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 ywo d ] No ua g i r T yodC c r T yod Ke r s d l ot ; ri a e; r i mi r e h n h
结节性 甲状腺 肿简称 N (o ua ot ) G n dlr i r ,是 一种 临床上 十分常见 的疾病 .其发病率可达 4 ~7 Ⅲ。甲状腺微小癌 简 g e % %
Cl ia a n s n e t n fNo ua ie Ⅱ y od M ir c r i o a/ HU i c lDi g o i a d Tra me to d lrGotrwi lTh r i c o a cn m n s / ANG J n mn ,HU i x g a ANG u in , I Xiqo g L
nt nw s 43 %; ee ees t tal g ic t iee cs o ae m e i oi < .1. o cuin e ro ea v i a o a .6 t r w r a sc l s nf a f rn e mprd i 7 h ti i y i i n d c wi t a s 0 ) C n ls sT ep rt ed- h dg s n o o h p i
Weqa g WA ah iZ AN aj n fh epe H si lfZ aga t , ogun5 3 3 , h n in, NGK iu, H GXunu r eP o l o t hn r o D ng a 2 6 3 G p ao uu
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李伯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甲状腺微小癌进行早期诊断并作相应合理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 484例疾病中171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程获访171例,全部存活,无1例发现残留甲状腺腺体、同侧颈部淋巴结局部复发和全身其他脏器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只要早期确诊,采取正确合理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治愈.【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017)003【总页数】2页(P317-318)【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作者】李伯友【作者单位】台州学院附属台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甲状腺癌90%以上为分化型腺癌,起病较隐匿,恶性程度低,病程长,且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
WHO1988年提出的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10mm作为此类癌的界定度,从而引入微小癌来概括这些肿瘤。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社区医疗保健建立,全面实行全民健康体检,以及检测水平的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现逐年增加。
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疾病1484例,其中171例为微小癌,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71例,女性167例,男性4例;年龄25~60岁,平均45岁。
均因无意中与体检时发现颈前肿块,或B超时发现甲状腺内结节就诊。
体检138例不能触及明显的结节,20例可触及颈前大小不等的肿块,质中偏硬,界清,活动良好。
高分辨率彩色B超表现为单发结节或多发其中之一结节,均为实质性低回声型,多无包膜,152例结节内有细小强光点。
64排CT颈部肿块平扫加增强,可表现为结节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肿块显影不均匀,95例患者同侧颈部淋巴结有显影等。
甲状腺一侧单发结节或多发结节121例,双侧结节50例。
2 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肩下垫高,头高足低位。
采用胸骨上凹1.5~2cm 作长6~7cm弧形切口,一侧腺叶结节只游离同侧带状肌,先行腺叶或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示癌,即行腺叶、峡部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两侧多发结节,游离双侧带状肌,先行两侧结节切除术,术中快切示一侧癌,即行同侧腺叶和峡部、对侧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加癌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

术后 , 患者 治疗情况较佳 。 其 余 患 者 治疗 情 况 均 较 好 , 均 未 见 并
发症 。
1 . 2 . 1 病史 资料
P T MC 具 有家族性, 家 族 中若 患有 P T MC应 定 3讨 论
P T MC 是 女 性 中较 容 易发 现 的甲状 腺 肿 瘤 的 一 种 亚 型病 症 ,
1资 料 与方 法 1 . 1一 般 资料 8 例( 1 7 . 4 %) ; 女3 8 例( 8 2 . 6 %) 。 年龄1 8 - 6 2 岁, 平均 4 3 . 5 岁。 双 侧 多 少 并 发 症 的发 生率 , 降低患者痛苦。 本组 患者3 7 例 行 单 侧 腺 叶 切
除术 , 3 例 行 甲状 腺 大 部 单 侧 切 除 术 , 4 '  ̄ l J 行双侧切除 术, 2 例 行 全
重 度 患者 一 般 采用 甲状 腺 全 切 除 甲状 腺乳 头 状 微 小 癌 ( P T MC ) 是 甲状 腺 乳 头状 癌 的一 种 亚 型 采 用 单 侧 的 甲状 腺腺 叶切 除 术 ; 病症, 临床 瘤 体 的 大 小 一 般 直 径小 于 1 c m, 一 般 呈 现为 良性 , 出现 术。 ② 次 全 甲状 腺 切 除 术 , 可 减 少 手术 的 范 围 , 减 少患 者 的 痛 苦。
方法较多, 常 采用 甲状 腺 全 切 除 术 以及 甲状 腺 腺 叶 切 除 术 、 次全甲 在 治 疗 中, 应 对 出 现 淋 巴结 转 移 症 1 . 2 . 2 普 通体 检 在 体 检 中, 患 者 甲状 腺 体 的表 面 或 者 峡 部 检 查 状 腺 切 除 术 等 方 式 进 行 治 疗 。
甲状 腺 切 除术 。
早期甲状腺癌有什么症状呢,治疗方法

早期甲状腺癌有什么症状呢,治疗方法早期甲状腺癌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细胞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 ~ 2%。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癌细胞生长较缓,早期症状比较隐蔽,通常被忽视。
这篇文章将从早期甲状腺癌的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甲状腺癌的症状1、结节:大多数甲状腺癌起始于一个小的结节,可能是一个没有其他症状的偶然发现。
这个结节可以在颈部前面感觉得到。
2、颈部肿胀:当结节增大时,喉咙和脖子可能会感到压迫或肿胀感。
此外,腺体肥大也可能导致颈部明显肿胀。
3、声音变化或咽喉疼痛:人的甲状腺是聚集在喉咙周围的地方,它的增大会影响声音及喉咙疼痛等。
4、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但少数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心悸、恶心、震颤、发汗等。
5、其他症状:多汗症、睡眠障碍、疲劳、体重下降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都不能完全说明甲状腺癌的存在,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
二、早期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癌肿并且预防癌细胞扩散至淋巴或周围组织。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也可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癌症。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杀灭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增殖来治疗甲状腺癌。
三、早期甲状腺癌的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不吸烟等。
2、定期进行甲状腺的检查:为了及时发现甲状腺的异常情况,建议定期进行甲状腺的检查,如通过B超、CT、MRI等。
3、注意甲状腺细胞的活跃度:尽量避免使用甲状腺激素,特别是在甲状腺癌手术之后,使用甲状腺激素要注意使细胞活跃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激素对细胞的影响过大。
4、积极治疗早期甲状腺癌:尽早发现和治疗早期甲状腺癌,可以避免癌细胞扩散,并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生命的质量。
总之,早期甲状腺癌的症状很难被发现,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来发现它,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有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此外,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甲状腺癌手术之后,要持续地进行监测和治疗,以保持身体健康。
甲状腺微小癌26例诊治体会

[ 刘 彩霞 , 德智 , 秀琴 . 前列 甲酯 栓预 防产 后 出血 的f 3 ] 王 李 卡 床研
究l 冲 华妇产科 杂志 ,97,2 1 :2 2 . J ] 19 3 ( )2 — 4
【 杨隽钧 , 4 】 盖铭英. 前列腺素 的引产t N[ . 妇产科杂志 ,0 0 1 J J 实用 L ] 2 0 ,6
探讨 甲状腺 微 小癌 的临床诊 断和 治疗方
术 中 快 速 冰 冻 病 理 确 诊 , 例 术 中 快 速 冰 冻 病 理 诊 断 为 结 节 性 1 甲 状 腺 肿 , 后 经 病 理 证 实 为 微 小 癌 ,6例 患 者 因 甲状 腺 良性 术 1
法 。 法 对诊 断 明 确 的 2 方 6例 甲状腺 微 小 癌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结果 术 前 5 疑 为 甲状 腺 癌 ,余 2 例 于术 中 冰 冻 和 术 后 病 例 1
结 节术后 病理 确诊 。2 6例患者 均为单 侧癌 , 1 患者病 灶 有 例 2 , 处 其余 为单灶 。均为乳头状癌 ,6例患者合并结节性 甲状 腺 1 肿, 3例合 并腺 瘤 , 3例合并桥本 甲状腺肿。 术前均经 B超检查 , 证实为实性结节 , 中低 回声结 节 2 其 0例 , 无包膜 1 9例 , 有细 沙 砾样 钙化疑为癌 5例 。术前 诊断 : 甲状腺 癌 5例 , 甲状 腺腺瘤
用。
参 考 文 献
剖宫产已成为解决 产科问题 的重要手段 , 随着剖宫产率 的 逐渐上升其并发症 也逐 渐增多 , 剖宫产出血为最常见且严重 的
并 发 症 , 生 率 占分 娩 总 数 的 2 3 产 后 2h内 的 产 后 出血 发 %~ %,
占 8 %m 而官缩乏力是剖宫产出血的首要原 因 , 0 , 占产后 出血原 因的 7 %~ 0 2目前术后促进子宫收缩一般用缩宫素 , 0 8 %t  ̄ . 缩宫素 受体含量 与子宫对缩宫 素的敏感性有关 , 同时子宫平滑肌对缩 宫素 的敏感性 也有个体差异 ,临床研 究发现 缩宫素用 量超过 4 继续使用则 促进 子宫收缩 的效果不 明显 。卡 孕栓是我 国 0u, 上世纪 8 0年代初研制合成的前列腺素 衍生物 , 1一甲基 即 5 PF G 甲酯 , 它对平滑肌有很 强的收缩作用 , 作用效果与体 内 其 激素水平无关 。近年来 , 临床上经 阴道或 直肠 给药用于防治产
64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T MC。结果 1 8例经 高分辨率超声检 出,6例 外院术后病理确诊 来我 院行根治 术,4 0例 因求治 甲状腺其他疾病 而被发现 ;所有患
者均 行 手 术 治 疗 ,术 中行 冰 冻切 片检 查 ; 术后 予 以优 甲 乐 口服 ; 1 行 甲 状腺 患 侧 叶 切 除 患 者 2年 随诊 时 发 现 同侧 颈 部 淋 巴结 转 例
T emo i t f e l i h ri M C n rmay i n i e W e s o l a a n o i g en d sa dn d l r o tra d s o l h b l y o mae i h g e T i f s n a dii p ts i r o esd . h u d p y a e f n t sn l o u n o u a i n u d n i o g e h
临京医学工 21年8 第1卷第8 程 01 月 8 期
・
・
19 1 7・
论著 .
( 床研 究 ) 临
6 4例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方 芳 ,陈剑 平 ,施松
( 皖南 医学 院 弋矶 山医 院 甲乳 外科 ,安 徽 芜 湖 2 10 ) 40 1
【 摘要 】 目的 探讨 甲状腺微 小癌 ( yodmi o a io ,T t ri c cr n ma MC)的诊 断和治疗原则 。方法 回顾性 分析本 院诊 治的 6 h r c 4例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分析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微小癌;临床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由于其体积小,发病隐匿,且常与甲状腺其它疾病并存[1],临床上常易漏诊、误诊,延误了治疗。
本文结合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TMC病例,对TMC的临床特征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年龄在25~75岁。
病程1个月~18年,平均2~3个月。
以发现甲状腺包块就诊3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
B超检查检出甲状腺结节84个,结节直径0.2~1.0 cm, 平均0.7 cm,其中合并钙化的结节26个,诊断可疑癌7例。
25例术前行甲状腺扫描,发现甲状腺结节36个,其中冷结节10个、凉结节18个、温结节8个。
全组术中均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共发现癌结节35个。
1.2 手术方法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次全切除22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8例,次全切除术4例,甲状腺全切除3例,结节剔除1例。
同期加行单侧颈淋巴洁清扫术21例,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
2 结果单纯TMC12例,TMC合并良性病变26例,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为19例、桥本氏病4例、滤泡状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滤泡状腺瘤1例、桥本病并滤泡状腺瘤1例。
38例中单发癌灶32例(84.2%),多发癌灶6例(15.8%)。
23例行颈淋巴洁清扫术者有淋巴结转移8例。
全组无近期手术并发症;38例均随访1~7年,平均4.5年,未发现癌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病例。
3 讨论TMC占甲状腺癌的10.98%~28.1%,女性发病相对较高[2]。
TMC 常伴发甲状腺良性疾病尤其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病,有统计表明长年存在实性甲状腺结节者结节逐渐增大而最终成为TMC者达30%以上,故在良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对肿块没有变小反而继续增大或出现质硬、边界不清、B超见细小钙化点的结节应该积极手术治疗[3]。
甲状腺微小癌诊治体会

甲状腺微小癌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5-08-14T08:52:40.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珂[导读] 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物以良性居多,甲状腺微小癌单发居多,也可多发。
王珂(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大连 116100)【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77-02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TMC是指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cm的肿瘤,其病灶小,如不注意认真检查,往往难以发现。
我院自2005年至201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人756例,其中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52例,占6.88%。
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2例中男5例,女47例。
年龄25~76岁,平均40.2岁。
其中乳头状癌50例,占96.2%,另外2例为滤泡状癌,占3.8%。
单侧单发癌45例,单侧多发癌3例,双侧多发癌4例。
癌灶直径≤0.5cm的患者19例,直径>0.5cm患者33例。
术前均行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微小钙化29例,占55.8%,结节边界不清、血供丰富者42例,占80.8%。
发现颈部伴肿大淋巴结14例,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癌转移9例,占17.3%。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行甲状腺腺叶或加峡部切除4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9例,近全切除术3例,加颈部淋巴结清扫14例,7例因合并良性结节行双侧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其中4例术后病理确诊TMC行二次手术,3例未再次手术。
2.结果本组52例中,获得随访45例,占86.5%。
随访时间1~9年,平均5.1年。
5例因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至今存活。
1例3年后死于远处转移。
6例3年后死于其他疾病。
其余均健在。
3.讨论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物以良性居多,甲状腺微小癌单发居多,也可多发。
因其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且常常同时合并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良性甲状腺疾病,故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而误诊、漏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
2010-12-01T11:37:24.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 作者: 汪志强 吴尔水 徐晨
[导读] 由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低,因此不必要行甲状腺全切除或常规颈淋巴结清扫,提倡长期密切随访。
汪志强
吴尔水 徐晨(安徽省安庆石化医院普外科 246000)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030-02
【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1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果
术前仅5例疑为甲状腺微小癌,余12例均于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确诊,12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伴颈淋巴结转移1例,17例中有4例术
后无瘤生存时间
≥10年,6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不易确诊,且易漏诊。与显性甲状腺癌相比在生物学行为及淋
巴结转移上没有明显差异,其治疗应遵循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外科手术
甲状腺微小癌(TMC)是指癌灶的最大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1,2] ,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隔脏器转移均称为甲状腺微小癌,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中大多数为乳头状癌,以单发居多,少数亦可多发[
3]。由于癌灶微小, 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临床漏诊
和误诊率较高
,现对我院1997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3例,女14例,男女比例1:4.7;年龄22~71岁,中位年龄44岁;病程1周~15年;15例以颈部结节就
诊,
1例疑为甲亢就诊;1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前均经B超检查,均为实性结节,其中低回声结节12例,无包膜9例,有细小钙化疑为癌
5
例。术前诊断:疑为甲状腺癌5例,甲状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亢1例。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 全组病例分别进行了甲状腺大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6例),甲状
腺次全切除术(
4例),全甲状腺切除术(2例)。加局部淋巴结清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1例)。有2例患者术中未发现癌结节,仅按
良性腺瘤做了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微小癌。全部患者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
80~120 mg/d。15例(88.2%)患者术后得到随访,平均
随访
5.5年(1~13年),无手术死亡及复发。
2
结果
15
例患者随访1~13年。17例中有4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0年,6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定义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为肿瘤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是分化较
好、恶性程度较低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好。文献告其发现率
6%~35%。在尸体解剖中,TMC的检出率一般约为6%~13%,最高可达
36
%,这证实了多数TMC有良好的生物学行为。
3.1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其难点 甲状腺微小癌由于结节小,有些结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或后被膜处,临床查体常难以发现。有些患
者常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等,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中,临床医师注意力常集中于大结节而忽略
了小结节的检查。因而,术前查体要仔细,特别对于颈部淋巴结肿大而甲状腺未触及结节者,要了解其生长速度、质地、位置是否固定。
本组病例术前诊断率为
29%。
B
型超声图像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TMC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为
TMC
理想治疗提供了可能。以往对B超检出的1cm内的肿块因其性质不明,多采取随访观察,目前在国际上一些较大的医学中心超声引导下
行
FNAC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准确率已达到75%~98%,但是国内医院尚不普遍。TMC的B超声像图特征有:结节为实质性,多为低回
声,多无包膜,内有细小强光点,甚至有较大的钙化灶,而微钙化灶的显示对
TMC的诊断有提高警惕的特异性,文献告为95.3%。本组均
经
B超检查,其中提靖苹晌?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微小癌。
本组
12例术前诊断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TMC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故在诊治甲状腺良性疾病应想到有TMC的可能。故建议对甲状
腺腺瘤应及早手术,
手术中对残余甲状腺体和对侧腺体要仔细探查,即使是良性病变也应探查腺体内肿块与周边有无浸润,有无其他结节
及砂粒体,对可疑结节行术中快速冰冻。对于无快速冰冻条件又高度怀疑为微小癌者,应行病变腺叶次全切或腺叶切除为宜,可减少再次
手术的机会。
3.2
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 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很少会发展为显性癌,即使成为显性癌或颈淋巴结转移,也对患者的
生存率影响不大[
4]。因此,多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存在较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小癌手术治疗范围和因甲状腺
良性疾病术中偶然发现的微小癌是否做补救性手术等。
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治疗国内外均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缩小手术,仅行甲状腺次全切,甚至仅行患侧腺叶切除[5];也有人认
为甲状腺微小癌有远处转移发生及原发灶难以找到,不能因为小而放松治疗,不能仅限于一侧腺叶切除而需要扩大手术范围[
6]。我们对
于临床扪诊未及占位但
B超描述有实性占位、周边血供丰富、内有强回声光斑。无论其大小治疗上均应尽量行腺叶以上切除,同时术中行冰
冻病理切片检查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而行甲状腺次切术或结节摘除是不合适的。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
1)肿瘤局限于一侧腺叶,且
未侵及包膜、没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采用患侧腺叶+峡部或患侧腺叶+峡部+对侧部分切除。(
2)对于肿瘤已侵及包膜、术前有颈淋巴结转
移者
, 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部分+功能性颈清术。由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低,因此不必要行甲状腺全切除或常规颈淋巴结清
扫,提倡长期密切随访。
对于因良性病变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后发现微小癌者,如癌结节周围组织浸润或侵犯被膜,则行补救性手术,腺叶切除
加峡部切除是合理范围。若无癌周围浸润或被膜完整,则不一定行二次补救手术,但应随诊复查,发现可疑癌组织征象再次手术,视具体
情况加做对侧叶次全切和颈淋巴结清扫术。
总之,甲状腺微小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在临床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加深对其认识,选择合理有效地治疗方
案,减少误诊误治。
参 考 文 献
[
1]Woodner LB, Lemmon ML, Beahrs OH, et al. Occult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a study of 140 cases observed in a
30year period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60,20:8992.
[
2]吴毅,王俊德,马东白,等.隐匿性甲状腺癌[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609611.
[
3]夏穗生.疑难普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5.
[
4]Noguchi S,Yamashita H,Murakami N,et al.Sma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Arch Surg,1996,131(12):187.
[
5]Harach HR, Franssila KO, Wasenius VM. Occult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J]. Cancer,1985,56(2):531538.
[
6]Hay ID, Grandc CS, van heerden JA, et al.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A study of 535 cases observe in a 50 year period
[
J].Surgey,1992,(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