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极按摩法
穴位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我们都知道,但是穴位按摩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在进行穴位按摩的时候往往要针对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按摩作用。现在跟我一起了解一下穴位按摩方法都有哪些。 往精细处分的话,穴位按摩方法有好多,一般分为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捻法、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掐法、勾法、振法、抖法、叩法、击法、弹法、拍法、摇法、扳法、背法、拔伸法等。穴位按摩方法众多,今天我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并且方便使用的按摩方法。 1、推法 穴位按摩方法:推法 推法就是用手指、掌根、或者胳膊肘在身体表面直线推动的按摩方法,这种按摩方式讲究用力均匀,推动缓慢,手法要稳,一般推法主要应用在经络的按摩线路之上效果会比较好。推法按照施力的部位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按照施力的方向还分为直推法和分推法。 2、按法 按法 按法是穴位按摩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操作的时候找到相对应的经穴或者阿是穴,然后用拇指持续用力往下点按,不要猛地施力以免受伤,不要滑动以免找不准位置。用按法来进行穴位按摩的时候,一般根据受力者的感觉需求来决定按摩手法的轻重,大多数是以感觉微微酸痛为止。按法中除了用手指点按,还可以用手掌和肘部来点按。 3、点法 点法 点法在穴位按摩方法中也比较重要,它的舒缓作用非常强,点法其实就是在按法的基础之上又多加了按揉的操作,即找到对应的穴位之后缓慢用力点按下去,然后在对应的痛点用力按揉,中途不可泄力。点法操作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尖,也可以将拇指或中指弯曲之后用对应的关节部位来点按。 4、压法 压法 压法与按法的区别不大,所以往往这两者会结合使用,称为按压法。按法中讲究按压的动作,是动态的过程;压法中讲究按压的结果,是静态的表现。采用压法进行穴位按摩时,要比按法更加用力,然后保持用力的状态一直按压一段时间。压法按摩的操作部位可以是手掌、手指、胳膊肘或者用整个胳膊施压。 5、拿法 拿法 拿法就是将穴位附近的肌肉和表皮一起捏紧并提起来,比普通的捏多了一个提起来的过程。拿法比较适合用在颈部、胳膊、腿等处来按摩,一般用拿法按摩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不要突然使力,由轻到重、连贯缓慢为最佳按摩手法。 6、掐法 掐法 掐法的施力部位一般是大拇指的指甲尖,操作的时候找准对应的穴位将全部的力量灌注在指尖位置,然后用力掐下,一般在急症的时候会采用这种手法,比如患者晕厥的时候掐人中穴。 除了以上介绍的之外,按摩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以上几种穴位按摩方法比较常用并且操作简便,大多数的病症都能够适应。我们在进行穴位按摩的时候可以只采用一种穴位按摩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只要感觉到身体舒适即可。
关元自我按摩正确方法

关元自我按摩正确方法
关元穴位是位于脐中央的一个穴位,自我按摩关元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健脾胃等,以下是关元自我按摩的正确方法:
1. 找到关元穴:用手指在脐眼中央轻轻摸索,能感受到一个微凸或微陷的地方,这是关元穴。
摸索时可以用双手拇指相互扶着,以便更准确地找到穴位。
2. 坐姿或卧姿:在按摩时,可以选择坐姿或卧姿,保持舒适的姿势。
3. 轻轻按摩:用拇指或中指轻轻按压关元穴,以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3分钟。
按摩时可以适当加力,但不要太用力,避免疼痛或不适。
4. 呼吸自然:在按摩过程中保持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增强按摩的效果。
5. 按摩频率:关元穴按摩可以每天进行,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
6. 注意事项:若出现不适或疼痛感,应停止按摩,咨询医生的意见。
同时,若有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接受治疗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
以上是关元自我按摩的正确方法,按摩时间和力度应适中,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坚持按摩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健康和舒缓压力。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中医中的经络按摩法

中医中的经络按摩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能量网络,通过经络运行的气血能够调节身体的各个方面。
经络按摩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中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络按摩法及其应用。
一、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法是中医中最常用的经络按摩法之一。
它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力度在经络穴位上施加压力,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具体的方法包括揉捏、推拿和拍打等。
推拿按摩法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缓解肌肉酸痛,并对一些慢性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二、拔罐按摩法拔罐按摩法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来刺激经络的疗法。
通过将罐子置于皮肤上,用火燃烧罐内的氧气,产生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表面。
随着罐子的吸附,皮肤和经络被拉伸,促进了经络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的流动。
这种按摩法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帮助排除体内湿寒等病邪,提高免疫力。
三、推气按摩法推气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推动气的流动来调理经络的方法。
它通过按压指压经络上的穴位,引导体内的气流向着正常的方向流动。
推气按摩法可以帮助调理经络的阻塞、促进经络的血液循环、平衡体内的阴阳失衡、增强免疫力等。
同时,推气按摩法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针灸按摩法针灸按摩法是一种刺激经络穴位的疗法。
它使用细针或其他器械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调节和平衡体内的气血。
针灸按摩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并对一些慢性病如失眠、消化不良和焦虑等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经络拍打法经络拍打法是一种通过拍打按摩经络来促进气血运行和消除疲劳的方法。
使用拍打器或手掌以适当的力度拍打经络线路,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舒缓疼痛和疲劳感。
经络拍打法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作用,适合在工作间歇或睡前使用。
研究表明,经络按摩法在提高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然而,在进行经络按摩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力度和频率,以及避免在肌肉组织受伤或皮肤受刺激的情况下进行按摩。
神秘的老子按摩法详细图解

神秘的老子按摩法详细图解老子按摩法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按摩法》。
孙思邈公元六五二年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
在该书卷二十七“养性”里,对养生保健颇有研究,他至少活到一百零一岁,有人认为活到一百七十多岁。
他收集了前人养成生经验和方法,包括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房室术生等,几乎囊括了传统养生学的内容。
并阐述已见,发展了养生学说,他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与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注意日常生活规律、适度,认为饮食、起居、情志、房室皆有学问,把养生锻炼与老年病康复相结合,使养生学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经验的科学。
图6.1 两手按住大腿,上体向左右扭动二十一遍。
(原文为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三七遍)。
图6.2 两手按住大腿,向左右扭肩十四次。
图6.3 两手抱住头项,向左右扭腰十四次。
图6.4 向左右摇头十四次。
图6.5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弯成三折状,左右相同。
图6.6 两手托头向上三次。
图6.7 一手托住头项,一手托住膝外侧,并由下向上扳三次,左右相同。
图6.8 两手扳头向下俯三次,然后顿足。
图6.9 两手相捉,一手引另一手从头上过,左右各三次。
图6.10 两手相叉,掌心向胸,收回;然后反转向胸,连收回三次。
图6.11 右手曲腕,捶肋,左手挽引右肘,两手交换动作,各做三次。
图6.12 两手先由左右两侧往中间挽引,然后由前后往身体拔牵,各做三次。
图6.13 伸开手指,挽引头项(颈部),向左、右侧各三遍。
图6.14 翻转左手,掌心按右膝上;右手挽引左肘,然后按在左手上,两手相叠。
左右交换动作,各做三次。
(反手着膝手挽肘复手着膝上左右亦三遍)图6.15 左手向上而下按摸右肩,左右相同。
图6.16 两手握虚拳,向前捶击出三次。
(两手空拳筑三遍)图6.17 两手掌心向外振动三次,向内振动三次,向下振亦三次。
图6.18 两手相叉,来回搅动腕关节,左右各七次。
[[18]]图6.19 磨擦、扭动十指三次。
专家讲述养老穴按摩方法

专家讲述养老穴按摩方法养老穴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延缓衰老的效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养老穴按摩方法。
1. 内关穴按摩法: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内关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轻轻按压内关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2. 太冲穴按摩法:太冲穴位于脚底涌泉穴的前方,是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太冲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和焦虑症状。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3. 风池穴按摩法:风池穴位于颈部的两侧,是舒缓颈肩疼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和肩周炎的症状,舒缓颈肩压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指腹按压风池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4. 大椎穴按摩法:大椎穴位于颈部的正中央,是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椎穴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疲劳,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大椎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5. 关元穴按摩法:关元穴位于腹部的中央,是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关元穴可以促进消化功能,改善便秘和腹胀的症状。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掌心旋转按摩关元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6. 气海穴按摩法:气海穴位于腹部的中央,是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气海穴可以增强体力和免疫力,缓解疲劳和压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掌心旋转按摩气海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7. 三阴交穴按摩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经期不适和更年期综合症状。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以上是常用的养老穴按摩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按摩时,需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损伤身体。
如果您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或慢性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及图解

经络⽳位按摩⼤全及图解⼈体常⽤⽳位按摩保健⽅法(动画图解)⼆、⽳位:肺经(肺⾦)位置:⽆名指掌⾯。
三、⽳位:肾经(肾⽔)位置:⼩指掌⾯。
操作:①补肾经:在⼩指⾯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指尖向指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便⾚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位:肝经(肝⽊)位置:⾷指掌⾯。
五、⽳位:⼼经(⼼⽕)位置:中指掌⾯。
操作:①补⼼经:在⼩⼉中指⾯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热神昏,烦躁,夜啼,⼝⾆⽣疮,⼩便短⾚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的,⼤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没做的好。
只是上⾯说的是患⼉,应该对应⼤⼈的也可以的,中医⽳位是⼀样的。
健⾝是全民的,⽆论是以什么⽅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下试试了! 常见病⽳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常有效,合⾕⽳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痛、⾼⾎压、⾯疱也很有效。
“合⾕”是将拇指和⾷指张成45度⾓时,位于⾻头延长⾓。
2.治疗便秘的⽳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肌⾁,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肠,使⼤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强压⼀⾯吐⽓,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代劳时,采⽤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配。
所以,称为“阴⾕”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左右上⽅的⽳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处的⽳位,对治疗多汗症⾮常有效。
阴⾕能够缓和冲击⾁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位,肾俞⽳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道。
4.治疗低⾎压的⽳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的指压叫“百会”的⽳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将两⼿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强⼒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医日一动——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

医日一动——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
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
以下十八种姿势,只要每天按照这种方法做三遍,一个月后就能补益延年,增强食欲,眼明身健,不易疲劳。
第一势
两手相握,并如洗手一样扭转,相互按摩。
第二势
两手交叉,两掌心向前推出,再翻转掌心,向胸前收回。
第三势
两手十指交叉,一同按压大腿左右姿势相同。
第四势
两手重叠,按住大腿,同时慢慢扭转身子,左右姿势相同。
第五势
将两手如拉重弓一样用力拉开,左右姿势相同。
第六势
两手握拳,用力前击,左右姿势相同。
第七势
两手如推石头一样。
左右姿势相同。
第八势
左手握拳向左外侧拉,同时右手握拳击向左胸前;再换右手,左右姿势相同。
第九势
盘腿而坐,先将身体向左倾斜,做出用肩推山的动作,再换向右边,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势
两手抱头,弯转至大腿部位,左右姿势相同,这是抽胁动作。
第十一势
两手撑地,缩身屈背,向上挺身三次。
第十二势
用两手反敲背部,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三势
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
用一只脚向前虚拉,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四势
两手撑地,头从左右向后看,左右姿势相同,这是虎视法。
第十五势
站立,扭转身子三次。
第十六势
先盘腿而坐,两手十指交叉,再用左、右脚分别踏手掌。
第十七势
站立,两脚分别向前后虚踏,左右姿势相同。
第十八势
先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
然后用左手将右脚牵引至左膝上,并用左手按住,左右姿势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极按摩法 (一)搓劳宫 1、示范 (1)双手合十,两中指尖对鼻尖,然后一上一下对搓 (2)先右手搓左手背,复左手搓右手背。 2、要领 (1)人门(劳宫)是手局部各经络集中汇集和出入之处,贯通五脏六腑。在内视玄关,循中丹田,返照于劳宫,心窍沟通的同时,双手运动摩擦,可调动体内能量于劳宫,贯通十指。搓动后,能量发动,会感觉劳宫跳动,十指发麻、发胀等。若久行功深,两劳宫能量透出,阴阳相交合形成气层或球体,那么擦动时,搓的好象均是气,此为能量调动的标志。
(2)劳宫(或手指)能量的调动在于“心窍合一”。劳宫(或手指)能量的运发也在于“心窍合一”。
(3)劳宫的搓擦。带动了五脏六腑。劳宫发热、跳动和十指发麻、发胀时,会觉得四肢、五脏形成了一个整体,随劳宫的操作而调动。
3、功效 (1)清心热,除烦恼,和脉宁神。 (2)治手指麻木,利手指关节。 (3)调经通络,聚集能量,备以致用。 (二)浴面 1.示范 (1)两手掌贴在两颊上,大拇指放于太阳穴处。双掌一上一下地抚浴整个面不。 2.要领 (1)双手贴入两颊时,意念透入整个脸面,随双掌一上一下地抚浴,能量充盈整个头面部,使阴阳相合,全体协调。
(2)浴面完全靠内劲贯通,单用外力(死劲)则会损伤皮肤,或造成皮肤松、糙。 3.功效 (1)头面部与上肢通过手三阳、三阴经脉相互贯通。经络能量相合,可促进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进新陈代谢。
(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浴面可缓解心脏之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并可使皮肤光泽红润,减少皱纹,元气充盈,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既有美容的作用,又有消除面部麻痹之效。
(3)面部经脉与足阳明胃经相合,按摩可清除脘腹胀满,调整脾胃,有利体内能量高度化合。
(4)按摩面部,整体性较强,故操作亦须仔细悟方能合和其妙。 (三)擦眼 1.示范 双手握成空拳,用大拇指的末节分别贴于两眼左上角.先两手向右送,分别擦两眼上眼皮,接着双拇指沿着两眼右上角下旋到右下角,在向左送,擦下眼皮,向右送,擦上眼皮,形成圆圈运动.
2.要领 (1)调动能量于大拇指末节,贯通双眼。当手运转时,双目亦随之内运,或有阻涩感,后来则有凉爽之感,运目时内气运行。接着是双目温暖,圆润舒适。若在初运时,有眼泪流出,亦属正常。
(2)擦眼后不要马上睁眼,要用两劳营敷熨双目后再徐徐睁眼。 3.功效 (1)使眼部气血流通,减轻眼的疲劳,调 节眼肌的紧张状态。 (2)五脏之精华皆聚于目。眼明则五脏安和,神光蕴化其中。擦眼可调节五脏,极化五脏六腑能量,生发元光,帮助练功。
(3)此法可“大除风热,永无目疾”,即治疗一些眼病。 (4)预防近视,提高视力。 (四)揉太阳穴 1.示范 双手捂前额,两大拇指按着太阳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复按逆时针方向按揉(女子相反,下同)
2.要领 (1)太阳穴为头面部经外奇穴,其位置在外眼角,与眉梢之间向后约一寸的地方。此穴脆嫩,按摩时不可用力太重,否则会引起头晕或呕吐。
(2)太阳穴左右各一双手大拇指内端同时按揉,两股能量相向而出,久之则可在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上相会,形成物质流在期内运转,此时周身顿感通泰。
3.功效 (1)按摩此穴可清醒头脑,对头昏、偏头疼、三叉神经疼,以及目光昏浊等均有治疗效果。
(2)太阳穴与胆、三焦、膀胱等经相连,内与双目、玄关相通。按摩太阳穴可调整视力和开发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潜能。
(五)叩天鼓 1.示范 两劳宫贴于耳,十指按摩后脑部位,以中指按着风池穴为准。大拇指按着不动,其于四指一上一下地扣击后脑。每次扣击如同击鼓般地轰响。
2.要领 (1)能量贯通劳营与十指,用双手劳营穴捂住耳门,手五指扣住后脑部位,用指尖的力量弹叩后脑。节奏均缓,力度由轻至重。
(2)“天鼓者、耳中声也。”通过叩击,振荡耳部经脉,贯通后脑。 (3)“肾窍于耳”后脑也通于督脉,连通命门及双肾。“叩天鼓”可调动双肾的能量,循督脉“还精补脑”。修炼中称为“敲竹唤龟(肾气)”。叩击而达到其声壮盛,连续不散,则脊柱发热,双肾及命门部有跳动感。
3.功效 (1)叩击后脑(此处有风池、玉枕、脑户等穴,均与脑系相连,脑为髓之海,为智慧之源泉)可强壮元气,醒脑宁神,提高记忆力。特别是在早起和疲劳之后操作,效果更为明显。
(2)可收到聪耳明目,防治耳目疾病等效应。 (3)可使脑电波优势从枕区向额区转移,提高参悟能力。 (六)鸣耳 1.示范 将劳宫贴于两耳眼,使劳宫与耳相吸,然后突然向外拉,令耳内鸣响,接着用两食指在两耳眼里转动,往外拉。
2.要领 (1)手心与耳孔对好就向外拉。拉时感到有一种吸力,震动耳内鸣响。连续开闭时,用力要缓和。向外拉时,若吸力太强,或感到双耳内已连成一线,更应缓缓而行。如果太急太用力,反会损坏耳摸。
(2)两食指在耳孔中搅动,以食指的内气来平和因击天鼓和鸣耳后产生的余气。为了保证效果,可让食指在耳孔内多搅动几次,再向外拉。
3.功效 (1)肾气通于耳。通过开闭,使两耳膜震动,可以增强听觉功能,预防耳疾。 (2)两耳能量贯通后,有利于念诀听单。 (七)擦鼻 1.示范 两手握空拳,用大拇指末节一上一下擦鼻根部和鼻唇沟。 2.要领 (1)重点在于擦迎香穴和鼻唇沟,以鼻内发热为宜。 (2)拇指上下时要配合鼻腔呼吸。上擦则吸,下擦则呼,左右交替进行。呼吸要轻,若有若无则佳。
3.功效 (1)“肺气通于鼻”。擦摩鼻可增强肺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感冒。 (2)迎香穴能则嗅觉灵敏。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可主治鼻塞、鼻痔等疾患。 (八)提山根 1.示范 先以右手食指和拇指掐住山根(鼻根),将左手掌贴于左额前,右手提山根一次,左手就从左前额向后颈部抹一次。若干次后,将左右手更换。仍按上法一提一抹。
2.要领 (1)山根为鼻之根,上通玄关,内连目系(与睛明穴相邻),为修炼中能量必经之地。提山根时,要紧紧掐住山根处内部的经,轻轻上提。不可仅提山根处的表皮。当拇指和食指掐住此经时,有滚动感。
(2)提动山根,易引动经气上逆,故用另一只手的劳营,从玄关处起,沿前额向后抹至颈部,及时疏导上逆之气归于任脉。劳营内能量越充足,则疏导越彻底,可避免玄关发胀及头昏等弊病。
3.功效 (1)能泻肺火,止痰嗽。 (2)有利于贯通任督,促进能量之运行阴顺阳逆。 (3)山根为通天气之根,是后天呼吸向先天呼吸转换之窍。提动山动,可促使呼吸归根。
(九) 梳头 1.示范 十指弯曲成梳状,从前往后梳头,先以左手梳左边的头发,以右手梳右边的头发。然后,左右手交叉梳理。
2.要领 (1)双手的指头弯成梳状,向后梳,便于内劲贯通。 (2)先是左右手各梳一边,后左右交叉梳,使阴阳相合。经按摩后,头皮会有发热和紧缩感。
(3)头发与人的肾、肝、心、肺、脑等脏器组织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头顶又是诸阳之会,居高临下,贯通周身。故梳头得法者会有浑身轻松,气血畅流周身之感。
(4)梳头后,双手应从耳后至大椎,分左右两路沿颈汇于天突,顺任脉至中丹田。 3.功效 (1)常梳头可健脑提神,解除疲劳。 (2)流通气血,荣发固发,促进睡眠。 (3)可降低血压,预防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 (4)调理三极宫,贯通三脉,总理阴阳,使归于平和。 (十)抹臂 1.示范 先用右手抹左臂。从肩头向下抹到手指,在由手指抹到手掌,复沿手臂内侧向上抹到腋下。若干次后,在换左手抹右臂。 2.要领 (1)全凭劳宫能量贯通臂部三个重要关节——肩、肘、腕,需要加强内劲,使其透入臂内,方可奏效。 (2)为了便于能量深入,初学者可在睡觉之前或起床之前,按摩臂部。 (3)按摩时要均匀缓慢,对于三个重要关节必须一气贯通。 3.功效 (1)疏通手三阴、三阳经可预防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促使关节灵活。 (十一)擦胸 1.示范 先用左手从左乳下,经心窝斜擦至右肋下,后用右手从右乳下经心窝斜擦至左肋下。一左一右,交替擦摩。 2.要领 (1)按摩时要尽可能地缓慢,让能量能透入胸腔。 (2)最好是着单衣按摩或赤身按摩。 3.功效 (1)温暖胸部,强心解闷,可以治胸闷、心荒、气急、胁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诸症。 (2)按摩时经过中脘穴,对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症有治疗作用。 (十二)揉腹 1.示范 左手劳营对准中丹田(肚脐),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旋转;后改用右手劳宫对中丹田,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旋转。旋转的直径大小不拘。收式时,劳宫对准中丹田,左劳宫在内,右掌覆其上 2.要领 (1)以脐为轴,由劳宫带领腹内气机运转,开始时是肠鸣及腹内转动,次而内气发动,整个腹部运动。 (2)可双手旋运,亦可单手交叉揉。 (3)一边揉腹,一边提肛。 3.功效 (1)肚脐为“神阙”通五脏,是神气来往之门,重要经络汇集之处。按摩后对脾胃小肠、大肠均有调治作用。 (2)可消减腹部脂肪,固精益肾。对便秘,遗精,脱肛及痔疮均有一定功效。 (3)肚脐为中丹田,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着广泛的联系,是聚集体内精华之处。劳宫(人门)与中丹田相通,经这种互通的按摩,可使体内的能量充盈全身,祛除百病。 (十三)搓两肾 1.示范 双劳宫紧贴两肾,一上一下地搓擦。 2.要领 (1)双手劳宫搓双肾,疏通带脉。上下用内劲搓擦,超过百次,大汗淋漓,浑身畅快。 (2)要坚持用劳宫搓擦。明显标志是津液满口。 (3)最好能暴露腰部。 3.功效 (1)肾为先天之本。一般人到成年,均为肾虚、肾亏之弊。按摩双肾,可暖肾生精,化合命门正气,培扶先天之本。 (2)本法对肾虚腰痛,阴虚盗汗,阳虚夜尿有明显效果。 (3)不论是有病无病者,均应坚持搓双肾,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增功的目的。 (十四)擦双股 1.示范 左右手同时从臀部擦向双膝,然后再一前一后地摩擦 2.要领 (1)贯通髋关节、膝关节。 (2)一前一后同样用力,带动能量来回运行。 3.功效 (1)股是足三阳经的循行要路,擦股可使气血通畅,关节灵活,腿部肌力增强。 (2)可防治坐骨神经疼。 (十五)揉膝 1.示范 两手劳宫抚膝,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摩。 2.要领 (1)膝关节是人体站立、行走时负荷最大的关节,周围有较多的横纹肌和韧带组织,最恶湿怕寒,揉膝要以局部发热为目的。 (2)揉膝时要自然贯通涌泉及十趾。 (3)在酷暑季节,继续坚持,才能增强膝关节的生理功能和抗病的能力。 3.功效 (1)提高膝部的温度,驱逐风寒,预防关节炎。 (2)腿为肾经之路,膝为腿之枢,揉膝可治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肿痛、麻痹等症。还具有滋肾清热之功效。 (3)膝部为足三阴、三阳经的必经之处。揉膝对于防止关节的老化以及增强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具有较好效果。对老年人的保健特别重要。 (十六)搓涌泉 1.示范 如能取天盘坐式,则可用左劳宫贴右涌泉,右劳宫贴左涌泉,一送一推地搓擦一只脚,搓完后再换另一只脚。 2.要领 (1)以劳宫对准涌泉搓效果最佳。 (2)搓时要脱掉袜子。 (3)涌泉为肾经之井,此处及其周围起止,通行着六条正经和阴跷、阳维、冲脉等。它们入胸腹连属五脏六腑,上头面通达脑髓五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