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采集新生儿足跟血

合集下载

筛查蚕豆病,从新生儿足底血采集开始

筛查蚕豆病,从新生儿足底血采集开始

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都是蚕豆大量上市的时间,可是这个时间有些宝宝食用蚕豆后却出现皮肤发黄,小便呈浓茶样甚至酱油色,严重者可出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急剧下降,甚者威胁生命,这就是“蚕豆病”,其实这种疾病从宝宝出生后采集足底血就可以进行检测。

估计这时很多家长都记起生完宝宝后,医生大都给宝宝采集足底血了吧,你知道足底血都查了什么吗?查足底血究竟有何意义呢?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病”学名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简称“G-6-PD”缺乏症。

它是一种家族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较为多见。

它的发病原因是宝宝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这种酶,导致红细胞被破坏,造成溶血。

此病常常由于各种感染比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或因食用蚕豆、服用某些药物而诱发。

如果新生宝宝发病,会引起核黄疸,而核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由于现今对此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所以对宝宝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进行预防非常重要。

医生通过采集新生儿足底血就可以及时筛查发现宝宝体内是否存在G-6-PD这种酶的缺乏,如果缺乏的宝宝要尽量避免进食蚕豆,并避免各种感染及服用磺胺、退热及维生素C 等药物。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及时发现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产前检查无法查出宝宝是否患有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患病宝宝出生后往往又看上去很健康,当然不会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

但隐匿着大脑智力障碍或体格发育迟缓等危险却正在发生,并短时间内就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若等到症状出现后再诊断就已为时已晚,失去了防止脑损伤的良好时机。

新生儿疾病筛查方式是采集足底血进行检测筛查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它能使疾病在严重的损害到来之前就获得有效的治疗。

现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基本开展了此项筛查,目前的筛查方式是采集足底血进行检测。

早在1962年,美国就开始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目前大多数国家新生儿筛查的疾病有20多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筛查的种类更多。

我国目前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以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为主,很多地区还开展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的检查。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背景介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是诊断新生儿疾病和筛查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因为其对新生儿的侵袭性小,而足跟小,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受到广泛的欢迎。

目前常见的血采集方法主要包括肺毛细血管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足跟刺切法等多种方法。

但不同的血采集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不尽相同,需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肺毛细血管采血法是一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原理是将采血器贴在足跟部位,再通过负压吸附、萃取足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该方法采血时间较短,通常只需几秒钟就能采集到血液。

并且,该方法不需要对足跟进行刺痕,对新生儿损伤较小。

但是,肺毛细血管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体积较小,且血液浓度较低,其代表性并不如其他方法。

而且,由于不能采集足跟后方的部位,因此对新生儿的足跟后方的问题如肥厚性脊柱侧弯诊断等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

经皮针刺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用皮肤消毒剂清洗足跟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头,将针头插入足跟内部,收集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相比肺毛细血管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量更多,而且血液浓度也较高,更能反应新生儿的身体情况。

但是,经皮针刺采血法在操作过程中对足跟的刺伤较大,容易引起炎症和感染,不适用于新生儿足跟皮肤过薄的情况。

在采血过程中还可能刺穿动脉和神经,造成新生儿血管或神经的损伤,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

足跟刺切法足跟刺切法是传统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用皮肤消毒剂清洗足跟部位,选择合适的刀片,对足跟进行切刀,萃取刀口处流出的血液。

虽然这种方法在体积和质量上较为稳定,但是对新生儿的足跟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引发感染和炎症,也会对新生儿的足跟造成较大的疼痛。

总结在选择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时,需要考虑采集效果和足跟损伤程度。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经皮针刺采血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采集速度快,对新生儿的损伤小,但采集到的血液量较少;经皮针刺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数量较多,可以更好地反映新生儿身体情况,但对足跟的侵袭性较强,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采集婴儿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婴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采集血样是进行疾病筛查的第一步,采集的血样是否合适,对后续的检测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血标本采集定位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以及各自的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的30天内,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类疾病最容易发生的时期。

一些严重的遗传代谢疾病、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听力障碍等都可以在新生儿时期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从而避免疾病的恶化和对婴儿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保障婴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标本采集的不同定位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主要包括采样质量、采样效率和采样的安全性。

采样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样效率关系到筛查的及时性,采样的安全性关系到婴儿本身的安全。

对不同的采样定位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选择更合适的采样方式,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效果。

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采集主要有脚跟采血和脚趾尖采血两种常见的方法。

脚跟采血是将婴儿的脚足部用暖石膏保暖后,通过刺破脚跟处的皮肤采集血样,这种方法采样简单、效率高,但有时难以获得足够的血量;脚趾尖采血是通过刺破脚趾尖的皮肤采集足够的血量,但操作较为复杂,且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以确保出血停止。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

我们来看脚趾尖采血的效果。

脚趾尖采血是相对于脚跟采血而言的新兴采样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以确保获得足够的血量,并且对于血样的质量要求较高。

脚趾尖处的皮肤相对脚跟处更为坚韧,刺破后可以更容易地停止出血,并且愈合时间较短。

但是脚趾尖采血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采样时间较长,且对婴儿的舒适度要求较高。

在采样效率和采样安全性方面,脚趾尖采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同的血标本采集定位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什么是足底血筛查

什么是足底血筛查

什么是足底血筛查
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生儿的出生会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欢乐,新生儿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刚刚出生的时候是非常的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而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是否健康,而其中足底血筛查是较为普遍的检查项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检查项目呢?大家知道的人非常的少,下面就来看看足底血筛查的简介吧。

新生儿筛查是出生后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有效方法。

一般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进行。

新生儿筛查一般是在婴儿出生后三天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进行。

新生儿筛查是指在新生儿筛查生儿群体中,用快速、敏感的实验室方法对新生儿的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内分泌异常以及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查的总称,其目的是对那些患病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通过筛查,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的疾病或死亡。

一种称为苯丙酮尿症的疾病,另一种称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疾病。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足底血筛查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查项目,对于婴儿的一些先天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效果,是一种不错的检查方法,诊断率都比较高,所以,在一般的产科都比较流行用足底血筛查的方法来检查刚出生的胎儿。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方法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方法
导语: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这种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之后,提起说孩子的足跟血来进行检查,确保孩子的身体没有任何的病症,以及可以确保孩子身体是否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这种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之后,提起说孩子的足跟血来进行检查,确保孩子的身体没有任何的病症,以及可以确保孩子身体是否健康,那么接下来的文章中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新生儿疾病筛查哪些疾病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对新生儿的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某些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通过及时有效治疗,避免导致患儿智力、体格发育障碍等严重危害发生。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针对在新生儿期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各地区疾病的发病情况不一样,所筛查的疾病种类也不同。

例如,南京地区所筛查的疾病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为主。

孩子看起来很健康,还要做筛查吗
即便带有先天缺陷的患儿,大多数在早期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通常在出生后3-6个月甚至是1岁以后才会出现一些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那时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器官可能已经遭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残疾等严重后果,即使治疗也无法挽回,因此,表面上看起来健康的孩子也应该进行筛查。

在孩子出生开始哺乳72小时后,出生医院负责采集孩子的末梢血制成干血片。

为了保证筛查的准确性,现在均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生。
健康教育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家长如何护理 新生儿足跟部位,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03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及处理
疼痛原因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时,针头会刺破皮肤,导致疼痛。
特殊情况
如果宝宝出生时存在某些疾病或 早产等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采血时间。
采血方法
01
02
03
04
准备物品
准备好消毒液、采血针、采血 管、棉签等物品。
消毒
在采血前需要对宝宝的足部进 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穿刺
使用采血针在宝宝足跟部位进 行穿刺,以获取足跟血。
收集
将采集到的血液收集到采血管 中,并妥善保存。
02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护理措施
采血前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 采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其配合

准备用物
准备好采血器材、药品、消毒用品 等,确保采血用品的安全、无菌、 完好。
采血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卫生的环境进行 采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采血后,如果压迫止血不当,可能会导致出血。因此,采血后应压迫采血部位至少5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皮下血肿及处理
如果采血时刺破血管,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采血,重新选择采血部位;对于已经形成 的皮下血肿,可以进行热敷或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肿消退。
加强护理管理
• 做好采血前准备:提前与家长沟通,告知采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少宝宝的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采血后护理:采血后医 护人员应告知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避免感染等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采血后定期随访,了解宝宝的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介绍PPT培训课件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介绍PPT培训课件
查和随访观察。
04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常见 问题与解答
采集足跟血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采集困难
新生儿足跟部血管细小,有时会出现采集困难的情况。解 决方法包括热敷或按摩新生儿足跟部,使其充血,血管扩 张,易于采集。
出血量不足
部分新生儿出血量较少,可能导致样本不足。解决方法是 增加穿刺深度或调整穿刺角度,以获得足够的血量。
05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意义 和影响
及早发现和治疗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性
及早诊断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可以及 早发现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的迹象,避免病情恶化。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可以立即开始 治疗,从而防止疾病对新 生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提高治愈率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 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减轻家庭负担
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避免家庭因孩子病情 恶化而承担更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提高家庭幸福感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期望,及早治疗有助 于家庭幸福感的提升。
促进社会和谐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06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带来的改进和提高
疑虑一
筛查是否有必要?解答:新生儿 足跟血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某些先 天性代谢缺陷疾病,避免病情恶 化,因此是非常有必要的。
疑虑二
筛查结果是否准确?解答:新生 儿足跟血筛查采用先进的检测技 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任何检测都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如筛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 确诊检查。
疑虑三
筛查费用是否昂贵?解答:新生 儿足跟血筛查费用相对较低,且 部分地区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家长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医生 建议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论文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论文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体会【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14-01我院自2009年6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目的是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部采血,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我们发现在采样过程中常会遇到足跟部出血量不足,不能收集到2个直径大于8mm的血斑标本。

故对34例采样失败的新生儿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样的质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6月~2009年11月共采样的新生儿200例,其中采血失败34例。

标准以不能1次成功采集标准血样为失败,采集者为同一组护士。

1.2 方法根据失败的可能原因设计调查表,以打钩形式选项,可单选或多选,最后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结果34例采血失败者中采血部位不当的有21例(61.7%),手法不当有27例(79%),进针深浅不妥的5例(1.47%),婴儿足底欠暖和的5例(14.7%),婴儿采血体位不佳的6例(17.6%),滤纸接触血滴方法不当的有10例(29.4%)。

3 讨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部采血,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筛查,筛查工作是防治儿童智力低下或疾病伤残的一项重要措施[1],筛查包括血样的采集、递送、实验室的检测,资料的储存等环节,其中血样的采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分析,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是:3.1 采血部位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是预防失败的第一步,如果采血时部位不准确,易造成采样失败。

操作者食指与中指夹住新生儿的足背,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包绕足跟,虎口紧贴皮肤,握紧同侧小腿,以阻断静脉回流,使血管充盈,采血部位取左足或右足第五跖骨划一竖直线,此线与足背平行方向与足后跟内外踝连线相交,在相交点周围颜色最深处即血运最丰富处,此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再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2],该部位血管丰富,出血快,采血标本好,且渗透均匀,很容易采到3个直径为8mm 以上的合格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采集新生儿足跟血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指在婴儿出生后72小时采集足跟血进行的检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
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目前我国列入筛查范
围的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范围内的两种主要疾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如果尽早发现和
治疗,患病的宝宝能够和正常宝宝一样健康发育。而如果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则宝宝可
能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缺陷。”发现与没发现,治疗与不治疗,宝宝的未来会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有医生这样说:“不要小看这两三滴血,它足以改变宝宝的一生。”
因此,父母一定要积极配合医院按照筛查程序进行足跟血筛查。

足跟血采集方法

足跟血采血时间在出生3~7天之内,并且新生儿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
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分娩医
院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将血滴在特殊纸片上,再将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1、左手握足底;
2、采血时左手握足底挤压,同时右手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并且间歇性放松;
3、用左手食指与中指配合夹住小腿自胭窝沿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夹紧,回集血液,并
阻止血液回流

4、足部加温,不需挤压让血自然流出;
5、洗澡后用温毛巾采血点局部热敷采血;
6、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给新生儿定时哺乳、沐浴、酒精按摩足跟后采集血液。
筛查结果通知

在宝宝出生充分哺乳72小时后,医院的医护人员就会为宝宝采集足跟血,送往筛查中心进
行检测。医院在为宝宝进行足跟血筛查前,会通知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需要提醒父母
注意的是,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一定要留下真实、准确有效的联系方式,以备筛查结果
阳性时能够及时得到复查通知。

如果一旦筛查结果显示宝宝健康可能存在异常,相关机构会依照《知情同意书》上的联系方
式与宝宝父母取得联系。因此,父母要注意保留从医院领取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一
旦接到筛查阳性的复查通知,一定要及时带宝宝进行复查,不可心存侥幸,延误治疗。

足跟血筛查的疾病内容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俗称“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素的分泌减少或完全缺乏,而导致的
一种疾病。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宝宝通常会具有迟生(超过预产期2周依然没有出
生)、超重(宝宝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黄疸长(黄疸相较正常宝宝消退慢)的特征,并伴有脐
疝、少哭和便秘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将会进一步出现身材
矮小,智力低下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落后的表现。
先天性甲低预后 先天性甲低病人治疗越早,预后越佳,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逐步开展使病人
有可能在出生后1~3 周得到确诊和治疗。一旦确诊,需要立即治疗。大多数早期治疗病例
均可获得较高智商。若出生时即发现明显宫内甲低存在,如骨龄明显延迟、T4 水平极低、
甲状腺缺如等,对智商影响具有高度危险性,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性较大。
苯丙酮尿症

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宝宝由于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
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宝宝体内大量堆积,从而致病。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尿液会出现难
闻的鼠尿味,并伴有毛发特别稀黄的症状。如果延误治疗,宝宝出现的智力损害将是不可逆
的。特别提示: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一种群体过筛检查,不能排除有个别病例被漏诊的可能。
因此即使宝宝通过了筛查,一旦出现上述疾病的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
到恢复。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
果愈好。1.低苯丙氨酸饮食:因此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
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其他筛查

有的地区还增添了不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如上海市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多症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两个病种的筛查。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又称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或肾上腺性变态征。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所必
需的酶存在缺陷,致使皮质激素合成不正常。所以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退,伴有女孩男性化,而男孩则表现性早熟,此外还可有低血钠或高血压等多种症候群。治
疗上应及早应用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应坚持终身服药或手术治疗。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
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由于G6PD缺乏
症变异型很多,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轻型的可无任何症状,重型者可表现为先天性非球形红
细胞溶血性贫血,一般多表现为服用某些药物、蚕豆或在感染后诱发急性溶血,重的可危及
生命。本病重在预防。确诊患者此后应禁食蚕豆、禁止服用某些药物。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意义

采足血是为了查看是否有血液病。宝宝在出生超过72小时以上,并且在不超过满月内,采
集足跟血,为了筛查两种疾病:先天性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此两种病主要症状是
呆傻、反应慢、发育迟缓等,检查出来国家免费治疗,治愈率达95%以上。

如果不筛查,将来得病后是无法治愈的。一般采集足跟血后大约一个月以内出结果,如果化
验为阳性,则怀疑相关疾病,需要复查,那就得再次采血,如果化验报告为阴性,就不需要
再采血了。

医疗机构会通过电话或信函方式通知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的宝宝家属,所以孕产妇及家属在
分娩医院所留电话和通讯地址必须真实、有效。

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的宝宝父母,应尽早带宝宝到当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复诊,以免延误
病情。筛查中心将为宝宝提供诊断和治疗。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妈淘网查看:www.matao.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