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能力建设新突破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作者:邓珏来源:《职教通讯》2022年第04期摘要:新时代三个“新”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模式,技能型社会建设期待职业教育扩展服务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召唤职业教育走向素养本位,为此,职业教育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

基于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概念本质的厘定,认为与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高适应性应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当前,需健全适应机制,增强适应社会与个体发展能力,以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实现路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我国职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JA210104);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嵌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87)作者简介:邓珏,女,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对外汉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18-06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视。

2021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质量”一词成为热词;同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

因此,职教人必须深入领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把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高质量发展(一)三个“新”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整体理论,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

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正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期许,增强人民群众在职业教育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新发展理念希冀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模式,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同频共振,优化资源配置,达成资源共享;新发展格局呼唤职业教育在步入“内涵式发展”[2]后,既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国际型、开放型技术技能人才,也要为本国产业振兴输送本土型、区域型人才,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在发展走向和具体实践方面实现中国特色理念与模式的构建[3],为世界职教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写在当下: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写在当下: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银龄教师发展提质增量为要三年后,我国银龄教师将达12万人。

他们壮心未与年俱老,退休后仍坚持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搭建国家层面老有所为平台,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发挥其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

自“银龄讲学计划”启动至今,五年间,有超过2万名退休讲学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深耕三尺讲台,绽放夕阳红风采。

事实证明,银龄教师在新岗位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让广大农村的孩子更充分地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而《计划》系统升级、优化整合“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和“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将为用好用活银龄教师资源注入新动能。

一、银龄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其一,既“扩量增面”又“提质增效”。

《计划》提出,根据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等类型特点,分类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旨在扩大实施范围、推动增量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固根本、利长远。

譬如,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有优势特色学科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民族地区新建或急需提升发展水平的普通高等学校;聚焦深化产教融合,重点支持具有地方产业重大需求、需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的职业院校。

这些务实举措势必会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其二,既“教书育人”又“以文化人”。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银龄教师奔赴远方,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更承担着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的使命。

《计划》强调传承文化、共育新人,就是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烟政发〔2015〕26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烟政发〔2015〕26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烟政发〔2015〕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东部新区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构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升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进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烟台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烟台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市职业教育结构规模更加合理,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更加完善。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基本载体,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决策部署和统筹安排[1]。

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战线全体同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断达到新高度。

在《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际,从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等角度对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旨在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区域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建设路径,给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答案”。

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一)终身教育概念提出与发展演绎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思想引领和发展方向,已经深深融入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中,并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史密斯(A. L.Smith)提出、由B.A.耶克斯利(Basil Alfred Yeaxlee)倡导使用,直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才明确“终身教育”的概念作者简介王敬杰(1982- ),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学校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校课程开发和学校文化建设(北京,100088)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重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YB2020009),主持人:孙诚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王敬杰摘 要 构建以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公共学习建设、终身教育立交桥、宽进严出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为基本指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标架构,在此框架内,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在理念落地及体系建设深化、“立交桥”搭建融通多元、资源库建设开放综合便捷、服务供给更具主体性针对性、培训服务系统不断升级优化,但仍存在认知不够明确、支持机制匮乏、落地举措虚化、全域协同无力等问题。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2.12.13•【字号】辽人社函〔2022〕317号•【施行日期】2022.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财政金融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我省职业技能培训适应大数据、信息化条件下的培训方式变革,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短板不足,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效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就我省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积极应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解决工学矛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性、实效性,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严格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构建线上培训资源充足、线上线下融合衔接、政策保障有力、监管全面到位的职业培训新格局,为我省“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完成150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二、工作原则(一)夯实基础,加强服务。

注重“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与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衔接,建立线上培训平台、课程资源、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等目录清单,提升线上培训的基础能力。

课程资源要逐步涵盖我省紧缺急需及社会通用职业(工种),为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明确“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激励政策措施,加强线上培训监督管理和服务。

(二)分类施策,融合开展。

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分类组织实施。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8.30•【文号】教职成函〔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现将《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等对照任务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举措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预期成效明显,学校主管部门提供相应支持。

2023年9月6日—10月7日,各单位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地方高校和继续教育机构还应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分别登录相关平台填报并上传佐证材料,有关任务的申报指南也将通过平台分别公布。

部属高校直接联系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获得账号,地方高校等账号须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申报后创建。

自2023年起,每年12月15日前,各建设单位要按要求开展自评、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报告,通过平台系统填报绩效数据。

教育部2023年8月30日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伊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07•【字号】伊政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伊政发〔202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中、省属各单位:现将《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伊春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7日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服务伊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导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

教育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学前教育进入普及普惠发展阶段,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6年的85.62%提高到2020年的89.4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2016年的66.40%提高到2020年的91.91%,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77和4.71个百分点,基本补齐了我市学前教育短板。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体化发展,我市2017年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检验收,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省定标准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布局优化调整,由2015年的16所调整到2020年的10所,初步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价值旨归与困阻纾解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价值旨归与困阻纾解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价值旨归与困阻纾解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研究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与困阻纾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确职业教育的价值旨归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降低社会福利负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分析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困阻纾解策略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深入剖析,可以找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研究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与困阻纾解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柱,通过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价值旨归,可以为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A. 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职业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的教育。

它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针对性强: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满足市场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灵活性高:职业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全日制、非全日制、脱产和在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实践性强: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

开放性好: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能力建
设新突破
作者:荀凤元 刘宗斌
来源:《职业·中旬》2018年第05期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要求。日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行终
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实行全民性职业
技能培训制度,构建新时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意见》是我国在完善
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上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的“航向标”。在我国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
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推
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迈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见》是构建和完善新时代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把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到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度,确定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改革任务,制
定政策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把“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行列”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
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
就业矛盾”。2018年国务院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定为重点任务。《意见》颁布是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战略性措施,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制度变革。

《意见》明确了建立国务院统一领导,人社部统筹负责,多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协作的职业
技能培训管理体系,赋予了人社部门在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责任,
这必将对构建完善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
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意见》的颁
布也为人社部完善技工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必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技能培
训改革创新发展,促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二、《意见》颁布将开创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以来,在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紧紧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
业创业为目标,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深化人力资源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需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立起世界最大的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
系。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进行
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
才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工学一
体,我国职业能力建设事业硕果累累,制定了“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技工教育十三五规
划”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文件,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大力开展
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了覆盖广泛,面向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
力、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推进职业技能
培训发展与改革,积极开展技能扶贫工作,建立起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
培训体系,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26所,全日制在校生超323.2万人。2016年,技工院校招生
127.2万人,其中招收农村籍学生98.6万人,占招生总数的77.5%3毕业生93.1万人,90.9万
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为97.6%,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遍布城乡,每年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500多
万人次。

特别是中国上海申办成功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一
举夺得15金、7银、8铜,荣登榜首。这些成绩表明,中国技能人才开始闪耀世界舞台,一个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技能新时代由此开启,技能中国即将魅力无限的跨进新时
代。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主要
矛盾,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覆盖不完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等诸多差距。《意见》对我国
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新时代的新任务,就是要建立并推行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
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
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大
规模开展覆盖全体劳动者终身的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2020年后基本全体劳动者职业
技能培训需要,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意见》的实施将开
创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新境界。

三、《意见》为我国技工教育发展树起“航向标”
今年是技工教育诞生150周年,我国技工教育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合格劳动者,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作出重要贡献,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办学多元、管理规范的技工教育和职
业技能培训体系,为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基础能力保障。

技工院校要认真学习《意见》,把握精神要义,主动调整办学结构,改革办学模式,加强
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职业培训质量,积极参与职业技
能评价方式改革,尽快适应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新要求。技工院校要走出校门,走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社区,把职业技能培训的课堂搬到产业第一线,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多元办学,
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创新创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
地位,基于工作岗位开展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名师带徒和大师工作室,积极推进企业新
型学徒制改革,加强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养,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
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着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劳动者成长提供坚实的技能保障。
改革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考核体系,将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纳入技工院校办学规模考核,
提高技工院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创造性,使技工院校发展成为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的主阵地。

加快技工院校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充足、布
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
设。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引导培训机
构按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引导劳动者按需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大力推广“互联
网+职业培训”模式。由各级人社部门统筹协调职业训练院承担当地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任务,
简化职业培训政策性补贴审批手续,发挥职业训练院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基础和引领作用。

推进构建新时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职业能力建设的新课题、新任
务,是历史赋予技工教育和技工院校光荣而又神圣的新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落实好《意见》,
构建完善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做出新贡献。

(作者苟凤元系邢台技师学院院长,作者刘宗斌系芜湖技师学院副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