小数部分为y ,求xy 的值. 13. (10分)先化简再求值: 215),6()3)(3(+= --+-a a a a a 其中 14.(提升与拓展)(10分)计算 211++321++431++…+100 991+ 15.(提升与拓展)(12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472,472-=+BD ,求菱 形的边长和面积.

二次根式的加减1教案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法 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利用 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 难点:探讨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教法学法 启发式、探讨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 1、化简下列两组二次根式 2、观察上述两组二次根式,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 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4、做一做 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801=45()=a 92= a 255354)1(、)(、)(0532≥a a a 2412325 ()=-53541()= +a a 5323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做为结果的系数,根号及根号内部都不变.

(二)理解应用,体验成功 1、例题讲解 总结: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简称为:一化、二找、三合并 (三)课内练习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2.计算 三.清点收获 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3.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六)课后作业 P14 1、2 2 4188)2(++7512)1(-()1232=-()94943+=+()2 22234=-) 62()5.024)(5(--+)53()2012)(3(-++) 2798(18)4(--5 2080)2(+-()3 121=+7 672)1(-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理论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史 60分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70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合理成分、历史局限) 2、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意义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4、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①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④从赫鲁晓夫到契尔年科的探索

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⑥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③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3、朝越古老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①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③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④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1、民主社会主义 2、民族社会主义 3、生态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 5、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6、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 及发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13级硕研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葛浪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经典理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成果,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述: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之一;二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践,选取了法国、俄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为特例。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源自于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世纪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时的英国社会中产生了两个明显对立的新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英国工业经济和“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发展,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加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试图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改变两个阶级间的对立,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1]第一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着作是莫尔《乌托邦》一书,书中阐述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社会的全新社会制度。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时期,其代表人物如莫尔、闵采尔、温斯坦莱和康帕内拉等虽提出了积极主张,但大多停留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的描述,并没有构思未来社会,因此,缺乏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体系,同时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宗教神学的色彩。虽然存在缺陷,但这一时期的主张如公有制、计划生产、按需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普遍民主等等,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后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接受,构成了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在法国盛行,盛行的原因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推翻天主教的思想解放运动,加上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并逐渐发展。思想解放使得统治阶级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于是,许多有志之士开始着力于思考社会制度的改革。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抛弃了宗教神学的外衣,开始以“法典”形式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较之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理性化,逻辑论证严密化,但它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 [1]唐轶爽:《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月第25卷第1期

二次根式的加减测试题3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若a a=_______,b=_______. 2_________. 3. 4,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 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 2-4=_________. 6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7.下列根式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加减合并的一组是( ) A B .18 9.下列根式合并过程正确的是( ) A .-=2 B . C .1212 .13-14=112 10+13 ) A .. 11.若,则y 值为( ) A .1 C ..3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 A . B . C . D .或 13.计算: (1) (2)

(3(4)14 14.如果△ABC 的三边,P . 15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计算+b 的值为________. 16.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 是( ) A -1 B . C . D 17.已知,,则代数式a 2-b 2-c 2-2bc 的值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 18.已知2(a 2+b 2+c 2-ab-bc-ac )的值. 19 1.414 1.7320.01).

答案: 1.1 1 2 3.. 5.(a 2+2)()() 67.C 8.C 9.D 10.C 11.?D 12.D 13.(1)(2)(3)19413, (4 14. 15..C 17.B 18.?30 ? 19.43+94 5.49 20.解:∵S AE ⊥BC , ∴×AE=5 2, ∵∠B=30°,∴AB=2AE=?5,? ∴ ABCD 周长C=AB+BC+CD+DA=2AB+2BC=2×5+2×, ∴ 所求ABCD 周长C 的值为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 13级硕研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葛浪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经典理论,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成果,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述: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之一;二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践,选取了法国、俄国和中国三个国家为特例。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源自于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世纪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时的英国社会中产生了两个明显对立的新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英国工业经济和“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发展,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加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试图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改变两个阶级间的对立,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1]第一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着作是莫尔《乌托邦》一书,书中阐述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社会的全新社会制度。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时期,其代表人物如莫尔、闵采尔、温斯坦莱和康帕内拉等虽提出了积极主张,但大多停留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的描述,并没有构思未来社会,因此,缺乏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体系,同时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宗教神学的色彩。虽然存在缺陷,但这一时期的主张如公有制、计划生产、按需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普遍民主等等,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后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接受,构成了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在法国盛行,盛行的原因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推翻天主教的思想解放运动,加上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并逐渐发展。思想解放使得统治阶级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于是,许多有志之士开始着力于思考社会制度的改革。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抛弃了宗教神学的外衣,开始以“法典”形式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较之16、17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理性化,逻辑论证严密化,但它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实践。 [1]唐轶爽:《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月第25卷第1期

二次根式加减法练习试题.docx

二次根式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几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 如果它们的被开方 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只把系数相加减,根号部分不变 1. 若最简二次根式 1+a 与 4–2a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2.在 12 , 34 , 48 , 6 中能与 3 进行加减合并的根式有 _________. 3. 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加减合并的一组是( ) A . 12 与 72 B . 63 与 78 C . 8x 3 与 2 2x D . 18 与 6 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8cm, 50 cm, 18cm ,则它的周长是 cm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简根式一定是同类根式 (B) 1 与 a 3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a (C)任何两个根式都可以化成同类二次根式 (D) 任何两个根式都可以化为最简根式 6.已知 x , y 为实数,且满足 1 x ( y 1) 1 2011 2011 y =0,那么 x ﹣ y = 7. 计算:① 20 5 1 45 125 ② 5 x 2 x ③ 2 12 27 18 5 ④3 2 + 3 - 2 2 - 3 3 ⑤ 2 3 8 1 12 1 50 ⑥ 12 75 2 5 ⑦( 48 + 20 ) +( 12 - 5 ) ⑧ 54 96 2 12 4 1 3 48 27 ⑨ 2 9a 3 4a ⑩ 90 2 40 5 4 2 8 1 18 1 32 3 9 5 2 4 ⑴ + 18- 8- 32 ⑵ 12 1 1 ) ⑶–– 20+ 75 ( 27 27 45 3 1 2 4 1 2 2 a ⑷ 2 27–3 18–( 3–4 2) , ⑸2 a -3 a b + 5 4a -2b b , ⑹ ( 3 2) 2002 ( 3 2) 2003 ⑺ ( 3 1) 2 ⑻( 5 3 () 5 + 3 )-( 2 + 6 ) 2 ⑼( x + 2 xy + y )÷( x + y ) ⑽( x 2- y 2)÷( x + y ) 1 2 1 2 2 (2 12 - 4 1 + 3 48 ) ⑾ 3 3 ⑿ 3 8 ⒀( a 3 b ab 3 ab ) ab ⒁ (3 10)( 2 5) ⒂ ( 3 2 ) ( 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