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二氯苯生产应用、技术进展与发展趋1

二氯苯生产应用、技术进展与发展趋1

二氯苯生产应用、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一、概述二氯苯主要指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工程塑料、溶剂、染料、颜料、防霉剂、防蛀剂、除臭剂等领域。

对二氯苯(1,4-二氯苯)是白色针状结晶,容易升华,熔点近53℃,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种有机溶液。

可燃。

邻二氯苯(1,2-二氯苯)是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17℃,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苯。

邻、对二氯苯的生产方法是,生产氯化苯的副产混合二氯苯提纯后得邻、对二氯苯,另一种方法是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定向氯化制取。

二、世界邻、对二氯苯供需情况目前,世界邻、对二氯苯生产能力25万吨/年,主要生产国家是美国、日本和西欧,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的标准氯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 2.3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3.4万吨/年,孟山都瓮邻二氯苯生产0.5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1.5万吨/年,PPG 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68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1.4万吨/年;日本住友化学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5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0.8万吨/年,吴羽化学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5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0.6万吨/年,保土谷化学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3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0.7万吨/年;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3万吨/年、地二氯苯生产能力0.7万吨/年、西欧德国拜耳瓮邻二氯苯生产能力1.9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3.6万吨/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5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1.0万吨/年,法国阿托化学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3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0.7万吨/年,意大利埃尼化学公司邻二氯苯生产能力0.2万吨/年、对二氯苯生产能力0.4万吨/年。

邻、对二氯苯消费结构,高纯度邻二氯苯(99.5%以上)主要用作医药和农药,特别是农药除草剂需要量很大,低浓度的邻二氯苯只能作溶剂、脱脂剂、市场容量不大。

新颖除草剂研究进展

新颖除草剂研究进展

人类 在 2 世 纪 面 临五 大 挑 战 : 口与 粮 食 : 1 人 环
A E发 现 2 4滴 ( - ) 除草 活性 以来 , ,一 11 的 除草剂 的应
用 开发 得 以快 速 发展 。2 0世 纪 5 ~ 6 0 0年 代 主 要 开 发 了苯氧 羧 酸 、 氨基 甲酸酯 、 ,一 2 6 二硝 基 苯胺 、 、 脲 均 三 嗪 、 胺 等类 除 草 剂 , 酰 用量 为 2 5k / m 。进 入 ~ gh
摘 要 : 综述 了新 型除草 剂研 制 的 方 向、 点和 特 点 。涉及 磺 酰脲 类 除草 剂 , 重 环状 亚胺 类除 草 剂 , 苯 氧羧 酸 类 除草 剂 , 有机 磷 类 除草 剂 。主 要 介 绍 了具 有 除草 活性 好 的 丙酮 酸脱 氢酶 抑 制 剂研 究新 进
展 。
W ANG o ~, HE Ho g WU , XU E S — i。 Ta n — iJa
( . n t u e f Or a i y t ei , e ta h n r a ies y 1 I s t t o g ns S nh s C n r l ia No m lUnv ri ,Hu e u a ,4 0 7 , ia i c s C t bi W h n 3 0 9 Chn : 2 De a t n o h mi r ,Y c u l g ,。a g i ih n 3 0 0 h n p rme t f c e s y ih nCo e e ] n x c u ,3 6 0 ,C ia; t l i Y De a t e to h m s y h n h i r l ie s y, h n h i2 0 3 , h n ) p rm n f C e i r ,S a g a t No ma v ri S a g a 0 2 4 C ia Un t

化学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化学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态 系统 中不可缺 少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之 一 ,是 土壤 养分 的制 造者 ,推 动 自然 界 的物 质循 环 ,是生 态 系统 中重 要 的消 费 者和 分解 者 ,其生 存 、取食 活 动对 土壤 有机质 的形 成 、土壤 结构 及 土壤 动物 理 化性 质 的变化 有一 定 的影 响 。它们 作 为 土壤有 机 质层 的生 物活性 显 示 指标 ,土壤 污 染 的敏 感 指示 生物 【 ,在 生态 系统 中具 有不可替 代的特殊 意义 。 2 J
常见类群 个体数 量 在施 盖草 能 后一 天 反 而 比未施 盖草 能多 ,到 l O天后数 量急剧 减少甚 至消 失 ,如 鞘翅 目成 虫和 蜘蛛 类 等 ,而对 大 型土 壤 动物 的数 量影 响较 小[ 引。克无 踪 (a qa Pr u)除 草剂 染 毒 实 a 验 中,土壤动物 种 群和 数 量 随克无 踪 除 草剂 处 理 浓度 的升高而递 减 。多样 性指数 值亦呈递 减趋势 。 在染毒历 时 上 ,克 无 踪 除草 剂对 上层 、下层 土 壤 动物 的影 响规律 有所不 同,在 7 ,克无 踪 除 2h内 草 剂对 上层土 壤动 物 的影 响 逐 渐降 低 ,而对 下 层 土壤动 物 逐 渐 升 高 ,到 7 2 h时 两 者 基 本 达 到 一 致 - 。研 究表 明 :一 定 量 的克无 踪 除 草 剂可 以影 9 J
李 淑 梅
( 南 省周 口师 范 学 院 生命 科学 系 。河 南 周 口 河 4 6o ) 6o0
【 要】 文 要 述了 内 化学 草 对 壤 物 响 面 研 进 摘 本 主 综 国 在 除 荆 土 动 影 方 的 究 展,目 是为 草 的 发 及农 生 环 保 的 除 荆 开 应用 业 态 境
响到较深 层 的 土壤 动物 。浙 江金 华 地 区 ,乙草 胺 ( ct h )农药染 毒试 验对 土 壤动物 的个体 数 量 A ecl o o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化 学 工 程 师 C e i l E 垂ne hmc n er a 文章编号 :02—12 20 )9—04 —0 10 1 060 A( 08 2
2O O6年 9月
磺 酰脲 类 除草 剂 分析 方 法研 究进展
杨德 义
( 哈尔滨市公安局 刑事 技术 支队 , 黑龙江 哈尔滨 10F ) 5( 0 2
Ke r s sl n lra w e iie o sn a ay i ;s mma' y wo d : uf yue e dcd ;p io n s o l s u l y
磺酰脲类 除草剂是美 国杜邦公 司于二十世纪 8 年代开 发 的一 类除草 剂。因其活性 高 、 择性 0 选
强 、 草广及 用量 小等 特 点 , 杀 在世 界 各地 有广 泛 的应
2 分析方 法
已报道 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 效液相色谱法 、 毛细管 电泳 法、 免疫分析法 、 气相色
谱法 和 气 质 联 用 法 。这 些 方 法 主要 是 出于 环 境 保 护 、 品安 全等 目的 的对 土壤 、 田 、 及 动 植 物 制 食 农 水 品种 残 留除草 剂 的分析 方法 。
2 1 高效 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 国外是主要的检测磺酰脲类 除草剂的方法 , 该法可以将磺 酰脲类 除草剂及其降 解物同时检i 出来 ,huhr PP等报道了检测水 、 贝 0 Codu y 土壤中氯磺隆及其 降解物 的方法 , 土壤用丙酮 一甲
醇提取 , 用二 氯 甲烷 提 取 。 提取 物 进 行 反 相 色 谱 水 分 析 , C8 用 l 色谱 柱 和 甲醇 一水 ( : ) 动相 ,3n 73 流 20m 紫外 检测 , 中 检 出 限 为 0O5.・ ~, 中检 出 限 水 .0p g 土 g 为 0O5 g・ ~ , 性 范 围 0~15× 1—o 之 后 .0  ̄ g 线 . 06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强胜【摘要】杂草学是研究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科学.需要通过在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多样性,揭示杂草形成、演化和发生危害的本质规律性,发展生物、生态、化学等防除技术,建立杂草有效治理技术与杂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杂草可持续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中国杂草防治实践中应用基础性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确立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杂草生物防治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在杂草的起源与演化、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除草剂等3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加强国际协作力争突破,并引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的发展.【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0(036)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杂草学;杂草防治;学科现状;发展策略【作者】强胜【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草害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

我国有杂草1 400余种,其中严重危害的有130余种,分为5区、7亚区杂草植被类型。

在每年投入235亿元杂草防治费用的情况下,杂草仍然导致粮食减产5千万t,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亿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推广应用化学除草剂,当前我国化除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60%,基本上形成了以化学防除为主体的杂草防除技术体系[1]。

我国除草剂在农药市场中的比重已经达到25%以上。

而在国际上除草剂已几乎占到整个农药市场的一半。

大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除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外[2],更令人关注的是抗药性杂草种群迅速上升,产生新的杂草问题,敏感杂草种群灭绝,农田杂草多样性遭到破坏,导致农业和生态危机,已经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安全和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3];由于推行省工节本的农业轻型栽培技术,加重了草害发生;外来杂草的入侵也产生了新的杂草问题[4]。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分析研究新进展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分析研究新进展

毒及 使 用后 易降解 为无毒 化合 物等 特 点而 已发展 成
为世 界 上 最 大 的 一 类 除 草 剂 。 在 环 境 介 质 如 土 壤 、 水 和 动 植 物 组 织 等 研 究 分 析 时要 求 磺 酰 脲 类 除 草 剂 残 留 分 析 的 检 测 限达 到 l - / g 甚 至 更低 。 是 一 个 O mg k ,  ̄ 这
禾谷类 、 玉米 、 草和饲料等) 中提取 出来 。 该 p 在 H值范 围内磺 酰脲类除 草剂主要 以阴离子 形式存在 , 其在水 溶液 中稳 定性 最强 、 溶解度 最大 。 p 在 H值小 于 6时磺 酰脲类 除草剂水 解趋势增 加 . 中对酸最敏 感的是 苯 其 磺 隆 , 在 酸性溶 液 中 l 其 d内就可 完 全水解 , p 值 当 H
维普资讯
农 药 研 究
农化新 世 纪
旅酰 纷草 I 检测 脲类 需 J 残留 分
摘 要 : 酰 脲 类 化 合 物 因 用量 低 、 哺 乳 动 物 低 磺 对
类 化合物 ,因此通常 对代 谢 产物 的分 析方 法不 作考
虑 。 bi wt O r a i h等通过 各种非靶标作 物种类对 不同磺 g c 酰 脲 类 化合 物 的敏 感 度 研 究 表 明 ,当 施 用 量 小 于 01 .ih 2 .g a m 时其 对 敏感 作 物 的 产量 和 质 量 无 影 响 ; / 0105 ./ m 时只有 2 %表现 出明显 的影响 。若施 . . a h2 — 2i 0 用量为 01 a . m 时可使土壤 中残 留浓度为 01 g . g./ 2 ih .x/ l
大于 7 . 玉 嘧磺 隆 和 氟 啶 嘧磺 隆 等 磺 酰 脲 分 子 可发 0时
解和光解 产物既 不表现 出任何 除草活 性 , 也不存 在其

草甘膦除草剂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草甘膦除草剂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V 13 N . o 0 o4 .
D c20 e.09
草 甘膦 除草 剂合成 工 艺研 究 进展
张春艳 张 国平 2 ,
(.山东东营市一中, I 山东 东营 2 79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 50 12 安徽 淮北 2 5 0 ) 3 0 0

要: 对国内外草甘膦 除草剂的合成工艺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论述甘氨酸法和 IA法 的合成路线, 中 D 其
较 易 降解 , 动物 、 生物 中不积 累 , 在 水 低毒 安全等 这些 特点 , 目前 草甘 膦 年销 售额在农 药类 产 品中 占据 首 位 . 草 甘膦 自问世 以来 , 过 3 经 0多 年 的发展 , 模较 大 , 规 生产 厂家 颇 多 , 特别 是 在 国 内, 高达 5 0多家 . 目前 草 甘
S h me c e 1
此方 法最早 被 沈 阳化 工研 究 院所 用 . 工艺过 程 的关键 部 分是 氯 甲基 邻酰 二氯 的合成 和第 三 步 的缩 本 合 反应 , 因为氯 甲基邻 酰 二氯 的水 解几 乎 都是 定量 反应 , 三 步缩 合 是将 氯 甲基 磷酸 和甘 氨酸 以等物 质量 第
以我 国 丰 富 的天 然 气 为 原 料 合 成 氢 氰 酸 , 过 渡 金属 络 合 物 催 化 氧 化 双 甘膦 合成 草 甘 膦 , 合 成 工 艺 将在 以后 具 有 以 此
较 强 的竞 争;D 草 甘 IA
中 图分 类 号 :Q 47 2 T 5 .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2— 1 72 0 )4— 0 2— 5 17 7 7 (0 90 04 0
亚磷 酸二 甲酯 法 、 亚磷 酸 二 乙酯 法 和亚磷 酸 三 甲酯 法 , 分别介 绍 如下 : 2 1 2 1 亚 磷酸 二 甲酯法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10级植物保护班冯君强100213703摘要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农田受杂草危害的面积为4300万公顷,每年因此而减产粮食1750万吨,皮棉25万吨。

现如今除草剂应用是农田杂草防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除草剂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产生要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和除草剂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性的发生枯死的药剂。

除草剂具有高效、快速、经济,有的品种还兼有促进作物生长等优点,它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在化必不可少的一项先进技术,成为农业高产、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除草剂的分类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为四分类。

1、根据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

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

2、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

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

4、按使用方法分类(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处理机: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

(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

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药害,导致农作物植株焦枯黄化,不再生长;严重时可使植株枯死,造成绝收。

现将除草剂使用方法及其药害补救措施总结如下。

二、除草剂使用方法(1)正确选择除草剂及其用量:选择除草剂,一是根据当季作物品种及其田间杂草发生种类,综合考虑使用方法,正确购买。

二是正确选择购买渠道,通过正规农药销售部门进行购买,同时到当地农技部门进行化除技术咨询,确保能够正确认识草害特点和掌握使用方法,谨慎用药,尤其是混用2 种及以上除草剂种类时更应谨慎。

三是所购除草剂的合格证、准产证、标准号等“三证”要齐全,而且其商标完整,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标注清楚。

四是根据土壤质地和有机含量合理确定除草剂用量。

如果土壤为砂性或其有机质含量偏低,则其吸附能力较弱,容易淋溶,为了避免药害,使用量以推荐剂量的低量为宜。

而如果土壤为黏性或其有机含量高,则其胶体的吸附能力强,容易吸附除草剂,使用量以推荐剂量的高量为宜[1]。

(2)提高整地质量,保持适宜水层和土壤湿度:整地质量不仅会对土壤中的药剂分布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杂草萌发的整齐度产生影响。

因此,为达到封闭杀草的效果,要求耙平、整细地面,确保施药后形成严密而均匀的药土层。

尤其是水田更要整平,以免低洼处积水容易发生药害,而高处土壤露出水面降低除草效果。

水田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使药剂分布均匀,提高植物的药剂吸收率,要求保持一定时间的水层。

旱地使用土壤处理剂时,为了充分发挥药效,要求土壤湿度较高。

因为除草剂一般水溶性偏低,要连续少量溶解供植物吸收,就要求经常提供一定的水分。

另外,土壤湿度充分时,具有解吸附作用,可以释放出除草剂满足植物需求;在干旱天气时,除草剂往往不能发挥作用,主要是药剂大量被土壤胶体吸附。

但土壤湿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当湿度太大,达到过饱和或以致积水时,会导致大部分的除草剂进入土壤下层,被作物根部吸收,从而造成药害[2]。

(3)确定施药时期:气温和日照对除草剂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通过作用于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进行影响。

常规条件下,日照越强、气温越高,杂草的光合作用及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需求越旺盛,因而杂草吸收和传导的除草剂也越快越多,越能提高除草剂的毒杀作用。

此外,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天气因素还有空气湿度、雨水、大风等。

当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提高除草剂的防效。

雨水在适量的条件下可以促进旱地天然处理剂药效的发挥,但刚用药剂进行茎叶处理的田块遇雨则会使药效降低。

大风主要是对喷药作业产生影响,导致施药不均匀,或无药效,或产生药害,一般不在大风天气进行施药。

因此,要把握除草剂的最佳施用时机,以发挥最大的除草效果[3]。

(4)规范施药技术:确保药剂用量,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进行准确计算,精确称量。

施药时,无论采取茎叶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要求均匀施药,使药剂分布均匀,切忌重喷或漏喷。

狭缝式喷头喷洒药液,可使雾流呈扇形。

为使药液均匀分布,喷药行进方式以直线为宜。

茎叶处理剂喷洒时要求喷布周到,雾滴大小合适,未发生流淌现象。

采用毒土法施用除草剂,在拌毒土时,最好选择筛过的湿润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即可,施毒土量约为375 kg/hm2。

对于易挥发或光解的除草剂,要注意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可以在施后及时进行交叉耙地,确保药剂进入深土层内。

总之要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五要点:1、“一平”:地要平。

施药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无坑坑洼洼。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3、“三准”:施药时间准、施药量准、施药地块面积准。

如40%燕麦畏防治野燕麦,于播种前,3千克/公顷用药。

4、“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气、土质。

对未扎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用药;气温较低时施药量在用药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三、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产生的原因:一是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

有些农民滥用除草剂,出现用玉米田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用油菜田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将只能在移栽稻田应用的除草剂用于直播田、抛秧田的杂草防除等现象。

其未对除草剂的性能、作用范围、使用方法等进行了解,最终造成药害发生。

二是除草剂使用剂量不准确,未按标签说明施用。

有些农民在施用除草剂时,随意加大用药量、施药不均匀,造成田块用药量不均,产生药害。

三是施药时间不正确。

有的除草剂要求苗前使用,但在生产实际中部分农户将其用于苗后除草。

还有一些农户不考虑天气因素,在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施药,最终发生药害;同时施药时还要考虑水稻对除草剂的敏感期,确保在敏感期内用药,防止产生药害。

四是施药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农民在使用前,没有仔细查看除草剂的说明书,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如在禾大壮、丁苄等除草剂应用中,就出现未按要求操作的现象,最终造成药害。

五是施药不均匀。

很多农户在使用可湿性差、易沉淀的除草剂时,对药瓶未进行摇动就施用,造成下层药液浓度过高,喷药不均匀,产生药害[4]。

补救措施:如果药害发生的原因是施药过量,则可以采取灌水洗田的措施,通过稀释排毒,降低药害。

如果药害的发生原因是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则要采取措施减少植株的药物浓度,如连续进行喷水冲洗。

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除草剂药害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适当喷洒赤霉素即可缓解药害。

只要能够明确药害的性质,合理选用解毒剂种类,即可解毒补救,降低损失。

另外,还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进行缓解,如及时摘除受害叶,增施腐熟有机肥、尿素等速效肥,对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植株采取叶面喷肥的方式,可以加快养分吸收的速度。

如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等,对水稻根系发育和及时恢复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

四、除草剂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除草剂混合应用每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杀草谱,为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杂草效果,可将2种以上的除草剂混和使用,混用不仅可以扩大防治谱,还可减少除草剂的药量,从而减少污染,也可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

如美国杜邦公司将旱田除草剂甲磺隆与水田除草剂等苄嘧混用,防治稻田杂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如果除草剂混用不合理非但起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产生药害,事倍功半。

因此,除草剂混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混用后不影响药效,毒性不增大,不会产生药害。

所以,为保证混用效果,在开发出一种新型除草剂后,最好推出其相应的复配制剂和助剂。

除草剂助剂的研究助剂尽管一般没有除草活性,但可以显著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助剂可以影响除草剂的喷施过程中在靶标植物上吸附、滞留、吸收和传导,以及最终到达作用靶标的除草剂有效成分的量,一些助剂公司专门开发增渗、抗雨水冲刷、抗漂移等各种用途的助剂品种。

高效除草剂和解毒剂的开发应用针对除草剂对人、动物的危害及环境污染问题,今后应加强高效除草剂和解毒剂的开发利用。

高效除草剂用量低,对哺乳动物低毒,环境相容性好。

此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触杀作用来防治杂草,在土壤中即失去活性,不会对后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乙酸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氯磺隆,它的超效除草活性、极低的毒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受到世界各大农药公司的重视,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新的(ALS)抑制剂[11]。

高效除草剂是非常理想的产品,但是开发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在除草剂新品种开发有一定难度的今天,解毒剂可拓宽除草剂的使用范围,解毒剂的开发已成为一个新的领域。

解毒剂可增强植物对除草剂残毒的代谢,解除或降低除草剂对作物的毒害,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培育抗除草剂植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抗除草剂残毒的作物。

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抗草甘磷的植物有油菜、大豆;抗磺草灵的有番茄;抗草胺磷的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棉花。

这些抗除草剂作物掀开了除草剂应用的新篇章[12]。

利用化感作用抑制杂草化感作用[13],即一种植物能够通过向土壤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另一种植物生长。

自然条件下, 根系分泌、茎叶淋溶和挥发、枯枝落叶分解等是植物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可利用化感作用,通过轮作、间作的方法,有效抑制杂草。

如高粱能抑制大须芒草、垂穗草等杂草生长,大葱可抑制地下竹节草的生长。

如果能利用植物本身的抗草、除草特性,培育出抗草、除草作物,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且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益。

生物除草剂的开发应用生物除草剂比化学除草剂具有更加优越的特性,高效、无残毒,对人体、动物、环境无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