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后县级财政自主权扩大了吗_省略_南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考察与启示_陈颂东

合集下载

_省直管县_背景下四川省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_省直管县_背景下四川省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14“省直管县”背景下四川省地方财政体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付志宇顾云菲潘利军一、“省直管县”改革的目的和内容“省直管县”改革是指将地方财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体制,对县的财政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管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

实行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财政层级,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统一。

政府层级越多,政府间财政关系越复杂,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就越困难。

“省直管县”本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制度创新与保障;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重大创新举措;更将为行政上的“省直管县”改革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从长远看来,将对推进我国行政运行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正面影响。

二、四川省财政“省直管县”的试点情况(一)四川省财政“扩权强县”改革进展。

随着“省直管县”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四川省也于2007年7月启动了首批27个县(市)进行“扩权强县”试点,2009年又新增32个县(见表1),并赋予了扩权试点县(市)与地级市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放、统计直接监测等8个领域的56项经济管理权限。

其中,自贡、泸州、德阳、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资阳、巴中9个地级市所辖县已全部纳入了试点范围。

表1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的范围所辖县(市)(不含市辖区)已纳入扩权试点的县(市)未纳入扩权试点的县(市)绵阳752(北川、平武)德阳55广元431(青川)广安44遂宁33乐山743(沐川、峨边、马边)眉山523(洪雅、丹棱、青神)南充66自贡22攀枝花211(米易)泸州44内江3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四川省软科学课题“‘省直管县’背景下四川省地方财政体制研究”的中期成果。

关于吉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

关于吉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

关于吉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关于吉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加上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基层政府财政面临严峻的形势,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2年以来,一些省份陆续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的试点,目的是为了扩权强县,并将现阶段改革的重点放在财政体制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也暴露出来直接管理下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总结近年来吉林省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归纳其得失,提出其问题所在,为即将全面推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实行省-市、省-县的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改革对于精减政府机构层级,提高政府运行的综合水平,并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吉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分析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着眼于这些问题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所需的配套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促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一、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理论基础(一)财政体制的含义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权限,处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

其作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一个国家的职能是由各级政府之间共同承担的,为了保障各级政府能够完成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就应当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控制权和财政管理权。

在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有什么样的行政权力,就应当有相应的财权,从而为各级政府实现其职能提供财力保障。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含义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指省级财政将收人报解、财政结算、转移支付、资金调度、债务管理等权限直接下放到县级财政,减少市级国库和财政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财政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了县级的财政资金自主调控能力,实现了省对县直接财政管理。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

[收稿日期]2009-04-20[作者简介]许经勇(1938 ),男,福建省惠安市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9年7月第25卷 第7期学习论坛TR I BUNE O F STUDYJu l 2009V o l 25 N o 7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县域经济的活力与实力,直接关系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是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

有条件的省份要率先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中国将告别 市管县!体制。

[关键词]县域经济;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省直接管理县[中图分类号]F299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9)07-0023-0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

与其相联系,要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就必须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一、县域经济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是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第二阶段(1985年至2001年)是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第三阶段(2002年以后)是向县域经济发展倾斜的时期。

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化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演变动因、运行效率及改革路径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演变动因、运行效率及改革路径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演变 动因、运行效率及改革路径

2023-10-30
目录
• 引言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演变动因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运行效率分析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
择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逐渐成为地方财政管理的重 要模式。然而,该体制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 析。
保财政体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4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 路径选择
改革目标与原则
要点一
改革目标
建立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 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点二
改革原则
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分权与集权相结合、公平与效 率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省级财政的统筹协调作用, 保障县级财政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也在不断 推进。省以下地方政府开始探索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省以下地方政府开始探索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的改革,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意义
通过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体制的运行机制、 效率及存在的问题,为改革和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演变动因、运行 效率及改革路径展开研究。具体包括:1)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2)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演 变动因分析;3)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运行效率评价; 4)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改革路径探讨。

《省直管县调查》

《省直管县调查》

《省直管县调查》作者:《新理财·政府理财》xx年第01期xx年,是财政省直管县的关键性操作之年。

这一年,对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而言,尚有不少操作空间。

而到了明年年底,一切将尘埃落定。

从近几年试点情况看,五级政府和五级财政各有各的反应。

中央财政今年将开始实施县级财力基本保障机制,已着手解决全面实现省直管县后的“穷县吃饭”问题。

省级财政正面临着两大问题。

县太多,管不过来;“穷县”太多,没有钱来管。

地级财政不得不相信眼泪。

地级市的政府职能和盈利模式都得调整,还同时筹划着利用最后时机实施“撤县并市”。

县级财政则在等待着梦想照进现实。

乡镇财政希望自己不被遗忘。

在此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时期,我们应该对改革逻辑予以阶段性梳理:xx年分税制改革后,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一直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为完善“改了一半”的分税制改革,我们事实上采取了两大技术性手段: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减少财政层级,即实施财政省直管县。

那么,财政省直管县,其取向为技术性改革还是体制性改革呢。

显然,后者改革价值更大。

如此,我们则不仅要减少财政层级,还要对新的省、地级市与县、乡镇四级政府的“盈利模式”予以重置。

再下一步,四级政府的事责即支出责任终将厘清。

第二篇:省直管县[摘要]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治理环境的变化,行政层级过多导致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日益显现,在一些地方,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经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省直管县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但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省级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统筹地区之间的发展,更好发挥协调能力;能够通过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和财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增加财政管理透明度,调动县级财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省级政府的管理压力。

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为了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在现行行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

“扩权强县”后完善地方财政关系的思考——以四川为例

“扩权强县”后完善地方财政关系的思考——以四川为例

地方财政研究 21.第2 5 ] 2/ 期 3 0 2
财政管理
表 1 四 川 省 “ 权 强 县 ” 点 范 围 I 扩 试
所 辖 县 ( )不 含 市 辖 区 ) 市 (
绵 阳
德 阳
已纳 入 扩 权 试 点 的 县 ( ) 市


未 纳 入 扩 权 试 点 的县 ( ) 市
包括计划直接上报 、 财政审计直接管理 、 税收管理 权 部分 调 整 、 目直接 申报 、 地 直 接报 批 、 项 用 资质 直 接认证 、 部分价格管理权 限下放 、 统计直接监测等 八个 领域 的 5 经 济管 理权 限 。其 中 , 6项 自贡 、 州 、 泸
德 阳、 宁 、 遂 内江 、 充 、 安 、 阳 、 中 9个 地 级 南 广 资 巴 市所 辖 县 已全部 纳入 了试 点 范 围 。
发、 恶性竞争的隐患。 对地级市而言, 随着省直管县的 全面推行 , 为保证和提高 自身财力 , 一些重要 的经济 项 目或者企业将有可能被留在市本级而不是根据各
在管理半径 和管理难度上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 省管 单位在原来 的 2 个地级 市的基础上 又增 加了 5 1 9
展格局 。省直 管县改革后 , 随着县级政府 的经济 管理
没有其它体制的配合 ,使得 扩权县 面对省市两级
时 , 系难 以处 理 , 关 工作难 度 加大 。 2省 级部 门管 理难度 过 大 。财政 省直 管县 体制 .
自主权逐渐扩大 , 发展的积极性也 日 益高涨 , 倘若省
对县 的监督管 理机 制不完 善 ,就有 可 能带来 无序 开
理 权 的实 施 以及 市 对 县 域 经 济 的支 持 力 度 和 积 极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增长与财政解困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增长与财政解困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增长与财政解困贾俊雪1,张永杰2,郭婧1(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2;2.江苏省盐城政府办,江苏盐城224005)摘要:本文以我国1997-2005年间县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处置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实现县级财政解困中的作用以及财政分权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影响。

研究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实现县级财政解困,但也显著抑制了县域经济增长。

财政收入分权总体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财政解困中的积极作用,以“撤乡并镇”为主要措施的政府精简机构改革则加剧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财政解困效应。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增长;财政解困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3)06-0022-09The Fiscal System Reform on Direct Province Control of Counties ,Countie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Overcome of Fiscal DifficultiesJIA Jun-xue 1,ZHANG Yong-jie 2,GUO jing 1(1.China Finan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e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2.Governmental Office of Yanche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city ,224005)收稿日期:2012-12-07修回日期:2013-05-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JY012);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04)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XNJ001)。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基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基

型, 认 为财 政分权 和 地方 政府 之 间 的竞争 , 加 上 居 民 2 0 0 7年 各 1 5 3 0个 县 ( 市) 的面 板数 据 , 分 析“ 省 直 管 的 自由流 动 , 可 以带 来 一 个 更 有 效 率 的 地 方 公共 产 县” 财 政改 革对县 级小 学教 育 财政 支 出 的影 响 , 研 究
政保 障水平 , 但 幅度有 限 , 对这一 结 果的分 地 区稳 健 性 检 验 显 示 , 东 中西部 呈 现 出不 同的 影响
效 果 。“ 以县 为 主” 和“ 新机 制” 两项 改 革都 对 农 村 义 务教 育财 政 保 障 水 平 产 生显 著 的 正 向影
响, 分 地 区检 验 中 也 基 本 呈 现 出较 为 稳 健 的 正 效 应 。 未 来 的 改 革 思路 是 , 东部 地 区 继 续 坚 定 不
・ 1 ・
取 向的改 革 , 关 于财 政 分 权 的研 究 是 公 共 财 政 领 域 征 的“ 省直 管县 ” 财政 改革 能 够显 著缩 小 城 乡义 务 教
的 重 要 议 题 。 Ti e b o u t ( 1 9 5 6 ) 建 立 了“ 用脚投票” 模 育财 政投 人 的差 距 。 [ 1 们高蒙 蒙 ( 2 0 1 4 ) 基于  ̄ 0 0 5 年 和
上移 的集 权 取 向 的 改 革也 面 临着 诸 多 风 险 。 [ 2 在 这


文献 评论 与研 究思路
“ 省 直管 县” 财政体 制改 革 是实 质上 是 一种 分 权
( 基 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教 育 学 青 年 项 目“ ‘ 省 直 管县 ’ 财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调适研究” ( 项 目批 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第22卷第1期2012年1月Vol.22No.1Jan.2012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2.01.015

省直管县后县级财政自主权扩大了吗?*———对河南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考察与启示

陈颂东(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系,郑州451191)

摘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调整,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财政自给能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占全省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之比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与河南省市县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实行的“保存量、调增量”这一维护市县既得利益的改革策略有关。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应比照省市财政关系重新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建立省对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自主权;主体税种;财政自给能力;扩权强县;事权划分;财力事权匹配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1-0102-07

DoesCounty-levelFinancialAutonomyRightExpandafterProvincialGovernmentDirectlyManagesCountyGovernment?—SurveyontheFirst-roundof5PilotCountiesofHenanProvinceandTheirEnlightenmentCHENSong-dong(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ShengdaManagementInstituteofEconomicsandTrade,Zhengzhou451191,China)Abstract:Implementationofprovincialgovernmentdirectly-governingcountyfinancialsystemisamajoradjustmentoflocalintergovernmentalfiscalrelationsandtheexpansionofcounty-levelfinancialautonomydependsonthedivisionoffiscalauthorityanddutybetweenlocalgovernments.TherunningresultofHenanprovincialgovernmentdirectly-governingcountyisunsatisfactory,financialself-supplyingcapacityandtheproportionofpercapitafiscalrevenueofthefirst-roundoffivepilotcountiesofHenanProvincetopercapitacounty-levelfiscalrevenueofallprovincearestillthatstrongcountiesaremorestrongbuttheweakcountiesareweaker,whichisrelatedtotheimplementationofreformstrategywith“maintainingthestockandadjustingincrement”forprotectingvestedinterestinthetransitoryprocessofcounty-levelfinancialsystemofHenanProvince.Theenlargementofcounty-levelfinancialautonomousrightshouldredefinerevenueandexpenditurescopebetweencounty-levelfinanceandprovincialfinanceaccordingtotherelationshipbetweenprovincialfinanceandcounty(orcity)financeandsetupprovincialincentivetransferpaymentsystemforallcounties.Keywords:provincialgovernmentdirectly-governingcounty;fiscalautonomy;maintax;fiscalself-sufficiencycapacity;countyrightexpansiontostrengthenthecounty;divisionofauthorityandfinance;matchedfinancialpowerwithduty

201*收稿日期:2011-11-24;修回日期:2011-12-27基金项目:河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FJJ043)“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比较研究”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2011B766)“分税制与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比较研究”作者简介:陈颂东(1970—),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博士,在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系任教,主要从事财政学研究。一、引言中国政府层次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盟)、市—县(旗)、市—乡镇5级构成。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各级财政实行下管一级体制。其中,“市管县”财政体制是在1983年以后形成的,这种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治理环境和手段的变化,“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比如,市对县的“挤出效应”,抑制城乡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拉大等。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海南、湖北等省份积极探讨省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以理顺地方财政体制,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保障县级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不仅关乎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确定,更涉及地方上下级财政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我国之所以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为了通过改变县级财政的隶属关系以扩大县级财政的自主权、加大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支持力度,进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有的学者认为,省直管县缩短了财政链条,减少了地方财政层级,提高了县级财政地位,加大了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支持力度,调动了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杨志勇,2009)。相反,有的学者认为,县级财政困难不能归咎于“市管县”的财政体制,其根本原因是分税制造成县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等,而省直管县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这一分配格局,因此并不能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庞明礼等,2009)。还有学者认为,省直管县后,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超出其管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潜在风险(刘尚希,2009)。本文认为,虽然财政层次、政府财力事权关系和财政管理幅度是制约财政体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省直管县体制的类型却是影响省直管县体制效果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省直管县体制的类型决定着省对县的集权分权程度,也体现出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在现行的行政管理型、全面管理型、补助管理型和省市共管型财政体制中,河南属于补助管理型,转移支付、专款分配、资金调度等补助资金实行省直管县,市县财政体制仍由市级财政确定。这种体制的效果如何,值得探讨。就研究方法而言,研究者更多运用定性分析来研究省直管县对县级财政状况的影响,而很少采用定量法来分析省直管县的效果。在现有文献中,只有贾俊雪等(2011)运用2000—2005年县级面板数据,从财政自给能力的角度分析了省直管县对县级财政困难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省直管县不利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增强,不能有效地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然而,该研究只讨论了省直管县对于县级财政的整体效应,并没有具体探讨其对某一试点县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基于现有研究的上述不足,本文以河南第1批5个试点县市为例,通过建立衡量财政自主权指标,分析省直管县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变化,准确度量省直管县的效果,并就增强县级财政自主权提出建议。二、河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新旧体制的比较河南地处中原,是一个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全省有109个县(市)。2010年,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居第5位,但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县级财政困难。而财政管理层次过多、县级财政自主权过小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为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河南省政府选择巩义市、项城市、固始县、邓州市、永城市5个区位优势明显、有望培育成未来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以期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实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目标。1.河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1)财政结算。从2004年起,巩义市、项城市、固始县、邓州市、永城市5县(市)年终各类结算由本级财政与省财政直接办理,县(市)财政与所属省辖市财政如有结算事项,必须通过省级财政办理。(2)财政预决算。从2004年起,市、县统一按照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市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汇总市本级、所属各区及有关县预算,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市)的财政预决算在报所属省辖市财政汇总的同时,报省财政审核。省财政批复决算、安排转移支付和补助专款时,在5县(市)名下以“其中”形式列出,直接批复安排到县(市)。301

陈颂东:省直管县后县级财政自主权扩大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