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句话概括一个知识点】公式整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1g=______kg、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资料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 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 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 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 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 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概念大全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千克kgm=ρ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Ω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 比热c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2016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化的礼会作川为什 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丈化与补会 文化对人的 影响文化彤响人r '尿什5J*祁『“出祜“ E认谓川界改适冊艸 过卅中转化为tna力战?对社会童展产生探刻 够响 史化的内涵 足什么 特点:人去特竹的现除,足-种攒菲*粉神活动 离不川初厕衲型?轴种严品海不川咄神油型 P优反东川了环琢政祁.丽给卩塔济 枚汕亚人的晌 文化9经济政泊 |< +11心砂 丈化Q政沁相".空融]_________________ : 文化号综介国力k f我现:丈优痢韭超碳为氏族凝囉力和创适力 的猱泉.越来眩厲为综件国m的収绘凶盍 、 怎么办:把疋化住检作为皿喘战略任的 农现 特定的乂化坏境 “來源 各种咛似化辭」j 彫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 影响人们的认谀活动实践活~' 抽点 序响人们的认说活动实践沾 动和型继方式 £替移默化:要参加健屣向上的' 丈化活 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远持久:婴欖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吃观价值观 辱厂 r F富人的粘神肚界 文化塑适人生増强人的梢神力雄 X jf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民联节日 機表現L 1 ; 文恼产 紙嚥认財民敝北 ,mn^TVL :H 诰,文乳印飙电f 和略 itSfiX :佣 M 熾文化的发 臥促进悄界文化的皴 顛使飢KOOSB 朋文化在巾脱拣XK 洲哗文化创法 世界文化的 多帥 \ 述要It 攵化是民軸戊是世界的 \ _ _________ } 文牝的瓣性与 文北在交流 删中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UI=W/t=I2R=U2/R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及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及基本概念大全 物理量单位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ρ千克/米3kg/m3ρ=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浮力牛N F浮=G液排=ρ液gV排。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P =ρgh 功W焦耳(焦)J W=Fs W=Pt 功率P 瓦特(瓦)W P=W/t P=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nF (斜面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L)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R=U/I 电功W焦耳(焦)J 千瓦时(kW.h)W=UIt W=P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电热Q 焦耳(J)Q=I2Rt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Q=mq(或Vq )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电灯、烛焰等,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二线异侧二角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其成像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是关于镜面的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4.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5.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一) 光、电、热、力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 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4.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防止和减小噪音的方法:①声源处;②传播过程;③耳边。 5.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x108 m/s。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反射角(∠γ)等于入射角 (∠i)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7.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8.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 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9.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 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 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典型光路图:

初中物理公式全集还有变式以及解释

初中物理公式全集还有变式以及解释 初中物理公式全集还有变式以及解释 最佳答案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概念

07级09春物理复习提纲 A.上学期必须记住的知识点 一、电流和电路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3、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5、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7、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8、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9、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10.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11.电路有三种状态:(1)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开的电路叫开(断)路;(3)直接用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或用电器两端)的电路叫短路。 12.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方式的图叫电路图。13.把元件逐个首尾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相互影响) 14.把各元件首尾分别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相互独立)15、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电流用符号I表示。 16、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17、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大格是0.1A,分度值是0.02安;②0~3安,每大格是1A,分度值是0.1安。 B。要熟记的本学期的知识点 二、电压 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用符号U表示。 2.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此时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大格是1V,分度值是0.1伏;②0~1 5伏,每大格是5V,分度值是0.5伏。 5.要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三、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阻用符号R表示。 2.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大小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滑动变阻器: (1)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元件两端的电压。 (3)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该变阻器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4)正确使用:①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一上一下";③通电前应把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地方。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 I=U/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一)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