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

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

四上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肖仙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出现进行介绍。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要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各种统计知识的介绍为以后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最新精选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扇形统计图统计综合应用练习题第四十九篇

最新精选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综合应用练习题第 四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 小华应选择( )表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选择( )表示优、良、及格的人数与班级总人数的关系。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 )统计图.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条形 D、复式折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应该绘制(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数量增减变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______统计图较好。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某超市运来一批货物,其中土豆有2000千克,冬瓜有1620千克,芹菜700千克,番茄若干,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如图所示,则番茄有______千克.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下图是育才小学四、五和六年级读书情况统计图,请问在3月份六年级比五年级多读书______本。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要统计星光小学2010~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变化情况,应选用______统计图;要统计食堂2015年12月各种蔬菜用量,应选用______统计图;要统计2015年12月食堂各种蔬菜所占百分比情况,应选用______统计图。 【答案】: 【解析】: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它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特点:能直观地反映每组数据占总数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画法:(1)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 (2)利用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绘制扇形图; (4)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和相应的百分比. 应用:①透过扇形图能读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在已知总数的情况下能求出各组数据的个数. ②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扇形占总体的百分比乘以360°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2.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定单位长度的长方形表示一定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图,然后,把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图形. 条形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通过条形高的长短来体现各组数据个数及各组数据间的差别. 特点:①它能直观地反映每组中数据的个数;②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之间的差别. 缺点:不容易看出各组数据占总数的比例. 应用:通过条形统计图能读出各组数据的个数,进而能求出总数据个数及各组数据间的差,以及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等.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频数直方图能直观地了解各组数据中的频数分布情况. 画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找出数据的变化范围 通过观察,首先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找出数据的变化范围.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来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说,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时,可以分成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成8~12组. 组数可以根据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来计算.

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图的特点 一、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二、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也叫作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三、折线统计图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折线图在生活中运用的非常普遍,虽然它不直接给出精确的数据,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熟练运用“坐标法”也可以很快地确定某个具体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网状统计图 网状统计图的特点是: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在题外,在答题前必弄清这些字母代表的意义,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就可以脱离字母,较简便地得出答案。 统计图的意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五、茎叶统计图 茎叶统计图的特点是:这类统计图中只能处理两位的数

统计图的综合应用及欣赏教学设计第课时

统计图的综合应用及欣赏教学设计第课时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表,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谈话: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回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自主练习2 1、出示统计表 谈话:通过观察,你认为用那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明确要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选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2、出示扇形统计图 谈话: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西式快餐的消费者

的年龄情况,你能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与前面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自主练习3 出示统计图 谈话:通过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全国耕地面积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谈话: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接受,也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和理念的培养。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6.4.1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区别 课后作业(含答案)

6.4.1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区别 1.如图是张亮、李娜两位同学零花钱全学期各项支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列对两位同学购买书籍支出占全学期总支出的百分比做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张亮的百分比比李娜的百分比大B.李娜的百分比比张亮的百分比大 C.张亮的百分比与李娜的百分比一样大D.无法确定 2.小明统计一星期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作业的时间,列出下表: A.条形B.扇形C.折线D.条形或折线 3.对某班学生进行一次数学成绩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如图所示: (1)该班有学生________人; (2)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为________; (3)如果不低于80分为优良,那么该班的优良率为________. 4.对某班50名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喜欢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2)上述百分比能否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为什么? (3)若想表示上述数据,可选用什么统计图?做出统计图. (2015·武汉)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八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则作“其他”类统计.图①与图②是整理数 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以下结论不正确 ...的是() A.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 B.若该年级共有1 200名学生,则由这两个统计图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360人C.由这两个统计图不能确定喜欢“小说”的人数 D.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

课后作业答案 1.A 由扇形统计图可知,李娜购买书籍支出占全学期总支出的百分比是32%,张亮购买书籍支出占全学期总支出的百分比是200÷(150+200+100+100)×100%≈36%,所以张亮的百分比比李娜的百分比大.故选A . 2.A 条形图更能清楚地显示各科所用时间的长短. 3.(1)50 (2)10 (3)56% (16+12)÷50×100%=56%. 4.解:(1)乒乓球:4050×100%=80%;羽毛球:2050×100%=40%,篮球:25 50×100%=50%;足球: 30 50 ×100%=60%. (2)上述百分比不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因为一名学生可能同时喜欢多种体育项目,也有人可能不喜欢任何体育项目. (3)可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图如图所示: 中考链接 C 抽取的学生总数为30÷10%=300人,则喜欢科普常识的人数为300×30%=90人,所以喜欢小说的人数为300-60-90-30=120(人).

2017八年级数学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doc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小学数学中三种常见统计图的特点

三种常见统计图的特点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而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信息的特点与规律,三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特点,因此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一、扇形统计图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例1 如图1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户比乙户多 B. 乙户比甲户多 C. 甲、乙两户一样多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分析扇形统计图,只提供了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各项支出费用占总支出的百分数,而不能反映出甲、乙的全年支出的总费用,因而无法判断他们的全年食品支出费用谁多谁少,故应选D。 图1 二、折线统计图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例2 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某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2004年底的绿地面积_________公顷,比2003年底增加了_________公顷;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增加绿地面积最多的是_________年; (3)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在2005年底使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0.2公顷,则2005年底绿地面积的增长率____________。 解(1)60,4;(2)2003; (3)设2005年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 ,解之得x=17%。 所以2005年的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17%。 分析本题来源于生活,考查了学生读图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从折线统计图看,城区绿化面积随着年份不断增加,其中(1)(2)题的信息易从统计图中得到;题(3)可借助列方程来求解,设年增长率为x,列方程从而求出x。 三、条形统计图反映事物的具体数目 例3 如图3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图3 分析本题设计别具匠心,新颖独到。主要考察了对条形统计图的识别、理解和推理能力。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有2人捐了1册书,有4人捐了3册书,有4人捐了4册书,有4人捐了5册书,则捐了2册书的人数为:20-2-4-4-2=8(人),人均册书: (本)。 四、综合运用 例4 如图4、图5是两户居民家庭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图。

青岛版六年下《统计图的综合应用及欣赏》教学设计(3课时全)

信息窗2:合理选用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0-77页。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四个统计表,分别是第26届、第27届、第28届、第29届部分国家奥运会奖牌榜.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这一问题,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 学生回答: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 谈话: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首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学生回答:骄傲和自豪。 谈话: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信息图: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有计算方面的,有统计方面的) 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二)分析问题 谈话: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6-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29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奥获奖情况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7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集中教学条形统计图,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科书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结合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的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体现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由于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教科书P94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

数据的描述的几种统计图的综合

数据的描述的几种统计图的综合运用 我们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数字,由此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支描述、去表达。统计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表格、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这里我们主要将以 07年中考中出现的有关数据的描述的题目为载体谈谈几种统计图的综合运用。 一、条形统计图与表格的综合运用 例一、(07重庆24题).(10分)下图是我市去年夏季连续60天日最高气温统计图的一部分。 24 题图 (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日最高气温为40℃及其以上的天数是日最高气温为30℃~35℃的天数的两倍,那么日最高气温为30℃~35℃的天数有 天,日最高气温为40℃及其以上的天数有 天; (2)补全该条形统计图; (3)《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劳动者在37℃及其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工作,除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工资外,还应享受高温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如下表: 某建筑企业现有职工1000人,根据去年我市高温天气情况,在今年夏季同期的连续60天里,预计该企业最少.. 要发放高温补贴共 元。 [解答].(1)6,12(4分) (2)如图,各2分 (3)240000 [评析]本题的第一问第二问是一个补 (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

2 / 5 充完整条形统计图的工作,应该来说是比较直观的。只要是正确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表示每组数据的具体数字,便于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关键是第三问要通过对表格及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预计该企业最少..要发放高温补贴,这里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统计图下面的(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这个特别的说明了,我们将最后两组的天数分别乘以补贴数再乘以人数相加起来,就能得出结果了。 [规律]一般地条形统计图与表格的综合运用时,大多与不等式有关,估计最大值与最小值。这时注意将条形图中的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结合运用。特别是要理解数据的意义 。 二、扇形统计图与表格的综合运用 例二、(07浙江金华)22.(本题12分) 光明中学七年级1班同学积极响应“阳光体育工程”的号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位同学从长跑、篮球、铅球、立定跳远中选一项进行训练,训练前后都进行了测试.现将项目选择情况及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成绩整理后作出如下统计图表. 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进球数统计表 (1)选择长跑训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该班共有同学 人; (2)求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人均进球数; (3)根据测试资料,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的人均进球数比训练之前人均进球数增加25%.请求出参加训练之前的人均进球数. [解答].(本题12分) 解:(1)10%;40; (2)人均进球数827164574832 5214782 ?+?+?+?+?+?= =+++++. (3)设参加训练前的人均进球数为x 个,由题意得: (125%)5x +=,解得:4x =. 答:参加训练前的人均进球数为4个. [评析]第一问实质上就是考察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之和等于1。第二问求平均数。第三问与一个表格配合,根据题目条件建立方程,从而得到最后的结果。 [规律]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便于比较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在与表格综合运用过程中常与方程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条形图与扇形图的综合运用 例三、(07吉林怀化18题).为响应国家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练1小时的号召,某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小明对某班同学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的图1和图2,请在图1中将“乒乓球”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兴趣爱好 图1 图2

小学数学 几何图形、统计图运用综合练习题

几何、统计综合练习题 一、填一填 1. 一个圆的直径是10 cm,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 2.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0 cm2,圆的面积是()cm2。 3.在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1,它的顶角是()度,底角是()度。 5.如下图,拼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2个三角形用5根小棒,拼3个三角形用7根小棒,拼4个三角形用()根小棒,拼10个三角形用()根小棒。 6.小丽家上月的教育支出是全月总支出的25%,绘制她家上月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时,整个圆表示(),表示教育支出的扇形圆心角是()。若表示餐饮支出的扇形圆心角是45°,则餐饮支出是全月总支出的()%。 7.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 cm,所画圆的周长是()cm,

面积是()cm2。 8.半圆形的半径是5 cm,半圆形的周长是()cm。 9.李大爷要把4根同样的圆木捆扎在一起(如图,接头处不计),至少要用()分米的铁丝。 10.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二、辨一辨 1.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2.圆心角相同的两个扇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3.折线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4.如果电子城在文化广场的西偏北45°方向,那么文化广场在电子城的南偏东45°方向。() 5.1+3+5+7+9+13=62=36。() 三、选一选 1.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少。 A.正方形B.圆C.半圆形D.长方形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4 cm、6 cm,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

Excel综合应用1—成绩表统计与分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第7章Excel综合应用1—成绩表统计与分析 7.1成绩表统计案例分析 任务的提出 班主任王老师要制作“成绩统计表”、“成绩等级表”及“成绩统计图。 解决方案 7.2.1 用统计函数与公式制作“成绩统计表” 跨工作表的单元格引用 打开“第7章素材”文件夹下的“统计表(素材).xls”文件,选择“成绩统计 表”工作表。 从“各科成绩表”中,将四门课程的“班级平均分”、“班级最高分”和“班级最 低分”的数据引用到如右图所示的“成绩统计表”中的相应单元格中。 统计函数COUNTA及COUNT的使用 将“各科成绩表”中各门课程的“应考人数”和“参考人数”的统计结果放置到 “成绩统计表”中的相应单元格中。 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列表框中,选择“COUNTA” 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设置。 “COUNT”函数的设置类似(略)。 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的功能 COUNTIF函数的功能: 统计指定区域内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语法格式: COUNTIF(range,criteria) 其中:Range 指定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指定的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的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60、 "60"、">=90" 或"缺考"等。 用COUNTIF函数,将“各科成绩表”中各门课程的缺考人数以及各分数段人 数的统计结果放置到“成绩统计表”中的相应单元格。 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设置:编辑栏中的函数为 =COUNTIF(各科成绩表!D2:D38,"缺考")。 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 条件对应函数 90-100(人) =COUNTIF(各科成绩表!D2:D38,">=90"

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结构如下表。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

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启下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的条形图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进行介绍;二是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感觉到看两个图对比不是很方便,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图积累感性经验。 (3)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4)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材编排很注重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

几种常见统计图的比较与选择

几种常见统计图的比较与选择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平时的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统计图的各自特点灵活选择运用. 一、条形统计图 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缺点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各部分量之间的关系. 例1北京奥组委从4月15日起分三个阶段向境内公众销售门票,开幕式门票分为五个档次,票价分别为人民币5000元、3000元、1500元、800元和200元.某网点第一周内开幕式门票的销售情况见如图1所示的统计图,那么第一周售出的门票票价.. 的众数是( ) A.1500元 B.11张 C.5张 D.200元 简析 从条形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票价分别为人民币5000元、3000元、1500元、800元和200元的门票分别销售2张、5张、11张、5张和6张,由此可知这第一周售出的门票票价的众数是1500元,故应选A . 二、扇形统计图 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缺点是不能从统计图上看出具体的数量.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是:(1)数据的采集,即各部分的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整理,即计算出各部分的总和,再计算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作图,即根据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对应圆心角的大小(将百分比乘以360°),再用量角器画出各个扇形;(4)标上各部分的名称和它所占的百分比. 例2 已知小明家五月份总支出共计1200元,各项支出如图2 所示,那么其中用于教育 5000 3000 1500 800 200 档(元) 第一周开幕式门票销售情况统计图 数量(张) 图1 图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统计图的综合应用 同步练习题

统计图的综合应用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反映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反映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 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都能直观、清楚地反映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例1】荆州古城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五一”期间相关部门对到荆州观光游客的出行方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整理后绘制了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根据图中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5000 B.扇形统计图中的m为10% C.样本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有2500人 D.若“五一”期间到荆州观光的游客有50万人,则选择自驾方式出行的有25万人【例2】为了掌握八年级数学试卷的命题质量与难度系数,命题组教师赴外地选取一个水平相当的八年级班级进行预测,将考试成绩分布情况进行处理分析,制成频数分布表如下(成绩得分均为整数):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频数分布表中的a ,b ,c , (2)已知全区八年级共有200个班(平均每班40人),用这份试卷检测,108分及以

上为优秀,预计优秀的人数约为,72分及以上为及格,预计及格的人数约为, 及格的百分比约为。 (3)补全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 1.某校七(2)班班长统计了今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阅读量最多的是8月份 B.阅读量最少的是6月份 C.3月份和5月份的阅读量相等 D.每月阅读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 2.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每周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在本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以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