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杨修之死》

呼市二十七中

教师:张丽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可见《三国》多智士,《水浒》多勇夫,而三国里智慧的典型代表莫过于诸葛亮,此外还有不少能人智士,我们今天学习的杨修就是一位有才之士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才华招来了杀身之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落实预习学案的成果,学生逐个展示)预习案上明确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解决字词、作者、作品、背景等常识性问题,为课堂上节省大量的时间,只需学生分组展示即可。

1、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故事情节。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

2、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借叙述魏蜀吴在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愤怒的抨击,提出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3、背景: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候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候渊报仇。当时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字词疱(páo)官(bǐng)禀请簏(lù)谮(zèn)麾(hui)下惇(dūn)绰(chāo)刀佯(yáng)怒等。

三、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那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

4、在这些事件中,杨修表现怎样,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这些问题由易及难,层层深入,让学生分组展示并讲解。

四、在充分把握内容及事件的基础上研究人物性格,学生分别概括杨修和曹操的性格。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兵写到黑板上,教师总结板书即可。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可举例说明)

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接下来我补充介绍了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的比较,这对于学生可能是个难点,需要结合一定的历史知识加以理解。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

五、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三国故事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学生抢答,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读名著经典,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

六、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小洁。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最后用一副对联来总结全文。学生共同创作完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做人莫学(),处事不效()。

七、板书设计

(恃才)(忌才)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鸡肋事件

恃才放旷改建花园门事件心忌之妒贤嫉能

才思敏捷分食酥饼事件心恶之残忍歹毒

卖弄才华杀近侍事件际愈恶之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告发曹丕事件愈恶之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教植斩吏事件际操大怒刚愎自用

无视军纪教植作答事件欲杀之阴险狡诈

目中无人厚葬杨修

八:课后反思不足

1、学生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下节课预留的预习时间不足。

语文教学案例

-----《杨修之死》

呼市二十七中

教师:张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