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大连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不断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大连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着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一、大连市海洋经济总体运行基本状况
2008年大连市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全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海洋经济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1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xx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xx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xx:xx:xx。
但是,由于受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影响,2008年大连市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较全市GDP增长率低2.4个百分点。
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市主要海洋经济产业在运行质量、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制造、海盐及盐
化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海水利用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一)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
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项目,重大港航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
《大连港总体规划》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政府的联合批复,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全年围绕“航运中心”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869.4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23%。
大窑湾二期15#、16#泊位水下工程完工,三期17#、18#泊位建成开始试生产,北航道基本完工,大连港新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进行水下工程,中石油LNG码头快速推进,大窑湾北航道连接段工程、长兴岛港区公共港区航道一期工程和北岸防波堤主体工程完工,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金窑复线铁路全线通车,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动迁并开工建设。
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长兴岛疏港铁路抓紧前期工作,大窑湾区域铁路网络初具规模。
2008年,全市新增泊位1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32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20万标箱。
预计全年完成海港货物吞吐量 2.5亿吨,同比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4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8%,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9.7%,增幅上升34.6个百分点。
(二)海洋渔业
加快海水健康养殖发展步伐。
针对我市南部海域功能调整,传统渔业水域减少、水产品产量下降的不利局面,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品种生产规模。
全年新增优势品种养殖面积30万亩,收获海参、虾夷扇贝、杂色蛤等优势品种产量68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48%。
新增49家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到79家,其中部级示范场20家。
继续强化苗种生产规范管理及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魁蚶良种场1个、省级良种场5个,全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项。
预计全年完成养殖产量140万吨,实现产值1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21.8%。
其中苗种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推动海洋捕捞稳定增长。
修复近岸渔业资源生息环境,促进渔业生态持续向好,建造了金州黑岛、长海小长山两处人工鱼礁示范区,调整放苗品种,增加增殖放流规模,总投资达598万元,较去年增长46.6%。
远洋捕捞生产因国际船用柴油价格高企,入渔国条件苛刻及渔场资源变化等影响,低迷徘徊局面未见改观,预计全年仅完成远洋捕捞产量 6.8万吨,较上年减少23.6%。
继续落实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全年完成244艘报废渔船验收,发放补贴资金1700余万元。
预计全年可完成海洋捕捞产量82.5万吨,较上年下降4.1%;实现海洋捕捞产值52.8亿元,较上年增长5%。
继续落实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全年验收报废渔船244艘,发放补贴
资金1700余万元。
着力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全年新改扩建加工项目100个,其中投资500万以上或增加加工能力500吨以上项目40个,新增加工能力15万吨,总能力达到160万吨;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0个。
旅顺口区龙王塘、甘井子区棉花岛、普兰店市皮口、庄河市黑岛等6大加工园区基本形成规模,水产品加工产值已占全市总量50%左右。
对500余万亩贝类生产海域进行划型,确定34个监控区、85个监控点,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海洋贝类监控系统。
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7个、无公害水产品23个。
预计全市全年完成水产品加工量113万吨,同比增长9.7%,实现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20.4%。
预计2008年完成水产品产量223万吨,增长1.3%;实现渔业产值204亿元,增长16.7%;渔业社会总产值422亿元,增长13.4%;完成渔业经济增加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15.4%。
渔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预计达到13800元。
(三)滨海旅游业
2008年,在金融危机蔓延,日韩等主要客源市场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下,全市滨海旅游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全市继续推动旅游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海滨浴场。
开发区滨海国家地质公园、老虎滩渔人码头、仙浴
湾永嘉度假村和大连贝壳馆等36个新、续建旅游项目被列入大连市2008年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计划表,开发区黄金海岸等15个海滨浴场被列入2008年海滨浴场改造提升计划。
以金渤海岸度假区为重点的旅游大项目引进落实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莱茵海岸、世贸嘉年华等重点大项目开工建设。
棒棰岛宾馆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
规范化建设旅游项目取得进展。
长海县启动实施长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
“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的旅游主题宣传促销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国际沙滩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大连旅游的重要标志。
继续抓好休闲渔业设施建设,发展渔业“开放式”游、海洋牧场采捕游、垂钓赶海游等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
预计全年实现休闲渔业产值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流通服务业产值6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
全市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协调、产品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备、城市环境友好、国际色彩浓郁、游客市民满意”的良好的滨海旅游发展氛围。
2008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97%;接待海外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
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23.04%。
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6.1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3.26%。
(四)海洋船舶制造业
大连海洋船舶制造业由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大型化、高档化,提高了附加值,因此面对危机从容不迫,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年,STX第一条船下水,中远造船、船柴扩建项目快速推进,船舶重工长兴岛修船基地开工建设,长兴岛、旅顺口、甘井子区土城子、大连开发区、金州区三十里堡等五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渤海岸线造船产业带已经形成。
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代表的大连造船工业,2008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仅大连船舶重工集团2008年交工船舶就达41艘/296.9万载重吨,此外还承接修船合同金额1.4亿元,实现产值1.4亿元。
截至2008年底,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手持船舶订单118艘/2058万载重吨/773亿元,生产任务最远排到2012年,连续18个月稳居世界第四位。
正在建设中大连湾、长兴岛、旅顺开发区、金州区三十里堡等四大造船基地功能明确。
其中长兴岛建设目标为临港工业聚集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已吸引韩国STX、新加坡万邦等落户建厂。
旅顺开发区将发展大型造船及配套工业,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重点项目——大连中远造船工业有限公司旅顺造船基地项目于2008年7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8月正式开工。
该项目依托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所属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熟技术,主要建造18万吨级以上散货船、VLCC油船、VLOC矿砂运输船、
10000TEU以上集装箱船等大型高附加值远洋船舶。
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93亿元,2010年建成后将达到24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二期将逐步达到30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
大连湾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曲轴、大型海洋工程等专案。
金州区三十里堡工业园区将重点发展船用推进器、船用柴油机等船舶配套项目。
预计2008年造船总量达182.3万吨;到2012年,大连的造船能力将达到1100万吨,成为世界级的造船基地。
(五)海盐及盐化工
2008年我市海盐发展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良好。
一方面价格逐步回升,另一方面国家从1月起将盐业的资源税由17%调减到12%,增值税由17%调减到13%,使得盐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下达的食盐指令性计划,按月分解下达我市2008年的食盐、渔业盐调拨计划,严格执行食盐计划,保证大连市盐业市场供应稳定。
2008年8月,面对资源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我市食盐供应告急、面临断供危险的现状,经委盐业管理处积极协调批发经营企业和食盐定点企业,促使复州湾盐场提前扒盐生产食盐,保证了大连市的食盐供应。
为确保2008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合格碘盐、渔业盐市场的供应,深入盐业公司和实验定点企业统筹协调,完善食盐营销网络。
组织指导18户国家食盐定点
生产企业、制盐生产企业、食盐批发企业和转批发企业的“许可证”年检、年审工作。
9月份,大连市盐业公司率先实在辽宁省实现了食盐批发企业质量控制3A达标,确保碘盐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以碳酸钠(纯碱)等产品为代表的盐化工业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进行企业搬迁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高效益的发展目标。
大化集团2008年碳酸钠(纯碱)达到XX万吨。
目前,松木岛海洋化工生产基地正抓紧建设,由于该基地与盐场毗邻,投产后可以实现以盐和合成氨为原料的联碱生产的盐碱联合,联碱生产能力将达60万吨/年,大大提高碳酸钠(纯碱)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能力。
2008年我市完成海盐产量93.63万吨,全面超额完成国家给我市下达的17.9万吨食盐(渔业盐)调拨计划和3.4万吨食盐销售计划。
其中食盐调拨计划完成11.4万吨,渔业盐销售13万吨,食盐销售6.05万吨(包括食品加工盐)。
(六)海水利用业
2008年我市继续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以解决工业用水和海岛等边远地区居民生活用水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水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总量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以海水脱硫和冷却的海水直接利用总量正不断增加。
大化大孤山热电厂2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工程竣工。
庄河电厂一期2万吨/日海水的氨化装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预计将于2010年前竣工。
海洋能利用日益增大。
总投资6.5亿元的国家建设部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星海湾海(污)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供热、供冷面积200万平方米。
小平岛新区海水源热泵前期工程竣工,实现供热、供冷面积50万平方米。
初步测算,仅小平岛新区大型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就达122%,节煤率39.1%,每年可节省标煤6370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0吨,减少氮化物排放量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110吨。
目前,大连正按照推广应用海水源热泵规划,在沿海地区规划一批建设项目总面积达773万平方米。
2008年,全市直接利用海水的企业达到16家,直接利用海水总量13.74亿立方米/年,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造船、建材、水产、电力等行业。
全市已投入运行的海水淡化装置共5座,日淡化能力为11,900立方米。
三、2009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2009年将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我市海洋经济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目前阶段增速有所回落,也属于正常运行状态,但发展态势
还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随着海洋经济主要产业规划项目陆续完工或投产,增速将有所回升。
根据2008年主要海洋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判断,2009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仍将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从海洋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
一是海洋渔业布局和结构正处于调整阶段。
长期以来,海洋渔业曾经占据我市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支撑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市海域功能区划的逐步调整,传统渔业水域规模日益萎缩,渔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渔业经济增速趋缓。
二是港口及海洋运输业尚处资源整合和大规模投资建设阶段。
由于港口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拉动经济较快增长,2009年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
三是海洋船舶制造业还未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市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海洋船舶制造业呈现较高增长态势,造船完工量超过25%以上,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我市船舶制造业占海洋经济总量比重还比较小,还难以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海洋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
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海洋产业产值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5%
左右,2008年我市海洋经济中船舶制造业、港航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涉外产业因出口结汇影响产值近40亿元,预计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到2009年。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蔓延,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
我市经济外向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港航物流、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如海产品出口锐减、船舶制造业签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弃单”现象等,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我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海洋国家都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已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世界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
我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如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信息服务等将不断扩大规模、加快增长速度,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同时区域联合趋势开始显现,三大海洋经济区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2.3%。
预计到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近年我市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传统
产业改造力度,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这使我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中央继续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支持力度、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为我市加快重大海洋经济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预期2009年我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年增长16.1%。
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725亿元,年增长16%。
——港口及海洋运输业。
着力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继续推进大连港与省内各港口的战略合作,整合北良、辽渔及区市县港口资源,建立起以大连港为中心,功能互补、辐射力强的航运中心组合港。
完善环渤海内支线和连接东北腹地的海铁联运网络。
加快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和大窑湾、长兴岛核心港区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30万吨原油码头、庄河石城深水港和旅顺新港区海上滚装运输枢纽工程建设,完成金州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10万吨油码头及长海陆岛码头建设,启动长兴岛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
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和长山群岛陆岛交通建设。
推进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口岸开放申报、长兴岛港口岸和大孤山工业园口岸开放工作,完成旅顺新港和庄河港的口岸开放验收工作。
——海洋渔业。
2009年,我市将充分发挥海洋渔业经济的资源、产业、科技、政策及市场五大优势,调整提升渔业一产、做强做精渔业二产、加快发展渔业三产,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渔业效益和对社会贡献率。
坚持实施远洋增量增效、近海减量增效、加快海洋牧场修复改造。
2009年力争远洋捕捞生产渔船达到200艘,产量9万吨,产值8个亿。
预计全年完成海洋捕捞产量84.5万吨,产值57.5亿元。
继续实施3个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改造海底面积达700亩。
加快推进海域容量调查和增养殖规划编制工作。
增养殖布局上继续向北三市、长海县调整,结构上向深海和陆地调整,品种上向优质高效品种调整,预计全市新增生产规模10万亩,海水增养殖产量141.8万吨,产值147.4亿元。
强化原良种体系建设。
引导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扩大优质水产苗种的覆盖面,增加数量,保证种质资源安全。
计划新扩建省级以上良种场3个。
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新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50个。
预计全年实现苗种产值28.1亿元。
以精深加工为核心,规范建设加工园区。
培植产值超亿元加工龙头企业10个,新改扩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加工能力500吨以上企业30个。
长海皮口飞地、旅顺董砣、金州杏树、庄河城关等4大园区启动运转;旅顺龙王塘、甘井子棉花岛、普兰店皮口、庄河黑岛4大园区完善功能,扩大辐射带动能力。
全年完成加工产量130万吨,产值
136亿元。
创建省标准化示范县3个,新增、复查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50个,无公害水产品30个。
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
组织实施我市裙带菜、河豚鱼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将达到226.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33亿元,年增长14.2%;将实现社会总产值477亿元,年递增13.1%;渔民人均收入将增加1200元,力争突破15000元。
——滨海旅游业。
2009年,我市将力争通过着力培育旅游消费热点、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等手段,努力做好滨海旅游工作。
大连是全国海岸线线最长的城市,北部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共同形成了我市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
要以创新思路整合“海”与“泉”的资源优势,全力规划打造环市旅游产业经济带,激活1906公里海岸沿线中1287.5公里陆岸线旅游资源,在已有不足10个旅游景点基础上(不含南四区和旅顺),再建设50个以上新景点。
继续扩大都市休闲渔业,充分利用人工渔礁增殖区,鼓励社会资金建设游钓基地,高起点、高规模建设一批近郊和海岛休闲渔业项目。
以钓鱼节、渔民节等渔业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旅游观光和经贸洽谈活动。
以发挥品牌效应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渔业特色产业专业村或乡镇10个。
预计全年将接待国内游客3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接待海外旅游者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旅游创汇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海洋船舶制造业。
国家刚刚公布的鼓励发展、重点扶持的9大产业,船舶业位列其中,国家船舶工业振兴计划即将出台,必将推动我市海洋船舶制造业发展。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时局,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大量承揽订单,2008年承接船舶42艘/886万载重吨/291.7亿元,且皆为批量化、系列化的成熟产品,付款方式和价格较好,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预计2009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交工船舶将达到33艘/451.56万载重吨。
推进船舶重工、STX、中远、中集、万邦等造修船和海洋工程项目以及重工·起重船用曲轴扩能、船柴扩建等船舶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STX大连船用发动机工厂已于2009年1月18日成功生产出第1台船舶发动机。
——海盐及盐化工业。
2009年,我市将继续加强碘盐的生产供应,保证大连市和国家的调拨需求。
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开发精包装、多样化、系列化的食盐、调味盐、保健营养盐、医疗用盐等品种系列,积极开发实用多样的畜牧用盐、渔业用盐及公路
化雪用盐等。
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研制开发精细化工产品,以溴系列产品为重点,兼顾钾、镁系列产品的开发。
按照盐田结构合理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学化和扬水、制结晶、坨台集中的原则,对盐田进行万千改造。
以大化集团松木岛海洋化工基地热电厂为重点,实现盐碱联合,5万吨/日的海水淡化装置排放的浓盐水,年产海盐可达35万吨,复州湾盐场盐产量可由现在的80万吨增加到115万吨,也使我市海盐生产能力由160万吨达到195万吨。
——海水利用业。
按照《大连海洋功能区划》,环绕黄、渤两海,北起瓦房店浮渡河口,东至庄河市南尖镇,沿岸重点行业(如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要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原水。
我市兴建的庄河电厂、大孤山大化热电厂、松木岛石化工业园热电厂、长兴岛热电厂等都分布在黄、渤海沿岸,都以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日以上。
根据我市黄、渤两海不同海水水质,结合电厂新建或改扩建及温海水排放项目,选择沿岸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海水淡化装置。
重点是黄海沿岸的大连湾北岸、大孤山半岛以及庄河黑岛和渤海海域的长兴岛、松木岛以及旅顺口区部分地区。
这些电厂都充分利用冷却温水采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锅炉补水,其中,松木岛石化工业园热电厂已规划建设5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再加上其它电厂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