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心理测量总论)【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心理测量总论)【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心理测量总论)【圣才】

第1章心理测量总论

一、心理测验的历史

(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心理测验发展的源头,始于汉代、兴盛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被中外学者共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欧美各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我国学去的。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廖世承、陈鹤琴开设心理测量课;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出版书《心理测量法》;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1922年夏,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麦柯尔;1924年,陆志韦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1936年代与吴天敏做修订(80年代吴天敏3修);1931年6月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1932年,《测验》创刊;1980年,北师大开设心理测验课;1980年,张厚粲开始对高考试卷做系统分析;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二)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1.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1)在西方一些国家,工业革命成功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且分工日益精细,因而有了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与职业指导的需要,这是促使测验发展的重要因素。

(2)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开设了一些护理精神病人的特别医院,因而急需确定收护标准和客观化的分类方法,这是促使测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心理测验的先驱

(1)英国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F.Galton)

①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

②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这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

③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

①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②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

③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

④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3)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

①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

②905年,与助手西蒙(T.Simon)发表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的论文,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③比奈一西蒙量表问世后,各种语言的版本纷纷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从此智商一词便为全世界所熟悉。

著名美国学者波林(E.G.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3.心理测验的发展

(1)编制出一批操作测验,既可弥补语言文字量表在理论上的缺陷,又可适用于文盲和有言语障碍的人。

(2)编制出团体智力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编制了团体测验,对二百多万官兵进行了智力测查。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30年代,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发展,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在二次大战后编制出来,这种成套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

(4)正当心理学家们忙于发展智力测验的时候,传统的学校考试也在进行一场改革,卡特尔的学生桑代克等人,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教育测验之鼻祖。一些专门的教育测验机构也在一些国家陆续成立,如美国教育测验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测验编制和研究机构。

(5)心理测验发展的另一领域涉及情感适应、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性格等人格特点的测量。

(6)60年代后,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崛起,将实验法与测验法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为了解心理能力提供了一些补充方法,使心理测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1.什么是测量

测量:根据一定的规则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确定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计算事物数量时的起点。

绝对零点

相对零点(即人定的参照点)

(2)单位: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3)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3.量表的类型

(1)命名量表

①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②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③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形式,如代号、类别。

(2)顺序量表

①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②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③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④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3)等距量表

①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

②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数学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4)等比量表

①是最精确的测量。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②大多是物理量表,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4.心理测验的定义

目前,关于测验有许多定义,笔者较为赞同美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家布朗(F.G.Brown)的说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严格地讲,只是测量了做测验的行为,也就是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反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测验项目即引起某种行为的刺激。

(2)一个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项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因此测验项目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3)在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方面依据一套系统的程序。这种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具有统一尺度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称之为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二是有统一的标准,便于对不同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和交流;三是同一份测验可反复使用,较为经济。

(二)测验的特性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

特质是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在遗传与环境影响下,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可见,特质乃是个体独有的(与他人不同)、稳定的(表现于多种情境)、可辨别的(可与其他特征分开)特征。但它又是一个抽象的产物,一个构想,而不是一个被直接测量到的有实体的个人特点。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的,所以心理测量永远是间接的。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等,都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是测验工具的标准化。

(1)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环境等,要求标准化。

(2)测验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使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3)最后,分数转换和解释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应该是客观的。

三、心理测验的种类

理论6-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第六章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心理测量学概论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测量的定义:----(选择题) 测量定义的三要素:事物(要测量事物的具体的属性或特征),数字(代表事物的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二.测量要素: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1.参照点(零点):绝对参照点(长度),相对参照点(温度) 2.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量表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斯蒂文斯(S.Stevens)划分的四种水平: (1)命名量表------最低水平(如车牌号,相对的零点,不可运算) (2)顺序量表------次低水平(海底捞排队吃饭。相对的,有等级大小)-----心理测量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较高水平(温度。相对的,可以加减) (4)等比量表------最高水平(长度。绝对,可以加减乘除)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依据心理学理论(法则),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事物)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数字)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 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 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 3测量要标准化; 4测量要有常模。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1间接性(通过测行为推心理) 2相对性(只有先后顺序)

大多数的人格测验是显示性的测验。受应试动机影响小的是投射测验。 不受时间限制的测验方法是:典型行为测验。 客观测验的严谨程度高,投射测验的严谨程度低。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 1测验万能论; 2测验无用论; 3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 1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 较多用的三类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1.三个重要的人物 高尔顿(F.Galton)----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 卡特尔(J.M.Cattell)----卡特尔16PF 比内(A.Binet)----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比内-西蒙量表 WAIS最早由韦克斯勒于1955年编制。 2.20世纪心理测验的主要发展----“团体操能人”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3.我国现在心理学的发展 源于1914年前后 20世纪20-30年代两次修订了比内-西蒙量表; 1979年后,协作修订国外智力和人格测验工具; 近年来致力于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测验工具; 第二节测量的常模 第一单元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这种工作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最低不少于30-100个,全国性2000-3000人为宜) 4标准化组(常模)是一定时空产物。----具有新近性 三.取样 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是因为科学家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汇总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 第一章应用心理学 引论名词: 1.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问答题: 1.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一定的局限性:(1)很多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理论价值,又有应用实践价值。如智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的争执,有助于澄清先天论、后天论以及相互作用论的分歧所在,属基础心理学。但同时又能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如制订社会政策,决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对子女教育发展的投入水平。(2)心理学各个领域中都既有基础(理论)问题,又有应用(实践)问题。如认知心理学中有搞基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也有不少偏向应用的认知心理学家。(3)很多心理学家既是基础心理学家,又是应用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其理论影响涉及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4)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下的应用心理研究可以成为另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反之亦然。如二战后对服从问题的研究,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不可思议地参与了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文化特点,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但现在看来已基本算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2.什么是应用心理学?它通常包括哪些分支领域?(理解) 答:(P4-6)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3.举例说明几位应用心理学先驱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理解,填选判) 答:(1)1879年冯物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2)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由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3)第一个心理诊所是魏特默于1896年在宾夕尼亚大学建立,率先将心

测量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2、工程建设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1)道路规划定线、拨地测量;(2)土木工程勘察测量;(3)建筑物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形观测 3、建筑工程中为什么要学? ①规划设计阶段:测图②施工阶段:测设 ③施工后:验收、检查、测竣工图④使用阶段:变形观测、监控 4、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铅垂线——重力的作用线 大地水准面——与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用三个坐标值x、y、H来表示:平面坐标(x,y)、高程坐标(H) 6、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任意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绝对高程(即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如:HA、HC。 (2)相对高程(假设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如:HA′、HC ′。 (3)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7、大地原点:全国统一坐标的起算点——我国大地原点位于陕省泾阳县永乐镇。 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 我国以青岛验潮站多年观测资料求得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 我国目前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基点高程H=72.260m 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小地区(R≤10km)范围内也可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8、高斯投影 条件:(1)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即等角投影;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3)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特点:(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 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 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P355-356) 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P356-359) 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汉代、兴于隋唐); 2、★高尔登十年(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为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①倡导科学心理测验;②遗传决定论的代表;③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④奠定了统计学基础;⑤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法。)★卡特尔十年(90年代):1890年,【美国】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认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 ★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20世纪头10年):1905年,【法国】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此后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 2016年心理学考研渐渐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在这场角逐中败下阵来,又继续投入到下一年的战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2017年要考研的孩纸们,是不是该快马加鞭了呢?!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知,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测量的基础、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心理测验的施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常用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验的应用等。 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学教研室对近十年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心理测量部分历年真题解析进行解析:

由上图可知: ① 心理测量的简答题主要出在经典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这两部分,而综合题主要会在信效度部分出,有时会与统计结合起来; ② 心理测量考查的两大重点部分分别是:经典测量理论和常用心理测验及应用; ③ 信度与效度是经典测量理论中的重难点。 据此,力比多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给出心理测量的复习建议为: a. 重把经测模型; b. 斩获信效和项分; 备注:经典测量模型中的每一节内容都是重点,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信效度,这部分不仅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也常会出主观题。 c. 理解项反和概化; 备注:对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考察,考察形式一般是客观题。 d. 通晓测验编制、施测和常模; 备注:心理测验的编制和实施通常会考察简答题,2017年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测量基础阶段讲义也汇总了这些题。 e. 必用测验。 大家都知道专业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想总分获得高分,专业课就必须考高分。更多心理学考研核心笔记,力比多学院系统梳理,关注我们,免费分享。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一、解释 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 1.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2.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3.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4.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 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 四、判断分析 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样就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作者:————————————————————————————————日期:

心理测量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2、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之间。 A.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3、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介于() A.-0.50~0.50 B.-1.00~1.00 C.-10.00~10.00 D.-15.00~15.00 4、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了3题, 6岁组通过了2题,7岁组通过了1题,其智龄为()。 A. 4岁3个月 B.4岁6个月 C. 5岁 D.5岁2个月 5、信度的估计方法中,以下哪一种属于内部一致性效度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6、某选择题的难度△值14,则该题难度值所对应的Z值为 A、0.25 B、-0.25 C、0.3D-0.3 7、()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8、甲被试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 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那么,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于言语智商。 A.显著高 B. 不显著高 C. 等 D.低 9、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1916年出版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 A.智力水平 B.智力年龄 C.智力商数 D.离差智商 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知道了测验的原始分数,就能对个人的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一个好的测验必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较低的表面效度。 3、量表是具有确定距离和参照点的数字连续体。 4、T分数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15。 5、测量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所有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其原始的分布状态不变 7、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卡特尔 8、常模团体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其常模团体的母体就是常模总体。 9、在能力倾向测验中常用的效标是等级评定。 10、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典型行为测验。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项目难度 2、测验误差 3、常模参照实验 4、重测信度 5、区分度

湖南师范大学956心理测量考研真题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956心理测量考研真题及答案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56心理测量》[专业硕士]考研全套 目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56心理测量》[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提供了答案及详解,并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金瑜《心理测量》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网授精讲班【28课时】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据类型属于比率数据的是()。[统考2011年研] A.智商分数 B.反应时 C.年级 D.数学成绩 【考点】数据类型的区分。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比率数据是指具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数据,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智商分数和数学成绩属于等距数据,只具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反应时既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属于比率数据。年级是顺序数据,指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2下列选项中,可以不写进测验使用手册的是()。[统考20 11年研] A.测验题目 B.信度证据 C.效度证据 D.测试对象 【考点】测验指导手册的内容。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一般测验指导手册包含对以下问题的说明∶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依据,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测验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方法,常模资料及信效度资料。 3下表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内智力测验结果,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统考2011年研] A.小明、小丽 B.小丽、小芳 C.小刚、小芳 D.小刚、小明

心理测量学笔记——备考北师大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 程。 (2)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在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两种: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参照点。划分“有无”的界限。 相对参照点,即以认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人为主观规定的标准。 注:心理测量一般为相对零点;物理测量一般为绝对零点。物理测量也有相对零点的情况,如温度、时间、海拔等。 单位:应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等的价值。(一般以标准差为单位) (3)测量的量表 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

物进行分类。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 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 统计方法:百分比、次数、众数、X2检验。 顺序量表: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事物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心理测量量表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等距量表: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的零点,是假定的相对零点。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 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的相差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1)心理测量的特征 间接性: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相对性: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

最新(a)-11级心理学专业--度-心理测量学试卷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心理测量学》A 卷 ( )1.我们经常运用命中率法来确定____。 A 效标关联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内容效度 D 表面效度 ( )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离差智商的平均数是____,而标准差是____。 A .100,16 B .100,15 C .120,15 D .100,10 ( )3.测验出版商应该保证每一个心理测验都有 。 A .合适的市场 B.无限量的测验使用者 C. 完整的测验手册 D.对测验满意的使用者记录 ( )4.一个测验包含多个项目,为了使所有项目都具有最强的区分被试的能力,就应使其难度________。 A .尽量彼此相等 B .尽量彼此存在差异 C .都接近1.00 D .都接近0.50 ( )5.测验信度是对测验控制____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A .相关程度 B .随机误差 C .误差能力 D .系统误差 ( )6.防止效标污染有效方法是使效标测量值的评定者___________。 A .了解测验实测值的信息 B .不了解测验实测值的信息 C .不了解测验效标值的信息 D .了解测验效标值的信息 ( )7.测验目的在于选拔10%的优生,则测验合适的难度应为___________。 A 0. 90 B 0.10 C 0.50 D 0.20 ( )8.复本信度所考虑的误差来源是____所带来的随机影响。 A 形式不同 B 项目不同 C 被试不同 D 时间不同 ( )9.为了对来自不同心理测验的分数进行比较所采取的分数转换手段通常包 括________和标准分数。 A .原始分数 B .百分数 C .相对分数 D .百分等级 ( )10.____是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 A .MMPI B .16PF C .TAT D .EPQ ( )11.测验开发者使用反向表述项目主要是为了平衡什么效应? A .社会赞许性 B. 作假 C. 最近反应 D. 反应定势 ( )12. EPQ 测验采用平均数是____,标准差是____的标准分数. A .50,7 B .100, 15 C .50,10 D .100,10 ( )13.测验的标准化实际上是一个控制____的过程。 A 测验规则 B 测量条件 C 测验分数 D 测量误差 ( )14.在正态分布中,大约多大比例的测验分数介于平均值以下2个标准差与均值以上2标准差之间? A.95% B.13.6% C.34.1% D.68% ( )15.社会心理学家编制了一个调查表用以在与健康有关的职业上区分出那些“工作涣散”的工人。用以包括缺勤、不遵守组织制度以及同事和上级关系紧张在内的大量行为来定义“涣散”。这是在进行哪种效度研究? A 内容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结构效度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15分)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 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

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

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 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心理测量学复习重点

心理测量与测验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 2.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最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他开创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上。 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记忆》,开了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比奈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1905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1906年修订了斯坦福-比奈量表,首次采用智商(IQ)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4年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部著作。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于1892年最早使用自有联想测验诊断精神病人。 3.心理测验的发展,主要受了发面影响: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统计学方法的进步。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3、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0°C”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等的价值。但心理、教育测量所用单位不等值) 4、量表:要测量某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定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将要测量的每个事物放在这个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看它距离参照点的远近,以此得到一个测量

《心理测量学》笔记和郑日昌习题详解

《心理测量学》笔记和郑日昌习题详解 第1章心理测验总论 【本章要点】 1.高尔顿、卡特尔、比奈等人对心理测量的贡献。 2.心理测验的特性。 3.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 1.1复习笔记 一、心理测验的历史 (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古代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在心理健康、个性心理、能力评估方面都带给研究者很多有益的启示。 (二)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1.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1)劳动力增加,社会分工精细。 (2)需要标准和客观化的分类方法。 2.心理测验的先驱 (1)高尔顿的遗传理论测量 ①简介 高尔顿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 ②主要贡献 a.他开创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 b.他设计了许多简单的测验,如判断线条长短与物体轻重等,企图由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

c.他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2)卡特尔的个别差异研究 ①简介 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师从冯特(W.Wundt)。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深受高尔顿影响。 ②主要贡献 a.他编制几十个测验,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 b.他于1890年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3)比奈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①简介 比奈,1857年生于法国,称为心理测量的鼻祖,他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 ②主要贡献: 1905年,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 3.心理测验的发展 比奈—西蒙量表问世后,迅即传至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L.M.Terman)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奈量表,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从此智商一词便为全世界所熟悉。20世纪20-50年代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编制出一批操作测验,既可弥补语言文字量表在理论上的缺陷,又可适用于文盲和有言语障碍的人。 (2)编制出团体智力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 (4)卡特尔的学生桑代克(E.L.Thorndike)等人,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教育测验之鼻祖。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一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一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可测的? 2.同是间接测量,测人的心理与测温度有什么不同? 3.心理测量量表有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各有哪些? 4.说说标准化测验的“标准”要求有哪些? 5.说说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不同之处。 6.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7.你从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中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章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 1.测量信度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2.有哪些主要的测量信度估计方法? 3.测量信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第三章测量效度与系统误差控制 1.测量效度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2.有哪些主要的效度证据采集方法? 3.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第四章测验题目性能与题目编写 1. 对测验题目性能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测验题目性能进行分析?

2. 下表是11名考生在某测验6道题目上的得分及总分情况,请计算每题的难度及区分度。 题号 满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 2 2 0 2 0 2 2 0 0 2 0 2 二 5 5 5 0 0 5 0 5 0 5 5 5 三 3 0 3 3 3 0 3 3 3 0 3 3 四 10 8 4 8 7 3 8 6 4 8 5 10 五 15 128 10 9 4 14 5 7 4 10 13 六 25 2018 22 15 10 19 14 8 21 13 19 总分 60 4738 45 34 24 46 33 22 40 36 52 第五章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1. 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验?主要有哪些编制原则? 2. 什么是标准化样本?选取标准化样本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 什么是常模?常模有哪些种类?如何编制? 4. 常模资料的主要呈现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标准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1.简述标准参照测验的编制过程。 2.标准参照测验的区分度分析有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分类一致性信度,如何计算? 4.举例说明标准参照测验几种划界分数的设置方法。 5.试比较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效度分析的异同。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圣才出品】

第3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 【本章要点】 1.测验误差的来源。 2.真分数的数学模型及假设。 3.信度的含义及影响信度的因素。 4.效度的含义及影响效度的因素。 5.各种信度系数的使用条件。 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3.1复习笔记 一、测量的误差 (一)误差的定义及种类 1.误差的定义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2.误差的种类 (1)随机误差 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因此称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 (2)系统误差 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

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二)误差的来源 1.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 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 (1)当测验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 (2)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例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 (3)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都会带来误差。 2.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1)测试环境 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桌面高低好坏等对被试都有影响。 (2)测试时间 时间安排也是影响测试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或时限不统一,必然会引起测验结果的改变。 (3)主试因素 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对测验过程的熟悉程度等都能影响测验的结果。如果不按照规定施测,如给予暗示、制造紧张气氛等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4)意外干扰 在测试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从而影响到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5)评分记分 评分不客观和记分出现错误也是较常见的误差。一般来讲,客观题的评分较为准确客观,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分解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始于欧洲,20世纪初传入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简单他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从字面上看,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1)事物;(2)数字;(3)法则。 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他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在心理测量中,我们所感兴趣的、所欲测量的当然就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等。由于这些心理现象不能直接测量,因此我们测量的实际是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 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即1就是1,2就是2,没有任何数与1或2这个数相同,被1指派的事物都是在所测量的方面相同的;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如:1<2<3;数也具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数还有可加性,某数与它数之和,必得另一个独特的数。数的这种逻辑性,是我们进行运算的基础。 必须指出,在测量中,我们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属性的大小来分派数字的,数字是否具有如上自然数系统的功能,还必须考虑到事物的性质或指派数字的原则。 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例如,用秤量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的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是以相等的小单位构成刻度,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即得出长度。而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如智力测验,就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智力水平。 法则有好坏之分,使用较好的法则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而较差的法则所获得的结果则不令人满意。许多事物易于测量,因其使用的法则易于建立和遵守;心理现象难以测量,是因为我们很难设计清晰而良好的法则。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测量法则不断完善,测量也就越来越精确。 二、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这样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一)参照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无法相互比较。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例如测量轻重。长度等都以零点为参照点,这个零点的意义为“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种是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例如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作为测量陆地高度的起点。温度既可以从绝对零度计量,也可以从摄氏零度计量,其中后者是以水的冰点为测量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绝对

心理测量学复习_常模

为什么要有常模? 没有另外的解释资料,任何心理测验的原始分数都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要使原始分数具有价值,就需要有一些参照数据。心理测验分数的解释,通常是参照常模进行的。 什么叫常模(norm)? 常模分数与常模 1.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导出分数与原始分数等值,有意义、等单位、带参照点。 2.常模:常模分数(导出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即常模团体或样本的标准化的得分分布。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什么是原始分数(raw score)?什么是导出分数? 被试在接受检验后,根据测验的计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作原始分数。但是原始分数不能直接反应出被试之间的差异状况,也不能说明被试在其他等值测验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为了是原始分数本身具有意义,使不同测验的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就必须将原是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就是在原是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什么叫常模团体(norm group)? 1.定义: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条件:(1)构成必须明确界定:样本所有成员是同质的且界限清晰,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 性样本,构成和得分分布与总体尽量吻合。 (2)注意常模的时效性。 (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 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到3000人为宜。 3.取样方法 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1)简单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按照随机顺序表选择被试作为样本;或者是将抽样范 围中的每个人或者每个抽样单位编号,随机选择。(2)系统抽样:有时在总体数目为N的情况下,若要选择K分之一的被试作为样本,则可 以在抽样范围内选择第K个人来构成样本。K为组距:K=N/n (3)分组抽样:有时总体数目较大,无法编号,而且群体又具有多样性,可先将群体分为 一定的小组,再从小组内随机抽样。 (4)分层抽样(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最常用的是分层抽样方法。它是先将目标群体一 某种变量(如年龄)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 中随机抽取若干个案。使各层次差异显著,同层 次保持一直,增加了样本的代表性。 常模类型有哪些? 智力年龄(mentle age)、百分等级(persontile rank)、百分点(persontiles)、标准分(standard scores),如Z分数(standard score)、T分数(T score)、离差智商、标准九分、标准十分等 1.智力年龄 比奈-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可作为评价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量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 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 有确定的意义。 2. 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 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 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 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 > B > 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3.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1. 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 (四)等比量表 1.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 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一)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二)特殊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偏重测量个人的特殊潜在能力。 (三)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一)文字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