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艺评审记录表

模具工艺评审记录表
模具工艺评审记录表

模具工艺评审记录表
模具名称: 评审内容: 产品介绍_______;
模具编号:
1.产品要求 :________;塑胶材料:_________;型腔钢材:_________;型芯钢材:______;
外观要求:_________;其他:
2.分型:外观分型线评审(客户确认情况/夹线修整)______________;分型面评审_______________; 其他:
3.进浇:进胶形式加工方式确认_______________; 其他:
4.模架:重点为厂内加工部分评审 其他:
5.顶出:顶出孔加工,斜顶孔,直顶孔 刀具/工装是否齐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6.镶拼:___________;镶拼确认___________;分别加工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块/斜顶加工方式确认____; 其他:
7.抽芯:________________;机构方案介绍确认____________;机构装配方法____________; 其他:
8.加热冷却:冷却水加工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斜度水加工方案:
其他:
9.其他:
第1页共2页

工艺评审记录表
相关部门工序意见或建议: 1.钳工:
A.以往同类型模具出现过的问题:
B.此模具可能出现的问题:
2.编程: A.以往同类型模具出现过的问题:
钳工签字:
B.此模具可能出现的问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d67986711.html,C 加工: A.以往同类型模具出现过的问题:
编程签字:
B.此模具可能出现的问题:
4.EDM 加工: A.以往同类型模具出现过的问题:
CNC 签字:
B.此模具可能出现的问题: 5.其他:
EDM 签字:
拟制: 会签:
跟进结果: 执行人:
20 年 月 日
签字: 工艺确认:
20 年 月 日 审核:
第2页共2页
20 年 月 日

模具设计检查表

明记工业设计 模具设计检查表 表单编号:检查人模具编号项目编号 部门设计者日期 一.产品资料事项 □ 1.是否确认为最新版的产品图。品名: 版本: 接图日 期: □ 2.塑料:(),缩水率:()/1000,模穴数:()穴。 □ 3.产品内厚是否平均,是否会造成缩水。局部较厚胶位缩水痕迹如何克服。 □ 4.脱模斜度是否足够。 □ 5.咬花之花纹型式及纹号, 脱模斜度是否与花纹深度配合。咬花纹号( )。 □ 6.日期章、穴号之规格、位置及字样,须凹入成品,是否客户有指示。 □ 7.重要公差(外径、平面度、偏摆度、同心度)要特别注意。单向公差是否有处理。 □ 8.与客户检讨事项是否全部执行。 □ 9.注意易变形及缩水的地方。 □ 10.模具表面处理:□咬花□喷砂□刻字□印刷□打光□电镀考虑是否需要预留加工余量。 二.顶出机构 □ 11.顶出方式及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平衡,有否做位置记号。 □ 12.回位梢的大小()mm。 □ 13.回位弹簧的选取Φ径、长度及强度、偷孔大小、深度是否正确。 □ 14.顶板导柱是否已安装,其位置及大小是否合适,最少2支,其直径要大过回位梢。 □ 15.限位柱是否已设计,其尺寸及位置是否合适。 □ 17.顶针是否凹入成品,位置、大小是否合适,长度是否正确,有否做防转设计。 □ 18.顶针及套筒长度是否正确,套筒针在下固定板上不可使用无头螺钉固定。 □ 19.KO孔的大小Φ()mm,数量()个,及位置是否符合机台。 □ 20.机台吨数()Tons。模座的大小是否适合机台生产。模图上是否有表达哥林柱位置、大小。 □ 21.定位环的大小Φ()mm,是否符合机台。唧嘴之Φ径、R、深度是否合适。 □ 22.产品顶出距离是否足够。(注意:顶出量不可超过塑料机之最大顶出量。) □ 23.是否有先复位机构。是否装设行程开关。 三.模具结构 □ 24.是否翻图。 □ 25.模具的分模面是否与客户要求的內容一致。 □ 26.模肉固定螺丝大小, 分布位置是否合适。 □ 27.吊模孔是否与其它零件干涉造成吊模困难。 □ 28.吊模孔螺丝大小, 分布位置是否合适。 □ 29.母模导柱(三板模)的大小及长度是否合适。 □ 30.公模导柱的大小()mm,及长度是否合适。 □ 31.模仁排气是否设计,排气的方式及位置是否适合。 □ 32.内、外拉杆的大小及行程是否足够,以及内拉杆弹簧规格是否正确。 □ 33.三板模抓料梢的尺寸及固定方式是否适当。 □ 34.是否须加隔热板(PC料),两板模是否有防开板。 □ 35.公模板及承板间是否加定位梢及定位螺钉。 □ 36.滑块配置方向是否理想。定位是否安全。(天、地、右、左)

模具设计检查重点

模具設計檢查重點 一.上,下托板: 1.確定模具中心是否在上下托板中心; 2.插入對應沖床的台盤,滑塊,看托板上的夾模器槽,定位槽與台 盤,滑塊是否對應. 二.上,下墊腳: 1.各墊腳的編號是否齊全; 2.夾模器是否會與墊腳發生干涉; 3.墊腳螺絲是否會與模座上的導柱壓塊干涉; 4.對於沖孔模,應檢查墊腳上是否有漏料避位; 5.墊腳是否排在重點受力部位; 6.墊腳的數量. 三.上墊板 1.上模部分是否分級打銷; 2.墊板上的起吊螺絲孔以及其注解; 3.尺寸標注是否齊全. 四.上,下模座 1.側面起吊攻牙孔以及其注解; 2.上,下模座的導柱孔是否能夠對上; 3.上,下模座上裝有制高塊的,其座標是否一一對應; 4.上模座作上托板用時,其鎖固溝尺寸以及是否要背面銑深; 5.在下模座比較厚時,攻牙不需攻通時的注解及螺絲的選擇. 五.上夾板 1.繪圖尺寸與注解尺寸是否一致; 2.注解是否齊全(孔的數量,是否清角,消線頭),同時,還應標全 挂鈎銑深深度的注解; 3.尺寸標注位數是否正確,需銑加工的部位尺寸是否標注完全; 4.在檢查配置圖時,看衝子與衝子孔是否一一對應. 六.上打背板 1.圖元尺寸與注解尺寸是否一一對應; 2.頂珠止付後消孔; 3.在復合模中,是否比上打板要小,加工工藝性如何; 4.是否有起吊螺絲孔以及其注解. 七.上,下打板

1.圖元與注解尺寸是否一一對應; 2.對於分級衝子,其沉孔深度是否合理; 3.打板上的尺寸注解位數; 4.定位,産品的避位元是否正確,在定位移動后,避位是否也做了 相應的移動; 5.公差注解是否正確. 八.上、下模板 1.材質,熱處理以及模板厚度是否正確; 2.在下模板中,是否要起吊螺絲孔以及其注解; 3.在復合模中,上下模板共用時,共用注解是否正確; 4.在成形模中,模板邊是否要保留壓筋,外形尺寸是否要准; 5.避位的位置,大小及數量; 6.尺寸注解位數; 7.是否需要局部視圖及局部視圖是否齊全. 九.下夾板 1.折刀固定槽的小數點位數; 2.剖視圖是否齊全; 3.螺絲是否要求沈頭及相應注解是否齊全; 4.複合模的下夾板上的內導柱孔的標注及注解是否正確. 十.下墊板 1.對於沖孔模,漏料孔不能比下模座漏料孔大; 2.在定位移動后,墊板上的螺絲孔是否也做了相應的移動; 3.對於異形孔,是否採用線割. 十一.模具零件 1.尺寸是否標注全,重點尺寸和控制尺寸是否標注注全; 2.是否會形成封閉尺寸鏈(標注尺寸時要考慮零件的加工基准 和測量基准); 3.滑塊上移動中的避位是否正確,視圖是否對應,齊全; 4.是否要增加放大視圖,局部視圖; 5.尺寸標注位數是否正確; 6.材質,數量,熱處理是否正確,齊全. 十二.總體檢查 1.在總圖中,打開各模板,看各模板孔是否對應,五金零件是否 錯位(檢查步驟:1)上模部分;2)下模部分;3)重要線割模板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模具验收协议 项目名称: 甲方:乙方:(甲方)(乙方)签字:签字: 日期:日期: (一)模具委托加工信息

委托加工模具清单 模具交付地: (二)模具要求 A 产品要求 1.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行模具开发制作,同时乙方配合甲方进行 产品的装配调整,最终通过甲方认可。 2.对表面有皮纹或喷砂的产品,必须符合最终客户提供的标准要求。 3.在乙方进行模具初步审核时,分型线必须得到甲方认可,同时分型线处的模 具滑块必须配合良好,出现的分型线必须小于-------0.05mm均可。 4.乙方应参与甲方产品的设计优化,模具可行性分析并及时反馈修改意见。 5.乙方提交的设计方案(产品,模具)必须得到甲方的认可批准。 6.对于产品不许出现顶白,拉伤或由于模具冷却不好出现的缩痕,变形后收缩 或因浇口设置问题出现的冷料,熔体流动分布不均,熔接痕等问题。 B模具与设备接口要求 1.模具模板尺寸要求:见甲方提供的设备数据。 2.模具浇口定位环要求:见甲方提供的数据。

3.模具接头要求:见甲方提供的设备数据。 (1)水管和油管接头 (2)热流道电源接头 (3)热电偶接头型号 (4)上下模滑块接头 C 模具材料 制造的模具必须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如模具在正常维修和保养的状态下,应不小于采购信息中模具使用寿命要求)钢材满足模具使用寿命要求。 D 模具的抽芯及顶出 1.大型模具顶出系统必须采用液压油缸系统。 2.顶针(顶块)顶出复位顺畅,且有防转措施,顶出复位弹簧。 3.油缸轴和相应的连接件必须做好防转措施,以便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螺纹退 出。 4.模具有机械式滑块必须有复位措施。 5.大型模具的顶出及抽芯必须采用位置控制,但不得采用油缸上的磁性信号 来控制顶出或抽芯位置,顶出控制至少需在顶出的对角位置安装信号开关。 6.模具应保证在不使用脱模剂的情况下顺利脱模,且机械取件方便,注塑出 的产品外观不能因模具问题而产生飞边,缩痕,熔接痕,表面波纹,翘曲 变形,顶白等缺陷,产品表面无因强制脱模产生的拉白现象。 7.所有的运动部件保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 E 模具冷却要求 1.水道距离模具表面不小于20mm,每条水道循环长度不大于2m(包括顶 块),水道间距小于20mm,乙方保证模具冷却效果达到产品要求,特殊 情况需要得到甲方书面认可。 2.上下模表面所有水道接头必须采用快换接头。 3.模具的冷却效果满足工艺要求,其设置布局满足熔体流动及产品结构设 计特点,避免出现由于冷却不均出现的产品表面缺陷,如缩坑,变形, 后收缩等。在第一次试模前必须完成水道制作,并在第一次试模时正常 使用,水道完成后在水道进出口做好标识,特殊情况需得到甲方认可。 4.所有滑块,顶块的外接水道必须采用快换接头。

塑料模具设计检查表

塑料模具设计检查表 模号: 设计员: 检查: 工程师: 日期: 一, 塑件(成品) □ 1,塑胶材料为 收缩率 正确吗? □ 2,成品是否是最新版本? □ 3,成品是否是1:1的,模图内的成品有无加收缩率? □ 4,成品如何定位的? □ 5,模图内的成品平面图是否已作相应的镜像? □ 6,胶位选择合理吗?哪边动模出,哪边定模出? □ 7,胶位是否会粘上模? □ 8,分型面合理吗?是否清楚? □ 9,有无倒扣,如何出模? □ 10,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收缩痕? □ 11,浇口设置,能否接受可见的夹水纹? □ 12,枕,擦位清楚吗? □ 13,镶件位清楚吗? □ 14,骨位加顶针时,当考虑出模角时是否产生柱位? □ 15,有无出摸角? 出模角足够吗? 二, 注塑机 □ 1,客人提供的注塑机型号为 。 □ 2,所有成品连同浇口,流道重量是否在射胶量内? □ 3,锁模力足够吗? □ 4,注塑机拉杆内是否可装入模具? □ 5,模厚是否在调校范围内? □ 6,开模行程能否足够取出成品或浇口? □ 7,定位圈尺寸 合注塑机吗? □ 8,浇口套球面R 合注塑机吗? □ 9,推杆孔有无螺纹孔?合客人要求吗? □ 10,推杆孔位置合注塑机要求吗? 三, 排位,镶块 □ 1,一模多腔或多个成品,其排位是否最合理,最为紧凑? □ 2,排位是否使得浇道最短? □ 3,镶块镶法是否合理? □ 4,镶块是否最易加工? □ 5,镶块是否利于封胶而无披锋机会? □ 6,镶块是否易于装拆?大件是否有吊孔? □ 7,长镶块(特别是大模)是否应该分几段(方便加工/避免变形)? □ 8,镶块厚度足够吗?是否会变形? □ 9,小镶块是否合理?有利于排气,加工,打光? □ 10,任何薄片,细针在注射时会否变形? □ 11,镶块螺丝够大,够数吗? □ 12,镶块钢材合适吗?硬度要求为何? 四, 模架 □ 1,模架材料为何?外购时粗/精加工是否清楚/合理? □ 2,模架如为标准型而外购时,是否确保各尺寸符合标准?□ 3,模架尺寸是否合理?零件大小及数量是否足够? □ 4,导柱是否够长,比凸凹模先到?导套下方是否 有排气槽? □ 5,码模位置足够吗? □ 6,偏心模码模有无问题? □ 7,吊模孔够大吗? □ 8,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 9,需加准确定位件吗? □ 10,有撬模坑吗? □ 11,TOP位置选择合理吗? □ 12,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 13,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五,浇口,流道 口 1,浇口位置是否最佳,如最厚胶位处,避免变形 应力,能否充满,是否有熔接痕/困气等 □ 2,流道布置是否平衡设计,以保证各腔同状态? 口 3,流道尺寸是否合适,保证充满而无浪费? 口4,流道横断面是否最佳选择? 口 5,浇口类型合客人要求吗?是否合理? 口 6,浇口尺寸是否足够? 口 7,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口 8,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六,顶出系统 口 1,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口 2,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口 3,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口 4,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 及装配要求? 口 5,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口 6,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口 7,骨位是否用方顶?是否已做镶块? 口 8,顶杆是否与其它件如支撑柱、冷却水道相接? 口 9,顶管是否与推杆孔相撞? 口 10,顶在斜面、曲面上的顶杆是否已加防转销? 口 11,是否需要加二次顶,加速顶,延时顶及吹气阀? 口 12,推杆孔足够吗?是否平衡? 七,冷却水道 口 1,水道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在热量集中处? 口 2,水道尺寸为何?合适吗? 口 3,水道离胶位太近?或太远? 口 4,大模水道流程是否太长? 口 5,定模水道出入会不会撞码模夹?

冲压模具设计评审流程

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制度 (09试用版) 一、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流程图: 二、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程序: 1、制图表:A <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预案>、B<钣金模具制造立项清单>、C模具2d3d图 2、审定程序:①、一般程序(简单或常规产品):由模具设计组长审查产品2D 3D图,评估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实现的影响,将意见反馈到技术部协商更改。选择性地对个别结构复杂模具举行组内结构评审会议(召集人:模具设计组长;与会人员:模具设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特邀相关人员)。②、特别程序(复杂或全新产品):举行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召集人:设计组负责人;与会人员:技术部产品结构/工艺相关工程师、模具生产负责人及模具结构设计员),解决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影响,技术难点的解决以及改进方案和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最终定案。③、模具图会审,模具设计完成后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复核和对模具图的技术性及标准化审核,(设计组长.模具设计责任人.技术骨干及特邀相关人员) ④、岗位责任确立:联席会议的参与者负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负失当责任。设计员岗位对模具结构、工艺的正确性负具体工作人为出错的主要责任,负技术出错的部分责任。 3、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具体操作程序: 在开模具评审会前,由设计组负责人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项目模具设计工程师、跟模工程师、项目产品工师程师、生产公司工艺科工程师、模具车间负责人。会议通知单上内容:模具评审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评审内容、产品图路径。目的:钣金生产工艺流程及模具结构的定案。

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表(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预案)

模具设计经验记录DOC

? 有步距侧刃,? 错开设计. ? ?30.( ?30),( ?50)常用,从上往下锁. ? 模具超过450mm 长时分两块,主要是脱板与下模﹐限位板与夹均分开﹐下模与夹板须做工字冲结合分开的模板以利组立. ? 模板宽超过400MM 时上下模板均单边加大50MM(无模座时). ? 活动块弹簧用?10﹐当t 超过0.5须加大)。(如需用外露式弹簧时须中文注 明). ? 压斜角时﹐冲头的位置,须如图(2)防挤料。另斜度须多压大0.05~0.1. ? 放电避位需标示尺寸(图形切割)。 ? ? 层入块来固定。(? ? 异形冲切口长度﹕

(1)0~0.5t (2)0.55~1.0t (3)1.1~2.0 52闭模=53.5长﹔52闭模=54长﹔ 52闭模=55长 ?异形剥料冲﹐当T<=0.5时﹐一律锁止板﹐当T>0.5时须作挂台﹐且料厚越厚挂台高度越大。弯曲冲则依上述规定处理﹐如有特殊则需另行研讨.(入块挂台0.5T以下时深4.0﹐0.5T以上时为6.0﹐挂台须呈对角状态﹐须做防呆处理.) ?手啤模或铆合模具﹐单冲模属危险型的模具内导柱希望尽量放在模具的后方。 ?冲圆孔下模最小入块为Φ6.0, 均做双层护套导正。 ?空整R处注意处理方式如图, ? ?吹料销统一用Φ7.0 ?引导针孔设定﹐例如﹕冲孔为 为Φ2.58,引导针为Φ2.57. ?布料图斜排角度30°~45°. ?1.6电解板﹐铆铆钉时材料易挤出﹐如图所示﹕铆钉过孔应比铆钉直径大0.05即可. ?C+级以上定位销孔连同脱板均线割﹐一块板割4孔﹐孔径一律为Φ10.0,如分板时也是一板4孔﹐线割时须用进口定位销滑配。 ?飞标系列﹐正12边形内孔尺寸取上限即可﹐正六边形及梅花形取上限再加大0.10mm(且成品图须注明两片贴合厚度). ?冲细小孔时下垫板须改为四方形落屑孔﹐下底板(下模座)也一样. ?飞标热处理渗碳硬度改为15N=70~75.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设计开发流程 设计输入阶段: 1. 设计人员接收《模具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技术资料后, 应认真消化产品图纸或样品,有疑问(例如图纸漏尺 寸、尺寸封闭、尺寸不清晰、图纸与样品不符、产品技 术要求不清楚、产品材料及性能不清楚、成型工艺有问 题等)应及时与输入方联系、解决; 2. 按照《设计信息检查清单》对输入方传递的顾客技术要 求逐项进行检查,确保模具设计所需的资料是齐全的, 要求是明确的。例如用户提供的机床设备资料是否完整 清楚,如有不清楚,应及时与输入方联系、解决; 设计方案阶段: 1. 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完全清楚的前提下仔细分析产品成 型工艺,并综合考虑产量、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方案 设计; 2. 首先确定产品设计基准尺寸,计算展开尺寸或毛坯尺 寸,确定模具设计基准尺寸,交审核人员校对确认后方 能进行后续设计。设计人员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 《技术协议》或《模具设计制造申请单》、产品图、样 品、顾客技术方面传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等)供审 核人员参考; 3. 初步确定排样方案,并同时设计模具结构,审核人员参 与排样及结构方案的确定,设计人员对比1-3个方案的优 缺点,做出简要的文字说明,指明参考的模具名称或编 号(已经批量验证过的),形成评审方案。 4. 设计人员运用FMEA工具对其推荐的成型方案进行分析, 列出影响程度最严重的几种失效模式进行重点控制。 设计方案评审:

1. 设计人员准备好评审方案后,提出方案评审申请,设计 主管根据情况安排评审,设计人员在评审前填好设计评 审记录中的设计意见,等待评审; 2. 在评审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技术协议》或《模具 设计制造申请单》、产品图、样品、顾客技术方面传 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评审方案、收缩系数、参考 模具图、DFMEA报告等); 3. 评审时先由设计人员介绍评审方案并提出模具设计难 点,设计、评审人员应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最终由评 审主任委员填写评审意见并得出评审结论,形成《模具 设计评审报告》。一经确定,设计人员应严格按评审结 论进行设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不妥之处,应及 时提出讨论并确认,必要时安排再次评审。 设计阶段: 1. 设计人员根据评审结论进行排样图或方案及模具装配图 的修改,审核人员应随时在计算机上检查,修改完成 时,应对排样图或方案及模具装配图进行审核; 2. 从装配图上分解零件,进行零件设计,审核人员也应随 时检查其细节设计是否恰当; 3. 零件设计完成后,审核人员应在计算机上对照设计基 准、排样图或方案及装配图进行零件的审核,不恰当处 应及时修改,如有分歧可提出会议评审。 设计输出阶段: 1. 经过计算机上审核后,设计人员打印并整理模具图纸, 编制零件加工工艺; 2. 审核人员按照《级进模设计输出评审报告》或《型腔模 设计输出评审报告》中规定的项目逐一检查,如实填写 意见,并签名确认;

冲压模具设计评审流程

冲压模具设计评审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制度 (09试用版) 一、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流程图: 二、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程序: 1、制图表:A <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预案>、B<钣金模具制造立项清单>、C模具2d3d图 2、审定程序:①、一般程序(简单或常规产品):由模具设计组长审查产品2D 3D图,评估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实现的影响,将意见反馈到技术部协商更改。选择性地对个别结构复杂模具举行组内结构评审会议(召集人:模具设计组长;与会人员:模具设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特邀相关人员)。②、特别程序(复杂或全新产品):举行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召集人:设计组负责人;与会人员:技术部产品结构/工艺相关工程师、模具生产负责人及模具结构设计员),解决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影响,技术难点的解决以及改进方案和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最终定案。③、模具图会审,模具设计完成后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复核和对模具图的技术性及标准化审核,(设计组长.模具设计责任人.技术骨干及特邀相关人员) ④、岗位责任确立:联席会议的参与者负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负失当责任。设计员岗位对模具结构、工艺的正确性负具体工作人为出错的主要责任,负技术出错的部分责任。 3、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具体操作程序: 在开模具评审会前,由设计组负责人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项目模具设计工程师、跟模工程师、项目产品工师程师、生产公司工艺科工程师、模具车间负责人。会议通知单上内容:模具评审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评审内容、产品图路径。目的:钣金生产工艺流程及模具结构的定案。

模具设计评审表-(样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 评审日期:_ 项目名称:塑料原料:客户: 零件名:收缩率:模具编号 零件号:产品表面要求:模具设计师: 产品版本:模腔数:4 评审人员: 一般要求( 注:N.A=无;No=不通过;OK=通过) N.A NO OK 1) 是否仔细阅读过长春新众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技术要求和项目资料. 2) 产品是否放过收缩率, 是否已镜像,产品数据是否最新版本. 产品版本号: 3) 产品注塑缺陷是否分析. 附缺陷区域图: 4) 模具成型可行性是否分析. 5) 缩印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 附风险区域图: 6) 融接线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 附风险区域图: 7) 翘曲变形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 附风险区域图: 8) 分型线是否正确, 客户是否批准. 附客户批准记录: 9) 模具基准角是否正确.( 动模视图右下角) 10) 流道大小和形式是否正确. 主流道尺寸: 分流道尺寸: 11) 浇口尺寸和形状是否准确, 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 浇口尺寸: 12) 浇口是否经过模流分析. 13) 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 14) 冷却水路是否均衡. 15) 顶杆排布是否平衡, 合理. 16) 吊装机构是否正确. 17) 是否有楔紧块. 18) 排气槽是否足够( 导套底部, 流道末端, 分型面). 19) 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20) 双节顶针避空高度是否大于顶出距离. 21) 是否有冷料井, 拉料针是否是Z 形或锥形倒钩. 22) 是否有隔水片, 是否合适. 23) 模架尺寸是否符合客户注塑机的安装孔和格林柱尺寸. 注塑机型号:SA2000/700 24) 定位圈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 定位圈尺寸: Φ160 25) 浇口套球头半径和进胶口直径是否正确. 26) 隔热板螺丝是否足够. 27) 底板尺寸是否正确. 底板长X 宽X 模具总厚: 28) 定模板强度是否足够. 定模板长X 宽X 厚 : 29) 动模板强度是否足够. 动模板长X 宽X 厚 : 30) 顶针板强度是否足够, 螺丝是否足够. 顶针板长X 宽X 厚 : 31) 模架底板和顶针板之间是否有收紧螺丝孔. 32) 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3) 顶针板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4) 支撑柱数量/ 直径是否足够. 35) 垃圾钉数量是否足够, 排布是否平衡, 是否与顶针螺丝干涉. 36) 水管接头沉孔尺寸是否正确,间距是否足够, 接头闷头螺纹是否标准. 37) 冷却水路, 螺丝, 顶杆是否干涉. N.A NG OK

模具订单评审表模板

模具订单评审表模板
客户名称:
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
物料编号:
T1时间: 年 月 日
MP 时间: 年 月 日
模具类别:□精密 □普通 □经济 模具寿命: 万次 型腔数量:

成形周期: 秒
缩水率: ‰(千分之)
成形材料:
产品主壁厚: mm 共有 处需斜顶出模 □有换款( )款 □无换款 □预留换款
产品外观:□喷涂 □罩光 □电镀 □电铸 □高光 □覆膜 □皮纹 □免喷涂 □
模具结构:□二板
□三板 □气辅 □倒装
□双色
□机械手取件 □模内嵌入 IML
□模内贴膜 IMD □
□压缩
定模芯钢料:
动模芯钢料:
斜顶钢料:
推方钢料:
模架类别:□全精加工
□半精加工
□粗框

浇口形式:□侧进胶 □搭底进胶 □牛角潜筋 □大水口
□潜伏式 □点水口
□牛角潜面 □斜顶出浇口
□其他
流道: □普通,数量 点 □热流道,数量 点,品牌:
标准件: □常规
□其他
油缸:□常规
□其他
客户项目工程师:
电话:
模厂项目工程师:
客户产品工程师:
电话:
模具设计师:
要求节点时间 年 月 日 调整节点 月 日
调整说明
项目启动
模流分析完成
模架完整图
订料单截止
2D 图纸完成
3D 图纸完成
钢料回厂
模架回厂
热流道回厂
所有加工截止 模具组立完成
T1 MP
年 月 日评审 工程: 制造:
商务:
采购: 批准:
项目: 品质:

模具三维设计检查表

CEGZ Injection Mold 3D Design Checklist CEGZ Part Number: Tip #1: X: Mold Description: Tip #2: Y: Material: Rotate: Z: Press: 1. Part Data Check 1. Are the parts handed? 产品是否分左右? 2. Is the latest approved data used?模具设计用的产品是否是客户最后提供的产品? 3. Is standardized layer used?层使用是否标准? 4. Are the parts symmetrically opposite? 产品是否是镜像的? 5. Are there any match point and “under-flush” conditions required? 6. Are there telescopic seal-offs below 5 deg? 7. Are there any poor steel conditions? 模具上是否有尖钢? 8. Is there sufficient draft for texture? 产品晒纹的地方是否有足够的脱模角? 2. Parting Line 1. Does parting line taper lock have adequate lock angle (10 or 15 deg).分模面上的 落位角度是否是10或15度? 2. Are P/L & common level clearances developed? 3. Are Z-pad and the master dowel for cavity shoe, core shoe and main inserts developed? 前模肉、后模肉和大的镶件上是否有Z-pad? 4. Are pry bar slots developed? 模具上是否有检测基准孔? 5. Are core and cavity radii added and correct? 前后模肉是否加了倒圆角? 6. Are parting line lock wear plates needed and developed?分模面上是否需要承压硬 片? 3. Gates vents and runner 1. Are runners shape and size correct? 流道类型和大小是否合适? 2. Are cold slug developed and shown?是否有冷料井? 3. Are gates type and size right?浇口类型和大小是否合适? 4. Are vents layout and sizes right? 排气的排布和尺寸是否合适? 5. Are gate inserts and runner shut-offs needed and developed?是否需要水口镶件和 转流道? 4. Water line 1. Do water lines have adequate distance?(approx 2” apart every two lines)每两条运 水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大约2”)? 2. Do water lines have at least 0.75” to part surface and parting line?运水到产品表面 和分型面的距离是否至少有0.75”?

模具设计评审表-

塑料原料: 收缩率: 产品表面要求: 模腔数: 客户: 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 评审人员: N.A项目名称: 零件名: 零件号: 产品版本: 一般要求 (注: N.A=^; No=不通过;OK=?过)1)是否仔细阅读过名辰技术要求和项目资料技术要求编号: MC-HW080125-SGM3082产品是否放过收缩率,是否已镜像,产品数据是否最新版本产品版本号:08.4.3 3)产品注塑/油漆缺陷是否分析.附缺陷区域图: 4)模具成型可行性是否分析. 5)缩印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 6)融接线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 7)翘曲变形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

8)分型线是否正确,客户是否批准.附客户批准记录: 9)模具基准角是否正确.(动模视图右下角) 10)流道大小和形式是否正确.主流道尺寸: 分流道尺寸: 11)浇口尺寸和形状是否准确,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浇口尺寸:12)浇口是否经过模流分析. 13)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 14)冷却水路是否均衡. 15)顶杆排布是否平衡,合理. 16)吊装机构是否正确. 17)是否有楔紧块. 18)排气槽是否足够(导套底部,流道末端,分型面). 19)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20)双节顶针避空高度是否大于顶出距离. 21)是否有冷料井,拉料针是否是Z形或锥形倒钩. 22)是否有隔水片,是否合适. 23)模架尺寸是否符合客户注塑机的安装孔和格林柱尺寸.注塑机型号: 24)定位圈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定位圈尺寸: 25)浇口套球头半径和进胶口直径是否正确. 26)隔热板螺丝是否足够.

冲压模具设计评审流程

冲压模具设计评审流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制度 (09试用版) 一、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流程图: 二、钣金模具结构与钣金生产工艺评审程序: 1、制图表:A <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预案>、B<钣金模具制造立项清单>、C模具2d3d图 2、审定程序:①、一般程序(简单或常规产品):由模具设计组长审查产品2D 3D图,评估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实现的影响,将意见反馈到技术部协商更改。选择性地对个别结构复杂模具举行组内结构评审会议(召集人:模具设计组长;与会人员:模具设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特邀相关人员)。②、特别程序(复杂或全新产品):举行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召集人:设计组负责人;与会人员:技术部产品结构/工艺相关工程师、模具生产负责人及模具结构设计员),解决产品结构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影响,技术难点的解决以及改进方案和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最终定案。③、模具图会审,模具设计完成后对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的复核和对模具图的技术性及标准化审核,(设计组长.模具设计责任人.技术骨干及特邀相关人员) ④、岗位责任确立:联席会议的参与者负钣金工艺及模具结构负失当责任。设计员岗位对模具结构、工艺的正确性负具体工作人为出错的主要责任,负技术出错的部分责任。 3、产品与模具联席评审会议具体操作程序: 在开模具评审会前,由设计组负责人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项目模具设计工程师、跟模工程师、项目产品工师程师、生产公司工艺科工程师、模具车间负责人。会议通知单上内容:模具评审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评审内容、产品图路径。目的:钣金生产工艺流程及模具结构的定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