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cpu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cpu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报告cpu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学号: 姓名:成绩:

学号: 姓名:成绩: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二0 10 年11 月

一、设计名称:

My CPU的设计

二、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1、熟悉挂总线的逻辑器件的特性和总线传送的逻辑实现方法。

2、掌握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的存取方法。

三、设计方案:

1. 数据格式——8位二进制定点表示

2. 指令系统——CPU的指令格式尽量简单规整,这样在硬件上更加容易实现。

7条基本指令:输入/输出,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

指令格式:Array

7 6 5 4 3 2 1 0

两种寻址方式:

寄存器寻址Array

7 6 5 4 3 2 1 0

直接地址寻址,由于地址要占用一个字节,所以为双字节指令。

7条机器指令:

IN R目:从开关输入数据到指定的寄存器R目。

OUT R源:从指定的寄存器R源中读取数据送入到输出缓冲寄存器,显示灯亮。

ADD R目,R源:将两个寄存器的数据相加,结果送到R目。

JMP address : 无条件转移指令。

HALT : 停机指令。

LD R目,address : 从内存指定单元中取出数据,送到指定寄存器R 目。

ST address , R 源: 从指定的寄存器R源中取出数据,存入内存指定单元。

3. CPU内部结构

4.数据通路设计

根据指令系统,分析出数据通路中应包括寄存器组、存储器、运算器、多路转换器等,采用单总线结构。

通用寄存器组:

运算器:

存储器:

多路转换器:

输出缓冲器:

5.控制器设计

控制通路负责整个CPU的运行控制,主要由控制单元和多路选择器MUX 完成。在每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指令寄存器IR 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字后,控制单元必须能够根据操作码,为每个功能单元产生相应主控制信号,以及对ALU 提供控制信号。对于不同的指令,同一个功能单元的输入不同,需要多路选择器MUX 来对数据通路中功能单元的输入进行选择。

程序计数器PC:

指令寄存器IR:

指令译码电路:

脉冲源及起停控制线路:

时序信号产生部件:

Sequence1内部电路:

四、完成的任务

1、补充了译码电路;

2、修改了时序电路,满足教材要求;

3、编写指令的微程序;

指令的微程序

lodpc (1000 0000):C00100 310080

送数(1100 0000):30C000 C00400 010080

取值公操作(0000 0000):30C000 002000

IN (0001 0000):C00200 111080

OUT (0010 0000):110880

LD (0011 0000):30C000 008000 001200 111080 ST (0100 0000):30C000 008000 110C080

ADD (0101 0000):181000 160800 400200 111080 JMP (0110 0000): 30C000 000100 310080

HALT (0111 0000):000040

4、建立RAM.mif中的内容;

RAM中内容简要介绍:

地址指令

E0 IN R0//向R0里放入数据20

E1 LD //从指定存储单元30取出数据03放到R1中E3 OUT //将R1中的数据输出出来

E4 ADD R0,R1//将R0和R1相加结果放入到R0中E5 OUT //把相加结果23输出

E6 JMP //跳转到F0

F0 ST //将R0里的数据存入指定单元20中

F2 LD //将20中的数据取出放入R3中

F4 OUT //将R3中的数据取出

F5 HALT //停机指令

5、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M1,M2,M3,M4的波形:

整体仿真波形:

五、课程设计总结

实验分工:XX负责波形仿真及电路图的后期修改、RAM程序设计,以及实验报告中RAM程序的介绍和总结。

XX和OO共同负责时序电路的修改、译码电路的设计和指令的微程序。

OO负责实验报告的原理分析和各种贴图。

这次的实验一开始就有很多的困难。实验初期分析电路图就费了很大的功夫,查看各种资料了解各元件的原理和性能。

因为只有理清了电路才能按照电路来写指令的微程序。但是写好了为程序在后期的仿真中还是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到时候还要回都修改微程序。

在修改电路图的时候由于对Quartus II软件并不是很熟悉,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例如,sequence1的内部电路修改了以后要用新的sequence1原件代替旧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都是自己一点点试出来的。

另外,因为比较依赖书上给的电路图并没有怀疑书上的电路图会有错,所以在仿真出的波形不对是一直是在检查自己指令的微程序有没有出错。仔细看了波形图后发现三个74238寄存器和1to8接的顺序是错的。还有就是要给ram和rom都接时钟。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完成了mycpu设计的基本要求。虽然比起有些同学的设计我们的功能显得很单薄,但我们也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做出来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考虑问题也变得更加的

全面和仔细,还有就是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遇到问题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错要反复试验花一两个小时才能改出来。总的来说,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我们大四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日期:

微处理器课程设计报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xxxx班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 课程: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易波形发生器 完成日期:2016年01月04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____

摘要 本系统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数字式低频信号发生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采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0832)、运放电路(LM324)、按键和8位数码管等。通过按键控制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同时用数码管指示其对应的频率。其设计简单、性能优好,可用于多种需要低频信号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各种各样的信号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是较为常见的信号。在科学研究及教学实验中常常需要这几种信号的发生装置。为了实验、研究方便,研制一种灵活适用、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信号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介绍的是利用STC89C52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件DAC0832产生所需不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其信号幅度和频率都是可以按要求控制的。文中简要介绍了DAC0832数模转换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STC89C52的基础理论,以及与设计电路有关的各种芯片。文中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单片机控制D/A转换器产生上述信号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信号频率幅度也按要求可调。 本次关于产生不同低频信号的信号源的设计方案,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该信号源的特点是:体积小、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实现方便、功能齐全。 关键词: STC89C52 DAC0832 LM324 数码管 Abstract The Waveform The system is a digital signal generator based on single chip computer.STC89c52 is used as a control microcontroller core.The system is composed by digital/analog comversion(DAC0832), imply circuit,button and nixie tube.It can generate the square, triangle and sine wave,with nixie tube.Th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a signal soure in the low-frequency signal soure.It is very practical. Various signa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respondent area. In this area, sine wave, triangle wave and square wave are common signals. In science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we often need the occurrence equipment of these signals. In order to make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easier, to develop a suitable, full functional and easily used signals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计算机硬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主机内的各种硬件计算机硬件 三、教学难点: 各个硬件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 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通过学生合作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分享。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将事先准备好的CPU、内存条、硬盘等计算机元器件一一展示给学生。 伴随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都是主机箱内的元器件,你打开过电脑的主机箱吗?你知道这些元器件在机箱里的位置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一个探秘的机会。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回答的计算机元件实物引入本课内容,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本节新授内容上来。 (二)任务探究 1、机箱探秘 活动:(由于学生对拆机的注意事项不很清楚,课堂时间有限,这节课只让学生观看拆开的主机。)学生分组观察主机内部元件,同时,观看大屏幕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的计算机元器件的实物图片及作用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观察。 探究任务一: 通过实物观察、阅读课文,尝试说出计算机有哪些设备组成,它们有何作用?回想我们的日常用的计算机,还有哪些设备是和计算机相连,一起为我们服务的? 检验方法:给每组学生发一页纸,从前到后,学生不断补充答案,由组长负责。 教师活动:活动结束时,将学生的答案汇总,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紧接着提出问题:计算机系统可以有这么多设备,我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 由此导入到五大功能部件的学习。 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探究任务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体的四肢、五官及大脑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内容,回答问题: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 摘要:本课程设计采用EDA技术设计简单微处理器。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它由数的输入,数的比较,数的交换和结果输出四部分组成。系统实现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把系统电路按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编程、时序仿真并分析。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处理器;输入;比较;交换

目录 1 引言 (1) 1.1课题设计的背景、目的 (1)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2 EDA、VHDL简介 (2) 2.1 EDA简介 (2) 2.2 VHDL简介 (2) VHDL语言的特点 (2) VHDL的设计流程 (3) 3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过程 (4) 3.1设计规划 (4) 3.2 各模块设计及相应程序 (4) 4 系统仿真 (8) 1.数的输入. (8) 2 数的比较。 (8) 3 交换两个数。 (9) 4 结果输出(从小到大).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产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处理器,作为计算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性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本设计介绍的简单微处理器,要求具有以下验证程序所要求的功能:输入包含10个整数(无符号数)的数组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10个数。 1.1课题设计的背景、目的 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是与微电子技术即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微电子技术以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的速度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16位微处理器8086/8088。1985年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完成了16位体系结构向32位体系结构的转变。1989年80486出现了。80486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指令执行速度和支持多处理器系统。80486在芯片内部增加一个8KB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还增加了相当于80387的浮点部件(FPU),在基本指令的实现上,采用硬布线逻辑而不是微程序技术。1993年3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奔腾”微处理器(Pentium),微处理器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奔腾”已有四代产品。“奔腾”的设计思想是把如何提高微处理器内部指令执行的并行性作为主导。指令执行的并行性越好,微处理器的性能就越高。 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并掌握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通过学习的VHDL语言结合电子电路的设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学习VHDL基本单元电路的综合设计应用。通过对实用电子称的设计,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IC设计能力,提高分析、解决计算机技术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VHDL语言的精髓,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设计主要介绍的设计一台简单微处理器,要求具有以下验证程序所要求的功能:输入包含10个整数(无符号数)的数组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10个数。 ( 1 )程序开始及输入10个数据。 ( 2 )数的比较。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试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计算机的体积越大,其功能越强B)CD-ROM的容量比硬盘的容量大 C)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故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D)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 2.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A)。 A)控制符 B)9 C)A D)a 3.一条指令必须包括A A)操作码和地址码 B)信息和数据C)时间和信息 D)都不是4.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C A)建立备份 B)专机专用C)不上网 D)定期检查 5.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具有的5大功能是( C )。 A)CPU的管理、显示器管理、键盘管理、打印机管理和鼠标器管理B)硬盘管理、软盘驱动器管理、CPU的管理、显示器管理和键盘管理 C)CPU的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D)启动、打印、显示、文件存取和关机 6.微机上广泛使用的Windows2000是( B )。 A)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B)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7.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开发软件时应尽量采用( D )。 A)汇编语言 B)机器语言 C)指令系统 D)高级语言

8.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C A)软盘 B)硬盘 C)RAM D)CD-ROM 9.下列各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一种是( A )。 A)Cache B)动态RAM(DRAM) C)CD-ROM D)硬盘10.SRAM指的是( A )。A)静态随机存储器 B)静态只读存储器C)动态随机存储器 D)动态只读存储器 11.一般而言,硬盘的容量大概是内存容量的( C )。 A)40倍 B)60倍 C)80倍 D)100倍 12.影响一台计算机性能的关键部件是( C )。 A)CD-ROM B)硬盘 C)CPU D)显示器 13.在计算机硬件技术指标中,度量存储器空间大小的基本单位是( A )。 A)字节 B)二进位 C)字 D)双字 14.一张软磁盘上存储的内容,在该盘处于什么情况时,其中数据可能丢失?C A)放置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若干天后 B)携带通过海关的Ⅹ射线监视仪后 C)被携带到强磁场附近后D)与大量磁盘堆放在一起后 15.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B)。 A)流行性感冒病毒 B)特殊小程序 C)特殊微生物 D)源程序16.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单位是(C)。 A)磁道 B)字节 C)扇区 D)KB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必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⒈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辅助软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投影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⒉学生通过填写、拼图比较,思考回答,讨论表述,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广播) 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⒊展示一台打开的计算机,用实物介绍硬件的组成与作用。 ⒋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和功能作用。 ⒌网络传送“硬件分类填空练习课件”,让学生独自或者讨论完成练习。选一到两个学生上讲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任务书(1)

河南工业大学嵌入式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电科1304 姓名: 学号:2013160304 指导老师姓名:李智慧

13级电科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 一、设计要求 1.1实验内容: 1. 利用ARM微处理器实现数码管显示驱动; 2.能够显示0 1 2 3 4 5 6 7 8 9等数字,且循环显示; 3. 通过按键改变循环显示速度; 1.2实验设备: 硬件:PXA270 实验平台,PXA270 ARM 标准/增强型仿真器套件,PC 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Ubuntu、win7。 二、设计方案 本次试验选用的芯片为 PXA270 ,使用的是 PXA270集成试验箱。基于 IntelXScale 架构的 PXA270处理器,集成了存储单元控制器、时钟和电源控制器、 DMA控制器、 LCD控制器、 AC97控制器、 I2S 控制器、快速红外线通信 (FIR) 控制器等外围控制器,可以实现丰富的外围接口功能。其低电源运行模式以及动态电源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源的功耗。使用试验箱上的 4X4 的矩阵键盘作为输入,用来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快慢速度,将需要输出的各个数码管状态从两个数码管中输出。 三、设计原理 1、数码管结构 七段数码管由 8 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包括小数点位)如下图所示: 这 8 个独立的二极管通常被命名: a.b.c.d.e.f.g.h 。 h 表示小数点。利用 7 段数码管能显示所有数字以及部分英文字母。 数码管有 2 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 8 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都连一起,成为共 阳极 8 段数码管如图所示: 共阳极 8 段数码管的 8 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一起接 VCC ,要控制数码管中的某一段亮,比如 A段,只须要控制数码管的 A 脚为低电平就可以了,反之熄灭 A 段就控制 A 脚为高电平。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试题 1、通常计算机的存储器是由一个Cache、主存和辅存构成的三级存储体系。辅助存储器一般可由磁盘、磁带和光盘等存储设备组成。Cache和主存一般是一种__A__存储器,磁带则是一种__B__存储设备。在各种辅存中,除去__C__外,大多是便于脱卸和携带的。Cache存储器一般采用__D__半导体芯片,主存现在主要由__E__半导体芯片组成。 A、B:①随机存取②相联存取③只读存取④顺序存取⑤先进先出存取⑥先进后出存取 C:①软盘②CD-ROM ③磁带④硬盘 D、E:①ROM②PROM③EPROM④DRAM⑤SRAM 2、计算机的主机包括__A__,指令由__B__解释,设某条指令中的操作数(地址)部分为X,地址X的主存单元内容为Y,地址为Y的主存单元内容为Z。如果用直接存储方式,参与操作的数据为__C__;如果用立即寻址方式,参与操作的数据是__D__;如果以间接寻址方式,参与操作的数据为__E__。 A:①运算器和控制器②CPU和磁盘存储器③硬件和软件④CPU和主存B:①编译程序②解释程序③控制器 ④运算器C~E:①X②X+Y③Y ④Y+Z ⑤Z⑥X+Z 3、5.25英寸软盘上的DS,DD标记的意义是____。 A、单面单密度 B、单面双密度 C、双面单密度 D、双面双密度 4、5.25英寸软盘片外框上的一个矩形缺口,其作用是____。 A、机械定位 B、"0"磁道定位 C、写保护作用 D、磁盘的起点定位 5、5.25英寸软盘片内圆边上的一个小圆孔,其作用是____。 A、机械定位 B、"0"磁道定位 C、写保护作用 D、磁盘的起点定位 6、软盘驱动器在寻找数据时,_____。 A、盘片不动,磁头动 B、盘片动,磁头不动 C、盘片和磁头都动 D、盘片和磁头都不动 7、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把__A__的内容经过地址总线送入__B__的地址寄存器,按该地址读出指令,再经过数据总线送入__C__,经过_ _D__进行分析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送各执行部件。 A~D:①存储器②运算器③程序计数器 ④指令译码器 ⑤指令寄存器⑥时序控制电路⑦通用寄存器⑧CPU 8、磁盘上的磁道是____。 A、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 B、记录密度相同的同心圆 C、一条阿基米德螺线 D、两条阿基米德螺线 9、在磁盘存储器中,无需移动存取机构即可读取的一组磁道称为____。 A、单元 B、扇区 C、柱面 D、文卷 10、设某条指令中的操作数(地址)部分为X,地址X的主存单元内容为Y,地址为Y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太原理工)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习题一: 1-8: 28 Bytes = 256 Bytes; 216 Bytes = 210×26Bytes = 64KB; 220 Bytes = 210×210Bytes = 1MB; 232 Bytes = 210×210×210×22 Bytes = 4GB 。 1-12:指令通常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 操作码表示计算机执行什么具体操作; 操作数表示参加操作的数的本身或操作数所在的 地址(操作数的地址码)。 1-22:[+89]补= 0 101 1001B;[-89]补= 1 010 0111B; [+67]补= 0 100 0011B;[-67]补= 1 011 1101B。 (1)[-89]补+ [+67]补= 10100111B + 01000011B = 1 110 1010B = eaH V = D7C D6C=00=0 无溢出 D7C = 0; D6C = 0

(2)[+89]补+ [-(-67)]补= [+89]补+ [+67]补 =01011001B + 01000011B = 1 001 1100B = 9cH V = D7C D6C=01=1溢出 D7C = 0; D6C = 1 (3)[-89]补+ [-67]补= 10100111B + 10111101B = 1, 0 110 0100B = 64H V = D7C D6C=10=1溢出 D7C = 1; D6C = 0 (4)[-89]补+ [-(-67)]补= [-89]补+ [+67]补 =10100111B + 01000011B = 1 110 1010B = eaH V = D7C D6C=00=0 无溢出 D7C = 0; D6C = 0 1-30:(1) 01111001 + 01110000 补码竖式:01111001 + 01110000 ——————— 11101001

1教学设计-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系统 所属学科:工科 所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属课程:计算机基础 适用对象:学生 一、教学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世纪。计算机硬件也得到了高速地发展,性能更高、功耗更低。在人机交互方面,对硬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计算机硬件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中发挥了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深入了解和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硬件组成部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教材还对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作了说明,使学生了解到了平时所不知道的操作知识,这样能使所学的知识很快地运用到平时的计算机使用当中去,实用性强。 2.学生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具备实践一般问题的技能,这为本节课的实践性学习起到了铺垫 作用。 【能力基础方面】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电脑使用,对电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软件操作密切相关,导致学生对于硬件 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学生在学习硬件的过程中会感觉不重要,且理论知识较多、过于 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教学目标 1、理论基础 ①掌握硬件的五大基本部件及其功能; ②系统主板的认识; ③CPU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2、实践基础 ①掌握拆装主机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 该微课采用PPT讲授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教学。PPT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对硬件系统有整体的认识。实物展示部分介绍了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机分类是:巨型计算机、主机(大、中型机)、小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指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高性能计算机,它采用了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CPU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处理器组成,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万次以上;存贮容量在1000万位以上。巨型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主机(大、中型机)大型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在100万次/秒至几千万次/秒,通常用每秒运行多少万次来作为运算速度单位,字长32~64位,主存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它有比较完善的指令系统,丰富的外部设备和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其特点是通用,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中型机的规模介于大型机和小型机之间。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通过系统总线(BUS)将存储器、外围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起来的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若配有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和系统软件,就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微型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 ◆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 ◆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及维修; ◆高可靠性及适应性。 2:微型计算机简单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微型计算机简单可分为常见的台式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及掌上电脑 台式机具有:集成度高、体积较小价格低廉、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维修、高可靠性及适应性,计算能力强等特点; 笔记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性强,耗电少功能强的特点; 掌上电脑具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少的耗电和更强的可移动性的特点,其方便的上网功能正将加速“处处计算,移动计算”的时代到来。; Flash存储器与RAM相比具有非易失性的优势,但是寿命短,可擦写次数少,读写速度慢,且不能完成完全随机读写。 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有哪些? 微型计算机由软件和硬件二部分组成,硬件的组成部件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通过系统总线(BUS)将存储器、外围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起来。若配有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和系统软件,就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4:微处理器的组成单元及各单元的功能和特点: (1)运算单元,用来执行当前指令所规定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具有定点和浮点运算功能,(2)控制单元,指挥微处理器执行指令操作的功能,(3)寄存器组,用来暂存操作数,中间结果和处理结果,它构成了微处理器内部的小型存贮空间,其容量大小影响到微处理器的效率,(4)总线接口单元,提供微处理器与周围其它硬件的接口,有效地将微处理器的地址、数据和控制等信息通过总线和各相关部件接通。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3.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4.教学难点

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2.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拆机、装机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识别各个部件的名称与简单功能。 (2)协作学习法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3.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4.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计算机硬件基础考试题

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扩展插槽:主机板上的扩展插槽是主机通过系统总线与外部设备联系的通道。 2.真故障:是指各种板卡,外设等出现的电器故障或者机械故障,属于硬件物理损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操作不当,硬件自然老化,产品质量低劣等。 二、填空(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开机启动时,如果想要进入BIOS设置,应立刻按下( DEL)键,就可以进入BIOS设定界面。 2.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常用的驱动器接口类型有如下三种: (IDE接口标准)、(ESDI接口标准)、(SCSI接口标准)。 4.计算机常用输出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5.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宏病毒)。 6.微机故障的分析与判断方法有(直接感觉法)、(直接观察法)、(拔插法)、(比较法)及(程序测试法)等。 7.显卡的作用是把CPU要处理的图形信息存储在(显存)中,并且将它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给显示器。 8.根据打印机的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的打印机可以分为三类:(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9.宏病毒具有(感染数据文件)、(多平台交叉感染)、(容易编写容易传播)等特点。 10.对于一块新购硬盘,建立分区的顺序是(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下列(D)不属于北桥芯片管理的范围之列。 A、处理器 B、内存 C、AGP接口 D、IDE接口 2.开机后,计算机首先进行设备检测,称为( ) A)启动系统B)设备检测C)开机D)系统自检 答案:D 3.在BIOS中设置的密码长度最长为()个数字或符号。 A)6 B)4 C)10 D)8 答案:A 4.下面的()设备属于输出设备。 A)键盘B)鼠标C)描扫仪D)打印机 答案:D 5.通常说一款CPU的型号是"奔腾4_2.8GHz",其中,"2.8GHz"是指CPU的哪项参数() A)外频B)速度C)主频D)缓存 答案:C 6.用于硬盘分区的 DOS 外部命令是()。 A)FDISK B)DIR C)FORMAT D)COPY 答案:A 7.在常见的BIOS报警信息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表示硬盘没有格式化,需要对

小学《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

微原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颜秦鑫 学号 指导教师千博董瑞军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的意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总课程体系种占有重要的位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微机应用的理解,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8088最小系统的实现方法 2.掌握利用8088最小系统完成存储器的设计及其扩展方法 3.掌握系统设计时的地址空间分配及其译码电路设计 4.掌握利用8088最小系统完成接口设计的方法 5.掌握8255、8253、0809、0832等芯片的使用方法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构成8088最小工作系统 2.分别采用两片6264和2764完成存储器电路的设计 3.采用ADC0809组成8位温度AD变换接口电路 4.采用DAC0832组成8位DA变换接口电路驱动直流电机 5.采用8255和8253组成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 第二章设计思路说明 2.1 设计任务分析: 系统要求采用8088工作于最小方式下,在这种方式中,8088CPU引脚直接产生存储器或I/O口读写的所有控制信号。首先利用8284提供时钟信号,同时也提供了复位信号和准备好信号。然后利用3片74LS373锁存器芯片形成20位地址总线,利用1片74LS245双向数据收发器芯片形成8位数据总线,至此形成

总线逻辑电路和最小系统工作电路。存储器设计分别采用2片2764和2片6264进行扩展,分别形成16KB的ROM和16KB的RAM。温度变换电路采用AD590采集温度信号送入0809的通道进行AD转换,并用8259对其产生的EOC信号产生中断控制。将系统数据送入0832进行DA转换,完成控制直流电机。系统的定时计数器8253完成对步进电机定时计数,采用8255并行接口控制步进电机。以上各模块译码电路均由74LS138产生。 2.2 系统各模块地址空间分配: 存储器模块: ROM:FC000H—FFFFFH RAM:00000H—03FFFH 温度变换模块: ADC0809:000H—007H 8259:008H—009H 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DAC0832:00AH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8253:00CH—00FH 8255:010H—013H 键盘显示模块: 8255:014H—017H 第三章电路总体构成 3.1 最小系统设计: 3.1.1 8088芯片介绍 1.8088芯片简介: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章丘市实验中学宋居波 一、教材分析: 认识计算机硬件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理解更为深刻,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中重点考察的内容。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点较为分散,也难于理解。因此,本节课合理运用教材,通过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将知识点融于图表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部分学生还掌握了常用的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识别出这是什么部件(结合实物);通过对硬件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图表归纳类比方法 六、教学准备: 硬件实物展示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喜欢计算机吗?(学生回答:“喜欢”),那你对计算机了解多少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课件展示计算机图片。(学生回答: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等)“很好,大家说的都不错,不过还不全面,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计算机的硬件,除了硬件外,计算机还需要有软件才能正常工作。” 引言导语:“今天,老师就引领大家到硬件的海洋里遨游一圈。” (二)展示实物,认识硬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板:认识CPU插槽、内存插槽(拔插方法)、IDE插槽、PCI插槽、电源插槽 接口:鼠标接口、键盘接口、USB接口、串口、并口、VGA接口、音频接口 认识硬盘、软盘、优盘、光盘、内存条等。 引言导语:刚才大家从感性上认识了很多的硬件,到底什么是硬件呢?(课件展示)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计算机到底由哪些硬件组成的呢? (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课件展示:图表归纳突破重点)

16位cpu设计课程设计

石家庄经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16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号 指导老师 成绩 2011年1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3) 2. 开发工具选择 (3) 3. 方案选择 (3) 4.指令系统设计 (4) 5. 模型机框图设计 (4) 6. 指令流程图 (5) 7.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6) 8.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7) 9. VHDL程序代码 (9) 10. 调试仿真 (16) 11. 课程设计回顾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1. 课程设计目的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解决计算机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掌握整机概念,并设计机器指令系统,编写程序,在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上调试运行。 (2)、通过一台模型机的设计过程,明确计算机的控制原理与控制过程,巩固和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成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从事计算机研制与设计打下基础。 2. 开发工具选择 使用QUARTUS 5.0软件编写并调试VHDL程序,然后做功能仿真。 3. 方案选择 本次实习的内容为16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单总线,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有四种寻址方式: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和变址寻址。 微程序控制方式由微指令译码产生。微程序中一条机器指令往往分成几步执行,将每一步操作所需的若干为命令以代码编写在一条微指令中,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对应一条机器指令。然后根据系统的需要,事先编制各段微程序,将它存入一个专用寄存器(即控制存储器)中。 微程序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为微程序控制基本框: (1)从控存中逐条取出“取指令操作”,执行取指令公共操作。 (2)根据指令的操作码,经过微地址形成部件,得到这条指令的入口地址,并送入微地址寄存器中。 (3)从控存中逐条的取出对应的微指令并执行。 (4)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后又回到取指微程序的入口地址,继续第(1)步,以完成取下一条机器指令的公共操作。 IR PSW PC 微地址 形成电路 微地址寄 存器μAR 微指令寄存器μIR 译码器 控制存储器CM 指令代码 运行状态 …… 微命令字段微地址字段 …… 微命令序列 图1 微程序控制基本框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基础知识测试题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微型计算机的总线上单向传送信息的是。 A.数据总线B.地址总线C.控制总线 2.动态RAM的特点是。 A.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存储单元内容 B.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访存地址 C.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刷新 D.每次读出后需要刷新 3.除外存之外,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 A.ROM B.控制器C.RAM D.内存 4.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 A.提高了CPU访问外设的速度 B.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易于系统扩展 C.提高了系统成本 D.使信号线的数量增加 5.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位计算机。 A.4 B.8 C.16 D.32 6.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速化、超小型化B.多媒体化 C.网络化D.家用化 7.下面关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组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一个ROM芯片内的程序 B.它保存着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设置信息 C.即插即用与BIOS芯片有关 D.对于定型的主板,生产厂家不会改变BIOS程序 8.芯片组是系统主板的灵魂,它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及CPU的使用。芯片有“南桥”和“北桥”之分,“南桥”芯片的功能是。 A.负责I/O接口以及IDE设备(硬盘等)的控制等 B.负责与CPU的联系 C.控制内存 D.AGP、PCI数据在芯片内部传输 9.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主存储器和。 A.累加器B.辅助存储器C.寄存器D.RAM 10.关于硬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硬盘片是由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构成 B.硬盘各个盘面上相同大小的同心圆称为一个柱面 C.硬盘内共有一个读/写磁头 D.读/写硬盘时,磁头悬浮在盘面上而不接触盘面 11.关于光介质存储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光介质存储器是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较多的存储设备 B.光介质存储器应用激光在某种介质上写入信息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和说课材料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和内存条等。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我们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大家想一下计算机主机箱里面又是什么呢(在黑板放上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拿几个内存条让学生实际的观察。这一节课大家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即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各种外围设备等。 ①主机:内部主要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硬盘、鼠标、内存、显卡和光驱等。 主板:主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其他主板联系在一起。主板的性能的好坏对计算机的影响很大主板与CPU本身必须匹配。 中央处理器:通常人们称为CPU,是插在主板CPU插座上的一块集成芯片。相当于人的大脑。主要任务是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的重任。现在流行的有Pentinum 4 CPU。 硬盘: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部件,相当于人们存放粮食的仓库。计算机的大部分信息都存储在硬盘上。 内存:CPU和硬盘之间的一座桥梁。平常我们说的内存条。 显卡:能把CPU处理的数据显示在显示器的屏幕上。 声卡:能将计算机数字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满足用户的听觉需要。 光驱:用于读出光盘的数据。看影碟、欣赏CD音乐等通过光驱才能实现。 网卡: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②显示器:计算机向用户显示信号的外围设备,是计算机最重要的输出设备。现在流行的有:阴板射线管显示器(CRT)和液晶显示器(LCD)。 ③键盘和鼠标:都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使计算机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进行工作。 ◆其他外围设备 除了上述说介绍的硬件设备外,计算机还有一些外围设备,如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介绍的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简单的介绍各部件的功能。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为以后他们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