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 ’s Studies

一、引言

从2003年

“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出现以来,人们就被各种各样的关于“人造美女”的新闻所包围。2004年因为整形而被取消参赛资格的杨嫒以一纸诉状将选美大赛的组织机构告上法庭,然而正是这一机构随后在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造美女选美大赛”。随后几年里,整形真人秀节目频频亮相银屏,如2005年湖南经视的《天使爱美丽》、2006年山东齐鲁电视台的

《灰姑娘与天鹅》和湖北电视台的《花落谁家:看我72变》等。而在《2005中国美容经

济年度报告》中,4位经济学家也指出:“‘美容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的‘第五大消费热点’”。[1](P15)根据报告,“截止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大约800万人,美容就业机构总数近160万家,其营业收入将达到1762亿元,并将直接为GDP 创造847亿元和提供税收近60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几年来美容经济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增

长。”

[1](序P10)

此外,《中国日报》(China Daily )报道,整形手术在中国是每年价值24亿美元的产业,中国每

作者简介:文华(1973-),女,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社会性别、医疗问题、身体研究、消费与全球化。

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香港)

关键词:整形美容手术;女性主义;女性身体摘

要:整形美容手术一直是女性主义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而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女性究竟是被资本市场和父权制的合谋所压迫的“文化冤大头”,还是通过整形这种个人的身体政治的操作对自我进行赋权的“行动者”?通过反思女性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结合民族志田野调查的素材,本文以女性的整形为视角,探索女性身体在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中的顺从和抗争、

焦虑和欲望,并试图揭示身体与自我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10)01-0055-06

The Dilemma of Cosmetic Surgery and the Anxious Female Body

WEN Hua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Keywords:cosmetic surgery,feminism,female body

Abstract:Cosmetic surgery has been a contested site among feminists.At the heart of the controversy,a key issue is:by undergoing cosmetic surgery,are women passive "cultural dopes"controlled by the conspiracy of capitalist market and the patriarchal system,or are they active "agent"who empower themselves through this personal body politics?Through reviewing different feminists'attitudes towards cosmetic surgery and using ethnographic data concerning Chinese women's involvement in cosmetic surge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ubjugation and the resistance,and the anxiety and the desire embodied in Chinese women's bodies during the dramatic and drastic Chinese social transition.It reveal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elf,and that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ociety.

2010年1月第1期总第97期

Jan.2010No.1Ser.No.97

年至少实施100万例手术。[2](P1)无论是就整个美容产业来说,还是具体到整形产业而言,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让人感到震惊。在人们以往的观念里,无论是买支口红,烫个头发,还是做个双眼皮的手术,都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女人的琐事。然而正是在人们的熟视无睹之中,美容成为经济,整形成为热点,人们对身体形象(特别是女性身体形象)的管理、维护甚至是重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近年来有众多媒体都报道了由于整形而导致毁容的事件,类似“十年毁掉20万张脸”的字眼成为频频出现的标题。例如,《法律与生活》2003年11月发表了《从美女经济到注意力经济10年毁掉20万张脸》;新华网2004年7月14日登载了《整形美容:10年毁掉了20万张脸》一文,并报道“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整形美容业近10年来,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而毁容的投诉近2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了”。而据《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2004年12月13日中国美容美发协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公开质疑美容业10年毁了20万张脸这一说法。中国美容美发协会表示,美容行业的混乱状况确实存在,但是这个说法却无从说起。它们为此专门走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并表示中国消费者协会也称从来没有发布过这样的统计数字。尽管这个关于整形毁容数据的准确性有待磋商,但整形美容业存在着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和非法手术猖獗等诸多问题却仍然毋庸置疑。

面对中国的整形热潮,媒体大众和学术界也展开了旷日持久、或褒或贬的讨论。其中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疑惑的问题是:作为一种不是“必需的”,而是“想要的”的外科手术,①为什么尽管毁容的报道不绝于耳,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主动选择这一有风险的医疗手术?本文将首先回顾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在整形美容手术上的不同立场,然后结合田野调查收集到的个案资料来探讨上述问题。

二、女性主义的争论:压迫还是赋权?

整形美容手术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焦点问题。1991年,加拿大女性主义者凯瑟琳·摩根(Kathryn M organ)质问为什么女人听信“曲线可以窈窕”、“岁月可以无痕”和“美丽可以永恒”等口号而接受整形美容手术,选择参与支解和物化她们自己的身体的行列。[3](P28)而在1995年,荷兰女性主义者凯西·戴维斯(Kathy Davis)也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既然整形手术往往非常危险和痛苦,甚至可能弄巧成拙,毁伤女性的外形,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女性赴汤蹈火在所不惜?[4](P16)有趣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质疑,同样身为女性主义者,凯瑟琳·摩根和凯西·戴维斯给出了截然对立的答案。前者把身体看作是政治反抗的战场,把整形美容手术看作消费市场“对女性身体的殖民化”(the colonization of women’s bodies);而后者把身体看作是个人认同的核心,把整形美容手术看作是个体的“行动力”(agency)的体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深刻地反映了女性主义视野下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处境:通过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女性究竟是被资本市场和父权制的合谋所压迫的被动的受害者,还是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积极控制的主动的行动者?

女性主义者在整形问题上的第一类观点可以概括为压迫模式,主要代表人物有纳奥米·沃尔夫(Naomi Wolf)、[5]凯瑟琳·摩根和尤金妮亚·高(Eugenia Kaw)[6](P74-89)等。1991年让美国女性主义者纳奥米·沃尔夫名声鹊起的畅销著作《美貌神话》是这一观点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表作之一。纳奥米·沃尔夫在书中认为,美貌神话在父权主义的“男性凝视”(the male gaze)下和全球资本主义的打造下成为了操控女性的工具。“美”作为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在任何经济体制下均由政治决定。美貌崇拜成为父权制仅存的用来制衡女性自由和权力的机制。美貌神话的建构,扎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诱因,由产值上千万的行业所操纵。女性改变身体外貌的手术行为正是受到由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交织而成的美貌神话的规范所主宰。媒体和消费文化在制造女性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同时,开出了治愈“不完美”的处方:包括整形美容手术在内的与美体相关的名目繁多的消费。因此,整形是女性屈从于男性凝视和美貌神话的表现。和纳

①广义来说,整形手术(plastic surgery)包括整形修复手术(reconstructive surgery)和整形美容手术(cosmetic surgery)。本文所关注的只是整形美容手术,不包括整形修复手术。

奥米·沃尔夫持类似观点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前面提到的凯瑟琳·摩根。除了和纳奥米·沃尔夫一样认为美貌崇拜、整形美容工业所体现的是对女性身体的剥削,或者用她的话来说是对女性身体的殖民化以外,凯瑟琳·摩根提出了关于女性整形的更为激进的建议:女性整形不应该是去整“美”,而是应该去整“丑”。[3](P46)正如黄咏梅指出的,摩根认为,面对整形美容工业对女性身体的殖民行动,女性主义的立场应该展现一种“反向实践”的抗议决心:拒绝消费市场所提供的美丽选项、提高“丑”的市场价值,乃至于女性应该反向利用美容手术所提供的技术资源去把自己整丑,而不是整美,也就是把脂肪放到身体里增肥、增加皱纹、把乳房拉垮下垂而非现行的隆胸。黄咏梅进一步评论:

“很多不同的研究与女性主义论述都出现过类似的、对于女性应当以‘行动的拒绝’、构作不同的身体范型来摆脱媒体所建构之美貌神话、美貌宰制的具体建议……它所回应的是一个道地的政治问题:还给女体被剥夺的自由。而其所谴责的则自然是所有美貌崇拜的信服者,无论他是男是女、无论他是美貌的论断者还是实践者。”[7](P123-124)

把整形美容手术看作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的新的压迫方式,在女性主义领域内影响广泛。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如凯西·戴维斯[4][8]和黛布拉·吉姆林(Debra Gimlin)[9](P94-109)等质疑了上述观点,提出了相反的赋权模式来理解这一问题。这些学者认为,选择整形的女性并不是消极的受害者,在一定程度上,她们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控制的能动者。在1995年出版的《重塑女体:美容手术的两难》一书中,凯西·戴维斯从她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明明衷心认同女性主义对美貌体制的批判,却深信唯有隆胸才能解决她个人的痛苦”[4](P57)的事件开始反思,认为以往的观点只顾及到女性主义的“政治正确性”(political correctness)②的立场,却忽略了倾听女性自己的声音。她认为,把选择整形的女性看作是无非是受到意识形态蒙蔽的“文化冤大头”(cultural dopes)③的观点,忽略了女性的行动力;这些观点虽然有助于我们批判整形美容手术及其所维系的权力体制,却无助于我们了解这些女性的经验,无助于我们了解作为个体的女性是如何使用、诠释和组合这些关于美的文化规定来创造她自己满意的自我观感,也看不到女性内部的复杂差异性。因此,她强调倾听选择整形手术的女性的声音,正视她们选择整形美容手术时的能动性。她主张:“我虽然强烈反对女人为了美丽去挨刀,……[但]我认为,与其不留余地说美容手术是被宰制者的自我惩罚,不如把它视为一种两难,我们将更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女人欲望整容也怀疑整容。正因为我在研究时把美容手术视为两难,才能够去倾听,去认真看待女人整容的理由,尽管我不必同意她们的说法。正因为我把美容手术视为两难,我才能够去探索她们的痛苦,了解她们如何运用自己的弹性创意来减轻痛苦,努力在一个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秩序下,挣点活动的空间。”[4](P180)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在于,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女性是屈从于男性凝视和美貌神话的文化冤大头,还是争取身体资本进行自我赋权的能动者?结合女性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已有的理论成果,笔者试图在研究中寻求一种综合。在正视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等权力机制对女性身体规训的同时,避免把整形的女性身体简单地看作是“驯服的身体”(the docile body),[10](P136)避免把选择整形手术的女性单一地描述为被市场商品化的受害者,避免把整形美容手术看作是资本市场单向度的权力施展与女性消费者的无知臣服。换言之,本文试图一方面探讨权力

②凯西·戴维斯认为凯瑟琳·摩根等女性主义者对整形美容手术的谴责,根源在于女性主义“政治正确性”的立场,参阅凯西·戴维斯(1995)书中第177至181页的讨论。

③“文化冤大头”一词被凯西·戴维斯(1995)用来表述压迫和文化论述的模式把整形的女性看作是消极的受害者。凯西·戴维斯认为这些模式假定“女人去整容无非是受到意识形态的蒙蔽。也就是说,这些女人是文化冤大头”(第57页)。(本文对凯西·戴维斯一书的引用,采用的是1997年由台湾巨流出版社出版的张君玫翻译的版本。)

④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1978年所写的“运动与社会阶级”(Sport and Social Class)一文中用“身体资本”一词来指称在运动场域中可见的身体资本。克里斯·希林(Chris Shilling)在受到布迪厄的启发之后,将身体形态、体格和口音等都纳入身体资本的概念范畴,并且将布迪厄的身体资本的概念引入到身体社会学的讨论之中。

机制在女性身体上的运作,另一方面探讨女性通过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如何以主体消费者的身份获取“身体资本”(physical capital),④[11](P111)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以个人的身体政治的运作来自我赋权。

三、研究和调查的方法:倾听女性的声音

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整形美容手术和“人造美女”的现象在中国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从女性主义和消费文化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12](P15-20)[13](P153-155)[14](P21-23)[15](P29-32)[16] (P153-154)[17](P99-102)[18](P88-94)例如,姜秀花2003年在“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一文中,反思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女性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地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关系,并对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审美活动和女性价值观的渗透和控制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19](P37-46)毋庸置疑,这些已有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地讨论。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来探讨这一现象。采纳戴维斯“倾听女性的声音”的建议,本文注重社会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人叙事。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尽管笔者并不支持通过整形美容手术来解决就业、婚姻和个人生活的诸多现实问题,但在研究中,笔者试图倾听选择整形手术的女性的声音,听取她们如何叙述自己的手术是必需的——

—这些叙事往往充满着矛盾,但正是这些矛盾揭示了个体的身体与周遭世界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换言之,即使要从批判的立场去诠释女性对整形美容手术的选择,笔者也试图以尊重这些女性为前提。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个案的定性研究为主,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笔者于2005年7月至8月在北京进行了前期调查,并于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实际上,由于整形美容手术大多涉及个人隐私和医疗机构的商业机密,所以田野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值得庆幸地是,通过朋友的介绍,笔者认识了中国整形美容界的一位焦点人物L 女士,除了对她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外,也参与观察了她参加的一些整形美容的商业活动和电视节目的录制,并通过她的人际网络采访了一些整形的女性。在田野调查期间,笔者也给一位资深的整形美容咨询师充当了助手,陪同她去南方一个城市的一家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做培训活动,近距离地观察了诊所的运营。调查中深度访谈的对象有的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有的是在走访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认识的,还有的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此外,在2006年至2007年间,北京大概总共有300多家登记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笔者走访了其中的42家。这里面有的是笔者以顾客的身份去进行了手术的咨询,有的则是笔者在休息室里或是病房里与一些女性进行交谈和访谈。此外,由于“人造美女”现象也是近年来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媒体竞相报道的题材,这部分资料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素材。

四、讨论:整形美容手术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结合前述的理论框架和田野调查的资料,在本文,笔者关注的是三个“W”的问题:who,why和what。具体来说,who指的是谁是这些选择整形的女性;why探讨的是她们为什么选择整形;what关注的是这些女性对整形手术的选择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情景中发生的。

谁是这些选择整形美容手术的女性?和欧美国家选择整形美容手术的女性往往在年龄上相对成熟不同,在中国,选择整形美容手术的主体人群相对年轻化。例如,根据美国美容外科学会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总共实施了大约86万例美容外科手术,除去15万例男性的手术之外,大部分是女性的手术。而从女性的年龄分布来看,35-50岁年龄组占近1/3,26-34岁年龄组占22%,只有近18%的人群年龄小于25岁。在中国,尽管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官方统计数据,但许多媒体都广泛报道了年轻一族,特别是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是选择整形美容手术的生力军。[20][21][22][23][24][25]此外,虽然整形的主体以年轻女性为主,但近年来中年妇女甚至是老年妇女整形的人数也明显增多。据笔者走访过的几位整形医生的介绍,近年来整形人群的年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换言之,在他们的临床案例中,55岁以上和18岁以下的老少求美者并不少见,而且这两类人的年龄界限

不断地被年龄更小和年龄更大的整形者刷新。除了年龄的两极分化,田野调查的个案以及各种新闻报道显示,选择整形手术的女性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身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调查中,笔者所接触到的整形女性来自各个社会阶层。从年轻的大中学生到中年的妇女,从中年的“下岗女工”到中年的“富婆”,从城市“白领”到农村流入城市的“打工妹”,从精英“海归”到底层“小姐”,在当今中国,卷入到整形美容手术的女性来自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这表明了这一群体并不是一个同质的“单数”女性群体,而是异质的“复数”女性群体,正是这种身份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寻求整形手术的不同目的。

她们为什么要选择整形?要了解女性选择整形手术的原因,一定要从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近些年的社会剧变来着手。中国社会近三十年来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世人瞩目。在众多的社会变革之中,其中的一个特征是随着全球消费文化和市场在中国的扩张,一场“消费革命”(consumer revolution)带来了中国社会的“第二次解放”(the second libera-tion)。[26](P312)消费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商品的价值不再停留在对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在于对于人们欲望的满足。在消费文化中,身体被认为是快乐的载体,肉体之美成为被礼赞的主题。媒体和视觉工业不断制造和复制“超真实”的完美身体形象,或者说共同包装和建构了一个让人欲望的“完美的”女性身体形象,并通过整形美容产业出售这件让人欲望的符号商品。在承认女性身体被消费文化和市场商品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身体是可塑的,身份是可以改造的,身体成为现代人个人认同的核心。此外,和一般的假设认为女性整形是因为虚荣爱美不同,调查的个案显示,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整形更多的不是关于虚荣,而是关于身份认同和实用性。她们有的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有利的身体资本,有的是在情感和婚姻生活中“女为悦己者容”,有的把美丽的身体形象当作是中产阶级身份的象征,有的是为了逾越“土气”和“洋气”的身体文化的区隔,也有的把整形当作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表达。在这些有差异的目的之中,既有对美貌神话和男性凝视的顺从,也有在有限资源内利用自己的身体,赢取更多身体资本的抗争。

个体对整形手术的选择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把身体分为生理的身体和社会的身体,认为身体的控制是社会控制的表达,并强调身体是一种象征系统。[27](P69-87)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转变如何影响着女性对身体形象的感知和实践?身体形象的重塑与社会结构的重构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动性?值得注意的是,田野调查的案例不约而同地揭示了女性基于容貌的身体焦虑与其在社会结构剧变中精神上的焦虑是同源的。在这些女性所讲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她们所讲述的往往并不仅仅是与容貌和整形相关的伤痛和梦想,也是人生经历的焦虑和欲望。举例来说,女大学生讲述找工作的艰难和就业市场中基于性别、身高和长相等的歧视;下岗女工讲述失去“铁饭碗”后与年轻女性竞争“青春饭”的艰辛;农村打工妹讲述自己在城市生活中被嘲讽土气、俗气、落后和花钱小气的经历;以及下海经商后致富的“铁女人”讲述由于丈夫在外包养年轻漂亮的“二奶”而带来的家庭危机等。仔细审视这些整形故事背后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我们会发现,作为个体的女性对整性手术的选择实际上是嵌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结构和就业体制的改革、职业的性别区隔以及基于性别、年龄、长相和身高等的就业歧视、社会分层和贫富悬殊的加剧、城乡流动及城乡差别的扩大、强调女性容貌的传统性别规范的根深蒂固、婚姻家庭和性生活模式的变化等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剧变之中。女性身体的焦虑和女性身体形象的不确定性源于社会转型中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结构剧变带来的不确定性。当人们见证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里,一夜之间,穷人可以成为富人,农村人可以成为城市人,传统的可以变成现代的,西方的可以变成中国的,无怪乎人们相信在手术刀的“魔力”之下,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正是社会短时期内的剧变和不确定性让人们试图抓住每一个可能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捷径,也包

[参考文献]

[1]张晓梅.2005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R].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Facing tough Job Market,Students Seek an Edge by Going under the Knife[N].China Daily .August 26,2006.

[3]Morgan,Kathryn.Women and the Knife:Cosmetic Surgery and the Colonization of Women ’s Bodies [J].Hypatia,1991,6,(3).[4]Davis,Kathy.Reshaping the Female Body:The Dilemma of Cosmetic Surgery [M].New York:Routledge,1995.

[5]Wolf,Naomi.The Beauty Myth: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M].New York: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Inc,1991.

[6]Kaw,Eugenia.Medicalization of Racial Features:Asian American Women and Cosmetic Surgery [J].Medical Anthropology ,1993,7,(1).

[7]黄咏梅.塑身运动、厌食症到胖妹骄傲的思考———一个女性主体与女性身体的提问[A].宁应斌编.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C].台北: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2000.

[8]Davis,Kathy.Dubious Equalities and Embodied Differences:Cultural Studies on Cosmetic Surgery [M].Lanham:Rowman and Littlefield,2003.

[9]Gimlin,Debra.Cosmetic Surgery:Paying for Your Beauty[A].Laurel Richardson,Verta Taylor and Nancy Whittier,eds.,Feminist Frontiers [C].Boston:McGraw-Hill,2004.

[10]Foucault,Michel.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 [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7.[11]Shilling,Chris.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M].London;Thousand Oaks;New Delhi:Sage,2003.[12]韩贺南,陈方等.人造美女挑战内在美是也非也?[J].中国女性文化,2004,(5),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3]张敏.对大学女生整容现象的思考[J].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04,18,(3).[14]杜秀芳,沈钏.对大学生整容态度的调查[J].青少年研究,2004,43,(3).[15]王砚蒙.“人造美女”社会性别解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5,(1).

[16]唐静文.用女性主观点解读

“人造美女”现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5).[17]龙鸿祥,刘嘉.人造美女的文化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8]丁少彦.美女迷思的政治经济[J].女性主义,2006,(7).

括整形美容手术这种有风险的捷径。

五、小结

尽管整形手术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甚至是一种倍受争议和危险的选择,但这一选择背后个性的能动性并不应该被完全抹杀。或者说,在一个行动空间既定的处境里,在一个非自己所能控制的社会环境下,存在着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来协商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性。在有限的一定范围内,整形手术让女性透过身体,重新调整自己和周遭世界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本文所试图揭示的也正是这种身体与自我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正如凯西·戴维斯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设法探讨女人在面临美容手术时的复杂心态与两难:整形既是问题也是解答,既是压迫也是解放”。[4]

(P67)

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往往被认为是女人虚荣爱美的肤浅表现,然而正是在这种貌似肤浅的身体实践里嵌入了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共同书写。正如南希·谢伯尔-休斯(Nancy Schep-er-Hughes )和玛格丽特·洛克(Margaret Lock )犀利地指出那样,身体不仅是个体的身体,也是社会的身体

和身体政治的表达。[28](P6-41)

如果把身体看作是一个记

号,那么整形手术刀在女性身体上所铭刻的不仅是青春和美貌,也是“外貌的政治”

(the politics of ap-pearance);[29]如果把身体看作是一个象征,那么女性

身体的手术重塑所隐喻的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剧变和重构,也是在此剧变中人们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以及身体行动上的顺从和抗争。痛并美丽着,这既是女性身体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经验写实,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剧变的隐喻写照。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费孝通.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C].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3]孙立平.迈向实践的社会学[J].江海学刊,2002,(3).

[4]阎云祥.村庄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Rose,Deborah Bird .Gendered Substances and Objects in Ritual:an Australian Aboriginal Study [J].Journal of Material Religion ,2007,3(1):34-46.

[6]Kenyon,Susan M.Moveable Feast of Signs:Gender in Aar in Central Sudan[J].Journal of Material Religion ,2007,3,(1).

[7]Beth,Montemurro .Add Man,Donnot Stir:Reproducing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in Morder Wedding Showers [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2005,34,(1).

[8]Law,Pui-Lam .The Revival of Folk Religion and Gender Relationships in Rural China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J].Journal of Asian Folklore Studies ,2005,64,(1).

[9]项萌.家族祭祀制度中的女性———对桂东南客家家族某村落的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05,(5).[10][美]萨林斯著,赵丙祥译.文化与实践理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王铭铭.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12][美]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3]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J].民俗研究,2006,(1).

责任编辑:迎红

己的传统形式包容各种变化的事件,再造出社会的标准形态,从而使文化结构秩序得以在原有的框架内继续。

由此,本文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以礼仪为代

表的乡村非正式制度中性别关系的文化图式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种象征性表达,似乎不随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19]姜秀花.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52,(3).[20]赵新培.大中学女生寒假忙整容专家:18岁以下慎做[N].北京青年报,2003-02-17.[21]任常青等.女大学生整容热[N].中国青年报,2003-12-19.[22]杨霞.广州青少年暑期“整容热”[N].工人日报,2003-09-02.

[23]欧阳四平.先美容再找工作,大中学生暑假纷纷掀起整容热[N].羊城晚报,2004-07-08.[24]李梅,王雨婷.学生假期整容热[N].北京晨报,2002-08-24.

[25]俞冰清.李宇春这张脸人气最旺?剖析青少年整容热背后[N].今日早报,2005-08-16.

[26]Davis,Deborah S.ed.The 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 [C].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27]Douglas,Mary.Natural Symbols:Explorations in Cosmology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1970].

[28]Scheper-Hughes,Nancy and Margaret Lock.The Mindful Body:A Prolegomenon to Future Work in Medical Anthropology[J].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1987,1(1).

[29]Chapkis,Wendy.Beauty Secrets:Women and The Politics of Appearance [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6.

责任编辑:含章

!!!!!!!!!!!!!!!!!!!!!!!!!!!!!!!!!!!!!!!!!!!!!!

(上接第22页)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之欧阳家百创编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欧阳家百(2021.03.07) 姓名:性别:年龄:测定日期:第次测定情 绪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医生了解你的 情绪变化,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从而给你更多 的帮助。这个测定表是专门设计用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借 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请阅读以下各个项目,将其中最 符合你上个月以来的情绪的答案勾出。对这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 考虑,对每个问题立即得出答案比考虑后再回答更为准确。 A 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题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几乎所 有时候(3分);大多数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的心中充满烦恼 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 然如此(0分)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肯定(0分);经 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5、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根本没有(0分);有时(1分);很经常(2分);非常经 常(3分)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确实非常多(3分);是不少(2分);并不很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慌感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D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题1、 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样多(1分);只有一点儿(2分);基本上没有了(3分)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感到愉快根本没有(3分);并不经常(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4、我好像感到人变迟钝了几乎所有时间(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5、我对自己的 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差不多是这样做的(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段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 根本没有(3分) 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焦虑症自测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用于诊断。 请仔细阅读指导语 根据您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再选择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 * 很少:没有或很少有时间 * 较少:少部分时间 * 较多:相当多时间 * 经常: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部时间 1.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2.很少 3.较少 4.较多 5.经常 6.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7.很少 8.较少 9.较多 10.经常 11.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2.很少 13.较少

15.经常 16.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17.很少 18.较少 19.较多 20.经常 2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22.很少 23.较少 24.较多 25.经常 26.我的手是干燥温暖的 27.很少 28.较少 29.较多 30.经常 31.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32.很少 33.较少 34.较多 35.经常 36.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37.很少 38.较少

40.经常 41.我做恶梦 42.很少 43.较少 44.较多 45.经常 46.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47.很少 48.较少 49.较多 50.经常 51.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52.很少 53.较少 54.较多 55.经常 56.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57.很少 58.较少 59.较多 60.经常 61.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62.很少 63.较少

考前焦虑案例分析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安全工作典型案例报告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方卫中 【舒缓压力,不被“考证”而击倒】 一、具体案例 小王,某财经职业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2)班男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独生子,爸妈均在外贸公司工作,自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2011年10月16日(周日)晚自习晕倒在教室。第二天上午8:30左右,他在几位同学的搀扶下,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咨询,只见这位身高足有1.75米的小伙子满头白发。接待他的心理老师招呼其入坐后,耐心聆听他的诉说:“老师,我因为报考报关员,从大一入校不久,就开始与几个同学一起着手报考的事。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看烂了二十多本考试参考资料,做了上百套模拟试卷;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来校将近两年了,寒暑假都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上课经常走神,老是想着考报关员的事,晚上经常是一、二点才睡觉,睡觉老是失眠做噩梦,头发也白得差不多了。现在离“报关员”考试只有半个月了,但是自己的临考状态却很不好,昨天晚上还晕倒在教室。我现在非常担心如果考不过,我无法面对我的父母,无法面对我的老师,无法面对我的同学,也无法面对自己的满头白发。假如我不能通过报务员考试的话,只有去撞墙,一死了之。通过心理咨询老师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心理疏导,这位同学不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考试,而且赢得了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实际分数远远超过达标线,2012年8月在进入大三之前,就提前与山东青岛某公司签约了。 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发原因,采取的方法措施及取得的结果) 考前焦虑症,也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有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还可能出现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

焦虑综合症

易患焦虑症的三类人 长期焦虑是指患者长期感到精神紧张、恐惧、失眠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压力的逐渐加大,患焦虑症的人日渐增多,易感人群也逐渐明确,大多与压力和挫折有关。因此易感人群应加强注意,认识到其严重性并提高心理防御能力。 与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活力减退、做事没兴趣等表现不同,长期焦虑患者经常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入睡困难。长期焦虑可导致多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等。 从临床看,四五十岁的更年期妇女焦虑特征比较明显。一些企业家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长期焦虑。此外,像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恋爱中发生挫折,或是学业繁重,也有可能陷入长期焦虑。这三类焦虑症的高发人群,平时一定要注意自我调节,多和他人倾诉、交流。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有人打比方说焦虑是抑郁的姐妹花,很多人焦虑过度,就会发展成抑郁,和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症状较重,这也给治疗增加了困难。

更年期妇女、企业家、大学生这三类高发人群应注意。如果发现自身有明显的焦虑症表现,应及时就医,把握最佳治疗时间,切勿听之任之。病情较轻的则可以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缓解长期焦虑;病情较重的则要把自身感受如实反映给心理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以免影响工作和生活。 焦虑症的诊断 1.广泛性焦虑 (1)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2)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不安和过分警惕; (3)不符合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2.惊恐发作也可以成为焦虑症的诊断依据: (1)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的强烈惊恐,伴濒死感或失控感; (2)发作时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3)每次发作短暂(一般不超过2小时),发作明显影响日常工作; (4)1个月至少发作3次; (5)特别要注意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及肾上腺嗜络细胞瘤、心血管病、自发性低血糖、内分泌病、药物戒断反应和颞叶癫痫所致的类似发作。 (6)不符合忆症和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7)脑电图示X活动减少B活动增加。这些都是判断焦虑症的诊断依据。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备课讲稿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精品资料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雅,女,19岁。南安一中高中补习生,数学基础较差,补习后进步不大。村里有十多人同读高三,仅她一人为补习生。家境较好,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补品,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这给她造成很大压力,思想包袱大,上课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担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又想到比其他同村同学多读了一年,如考不上大学,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且丢尽了家族的脸。于是,为了考上大学,给家族争光,她整天都在考虑着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除了加班加点拼命学习外,下了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灯熄了,她还要躲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后来,睡眠渐渐不足,头昏沉沉的,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了时间而比别人考得差。特别是考试时,“怕比其他人考得差”的念头总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因为考前的紧张感加剧,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并且逐渐下降,这令她更加焦虑。高考临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害怕失败的阴影总困扰着她。小雅偶尔也会给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是一上课,精力总集中不了,脑子里总想:“要是再次考不上怎么办?”越想越紧张,于是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好地读书,但难以做到。在苦恼不堪的情形下,她找到了老师,诉说了一切。 案例分析: 小雅的症状突出表现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紧张和焦虑,并伴有运动性不安,如: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时间;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难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且,小雅的焦虑是经常性的,属于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关键词:焦虑、恐惧症、失眠、疑病症、惊恐发作。 作者于飞,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综合正心疗法创立者,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疗愈。 一、综合论述 01、焦虑情绪的解析 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担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犯错、失败、被质疑、被否定、被贬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远、生病、意外、死亡...... 以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化的、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思维逻辑推理、画面想象的形式存在,引发焦虑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推动着上述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和情绪感受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02、焦虑症状的解析 焦虑反映在思维上: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焦虑反映在情绪上:紧张、不安。 焦虑反映在身体上:胸闷、呼吸短促、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失眠多梦......

焦虑反映在表现上:坐立不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焦虑反映在人际上:敏感、多疑,猜忌、回避...... 思维形式推动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引发身体不适和外在的不良症状表现,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影响着情绪变化...... 思维形式和内容、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外在表现、外界人际关系评价等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新的诱发因素,引发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举例:自己担心某人会怀疑、否定自己,从而感到情绪紧张,从而身体僵硬、胸闷、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紧张不自然,感觉自己心里有鬼、不真诚...... 03、常见的焦虑形式 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肌肉紧张,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是习惯性的对事物的消极预期和灾难化联想,以及习惯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做法。是一种谨小慎微、严防意外发生的身、心状态。 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很多当事人一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躯体疾病,跑到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一个轻微病症的诊断,有的医生会建议去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的躯体症状。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 案例分析 (一)学生一般资料: 该学生是我校(某某市职业中专)高职升学尖子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发挥好时能进级部前五名,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身体素质较差,精神低落,心事重重。 成长史:出生:农村家庭,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小学: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初中:初二,出现焦虑问题,睡眠障碍,成绩下滑。 初三,在痛苦中度过,出现问题的导火线。 高中:高一:到我校学习,问题发展。 高二,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且转移。 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严重的矛盾无法解决,主动寻求帮助。 (二)学生自我陈述: 初二时,成绩优秀,因为上学路远,经常迟到被老师罚站,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是很在乎,于是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觉得老师肯定对我有成见了,于是我也开始不喜欢老师,以至于开始恨老师。出于跟老师赌气吧,我也不认真学习了,紧接着自然就是成绩下滑,我本来学习那么好,现在却考得这么差,都怨那可恶的老师,我更恨老师了,我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绩,晚上出现了失眠,我就买了安眠药,吃了也不管用。我痛苦极了,我曾想过不上了,又考虑家人一定不会同意,真没办法,我难受死了,每天我觉得度日如年,我成了睡眠的奴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我该怎么办?真是祸不单行,上初三寒假时,我回家过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她在我们家吃的饭,但是,饭后我发现奶奶把她用过的碗扔了,我就好奇地问为什么,奶奶说她得了肝炎,此时我正想起我们刚学过,肝炎是传染的,哎呀,我刚才还和她在一个盘子里吃菜了,我是不是被传染了,我感觉好像自己真被传染了。于

是我整天闷闷不乐,也很害怕,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医院检查,结果说我没有被传染。我很高兴,但是此后我仍然害怕和别人一起吃饭,生怕自己被传染上。我从不敢在外吃饭,因为我觉得外面的盘子不干净。也不愿意跟别的同学互相借东西,于是我跟别人的来往少了,觉得自己很孤独。我整天都在疑神疑鬼,我的头都快要炸了。中考我落榜了,我都不想上了,可怕家人伤心,于是来到职业学校。爸爸让我上的升学班,还让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在高一我仍然整天担心,看到别人手划破了,我就害怕站到自己的身上。有一次,同学跟我开玩笑,把血弄到我身上,我觉得这下完了,我得马上洗干净,我一遍又一遍的洗,每洗一次我就会放松一些。不洗干净,我就无法安心学习。就这样我受折磨地度过了高一。到了高二,我的情况更严重了,我开始害怕红色。遇到红色的东西,我就会浮想联翩、忧心忡忡,无法学习。此时我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高考肯定考不上。我想找人帮我解决,可是我又怕别人会笑我心理不健康。老师讲的我根本没心思听。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了,我想到了自杀。但是我又不忍心扔下年迈的父母,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无论怎样,我都要活着。就是在困惑中我度过了高二。转眼间,我升入了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的严重让我更加担心。我该怎么办。我在校园里徘徊,突然看到心语信箱,我心里一动,有了,我的救星来了。我为什么不找心理老师帮忙呢?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心理老师,于是便开始了我的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老师的观察: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心事重重,好像有很大的包袱压在身上,一筹莫展。他很紧张,就怕被别的人知道,说他心理不健康,非常急迫的要我救救他。还说已经找我几天了。 通过班主任的了解:该同学表现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语文老师找他谈话,他觉得老师对自己太关心,受不了。常跟班主任老师说:“老师,你别对我那么好,我受不了。” 考虑为其保密,于是未向同学了解情况。

(完整word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AD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时间: 这个测量表是为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情绪而设定,请详细阅读,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选择。 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A) a几乎所有时候(3分)b大多时候(2分) c有时(1分)d根本没有(0分) 2、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感兴趣(D) a肯定一样(0分)b不像以前那么多(1分) c只有一点(2分)d基本没有了(3分) 3、我感到有些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A) a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b是的,单并不太严重(2分) c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d根本没有(0分) 4、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务有趣的一面(D) a我经常这样(0分)b我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c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 d 根本没有(3分) 5、我心中充满烦恼(A) a大多数时间(3分)b常常如此(2分) c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d偶然如此(0分) 6、我感到愉快(D) a根本没(3分)b并不经常这样(2分) c 有时(1分)d大多数时间(0分) 7、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A) a肯定(0分)b经常(1分) c并不经常(2分)d根本没有(3分) 8、我感到人好像变迟钝了(D) a几乎所有时间(3分)b很经常(2分) c有时(分)d根本没有(0分) 9、我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A) a根本没有(0分)b很正常(2分) c有时(1分)d非常经常(3分) 10、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D) a肯定(3分)b经常(2分) c并不经常(1分)d根本没有(0分) 11、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A) a确实非常多(3分)b是不少(2分) c并不多(1分)d根本没有(0分) 12、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D) a差不多是这样做(0分)b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 c很少这样做(2分)d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13、我突然有恐惧感(A)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中度焦虑症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近年来其患率逐年不断攀升,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愈焦虑症的疗法,加上多数焦虑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与过度担忧,导致了该病焦虑症患者普遍伴有较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亲情护理组在上述条件下接受亲情护理联合常规护理 ①安排家属探视,给予焦虑症患者情感支持。 ②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以及建立合理思维模式,建立应对方式。 ③建立良好的病房氛围,促使病房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并诉说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促使患者更好表达自身的负面情绪。 ④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倾听音乐和腹式呼吸进行自我放松,并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充分尊重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⑤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和照顾患者,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患者疾病的认知,并更好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通过看电视和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对于疾病的注意力。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2、RSHWHO渡氧脑健康平衡营养是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54项活性成分,通过修复下丘脑、脑垂体、松果体、皮质醇来改善脑细胞和神经元链接,预防脑萎缩,从源头上修复脑功能,恢复大脑生成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褪黑素等重要物质的能力。

焦虑症案例:她总是心里特别烦

她总是心里特别烦 迟雅 ZYN:女,汉族,高三文科学生。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感觉心里特别烦,因此于2015年9月28日前来向迟雅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自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感觉心里特别烦,每天早晨起来都有强烈的紧张感。上课听不好课,自习课也上不好,总觉得已经荒废了很多了,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一想到自己要发奋图强,紧张感又上来了,什么害怕的情绪都上来了。思考时,大脑堵塞,思考不好。 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焦虑指数比较高,从嗓子到胸口都感觉堵得慌,尤其是情绪不好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严重时,还会恶心。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6。中度。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70。重度边缘。 90项症状检查表(SCL—90):躯体化:2.9,强迫3.3,人际关系2.2,抑郁2.8,焦虑4.1,敌对性3.3,恐怖2.3,偏执2.2,精神病性2.1,睡眠饮食1.4。 根据CCMD—3标准,结合咨询师经验,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三、心理调适过程 2015年9月28日开始接受心理调适。主要从四个层面来解决求

助者的问题。一是认知层面,二是系统脱敏层面,三是潜意识层面,四是躯体层面。

2015.10.1:经过身体调理,嗓子堵得慌的感觉减轻,其他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做催眠都难以进入安静状态。 2015.10.3:烦的感觉依旧,甚至在教室里呆不下去,复习课、自习课,都是低效率的。再进一步进行身体调理,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2015.10.5:今天,求助者烦的感觉基本消失,从嗓子到胸口堵得慌的感觉也基本消失。但是还是无心学习。上课时,感觉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班主任老师跟她说,你可以量力而行,包括各科作业,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可以不做。这让她感觉很轻松。重申了人生的三种基本态度,克服焦虑的五个注意事项。 2015.10.11:今天感觉烦的问题还存在,但是症状不像以前那样严重了。胸口堵的感觉没有了。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周来一次。 2015.10.18:在学校度过一周,感觉还是不太在状态。主要问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而实际能力达不到,为此而纠结。昨天晚上在家里还哭了一场。今天跟咨询师说,我现在意识到,我主要问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想一些没有必要想的事情,注意力跑来跑去,无法集中在学习上。你现在这种意识,与你其他问题得到解决有关系,其他困扰你的问题解决了,你才感觉注意力不集中是主要矛盾。同时指出,现在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强迫思维,注意力集中不好。针对她的悲观情绪,咨询师同她一起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按照计划和问题的强弱程度,第一周解决的是嗓子异物感问题,第二周解决的是胸口发热发堵的问题,第三周重点解决的是心理发烦的问题。现在刚开始解决注意力问题和强迫思维问题。明确告诉她,你现在问题越来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讲解

沙盘游戏辅导记录及案例分析 市三中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w,女,汉族,13岁,盘锦市三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拮据,享受国家低保待遇。2013年11月16日16:50分,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访。经调查与询问,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小W是独生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她,但却对她很是疼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父母对小W寄予了很大希望,尤其是母亲,更是盼着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将来能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窘迫之路。小W从小特别懂事,勤俭节约,能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小学六年,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直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未受到任何挫折。 3.精神状态: 紧张焦虑,情绪低落,自责,但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4.躯体状态: 来访者有头疼心慌,胃疼干呕,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性病变。 5.社会功能: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学习效率

下降,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6.心理测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焦虑因子2.9分,抑郁因子2.5分,这两个因子分均超过常模2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量分为54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 测量分为50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来访者没有出现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近两个月来,经常感觉心烦气躁,总是感觉非常紧张,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出现头疼胃疼,心慌干呕等情况,晚上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常被噩梦惊醒,害怕考试。 2.个人陈述: 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到一月份的期末考试就紧张的不行,心里烦躁的很,还头疼胃疼。只要老师同学家长提到考试的事,我就觉得心慌,甚至想吐,可又吐不出东西来。现在我晚上经常在床上躺一个小时也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也常常梦到学校考试,我没复习好不会做题被吓醒。我小学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从来都没掉出班里的前三名。我们家里不富裕,现在也没有电脑,可是爸爸妈妈却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妈妈总是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我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像她和爸爸这样苦。平时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工作非常辛苦,花钱很仔细,可是只要我需要的学习用品,像习题书之类的,他们给钱却很痛快,我有时心里过意不去想不买,妈妈为此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七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一、定义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原因不明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称为慢性。 多数GAD患者合并有抑郁障碍或其他焦虑障碍,称为共病现象。常见的共病有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等,共病造成GAD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二、流行病学 G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在普通人群中年患病率%%,45—55岁年龄组比例最高,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GAD常为慢性病程,国外资料显示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已经有10年病程者并不少见。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荟萃分析表明GAD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度大约为32%。 2.神经生物学: (1)神经影像学: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杏仁核,研究发现GAD的青少年杏仁核体积增大,前额叶背内测体积也增加;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背内测活动增加,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而前额叶背外侧活动相对下降。(2)神经生化 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焦虑伴有警觉程度增高和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表现,提示患者的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某些可以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的药物如可乐定,有减轻焦虑的作用。? ②?5-羟色胺的作用:??5-羟色胺释放增加时,出现明显焦虑反应。??? ③γ-氨基丁酸的作用:γ-氨基丁酸有抗焦虑的作用。焦虑也许与γ-氨基 丁酸的功能不足有关。 ④乳酸盐的作用:静脉注射乳酸盐可以引起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研究的重 大进展之一。乳酸盐的致焦虑作用已在制造焦虑模型及检验抗焦虑药物的疗效中得到应用。 ⑤另外,尚有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及白细胞介素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皮质醇却低于对照组。待焦虑症状缓解后,上述各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 3.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在临床上,一些焦虑障碍的患者病前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特别是威胁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发作。近来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发展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照料者的矛盾情感、父母的过度保护、被虐待和威胁、与养育者过多分离均可能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四、临床表现 GAD起病缓慢,可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病程漫长者社会功能下降。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 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令狐采学 姓名:性别:年龄:测定日期:第次测定 情绪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变化,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从而给你更多的帮助。这个测定表是专门设计用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借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请阅读以下各个项目,将其中最符合你上个月以来的情绪的答案勾出。对这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考虑,对每个问题立即得出答案比考虑后再回答更为准确。 A 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题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 几乎所有时候(3分);大多数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的心中充满烦恼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然如此(0分) 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肯定(0分);经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 5、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根本没有(0分);有时(1分);很经常(2分);非常经常(3分) 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确实非常多

(3分);是不少(2分);并不很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慌感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D 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题 1、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样多(1分);只有一点儿(2分);基本上没有了(3分) 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感到愉快根本没有(3分);并不经常(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 4、我好像感到人变迟钝了几乎所有时间(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5、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差不多是这样做的(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段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 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焦虑症心得

焦虑症心得 案例赏析-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 音乐学院 12音本一班学号:2012514102 夏雯娟(第13小组)案例分析 1、个案描述 小周,女,17岁,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独生子女,智力正常,体态正常。父亲经商,母亲为普通职工,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经详细询问、调查,小周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有较剧烈的痛经症状,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 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由于是独生子女,小周一直是在父母的精心 呵护下成长的。小周的父亲家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较多,因此小周有八个堂兄弟 姐妹。由于祖父母都是小学教师,整个家族都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逢年过节聚在一 起时,子女的学习成绩就会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小周从小就知道,如果自 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就会让父母在亲戚面前丢面子。自上小学开始,她就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一直担任班里的小干部。16岁时,以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中考班级排名第五名,这让其父母感到非常有面子。在家的时候,父母也从来不让小周干家务活。在考上重点中 学后,更是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进入重点中学学习后,小周更加努力的 学习,希望能保持这样的排名。因此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并时常 半夜挑灯夜战,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集体活动,成了班里出名的乖学生。 2、问题表现 经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讲话声音清晰,有条理,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 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 焦虑。妈妈反映:小周从小比较内向,认识的人都觉得她很乖巧,自尊心比较强,从

焦虑症阶段的案例分享

1、治愈:中国或外国很多的心理医生认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治不好的只能缓解,我现在告诉大家,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吧里已有好多人治愈了,但西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还要靠心理治疗。我推荐威克斯的自救二本书,我是按着做的。现在已完全理解了“面对,接受,漂然,等待”的真正意思。治愈不代表思想就不会波动,像我有时候想起不好的回忆,或习惯地紧张的时候也有,但我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调节,一会儿就好了。所以治愈不代表把记忆清除,但知道怎么用“面对,接受”的方法调节,哪就代表治愈。 2、恢复的过程:我是用7个月左右现在症状消失,但一想起来还会紧张和头也会痛,但只要接受,过一会儿就好了,症状消失。我发现我才开始严重的时候,只要发作,哪焦虑要有三到四周的时候,天天难受。然后按着接受方法,天天看看自救书,突然有一天顿悟,能好上一段时间。但后来我发现,我发作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会越来越短。只到现在,思想波动还会有,但只要半个小时就会好。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焦虑不可能立马就好,也要有个过程。因为,症状到最后消失也会有一大段过程,大家一定要有个心理准备。 3、症状消失后的迷茫:前一段时间,我在症状消失后有过一大段迷茫期,跟有症状的时候完全不同。有症状的时候,心理反而能平静接受。但症状消失后,像威克斯医生说的,整天提心吊胆,天天非常的紧张,心里不能平静,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大家如果有这种情况,我现在告诉大家怎么办。以前有症状的时候,你反而会平静,哪是因为你身上有症状的时候,你能适应了,你能接受了,所以感觉

会平静。症状没有了,你因该这样想,我以前有症状我要接受,现在身上没有症状,你快好了同样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应该做好任何坏的准备,随便以后有好的不好的事发生,你都能完全接受。你都不去担心不已,有不好的事全让他发生好了,我都能接受。而且这就是个过程,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淡化的,所以做好最坏的打算,你才能找到最终的平静。我发现我前一段时间为什么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其实最大的一点就是:担心我现在恢复好了,以后会不会再不好。其实就是这个心理作怪。所以你要告诉自己,我最坏的都经历过,再有什么不好的,我也能接受,就让它来好了,我一样还能做自己的事,挺好,最终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 关心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关键还是在做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接受。 4、症状消失后的迷茫二:老是动不动就想到自己,关注自己。(很多人对此非常烦恼,同时我以前也是这样)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恢复到了最后,你紧张会变成一种习惯或回忆。威克斯医生说过,记忆是不能消除的,就是恢复后只要想起来也会紧张或身上有症状。我的总结是这样的,我回忆不好的事的时候也会,但基本上不怎么会太紧张。但我认为到了最后紧张其实是一种习惯。有时候紧张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起什么来,只是生病的时间长了,紧张成为了一种习惯。哪应该怎么办呢?我告诉大家,也去接受。什么意思呢,我就是要告诉你,你要接受你有时候无缘无故地紧张的习惯,如果紧张就让它紧张好了,每次紧张的时候,你告诉自己,这就是一种习惯,要习惯自己的这种“习惯”,希望大家能悟到这层

焦虑症案例分析

我们可能会经常听说过,某某学生又想不开,可能是压力太大引起的,其实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也因此,孩子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然而患上心理上的各种疾病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其中考试焦虑症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心理疾病,对此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李兵今天中午、晚上都不想吃东西,吃下去的全吐了。劝他去看病他不去,说是没病,还坚持要去课室复习,准备考试。再望望李兵,只见那原本消瘦的脸上满含着忧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看上去身体很是虚弱。 李兵是医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成绩却不太理想。每逢考试他都很拼命,开夜车是常事,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恼不已。李兵沉默了片刻,开始诉说。“昨天考第一科,我考得很糟,心里非常失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晚自习时,我开始复习下一科,可老是走神。 昨晚一晚都没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今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课室看书;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得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午饭我一点胃口也没有,但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晚餐也是这样。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他紧锁着眉头,不安地说。” 王颖主任分析,听了他的叙述以后,确定他患的事考试焦虑症,这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多数人来说,面临重要的或关键性的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

也是无害的。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使人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过程受干扰、思维过程受阻等问题,并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患上考试型焦虑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王颖主任给了以下几 个意见: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如果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能常常保持放松、平静,那么当应对考试或是重大考试时,自然能良好面对。放松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减轻自己的压力。 心理阅读,“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而心理读本更是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每个人的心灵都不可能一尘不染,尤其在当前这个浮躁、浮夸的时代。给大家推荐几本心灵图书《淡定是修炼出来的》、《生命的重建》、《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主动参与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学士是很重要的,但是也得讲究劳逸结合,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心情好了,学习自然就有积极性了,良性循环,面对考试也就不容易产生焦虑了。也可以自己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 通过上述一个案例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心浮气躁,让自己放松下来。

情绪自评量表das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情绪自评量表/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 / DASS-21 请仔细阅读以下每个条目,并根据过去一周的情况,在每个条目中选择适用於你情况的程度选项。请回答每个条目,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评价程度:0 ——不符合;1 ——有时符合;2——常常符合;3——总是符合 1.?我觉得很难让自己安静下来。0123 2.?我感到口乾舌燥。0123 3.?我好像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任何愉快、舒畅。0123 4.?我感到呼吸困难(例如:气喘或透不过气来)。0123 5.?我感到很难主动去开始工作。0123 6.我对事情往往做出过敏反应。0123 7.?我感到颤抖(例如,手抖)。0123 8.?我觉得自己消耗了很多精力。0123 9.?我担心一些可能让自己恐慌或出丑的场合。0123 10.?我觉得自己对不久的将来没有什麽可期盼的。0123 11.?我感到忐忑不安。0123 12.?我感到很难放松自己。0123 13.?我感到忧郁沮丧。0123

样本特性: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3所高校的在校学生1795人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779份,其中男生555人,女生1224人,平均年龄19岁(18.88±2.54岁)。样 本中1652人报告了专业,理科599人,文科1053人。 信度指标: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79,0.76;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三个分量表的建构信度为:0.72,0.80,0.76 效度指标: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理论模型与观察资料拟合度的卡方检验χ2(181)=1554.59,拟合度指数(GFI=0.92)、调整後的拟合度指数(AGFI=0.90),NFI=0.87、CFI =0.88、 IFI =0.88、RFI =0.85、TLI =0.86,RMSEA =0.065。 参考文献:龚栩, 谢熹瑶, 徐蕊, & 罗跃嘉. (2010).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 中国临川心理学杂志, 18(4), 443-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