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

出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力

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学案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使用学案导学法,本节课我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装好水的透明所料带。水

学生用具:烧杯、空易拉罐瓶,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水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把石块浸没到水中的示数为F1= N,你发现了什么原因是什么呢

有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气体中的物体呢

活动三:老师演示:放飞氢气球!让学生观察氢气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对它向上的浮力!

这几个活动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环节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并把猜想落实到教学案上!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浮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浮力的研究也很复杂,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然后让学生在班里进行交流合作,体现集体的智慧!

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肯定,然后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节约时间,体现合作关系,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3、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首先组内交流,选择器材,设计方案,然后展示方案!本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变量,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操作!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在学生明确如何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过程,并及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教学案上!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5、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班内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并得出本组结论,最后把各组结论总结到一起: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所处的深度无关!

环节四、探究F浮=G排的关系;

在上一环节结论的基础上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的水也越多,排开水的重力也越来越大;

1、提出问题: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假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2、猜想和假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猜测:

F浮=G排;F浮>G排;F浮<G排

为了完成本实验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1)、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以上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要用到一个新的器材-----溢水杯;老师介绍溢水杯的作用及用法,同时强调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溢水杯在使用的时候要装满水,实验中测量的顺序等!

3、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在教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班内展示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交流评估:

说出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

讲解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环节五: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最后依托教学案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

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设计

一、浮力:

1、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表示:F浮=_______=____________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无关. 3、适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F1=F4、F2=F3B. F2﹣F3=F4﹣F1 C. F1=F2=F3=F4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续:计算浮力的方法总结 ①弹簧秤称重法:F浮= 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___ ③二力平衡法:F浮=___________ (漂浮、悬浮时;) ④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_____=__________(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提示:“浸入”、“浸在”所表示的物体在液(气)体中的情形可能是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而“浸没”一定是____________。(填“部分浸没”或“全部浸没”) 练习 1.如图7.4-3所示,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有溢水口的水槽中,在没有把物体放到水槽 时,水槽中水面正好在溢水口,当木块浮在水槽的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从溢水口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 34cm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g取10N/kg)( ) A.64cm3,0.6N B.30cm3,0.3N C.34cm3,0.34N D.30cm3,0.34N 2.将一只铜球放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铜球所受的浮力( ) A.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B.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C.与注水量的多少无关D.开始时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没过铜球后,浮力的大小不再变化 3.有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铜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铜块所受重力B.铜块所受浮力 C.铜块所受重力与浮力之差D.无法确定 4.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5.重力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放入水中均完全浸没,则它们所受到的浮力( ) A.铜块最大B.铝块最大 C.铁块最大D.都一样大 6.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物体都浸没在水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相同,则两物体( ) A.质量相同B.重力相同 C.体积相同D.密度相同 7(2011?淄博)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班级课程表》。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将班级课程表制作并加以编辑,但看上去比较简单,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下如何美化Word 中的表格。在教学内容上,先对表格文字进行修饰,然后对表格的边框进行设置,最后对表格的背景进行修饰。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熟悉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使用,理解它们的作用,从而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另外,要让学生掌握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以及填充表格底纹的方法。 2、教学重点 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填充底纹效果 3、教学难点 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二、说学情 通过上节课的班级课程表编辑,同学们对Word的兴趣很高,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Word的美化功能。 三、说教法 由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上课都是在计算机上面完成的,使得信息技术拥有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特殊性,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程,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案列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对比法等。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软件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们看,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学法和教法相应,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一部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但是大部分是动手操作来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当教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演示和讲解的时候,学生会边看边想,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面操作教师布置的案例或者其他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向同学们展示上节课编辑过的班级课程表,引导学生们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打开美化过的班级课程表,将两个课程表在屏幕上做对比,让同学从中看出不同点。 2、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在对比当中,让同学们来说一说那些地方做了修改,这样修改是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等。这样顺其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①、设置文字格式 打开课程表→选中表格第一行→设置第一行格式→设置其他文字格式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定律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定律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有4个体积完全相同的物体:A是一浮于水面的正方体木块;B是用线吊着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铁块;C是悬浮在水中的空心钢球;D是圆台形石蜡块,它沉于容器底面并与容器底无缝隙紧密结合,试比较分析A、B、C、D所受浮力的情况. 例 2 有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有的体积露在水面上,若将它放入另一种液体 中时,有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求液体的密度.

例3 如图,现有一正方体的物体悬浮于密度为的液体中,其边长为L,上表面距液 面的深度为h,那么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即为.请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下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外?(). A.物体的体积B.物体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D.物体所在的深度 E.物体的形状F.物体排汗液体的体积G.物体的重力 2.如图所示是同一长方体放在液体中的情况.长方体在图()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在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 3.选择正确答案(). A.密度大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一定大 B.潜水员在水面下50米比在水面下10米受到的浮力大 C.将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大 D.体积相同的铁球和木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4.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放入酒精中,弹簧秤的示数等于(). A.物体受到的重力B.物体受到的浮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去它受到的浮力 D.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去它受到的重力 5.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且,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 A.由于铁的密度大,所以铁球受的浮力最大 B.由于铝片面积大,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也大,因此铝片受到的浮力最大 C.由于木块要上浮,所以木块受的浮力最大 D.三个物体所受浮力一样大 6.如图所示,若A物压在B物上,A物露出水面体积为,若将物A用细绳挂在B下,B 物露出水面体积,则() A.B. C.D.无法比较大小 7.把一个密度为10.2×103kg/m3的实心合金块投入水银中,这时合金块浸入水银中的体积和总体积之比为()(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 8.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5 D.3∶5 9.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待冰全部熔化后将发现杯中水面() A.升高___________N,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则铁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10.把一块圆柱体的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把金属块的3/5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和把金属块全部没入某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相等,那么两次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_____,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11.将重是2.5N的物体A放进水中,它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在A上面再放一个体积与A相同的物体B,恰好A、B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且B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求B物体的物重是多少____________N.

《表格规划与修饰》说课稿

《表格规划与修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规划与修饰》 一、教材分析: 《表格规划与修饰》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前期活动,是在学生学会建立工作簿后,学习怎样对工作表进行编辑修改、美化,是学生继续学习数据统计及图表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工作,是学好数据处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 教材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及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协作学习,最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把Excel与前面所学的Word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学习,这样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习。 二、学生分析: 在知识的准备上,通过本章的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建立了工作表、工作薄的概念,学会了建立工作表。前一阶段学习的word表格的编辑,这些都为学习工作表的编辑打下了基础。但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任务布置上要注重按照任务难度分层作业,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目标: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字段与属性的关、字段与记录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工作表的增加、删除、复制、移动、重命名等操作;掌握调整行高、列宽的方法;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各种功能。能对一个工作簿或工作表进行合理地规划,并运用背景色、字体等来进行个性化修饰。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帮助来积极探索,自主完成工作表格式的设置和修饰,并分层次完成任务,最后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 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 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 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01《Excel数据分析图表化》说课稿

E xcel数据分析图表化说课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邱柏林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三章"电子表格第5节Excel数据图表制作",以数据处理见长的excel在数据与图形完美的结合中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韵味,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更能体现编者的意图。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Excel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掌握对Excel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什么使用图表,怎样创建图表以及如何利用图表进行问题的分析。 二、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协作互助。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来选择能够完成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图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在excel中图表显示分析结果的优势; ②了解几种常见的图表类型。 ③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图表基本的建立、编辑。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乐于合作、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相互协作的良好沟通习惯和大胆实践创新的勇气。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2、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教学难点】 1、数据源的选择; 2、图表类型的选择。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对比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分层练习法。 2、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以主体性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任务驱动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分层推进等策略完成教学。 采取的形式:创设任务情境——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探索创新。 六、教学准备分析 网络教室,书签(印有本节内容,激励学生演示操作),教学采用IEBOOK制作的课件,学件为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来自学本节的练习任务,它还有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 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D、B、A、C(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0.2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0.2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实验步骤 A B C D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 (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要测出物体的浮力,可根据F浮=G﹣F示得出,然后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两者进行比较即可验证。 (2)根据称重法求出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用桶和水的总重力减去桶的重力算出排开水的重力;为了找普遍规律,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再次实验;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解答】解: (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先测出空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优秀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优秀说课 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 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教学设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科学探究型课2课时 三、重点:在探究 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烧杯、水。 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好。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

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 生:喜欢。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相传,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王宫。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同学们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 生:想。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 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2.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学习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学习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二.知识回顾 1,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导入新课:1.复习 2.讨论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 问题1:通过教材图10.2-1的操作,试试看。 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排开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 问题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实验设计: 讨论:(1)如何测出浮力? (2)如何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并知道其受到的重力?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物块、小桶、溢水杯、水 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圆柱形物块的重力G物; (2)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3)将圆柱形物块浸入盛满水的水杯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总; (5)计算出圆柱形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6)换用不同的圆柱形物块,重复以上实验,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 丙丁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探究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2、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的测量: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量出重物的重力G,再测量出其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浮力的表达式F浮=G—F 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物体浮沉条件: ρ物>ρ液,下沉,G物>F浮 ρ物=ρ液,悬浮,G物=F浮 ρ物<ρ液,上浮,G物G.在潜水艇浮出海面的过程中,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浮力逐渐减小,当它在海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潜水艇的重力(漂浮)。 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热气球里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了的热空气.F浮=ρ空气gV,G球=ρ气 gV+G壳,当F浮≥G球时,气球或飞艇可升上天空。若要使充氦气或氢气的气球或飞艇降回地面,可以放出球内的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积缩小,浮力减小,使浮力小于G球.对于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气球体积就会缩小,减小浮力,使浮力小于G球而降回地面。(同理,热空气的向上,冷空气的向下,形成了对流:即为风) 1、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有溢水口的水槽中,在没有把物体放到水槽时,水槽中水面正好在溢水口,当木块浮在水槽的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从溢水口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 34cm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g取10N/kg)() A.64cm3,0.6N B.30cm3,0.3N C.34cm3,0.34N D.30cm3,0.34N 2、将一铁块制成下列哪个物体没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最大?() A.实心球B.实心正方体C.薄铁板D.空心球3、将一个铜球放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铜球所受的浮力() A.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B.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基础知识讲解

阿基米德原理(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浮力的大小【高清课堂:《浮力》三、浮力的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 (2)实验步骤: ①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②如图乙所示,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③如图丙所示,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④如图丁所示,测量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⑤把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物体所受 的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 力计的读数/N 浮力/N 小桶和排开的水所 受的总重力/N 小桶所受的重力/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1 2 3 … (3)结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相等。 要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m g gV ρ===浮排排液排 要点诠释: ①“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此时;二是物体全部没入液 体中,此时 。 ②“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里要注意浮力本身是力,只能和力相等,很多同学常把这句话说成“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力和体积不是同一物理量,不具有可比性;这

里所受的重力,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而是被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由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有关,而跟 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与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④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的重力。 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浮力的大小 1.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铝球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A.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思路点拨】已知三球的质量相同,根据公式m V ρ =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 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 【答案】C 【解析】∵m V ρ= , ∴m V ρ = , ∵实心铁球、铝球和木块的质量相同,ρρρ>>铝铁木, ∴V V V <<铝铁木, 由图知,三物体浸没水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最大, ∵F gV ρ=浮水排,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最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三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的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武冈市校级模拟)夏天人们游泳时,从岸边走向水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 .浮力增大 B .浮力不变 C .浮力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说课稿美化表格_通用版

《美化表格》说课稿 课题名称:《美化表格》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五年级第21课《美化表格》(P66 -67 页)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图。(课件) 请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学会美化表格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 力,设计出一个富有个性的表格。 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常用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自己的表格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全课教学中,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模式,并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学习环境与资源: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Net Op以及为学生准备的素材库。 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进入冒险岛;第二环节,关前充电,装备披挂;第三环节:自 主探究,获取武器;第四环节:加油闯关;第五环节,开启宝藏,结束本课) 第一环节,进入冒险岛。 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生:喜欢。师:老师知道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冒险岛。你们想去吗?(想)好,今天我们就去那里夺宝”。进入游戏画面(课 闯关件) 师:在这里,让我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作为装备,获取的新知识作为武器,

开始你的冒险之旅。(出示课题《2 1美化表格》) 此游戏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及探索知识的欲望,每个学生的兴致 极高,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步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真正做到了激发兴趣 的目的。 第二环节,关前充电,装备披挂(复习旧知)(课件) 师:那先来看看我们有什么装备?(课件,人物及装备) 师:我们的装备有白棉T 恤上衣、蓝牛仔短裤、红橡胶长靴。这时有学生迫不及待的问:“那我们怎样获得它们呢” 。 师:只要答对装备下面的问题,就能获得。〔复习表格的移动和调整大小,复习插入图片、艺术字、背景图片。〕 师:谁想获得这件装备。这时学生纷纷举手。 师:出示已准备好的表格,根据装备要求,让学生到前边来操作。(课件表) 生:边操作边说明。这是学生变后的表格。(出示表)因为是复习旧知,所以这一部分学生操作得很顺利。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武器(掌握新知) 师:我们已经有了装备,现在我们就来获得这把武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并上机试着操作,如何给表格加上美丽的框线。 这时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辅导,并适时提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 师:给表格加上美丽的框线的步骤哪个小组愿意总结一下: 学生利用Ntop 汇报制作步骤:有的汇报(利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首先选中表格,然后选线型,再选粗细 1.5 磅,选颜色红色,再选边框上的按钮。也有学生汇报说,有不同的做法。选中表格后还可以用鼠标右单击,选择“边框和底 纹”进行修饰,对表格的行和列的修饰也比较方便,还有的孩子说用绘制表格的 方法对局部改动比较方便,这时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你们说得很对,你的知识 面可真广。”并且总结说:不管你对表格的哪一部分进行操作,选中相应的区域 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师概括步骤为:①选中表格②选线型③选粗细④选颜色⑤单击〔外部 框线〕按钮进行选择。(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基础)知识讲解

阿基米德原理(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体积、密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1)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一种液体中,并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变化; (3)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1)如图乙所示,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增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3)随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逐渐增大。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1)用密度不同的液体(清水和密度不同的盐水),把这些液体,按照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3)液体的密度越大,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要点诠释: 1.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了“称重法”测浮力:=-F G F 浮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

要点二、浮力的大小【高清课堂:《浮力》三、浮力的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 (2)实验步骤: ①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②如图乙所示,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③如图丙所示,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④如图丁所示,测量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⑤把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物体所受 的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 力计的读数/N 浮力/N 小桶和排开的水所 受的总重力/N 小桶所受的重力/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1 2 3 … (3)结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相等。 要点三、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公式:F G m g gV ρ===浮排排液排 要点诠释: ①“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此时 ;二是物体全部没入液体中,此时 。 ②“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里要注意浮力本身是力,只能和力相等,很多同学常把这句话说成“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力和体积不是同一物理量,不具有可比性;这里所受的重力,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而是被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由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 体积、密度、形状,与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④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的重力。 即。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项练习题: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1.(2019武威,14)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如图所示)。潜水器在水面下勻速下潜过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潜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019河北,1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已知ρ水=1.0×103kg/m3,取g=10N/kg) (1)小明利用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圆柱体合金块慢慢浸入水中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与合金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①所示)。实验过程中合金块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请在图2中画出F浮随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水的体积成。 (2)将合金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液体中(如图1乙、丙所示),比较图1甲、乙、丙可知:。 (3)合金块的密度为ρ合金=g/cm3。 (4)若用此合金块制成一空心合金球,当合金球恰好能悬浮于图1丙所示液体中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cm3。 3.(2019阜新,2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按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 b.向空烧杯中缓慢注入清水,直到没过金属体一段距离(烧杯未加满水),如图乙中①~⑤所示,待示数稳定后分别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5。 c.如图乙中⑥所示,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盐,并轻轻搅拌,直至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为F6。

(1)图乙中_____(选填①~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图⑤中,金属体所受到的浮力F浮=_____(用测量器的字母来表示)。 (2)图乙中_____(选填①~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金属体的体积V=____(用已知量ρ水、g和测量器的字母来表示)。 (3)因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可知图⑤、⑥中,F5_____ F6(选填“>、=、<”),图⑥中盐水密度:ρ=____(用已知量ρ水和测量器的字母来表示)。 盐水 4.(2019广安,28)如图所示,图甲是使用滑轮组从水中打捞一正方体物体的简化示意图,在打捞过程中物体始终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物体未露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图乙是打捞过程中拉力F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不计绳重,忽略摩擦和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的边长;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