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村金融支农模式评述与启示

合集下载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业 已经遍 及 全 世 界 。无论 是 在 发达 国家 。还 是 发 展 中 国家 ,合 作 金 融 运 动 都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德 意 志 中 央 合 作 银 行 ( 于 信 贷 合 作 联 合 会 ) 属 。 各 级 信 用 合 作 组 织 和 各 级 合 作 银 行 都 是 依 法 注 册 、独 立 核算 、自主经 营 的经 济 实体 ,都 是 具 有 独立 法人 资 格 的金融 机构 ,无隶 属 关 系。 2 资金 构 成 基 层信 用 合 作社 由农 民 、城 市 . 居 民 、个 体 私营 企 业 、合 作社 企 业 和其 他 中小 企
业人 股组成 ,由人 股股东 所有 ;3家 地 区性 的合 作
畏,并 且 成 为各 国合作 金 融体 系 中一 个 重 要 的 组 茂部分 。在 国外 ,尤其 是 西方 发达 国家 ,合 作 金 融运 动极 大 地 推进 了 一 国 的经济 发 展 .体 现 了其 市场 经 济 中的强 大 生命 力 。但 是 各 国农 村 合 作 金融起 源 和 成长 于 互 不相 同的 具体 经 济环 境 和历
司 的股 东 代表 大 会 没有 什 么本 质 的 区别 。但 理事
会 的人 选包 括 各 方 面人 士 ,且 主要 负责 人 的任 务 要经 政 府 同 意 。监 管机 构 主 要是 由联 邦金 融 监 察 局 和联 邦 中 央银 行 负责 。但 由于 联 邦 金融 监 察 局
询等 பைடு நூலகம்中央 合 作银 行 的 主要 业 务 是 为合 作 银 行 系 统 提 供 全 国性 的 支 付 和 结 算 业 务 以及 短 期 再 融
资 、开 发 ,提 供 各 类 金 融 产 品 ,提 供 证 券 、保 险 、租赁 、国际业 务等 金融 服务 。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发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发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发1. 引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金融机构和合作组织,为农民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这种制度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在国际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中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启发。

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经验2.1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是全球最为发达的之一。

其特点是由农民自组织、自管的合作金融组织,为农村地区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这些合作金融组织通过提供贷款、储蓄、信用、保险等业务,满足了农民的金融需求。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功经验在于其灵活的经营模式、风险控制和社区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可靠、高效的金融服务。

2.2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在农村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银行,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德国合作银行的特点是与农民和农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德国的合作银行也致力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为农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2.3 中国香港农村合作金融制度香港作为一个发达地区,其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供借鉴。

香港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注重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香港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开展多种社会活动增进金融机构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关系。

3. 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启示3.1 注重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合作金融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

我国应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培育,推进以农民为中心的组织建设,建立起合作金融组织与农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3.2 引入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力借鉴香港的经验,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可以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注重创新驱动。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通过创新研发和技术转化,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也要加大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要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创新驱动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注重市场化服务。

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设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经费不足和融资困难等问题。

我国也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开展风险投资,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化服务。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注重政府引导。

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政策支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美国设立了农业部、食品药品管理局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科技创新的规划和实施;以色列通过政府出资、引导和规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

我国要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研发经费。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更多资料请访问.(••…)本栏编辑黄瑞峰理论探讨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及借鉴世界各国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因各国发展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商业性金融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实现农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日本模式;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的孟加拉国模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各国模式及特点,并总结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借鉴意义。

、美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20世纪20〜30年代,在联邦政府的资助支持下,美国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建立了具有政策性的农村信贷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基础之上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

(一)美国的政策性农村信贷体系。

美国在农村信贷发展初期,为了促进信贷事业发展,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了大量的拨款。

根据《联邦农业信贷法》,美国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它由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业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等构成,各有特定的服务对象。

1.农民家计局。

农民家计局是美国政府办理农业信贷的主要政策性机构,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的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隶属于美国农业部,主要职责是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借款人发放贷款,贷款用于架设电线、组建农村电网、购置发电设备、发展通讯设施,从而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3.商业信贷公司。

商业信贷公司主要功能是管理实施价格和收入支持计划,进行价格支持,控制农业生产,避免农业的生产波动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的影响,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其资金运用形式主要为提供贷款和支付补贴,其中主要包括农产□ 吴晓俊谢金楼品抵押贷款、仓储干燥和其他处理设备贷款、灾害补贴和差价补贴等。

4.小企业管理局。

小企业管理局专门为不能从其他正常渠道获得充足资金的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二)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受益于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金融体系,美国农村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合作金融体系,主要由联邦土地银行及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联邦中期信用银行、生产信用合作社及合作银行三大系统组成,由农业信用管理局领导,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模式属于典型的多元复合式体制模式,三大系统都有一套自主经营的体制,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国外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及其启示

国外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及其启示
关键词:支农政 策;补 贴:信贷 支持
Ab s t r a c t : Be c a u s e o f t h e i n du s t r i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 g o v e r n me n t s h a v e r e a c h e d a c o n s e n s u s o n a g r i c ul t u r a l s u p p o  ̄. T h i p a p e r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ly a B i s o f f o r e i g n i f n a nc i a l s u p p o  ̄a g r i c u l t u r e p o l i c y , d r a w t h e of f l o wi n g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s t o Ch i n a .F i r s t ,s u b s i d i e s a r e n a i mp o  ̄ a n t me a n s o f s u p p o  ̄f o r a c u l t u r e , nd a s h o u l d b e g i v e n p io r it r y t o wi t h i n c o me s u b s i d y . S e c o n d , i t s h o u l d b e c o mb i n e d wi h t t h e c r e d i t s u p p o  ̄p o l i c y . T hi r d , C h i n a s h o u l d c o n s t r u c t

美国、日本、法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启示

美国、日本、法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启示

美国、日本、法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中西部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体制难以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将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入手,探寻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相关启示。

1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先进的农业生产与其高度发达和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分不开的。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确立是伴随着美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美国建国之初,并没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资金基本上都是由商业机构和私人贷款提供。

随着农业不断的市场化,美国在一个世纪内完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全面产业化改革,其中包括:美国联邦土地银行的创立、《农业信贷法》的颁布和小企业管理局的建立等。

美国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已经形成,其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体由4个子体系组成。

1.1 合作金融体系美国农村的合作金融体系主要由联邦土地银行系统、联邦中期信用银行系统和合作社银行系统三大独立的系统组成。

这三个系统起初都是由政府出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组建,但随着政府资金的逐步退出,三大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由农场主所拥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

根据美国有关农业信贷的法律规定,全美共有12个农业信贷区,每个农业信贷区都设有一个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社银行,由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农业信贷管理局领导、管理和监督。

1)联邦土地银行系统。

美国起初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农业信贷资金主要依靠私营机构和个人提供。

美国联邦土地银行的设立彻底改变了美国没有专门农村金融机构的局面。

联邦土地银行下设若干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又由众多农场主出资组成。

联邦土地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缴纳的股金(联邦银行合作社须向所在联邦土地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股金,以此取得会员及借款的资格)、发行联邦农业债券。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这为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本文将结合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情况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支持、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三个方面。

1.政府支持:国外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给予了广泛的支持,包括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科研项目资助等。

2.金融机构贷款:国外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包括低息贷款、信用贷款等,帮助农业科技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风险投资:一些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

二、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1.深化农业科技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国外,农业科技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非常紧密,金融机构不仅在资金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还会协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市场分析等,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打破传统的壁垒,建立专门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支持,降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成本,增加资金流入农业科技领域。

2. 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国外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财政奖励、税收优惠和科研项目资助等。

我国应该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大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并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3. 加强风险投资的支持国外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

我国应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风险投资支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体系,拓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领域。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国外,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已经被建立,给予农业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

这种金融支持体系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也有着启示意义。

首先,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减轻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为企业注入了动力。

在美国,一些私人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经常资助新兴的农业科技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而在欧洲,较为典型的是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通过提供无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奖励农业科技创新企业。

这些支持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激发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促进了高端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在以色列,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以色列主要通过政府经费、高科技基金、企业自筹等多种方式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针对生物技术研发的身变基金、以及各种研究院所以及企业的配套基金。

这些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推动了以色列高端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最后,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在荷兰,政府鼓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开展科技成果与市场的合作,创新基金面向中小企业并提供创新基金贷款、概念验证、研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等多种服务。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速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综上所述,国外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借鉴外国经验,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下苦功,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6期(总第407期)金融理论与实践【参考与借鉴】收稿日期:2013-03-26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农村金融支农模式的研究》(GD12XYJ07)。作者简介:古学彬(1960-),男,广东五华人,高级经济师,肇庆校区主任,西江流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金融政策。

国外农村金融支农模式评述与启示古学彬(广东金融学院西江流域经济研究院,广东肇庆526040)摘要:农村金融是支持“三农”的主力军。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支农模式的介绍和评述,对照国内农村金融支农存在问题,提出金融支农模式几点启示。关键词:农村金融;支农模式;金融机构文章编号:1003-4625(2013)06-0101-04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志码:A

一、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支农模式(一)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支农模式1.美国政府需求导向型的金融支农模式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农业也是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美国政府从农业生产和经营发展需求出发,用政策引导金融组织支持农业和农场主,金融组织与农业企业及农场主采用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美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通过法律条款、政府与金融机构契约及相关管理部门直接融资、农业保险或收储等支持方式。在融资方面,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凡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25%以上的商业银行,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对信用社(合作社银行)免征各种税赋,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险,信用社不缴存款准备金,信用社可以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农业信用管理局引导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和联邦土地银行对关联储存、青年农场主扩大农场及置业给予优惠利率贷款,还有州农村金融局、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小企业管理局都会对农业生产小企业或青年农场主提供低利率的适合农业生产周期的借款。在农业保险方面,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局),负责全国性险种条款的制定和风险的控制,向私营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政府对参保的农场提供50%以上的保费补贴,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免征部分税负,以引导农场主向私营保险公司和代理公司进行农业投保,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方面,联邦政府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实施价格支持计划,主要包括“直接收购”和“无追索权贷款”,实施农产品收储政策和保护价格,保障农场主收入。美国农业产业体系如此发达,根本源于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和农业市场化的政策扶持基础性农业

产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建立于金融机构、加工企业与农场主间的利益关系,政府以保护姿态和公正立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美国历经百年的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政府立法指引性极强,微观经济主体金融机构和农场主对政策性非常敏感,因此,这种美国政府需求导向型的金融支农模式是可行的,适用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2.法国国家控制型“4+1”金融支农模式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法国金融支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控股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大众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和法国的农业保险发挥了最突出作用,贡献最大的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系统,我们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家保险机构支农模式简称为“4+1”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1)该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并运行的,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和控制,是典型的国家控制型金融模式;(2)虽然存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地区(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和地方互助保险公司,但由上而下逐级建立,受政府干预大,独立性较小,有很强支农政策性;(3)国家财政补贴比较大,由于支农政策性强,经营效益较差,农业自然风险大,政府干预就要给予相应当的补贴。法国金融支农模式体现农业生产经营基础性、脆弱性和高风险性,在农业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扶持中重点是融资优惠政策、农业保险和价格补贴。这种国家控制型的金融支农模式适用于市场经济仍不成熟的国家和地区。3.德国全能型金融支农模式德国是欧洲农业信用合作的发源地,农村金融支农多以合作银行为主体,合作银行是一种多层次

1012013年第6期(总第407期)金融理论与实践

【参考与借鉴】的全能型的合作金融机构。多层次表现出自上而下:(1)全国性的中央合作银行,可以直接进行参与地方银行贷款项目,也可以为地区性合作银行提供融资和调剂资金,维护国内合作性银行体系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2)地区性合作银行,主要有GZB银行、SGZ银行和WSZ银行,主要职责是向基层合作银行提供资金支付、结算和短期再融资服务,并可借入外部资金,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和国际银行业务,对地方合作银行没有行业管理职能;(3)基层合作银行,大致有2500家左右,最直接面向社区,直接支持农场主金融业务[1]。德国金融业都是全能型的综合性业务经营,合作银行办成了农场主的金融超市,成了农场主的协作发展的俱乐部。这种全能型合作性的金融支农模式适用于农村信用基础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自律性强的国家。(二)亚洲国家的金融支农模式1.日本“2+1”合作依托型支农模式日本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二战后建立起完整金融支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依附于农业协同联合会(简称“农协”)的合作金融子系统和农业保险机构组成[2]。日本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农业信用保证机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主要依靠财政资金、邮储资金和社会保障年金向符合农业政策的单位发放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农业信用保证机构是为了改善农业信贷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贷款风险,对农业现代化贷款、农垦贷款、中小渔业贷款等提供信用担保。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农协系统的子系统,是为日本农协系统办理融资事务。按照三级设置包括最高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县、府信用农业协同联合会和基层农协会,三级间由下向上参股,但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各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而农民按照自愿和自主的原则参加基层农协会成为会员,基层农协会直接向会员和会员团体发放支农贷款。日本的农业保险体系。日本的特殊地理和气候环境,给日本的农业带来巨大自然灾害风险。为了保障农业再生产,采取了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以支持农业的发展。这种“政府+农户+保险公司”的保险模式中,日本政府对农业保费补贴的比例按费率不同而高低有别,给予农户参保进行差别补贴,费率越高,补贴越高。日本金融支农立足农业协同生产经营,将农村合作金融置于农协统筹管理之中,是一种社会合作型的支农模式;同时,政府遵守市场经济运行原则,在政策性银行、信用保证和保险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融资、信用和保费补贴支持。这种模式适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2.韩国政策性和农协银行支农模式韩国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在原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与韩国农业银行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充当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该金融组织共拥有1404个基层农协组织,在全国15个省(市)、155个县和564个地区设有派出机构,发放农业生产经营贷款、地区特色名优产品开发贷款等优惠利率的政策性贷款[2]。韩国农协银行已达1088

个,遍布农村,会员已达237.1万人。韩国农协银行通过财政业务所累积的基金和农业管理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农民生产和农业销售系统。韩国金融支农是依托于财政专用基金和农户合作资金,注重财政资金对农业融资的支持,按照政策性和公共事务性质进行运作,这种模式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运用市场原则和财政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来支持农业发展。二、欠发达国家的支农模式(一)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公司+农户”模式苏丹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占据非常重要地位。苏丹农业银行(AgriculturalBankofSudan)一般很少向农民提供贷款;而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是满足那些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也就是对那些最弱势群体如农民、乡村妇女和乡镇上的小企业提供贷款。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有一种支农模式比较容易实施,比较实在,就是项目开发与农户合作经营模式,简化为“公司+农户”模式。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典型案例番茄计划(PotatoProduction)。该银行提出项目计划,并由银行家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孵化农业部门(fullyfledgedruraldepart-ment),类似于公司经营管理,支持农业生产头尾两端,即生产开端提供机器、种子和肥料,农民则利用土地和劳动力开展农业耕作和管理,银行和农民收益按1∶3进行利润分成[3]。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支农模式简易便于操作,对最弱势农民提供启动资金和项目运作帮助,体现了全面农村金融支持,无利息、无抵押,提供资金购买农业生产物资,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和不可抗拒的损失保障,同时也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收入。(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联保模式乡村银行(孟加拉语直译为格莱珉银行)是Mu-hammadYunus教授于1983年正式成立的专门面对农户进行小额无抵押贷款的银行[3]。乡村银行发展

1022013年第6期(总第407期)金融理论与实践

【参考与借鉴】宗旨是无论农民多穷,哪怕他没有任何可以抵押的物品,都可以给予小额贷款,即无抵押小额贷款。但是成功关键在于联保还款机制,在还款机制设计上,成立由“会员—联保小组—乡村中心”组成借款人组织,专门设立一个集体负责的监督人和小组基金。如果这个借款人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在还款上出现问题,那么他们未来再次贷款就会有新的约束。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无抵押小额贷款联保模式备受关注,其发展模式和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在于重视妇女在联保中的作用和具有超过98%的高还款率,在高达20%利率下,还让56%的借款农户脱贫致富。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公司+农户”模式和孟加拉乡村银行联保模式都是对贫困农民的扶贫开发支持模式,后者被誉为世界效益最好的扶贫模式。两种扶贫开发模式都是无担保贷款,直接对农户家进行小额贷款。不同的是苏丹国民伊斯兰银行利益更倾向于农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以小额贷款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户自己发展农业经济,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以银行生存发展为取向,采用联保机制和模式,取得银行和农户双赢效果。三、国外农村金融支农模式的启示(一)国内农村金融支农现状与存在问题中国农村金融支农模式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支农体系下运行,机构设置和经营机制设计几乎是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供给导向。据央行数据统计,2012年末,人民银行继续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全国支农再贷款限额2203亿元,余额1375亿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当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090亿元,比上年增加382亿元①。截至2012年末,农村贷款、农户贷款、农业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