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执教者:陈永梅评课者:李娜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敢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通过本节课观摩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练的杰作,本节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

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导学案的使用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亮点,学生预习与跟踪教师学习都起了引领作用。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既简练的方式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打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修词方

法,古今通用,通假字等。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本节课教师没有完成即定的教学流程,拓展训练没有进行就已超时,因为教师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教师调控,应变能力不强。

2、本节课虽然有导学教案,但听课者手中没有,教者应明确口述或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听课者对本节课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导学教案中也缺少重点,难点,这应是教师的失误。

3、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说的少,并且教师语速较快,没有注意听教师的感受。

6、教师评价单一,就是“请坐”,可用一些肯定或激励性语言能更好。

7、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联系没有讲清楚,要理解作者处境写出了此文,而现在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是我的点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1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意境,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欣赏一下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作品】 (1)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人士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被梁武帝免职后,他在《与顾章书》中就曾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到石门隐居的想法。所以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2.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感知文意。

3.学生进行跟读练习。 4.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参照课文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精品课件】展示 检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强调。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 (2)实词 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互相轩邈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 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3)虚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大约,表概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则: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4)词类活用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轩,高。邈,远。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散净。 (5)一词多义 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 绝:①天下独绝(唯一)②猿则百叫无绝(不间断) (6)重点句子翻译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学生翻译课文。 三、课堂总结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描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先总写山奇水异;再略写异水——流势缓慢处澄澈、透明,流势湍急处惊心动魄;再详写奇山——颜色上看苍翠而生寒意,气势上看争高直指,声音上

第11课 与朱元思书-课时同步君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解析版)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g) C.嘤.嘤成韵(yīng)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 【答案】B 【解析】B.互相轩.邈(xuān)。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答案】D 【解析】D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答案】B 【解析】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注意“奔”的翻译。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 【解析】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B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吴均——东晋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唐朝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范仲淹——宋朝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清朝 【答案】D 【解析】A中应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吴均——南北朝”;B中应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宋朝”;C中应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宋朝”。 7.默写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南朝梁文学家。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本文选自《》。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答案】(1)吴均吴均体吴均集校注学科#网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解析】本题(1)是文学常识填空,要求学生牢记本课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3)属于理解性默写。

《与朱元思书》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2、【共色】 3、【从流飘荡】 【从】, 4、【任意东西】 【东西】, 5、【许】 6、【缥碧】 7、【甚箭】 【甚】, 8、【寒树】 9、【负势竟上】 10、【互相轩邈】 【轩】,【邈】, 11、【直指】 12、【千百成峰】 13、【激】14、【泠泠】 15、【嘤嘤成韵】【嘤嘤】, 16、【千转】【千】, 【转】 17、【鸢飞戾天】 【鸢】, 【戾】, 18、【息心】 19、【经纶世务】【经纶】, 20、【反】 21、【横柯】【柯】, 22、【交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4、【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5、【许】表示约数。 6、【缥碧】青白色。 7、【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 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负势竟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13、【激】冲击、撞击。 1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7、【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教学突破: 1、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 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 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4、回味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1、导语: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

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简介文体和作者 (1)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 (2)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了解作者吴均)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听配乐朗诵,在音乐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总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水,分别表现了它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 (学生讨论、总结二:山的奇异主要表现在树多、山高、景美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总结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正面

11-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 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 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 美情趣。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 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 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写作 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与顾 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 山中去隐居。 文体《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

知识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 平仄,讲究用典。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 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 经典之作。 读准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 ..(xuān miǎo)泠.泠(línɡ)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 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 ..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 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文言句式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观景赏物,揽胜探美 3.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 【学习难点】 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 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诵读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投影: 1.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质疑释疑。 2.先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组合,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过会儿开展小组比赛。 展示: 1.齐读生字词。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然后出示朗读这一节的说明: 投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学生朗读其他小节,教师点评读得是否到位,并加以指导: 第二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前两句语调较高,后两句语调轻,语速缓,读出赞叹情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语调突然高昂,“箭”“奔”重读。 第三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前两句语调平顺,语速中等;第三句语调升高,语速加快,第四句语速减慢,其中“上”字要拖音,“互相”“轩”“邈”三者后要有拖音;第五句与第三句同;第六句“千百”语速减缓,拖音,“成峰”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这六句朗读变化过程: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前五句语速较快,一气呵成;“猿则百叫无绝”一句“猿”突然有较长的停顿,其后五字一字一顿,语速缓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11与朱元思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难点) 3.品味文章中所描述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享受审美乐趣。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1课时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重点) 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重难点) 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重点)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明确:(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明确: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常绿的树,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明确:(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 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 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 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 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

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 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 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 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 (2)负势竞上/横柯上蔽________ (3)天山共色/巧言令色________ (4)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 (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________ (6)好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7)蝉则千转不穷/人穷志短________ (8)与朱元思书/孤常读书________ 3. 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5. 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________ (2)从流飘荡________ (3)猛浪若奔________ (4)皆生寒树________。 7. 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 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 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9. 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品析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0. 课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1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 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11 与朱元思书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

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 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教材简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教学目标】 1、参照注释,熟读课文,理解句意,批注疑处。(课前预习) 2、理解作者笔下山“奇”水“异”的特点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3、参考背景,结合文题,了解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怀;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简单了解六朝山水小品文骈散相间、简练隽永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预习检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马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把握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二)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三)题解 “与……书”,“书”即“书信”,朱元思为人名,则题意为“给朱元思的信” (此环节应让学生自行思考回答,可参照《答谢中书书》) (四)字词详解 1.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夹(jiā)岸轩邈(miǎo) 转(zhuàn)泠泠(líng) 嘤嘤(yīng) 柯(kē)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窥(kuī) (在此环节中,可用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请学生来朗读这些文字,之后,展示正确读音并纠错,再带领全体同学齐读) 2.词意 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从:顺,随。自:从。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独特皆:全。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甚:胜过。 若:好像。竞:争着。上:向上。 反:通“返”,返回。窥:看。 轩邈;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千转不穷;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无绝:就是“不绝”。绝:停止。 3.朗读节奏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3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 ”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 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 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 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zhuàn)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交映:互相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来源:学科网]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 (lún) 窥(k uī)谷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人教版《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课下注释

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4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5,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猛浪若奔8。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9,负势竞上10,互相轩邈11,争高直指12,千百成峰1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4;好鸟相鸣15,嘤嘤成韵16。蝉则千转17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8。鸢飞戾天19者,望峰息心20;经纶世务者21,窥谷忘反22。横柯上蔽23,在昼犹昏24;疏条交映25,有时见日。 1选自《艺文类聚》卷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2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4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5缥(piǎo)碧:青白色。 6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7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0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1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12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5相鸣:互相和鸣。 16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17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18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19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20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1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2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 23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24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5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