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西安邮电学院

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IP网络基础实验

实验名称: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小组编号:6号

小组成员:李晓晓王冰洁梁璐常梅梅实验地点: 1#123

实验日期: 2011年6月1日

指导老师:郭娟

1.实验目的

本实验要求掌握链路聚合原理,掌握交换机链路聚合的配置和使用。

2.实验环境

本实验需要交换机2台

3.实验主要步骤及内容

交换机1和交换机2通过链路聚合端口相连,由2个物理端口聚合而成,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静态聚合、动态聚合的配置。

下面给出静态链路聚合的步骤,动态聚合请读者自己设计实现方案。以S1的配置为例,S2的配置与此类似。

⑴创建链路聚合组。

S1(config)# interface smartgroup1

⑵添加端口fei_1/1、fei_1/2 到smartgroup 1,并设置端口的链路聚合模式为on。

S1(config)# interface fei_1/1

S1 (config-if)# smartgroup 1 mode on

S1 (config-if)exit

S1(config)# interface fei_1/2

S1 (config-if)# smartgroup 1 mode on

S1 (config-if)exit

⑶设置smartgroup 1 的VLAN链路类型为Trunk 或Hybrid。

S1(config)# interface smartgroup1

S1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⑷把smartgroup加入VLAN 10、VLAN 20 ,例如:

S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S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vlan 20

4 思考题

⒈自己设计方案,完成动态聚合的配置,并查看聚合端口的状态。

答:以S1的配置为例,S2的配置与此类似。

⑴创建链路聚合组。

S1(config)# interface smartgroup1

⑵添加端口fei_1/1、fei_1/2 到smartgroup 1,并设置端口的链路聚合模式为on。

S1(config)# interface fei_1/1

S1 (config-if)# 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S1 (config-if)exit

S1(config)# interface fei_1/2

S1 (config-if)# 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S1 (config-if)exit

⑶设置smartgroup 1 的VLAN链路类型为Trunk 或Hybrid。

S1(config)# interface smartgroup1

S1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⑷把smartgroup加入VLAN 10、VLAN 20 ,例如:

S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S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vlan 20

聚合端口的状态为selected 。

2. Trunk 链路与链路聚合初看起来比较相似,试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Trunk链路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的互联,交换机之间的中继链路要传输多个不同的VLAN 数据,交换机允许打过标记的帧带着VLAN标记透明的通过其Trunk端口。

链路聚合是指将具有相同传输介质类型,相同传输速率的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组,在逻辑上看起来是一条链路,业务负荷在各端口中进行分担。

⒊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区别是什么?与静态聚合相比,动态聚合有什么优势?

答:静态聚合是指交换机上手动将端口加入聚合的方式,交换机之间没有协议报文的交互,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静态聚合端口。静态聚合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端口,当聚合组只有一个端口时,只能通过删除聚合组的方式将该端口从聚合组中删除。

动态聚合是指交换机之间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交互将端口聚合的方式。采用动态聚合后,LACP协议会判断端口是否应该加入聚合组。

动态聚合的优势:动态聚合采用LACP协议,它为链路提供一种标准的协商方式,供系统根据自身配置自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聚合链路形成后,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⒋在动态聚合时,若将两端的聚合模式均设为passive,则无法聚合。查找资料分析其原因,进一步理解LACP 的概念。

答:将两端聚合模式均设为passive时,则端口都为被动协商模式,该模式下端口不会主动发送LACPDU报文,所以无法聚合。

执笔人 (签字):年月日成绩(百分制)教师 (签字):

交换机端口聚合(华为)

交换机端口聚合(华为) 端口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ethernet channel),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由于两个交换机之间有多条冗余链路的时候,STP会将其中的几条链路关闭,只保留一条,这样可以避免二层的环路产生。但是,失去了路径冗余的优点,因为STP的链路切换会很慢,在50s左右。使用以太通道的话,交换机会把一组物理端口联合起来,做为一个逻辑的通道,也就是channel-group,这样交换机会认为这个逻辑通道为一个端口。这样有几个优点: 1. 带宽增加,带宽相当于组成组的端口的带宽总和。2. 增加冗余,只要组内不是所有的端口都down 掉,两个交换机之间仍然可以继续通信。3. 负载均衡,可以在组内的端口上配置,使流量可以在这些端口上自动进行负载均衡。 在用的时候要注意:端口要在一个vlan里面,两边的全双工模式要一样,还有就是作用的端口个数不能是3和6,而且不能超过8个,比如:2,4,8。 交换机端口聚合配置方法: 实验名称: 交换机端口聚合。 实验目的: 理解交换机端口聚合(IEEE 802.3ad)的原理及配置。 实现功能: 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验设备 锐捷S2126交换机2台(华为S3026),网线4根。 实验步骤: 华为交换机上的配置: 交换机1的配置: switch>system //进入配置模式;

[Quidway]sysname Switch 1 //给交换机命名; [switch1]interface ethernet0/1 //进入e0/1端口; [Switch 1-Ethernet0/1]duplex full [Switch 1-Ethernet0/1]speed 100 [Switch 1-Ethernet0/1]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 1-Ethernet0/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Switch 1-Ethernet0/1]quit [switch1]interface ethernet0/2 [Switch 1-Ethernet0/2]duplex full [Switch 1-Ethernet0/2]speed 100 [Switch 1-Ethernet0/2]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 1-Ethernet0/2]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交换机2的配置: switch>system [Quidway]sysname Switch2 [Switch2]interface ethernet0/1 [Switch2-Ethernet0/1]duplex full [Switch2-Ethernet0/1]speed 100 [Switch2-Ethernet0/1]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2-Ethernet0/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华为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华为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组网需求 如图所示,在两台Switch设备上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提高两设备之间的带宽与可靠性,具体要求如下: 2条活动链路具有负载分担的能力。 两设备间的链路具有1条冗余备份链路,当活动链路出现故障链路时,备份链路替代故障链路,保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网图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 在Switch设备上创建Eth-Trunk,配置Eth-Trunk为静态LACP模式。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配置系统优先级确定主动端。 配置活动接口上限阈值。 配置接口优先级确定活动链路。 数据准备 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如下的数据: 两端Switch设备链路聚合组编号。 SwitchA系统优先级。 活动接口上限阈值。 活动接口LACP优先级。

操作步骤 创建编号为1的Eth-Trunk,配置它的工作模式为静态LACP模式# 配置SwitchA。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 [SwitchA-Eth-Trunk1] bpdu enable [SwitchA-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SwitchA-Eth-Trunk1] quit# 配置SwitchB。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 [SwitchB-Eth-Trunk1] bpdu enable [SwitchB-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SwitchB-Eth-Trunk1] quit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 配置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1 [SwitchA-Ethernet0/0/1]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2 [SwitchA-Ethernet0/0/2]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2] quit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 0/0/3 [SwitchA-Ethernet0/0/3] eth-trunk 1 [SwitchA-Ethernet0/0/3] quit# 配置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1 [SwitchB-Ethernet0/0/1]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2 [SwitchB-Ethernet0/0/2]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2] quit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0/0/3 [SwitchB-Ethernet0/0/3] eth-trunk 1 [SwitchB-Ethernet0/0/3] quit 在SwitchA上配置系统优先级为100,使其成为LACP主动端

交换机端口汇聚配置

---------------------------------------------------------------最新资料推荐------------------------------------------------------ 交换机端口汇聚配置 端口汇聚配置 1 功能需求及组网说明PC1PC2E0/1E0/2E0/1Switch BSwitch AE0/2 端口汇聚配置『配置环境参数』 1. 交换机 SwitchA 和 SwitchB 通过以太网口实现互连。 2. SwitchA 用于互连的端口为 e0/1 和 e0/2, SwitchB 用于互连的端口为e0/1 和 e0/2。 『组网需求』增加 SwitchA 的 SwitchB 的互连链路的带宽,并且能够实现链路备份,使用端口汇聚。 2 数据配置步骤『端口汇聚数据转发流程』如上图,如果在汇聚时配置的是ingress 属性,假如PC1 的数据包进入SwitchA,假如第一次去 PING PC2,那么第一次将是广播包,数据包将从汇聚端口的逻辑主端口送出,报文送达 Switch2 时,此时 PC1 的 MAC 也将对应学习到 Switch2 的逻辑主端口,此时 PC2 再进行回包主要看 PC1 的源 MAC 学习到哪个端口,就会通过哪个端口进行转发,所以 ingress 是根据流进行转发,如果流是单一的,那么该数据流也将一直走同一个端口,除非该端口故障。 如果在汇聚时配置的是 both 属性, 2 个端口汇聚,如 PC1 的数据包进入SwitchA,假如第一次去 PING PC2,那么第一次将是广播包,数据包将从汇聚端口的逻辑主端口送出,报文送达Switch2 时,此时 PC1 的 MAC 也将对应学习到 Switch2 的逻辑主 1 / 3

华为S5700配置实例76667

目录 1 以太网配置 1、1 以太网接口配置 1、1、1 配置端口隔离示例 1、2 链路聚合配置 1、2、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1、2、2 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1、3 VLAN配置 1、3、1 配置基于接口划分VLAN示例 1、3、2 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示例 1、3、3 配置基于IP子网划分VLAN示例 1、3、4 配置基于协议划分VLAN示例 1、3、5 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示例 1、3、6 配置VLAN聚合示例 1、3、7 配置MUX VLAN示例 1、3、8 配置自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1、3、9 配置手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1、4 VLAN Mapping配置 1、4、1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 1、4、2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N:1) 1、5 QinQ配置 1、5、1 配置基于接口的QinQ示例 1、5、2 配置灵活QinQ示例 1、5、3 配置灵活QinQ示例-VLAN Mapping接入 1、5、4 配置VLANIF接口支持QinQ Stacking示例 1、6 GVRP配置 1、6、1 配置GVRP示例 1、7 MAC表配置 1、7、1 配置MAC表示例 1、7、2 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学习限制示例 1、7、3 配置接口安全示例 1、7、4 配置MAC防漂移示例

1、7、5 配置全局MAC漂移检测示例 1、8 STP/RSTP配置 1、8、1 配置STP功能示例 1、8、2 配置RSTP功能示例 1、9 MSTP配置 1、9、1 配置MSTP的基本功能示例 1、9、2 配置MSTP多进程下单接环与多接环接入示例 1、10 SEP配置 1、10、1 配置SEP封闭环示例 1、10、2 配置SEP多环示例 1、10、3 配置SEP混合环示例 1、10、4 配置SEP+RRPP混合环组网示例(下级网络拓扑变化通告) 1、10、5 配置SEP多实例示例 1、11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 1、11、1 配置基于接口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1、2 配置基于VLAN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1、3 配置基于QinQ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1、12 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1、1 2、1 配置Loopback Detection示例 1以太网配置 本文档针对S5700的以太网业务,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VLAN Mapping配置、QinQ配置、GVRP配置、MAC表配置、STP/RSTP、MSTP配置、SEP配置、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本文档从配置过程与配置举例两大方面介绍了此业务的配置方法与应用场景。 ?1、1 以太网接口配置 介绍以太网接口的基本知识、配置方法与配置实例。 ?1、2 链路聚合配置 介绍链路聚合的基本知识、配置方法与配置实例。

配置交换机端口聚合

配置交换机端口聚合(思科、华为、锐捷) 2008-08-18 16:27 思科命令行配置: CLI:SW#conf t SW(config)#interface range f1/1 -2 SW(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on SW(config-if)#swithport SW(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可以通过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端口通道 华为端口聚合配置: 华为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 S3250(config)#link-aggregation port_num1 to port_num2 {ingress | ingress-egress} 其中port_num1是起始端口号,port_num2是终止端口号。 ingress/ingress-egress这个参数选项一般选为ingress-egress。 在做端口聚合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1、每台华为交换机只支持1个聚合组 2、每个聚合组最多只能聚合4个端口。 3、参加聚合的端口号必须连续。 对于聚合端口的监控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 S3026(config)#show link-aggregation [master_port_num] 其中master_port_num是参加聚合的端口中端口号最小的那个端口。 通过这条命令可以显示聚合组中包括哪些端口等一些与端口聚合相关的参数。 锐捷端口聚合配置: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1/1-2 Switch(config-if-range)#port-group 5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你可以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命令#interface aggregateport n(n为AP号) 来直接创建一个AP(如果AP n不存在)。 配置aggregate port的流量平衡 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dst-mac | src-mac |ip} 设置AP的流量平衡,选择使用的算法: dst-mac:根据输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进行流量分配。在AP各链路中,目的MAC地址相同的报文被送到相同的接口,目的MAC不同的报文分配到不同的接口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目录 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1 description .............................................................................................................................. 1-1 1.1.2 display lacp system-id ............................................................................................................ 1-2 1.1.3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1-2 1.1.4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1-4 1.1.5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1-5 1.1.6 enable snmp trap updown...................................................................................................... 1-7 1.1.7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 1-8 1.1.8 lacp port-priority...................................................................................................................... 1-8 1.1.9 lacp system-priority................................................................................................................. 1-9 1.1.10 link-aggregation mode........................................................................................................ 1-10 1.1.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 1-10 1.1.12 reset lacp statistics............................................................................................................. 1-11 1.1.13 shutdown ............................................................................................................................ 1-11

华为交换机两种端口聚合模式使用实例

2.5 配置举例 介绍了两种模式下的典型应用场景举例。 2.5.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2.5.2 配置静态LACP 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2.5.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2 LACP 配置 组网需求 如图2-4 所示,S-switch-A 和S-switch-B 为两台S-switch 设备,它们之间的链路为某城 域网骨干传输链路之一,要求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的链路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在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分担。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负载分担链路聚合: 1. 创建Eth-Trunk。 2. 加入Eth-Trunk 的成员接口。 说明 创建Eth-Trunk 后,缺省的工作模式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所以,缺省情况下,不需要配置 其模式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如果当前模式已经配置为其它模式,可以使用mode 命令更 改。 数据准备 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的数据: l 链路聚合组编号。 l Eth-Trunk 的成员接口类型和编号。 配置步骤 1. 创建Eth-Trunk # 配置S-switch-A。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switch-A [S-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

[S-switch-A-Eth-Trunk1] quit # 配置S-switch-B。 system-view [Quidway] sysname S-switch-B [S-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 [S-switch-B-Eth-Trunk1] quit 2. 加入Eth-Trunk 的成员接口 # 配置S-switch-A。 [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1 [S-switch-A-Ethernet0/0/1] eth-trunk 1 [S-switch-A-Ethernet0/0/1] quit [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2 [S-switch-A-Ethernet0/0/2] eth-trunk 1 [S-switch-A-Ethernet0/0/2] quit [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3 [S-switch-A-Ethernet0/0/3] eth-trunk 1 [S-switch-A-Ethernet0/0/3] quit # 配置S-switch-B。 [S-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0/0/1 [S-switch-B-Ethernet0/0/1] eth-trunk 1 [S-switch-B-Ethernet0/0/1] quit [S-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0/0/2 [S-switch-B-Ethernet0/0/2] eth-trunk 1 [S-switch-B-Ethernet0/0/2] quit [S-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0/0/3 [S-switch-B-Ethernet0/0/3] eth-trunk 1 [S-switch-B-Ethernet0/0/3] quit 3. 验证配置结果 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 trunkmembership 命令,检查Eth-Trunk 1 是否创建成功,及成员接口是否正确加入,以S-switch-A 为例。 [S-switch-A]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 Trunk ID: 1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Working State: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Ethernet0/0/1, valid, selected, operate up, weight=1, standby interface NULL Interface Ethernet0/0/2, valid, selected, operate up, weight=1, standby interface NULL Interface Ethernet0/0/3, valid, selected, operate up, weight=1,

hc交换机的端口配置

H3C交换机的端口配置 一、端口常用配置 1. 实验原理 1.1 交换机端口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网络互联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为了适应网络需求,以太网技术也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技术更新。为了兼容不同的网络标准,端口技术变的尤为重要。端口技术主要包含了端口自协商、网络智能识别、流量控制、端口聚合以及端口镜像等技术,他们很好的解决了各种以太网标准互连互通存在的问题。以太网主要有三种以太网标准:标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端口速度和工作视图。 1.2 端口速率自协商 标准以太网其端口速率为固定10M。快速以太网支持的端口速率有10M、100M和自适应三种方式。千兆以太网支持的端口速率有10M、100M、1000M和自适应方式。以太网交换机支持端口速率的手工配置和自适应。缺省情况下,所有端口都是自适应工作方式,通过相互交换自协商报文进行匹配。 其匹配的结果如下表。

当链路两端一端为自协商,另一端为固定速率时,我们建议修改两端的端口速率,保持端口速率一致。其修改端口速率的配置命令为: [H3C-Ethernet0/1] speed {10|100|1000|auto} 如果两端都以固定速率工作,而工作速率不一致时,很容易出现通信故障,这种现象应该尽量避免。 1.3 端口工作视图 交换机端口有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端口视图。目前交换机可以手工配置也可以自动协商来决定端口究竟工作在何种视图。修改工作视图的配置命令为: [H3C-Ethernet0/1] duplex {auto|full|half} 1.4 端口的接口类型 目前以太网接口有MDI和MDIX两种类型。MDI称为介质相关接口,MDIX称为介质非相关接口。我们常见的以太网交换机所提供的端口都属于MDIX接口,而路由器和PC提供的都属于MDI接口。有的交换机同时支持上述两种接口,我们可以强制制定交换机端口的接口类型,其配置命令如下:

华为S配置实例

目录 1 ?以太网配置 ?以太网接口配置 ?配置端口隔离示例 ?链路聚合配置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示例 ?VLAN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IP子网划分VLAN示例 ?配置基于协议划分VLAN示例 ?配置VLAN间通过VLANIF接口通信示例 ?配置VLAN聚合示例 ?配置MUX VLAN示例 ?配置自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配置手动模式下的Voice VLAN示例 ?VLAN Mapping配置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 ?配置单层Tag的VLAN Mapping示例(N:1) ?QinQ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的QinQ示例 ?配置灵活QinQ示例 ?配置灵活QinQ示例-VLAN Mapping接入 ?配置VLANIF接口支持QinQ Stacking示例 ?GVRP配置 ?配置GVRP示例 ?MAC表配置 ?配置MAC表示例 ?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学习限制示例 ?配置接口安全示例 ?配置MAC防漂移示例 ?配置全局MAC漂移检测示例 ?STP/RSTP配置 ?配置STP功能示例 ?配置RSTP功能示例 ?MSTP配置 ?配置MSTP的基本功能示例

?配置MSTP多进程下单接环和多接环接入示例 ?SEP配置 ?配置SEP封闭环示例 ?配置SEP多环示例 ?配置SEP混合环示例 ?配置SEP+RRPP混合环组网示例(下级网络拓扑变化通告) ?配置SEP多实例示例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 ?配置基于接口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配置基于VLAN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配置基于QinQ的二层协议透明传输示例 ?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配置Loopback Detection示例 1 ?以太网配置 本文档针对S5700的以太网业务,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VLAN Mapping配置、QinQ配置、GVRP配置、MAC表配置、STP/RSTP、MSTP配置、SEP配置、二层协议透明传输配置、Loopback Detection配置。

H3C交换机端口汇聚

(1)H3C S3600 , S5600, 5500-SI , 3610, 5510 系列交换机端口汇聚 手工汇聚的配置: 当交换机之间采用Trunk端口互连时,配置端口汇聚会将流量在多个端口上进行分担,即采用端口汇聚可以完成增加带宽、负载分担和链路备份的效果路由器设置。 1. 建立汇聚组 [SwitchA]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2. 进入端口E1/0/1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1/0/1 3. 参与端口汇聚的端口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SwitchA-Ethernet1/0/1]duplex full 4. 参与端口汇聚的端口工作速率必须一致 [SwitchA-Ethernet1/0/1]speed 100 5. 将端口加入汇聚组 [SwitchA-Ethernet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6.端口E1/0/2 和E1/0/3 的配置与端口E1/0/1 的配置一致7.SwitchB 与SwitchA 的配置顺序及配置内容相同 8.补充说明:汇聚组中各成员端口对出端口方向的数据流进行负荷分担,如果数据流是IP 报文,负荷分担基于源IP 和目的IP ,如果数据流不是IP报文,负荷分担基于源MAC和目的MAC 静态汇聚的配置: 1.创建静态汇聚组1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2.将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 至Ethernet1/0/3 加入汇聚组1 [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1/0/1 [SwitchA-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Ethernet1/0/1] interface Ethernet1/0/2 [SwitchA-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Ethernet1/0/2] interface Ethernet1/0/3 [SwitchA-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动态汇聚的配置: 1. 开启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 至Ethernet1/0/3 的LACP协议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协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 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实验八 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学生用)

实验八 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场景构建】 学校的1号教学楼内计算机的数量比较多,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上联到校中心机房交换机网络的流量较大,为了提高数据带宽,要求通过增加交换机之间的网线连接数量来实现,并且能够提供冗余链路。 [实验目的] 1、 了解什么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2、 熟练掌握端口聚合的的方法与命令。 【知识准备】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思科开发了端口聚合协议(PagP )。交换机通过支持以太信道的端口交换PagP 分组。它可以将具有相同速度,双工模式,本地vlan ,vlan 范围和中继状态和类型接口组合在一起。PagP 只在配置的静态VLAN 中或中继模式相同的端口上建立以太信道。如果某个被捆绑的端口发生变化,PagP 将动态地修改以太信道参数。 【实验一】 二层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1.1 实验设备 1、2950-24交换机2台 2、PC 机2台 3、交叉线、直通线若干。 1.2 组网图 PC1PC2 SW1 SW2 1.3 实验设备IP 地址及要求 PC1连接在交换机SW2的F0/1端口,也属于VLAN 10。两台交换机之间的F0/23和F0/24端口通过交叉线连接,通过端口的聚合,使两条100M 的物理链路能够形成一条200M 的逻辑链路,从而实现提高交换机之间

带宽的目的,同时当一根网线发生故障时,另一根网线仍然可以担负传输功能, 1.4配置步骤 第一步:PC机上的IP地址请自行设置完成。(默认动作) 第二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1上的F0/1,加入VLAN 10 第三步:配置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及传输模式 第四步:配置需要汇聚的端口及汇聚模式 第五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2上的F0/1,加入VLAN 10 第六步:配置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及传输模式 第七步:配置需要汇聚的端口及汇聚模式 1.5 实验验证(截图保存在PKT文件中) 1、交换机SW1上端口聚合的情况。 2、交换机SW2上端口聚合的情况。

配置ESXi的端口聚合

配置ESXi6.0的端口聚合 由于本人只有华为S5700-48TP-SI的交换机,所以请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交换机,本例中ESXi 服务器的网卡3连接交换机的3端口,网卡4连接交换机的4端口。 一、交换机配置 1、创建聚合端口组,关于配置BPDU生成树侦测协议的开启与关闭可以查阅官方的 KB,本人英文不好,看不太明白,为了使端口可以通过多个VLAN这里把端口配置成了Trunk端口模式,如果不需要多个VLAN可以把端口配置成Access模式。 sys [ESXi_Swi] interface Eth-Trunk 1 [ESXi_Swi-Eth-Trunk1] description Link_ESXi01_Server_Port1-2 [ESXi_Swi-Eth-Trunk1] port link-type trunk [ESXi_Swi-Eth-Trunk1]undo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 [ESXi_Swi-Eth-Trunk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 4094 [ESXi_Swi-Eth-Trunk1]mode lacp-static [ESXi_Swi-Eth-Trunk1]bpdu enable [ESXi_Swi-Eth-Trunk1]quit 2、配置端口 [ESXi_Swi]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3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3] undo ntdp en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3] undo ndp en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3] bpdu dis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3]quit [ESXi_Swi]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4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4] undo ntdp en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4] undo ndp en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4] bpdu disable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4] eth-trunk 1 [ESXi_Swi-GigabitEthernet0/0/4]quit

cisco+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cisco 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2011-01-27 14:46:11 标签:csico channel 端口聚合链路聚合lacp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394293.html,/715953/486648 环境: 两台cisco 3560-24PS通过g0/1和g0/2相连,两端口属于po1. pc1:192.168.1.10 vlan1 接SW1的fa0/1 pc2:192.168.1.11 vlan1 接SW2的fa0/1 拓扑: SW1 配置: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以太信道使用链路聚合协议协商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active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端口设置为二层端口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中继链路封装格式为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将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SW2配置(与SW1配置类似):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pass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passive或者on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02-中兴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配置

任务二:中兴设备实现链路聚合一、目的 掌握交换机的链路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和使用 二、内容 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 三、设备 3228 两台 直连网线两条 串口线一条 四、拓扑 交换机3228-1和交换机3228-2通过smartgroup端口相连,它们分别由2 个物理端口聚合而成。smartgroup的端口模式为trunk,承载VLAN10和 VLAN20。 五、配置步骤 1、静态聚合 下面以3228-1为例进行配置说明: /*关于VLAN的部分自己完成*/ /*创建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创建smartgroup端口,它有两个物理端口汇聚

而成】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on /*绑定端口到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 //设置聚合模式为静态【设为静态的,两台交换机也都必须都设为静态的‘ON’】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将端口FE-1/1和FE-1/2设置为聚合端口放置在smartgroup 1并以静态方式工作】 /*修改smartgroup端口的VLAN链路类型*/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把smartgroup1端口以trunk方式加入vlan10 ZXR(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20 //把smartgroup1端口以trunk方式加入vlan10 2、动态聚合 下面以3228-1为例进行配置说明: /*创建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802.3ad /*绑定端口到Trunk组*/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聚合模式为active【配置动态链路聚合时,应当将一端端口的聚合模式设置为active,另一端设置为passive,或者两端都设置为active。】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 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修改smartgroup端口的VLAN链路类型*/ 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