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投入_工作卷入与工作嵌入的研究综述_张彬

工作投入_工作卷入与工作嵌入的研究综述_张彬
工作投入_工作卷入与工作嵌入的研究综述_张彬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工作满意度其高低既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和离职倾向,又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工作满意度不仅是影响企业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实现高效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工具。 Hoppock(1935)首次提出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一种主观反应。Locke(l976)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评价其工作或工作经验而产生的正向的或愉悦的情绪状况,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这一反应是源于个人的工作满足或符合其重要的工作价值观。Newstorm 和Davis(1997)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自己工作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情或情绪。 随后大量有关工作满意度的论文相继出现。在国,工作满意度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彰仪(1995)则是认为工作满意度为个人从工作中获得的愉悦感,是工作者对于其工作所具有的感觉(feelings)或情感性反应(affective responses)。黄翠霞等人(2002)提出,工作满意度是相对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而言,特指个体作为职业人的满意程度,是员工比较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组合的期望与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组合的实际所得,而得出的对满意程度的评价。胡兴旺(2005)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人对于其工作的感觉或对工作中各个层面的一些相关态度。真龙(2006)认为工作满意是员工工作态度的整体反映,是员工对工作所具有的总的积极情感,是一名员工对其工作的不同维度的平均态度或总的态度,而不是指对某一维度的态度。工作满意度是对工作满意程度的一种度量,许多研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离职、领导方式、工作表现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外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这一概念仍然没有达成一致,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尽管各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主管感受。而工作满意度的定义通常有以下三类:第一类,综合性定义。将工作满意度作一般解释,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是员工对工作本身及相关环境所持的一般态度和看法,也就是对其工作角色的整体情感反应,不涉及到工作满意度的多面性、形成原因和过程。如:Vroom(1973)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其在组织中所扮演角色的感受或情绪性反应。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 状的研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摘要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的教学人员都感到了压力和一定的职业责任感,而这种源自于思想层面的压力和危机感仍然在不断地增加,因为现如今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的压力过大,让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大,可以对他们的心情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示对岗位的厌倦感。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从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思想压力和来自职业的危机感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身心反应状况和幼儿教师压力以及压力的反应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分析,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身心反应的阐述,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解压实践进行指导;更好的更积极的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工作压力; 压力源; 应对策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I have been conducting job is teaching.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teaching staff are feeling the pinch and certain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comes from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stress and crisis continues to increase, because today's kindergarten teaching job stress, many teachers feel the pressure is big, can be a larger impact on their mood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eachers, their career happiness index is low,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lot of teachers said boredom of jobs. So,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search, from the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leve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urce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comb from professional sense of crisis. On this basi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stress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stress and stress rea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sure on preschool teachers,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extract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teachers' guidance; Better a more positive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of work; Pressure sourc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总结范本]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3篇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3篇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为本次工作做一个总结,护士个人的综述总结范文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篇一: 时光荏苒,xx年已经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年里,我做为一名责任护士,在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切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一年来的总体工作,有心酸、有委屈、也有成就: 一、深入学习、提升素质,扎实练好基本功 加强自身职业观道德观的培育。在工作中我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坚持高度负责、热情服务的方针,切实做到病人在与不在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本着为病人高度负责的心态,加强四自修养,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做为一名责任护士的主动精神,在自己内心深处用职业道德标准反省、告诫和激励自己,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注重护士职业形象,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抹、不穿高跟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业务知识方面,平时坚持学习、注重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和本科室相关专业知识,如《护士三基三严》、《护理基础知识》等,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一年来,在护士长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本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为明年护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1 页共8 页

二、耐心细致、热情服务,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以热心、细心、耐心为工作准则,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xx年的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教育他们工作中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以及科室相关的专业知识。我做到放手不放眼,亲自示范操作,直到同学弄懂弄通为止,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工作态度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工作中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真正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患者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回顾xx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作风有些急燥等。在新的一年,我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再接再励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科室领导和护士长所交付的其它工作,认真学习,严格要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而不懈努力。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篇二: 作为一名医院护士长,我学践科学发展观,用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在管理与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安全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年来工作得到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20**年护士长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

工作投入度

员工工作投入度和敬业度是爱岗敬业的核心问题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明确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那么,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便成了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可能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考虑。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这个问题的存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不是你愿不愿意考虑的事情,而是员工和企业都必须正确对待的事情。因为从企业这方面来说,它时刻左右着企业在制度建设、人事管理、经营理念上的行政决策,从员工这方面来说,左右着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左右着员工的一段生活的质量。那么,员工与企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问题的明了,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助于员工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当中,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各不相同的。其间有一个历史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过程。那么,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和企业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的关系定位。具体地说:对于企业,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不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上,如果企业没有员工,就没有法运转没法经营,所以说企业离不开员工;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是员工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员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根本,员工离不开企业。所以说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哪有这么严重?员工可以辞去一家公司选择另一家公司,企业也可以辞退一些员工选择另一些员工,谁都离得开谁。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员工和企业彼此都不是唯一的。上述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而对员工和企业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只有从这个基础出发才有意义。因此,必须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你成为它的员工,说明企业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你,你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公司,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合同期内),公司要对你负责,你也必须要对公司负责,这是市场规则,公司和你必须严格遵守。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负责”,就有一个程度问题,有一个投入大小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爱岗敬业时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下边还会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深入的讨论。 二、员工为什么必须要爱岗敬业 明确了第一点之后,第二点其实就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浅显易解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明了,企业和员工是一个互相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那么,从企业这方面说,不论从制度的设计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首先要保证员工从事工作的岗位和相应的工作报酬,其次能给予员工自我能力提升的空间,使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事业的平台,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企业与员工共赢的新理念,并通过讨论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使员工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能够快乐地有尊严地工作等等。而从员工这方面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是员工的安身立命之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效益突出,才能保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情感或态度,是衡量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它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员工对工作的一般态度。本文首先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介绍了工作满意度的维度以及其测量方法,最后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工作满意度统计变量研究综述 1 工作满意度概念界定 1953年,美国学者霍波克(Hoppock)首次在其《Job Satisfaction》一书中提到了“工作满意度”这一概念,并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他指出,工作满意度就是指工作者在工作环境下其身心对环境因素所做出的一种情绪反应或态度,是一种主观反应。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根据其研究范围以及研究重点分别给过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摩尔斯(1953)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个人动机与其工作客观特征综合作用下的函数。布卢姆、劳勒(1968)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或与之相关的因素的态度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影响,它更多地反映为认知评价,而不是情感,这一定义对后世研究影响较大。李成文(2005)认为工作满意度就是员工在工作中其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他更强调个体的满意程度。 依据上述研究者对于工作满意度概念的界定,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对工作满意度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归纳,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①综合性定义:Vroom(1973)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单一性概念,它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员工对其工作本身所抱持的情感态度或具体看法; ②参考架构性定义:Smith(1969)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在对其工作判断时,通过自身的理解、认识的主观解释和感受; ③差距性定义:Porter和Lawler(1968)指出工作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员工所得报酬与其理想报酬之间的差距,二者呈正相关性。差距性定义也称需求缺陷性定义。 2 工作满意度的维度 Hoppock(1935)认为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其中,对工作满意度影响性最大的因素为工作情况的知觉态度。Vroom(1964)认为工作满意度由七个层面组成,即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领导管理、直接上司、薪酬待遇、晋升。Weiss、Dawis、Elgland&Lofquist

银行职员工作压力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及其研究背景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工作压力(Work stress)也称工作应激(Job stress)、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职业紧张、工作紧张。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银行渗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内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处于金融服务行业的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内部的压力也就相应变大。很多银行职员由于工作压力而精力消耗,从而十分容易导致其工作人员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若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常年积聚,而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控制,那么员工就会产生工作懈怠、影响员工自身精神状况的同时也对银行的日常运作造成消极影响。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减员分流、工作流程的变革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等措施,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给银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心理压力。人们在关注效率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组织的影响。职业倦怠症这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在日益消耗和阻碍着银行发展的步伐。 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银行职员承受压力的成因、来源,并能够足够重视如何为柜台员工减轻工作压力,这将对提高银行日常运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一支“主动、高效、健康”的优秀员工队伍,进行压力和情绪的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有益于引导银行职员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地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自身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促使银行通过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升迁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关心员工需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在厘清其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倦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即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分,职业倦怠成因和后果的本土化分析,量表的本土化修改、开发和应用,以及干预对策的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职业倦怠情绪枯竭干预性研究 “倦怠”(burnout)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年出版的小说《一个枯竭的例子》中,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痛苦和幻想破灭而躲进非洲丛林离群索居的故事。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对职业倦怠这一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此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角度对职业倦怠展开研究。 一、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对职业倦怠真正的深入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40余年间,国外学术界已经建立起关于职业倦怠的完善研究体系。综观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概念描述、实证分析和拓展研究三个阶段。 1.职业倦怠的概念描述阶段 描述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者们主要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通过记录和观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职业倦怠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努力探究其成因。所运用的方法也主要以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为主。 frendenberger是最早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通过对向滥用药物的青年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进行观察,freudenberger(1974)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职业倦怠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作的人员,因对工作的投入超过了自身的极限,从而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出的要求,最终导致的一种病状。maslach 和jacson(1981)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将职业倦怠描述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等综合症状。pine(1988)以maslach的“情绪衰竭”维度为核心,扩展了职业倦怠产生的领域,认为职业倦怠可能发生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婚姻、学习、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产生倦怠。因此,他将倦怠定义为:由于个体长期处于资源过度需求的情境中,致使资源慢慢枯竭,从而产生一种疲惫或者衰竭的状态,具体包括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于组织和社会之中,因此无法脱离社会背景和情景的影响。,cherniss(1980)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学视角提出,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工作应激所引起的,当应激状态一直持续,即个体陷入应激状态无法脱身又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统时,就会表现出倦怠的症状。 2.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对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界定和描述的完善,学者们开始基于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期基础对职业倦怠展开实证研究。在此阶段,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逐渐形成,倦怠的概念得到丰富,开发了大量对倦怠进行测度的工具。在研究方法上,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个案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而是运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1)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的研究最初就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因此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开发出不同的测量工具。maslach和jackson(1982)在大量临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以及马氏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马氏量表-教育行业版(mbi-educators survey,mbi-es)、马氏量表-通用版(mbi-general survey,mbi-gs)三个子量表。同样基于临床个案,pines和aronson (1981)开发了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bm)。随着职业倦怠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及其解决策略

)的基模,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及其解决策略 (周利霞 2010-03 ) 在工作与家庭不均衡的背后是一个"富者愈富” (Success to the Successful 两个增强回路在争夺一个共同的资源,工作和家庭在争夺时间,越是表现出色的一方越 可以争得更多资源而更加出色,从而向一方倾斜。因此,不打破这个模型(环路)无法 改变现实。一一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目录 1前言 2什么叫工作-家庭冲突?(概念界定) 3工作-家庭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压力源 3.1工作-家庭冲突的表现形式 3.2工作一家庭冲突的压力源 3.2.1工作层面的因素 3.2.2家庭层面的因素及相关研究汇总 3.2.3个体层面的因素及相关研究汇总 3.2.4小结 4工作-家庭冲突相关理论 4.1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理论 4.2工作家庭冲突的发展理论

4.3工作家庭冲突的边界理论 5工作-家庭冲突相关研究 6 工作家庭冲突的解决策略 6.1 国外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研究启示 6.2 组织应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 6.2.1 为员工减轻工作压力 6.2.2 为员工完成家庭义务提供正式的组织支持措施 6.2.3 为员工平衡工作家庭生活提供非正式组织支持策略 6.3 个人应对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 6.3.1 结构角色再定义 6.3.2. 个人角色再定义 6.3.3. 反应性的角色行为 6.4 家庭层面的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战略 7 总结 参考文献 1 前言 工作和家庭就像人的左腿和右腿,是人生的两个基本支点。工作被界定为个体为维持生计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工具性活动领域,而家庭被定义为个体通过生物性纽带、婚姻、社会习俗和收养方式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性活动领域(Budros ,1999) 。两者关系紧密,联 系重大。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对于组织、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蔓延,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提要国外工作压力理论已经研究一个多世纪了,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体系。本文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这些理论,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一、压力的基本理论 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展近一个世纪了,是西方学术界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众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众多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流派。但是,国内在工作压力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压力研究的领域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及其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一)压力的刺激学说。压力的刺激学说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强调的是人的生理反应。该学说认为压力是一种消极的刺激,其产生是源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导致个人的反应或紧张。这是早期压力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Weiss、Janis、Mann等人。 (二)压力的反应学说。压力的反应学说认为压力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刺激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本学说方面比较著名的研究有美国学者坎农的开创性研究,他指出面对环境的刺激,个体的压力反应是使机体处于戒备状态,并表现为恐惧、焦虑等紧张方式,面对压力,个体反应的模式基本相同,但是程度不同。 (三)压力的交互理论。压力的交互理论认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做的对环境可能产生威胁的评价相结合的结果。同时,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是动态关联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 (四)个体—环境匹配理论。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是French和Caplan在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工作压力研究中运用最多,是得到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French、Caplan和Van Harrion认为引起压力的因素不是单独的环境或个人因素,而是环境与个人相联系的结果。 (五)工作要求—控制模式。Karasek提出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式(简称JD-C 模式),是工作压力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个理论。Karasek认为,工作活动中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两个关键特征,他们共同影响着工作压力。工作要求即压力源,工作控制指的是技能和决策力,工作压力取决于这两个关键特征的相互作用。

工作年终总结工作概述

工作年终总结工作概述 到年底了,好好做;一次总结,是对过去的不足的弥补,对未来的计划,时间匆匆转走,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人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年终总结工作概述,方便大家学习。 年终总结工作概述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更多的年轻党员梯队,其中以年轻的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20__年很快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护士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20__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护理工作投入研究现状

护理工作投入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6-06-16T10:53:16.4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朱志勇1 李春玉2 沈旭3(通讯作者) [导读] 文章以护理学视角阐明积极的投入概念及理论框架、测量、相关因素,介绍已开展的相关研究、未来研究方向。 1.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硕士在读)133000; 2延边大学护理学院;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摘要:投入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概念。护理是处于特殊环境特殊位置,针对整体人开展工作的行业。文章以护理学视角阐明积极的投入概念及理论框架、测量、相关因素,介绍已开展的相关研究、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护理;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组织支持感;工作资源 Abstract:Work engagement a new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positive psychology.Nursing is in a special environment,in view of the whole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industry.Based on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larify job involvement,measurement,related factors,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nursing;work engagement;work burnout;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available job resources 前言: 工作投入概念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是关于员工工作状态的新研究取向,重点关注工作中个体人的优点和心理的正向能力。护理工作被视为压力和感情上要求苛刻的行业,这使得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RN)格外容易陷入低工作投入状态。目前,护理行业是健康服务组织中最大的一支,如何提高注册护士(RN)的工作投入,使得这一庞大的组织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优质的健康卫生保健服务对任何国家、地区都极其重要。因此,在护理领域进行工作投入的研究尤为重要。 1.工作投入的概念 1.1定义 Kahn(1990)第一次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个人投入”概念。他认为:个人投入即组织成员利用自我工作角色的过程[1]。在Kahn来看,组织成员自我和工作角色存在动态结合的关系:当个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工作,个体驱动自身能量进入角色行为(个体经营)和显示自我角色(表达);相反条件下,个体脱离自我角色,拒绝创造工作成果,陷入低投入状态。Britt等(2001)的工作投入概念是工作卷入和Kahn个体投入概念的整合。他们把工作投入界定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绩效的强烈责任感和承诺意愿,并感到工作绩效的优劣与自身关系重大[2]。Maslach等人则以工作倦怠对立关系的角度来界定工作投入。他们将倦怠与投入看作三维连续体的两极,精力(energy)、卷入(involvement)和效能(efficacy)构成了两极连续体的三个维度。积极的一端是感觉到精力旺盛,有效地工作并与他人相处和谐的状态,即工作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与组织均处于积极、高效的工作状态[3]。Schaufeli等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一个完整的状态、持续和积极的情绪和动机,以活力、奉献和吸收为主要特征[4]。活力是指具有充沛的精力与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愿意为工作付出努力,面对困难时有韧性不容易疲倦;奉献是对于工作的高度卷入,伴随着对工作意义的强烈体验,以及自豪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吸收是指愉悦的状态全神贯注的工作,感觉时间是无形的,从工作上脱离有一定的困难[5]。投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态,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事件、个人或行为[6]。 1.2相关概念 1.2.1工作狂 工作狂是一种病态的工作体验,是个体由于强迫或无法控制持续工作的现象,这种状态危及个体健康,愉悦感降低,恶化人际关系和社会机能[7]。 1.2.2工作卷入 个体在心理上对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认知或信念状态,是一种自我判断。而并非是身心投入的工作状态[8]。 1.2.3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某一职业角色的过程。而个体在职业角色中的状态即为职业认同的程度[9]。职业认同与工作卷入类似,是个体的一种认知判断,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投入。 2.理论基础 工作投入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和工作-个人匹配理论[10]。 2.1工作需求模型(JD-R模型)中有两个主要的假设: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工作需求是指:那些身体、心理、社会、或组织方面的工作,需要持续的身体和(或)心理(认知和情感)的努力[11]。工作需求的例子包括:角色超载,不利的环境条件,情感需求,时间限制和高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包括社会、心理、身体、和组织方面与工作相关减少成本的要求,便于实现工作目标,并刺激个人成长和发展。几项研究已经发现,工作资源是投入的强预测因子。 2.2 JD-R模型已扩大到包括个人资源。研究表明,个人资源或心理资本(PsyCap)是工作投入的又一重要预测因子。PsyCap被定义为“一个人的积极心理状态的发展,其特点是: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12] 3.工作投入的评估 学者们对工作投入定义的分歧反映在测量工具上: 3.1 Britt等编制的涵盖责任感、承诺和绩效影响知觉等3方面内容的6项目工作投入问卷。从而支持了schlenker等(1994)的责任的三维模型。该模型认为规章-事件关联、身份-事件关联和规章-身份关联三个因素可以预测工作投入。他们研究发现:明确的工作指导方针,成员能有意识对工作绩效控制,而且当工作与能力相关时,成员们最有可能工作投入[13]。 3.2 Maslach认为,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完全对立,它们在维度上也应一一对应:情绪衰竭、疏离感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低落分别对应于精力、卷入与效能,工作投入可被MBI的反向计分直接估计,即MBI既是工作倦怠量表,也是工作投入量表[14]。 3.3 基于对高投入水平的员工的访谈,Schaufeli等开发了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该量表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国内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Hoppock与1935年发表了博士论文《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 n), 在该论文中他首次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此后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工作满意度就行了定义。 例如, Locke(1969) 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因工作成就感或工作促成价值实现而产生的愉悦情感状态”。Vroom(1973) 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其在组织中所扮演角色的感受或情感反应”。Conrad等(1985)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需求感知与对工作报酬感知间的匹配。Berry (1997)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于其工作经历的心理反应。而我国学者胡兴旺( 2005)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于其工作的感觉或对工作中各个层面的一些相关态度”。杨真龙则( 2006)认 为,“工作满意是员工工作态度的整体反映,是员工对工作所具有的总的积极情感,是一名员工对其工作的不同维度的平均态度或总的态度,而不是指对某一维度的态度。” 学者们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理论架构, 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描述也就不尽相同,因此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工作满意度概念。从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来看,虽然各个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界定不尽相同, 但大体上都趋于认同工作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综观各种不同的定义,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 将其大致分为整体性定义、期望差距性定义和参考架构性定义三类。这种分类方法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具体分类如下: (1)综合性定义(overall satisfaction) 综合性定义也称整体性定义,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即指员工对其工作及工作环境所持的一般态度,是其对工作角色综合、整体的情感反应, 是一个相对单一的概念。例如,Weiss等人(1996)指出工作满意度反映了员工 对其工作及其工作环境的评价。Wright (2007) 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感受及情感状态。这种定义不涉及到工作满意度的多面性、形成原因和过程。 (2)期望差距的定义(expectation discrepancy)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工作满意度取决于员工所“期望得到的”与“实际得到的”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小满意度越高,反之差距越大满意度越低。例如,Porter(1978) 认为,工作满意度来自于个人在工作中期望得到的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综述-模板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综述 (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概念最早是取自于物理学和工程学,即结构工程系统解算程序/语言),指的是将充分的力量用到一种物体和系统上,使其扭曲变形。20世纪初,压力的概论才出现在医学界,表示人体的过度负荷,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stress 被译为应激,心理学领域除译为压力、应激之外,也译为紧张。坎农把压力定义为斗争和逃避的综合症,他的学生,加拿大生理学家,现代压力研究的先驱之一雪莱继承了他的理论,首先将它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深入探讨,此后压力这一名词,广泛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压力理解为一个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负担过重的状态。但从专业角度来分析,由于人们研究内容不同,立场观点各异,研究工作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使得对压力概念的界定缺乏一致性的看法。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压力是机体对情境的整体性反应 这是医学和生理学界对压力的早期认识。所谓压力,指个体面对刺激时,为求重新回复正常状况所做的反应;不论外界的或身体内的变动,虽有其特殊之处,都会引起个体的整体性反应,凡有这种反应,即称为处于压力之下。1936年,雪莱提出压力是机体对环境需要的一种反应,是由许多有害因素产生的一般适应综合症,他强调身体反应的非选择性和非特殊性。后来,康农以及“压力和成就下降”模式。这些以反应为基础的压力模式强调身体机能和生化反应,均把压力看作研究的依赖变量,强调压力是对压力源作出的反应,而不认为压力来源有何重要性,亦未涉及个人认知、评估的探讨。 2、压力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 这种观点偏重于把压力看作对机体发生作用的社会与物理环境的变化,包括心理社会刺激、自然灾害、战争、工作中的冲突等对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有干扰和破坏的性质,如果干扰和破坏超过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现象,引发病变。所以,此种观点均把压力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强调压力来源的重要性。 3、压力是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此种观点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环境有变动,将会对个体形成一种要求,但个体并非完全被动地反应,而是采取主动的方式适应环境的要求。认知学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_工作总结范文5篇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_工作总结范文5篇 a;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1 一年来,党支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所党员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中心、搞好配合、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扎实有效的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广大职工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党建工作 1、开展了争创“五好”支部活动: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推广“4+2”工作法,继续落实院关于争创“五好”支部活动的意见,坚持各项制度,认真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真实反映党员活动的情景。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树、促教育活动”中党员提出的意见和提议,党支部从自身分析原因,十分认真的查找不足和差距,争取经过实实在在地努力搞好支部工作。 2、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成员能带头参加院、所组织的职工政治学习,同时还参加院组织的中心组学习。所中心组学习6次,资料包括:科学发展观、创新文化建设、党务知识培训和到兰考焦裕

禄纪念园、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理解革命教育和廉政教育等。 3、坚持了支委会制度:凡涉及党建、人事、财务及全所发展的重大问题等都要召开支委会进行团体研究,共召开支委会6次,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2次。 4、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和民主测评制度,增强党员树立自我约束意识,在去年底全所职工对在职党员测评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本职工作”、“焦裕禄在我身边”、“讲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等三项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全所党员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主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加深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理解,继续巩固讲、树、促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大力宣扬表彰“五好”党员,激发全体党员为实现党的宗旨而努力工作的进取性。今年我所常高正同志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5、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入党进取分子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支部有安排,小组有分工。对确定为入党进取分子的同志,所支部指定支委成员作为培养联络人与其经常联系,及时帮忙。把好发展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共有一位预备党员转正,一名科研骨干入党,一名同志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6、加强党务工作的管理:按照省直工委和院党委对建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对党支部的任务及职责、党支部工作有关制度、发展党员、党员管理、党费交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方面让党员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