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护理实践在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中的应用

个案护理实践在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

二级预防的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就1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应用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参与心脏康复,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运用二

级预防中的五大核心处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实施及评价,患者出院后通

过电话、微信以及慢病管理平台,对患者定期随访追踪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了

解存在的问题再次制定干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实施,为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直至整个生命过程提供心理、生物和社会等多方面、长期综合的管理服

务和关爱,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延长生存率,提高自我健康

管理效能。

【关键词】急性心梗;PCI;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护理管理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CI; secondary prevention; nursing

研究显示冠心病的流行趋势依旧严峻,且越来越年轻化[1],急性ST段抬高

型心梗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

梗的主要手段,但只能改善短期预后,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循证医学

证据表明,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够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改

善预后[3]。而在整个心脏康复的过程中,护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积极

参与患者疾病康复的全程管理,可以促进患者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4]。本文回顾

了1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患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护

理管理过程及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4岁,IT工程师,于2020.4.2 19:55因“胸痛1小时”入院,入院前1小时前突发胸闷不适,伴全身乏力,因症状不缓解独自至我院急诊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因独自来院,无家属陪同从而未

急诊入DSA,后收住我科进一步治疗。

1.2治疗过程及临床转归

患者入院时T36.3℃ HR67次/分 R18次/分Bp126/62mmHg BMI 25.76,入科

后15分钟患者出现室颤,反复给予电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症治疗,同时CPR

护送患者入DSA行急诊造影,术中电除颤两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前降支90%狭窄后植入支架一枚。术后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尿酸:450umol/L;甘油三酯:2.7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4mmol/L;肌钙蛋白:3.85ng/ml。

医嘱给予双抗、纠正心律失常、稳定斑块、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2天后

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患者为青年男性,正是家庭及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因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基于该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其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

关注的问题。院内即开展了二级预防相关的工作,首先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2.1危险因素评估

术后第二天对患者从吸烟、饮酒,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是否达标,BMI,

心理,运动8方面进行全面危险因素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长期吸烟、饮酒;高血脂;BMI 25.76,超重;睡眠质量差;担心预后,焦虑。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

基于该患者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2.2团队协作制定康复处方

2.2.1药物处方

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MMAS-8):6.5分,用药依从性中等。分析用药

依从性不理想原因:①未能按时服药②偶尔自行停药③种类多(七种)。给予

相应指导:提醒患者服药、药物宣传手册告知作用、指导勿自行停药、应用时间

药盒避免漏服、根据用药情况罗列用药清单标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

2.2.2运动处方

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主管医生的评估,患者符合运动试验测试指征,在患

者术后第4天选择了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肺功能危险分层为低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医生及康复师一起按照FITT原则为患者制定了具

体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抗阻、柔韧运动,运动时做好心率的监测。以有氧运

动为例:步行为主,一天两次,每次10至15分钟。每周3至5天。在患者运动

期间,保证患者安全,根据患者之前获得的最大心率,给患者设置的运动心率是

88-95次/分,RPE可以为12-14次/分。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了一周的执行运

动计划,包括RPE以及体重的监测,一周后患者的体重较入院(80Kg)时减轻。

2.2.3营养处方

通过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发现患者存在肉多菜少,口

味油重等不良饮食习惯,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发现患者在谷类蔬菜、

水果及乳制品类欠缺。分析原因:饮食不定量、膳食不合理。通过分餐盘的使用

教会患者如何去定量,针对患者高脂血症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多吃粗粮、低糖

类的水果,学会看调味品标签等。

2.2.4心理处方

分别用MMSE、GAD-2、PHQ-2、PSQI量表进行评估,显示患者健康问卷PHQ-2

评分异常,进一步采用PHQ-9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长期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通过与患者深入交谈,了解其睡眠习惯、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相应改

善对策。

2.2.5戒烟处方

运用尼古丁依赖量表评估患者得分5分,为轻度依赖。患者存在长期吸烟史

及复吸史,住院期间已戒烟,因此非药物干预为预防复吸,予以个体化教育方案

①可向家属表明戒烟决心;②寻找戒烟伙伴,共同进步;③帮患者分析曾经复吸

原因,找到解决方法;④提供戒烟资料如戒烟热钱;⑤避免接触引起吸烟想法的场景,远离吸烟的人群。

2.3随访管理

患者出院后院一周通过电话,微信及慢病管理平台,对患者进行了随访,追踪患者仍然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2.3.1用药依从性

患者的Morisky用药依从性(MMAS-8)6.5分升至8分,服药依从性较前提高。

2.3.2运动依从性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无人监督,存在自行减量。通过平台传输图片让患者对运动方式有更深的理解;通过伙伴计划,让患者和身边的亲友共同锻炼。

2.3.3饮食依从性

膳食结构方面,患者学会了膳食的替代,增加了粗粮和蔬菜的摄入,但存在进食量难控制的问题。了解到他每天单位食堂就餐,菜品种类多,工作应酬多,指导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并再次强调亲属监督的伙伴计划。

2.3.4心理问题

患者PHQ-9评分从9分降至6分,焦虑得到改善但仍有焦虑症状。予以耐心倾听主诉,分享成功案例,鼓励与病友交流。

2.3.5戒烟依从性

患者在院12天到出院后一周均没有复吸。

2.4 延续护理

根据PDCA循环,针对患者仍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五大处方制定相应措施,于患者出院后两周、一月、二月、三月、半年、一年后通过电话、微信、慢病管理平台,进行随访,追踪康复计划执行情况,巩固已获得的成果。患者能按要求定期随访,坚持每天监测血压、心率且均控制在理想范围、体重下降、BMI接近正常,同时能按医嘱服药、一直在持续戒烟,CTNI正常,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自我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3.讨论

本案例运用二级预防中的五大核心处方为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提供心理、生物、社会等多方面、长期综合的管理服务和关爱。对患者的管理目标是希望患者做好知信行的合而为一,将改变自我的健康行为从一个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对护理人员来说,需紧随时代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及管理平台,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按需指导,从而真正建立一个伙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运动、心理、营养等多学科合作,最终希望可以达到一个长期随访,对患者形成一个PDCA的管理模式,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1):4-28.

[2]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9》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0,34(3):209-220.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4]郝云霞,周政,刘庆荣,等.从心血管专科发展看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6):645-649.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随着介入、溶栓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预后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度过急性期之后病死率、复发率仍较高。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梗再发、心梗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用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 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1心梗后二级预防主要内容 1.1预防再梗再发性心肌梗死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重要心脏事件之一。一般认为高龄、男性、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是MI和再发性MI的重要危险因素。 1.2心梗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在AMI幸存的人群中50% 以上可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①心肌缺血导致电生理发生改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多产生室性心律失常);③心衰和心室重构(多产生房性心律失常)。 1.3心梗后心衰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其收缩性及顺应性均降低,使心排量和射血分数减低,从而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均增大、心肌缺血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影响MI后心功能不全因素:①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后临床过程;②梗死面积、心肌梗死时LVED 、LVEF、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及是否行PTCA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也是AMI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1.4心肌缺血主要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Post Infarction Angina,PIA)是AMI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是AMI常见并发症,根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30%。可能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残存严重狭窄,侧支循环不充分或是与梗死无关的其他冠状动脉也有严重狭窄病变,引起远离梗死部位的心肌缺血有关。因而PIA易使MI延展或近期出现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影响病人预后。与PIA相关因素为: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梗死、心功能不全、快速心律失常、梗死时有对应导联ST-T改变,同时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个案护理实践在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中的应用

个案护理实践在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 二级预防的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就1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应用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参与心脏康复,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运用二 级预防中的五大核心处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实施及评价,患者出院后通 过电话、微信以及慢病管理平台,对患者定期随访追踪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了 解存在的问题再次制定干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实施,为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直至整个生命过程提供心理、生物和社会等多方面、长期综合的管理服 务和关爱,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延长生存率,提高自我健康 管理效能。 【关键词】急性心梗;PCI;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护理管理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CI; secondary prevention; nursing 研究显示冠心病的流行趋势依旧严峻,且越来越年轻化[1],急性ST段抬高 型心梗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 梗的主要手段,但只能改善短期预后,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循证医学 证据表明,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够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改 善预后[3]。而在整个心脏康复的过程中,护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积极 参与患者疾病康复的全程管理,可以促进患者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4]。本文回顾 了1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患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护 理管理过程及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4岁,IT工程师,于2020.4.2 19:55因“胸痛1小时”入院,入院前1小时前突发胸闷不适,伴全身乏力,因症状不缓解独自至我院急诊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因独自来院,无家属陪同从而未 急诊入DSA,后收住我科进一步治疗。 1.2治疗过程及临床转归 患者入院时T36.3℃ HR67次/分 R18次/分Bp126/62mmHg BMI 25.76,入科 后15分钟患者出现室颤,反复给予电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症治疗,同时CPR 护送患者入DSA行急诊造影,术中电除颤两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前降支90%狭窄后植入支架一枚。术后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尿酸:450umol/L;甘油三酯:2.7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4mmol/L;肌钙蛋白:3.85ng/ml。 医嘱给予双抗、纠正心律失常、稳定斑块、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2天后 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患者为青年男性,正是家庭及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因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基于该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其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 关注的问题。院内即开展了二级预防相关的工作,首先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2.1危险因素评估 术后第二天对患者从吸烟、饮酒,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是否达标,BMI, 心理,运动8方面进行全面危险因素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长期吸烟、饮酒;高血脂;BMI 25.76,超重;睡眠质量差;担心预后,焦虑。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 基于该患者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2.2团队协作制定康复处方 2.2.1药物处方 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MMAS-8):6.5分,用药依从性中等。分析用药 依从性不理想原因:①未能按时服药②偶尔自行停药③种类多(七种)。给予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个案

一般状况 入院日期:2023年5月23日 入院诊断: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前侧壁+正后壁),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②右下肺炎③高血压3级,极高危④甲状腺结节术后,甲减史⑤焦急症 简要病史:入院前2日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且痰不易咳出,无发热,伴有轻度气急但可以平卧,入院前日晚上23时,突发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前来急诊就医,当时面色紫绀,Bp:160/100mmHg,SpO2:68%,两肺闻及湿罗音,立即予以面罩吸氧,并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和甲强龙、速尿,并且予以硝酸甘油点滴,心电图提醒:V1、V2呈QS型、V3呈rS、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抬高0.1mV、V4-9ST段弓背抬高0.2~0.5mV。血象检查示:肌钙蛋白:0.29ng/ml,肌酸激酶:356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4U/L,白细胞:10.6*109/L,PCO2:8.28Kpa,PO2:15.45Kpa,BEB:-8.6,SO2:95.7%。胸片汇报示:右下肺炎症。以“急性下壁+前侧壁+正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Ⅲ级”收治入住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入科后测量体温37.8℃,HR:105次/min,BP:178/90mmHg。入院之初患者情绪烦躁,既往有焦急症,

竭力否认病情严重,拒不遵从医护工作者安排,其体现为患者角色缺失。经对患者增强心理健康疏导、心脏病常规护理、BIPAP无创呼吸机应用及配合强化抗凝、抗栓、降脂、抗心衰、营养心肌、抗感染、化痰、降压及抗焦急药物治疗。患者目前状况稳定,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值,心理状况良好。 诊断计划 2023-05-23遵医嘱予以一级护理,低脂流质软食,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记24小时尿量,BIPAP呼吸机应用 2023-05-24遵医嘱予以留置导尿 2023-06-03遵医嘱停止留置导尿,予以BIPAP呼吸机与氧气交替使用 2023-06-16遵医嘱予以二级护理,低脂半流质 2023-07-02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低脂普食 目前治疗 静脉:兰苏、疏血通、里尔统

护理论文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护理论文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患者术后心 脏康复中的应用 护理论文: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患者经PCI手术后的心脏康 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 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本文将介绍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 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从而为临床护 理实践提供参考。 1.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常使用PCI技术。PCI患 者在手术后存在一定的过渡期,需要特定的护理模式来进行心脏康复。 2.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概念与原则 过渡期护理模式是指在PCI患者手术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特 定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以促进其心脏康复。 3.过渡期护理模式在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3.1 术后早期护理

术后早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监测、病情评估、观察护理、药物管理等。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其康复。 3.2 术后中期护理 术后中期护理主要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宣教,通过教育患者相关 的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加速康复过程。 3.3 术后晚期护理 术后晚期护理主要包括定期复诊、随访和长期护理指导。通过定期 随访和复查,评估患者康复情况,指导其长期护理,维持心脏功能和 预防再次发作。 4.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的优势 4.1 个性化护理 过渡期护理模式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 4.2 多学科合作 在过渡期护理模式中,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医生、护士、康复师 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 高康复效果。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一、 KABP护理模式简介 KABP护理模式,即知识、信念、态度和实践(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and Practice),是一种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对患者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实 践进行干预,从而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在心脏 康复领域,KABP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脏健康知识、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心脏康复的效果。 1. 知识(Knowledge) 急性心梗患者对心脏病的认知水平往往不高,对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 在一些错误的认知。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心脏康复知识的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急性心梗患 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活动,改善康复效果。 2. 信念(Belief) 心脏康复过程中,患者的信念对于康复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念积极的患者更 容易坚持康复计划,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而一些消极的信念可能会对康复产生 阻碍。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信念,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3. 态度(Attitude) 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态度对于康复效果至关重要。积极的态度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配 合康复治疗,主动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调适。KABP护理模式通过心理疏导、认知重建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提高康复依从性,从而改善心脏康复效果。 4. 实践(Practice) 心脏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心脏保健意识,预防心脏病的再发。KABP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行为习惯的干预,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实践,从而达到心脏康复的最终目标。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 与心脏康复活动。 2. 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和积极的康复态度,增强康复依从性。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引言 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 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心梗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面的护理和管理。KABP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在心脏康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一、 KABP护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KABP护理模式是以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Behavior)、参与(Participation)为核心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患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其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参与,旨在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KABP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它将护理过程纳入了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中,既强调了患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又注重了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参与,以促进其主动参与康 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开始关注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一些研究表明,KABP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某研究发现,采用KABP护理模式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急性心梗患者,在体能恢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研究发现,KABP护理模式还可以促进急性心梗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些研究为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应用效果提 供了借鉴。 KABP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患者对KABP护理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进行支持。KABP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性和适用性还需要加强,需要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效果。KABP护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还面临着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养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 护理水平。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一、前言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介入治疗(PCI)。作为护士,我们在护理这类患者时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合理安排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能够恢复健康。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二、护理体会 1. 术后监护 PCI术后的心梗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因为术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律失常、出血等情况。我们在监护患者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我们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有出血,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 2. 心理护理 PCI术后的心梗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由于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他们容易感到无聊和焦虑。所以,我们在护理患者时要多陪伴患者,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增强信心。 3. 康复锻炼 PCI术后的心梗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进行下床活动、进行呼吸操等。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4. 饮食护理 PCI术后的心梗患者需要科学合理的饮食,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量的盐分和油脂的摄入,预防血管再次阻塞。我们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 5. 家庭护理 PCI术后的心梗患者需要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支持,因为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教育家庭成员关于患者的饮食、锻炼等护理知识,帮助家庭成员建立科学的护理观念,争取家庭成员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6. 药物管理

一例PCI术后患者的个案管理实践

一例 PCI术后患者的个案管理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五大处方的个案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 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相关内容制定评估表,设计个案管理方案,对一例PCI术后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并追踪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五大处方执行情况。结果:患者出院后一周、一月、两月、三月均能遵循五大处方进行康复训练,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PCI术后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在管理中不断监督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改善进程,护士在患者的评估、观察及宣教及协调等工作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CI术后;五大处方;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CM)是一种共同合作的过程,是评估、计划、 执行、协调、监测和评价不同的选择与服务,通过沟通和可利用的资源,以满足 个案及其家庭全方位的健康需求,促进品质及有成本效益的照护结果。CM具有促 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预防潜在问题、降低住院日和费用、减轻患者再入院时 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疾病管理中[1]。 1患者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大专学历,职业司机,已退休,育有1女,于2021年1 月18日因“胸闷、气短伴头晕”收入院。入科体温36.4℃,脉搏72次/分,呼 吸18次/分,血压144/85mmHg。遵医嘱通知病危,给予一级护理,入住CCU病房,吸氧,低盐低脂饮食。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颅脑MR示 脑白质脱髓鞘、右上颌窦炎。通过一系列检查化验后初步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功能Ι级、高脂血症、胆囊切除术后。既往高脂血症4年,未予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4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4月。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病史及 传染病史。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较好,其家庭经济及社会支持情况良好。

PCI术后护理范文

PCI术后护理范文 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预防并发症。下面是一份大约1200字以上的PCI术后护理计划。 1.术后第一天: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异。 -监测心电图,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清醒且反应正常。 -检查手术部位,观察是否有出血、肿胀或红热等炎症症状。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2.术后第二天: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稳定。 -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提供心理支持,因为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或恐惧。 -宣教患者关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活动和药物管理。3.术后第三天: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和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

-确保患者遵循医嘱的饮食要求,包括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钠 的食物。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以帮助心脏康复。 -开展必要的心脏康复方案,包括定期的体力锻炼和心理支持。 4.术后第四天至出院: -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并对药物副作用进 行监测和管理。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压力。 -面对患者的饮食、活动和药物管理,并指导其如何在家中继续进行 康复。 -安排术后随访,以监测患者的恢复进展和保证疾病管理的有效性。 在整个术后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密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以便 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护士还应积极协助医生进行相关 检查、实施护理措施和处理紧急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总之,PCI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术前后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AMI (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PCI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关系密切,还跟护理人员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准确及时的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尽快康复,还能减少疾病的复发几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 AMI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它起病急骤,死亡率高,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它能重建心肌血运、控制心肌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1]。而PCI术前后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现汇报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 AMI患者由于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所以术前的各项准备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2]。在接诊AMI患者后应立即让其卧床休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合适的药物,协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做好术前的各项工作,包括询问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要给患者及家属解释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并签好手术同意书。 1.2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12小时内一般都会有心前区剧烈疼痛,患者会有濒死的感觉,所以患者会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极大。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可以根据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在各项操作过程中应沉稳熟练,这样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并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各种抢救工作及治疗措施,减少其焦虑和误解,以保证临床救护顺利完成。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给予平卧位,持续给予氧气吸入,24h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心率、血氧、血压等变化,如有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者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患者肢体末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 究进展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心肌梗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介入术的及时正 确实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关键。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经验,对介入 技术围治疗期的护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疾病术后护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 而严重的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其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与抢救时 间紧密相关[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可使相 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2],而急诊PCI介 入治疗的护理关系到AMI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疾病康复进程,现将有关AMI介入治 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AMI病因及发病机制 AMI是因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引发的心肌坏死症状,发病率逐年 上升。AMI的发生与冠脉狭窄相关,具体诱因包括以下几点:(1)连续紧张劳累、负重登楼、过量的体育运动等均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2)暴饮 暴食会导致血脂浓度增加,提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容易导致冠脉狭窄、血栓,造 成AMI;(3)激动、愤怒、紧张等过激的情绪会导致AMI;(4)过量饮酒、吸 烟等可能诱发冠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引发AMI;(5)炎症因子在AMI病程 进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白介素-6(IL-6)、金属蛋白酶(MMP)-1、 MMP-3等会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明显升高。 2护理对策

优质、规范的护理对AMI患者顺利实施PCI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尚未形成 统一的临床护理路径。最新指南提出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转运时间+ 门球时间)≤120min[3]。耽误门球时间原因很多,为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护 士应在各个环节协助医生完成PCI术。(1)术前沟通方面:护士应与患者及家 属沟通病情的危重,PCI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既要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又 要鼓励家属完善术前准备并配合所有治疗,协助医生做好PCI术前沟通的各种授 权和签字事宜。(2)设备和药品的准备:AMI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可能发生 猝死,此类患者在术前转运时应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同时准备好除颤仪、临时 起搏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药包(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阿托品、氢 化可的松、吗啡等),在患者病情恶化时可以及时发现、抢救处理。(3)术前 患者准备:PCI术前患者常常紧张焦虑,护士应对患者心理干预,必要时给予抗 焦虑药物,避免过度紧张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恶化。建立非手术侧 上肢的静脉通路,以随时应对突发情况。PCI术前遵医嘱予以一次性口服拜阿司 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 2.2 PCI术中的护理 PCI术中是患者病情变化最危险的阶段,缺血的心肌组织、术中可能发生的 心律失常以及患者术中的紧张焦虑状态都有可能诱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 人员应全程实施高效、严密的护理,配合医生抢救患者[4]。患者在进入介入手术 室后的护理工作要点需关注以下几点:(1)术前Time Out,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标示是否标记,术前准备是否完善;(2)手术物品的准备,包括术中可能 用到的器械、导丝、支架,以及术中可能用到的药物、造影剂,检查介入手术室 设备是否正常运行;(3)患者的准备,完善患者心电监护和吸氧,密切监测术 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关注进入导丝可能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使用 平和易懂的言语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PCI术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 完成,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术中语言注意用词恰当,避免诱发医患矛盾,使 患者更好的配合术者进行手术操作;(4)手术严格遵守医嘱,协助术者完成手术,包括传递器械、药物注射、协助手术等。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个案【范本模板】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40%。2010家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导致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缩短近5年。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改善我国慢性病流行病学现状的重要突破口。虽然心脏急性事件的治疗技术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心脏康复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验证,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级推荐。日本、美国、欧洲、部分亚洲国家认识到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价值,均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我国从2012年"中国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发表以来,心脏康复治疗得到迅猛发展。2015年颁布了"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5版)",在此基础上,参考2017年和2018年新近发表的国际相关指南,择其更新的重要学术内容,编写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定义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密不可分。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是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将心血管病预防管理措施系统化、结构化、数字化

和个体化,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和戒烟限酒处方]的综合模型干预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具体内容包括(1)系统评估:初始评估、阶段评估和结局评估是实施心脏康复的前提和基础。(2)循证用药: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3)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戒烟、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4)情绪和睡眠管理:关注精神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和心血管预后的不良影响。(5)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是心脏康复的终极目标。(6)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职业回归。 心脏康复的获益证据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心脏康复获益。20世纪80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和心血管病死率7%~38%;另有大量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大量研究还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脏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最近美国一项对6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