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完成

地形测量技术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完成
地形测量技术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完成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周口店

实习时间:2011年8月7号——8月31号

指导老师:

组号:6组

班级:测绘x班(101209)

编写人:xxx(101209)

一、完成任务情况:

(1)1、任务来源:

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掌握测量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院领导安排我院09级测绘专业学生到周口店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对地形图的施测任务。

2、测区范围:

每个小组由抽签决定本小组的测区位置,我组测区范围南起长沟峪煤矿医院(K07)、北至长沟峪煤矿公交站(K09),西起长沟峪煤矿、东至周口河(Z01),测区为400mx400m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的区域。

3、遵守的技术要求:

首级控制测量等级为一级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等级为四等,高程控制测量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

4、规范和图示:

(1)以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测量规范》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测量规范》为遵守规范,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1997)》为遵守图式。

(2)施测单位、工作起止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1、施测单位:

以小组为单位,测绘2班6组。

2、工作起止日期:

实习工作起始时间为2011年8月6日,结束时间为2011年8月30日。

3、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我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相关内业计算。最终完成了我组所分配的400mx400m的测绘区域的聚脂薄膜成图任务。

二、利用资料情况:

(1)、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

使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绘制的,《1:10000周口店地学实习基地地形图》一张。(2)、坐标系统、采用仪器、观测方法、实测范围:

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此地形图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运用航拍技术和方法成图三、水准和首级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我们采用的坐标系统为80国家平面直角坐标系。起算数据为K01点的坐标数据,为x=,

y=.00m,z=。

(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图形布置是在测区内形成一条由K01至K15的闭合导线,K10处延河岸向两侧各引一支点分别为Z01和Z02。从K01到K09控制点延周胜路路设置,K10与两支点设置在周口河岸,K11与K12设置在两座山头,K13到K15设置在大车路边,首级控制点共有17个。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首级控制测量使用了J2全站仪一套,采取每个控制点均设站观测的复觇导线,通过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每站水平角均观测两个测回。计算方法是以闭合导线来进行计算的,首先根据水平观测角来计算出角度闭合差并平差。再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好的转折角值计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第三是根据坐标方位角和边长进行坐标增量的计算,第四是计算坐标增量闭合

差,最后根据起始点坐标依次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控制点的高程是通过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得到的,此处需要检验往返所测高程的较差,然后通过平均高差中数和平均水平距离进行控制点的高程误差配赋。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是采用S6正像水准仪和5、6号水准尺进行施测,我们所测的点为从K01到K10,再直接到K13,再通过K14、K15返回K01点。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因控制点相距较远,均在控制点中间加设转点,并保证两控制点之间为偶数站,然后观测时保证每次读数均在水准尺30cm以上,且所读数据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计算是通过观测得到的高程进行高程误差配赋。

(4)、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平面控制测量计算得到的角度闭合差fb=8″较差限差。我们所做的四等水准测量的全长闭合差为fh=<,在限差内。

四、图根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图根控制测量是采用国家80平面直角坐标系,以我们测区内的首级控制点为起算数据,分别为K07(,.84,),K08(,.04,),K09(,.20,),K10(,.80,),Z01(,.97,)。(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图根控制点的选取也是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的控制点。我们布设的图根控制点多在居民区,公路和庄稼地处就在路口等通视较好的地方设点。我们布设的图根控制点没有闭合或附和的导线,全部是由首级控制点支出去的支导线。点位设置是尽量控制测区里的所有需要测绘的地物、地貌。图根控制测量时我们布设了25个图根控制点,但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用了其中的

22个。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做图根控制测量时,我们是使用索佳J2全站仪和南方产的棱镜来进行施测的,也还是通过每点设的复觇导线,通过测回法进行观测,每站水平角只观测一个测回。计算是根据首级控制点的坐标来计算我们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因为我们没有闭合或附和导线,就不用进行方向角的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直接通过观测角、边长和已知的首级控制点的坐标来进行计算图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也是通过首级控制点的高程,利用往返测的高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4)、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因为我们没有布设闭合或附和导线,所以我们没有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的检验。图根控制点高程的高差较差均在限差以内。

五、地形图测绘

(1)、使用仪器、成图方法及其图幅的划分;

在碎步测量过程中,我们是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配合进行碎部测图的,使用的成图方法是分度规极坐标展点测图。我们的图幅是按矩形分幅的方法来进行分幅的,我们组的图幅号为。(2)、地物、地貌的取舍情况;

先根据整体来确定,再通过他们的大小和重要性来进行取舍。对于地貌,我们就是根据其范围和性质来进行取舍的。实际中我们舍去了长沟峪煤矿围墙围起来的区域和玉米地中一个有很多狗的

地方。

(3)、检查项目、方法步骤和检查结果;

首先是我们自检,主要是看看哪里有漏画、漏标记,高程注记点是否满足要求,等高线是否合理,电线杆走向如何等等,然后就是和临区的小组接图检查。方法是先检查我们的图,然后再到实地去检查,最后接图。查图时发现有的电线杆的走向没画,有些地物忘做标记,一小块图幅内高程注记点不够,接图过程中大部分能接上,但有一些地方差一些,后面通过折中的办法解决。最后

是老师实地检查验收,检查了六个点,一个相对关系,五个第五点和一个高程点。检查方法就是由一别的小组进行测量,另一小组图上检查,通过图上量测结果与实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检查

结果如下:

(4)、精度情况:

上述六个指标的检查,结果都在限差范围内。

六、提交的资料和成果清单:

1.首级控制成果表

2.经纬仪导线测量观测手簿

3.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4.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5.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误差配赋表及i角检验成果表

6.碎部点记载手簿

7.透明聚酯薄膜地形图

七、实习体会:

在周口店25天的测量实习让我收获颇多,短暂的实习工作让我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

更全面的认识,并熟练掌握了J2全站仪、J6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也让我对测量学实习意义有了一个深刻的体会。

测绘工作利用测量学仪器和工具,用测量的方法和手段,来确定点与点之间的相对关系,主要是指地面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而在多个点之间它们又构成线和面的关系。通过计算,地面点可以用坐标和高程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工程需要也可以用地形图表示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测量学的意义也日益重要。目前,在地震预测预报、海底资源勘查、宇宙空间技术等,无不需要测绘工作的配合。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测绘任务十分繁重,这要求我们测绘工作者要兢兢业业,不辞辛苦,这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努力做好测绘工作,为祖国的日益富强多做贡献。测量学是一门对数据精度都要求很高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一门课程,这要求我们对待测绘工作的精神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不弄虚作假。实习过程中要能吃苦耐劳,不畏惧艰辛,努力完成测绘任务。进行地形测量实习不仅仅是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还是对测量学实习有一个更深刻认识的过程。

经过这二十多天的周口店地形测量实习,提高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学期的校内实习都是分段进行的,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不能全面的掌握。这次在周口店的地形测量实习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考查了大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熟悉了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从初到基地的踏勘,到首级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以及最后的碎步测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方法,都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第一天跟着老师一起踏勘,确定首级控制点,看着老师那么辛苦的在两点之间来回的看,以便确定相邻两个控制点可以很好的通视,距离上符合规定要求,每个控制点还要可以长期保存,这要求选点人心里要对测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定下的点尽量能够控制出更多的区域,不立废点,要善于组织、安排合理利用资源。测绘工作是一个艰苦的行业,本次实习过后,大家都深有体会,为了工期,大家仿佛都变成了超人,起早贪黑的忙个不停。在外业测量的过程中,我组采取的是轮换制,每位组员测定了一定的数据后换下一个工作,读数、计算、记录、立尺都有

分配,一定要让每位组员都得到足够的锻炼,这是我们组没有变过的组内精神。夏天很热,蚊虫也特别的多,刚去实习基地的几天,每天都要无偿献血好多次,皮肤每天也会更健康一点,但是艰苦的生活没有阻止我们求知的欲望,我们的实习生活很快便步入了正规。很多的图根控制点都在路边,车来车往容易引起地面震动,影响读数以及测量数据的精度,水准管气泡偏离了中心,以及刮风都对测量读数有很大的影响,这些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只为达到更高的精度,不过这样的考验对于我们更多的是磨练,所谓熟能生巧,慢工出细活,我相信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整个组配合融洽,工作效率高,大家其乐融融,互相帮助,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下了辛苦的汗水,但是我们收获了感动,那种为了相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快乐,这是我们的财富。

在实习中难免会因为各种问题导致错误的产生,我们组就由于内业计算错误导致四个图根控制点展点出错。当时我们正在K08点处施测,发现有一个由K08引出的图根控制点方位角与实地测量的方位角有很大出入。我们起初不相信自己的点会出错,又测了一遍,还是错的,我们开始紧张了,因为地形测量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天,很担心前几天的工作都白做了。我们赶紧拿出内业计算资料,倒着检查了一遍,发现展点计算都没有错,每个组员都在说着自己的猜测。最终确实了我们都不想接受的事实,我们那几个图根控制点初期方位角计算出错了,还好其它的点没有出错,那天我们在出错的点上耽误了一早上,虽然时间浪费了,但是换回了一个教训,避免了我们在后期的实习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在地形测量中我们要边测边计算,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观测,做到步步检核,回来后还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内业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精度超限,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也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要尽力做到地形测量中不会因为观测与计算出现错误造成重大损失,这样会浪费很多资源,既费时又费力。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把握自己小组负责测区范围,踏勘时确定足够使用的图根点,尽量不要发生本组点不够用,借点或者再加点的情况,这样或多或少会耽误工程进度。发生的这些错误和失误,虽然小,但是意义很大,它告诉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作风一定要严谨,细致,准确,态度一定要科学。对待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也

许就一个小数点的问题,轻则导致工程重测,重则造成工程事故,这些责任都是关乎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无法承担的。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工作既要快速又要准确,尤其事关生产安全问题,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地形测量对精度要求很高,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实习所绘的是1:1000地形图,需要测量的地物很多,我组测区内有居民区,有农田,有公路,有草地,有河流,有电线杆等等,地物种类很多,平均每天的碎步点测量都将近一百,施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种种困难。记得有一次的点位在厕所旁边,周围臭气汹天,组内有人打退堂鼓,提议目测一下距离,定个方位,尽早离开,但这个想法当即就被其他组员否定,我们必须要按高精度方法去测,当时我是负责立尺,有困难不能退缩,我果断拿着塔尺走到厕所角立好尺,屏着气等待着读数的完成,最终测量了两个角,用皮尺量出厕所的宽度,把厕所绘好。还有一个路边的农家大院,我们要进去进行碎步测量,结果起先拴着的一条大狗,被主人放开了,后面一直很多天都是放开的,最终那个院子的碎步测量只有作罢。中后期进行的高程点测量,最辛苦的当属立尺员了,每天头顶骄阳,不停的在玉米地来回穿梭,还要顽强的与蚊虫做斗争,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在玉米地里都是跑步到下一站,任由玉米叶肆无忌惮的挑衅。测绘工作的艰苦,我们都已深有体会,每当有任务,不管有多大困难,前面有多少苦要吃,我们都会去做,并且还要认真负责,负责任的把工作做好,因为那是我们测绘人的职业,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实实在在,精益求精。整个校外测量实习从开始到最终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每个组员齐心协力共同把工作做好的决心。当然在实习中难免组员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见解不一样产生磕磕碰碰,闹的不愉快,有时候还会有些激烈的争论,简直就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两个人在争论,我们剩下的人只能隔岸观火,我们要看谁说的有道理,就开导另外一个组员,换一种角度和方法给他解释,实在不行,我们就会在不影响测量的情况下以“求同存异”的思想解决纷争,对的一方不骄傲,错的一方不固执,一起工作默契依然如初,闲暇之余谈笑风生,各种八卦新闻讲的头头是道。最舒服的是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由于我们每天收工都比较晚,晚饭基本上都是在外边吃饭,这时候我们五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着我们各自爱吃的菜盖饭,给彼此说着自己的好吃,让对方下次一定要吃。有时候我们还会买一大瓶果汁,给每人都倒满一杯,这生活就剩快乐了,什

么不愉快争吵之类的早不知飞到九霄云外了,不见了踪影。这次测量实习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一次测量实习的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比较舒服的是在院实验室,使用cass成图软件将我们所绘制的地形图制作成电子地图了,中间遇到过种种困难,软件频繁出现致命错误,总是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但是它也让我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绘完一片区域立刻保存,以免重新绘制。短暂的几天上机操作,又让我学会了一门专业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虽然还只是皮毛,但是让我对专业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校内外实习全部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基本的测绘技能,也懂得了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对一些建筑,有的时候我们无法直接用经纬仪测出它的三个角,就不能直接在图上绘制出来。我们要想办法,我们可以测出两个角,然后量出另外一条边,由于一般的农村建筑都是规则的矩形,所以可以用垂直关系,将一栋建筑物绘制出来。真正的测绘工作要根据测区情况,因地适宜的设计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能力,我们每个组员都要很好的掌握,要做到自己可以独立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测绘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专业知识要掌握牢固,仪器操作要掌握熟练,自己还要可以独立的完成测绘工作的所有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团队合作的时候不拖团队后腿,为团队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从这次实习我也总结了一些可以避免测量出现较大误差的方法:

(1)图根控制点要选择在有通视较好,方便碎步测量的地方。避免盲目选点,并不是选点越多越好,选择过多无用的点会增加测量计算的工作量,绘制起来很可能会因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图根导线尽量设计成闭合导线或符合导线,避免指导线过长,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平差的方便。

(2)立尺员碎步点选择要合适,够用,不要盲目的以为立的越多越好,所立碎步点能把地物地貌绘制出就好,还有立尺要稳,不能左摇右晃。负责读数的在读取数据时,要心细,看准,果断,不能犹豫不决,避免由于读错而产生重测碎步点情况的发生。

(3)负责计算的人员要计算准确,快速,因为这影响着绘图的精确性。

(4)所有组员要互相配合,团结一致,要有责任心,负责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不明白的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不要积攒问题,以免对工作质量有所影响。

(5)爱护所有仪器,这是我们精度的保证。测量前要对仪器精度进行检验,发现有问题的仪器要及时找负责老师更换,提高测量精度。

目录

一、完成任务情况··01

1.任务来源、测区范围、遵守的技术要求、规范和图式··01

2.施测单位、工作起止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01

二、利用资料情况··01

1.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02

2.坐标系统、采用仪器、观测方法、实测范围··02

三、水准和首级控制测量··02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02

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02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02

4.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03

四、图根控制测量··03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03

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03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03

4.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03

五、地形图测绘··03

1.使用仪器、成图方法及其图幅的划分··03

2.地物、地貌的取舍情况··03

3.检查项目、方法步骤和检查结果··03

4.精度情况··04

六、提交的资料和成果整理··04

实习体会··04

七、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1122712 2013年 7月10日

成绩 目录 1 概述·3 1.1实习名称··3 1.2实习时间··3 1.3实地地点··3 1.4指导教师··3 1.5实习目的及要求··3 1.6仪器及工具··3 2测区概况·3 3平面控制测量·3 3.1平面坐标系统··3 3.2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4 3.3导线控制网的布设··5 3.4导线施测方法··5 3.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5 4 高程控制测量·7 4.1高程系统的选择·7

4.2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7 4.3水准网的布设··7 4.4高程施测方法··8 4.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8 5 碎部点测量··9 5.1 碎测量的步骤··9 5.2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9 6 成图方法··9 6.1测量数据传输··9 6.2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9 7 分幅与编号··10 7.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10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0 7.3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10 8 实习体会··10 附图、附表··11 1 概述 1.1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1.2实习时间:2013.6.17-2013.7.14 1.3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1.4指导教师:赵宝锋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测图的工作内容及作业过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与取舍原则。 1.6仪器及工具: (1)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水准尺一对、水准仪一台、水准仪脚架一个; (2)全站仪一套,包括:主机、脚架一个、棱镜两个、对中杆两个、充电器; (3)铁钉、斧子 (4)导线测量、等外等水准测量、测量手薄、计算表自备 2 测区概况 淮海工学院第四测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平原,平均海拔高程约3.7米。测区内均为人造河流、湖泊、草地等,另外有体育馆和体育场等。测区属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10-980毫米之间,降雨期集中在7-9三个月。 测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都有利于我们测量的进行。实习中,我们使用中纬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作业,同时我们会避开正午的高温天气,利用早出、午休、晚归的作业方法,摆脱酷热天气的影响,使我们的测量实习可以顺利的进行。 3 平面控制测量

(完整版)1_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题目: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 英文题目:1:500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design technology 学生姓名:*** 班级:工程测量*班 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 指导教师:***

****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012年4月

摘要:本设计主题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是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或RTK测出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1:500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定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反战,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制图技术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或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热爱后有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有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方法书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等。数字测图就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然后再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后又磁盘、光盘和硬盘等储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数字测图生产成品虽然仍然提供图解地形图为主,但是它以数字形势保存着地形模型及地理信息。 关键词:1:500地形图数字测图要素采集设计碎部点Abstract:The design theme is: 1: 500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s mainly from the mapping control network design layout, survey and the use of total station in scattered points for collect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scattered points in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also very

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最新发布的《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篇一:.....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年07月 20XX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工作量................................................................... ..................................................................... .........1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任务的安排................................................................... ..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测区简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测区简况................................................................... ..................................................................... 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技术依据................................................................... ..................................................................... .....3 技术执行情况...................................................................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 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 工程编号:ds- 工程负责: 工程审核: 工程审定: 上海汇源测绘院 资质证书:乙测资字 2010年01月27日 目录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 要基础资料。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 个基本内容。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 寻各种管线的埋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 点;地下管线测绘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 置和高程进行测量,井编绘地下管线图。 为配合古楼公路设计,了解地下综合管线清况,特委托上海汇源测绘院进行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位于松江区泗泾镇古 楼公路,(从嘉松公路至沪松公路)。现场踏勘有上话井、电信 井、自来水井,电力入地、燃气井等。 我院自2010年01月21日开始收集资料,到2010年01月28日内外业全部结束。共完成如下工作: 1、测区地形修补测两处,共93120平方米; 2、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管线特征点测量共计136067平方 米。 二.作业依据 1、座标系统:上海城市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2、DGJ08-85-2000《地下管线测绘规范》; 3、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地形图测量技术情况总结范文示范

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编:xxx 审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 (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2011年9月.成都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 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者:李茂生 审核者:李明

2011 年9 月. 成都 目录 1、概述. (1) 1.1 、目的和任务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 1.4 、项目实施概况 (2) 2、作业技术依据. (3) 3、坐标和高程系统. (3) 4、控制测量. (3) 4.1 、起算数据 (4) 4.2 、首级控制 (4) 4.3 、图根控制测量 (4) 4.4 、高程控制测量 (5) 5、地形测量. (5) 6、质量评述. (7) 1、内业检查情况 (7) 2、外业检查情况 (8) 3、结论 (8) 7、资料成果. (8)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概述 1.1、目的和任务 采用数字测图的方式,开展云雾山矿区采矿权区域内约4平方公里范围的 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为进一步探明矿区远景储量,地质矿产勘查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料。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大河乡的云雾山地区,地处川北山区,平均海拔高程 1600 m左右;测区以合儿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 测区交通不便,距旺苍县城约45km,距旺苍县大河乡政府约10km,有碎石公路与县道相通。 测区内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只在测区东部有3-4户人家及少量耕地。大部分地方为灌木丛、小竹林杂生的灌木林地,局部有小面积松树林,通行和通视困难,给野外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收集的本区1:2000地质地形图,作为本区控制选点及工作线路图使用。 2、由业主方收集的本区域旺苍云雾山林区的控制点2个,位于云雾山山顶和老君山山顶。经了解得知,该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检核后较差符合要求。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处理方案

顺德区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 测量技术设计书 审核: 审查: 编写: 广东海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三月

目录 1概述 (1) 2测绘原则 (1) 3测绘技术要求 (2) 3.1采用的技术依据 (2) 3.2综合管线测量的基本精度指标 (2) 3.3测量基准 (3) 3.4综合管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 (3) 3.5控制测量 (3) 3.6 仪器检定 (5) 4作业方案 (5) 4.1作业流程 (5) 4.2外业数据的采集 (6) 4.3内业编辑成图 (8) 4.4检查与验收 (9) 4.5成果交接 (9) 5组织措施 (10) 6总结交流 (10) 7服务跟踪 (10)

1概述 顺德区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测绘工作是依据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2010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配套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的通知》(顺建发[2010]84号)的文件要求,在地块进行规划报建之前进行的,因此,该工作有时间紧的特性。 该项测绘的成果主要是用于地块前期规划报建时,为设计单位进行项目配套市政管线及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出具市政综合管线图提供依据,因此,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测绘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工作,其技术上要认真细致,要廉洁自律,严禁测绘人员向甲方提出不正当要求。 因现状地形的测量属常规测绘工作,在本作业方案中不再对此部分做详细说明。2测绘原则 2.1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测量需要,又要兼顾今后使用方便,因地制宜地选用布网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2.2 对于地物、地貌及明显管线点均应采用全站仪实测,各类管线的测量定位点均以管(沟)道中心线和附属物的几何中心为准。隐蔽地下管线应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等专门的设备进行探测。管线属性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实地调查。 2.3严格按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 2.4在满足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测绘高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测绘效率和产品质量。 2.5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所用的各类仪器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相应的仪器检定资料。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 土地整理项目1:20XX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一、概况 (一)任务来源 为了加强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全面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崇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甲方)委托四川旭普信息发展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开展1:20XX地形图测量。测量面积约为4.65 km2(6980.8亩)。 (二)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崇州市济协乡位于崇州市的中西部,其概略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8〞北纬30°38′59〞及东经103°39′5〞北纬 30°40′45〞之间,东隔西河与崇州市区和锦江乡相邻,南临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市区,西与白头乡接壤,北与道明乡接壤。幅圆面积16.3平方公里。济协对外交通发达,过境道路街安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每日有数班客车来往于崇州市区、道明乡白塔湖风景旅游区;成温邛辅道由东至西可达白头乡、王场乡;有济

民路、桤泉路、文昌街、新义路、双凤路、红杨路6条,村道辐 射全乡各村,与相邻场镇相联。济协乡地处川西平原地区,境内 地势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534—XXX米。主要水系有 西江河由北至南流,主要灌溉渠系有济民堰、桤木河、泉水河、 黄泥河、韩家堰、光明堰、 向阳河,水资源丰富。济协乡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 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属中性。气 候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 动的影响,思想汇报专题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 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的野兔、松鼠等兽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等两栖类;蛇、草蜥等爬行类。气候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降雨量95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1177小时左右;无霜期达260 天左右。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幅员面积为6980.8亩,约为4.65 km2,项目区树木较多,通 视较差,这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行政隶属 成都市崇州市济协乡。 3、已经完成工作量 1)GPS控制测量; 2)图根控制测量; 3)1:20XX地形图测量,4.65平方公里;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 X X X X 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精编版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技术 总结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安徽省池州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物流廊道工程地形测量 技术工作总结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 2016年3月

目录

一、任务概况 受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对安徽省池州池州港牛头山码头码头至神山区域进行1:1000地形图测绘。野外数据采集于2016年2月22开始,3月12日结束,室内成图于3月15日结束。 任务分成三块区域,根据设计的物流廊道设计方案设计飞行区域,采用无人机航测进行1:1000地形图作业。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南方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318国道至神山测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包含工业厂矿,农田及山区,测区内居民散落分布,交通便利。本次航测时间正处于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给航测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飞行空域状况 测区位于乡镇区域,无人机飞行高度小于1000米,属于开放的低空空域。附近没有军事区域,无民用机场,不在机场空域,民航航路上。飞行空域情况良好。 人员配备 根据本次测量要求,经过对测区的实地踏勘,在充分了解该测区的特点,线路特征以及实施难度的基础上,我科研设计院测量中心组织了精干高效的测量队伍,投入12人到本次测量任务中。其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如下:

设备配备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 1)RTK GPS设备 2)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eBee无人机 软件设备 1)德国的 INPHO MATCH-AT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模块 2)全数字摄影测量采编一体化系统GeoOne 成图系统软件三、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基本技术要求 (1)所获取影像为可进行立体测量的真彩色数字影像。 (2)按6cm地面分辨率进行技术设计,影像数据满足1:1000比例尺的线划图(DLG)、正射影像图(DOM)的成图精度要求。 (3)无人机配置了高精度动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其性能应满足本次测图精度的技术要求,摄站点坐标成果采用事后相位差分技术解算。 (4)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敷设,要求一张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5%-75%;旁向重叠65%-70%。 成果规格、投影、坐标及高程系统 1)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 工程编号:ds-20100127 工程负责: 工程审核: 工程审定: 上海汇源测绘院 资质证书:乙测资字 2010年01月27日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3) 二.作业依据 (3) 三.探测内容及探测方式 (4) 四.控制测量 (5) 五.地形图修测 (5) 六.管线调查与探测 (6) 七.数字化综合地下管线图 (7) 八.遗留问题及说明 (8) 九.人员和设备 (10) 十、提交资料 (10)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 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 料。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本内容。 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寻各种管线的埋 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点;地下管线测绘 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 井编绘地下管线图。 为配合古楼公路设计,了解地下综合管线清况,特委托上海汇源测绘院进行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位于松江区泗泾镇古楼公 路,(从嘉松公路至沪松公路)。现场踏勘有上话井、电信井、自来 水井,电力入地、燃气井等。 我院自2010年01月21日开始收集资料,到2010年01月28日内外业全部结束。共完成如下工作: 1、测区地形修补测两处,共93120平方米; 2、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管线特征点测量共计136067平方米。二.作业依据 1、座标系统:上海城市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2、DGJ08-85-2000《地下管线测绘规范》; 3、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4、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点: 起止日期: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马玉晓 前言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是测量学教学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和实验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测量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通过测量教学实习可以将已学过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和实验环节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技能,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还可以了解基本测绘工 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践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任务和要求 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

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和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 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 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 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点位放样。 7、高程测设。 三、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2,3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设组长1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负责借还和保管本组的仪器设备,负责本组实习,监督考勤工作,保管本组的测量成果资料。 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由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 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内容:1)实习项目名称:河南城建学院6号教学楼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来源:工测量学指导教师实测目的与精确度要求:本次测量主要是对本学期测量学学的学习进行实践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各种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表三 内容读数和取值规定 角度测量 (,)水平角和竖直角读到″(地形测量时角度测量读到′); (,)方位角读到′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

重庆市××区××镇××等(2)个村土地整理项目 1:2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报告 1、概述 1.1 受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重庆市××区××镇××等(2)个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地形图测绘工作的任务。 1.2 任务完成时间:2010年×月×日前完成并提交所有资料。 1.3测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区××镇××村、××村,海拔为208-439米,丘陵地貌。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坡度条件适宜,土质肥力较好,基础水源较好,有公路和机耕道直达项目区,交通条件较好。 2、已有资料利用 2.1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 2.2重庆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提供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资料。涉及图幅号:××、××。 3、主要作业依据

3.1 CH1002-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2 CH1003-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3.3 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3.4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 CH 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查规程》; 3.6 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3.7 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4、采用系统 4.1 平面系统: 1954年北京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 1956年黄海高程系。 5、主要技术要求

5.1 地形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5.2 基本等高距:等高距为2米; 5.3 高斯正形投影,边长投影至大地水准面上; 5.4 大气折光系数为0.11,中央子午线为105度。 6、控制测量6.1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 GPS在测区范围内做一首级控制网,测图控制可采用GPS RTK 或者经纬仪导线测量,加密控制点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6.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可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和GPS高程拟合方式。 7、地形测图7.1测图方法 采用全站仪电子测图或者平板仪白纸测图。 7.2技术要求 (1)测区应包括项目区界线以外50米范围,主要指路、河流、沟、电力线路伸出界线范围外注明其权属单位; (2)图内界线测至组界;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

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 (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 (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4.1.6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1_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张伟 拟编:李蕴飞 审核:程上宾 总工程师:代志国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一概述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控制测量 五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结论与建议

八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为满足金寨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设计及施工需要,受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金寨南路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任务,以下为本次测绘的技术总结。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便利。测量区域为上三路至新建206国道段,测区内道路地势起伏比较平缓,通视条件较好,测绘内容主要为道路、房屋、沟渠等,地形测量困难类别为建筑与工业区Ⅰ类。 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7人,其中测图组4人,控制组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 (2)NTS-362RL全站仪2台套(2″)。 (3)SOUTH-DL200电子水准仪1台套(1mm/KM)。 (4)南方S86-T GPS接收机3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4点。 (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8256米,导线控制点12个。 (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南方S86-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 (4)1:1000地形图测量,施测带状地形图约为5.3KM。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XX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XX 市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总结 XXX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

XX市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 编写者:XXX 审批单位: 审批者: XXXX年XX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1.1 工程目的 (4) 1.2 工程要求 (5) 1.3 投入技术力量 (6)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6) 第二章技术及精度要求 (10) 2.1 技术依据 (10) 2.2 技术要求 (10) 2.3 精度要求 (12) 2.4 调查区坐标系统及起算依据 (12) 2.5 成图规格 (13) 第三章地下管线探测 (13) 3.1 隐蔽地下管线探查应遵循的原则 (13) 3.2 仪器选择 (13) 3.3 探测工作的展开 (14) 3.4 金属与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14) 3.5 管线点编号及标注 (14) 3.6 探测技术 (15) 3.7 主要疑难管种与疑难地段的探测方法 (15) 第四章地下管线测量 (15) 4.1 一级GPS控制测量 (16) 4.2 高程控制测量 (18) 4.3 图根控制测量 (19) 4.4 管线点测量 (19) 第五章1:500带状地形图修补测 (20)

5.1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地形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管线图的编辑绘制 (21) 6.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管线图编辑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检查验收 (22) 7.1 全面贯彻质量保证体系 (22) 7.2 认真落实“三检”制度 (22) 7.3 抽查比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管线成果质量检查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上交成果资料 . (24) 8.1 技术文件 (24) 8.2 控制测量 (25) 8.3 管线探测 (25) 附录A 地下管线的代号和颜色 (26) 附录B 地下管线探测安全保护规定 (2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目的 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随着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为了查明地下管线状况,实现管线信息数字化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XX市城建档案馆委托XXXXXXX对XX东路、XX改造区域周边道路、XX路3个作业区埋设于地下的各种管线进行探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