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中国近代史资料出版概述

近50年中国近代史资料出版概述
近50年中国近代史资料出版概述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资料出版概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发展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史料发掘整理与出版工作,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繁荣的起点和保障。

从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间的中国近代史资料,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思想、教育、社会、民俗诸多方面;形式非常多样,有公文档案、函电、奏议、文集、日记、报刊、当事人回忆录、碑传以及外文资料,还有近代修撰的地方志书等等,数量非常庞大,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公文档案非一般人所能看到,即使文集奏议这类资料,因多系私人刻版刊印,印数极少,流传不广。斯时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屈指可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发掘整理中国近代史资料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广大史学工作者身上。现将50年来中国近代史资料的出版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编辑出版丛刊资料,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础。

50年代初,在中国史学会的倡导和支持下,史学工作者开始了大规模的近代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论其规模与影响,首推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①。这部丛刊由北京等地各大院校及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分工协作,通力编纂,先后出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回民起义》、《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专题资料11部,共68册,2758万字。同时,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的《近代史资料》期刊也于1954年创刊问世。45年来,该刊已出版100期,还编辑出版专刊22种,总计27OO多万字。“丛刊”、期刊的出版,对中国近代上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始终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在活跃在史学界的一批著名的近代史专家学者,就是从研读这些专题史料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前几年有美国学者说,他们利用这套“丛刊”,培养了数百名汉学博士.其影响与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同一时期,一批经济学家也开始编辑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影响较大的有4种丛刊或丛编。一是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包括《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中国近代外债上统计资料》、《旧中国公债史资料》。二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共10种,如《中同海关与滇缅问题》、《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中国海关与义和团》等。三是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上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包括《北京瑞蚨祥》、《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上海市棉布商业》、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海民族火柴工业》、《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等。四是《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丛书,包括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荣家企业、刘鸿生企业等典型企业建立、发展与改造的专题资料集。据粗略统计,迄今编纂出版的经济史资料书达百余种。

正当中国近代上学科呈现出蓬勃生机之际、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影射史学流行,近代史资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也因此凝固停滞了10年。在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近代史资料整理和出版工作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迄今累计出版的资料书籍有上千种。其中列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第12种的《北洋军阀》、列为第13种的《抗日战争》,是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专题资料。列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最后一种的《解放战争》,也正在编辑中,可望于2002年出版面世。值得一提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11种一专题资料,已由中华书局等出版单位主持编辑续集,现已出版《鸦片战争》、《中日战争》等续集,即将出版的有《太平天国》和《中法战争》等续集。这样,经过50年的辛勤劳作,近代史学界终于构筑了比较完整的资料体系。

第二,以地域为中心的专题资料的出版,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述丛刊资料虽然涵盖清政府档案、官修书籍、私家著述、地方史志及外文资料,但这些资料偏重于反映重大事件的过程和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外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对地域性较强的专题关注不够。地方性专题史料的整理出版,弥补了丛刊资料的不足。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这三大课题的地方性资料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在这方面,各有关地区和单位付出人力财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或稍后,时人著述太平天国事迹的书籍很多,粗略统计,约在千余种以上,而其中多数是记一时一地的情况。这些私家著述或分散各地.或湮没在故纸堆中,极不容易见到。太平大同博物馆编辑的《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共6册)。汇集了《粤寇起事纪实》等46种资料。此外,还有静吾、仲丁编辑的《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张守常编辑的《太平军北伐史料选辑》等等,促进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在地域性专题史料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的资料出版较多。有关义和团运动的重要资料,有齐鲁出版社出版的《义和团资料丛编》等5种,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案卷》、《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辑》、《山东教案史料》,以及《天津义和团调查》。有关辛亥革命的地域资料,较早出版者为戴殷礼编辑的《四川保路运动资料》、隗瀛涛主编的《四川辛亥革命资料》、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印的《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嗣后,湖北、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学术团体也编辑出版了辛亥革命在本地区的综合资料,史料价值较高的有《云南辛亥革命资料》、《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辛亥革命江苏地区资料》、《广东辛亥革命

资料》、《辛亥革命在广西》、《华侨与辛亥革命》等等。

第三,文史资料和地方史志资料,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里具有特色的史料部类。

自1959年周恩来倡导政协系统组织编写文史资料以后,1960年全国政协主办的《文史资料选辑》创刊,现已出版122辑。1983年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开幕式上,杨成武总结工作成果时说:“据统计,全国参加提供史料的达6万人次,征集到资料4亿多字,全国有166个单位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等著作,向社会提供了l亿字左右资料”。嗣后,各地文史资料的出版,又有了新的发展,据1990年统计,全国县级以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及其文史办公室,编印文史资料共2300多种,计13000多册、约收文稿30多万篇,总字数近2亿。

各地文史资料选辑的文稿,大多数是亲历、亲见、亲闻者自撰或口述,部分为调查访问记,少数为历史档案、现代报刊、史志书稿等文献的摘登。这些文稿,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诸方面的情状和重大事件的始末,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情况。尽管其中部分文稿或因撰稿人记忆有误,或因某种缘故未能秉笔直书,造成失真的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失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是值得史学工作者关注的新史源,可以匡正某些文献资料的误记,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缺佚,提供生动的微观史料。

续修地方志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代代相承,绵延不辍。早在50年代,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项目,曾两度列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1979年以后,编修新方志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经过数万人20年的辛苦耕耘,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据1998年统计,全国各省、市、县志书已出版4000余部,尚有1000余部正在审定、印刷、出版的过程中,新增加的1000余部正在策划编辑中,估计至本世纪末,修撰6000余部志书的规划可以基本完成。新方志是储量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历史科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掘、利用它进行学术研究。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利用新方志资料取得了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

第四,各级档案馆等藏档单位与史学界合作整理和出版专题资料。

政府档案乃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从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诸多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谱记载,是考察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依据,离开了档案史料的收集和利用,真正有价值的历史研究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在80年代之前,利用政府文献档案出版的专题资料集的种类和数量,都与学术界的需求有较大距离。80年代以后,国家及地方档案馆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并联合史学界共同开发与研究藏档,使所藏档案得以公之于众,更便于社会各界的利用和研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两朝的档案卷帙浩繁,数量巨大。近些年来,该馆编辑出版了多种史料,其中影响较大的有4种:《鸦片战争档案史料》、《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和《清末筹备立

宪档案史料》。这些专题资料,均从上谕档、剿捕档、录副奏折以及照会函札中选出,其中有些档案资料,为过去已刊专题资料集所不载。有些资料不仅记事翔实,而且还匡正了已刊资料的谬误。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收藏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档案资料。最近十几年该馆编辑出版的档案资料表明,史料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已在档案、未刊稿本、珍本图籍等领域取得很大进展。该馆主编的两种规模较大的史料,颇受学界推重。其一是《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先出版《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两辑,从第3辑开始按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两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金融、工矿业、农商等分册编辑,现已出版4辑20册。其二是《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是根据该馆馆藏历史档案,按照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及企事业机构,分专题编辑成书,已出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直皖战争》等专题。

各省市地区档案馆等单位,也利用藏档汇编了颇有研究价值的资料集。已面世的有上海图书馆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广东省档案馆编《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14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译《中国海关密档》。东北地区档案馆从满铁档案中已选译出版《满铁资料》、《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秘档选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东北地区档案馆合作编辑出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分为“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伪满和汪伪政权、东北历次大惨案、伪满警宪法西斯统治、华北大扫荡、细菌战。经济掠夺多卷,迄今各卷已经陆续出版问世。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档案馆、工商联等单位合编的《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苏州市档案馆合编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1905―1911)》两书,颇具特色。天津、苏州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的商会组织,号称清末八大商会,然而各地商会的档案,历经朝代更迭和连年战乱,流失几尽,得以侥幸保存下来的仅有天津和苏州两地区。一为近代中国新辟的通商口岸,一为中国传统的工商业发达城市,各具代表性。

为了及时向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全国以公布档案史料为主的刊物,也似雨后春笋,纷纷行世。例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先后创办了《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以后各省档案馆也陆续出版了这类刊物,例如《档案与历史》、《北京档案史料》等,共有20多种,每年公布的档案约在百万字以上。

史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关系到历史科学的盛衰和分支学科的建立。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并逐渐形成多种分支学科,除了历史观、方法论的原因外,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依靠广大史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出版了大量档案史料。这些档案史料除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外,较多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如近代经济、社会结构、文化活动、大众生活等方面,所以逐渐形成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中华民国史、北洋军阀史、抗日战争史、文化变迁史、城市发展史、秘密会社和政党史、灾荒史、近代思潮与学术史、商会史、区域经济史以及近代人物研究等诸多热点课题。这些热点课题从萌动到发展,与整理史料,掌握史料,钻研史料,以及对历

史问题本身的深入思考是密切关联的。因篇幅有限,以下仅就几个热点课题的形成和史料的发掘情况,作一概略介绍。

1、北洋军阀史和中华民国史

北洋军阀的历史,上起清末袁世凯编练北洋六镇新军,下至1928年东三省易帜。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史料分散,原北京政府的档案,历经战乱,现存者残缺不全,很多问题缺少可供参考的系统资料。早在50年代,中国史学会计划编辑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时,即包括这一专题。嗣后,《鸦片战争》等11种专题相继出版,而《北洋军阀》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时编时停,迟迟未能问世。直至80年代以后,从事民国史研究的学人始日渐增多,史料与论著也陆续出版。在档案文献资料方面,先后出版了《白朗起义》、《直皖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善后会议》、《护国文献》、《护国运动资料选编》、《蔡松坡集》、《梁启超年谱长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奉系军阀密电、密信》等。1986年陈振江主编的《北洋军阀史料》系列资料集出版,包括《北洋新军史料》、《北洋陆军史料》、《北洋军阀天津档案史料选编》。1989年来新夏主编的《北洋军阀》出版。1991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先后出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20册,并影印出版北京政府时期全套《政府公报》。

在此期间,由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章伯锋主编的6卷本《北洋军阀(1912―1928)》北大型综合资料集终于与读者见面。全书力求反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历史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除收录北京政府档案文书、名人回忆录、报刊通讯报道以外,还大量翻译日、俄、美、英、法诸国外交文书,例如皖系军阀统治时期这一专题,就从《日本外交文书》、日本外务省档案缩微胶卷及其他日文资料中,选译了数十万字的资料。本书还专卷编纂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事要录和北洋军政人物简志,其人物简志共收460余人,活跃在民国初年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多收录在内。本书出版以后,国内外学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全书选材精细、全面、完整,是研究北洋军阀史最为基本的资料集。

中华民国史当然包括“北洋军阀”这一专题,因习惯上一般是将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的统治作为民国史上一个时期单独划开,故而下面所谈民国史料,基本不包括北洋军阀这一内容。有关民国史资料的出版,拟着重介绍《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这套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华书局出版,包括1911―1949年大事记;人物传记23辑;民国人物传14卷;特刊7辑,如孙中山年谱、民主党派史料、黄炎培日记、民国会党武装等;专题资料21种,如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农民银行、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中国青年党、救国会、胡适任驻美大使往来电稿、长城抗战、台儿庄会战等;翻译海外资料17种,其中英文资料有马歇尔出使中国报告书、史迪威资料、民国名人传记词典等,日文资料有《日本战史丛书》,包括河南会战、湖南会战、广西会战、长沙作战、香港作战、缅甸作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国事变海军作战史、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土肥原秘录、东北抗日联军、昭和20年(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等。这批资料的先后出版,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与教学,起到开风气之先的积极

作用,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台湾引起的反响尤为强烈。海峡彼岸的同行时大陆史学界开展民国史的研究感到“震惊”,促使台湾有关部门,于最近十几年中出版了一批中华民国史的资料与论著。大陆学者和出版部门也在这段时间里,推出不少民国史的论著与资料书,对民国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近代人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认识近代人物成为学术界知识界的一个新动向,每年都有数十种颇合建树的近代人物的传记、评传、年谱等专著出版。在这方面,近代人物资料的整理出版功不可没。近代人物的文集、全集、选集、日记、传记、年谱和未刊函札,已成为近代史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江苏占籍出版社出版的“民国名人日记丛书”,以及各地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薛福成、曾纪泽、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郑观应、唐才常、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廖仲恺、朱执信、蔡元培、三国维、章太炎、柳亚于、秋瑾、熊希龄、蔡锷、翁同?、郭嵩焘、王文韶、李星沅、王韬、张謇、邵元冲、蒋作宾、吴虞、周佛海、白坚武、袁世凯等人的文集或日记,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与研究这些重要人物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与重大事件中的活动与思想,提供了系统的资料,拓宽了近代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近年来,史学界选择近代人物这一薄弱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物研究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研究的重点课题。

3、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革命战争。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一些学者即开始对其历史进行研究,但因诸种原因,未能形成气候。1949年以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若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相比,其所取得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原因固然很多,从资料的角度来审视,抗日战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大批外文资料的翻译和利用、口述资料的抢救等方面,均落后十研究的需要,这是阻碍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日战争史资料的系统搜集和整理,成为当务之急。

近20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热的形成和发展,高质量的论著大批问世,资料的编纂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将这些资料的出版情况作一简略的介绍。

有关日本侵华和日军暴行资料:系统完整的综合性大型资料集有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已经出版《九一八事变》、《东北大讨伐》、《细菌战和毒气战》、《东北历次大惨案》、《东北经济掠夺》等卷,以及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专题资料集有辽宁省档案馆等编《九一八事变档案资料精编》、《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与中国――满铁秘档选编》,南开大学马

列教研室编《华北事变资料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章伯锋、庄建平主编《侵华日军暴行实录》和《侵华日军暴行日志》,军事科学院编《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什翻译出版的《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等,以及中国社会科本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天津市编译中心摘译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等。

有关国民党战场的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馆藏的文书档案,编印厂《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卷,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了《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此外,各地还出版了地域性专题抗战资料,例如,中共中央党校编《卢沟桥事变利平津抗战》、卜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八一三抗日史料选编》,以及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编《川军抗战亲历记》等。

由章伯锋、庄建平主编的近千万字的7卷本《抗日战争》史料集是一部综合性的资料汇编,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第13种。全书涉及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对外关系、日伪政权与沦陷区等诸多方面,所收资料包括文献档案、政府公报、有关专著、回忆录、各地文史刊物中的“三亲”史料,以及美、英、日、苏、德、法等国的外交文件。全书共分7卷,依次为《绪论――九一八至七七》、《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时期的国内政治》、《抗战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人后方的经济》、《日伪政权与沦陷区》、《日军暴行日志》。全国和地方新闻媒体和史学界称赞该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全面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综合性权威性史料集。

有关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敌后抗战的史料:常为研究者应用的综合性史料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资料丛书和抗日根据地战史和经济史资料,例如由军队系统编纂的《八路军》、《新四军》资料丛书。地方中共党史研究机构与档案馆、科研院所合作编辑出版了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冀鲁豫、鄂豫边区、豫皖苏、华中,以及苏北、苏中、皖江、淮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的资料选编和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此外,各地藏档单位编辑的当地的抗日战争史料极多,如东北地区档案馆等编《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委员会编《北京地区抗战史料》、广东省党史研究会编《琼崖抗日斗争史料选编》、《广东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服务团史料》等等,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有关日伪政权与沦陷区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先后扶植成立了伪满洲国、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伪北平临时政府、伪南京维新政府,供其驱使。关于伪满洲国和汪伪南京政府,已经出版孙邦主编的《伪满史料丛书》和余干道、黄美真主编的《汪伪政权史资料选编》等系统资料丛书或专题资料多种。

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资料:已出版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以及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多种专题史料。这些资料选自档案文献、专著及回忆录,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关日本掠夺劳工、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统制、日本强征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以及日本实施鸦片毒害政策等战争遗留问题的多种专题资料也已出版,以铁铸的事实,更加充分地揭露了日本在华的侵略罪行。

以上所述,只是1949年以来的50年间,中国近代史资料出版的简略的概况。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注重中国近代资料的发掘、考证与整理出版工作,成绩是巨大的,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史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料出版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如果全面审视现已出版的资料,不难发现仍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某些重要专题的史料发掘和编纂工作仍有待加强,例如近代文化、近代伦理、近代科技,近代灾荒、近代禁烟禁毒、近代社会生活、近代货币、近代思潮、近代学术、近代秘密会社和会党、近代农村、近代城市、近代法制等等专题。只有充分发掘和掌握史料,对中国近代史的各个侧面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偏重于某几个方面,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成果更加丰富多样,才能彻底改变以往出版的数百种中国近代通读本缺乏个性、形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板的通病。〔作者庄建平,193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

注释:

①本文所引述的重点史料集的编者、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均可从《中国档案文献辞典》等书中查到,为节省篇幅,一律不作注释。特此说明。

"原载 1999年第5期《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 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 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 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 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 国。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 裕。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

中国近代史资料整理 - 新中国成立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形成的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19.3 在列宁领导下诞生了共产国际 3.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俄国 4.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6.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北洋军阀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革命和形式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旧文学 8.在中富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共产党*创始人是李大钊 9.1919年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直接的结果是: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职务,未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10.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包括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包括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11.成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组织是社会主义青年团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影响较大的进步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资料汇总(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重要条约、文件和著作汇总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外国最早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去中国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有《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康有为撰写的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谭嗣同写的主张变法维新著作是《仁学》 维新派所办的影响较大并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报纸是《时务报》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天演论》 年邹容写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是《革命军》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年颁布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法律是《钦定宪法大纲》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民报》、《新民丛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条约是“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的是() A.益 B.启 C.有扈氏 D.舜 2.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A.军事民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城邦民主制 D.部落家长制 3.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4.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 A.晋国和魏国 B.晋国和楚国 C.齐国和燕国 D.赵国和韩国 5.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A.尚书 B.州刺史 C.州牧 D.郡守 6.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A.田税和人头税 B.田税和军赋 C.人头税和牲畜税 D.军赋和房税 7.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8.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 A.九寺 B.尚书六部

C.五监 D.三公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 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10.五代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 A.征辟 B.科举 C.举荐 D.入幕 11.辽代的政府官员中,林牙大致相当于唐代的() A.太傅 B.翰林 C.中书舍人 D.枢密使 12.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厂卫 13.康熙为抗衡议政王会议的影响而设立的机构是() A.翰林院 B.军机处 C.同文馆 D.南书房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行政体制为()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 C.君主立宪制 D.委员会制 15.近代西方列强借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并进而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机构是() A.咨议局 B.总理衙门 C.总税务司 D.会议政务处 16.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称为()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篇综述试题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 B、中国现代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 B、1917年10 月 C、1917年11月 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 B、中国华北地区 C、南京 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 B、发行内债 C、商业投机 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 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 C、属于革命力量 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 B、高利贷资本剥削 C、地租剥削 D、苛捐杂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要推翻的三座大山是 A、帝国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霸权主义 2、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列强“重订新约”的主要内容是 A、关税自主 B、收回租界 C、废除领事裁判权 D、收回租界地 E、撤退外国军警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近代史纲要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社会阶级:战前中国社会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 (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占支配地位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战前革命任务为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同民族主义革命。 2.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①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②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③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④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2)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如何理解历史赋予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李鸿章 B、魏源 C、郑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 ) A.1851年1月 B.1853年3月 C.1856年9月 D.1864年6月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安庆失守 D.天京被围3.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 ) 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总统选举法》 5.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6.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革命党派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国民党 D.中华革命党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8.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 9.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O.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包括( ) A.派遣留学生 B.兴办近代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建立新式海陆军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D.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3.康有为宣传变法维新的著作有(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a.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在领土、关税、贸易、司法等方面的主权遭到破坏,主权不再完整。) b.在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 (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一些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 看法:虽然促进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一定程度有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是人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2. 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西方列强入侵使广大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剥削了中国的利益,破坏了中国的历史文物,但客观上有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经济融于世界之中(被迫融入),这有利于新经济的衍生与发展。

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指导思想,评价等) a.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 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b.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评价: (1).洋务使中国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在器物层面上接受外来文明总比固步自封要进步,应该充分肯定它的积极作用。 (2).洋务运动的第一目的是练兵利器镇、压人民,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是一场反动运动,应该全盘否定。 (3).洋务运动是一场不涉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不可能达到自强的目的。中国真正要自强,不能走洋务运动的老路,但洋务运动毕竟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他有消极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作用。 4.戊戌变法以及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 ②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二、《毛泽东选集》(1-4卷),主要学习其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第一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卷)、《改造我 们的学习》〈第三卷〉等文。 三、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 四、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 五、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 见《陈旭麓文集》第一卷。 七、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 八、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人民出版社。 九、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 1984年第2期。 十一、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十一、《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 十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 十三、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十四、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十五、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人民出版社1984年。 十六、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十七、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 十八、陈胜磷:《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十九、《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正编、续编)。 二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一、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 二十二、茅家琦等著:《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二十三、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版。 二十四、《太平天国论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 二十五、李泽厚:《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二十六、《回民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七、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八、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二十九、李时岳等著:《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 三十、吕实强著:《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三十一、罗尔纲:《晚清兵志》,中华书局。 三十二、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Microsof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2.,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