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探讨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小儿房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12.28 O.0O
16.49 O.0o
l5.03 O.00
18.oo O.0O
对 照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治疗 ,患儿保持仰卧 ,随后进 行 普罗 帕酮 1~2mg配 5%的葡萄糖注射液 20mL静脉滴注 。观 察组 给予索他 洛尔联合 普罗 帕酮治疗 ,索他 洛尔起始剂 量为 4~Smg/(kg·d),分两次进行静 脉推注 ,再 给予普 罗帕酮 1~ 2mg配 5% 的葡萄糖注射液 20mL静脉滴注 。 1.3 观察指标及疗 效评价 标准 观察两 组患 儿临床 治疗 效
thJL房性 心动过 速是 临床 常见 的儿科 疾病 ,患儿 心率过 快 、心动过速持续 时间过 长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 ,严重时威胁 患儿 生命 安全 。对 房性 心动 过 速患 儿进 行 及 时 的诊 断和 治疗 是患儿 生命健康 的重要保 障 ,同时可避 免患儿发 生远期 并发症 。 目前对于f l,JL房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物为抗 心律失常 药物 ,然而不 同年龄 患儿 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存在较 大差 异 , 加之 患儿 年龄小 ,身体各 系统器官未发育完全 ,这 都限制了患 儿抗 心律 失常药的选择性 J。本研究选取我 院 2015年 O7月 至 2017年 07月收治的 1 18例小儿房性心动过 速患儿进 行分 组研 究 ,旨在探讨 索他洛尔 联合普 罗帕酮治疗 小儿房性 心动 过速 的临床疗 效 ,现具体 内容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选 取 我 院 2014年 07月至 2017年 07月 收 治 的 118例.,hJL房性 心动过速 患儿 为研究 对象 ,患 儿及患 儿
表 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
监护人均 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患儿 分为观 察组 和对 照组 ,每组各 59例 ,其 中观 察组 男 34例 ,女 25例 , 年龄 2~8岁 ,平均 (4.60±0.52)岁 ,病程 6个月至 5年 ; 示 与对 照组 比较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维拉 帕米组
PV S T的治疗应首选维 拉帕
阵发性室 上性 心动过速 (a xsa spaetc. Pr ym lurvnru o i
1 统计学方法 : . 4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 s ± )
1 cy ri PⅥ ) a t hc d ,s 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 ra a a 虽多为非 表示 , 间比较 用 t 验; 组 检 计算 资料采用 检验 , 致命I 但发生率高, 生, 有复发倾 向, 治疗 困难 , 特别是 P< . 有统计学意义。 00 5 原有器质 性心脏 病 患者 , 如不 及 时纠 正 , 常使 原 发病 2 结果 加重 , 或导致致命性心律 失常 。本文 回顾 性对 比分 2 1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 的比较 ( . 见表 1 : ) 两组 比较 析维拉帕米及普罗帕酮治疗 P V 效果 , ST 为临床提供 维拉帕米组 总有效率为 9 .%( 2 8 包括二次用药 )高 , 参考 。 于普 罗帕酮 组 ; 律 时 间维 拉 帕米 组 明显 较 普 罗 帕 复 1 资料 与方法 酮组 快 。
[ 作者单位 ] 宁夏银川市第三人 民医院 , 宁夏 银川 70 0 504
心律失常 , 心室率过快时 , 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
维普资讯
宁夏医学 杂志 20 07年 4月第 2 卷第 4期 9
Nnx igi dJA r20 , 0 2 , . aMe , p.07 v l 9 № 4
・ 验 交流 ・ 经
维 拉帕米 、 普罗帕酮治疗 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临床观察
常灵 苗 , 王
[ 要】 目的 摘

选择
观察维拉 帕米及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 速( S T 的疗效 和安 全性 。方法 PV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WA G H n , N ag L I n — ,L i- n ,Y N i—n C E h n—in , I u ,HE G Z i u . N o g HO G L n , A gl I nf g IG Qul , H N Z agqag Q U Y n C N a- a He i L e i h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 杂志 2 1 0 0年第 2 第 4期 4卷
・1 3 5・
致 心 律 失 常 性 右 室 心 肌 病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的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王 洪 洪浪
[ 摘要 ] 目的
赖 珩莉 李 林峰
尹秋 林 陈章 强 邱 赘 陈再 华
4例 A V R C
The r i f e ad o r que c a a i n y bl ton f v nt iul t hy ar a wih r t o e rc ar ac c di t ar hy hm o e c iht e rc ar c r om yo t . g ni rg v nt iul a di pa hy
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 肌病 ( R C) A V 室性 心 动过速 ( T 射频 消融 的疗效 。方法 V )
患者 , 3例 , 1例 , 男 女 年龄 2 6 7~ 2岁 , 均有反复头 昏 、 心悸 、 晕厥 或黑 噱病史 。4例 患者症状 发作 时共 出现 6种形
态 的 V , 率为 10~20次/ 。在三维标测 系统 ( A T T频 3 1 分 C R O或 E St A ry 指导下 行 V n i r ) e a T消融 治疗 。结 果
t ns i r y m gn g t etel ado o a y( V . M eh d Fu ss f R Cpt ns t e a i twt a h t oei r h n i a eri e h h ci v r u r mypt AR C) h tos o r ae V ae t,h ec— c oA i r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本病大多数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
低血钾和洋地黄中毒等,故必须紧急处理,控制发作。

诊断要点
①心电图示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 . 12s, 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心律规则,亦可略不规则;
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关,形成房室分离;通常发作突然开始,伴有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治疗方案
预案1:首选利多卡因,用法同室性早搏。

预案2:利多卡因无效时改用
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静脉滴注维持,前6h每分钟Img,以后每分钟0.5mg。

预案3: 5号葡萄糖液500ml
普鲁卡因胺0.5-1.0g静脉推注,缓慢静脉滴注
(每分钟5~10mg,总量不超过l~2g)
预案4: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可用
10%葡萄糖液2 0ml
苯妥英钠100mg 静脉推注,5min内注完
说明
①普鲁卡因胺毒副作用较大,用药时随时•注意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血压下降可用升压药,心电图QRS波群增宽时立即停止注射。

②药物无效时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所致者不宜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种转复方法的疗效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种转复方法的疗效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种转复方法的疗效分析笔者自2000年以来,收集经临床和心电图证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11例共171例次,将其常用5种转复方法作一一对照,为临床治疗PSVT 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1.1机械刺激法共12例,28例次,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7~66岁,初发2例,其余病史1月~10年,原发病包括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不明原因等。

方法:①舌根部刺激法,用压舌板、筷子或手指,压舌根部或刺激咽后壁,诱发恶心或呕吐;②Valsalva法,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呼气,采取仰位效果佳;③按压颈动脉窦:术者以拇指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向颈椎方向加压颈动脉窦10~15s,先右侧,无效可再压左侧,复律则停。

1.2西地兰组共15例,17例次,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7~66岁,发作史2月~12年,原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炎、不明原因等。

方法:西地兰0.4~0.8mg加5%葡萄糖液20~40ml静脉缓推(5~10min 完成)。

1.3普罗帕酮组共35例,59例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9岁,发作史15d~17年,原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WPW、不明原因等。

方法: 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推(5~10min完成)。

1.4维拉帕米组共23例,36例次,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5岁,发作史5月~8年,原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不明原因等。

方法: 维拉帕米5mg加入5%葡萄糖液5ml静脉缓推(3~5min完成)。

1.5ATP组共26例,31例次,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76岁,发作史:初发3例,其余病史1月~20年,原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炎、WPW、不明原因等。

方法: ATP(原液)20mg静脉推注(5~10s 完成)。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探讨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探讨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探讨赵锦绣;刘锟【摘要】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i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Most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performance for normal QRS complex and the fast rhythm of the heart of RR interphase rules. Mos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s caused by exhumation mechanism, and patients usually have no organic heart disease, and the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age all can happen. Tachycardia attacks suddenly beginning and ending, and the duration of each are not identical. The symptoms usually include heart palpitations, chest distress, anxiety, dizziness, but rarely with syncope, angina pectoris, heart failure and shock. The symptom severity depends on the attack degree of rapid ventricular rate and duration, and also has relations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f the ventricular rate occurs too quickly, it can case the cardiac output and cerebral blood lfow reduction or tachycardia suddenly terminated, and sinoatrial node failed to restore self-discipline cause cardiac standstill, all of them can case syncope. So when the patient have a medical, the ifrst heart sound intensity will be constant, and the rhythm of the heart is well-regulated.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hase includes stimulate the vagus nerve, drug therapy, esophageal atrial cardiac surgery and dc cardioerter.besids, we can use drugs or catheter ablation techniques to prevent the relaps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4大类药物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4大类药物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4大类药物1、定义与分类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五类。

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NSVT是指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100~200次∕min,在30s内自行终止。

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指同一心电图导联中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V30s,但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分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指的是QRS波形态可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次∕min 的室性心律失常。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发生在QT间期延长患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常围绕心电图等电位线扭转,被称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oTdP常与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延迟复极密切相关,因此,发生TdP时应积极寻找并纠正相关诱因。

4)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

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次,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2、病因-危险因素1)心血管疾病①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容易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源性猝死(SCD)的器质性心脏病之一,NSVT的发生率为20%〜30%。

②HCM合并NSVT的患者,每年猝死率为8%-10%,这也是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推荐植入ICD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扩张型心肌病(DCM)无症状性NSVT发生率为40%〜70%,ICD 植入中我们提到的15级预防,就是指EF值小于35%,同时观察到NSVT 的这部分患者应植入ICD进行预防。

获得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

获得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常伴发尖端扭转室速,其多发群体通常为QT间期延长者[1]。

QT间期延长总共有2种类型,一种为先天性,另一种则是获得性,其中获得性在临床中发病的概率最高,其发病因素具有多种,如心脏疾病、治疗药物以及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获得性QT间期延长发病,此症具有非常的误诊率,所以,为避免发生患者治疗被延误的情况发生,应给予其临床治疗高度的关注[2,3]。

本文通过探析获得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抽签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获得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本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1.4)岁。

1.2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4]1.2.1入选标准:QT间期发生有延长现象,并探查到诱发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根本性因素,同时发作心电图伴有较为典型的扭转型室速表现,男性患者的QT期间延长指心率需> 450ms,而女性患者则是>460ms。

1.2.2排除标准:明确诊断QT间期延长综合属于先天性者;获得性诱发因素不清楚者。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发作特征本研究50例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其症状均表现为黑或晕厥,1d发作次数最高可达30次,平均发作次数(2.1±2.1)次。

而在心率方面,病情发作前,其1min内平均值为(58±14)次,病情发作后则为(66±10)次。

其中,自限性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0%(30/50),治疗中经电转复恢复所占的比例为58%(29/50),心室颤动所占的比例为28%(14/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
2011-06-13T08:57:57.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 作者: 杨春波
[导读]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效果。

杨春波(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176-01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给胺碘酮、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
2例患者基本痊愈出院。结论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有效控制心室率或根治心动过速。对于没有禁忌证的射频消融术TIHF患者,应首选射
频消融术,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
TIHF患者,心功能在数月内即恢复,其预后良好,不再复发。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反复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又称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呈
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②心绞痛;常有典型心绞痛,劳力后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含化不但无效且可加重。③
晕厥与头晕;多在劳累时发生。血压下降所致,发生过速或过缓型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晕厥与头晕。④心悸;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强烈,
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可能由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改变所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收治2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患者1男性,年龄48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四肢乏力,无抽搐及意
识障碍,当时测脉搏
180~200 bpm,症状持续18 h,拍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入院后查体,T 36.2 ℃,R 20次/

分,
P 150 bpm,BP 97.5/78.8 mmHg,颜面部无浮肿,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未见异常。心界叩诊向两侧扩大,心室率180 bpm,律不规
整。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
Ⅲ期收缩期杂音。腹软,肝大肋下1.5 cm、剑下2 cm,双下肢轻度浮肿。ECG及心电监护显示预激
综合征
(WPW)伴心房颤动,心室率180 bpm,旁道不应期为260 ms。心脏正位片示全心呈普大型,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四腔增大,射血分数
(EF)0.42
。给胺碘酮、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患者2男性,年龄50岁,突发心悸、胸闷、头晕、四肢乏力,无抽搐及意识
障碍,当时测脉搏
130~145 bpm,症状持续18 h,患者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拍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入院后

查体,
T35℃,R 20 bpm,P145 bpm,BP 120.3/86.5 mmHg,颜面部无浮肿,颈静脉轻度怒张,两肺(-)。心界叩诊向两侧扩大,心室率

145 bpm
,律规整。第一心音正常,心尖部可闻及Ⅱ级SM期杂音。腹软,肝大肋下0.5 cm、剑下1.2 cm,双下肢轻度浮肿。ECG示持续性
交界性心动过速
(PJRT)。心脏正位片示全心呈普大型,心脏超声示心脏四腔增大,EF 0.47。给胺碘酮、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频消
融术等综合治疗。
2例患者经过治疗基本痊愈出院,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2
临床症状

本病通常有室性心动过速所致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晕厥等,严重者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死亡。部分患者亦无明显血流
动力学改变。
1.3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诊断依据: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前左心室功能正常;②在频繁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后左心室功能进行性损
害,并可排除其他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③室性心动过速治愈或控制后左室功能改善。但是,部分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后左室功能
未见改善,仍不能排除心动过速心肌病的可能,因为心动过速诱发心肌损害也可能发展到不可逆阶段。
2
治疗

给胺碘酮、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针对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使患者恢复正常心率和节律。不能恢复窦性心律者,也
应尽可能控制心室率
(如大部分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控制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方法有多种,如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射
频消融和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予以选择。
3
讨论

器质性心脏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予以纠正。心脏正常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也应及时治疗,当因有高危因素或
副作用
(如新生儿和婴儿)等使不能立即实施有效治疗时,可暂给予姑息治疗,但须定期评价,若心功能不全有发展倾向,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积极治疗。

考 文 献
[1]
李慧君、张明、张薇薇等不适当的都行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二例,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8:284.
[2]
张凌,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误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误诊误治,2003.16: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