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毕业设计94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94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94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编号: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

职称:高级工程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2014年5月1日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依

据以及选这个课题的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注塑模具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应急灯外

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结构工艺性、成型特性与条件、材料性能等,并选定了成型

设备。接着述说了应急灯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选择、模具基本结构及模架的选定及型

腔数目的选定及布置,重点论述了成型零件、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合模导向机构

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而后选定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校核注射机的相关工艺参数,如最大注射量、注塑压力等。最后阐述模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对安装运行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予以总结、分析,并给于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两板式结构,采用一模两腔的型腔布置,最后通过推板将制件推出。在设计模具的时候,需用到SoliWorks软件进行模拟,以确定型芯型腔及浇口位。此次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各项参数必须来源可靠、选择准确、计算无误,其中最大注射量及注射压力是计算的关键。在工艺性上保证不影响操作的同时尽量做到了加工操作简单、方便。

本设计是在传统的应急灯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采用最领先技术LED显示,并把电池装在灯内部,外部也更美观。外壳的尺寸大小适中,模架也较好的选择,模具整体不大,采用整体安装。

关键词:应急灯外壳;注塑模;两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

The designing methods of injection mould of the Emergency light shell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opic basi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thistopic,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jection mold.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amp shellpart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of moldingprocess,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select the molding equipment.Then tell the type emergency lamp shell injection mold, mold surfacestructure and mold base selection and the number of cavities selection andlayout, emphasis, gating system, forming parts, demoulding mechanism,cl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cooling system design.Finally the selected standard mold and mold material,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f injection machine check, such as the maximum injection volume, injection pressure etc..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die, as well as to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are summarized, analysis,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hell of emergency lamp injection mold in this paper adopts two plate structure, the layout of the cavity of a mould with two cavities, the push platewill work out.In the design of mold, use the SoliWorks software to simulat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re and cavity and runner position.Must choose accurate, reliabl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emergency lamp shell injection mold, the largest injection quantityand injection pressure is the key.In the process that does not affect the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far as possible the proces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onvenient.

This design is the innovation in the emergency lights on the traditionaldesign, using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of LED display, and the battery installed in the light of internal, external and more beautiful.Moderate size of shell mold, is the better choice, overall not die, the wholeinstallation.

Keyword:Emergency light shell;Injection mould;Threepence mould;Gating system;Moulding mechanism ; Space parting institutions

目录

引言 (1)

第1章应急灯外壳工艺性分析 (4)

1.1 材料性能 (4)

1.2 成型特性和条件 (4)

1.3 结构工艺性 (4)

1.4 产品几何形状分析 (5)

1.5 应急灯外壳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9)

1.6 初选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 (9)

第2章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11)

2.1 分型面的选择 (11)

2.2 确定模具基本结构及模架的选定 (12)

2.3 确定型腔的数量和布局 (12)

2.4浇注系统设计 (13)

2.4.1主流道设计 (13)

2.4.2 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14)

2.4.3 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15)

2.4.4 浇口套的设计 (16)

2.5 注塑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17)

2.5.1 成型零部件尺寸分析 (17)

2.5.2塑件收缩率的影响 (17)

2.5.3型腔、型芯结构设计 (18)

2.5.4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9)

2.6 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20)

2.7 脱模、推出机构设计 (20)

2.7.1 推出机构的组成 (20)

2.7.2 推出机构的分类 (20)

2.7.3 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21)

2.8冷却系统设计 (22)

2.9 模架及模具材料的选择 (23)

第3章注射机相关参数校核 (25)

3.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25)

3.2 注射压力校核 (25)

3.3 锁模力校核 (25)

3.4 模具厚度的校核 (26)

3.5 成型零部件强度校核计算 (26)

第4章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28)

4.1 模具的工作原理 (28)

4.2 模具的安装 (29)

4.3 试模 (29)

结论 (31)

谢辞 (32)

参考文献 (33)

引言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及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技的应用,在工业中模具将要变成生产各种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装备。尤其是在塑料产品的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应用塑料模具相当广泛,在各类模具中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突显,成为一系列模具设计、制造与研究中最具有表现意义的模具之一。随着注塑模具不断成为生产塑料制造品的主要手段,且不断发展成为最有前景的模具之一。注射成型是现在市场上最具前景、最常用的塑料成型手段之一,因此注塑模具作为塑料模的一种,它将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量。因此我选应急灯注塑模具设计作为我毕业设计选择的课题。

本课题知识点与涉及的知识面较多,应用性强与,如模具设计、三维造型、注塑成型、二维三维软件的应用以及运动仿真。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将会培养和锻炼下述几个基本能力上(1)怎么选择塑料件制品涉及及成型工艺(2)在一般塑料件制品成型模具的方面设计能力(3)塑料模具结构改进、塑料制品质量分析及工艺改进、设计的能力(4)掌握模具设计经常使用的商业软件(solidworks2012)及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5)提高自己在文档组织与检索方面的能力(6)在写论文的一般步骤及格式方法方面的掌握,并增加自己的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还没有深入的学习过注塑模具的知识。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模具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在生产大型模具方面,已经可以生产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汽车保险杠以及超大容量洗衣机整套塑料模具和大尺寸彩电注塑模具。在机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及塑封模具。

在成型工艺方面,高效多色注塑模、多材质塑料成行模、抽芯脱模机构和镶件互换结构的创新业获得了很大发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热流道模具不断推广,有些单位还应用具有世界高端水平的针阀式热流道模具。

现今国内外用于注塑模具上的先进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1)热流道技术它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这一技术在大批量生产塑件、原材料较贵和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尤为适用。热流道注塑成型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基本上,适用于冷流道模具加工的塑料材料都可以使用热流道模具加工,许多产品如手机壳、按键、面板、尺寸要求精密的机芯部件等都是采用热流道技术成型。一个典型的热流道系统一般由如下几大部分组成:①热流道板(MANIFOLD);②喷嘴(NOZZLE);③温度控制器;④辅助零件。

(2)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它是向模腔中注入经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在通过特殊的喷嘴向熔体中注入压缩气体,气体在熔体内沿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推动熔体充满型腔并对熔体进行保压,当气体的压力、注射时间合适的时候,则塑料会被压力气体压在型腔壁上,形成一个中空、完整的塑件,待塑料熔体冷却凝固后排去熔体内的气体,开模退出制品。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的关键就是怎么合理的把握注入熔融的塑料的时间与充人气体的时间的配合。气体辅助注射可以应用在除特别柔软的塑料以外的任何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应用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提高产品强度、刚度、精度,消除缩影,提高制品表面质量;降低注射成型压力以减小产品成型应力和翘曲,解决大尺寸和壁厚差别较大产品的变形问题;简化浇注系统和模具设计,减少模具的重量.减少塑件产品的重量,减少成型时间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成型效率等。气体辅助成形周期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塑料熔体填充阶段、切换延迟时间、气体注射阶段、保压阶段、气体释放阶段、推出阶段。

(3)共注射成形技术它是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将不同品种或者不同色泽的塑料同时或者先后注射进入同一模具内的成形方法。国内使用的多为双色注塑机。采用共注射成形方法生产塑料制品时,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是注射量、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1]。

(4)反应注射成形技术它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既有化学反应活性的液态塑料(单体)同时以一定压力输入到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在将均匀混合的液体迅速注入闭合的模具中,使其在型腔内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通常这种成形过程称之为RIM。

在制造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些企业引进CAD/CAM系统,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形过程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膜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如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

优化模具系统结构设计和型件的CAD/CAE/CAM,并使之趋于智能化,提高型件成形加工工艺和模具标准化水平,提高模具制造精度与质量,降低型件表面研磨、抛光作业量和缩短制造周期;研究、应用针对各类模具型件所采用的高性能、易切削的专用材料,以提高模具使用性能;为适应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以快速制造成塑料注塑模,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这些是未来5~20年注塑模具生产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平及比例。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

②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塑料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而且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模具设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软件,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塑料件精度,继续研究开发高压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也非常重要。

④开发新的成型工艺和快速经济模具。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

⑤提高塑料模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我国模具标准件水平和模具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与国外差距甚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为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要大力推广。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商品化程度、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的规格品种。

⑥应用优质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模具寿命和质量显得十分必要[1]。

第1章应急灯外壳工艺性分析

1.1 材料性能

图1.1所示为应急灯外壳立体图,材料为ABS,外观黑色,精度等级一般(4级精度),制品表面光滑美观,带有精细花纹。ABS为热塑性塑料,密度1.05~1.07g/cm3,抗拉强度30~50MPa,抗弯强度41~79MPa,拉伸弹性模量1587~2277MPa,弯曲弹性模量1380~2690MPa,收缩率0.3%~0.8%[2]。该材料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耐热和耐腐蚀性也较好,并具有良好的耐寒性。是目前产量最大、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塑料[2]。

图1.1 应急灯外壳立体图

1.2 成型特性和条件

其吸湿性强,塑料在成型前必须充分预热干燥(80~90℃下至少干燥2小时),使

其含水量小于0.3%。对于要求表面光泽的零件,塑料在成型前更应该进行长时间预热

(80~90℃下至少干燥3小时)[2]。

塑料加热温度对塑料的质量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易于分解(分解温度>270℃),一

般料筒温度为180~260℃,建议温度245℃

成型时宜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对高光泽

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和较高的注射压力(柱塞式注射机:料温180~230℃,

注射压力100~140MPa;螺杆式注射机:温度160~220,注射压力70~100MPa)[3]。

1.3 结构工艺性

零件壁厚基本均匀,所有壁厚均大于塑件的最小壁厚1mm,借助solidworks软件分

析可知注塑成型时不会发生填充不足现象。塑件为壳体类制件, 外表面为可见光亮面,

制件上表面有有19个孔,中间开了一个凹槽,凹槽中心有个起连线作用的大孔,,大孔四周有4个固定LED灯面板的孔唇,上表面四周分布起装饰作用的灯,还有精美文字,总体尺寸为长200mm,宽200mm,高50mm。该制件虽小,但结构复杂,需采用两板双分型结构,制造精度要求稍高。

1.4 产品几何形状分析

(1)侧孔、内螺纹与圆弧面

在龙头壳体设计中,为了产品的美观大方,,患有消费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侧孔是必须的,另外内螺纹是为了安装调节水量大小而设计的,圆弧面是为了尽量减少水压力的损失,尽量减少降低水流动的而设计的,所以这些是必须的。在现代日常生活当中,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便宜,首先是美观实用,价格实惠,更是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为此,对产品的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而圆弧则是这种要求[3]。

(2)脱模斜度

在塑料制品的成型中为了便于将制品从模具内脱出,制品的内外壁必须有足够的脱模斜度。脱模斜度与塑料品种、制品的形状、模具结构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30′~2°之间选取。一些常用塑料的脱模斜度经验数据参阅表1.3。

表1.3 常用塑料的脱模斜度经验数据

塑料名称或代号脱模斜度

聚乙烯、聚丙烯、软聚氯乙烯30′~1°

ABS、尼龙、聚甲醛、氯化聚醚、聚苯醚40′~1°30′

硬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苯乙烯、有机玻璃50′~2°

热固性塑料20′~1°

选择塑件的脱模斜度时,应遵循一下原则:

①应尽量选择较大的脱模斜度,使制品容易脱出。

②当塑件收缩率较大时,应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③当制品的壁较厚时,成型后的收缩量大,此时,应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④高大的制品,应尽量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⑤精度较高的制品,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⑥如果要求制品在脱模后留在型芯一侧时,则内表面的脱模斜度要比外表面的小。

制品高度和孔的深度较小时(内孔深<10mm,外形高<20mm),可以不设计脱模斜度。

⑦标注脱模斜度时,内孔以小端为基准,外表面以大端为基准。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考虑最优的方案确定,龙头壳体的脱模斜度为1°[3]

(3)壁厚

塑料成型时,由于收缩量较大,当壁厚不均匀时,收缩不均与会对制品的外观和力

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制品的壁太厚时,不但用料过多,还会给成型工艺带来困难,而且易产生气泡、缩孔、凹痕和翘曲等缺陷。壁厚过小,会使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阻力较大,强度不够,所以在设计塑料制品时,应注意选用适当的壁厚。选择制品的壁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壁厚应均匀。

②壁厚一般1mm~6 mm,常用2mm~3mm。

表1.4 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最小壁厚和常用的壁厚推荐值

塑料名称最小壁厚/mm 常用壁厚/mm

小型制品中型制品大型制品尼龙0.45 0.76 1.50 2.4~3.2

聚乙烯0.60 1.25 1.60 2.4~3.2

聚苯乙烯0.75 1.25 1.60 2.4~3.2

改性聚苯乙烯0.75 1.25 1.60 2.4~3.2

有机玻璃0.80 1.50 2.20 2.4~3.2

硬聚氯乙烯 1.20 1.60 1.80 2.4~3.2

聚丙烯0.85 1.45 1.75 2.4~3.2

聚碳酸酯0.95 1.80 2.30 2.4~3.2

醋酸纤维素0.70 1.25 1.90 2.4~3.2

聚甲醛0.80 1.40 1.60 2.4~3.2

按照以上表和最优化原理,取主要部分的壁厚值大概为2mm[3]。

(4)圆角

塑件的边缘和边角带有圆角,可以增强塑件某部位或者整个塑件的机械强度从而改善成型时塑料在模腔内流动条件,也有利于塑件的顶出和脱模。因此塑件除了使用上的要求采用尖角或者不能出现圆角外,应该尽量采用圆角特征。塑件上采用还可以使模具成型零部件加强,排除成型零部件热处理或使用时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由塑件的产品图可知:最大圆角特征R=2mm,最小圆角特征r=1mm

从理论分析,边缘圆角特征与塑件壁厚存在如下图1.4的关系:

图1.4 边缘圆角特征与塑件壁厚关系

p___外力负荷,T___厚度,R___圆角半径[3]。

(5)螺纹设计

①塑件上的螺纹可以直接注塑成型,也可以在注塑后机械加工成型。

②制品上直接成型的螺纹精度不能达到高精度,一般低于3级。

③螺距应尽量大,以增加螺纹的承载能力和寿命,表1.5中列出了螺距选用的参考范围。

④直径尺寸应尽量大(外径≥4mm ,内径≥2mm )。

⑤塑料螺纹与金属螺纹配合的长度不能太长,以免因螺纹长度方向的累积误差损坏螺纹牙型,一般不大于1.5倍~2倍的螺纹直径。

⑥为了防止塑件上螺孔的最外围螺纹崩裂或变形,螺纹始端应有0.2mm ~0.8mm [3]。

表1.5 塑料螺纹的螺距选用参考范围

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

我国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原电子工业内部制定的塑料制品尺寸精度选用表和尺寸公差标准。该标准根据塑料性能及成型特性,把塑料制品的精度等级分为8级,每种塑料制品可以选用其中的三个等级(高精度、一般精度、低精度),表1.6中列出了一些常用塑料选用的精度等级[3]。 表1.6 常用塑料的精度等级

类别

塑料品种 建议采用的精度等级 高精度 一般精度 低精度 1 聚苯乙烯、AB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

碳酸酯、聚砜、聚苯醚、酚醛塑料粉、

氨基塑料粉、3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3 4 5

2

聚酰胺(PA6、PA66、PA610、PA9、PA1010)、硬聚氯乙烯、氯化聚醚 4 5 6 3

聚甲醛、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 5 6 7 螺纹公称 直径/mm

螺纹种类(表注“+”围建议采用范围,“-”围不采用范围)

公尺标 准螺纹 一级细 牙螺纹 二级细 牙螺纹 三级细 牙螺纹 四级细 牙螺纹 3

+ - - - - 3~6

+ - - - - 6~10

+ + - - - 10~18

+ + + - - 18~30

+ + + + - 30~50 + + + + +

4 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 6 7 8

表1.7 为塑料制品的公差术指标。适用该公差数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塑件的尺寸和公差的测量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60%~70%(在制品成型24h 后测量)。

②无公差要求的自由尺寸,建议采用表1.7 8级公差。

表1.7 只规定公差,而基本的的上下偏差可按需要分配。 表1.7 塑件制品的公差数值表

公称

尺寸

精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公差数值 ~3

0.04 0.06 0.08 0.12 0.16 0.24 0.32 0.48 >3~6

0.05 0.07 0.08 0.14 0.18 0.28 0.36 0.56 >6~10

0.06 0.08 0.10 0.16 0.20 0.32 0.40 0.64 >10~14

0.07 0.09 0.12 0.18 0.22 0.36 0.44 0.72 >14~18

0.08 0.10 0.12 0.20 0.26 0.40 0.48 0.80 >18~24

0.09 0.11 0.14 0.22 0.28 0.44 0.56 0.88 >24~30

0.10 0.12 0.16 0.24 0.32 0.48 0.64 0.96 >30~40 0.11 0.13 0.18 0.26 0.36 0.52 0.72 1.0 龙头壳体塑件的具体尺寸的公差可以根据上表一般公差6级来确定,具体偏差可以根据加工部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3]。

(6)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除了与原材料的特性和成型工艺有关之外,模具的制造情况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确定塑件的表面粗糙度时,应对模具做一下考虑:

①一般模具的表面粗糙度比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高1级;

②对透明的塑料制品要求型腔和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相同;

③对于不透明的塑料制品,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的级别可比型腔的表面粗糙度低1~2级;

④为了避免模具制造中不必要的浪费,选取的粗糙度满足要求即可。

综上所述,龙头壳体型腔的粗糙度比龙头壳体高一级[3]。

(7)零件体积及质量估算

借助于solidworks 软件,直接测量出单个塑件的体积cm V 35.140=,质量

g M 525.147=。

浇注系统凝料按一个塑件体积的60%进行估算,则凝料体积

cm 351.88%601.9=?=凝V 。

两个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 总体积cm 302.177=总V ,总质量g 875.185=总M 。

1.5 应急灯外壳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查《实用模具技术手册》表12-10,确定ABS 塑料的注射工艺参数如下[4]: 注射机类型:螺杆式

螺杆转速:30~60r/min

喷嘴形式:直通式

喷嘴温度:180~190 ℃

料桶前端温度:200~210 ℃

料桶中段温度:210~230 ℃

料桶后段温度:180~200 ℃

模具温度:50~70 ℃

注射压力:70~90MPa

保压力:50~70MPa

注射时间:3~5s

保压时间:15~30s

冷却时间:15~30s

成型周期:40~70s

以上参数在试模时可以做适当调整。

1.6 初选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

注塑机的主要参数有公称注射量、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塑化能力、锁模力、合模装置的基本尺寸、开合模速度、空循环时间等。这些参数是设计、制造、购买和使用注塑机的主要依据:

(1)公称注塑量 指在对空注射的情况下,注射螺杆或柱塞做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反映了注塑机的加工能力。

(2)注射压力 为了克服熔料流经喷嘴,浇道和型腔时的流动阻力,螺杆(或柱塞)对熔料必须施加足够的压力,我们将这种压力称为注射压力。

(3)注射速率 为了使熔料及时充满型腔,除了必须有足够的注射压力外,熔料还必须有一定的流动速率,描述这一参数的为注射速率或注射时间或注射速度。 这里从实际注射量在额定注射量的20%~80%之间考虑,初选额定注射量在2703cm 以上的卧式注射机XS-ZY-4000注射机[5]。该设备的技术规范见表2.1。

表2.1 XS-ZY-4000技术规格

XZ-SY-250注射机

额定注塑量cm34000

螺杆直径mm 130

注射压力MPa 106

注射行程mm 370

注射方式螺杆式

注射时间S -6.0

螺杆转速r/min 80

合模力KN 10000

cm3800

最大成型面积2

最大开(合)模行程mm 1100

模具最大高度mm 1000

最小高度mm 700

动、定模固定板尺寸mm 1350×1250

拉料空间mm 1050×950

合模方式两次动作液压式

第2章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总体方案拟订:

对任何塑料件的模具设计都有一定的程序,首先要确定该塑件使用哪一种浇口形式,因为目前浇口的形式很多,并且用不同的浇口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塑件效果,得到的塑件表面质量也不同,因此确定浇口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再就是要确定在塑件的什么位置进行浇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定论,只有借助SolidWorks 2007内的Moldflow模块来进行分析后再确定浇口位。接着要确定一模几腔,只有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好之后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模具设计。

2.1 分型面的选择

模具上用以取出塑料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解除表面,称为分型面,也可称为分模面。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是: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断面轮廓最大位置处,以便于顺利脱模,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6]:

(1)分型面选择应便于塑料制件脱模和简化模具结构,为此,选择分型面应尽可能使塑料制件开模时留在动模。

(2)分型面应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的部位,使其产生的飞边易于清理和休整。

(3)分型面选择应有利于排气,为此应尽可能使其分型面与流料末端重合。

(4)分型面选择应有利于零件的加工。

(5)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注塑机的技术参数。注塑成型时所需要的锁模力是与塑件在合模方向的投影面积成正比,所以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选择塑件在垂直合模方向上投影面积较小的表面,以减少锁模力。

根据上述原则,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的分型面形状及位置如图2.1所示。

图2.1 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分型面形状及位置

2.2 确定模具基本结构及模架的选定

模具的基本结构有两种:单分型面注塑模和双分型面注塑模。

(1)单分型面注塑模是注塑模中最简单、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模具,它以分型面为界将整个模具分为动模和定模两部分。一部分型腔在动模,一部分型腔在定模。主流道在定模,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制品和流道留在动模,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从同一分型面内取出,动模部分设有推出系统,开模后将制品推离模具。

(2)双分型面注塑模它从不同的分型面分别取出流道内的凝料和塑件,又称三板式注塑模具。与单分型面注塑模相比,三板式注塑模具增加了一个可移动的中间板(又名浇口板)。中间板适用于采用点浇口进料的单型腔和多型腔模具。在开模时由于定距拉杆的限制,中间板作定距离的分开,以便取出这两块板之间流道内的凝料,而利用推板或推杆将型芯上的塑件脱出。

双分型面注塑模与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最大区别就是,双分型面注塑模在生产过程中浇注系统凝料和制品会自动切断分离,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而单分型面的浇注系统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急灯外壳为大批大量生产,从提高生产效率角度出发,我选择单分型面注塑模。虽然,结构复杂,但是制品质量更好,经济效益更高[4]。

2.3 确定型腔的数量和布局

模具型腔的数量通常是客户或产品工程部根据产品的批量,塑料制品的精度,塑料制品的大小,用料以及颜色的来确定的,型腔数量越多,制品的精度越低,经济性越差,成型工艺越复杂,并且保养和维修越困难,故障发生率越高。确定型腔数量的方法有:根据锁紧力确定,根据最大注塑量确定,根据塑件精度和经济性确定,本零件主要从精度考虑,该零件尺寸中等,为大批大量生产,因此采用一模两腔,即一次注射成型两个塑料制件,采用Y形布局,优点是流道转折较少,热量压力损失较小。布置方案如下图2.2:

`

图2.2 型腔的布局

2.4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由注射机喷嘴到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其作用是将塑料熔体充满型腔并将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模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表面光洁和尺寸精确的塑料制件。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部分组成。

2.4.1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相接触的部位开始,到飞流到为止的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其直径直接影响到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填充时间,直径过大,浇道容积增大,凝料多,增加了冷却时间,且易产生涡流或紊流,制件出现气孔。直径过小,则热量与压力损失大,成型困难。

主流道的设计原则是:在保证塑料制件成型良好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主流道的长度,以使凝料少,压力和热量损失小。主流道大端呈圆角过渡,以减小料流转向阻力[4]。主流道尺寸见表2.1:

表 2.1 主流道部分尺寸

符号名称尺寸/mm

d 主流道小端直径 5

SR 主流道球面半径16

h 球面配合高度 5

a 主流道锥角10

L 主流道长度152

D 主流道大端直径10

2.4.2 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分流道是连接主流道与浇口的熔体涌道,分流道起着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分流道设计要求:一是使流道尽快充满型腔,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小;二是将塑料熔体均衡的分配到各个型腔;三是回料量小。常用的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梯形、U行和六边形等,在设计中,要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就希望流道截面积大,要减少散热损失,又希望面积小,故可用流到的截面积与表面积之比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其比值越大,效率越高,各种流道截面积的效率见表2.2。

表2.2 各种流道截面的效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截面为圆形和正方形的分流道截面效率最大,应用效果应是最好的。但是圆形和正方形分流道工艺性较差。圆形分流道要求开设在分型面两侧,对称分布加工难度大。正方形分流道脱出分流道凝料的阻力大,若去斜度,实质上久变为了梯形分流道,从应用观点看,梯形分流道和U形分流道是最佳选择。在应急灯外壳注塑模具设计中拟采用圆形截面。

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布置中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根据本模具的要求我们选取平衡式,也就是指分流道到各型腔浇口的长度,断面形状,尺寸都相同的布置形式。它要求各对应部位的尺寸相等。这种布置可实现均衡送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是成型的塑件力学性能基本一致。而且在此模具中不会造成份流道过长的缺点[4]

2.4.3 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是浇注系统的最后部分,其作用是使塑料以较快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它能很快冷却封闭,防止型腔内还没冷却的熔体倒流。由于应急灯外壳表面刻有精美图案,表面成型质量要求较高,不能有浇口痕迹,且选用的是单分型面注塑模具,故选用点浇口比较合理,点浇口是典型的小截面浇口,有如下优点:

(1)对浇口的位置限制较小,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进料部位。

(2)有利于薄壁,长流程和表面带精细花纹图案的塑料件成型。

(3)降低塑件内的残余应力,特别是浇口附近。

(4)容易从塑件上自行截开,易实现脱模时塑件的自动坠落,并且看不出浇口痕迹。

(5)多型腔模具中,容易实现各型腔均衡进料。

浇口位置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浇口位置应使填充型腔的流程最短。这样的结构使压力损失最小,易保证料流充满整个型腔,同时流动比的允许值随塑料熔体的性质,温度,注塑压力等的不同而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前言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本次设计以注射闹钟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1) 绪论 (2) 1 塑料的工艺分析 (4) 塑件成形工艺分析 (4) 闹钟后盖原料(ABS)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4) 2 注塑设备的选择 (7)

估算塑件体积 (7) 选择注射机 (7) 模架的选定 (7)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8) 3 塑料件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型腔的径向尺寸 (10) 型芯的计算 (10) 模具型腔壁厚的计算 (11) 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主流道的设计 (12) 冷料井的设计 (13) 分流道的设计 (13) 浇口的选择 (14) 5 分型面的选择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17) 分型面的选择 (17) 排气槽的设计 (17) 6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8) 7 脱模机构的设计 (20) 8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1)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22)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22) 9 模具的装配 (23) 模具的装配顺序 (23) 开模过程分析 (24) 设计总结 (25) 参考资料 (26) 致谢 (27) 绪论 {一} 【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在各种材料加工工

电脑键盘按键注塑模具毕业论文

摘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电脑键盘按键注射模具设计,本次设计是根据零件的实体形状结构,通过测绘得到各个尺寸,用 AutoCAD 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通过本课题能够帮助我系统了解塑料的工艺性及注塑成型的有关成型原理、工艺特点等,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掌握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模具结构特点及设计程序等;了解其它模具有关知识及模具 CAD/CAM;本课题还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学、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关系紧密,是所学知识综合应用。 关键词: 模具制造;塑料管套;工艺;注塑成型

Abstract Mold is a kind of bas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s purpose is to control and limit of material (solid or liquid) flow, the form of need. With mold manufacturing parts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products of good quality and low material consumption,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widely used in manufacturing.

模具毕业设计48酒瓶内盖塑料模具设计

前言 大学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在惊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毕业设计的来临。毕业设计作为专科三年的学业安排,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场大检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在参加工作前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并进行的一次全面实践,对模具设计的全过程的学习。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高效、节材、成本低、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塑料以成为在钢铁、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工业基础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在各行各业应用。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系,对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有人说,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新的世纪已经到来了,世界各国对模具生产技术非常重视,出现许多新工艺、新技术。从而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一个国家模具生产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许多工业部门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塑料制品生产中先进合理的成型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成型工艺要求和塑件使用要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塑件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是以模具更新为提前的,由于目前工业和民用塑件的产量猛增,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导致了塑料模具研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

碗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碗 的 注 射 模 具 设 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碗的注射模具设计 指导老师:xx 设计者:xxx 系别:信息控制与制造系 班级:xx 学号:xx

绪论 {一} 【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在各种材料加工工业中广泛的使用着各种模具。例如金属铸造成型使用的砂型或压铸模具、金属压力加工使用的锻压模具、冷压模具等各种模具。 对模具的全面要: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满足使用要求的公有制制品。以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的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模具影响着制品的质量。首先,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分型面、进浇口和排气槽位置以及脱模方式等对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制件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应力大小、各向同性性、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气泡、凹痕、烧焦、银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加工过程中,模具结构对操作难以程度影响很大。在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时,应尽量减少开模、合模的过程和取制件过程中的手工劳动,为此,常采用自动开合模自动顶出机构,在全自动生产时还要保证制品能自动从模具中脱落。另外模具对制品的成本也有影响。当批量不大时,模具的费用在制件上的成本所占的比例将会很大,这时应尽可能的采用结构合理而简单的模具,以降低成本。 现代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是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模具对实现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件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全自动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产品的生产和更新都是以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的。由于制件品种和产量需求很大,对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促进模具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 【模具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模具增长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微型、精密、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模具设计和制造角度来看,模具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1. 绪论 (3) 1.1模具工业的概况 (3) 1.2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地区分布 (4) 1.3 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7) 1.4 注塑模具CAD发展概况及趋势 (8) 2.塑件分析 (10) 2.1 塑件的简介 (10) 2.2.注射工艺选择 (13) 2.3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经(Pro/E)计算塑件体积为: (14) 3. 注塑成型的准备 (15) 3.1 注塑成型工艺简介 (15) 3.2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16) 4.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18) 4.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8) 4.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8) 5. 注塑机选用 (19) 5.1 注塑机简介 (19) 5.2 注塑机基本参数 (19) 5.3注射机的选用原则 (20) 5.4选择注塑机 (20) 5.5 注射机及各个参数的校核 (21) 6.分型面的选择 (25) 6.1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25) 7.浇注系统设计 (26) 7.1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26) 7.2 主流道设计 (26) 7.3 分流道的设计 (28) 7.4浇口的设计 (30) 7.5浇注系统的平衡 (32) 7.6 冷料穴 (32) 7.7 拉料杆的设计 (32) 7.8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 (33) 7.9排气方式 (33) 8.成型零部件设计 (34) 8.1 凹模和凸模的结构设计 (34) 8.2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5) 8.3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38) 9.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40) 9.1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40)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注塑设备设计

前言 第二章注塑设备选择 第2.1节估算塑件体积 该产品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自动脱模,可采用侧浇口自动脱模结构。由于塑件中等大小,所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 2.1.1计算塑件体积 由第一章可知塑件材料PMMA的密度为1.16~1.20g.cm3-,收缩率为1.6%~2.0%,计算出其平均密度为1.18 g.cm3-,平均收缩率为1.8%。经测绘初步估算得 塑件体积 V 塑 =9.18+1.428+7.722+0.33+0.32+2.62=21.6 cm3; 塑件质量M 塑= V 塑 ρ=21.6 cm3×1.18 g.cm3-=25.488g; 2.1.2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 可按塑件体积的0.6倍估算,由于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 1.所以浇注系统凝料体积为 V 2=2V 塑 ×0.6=2×21.6×0.6=25.92 cm3; 2.该模具一次注塑所需塑料的体积为 V 0=2V 塑 + V 2 =2×21.6+25.92=69.12 cm3; 第2.2节注塑机型号的选定 根据塑料制品的体积与质量,以及成型工艺参数初步选定注塑机的型号为SZ—200/1000型卧式螺杆注塑机 2.2.1 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如表2.1所示 表2.1

注: 该注塑机由宁波市金星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2.2.2 型腔数量的校核 1.由注塑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型腔数目 n ≤ 1 2 3600m m KMt -; 上式右边≈12≥2,符合要求。 式中 K ——注塑机最大注塑量的利用系数,取0.8; M ——注塑机的额定塑化量(g/h 或cm 3/h),该注塑机为14g/s ; t ——成型周期,因塑件较小,壁厚不大,取45s ; m 1——单个塑件质量 25.48g ; m 2——浇注系统所需塑料质量 30.58g ; 2.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目 n ≤ 2 1 m m Km n -; 上式右边≈5.4≥2符合要求; 式中 m n ——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g 或cm 3) 210 cm 3; 3.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校核型腔数目 注射机在充模过程中产生的胀模力主要作用在两个位置: 在两瓣合模上的作用面积约为A 11≈24×135=3240mm 2; 瓣合模与支撑板的接触处的作用面积A 12≈17×135=2295mm 2; n ≤ 1 2 A P A P F 型型- 上式右边≈3.1≥2符合要求; 式中 F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N),该注射机为4×105N ;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

一.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一般工厂的塑胶部都拥有从小到大各种型号的注射机。中等型号的占大部分,小型和大型的只占一小部分。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考虑注射机型号。具体到这套模具,厂方提供的注射机型号和规格以及各参数如下:注射量:95g 锁模力:120T 模板大小:400×550 开模距离: 推出形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7)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5)和第2)、第8)点。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是选择平直分型面工易于加工的分型面。如下图所示,采用A-A这样一个平直的分型面,前模(即定模)做成平的就行了,胶位全部做在后模(即动模),大简化了前模的加工。A-A分型面也是整个模具的主分模面。下图中虚线所示的B-B和C-C分型面是行位(即滑块)的分型面。这样选择行位分型面,有利于线切割行位以及后模仁和后模镶件这些成型零件。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后模一边,这样有助于后模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在下图中,从A-A分型,了B-B处的行位向左移开,C-C处的行位向右移开后,由于塑件收缩会包在后模仁和后模镶件上,依靠注射机的顶出装置和模具的推出机构推出塑件。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答辩内容

一、首先是开场白: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讲机注3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金函绪,是08级机制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论文是在李章东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塑模具毕业设计。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的谢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二、内容首先,我想陈述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熟悉拟定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设计对讲机注塑模具,是基于一下几个目的:(1锻炼自己对步骤和方法。增加对注塑模具的认识,对塑料模具制作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10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主要阐明了我国注塑模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确定脱模斜第二部分是塑件工艺分析。这部分主要进行了塑料结构和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度和模具的结构形式,同时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第三部分是注射机型号的确定。这部分需要进行注射量、面积及锁模力的计算,并校核注射剂的工艺参数,确定注射机的型号。第四部分是模架的确定。主要确定模架的型号以及各板的尺寸。第五部分是合模导向及定位机构的设计。包括了导柱、导套以及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脱模阻力的计第六部分是脱模机构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囊括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分类,算和脱模机构的选用。第七部分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主要完成内抽芯距的计算。第八部分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包括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计算冷却参数和冷却时间。第九部分模具零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了模具各零件的选材及制造工艺。第十部分是模具的装配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装配的步骤和模具工作过程校验和修改。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实没有实践经验,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思考问题有些简单,以及对塑料模具知识的缺乏,使该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际情况来修改,老师提问:掌握了塑料模具成本论文的优缺点:对塑料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0)解决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一次新的锻炼,学会了分析问题、型的机构特点及设计计算办法,模具中斜顶杆不能准问题的方法。本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量生产后,由于顶针板变形,确复位,并对型腔造成损害,使塑件上有磨伤,且侧凹位置发生变化,无法满足装配要求。)写作毕业论文的体会(9对我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也发现了自己在学科内的和巩固,也对平时所学习的比较零散的知识做到了系统化的运用。对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有了通过本次设计,做到了很好的复习和理解。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但在李章东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终于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在此对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及同学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8()还有那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的不够透彻?对于斜导柱的侧抽芯机构不甚了解,对斜导柱和滑块、导槽的配合过程中的整个动作过程 不太明白。对斜导柱的在模架上的安装位置还不太明白。 (7)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那些? 我对塑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首先是塑料的组成和特性,塑料由合成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包括填充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着色剂。其次是塑料的特性,包括质量轻、电气绝缘性好,强度刚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耐磨性能优良。最后是塑料的分类,按合成树脂受热的状态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按应用范围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6)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的见解?对这些不同的见解,自己是怎么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分流道设计过程中,由于分流道的截面有圆形、梯形、U型、矩形等,为了减少分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分流道的截面面积要大,同时,为了减小散热,又希望分流到表面积要小,对选用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学校名称)毕业论文 题目:天线盖上盖模具设计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09年12月30日

前言 毕业设计是在修完所有课程之后,我们走向社会之前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在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所学的注射模设计,以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着重说明了一副注射模的一般流程,即注射成型的分析、注射机的选择及相关参数校核、模具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全面审核投产制造等。其中模具结构的设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包括成型位置的及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和浇口位置的选择,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侧面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拉料杆的形式选择,排气方式设计等。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更加了解模具设计的含义,以及懂得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和怎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为我们以后从事模具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理解了注射模的结构、设计以及生产。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训。经过一个月的毕业设计实训,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指导老师的协助和讲解下,同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我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本科(1)班陈叠甜 摘要: 通过对READ-COVER工艺的正确分析,设计了一副一模一腔的塑料模具。 详细地叙述了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型芯、型腔、行位、行位座等的设计与加工工艺过程,重要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推出机构与浇注系统以及其它结构的设计。 一:产品图分析 :

二:产品分析: (1)拔模角分析: 脱模斜度的取向原则(减胶原则):型蕊(内表面)以小端为基准,向扩大方向取值; 型蕊(外表面)以大端为基谁,向缩小方向取值。 (2)壁厚分析: 塑胶件壁厚要求: ①塑胶产品的壁厚尽可能均匀一致,否则会因冷却或固化速度不同产生附加内应力,使塑件产生翘曲、缩孔、 裂纹甚至开裂。 ②塑件局部过厚,外表面会出现凹痕,内部会产生气泡。 ③如果结构要求必须有不同壁厚时,不同壁厚的比例不应超过1:3。

根据产品图,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壁厚较为均匀。主要缺陷处如下图: 产品进胶方案: 三:浇口位置的选择: 模具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及尺寸要求比较严格。无论采用那种进胶方式,其开设位置对塑件成型性能及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合理选择浇口的开设位置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浇口位置的不同还影响模具结构。设计时应尽量保证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总而言之要使塑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外观,一定郑重考虑浇口位置的选择。其原则: ①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②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 ③ 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④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 ⑤ 考虑分子定向影响。 ⑥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⑦ 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 ⑧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根据本产品的特征,综合考虑以上几项原则,确定入水方案如下图;

2020年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论文参照模板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闹钟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 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前言. (1) 绪论 (2) 1 塑料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成形工艺分析 (4) 1.2闹钟后盖原料(ABS)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4) 2 注塑设备的选择 (7) 2.1 估算塑件体积 (7) 2.2 选择注射机 (7) 2.3 模架的选定 (7) 2.4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8) 3 塑料件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3.1 型腔的径向尺寸 (10) 3.2 型芯的计算 (10) 3.3 模具型腔壁厚的计算 (11) 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4.1 主流道的设计 (12) 4.2 冷料井的设计 (13) 4.3 分流道的设计 (13) 4.4 浇口的选择 (14) 5 分型面的选择与排气系统的设计 (17) 5.1 分型面的选择 (17)

模具毕业设计60刷座注塑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刷座注塑模设计 学生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材料成型控制 2班 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一章概述 毕业设计附图 名称:刷座注塑模 材料:硬PVC 技术要求 1.收缩率0.6% 2.未注公差尺寸按sj1372-78.8级 3.大批量生产。

摘要 注射成型加工质量的优劣是塑料加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同时反映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水平。详细介绍了刷座注塑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首先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和成型工艺分析,确定塑件的分型面与浇口结构;然后再进行模具零件设计,如成型零件、脱模机构等等。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CAD/CAE进行设计。重点阐述如何利用CAE软件,将注射成型中塑料熔体在型腔内充填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与评判,有效预防了原模具设计方案用于实际生产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在结构设计方面,重点阐述了齿轮齿条抽芯机构设计要点,模具结构紧凑、合理。 关键词:注塑成型、注塑模设计、工艺分析

第一章概述 ABSTRCT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ing quality is the one of symbols of the quality that plastic procesing industry and technogical devlepment.also deflected the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level.Details on the entire procesing of the Brush Block Injection Mold Design.At the first,the structure of the parting line and sprue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forming technology of the plastic.Then design for the mold parts,such as molding parts,demoulding mechanism,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 throughout the design process, through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and CAE tools.Details on how to use CAE tool.For simulating the filling process of plastic melts in the cavity of injection moulds. The analysis on the analog result can help effectively modify the design scheme and prevent the problems that may occur in the production And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The key points in designing the side core-pulling mechanism with gears and rack were stated in detail. The mould is compact in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in operation. Keywords:Injection Molding,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Technique analysis.

最新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

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外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选择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射机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The mould injection design of charger shell Abstract The designing methods of injection mould of the charger shell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sed, including material properties,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th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forming equipment is selected.Then the parting line is selected, the number of cavities is determined.The specific introduction are made on gating system, cooling system,Molding parts, Steering mechanism, moulding mechanism, and spacer parting institutions.Then the standard mould bases and Mould materials are selected.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forming equipment is checked. Finally, problems that may emerge during the mold installation process are analysed an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re provided. Threepence mould is used on the design of charger shell,that is pouring material and the plastic parts are ejected from different parting lines. there are four cavities in this mould,finally a stripper plate is used to push off the charger shells. Keyword:Charger shell;Injection mould;Threepence mould;Gating system;Moulding mechanism ; Space parting institutions

圆规盒的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摘要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圆规盒的注塑模具设计,该圆规盒材料为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保护盖产品。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侧抽机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圆规盒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塑件的具体结构,该模具是轮辐式浇口的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关键词:注塑模、圆规盒、抽芯机构、注射工艺、抽芯距、模具结构。

目录 摘要................................................................................................................. - 1 -目录................................................................................................................. - 2 -前言................................................................................................................. - 5 -第1章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 6 - 1.1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 6 - 1.2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 7 - 1.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 7 - 1.4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 7 -第2章成型设备选择与模塑工艺规程编制................................................. - 8 - 2.1计算制品的体积和重量..................................................................... - 8 - 2.2初选注射机......................................................................................... - 8 - 2.3 塑件模塑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 - 9 - 2.4 设计模塑工艺卡.............................................................................. - 10 -第3章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 11 - 3.1分型面的选择................................................................................... - 11 - 3.2 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 12 - 3.3 浇注系统的设计.............................................................................. - 12 - 3.3.1主流道设计............................................................................ - 13 - 3.3.2分流道的设计........................................................................ - 15 - 3.3.3 分流道截面形状与效率....................................................... - 16 - 3.3.4浇口设计................................................................................ - 16 - 3.4 型芯、型腔结构的设计.................................................................. - 18 - 3.4.1 型腔结构设计....................................................................... - 19 - 3.4.2 型芯结构设计....................................................................... - 19 - 3.5 脱模机构的设计.............................................................................. - 20 - 3.6侧抽机构设计................................................................................... - 22 -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 I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WPDB接线端子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20205 姓名海洋 学号120205111 导师新运 2016年6月

WPDB接线端子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摘要 塑料行业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行业之一。塑料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注塑模具的发展。塑料模具是用来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本课题主要是针对接线端子的模具设计,涵盖了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等的详细设计,并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工艺的编制。通过塑料模具的设计,能够全面的了解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熟练使用Solidworks、Auto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接线端子;塑料模具;浇注系统;浇口。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 for WPDB Terminal Abstract Summary of plastics is a 20th centur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s fastest-growing indust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led direc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jection mould of plastic. Plastic mould tool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products. This topic is the main terminal of mold design, covering the gating system, forming part of the structure, ejection systems, cooling systems,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selection and parameters of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simple process. Plastic mold desig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lastic mould design, skilled use of Solidworks for die design, AutoCAD softwar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 Key words: Terminal; plastic mold;injection system;gate.

饭盒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饭盒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目录 前言 (1) 第1章注塑件的设计 (6) 1.1 功能设计 (6) 1.2 材料选择 (6) 1.3.1 壁厚 (9) 1.3.2 脱模斜度 (9) 1.4 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9) 第2章注塑成型的准备 (11) 2.1 注塑成型工艺简介 (11) 2.2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12) 第3章注塑机的选择及型腔数目的确定 (15) 3.1 注塑机的选择 (15) 3.1.1 注塑机简介 (15) 3.1.2 注塑机基本参数 (15) 3.2注塑机的选择 (16) 3.3型腔数目的确定 (17) 第4章确定主要零件结构尺寸选模架及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20) 4.1 型芯和型腔 (20) 4.1.1型芯和型腔的结构 (20) 4.1.2 确定型腔和型芯的尺寸 (20) 4.2 机架的选用 (21) 4.2.1 选择标准模架型号 (21) 4.2.2 确定模架的长度、宽度及厚度 (22) 4.2.2 分型面的确定 (23) 第5章导向推出机构的设计 (25) 5.1 推出机构 (25)

5.1.1 推出结构的作用和种类 (25) 5.1.2 饭盒推出机构的确定 (25) 5.1.3 饭盒推出机构的设计 (26) 5.2 导向机构 (28) 5.2.1 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第6章浇注、排气及冷却系统的设计 (29) 6.1浇注系统 (29) 6.1.1 浇注系统的作用 (29) 6.1.2浇注系统的组成 (29) 6.1.3浇注系统的设计 (29) 6.2 冷却和排气系统 (32) 6.2.1冷却系统 (32) 6.2.2 排气系统 (33) 第7章.模具中的相关校核 (34) 7.1开模行程的校核 (34) 7.2凹模底板厚度的校核 (34) 结论 (35) 谢辞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