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分迦南地为业
刘伯温解平砂玉尺经

刘伯温解平砂玉尺经第一节审势篇原文: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观牛斗之墟乃见众星之拱运俯察冈阜之来方识平原之起迹。
刘释:五行之气在天成象而日月星辰见焉紫微太极起於亥子之中天市东垣起於寅卯之区少微酉液在刊兑之间,太微南极在巽已丙之首中有一星尊居於内而二十八宿环远於外故牛斗之墟左为帝星所居之处其列宿则随斗柄所指而拱向之附天而行是谓天经五行之气在地成形峙而为山冈垅阜散而为平原都湿流而为江淮河汉故山川之流峙莫非是气之凝布然平原旷野皆根於冈珑分布丁维而成形故察冈阜之所来则知平原之发迹矣。
原文:万山一贯起自昆仑刘释:山龙之散见於地虽有千万之多而其龙脉之来皆出於昆仑按搜导禄及地志鄙言昆仑山高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七里中峰齐天在中国计之昆仑则在西北乾兑之间实天下山川之祖而五顶之人中国又众山之大宗也。
原文:乾坤坎离总归绝域,而西通瀚海艮震与巽三条入中国而五岳分居刘释:乾坤坎离兑五条分归西北及正南入无夷蛮种之地龙脉出析俱不可考惟艮震巽三条独入中国分居五方为五岳之山又中国山川之大各处分势施生东南已巽行龙出身行十一万九千六百五十里入海结帝之都三起蛟龙之地一百四十七水穴三十六其间产忠贞育英才出圣君贤相者七百二十穴聚精拔秀为卿士大夫之地不计其数寅艮行龙出身八万四千一百里入海结帝王之都一起蛟龙之地七十二顶穴一十有八其产大圣人之地五出贤人良相五百有七穴为卿大夫之地不计其数申卯行龙行八万一千五百六十里止於伊洛里涧之交结帝王之都三起蛟龙之穴十十有四产圣君贤相侯伯五百五穴其间钟气发秀为卿士大夫贤士之类北艮巽之穴尤多。
原文:是故黄河界而西北丑艮行龙。
刘释:黄河之水派自昆仑艮寅之左甲卯之右界艮丑于东北之首限甲卯于是正东向东曲折百流入中国至河套之北出陕之左而山西等路右臂至汴东南左纡徐州之东北入海故河之西地乃丑艮行龙宝为坤艮之气入首故燕冀至青兖之地多坤艮结穴自右转为坎局。
原文:长江限而江南巽辰起祖。
刘释:昆仑东南孤角分条自康姑九万八千七百五十里出西无天竺西番南界曰六国山之北一万二千里通巴西之庆鹏山分枝三派左股出陕之南为雍之右卫中股历凭旗发派为荆襄之南行渡祁山起南岳行山为离宫之火星凭旗右股作成都之左。
《地理赋》

《地理赋》常考寻龙之法,首看龙气之盛哀,次察水神之吉凶。
审召瑞邀祥之妙,察阴阳朝应情。
此言高山平地之龙有先后次第,换求之法。
必先看龙是何星辰(金木水火土五种形状),属金者宜自东南西南而来也,属木者宜自西北东北而来也,属水者宜自西南西北而来也,属火者宜自东南东北而来也。
必须看龙自首至尾或金或木或水或火无一节之参差,皆与水合斯为盛龙也。
若是金龙从东北西北而来,火龙从西南西北而来者,为哀龙。
然自首至尾一卦独行与水合者,虽不利而亦无弊矣。
如驳换不一者,不可用也。
继而必观水神是何会局,而水自东南西南而来,流东北而去者,必金龙所宜向也,水自东北西北而来,流归西南而去者,必木龙所宜向也,水从西南西北而来,流归东南而去者,必水龙所宜向也,水自东北东南而来,流归西北而去者,必火龙所宜向也。
但水有横来、逆来、曲来、直来,皆言水以旺相方来,宜流归休囚之地而去。
见其旺相前来,休囚后去,其吉在逆水向;若见旺相右来,休囚左去,其吉在横水向。
龙必观水之出口,或丑或未或辰或戌,要水与龙相合方为吉水。
不然凶而不可取也。
召瑞邀祥即迎神背杀、化杀生权之意。
阴阳朝应,即阴用阳朝,阳用阴应。
寻龙者不可不察挨星之妙用也。
第二节《地理赋》清末地理明师江任泉原本大凡看地者,先观水口城门,关拦周密,内有真龙融结,罗星龟蛇,狮象中藏,乃为上格之龙也。
若有华表日月捍门,实结富贵之地,北辰七星镇锁,禁口勿言,五百年间,方能葬一,王候门户,狮子石柱,王候之府,倒壁破墙,贫贱之家,若贝水口成星,即可寻龙跟踪。
贵龙重重开帐,出脉中抽,贱龙叠叠无星,牵连贯顶。
真龙行度,必有护带蝉翼,假龙出身枝脚直硬无顾,肌长而硬者,乃是鹅头鸭颈。
臃肿粗顽,此脉断无结作。
脉细短促,乃为极贵之龙,大地无廉贞作祖,为官不列三公。
小地无砂收水,发福不传于子孙。
宝殿龙楼,即出王候天子,御屏御应,宰相文臣,紫气太阳,巨门金水,贵人护结,天贵格也。
燥火天罡,孤曜太阳,随行剑戟,武贵格也,五星九星相聚,理学文贤,太阳覆金土屏,巨富格也。
《参同契》中卷的原文及译文

《参同契》中卷的原⽂及译⽂《参同契》中卷的原⽂及译⽂ 引导语:《周易参同契》。
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论炼丹。
下⾯是yjbys⼩编为你带来的《参同契》中卷的原⽂及译⽂,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原⽂】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
须以造化,精⽓乃舒,坎离冠道,光耀垂敷。
当⼈修炼到性命化尽归⽆极,⼀⾝阴阳化作乾即纯阳正⽓,下有纯阴⽓坤,⼆⽓相合就是丹,下有阴⼟,上有阳⼟,合在⼀起⽣下种⼦,三阴合三阳正负归零为⽆极。
乾是刚性,坤是柔性,⼆者相配合,阳在内,阴在外包在⼀起,就象原⼦,中为正极外为负极。
阳施阴受,就象⼀雄⼀雌的动物交配后⽣⼦⼀样,⽣出了⽆极之后,就⼜进⼊造天造地造万物的过程,⼜产⽣了阴中有阳的离、产⽣了阳中有阴的坎,进⼊使后天万物⽣化的过程。
造化就是⽆极⽣太极、⽣两仪、四相、⼋卦的过程,也就是虚化为神,神化作⽓,⽓化作精,精⽣万物形体。
这样⽆极之功就与天地原始之纯阳浩然之⽓性同了。
【原⽂】⽞冥难测,不可画图。
圣⼈揆度,参序元基。
四者混沌,径⼊虚⽆,六⼗卦周,张布为舆。
译⽂:从六⼗四卦返回⽆极与道合⼀之后,⼜从⽆极⽣太极到⽣六⼗四卦即⽣万物的过程,是既深⼜暗,难以⽤观测的⽅法,测验出来。
更不可能⽤图象标⽰出来。
只有圣⼈⽤⼋卦的⽅法。
相参考此喻从⽽与之.契合,修炼者只有从四相⼋极⼗⽅的修炼,使之进⼊混沌,再进⼊虚⽆的境界。
六⼗四卦就象车轮⼀样运转归于虚⽆,⼜从虚⽆向六⼗四卦⽣发。
四者是四对阴阳,乾为刚,坤为柔天地施化,震为雷云⾏⾬施,⾉为⼭兑为泽,⼭泽通⽓,坎为⽔离为⽕,⽔⽕济既。
四者都归于⽆,四正加四负等于零。
【原⽂】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译⽂:龙指乾,马指坤,君指⽕也指神,国家指炉,指⾝体。
这是说,乾与坤是天地之阴阳⼆⽓,相合成为⽆极⾦丹,⾦丹是真⼈是君,指挥乾坤交并。
六⼗四卦归为⼋卦,都是在真⼈的指挥下⾃动运作的,⼀旦成为真⼈,它能够与天地万物之卦律变换相应,能够使⼈的⾝体运⾏规律与⼤⾃然的阴阳交变规律五⾏运⾏相符合,与⾃然相和,与⾃然法则相随相从相应。
蒋大鸿《地理辨证》

蒋大鸿《地理辨证》2012-02-11 正道轩风... 阅 6 转505蔣大鴻《地理辨证》辨证之一《青囊奧語》蔣大鴻:楊公得青囊正訣,約其旨為奧語,以元空之理氣,用五行之星體,而高山平地之作法,巳該括於其中,然非得其真傳口訣者,索之章句之末,終不能辨,謂之奧語,誠哉,其奧語也。
【坤壬乙,巨門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破軍,巽辰亥,盡是武曲位,甲癸申,貪狼一路行】蔣注:挨星五行,即九星五行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一一挨去,故曰挨星,元空大卦五行,亦即挨星五行,名異而實同者也,此五行原本洛書九氣,而上應北斗,主宰天地化育之道,幹維元運萬古,而不能外也,此九星與八宮掌訣九星不同,唐使僧一行作卦例以擾外國,專取貪巨武三吉,其實非也,夫九星乃七政之根源,八卦乃乾坤之法象,皆天寶地符精華妙氣,顧於其中,分彼此,比優劣,真庸愚之識,詭怪之談矣,只是,天地流行之妙,與時相合者吉,與時相背者凶,故九星八卦,本無不吉,而有時乎吉,本無有凶,而有時乎凶,所以其中有趨有避,真機妙用,全須秘密耳,真知九星者,豈惟貪巨武為三吉,即破祿廉文輔弼五凶亦有吉時,真知八卦者,豈惟坎離乾坤四陽卦為凶,即震巽艮兌四陰卦亦有凶時,斯得元空大卦之真訣矣,奧語首揭此章乃挨星大卦之條例,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艮丙辛非盡破軍,而與破軍為一例,巽辰亥非盡武曲,而與武曲為一例,甲癸申非盡貪狼,而與貪狼為一例,此中隱然有挨星口訣,必待真傳人可推測而得,若舊註以坤壬乙,天干從申子辰三合為水局,故曰文曲,艮丙辛,天干從寅什戌三合為火局,故曰廉貞之類謬矣,又有雲長生為貪狼臨官為巨門,帝旺為武曲亦謬。
【左為陽,子癸至亥壬,右為陰,午丁至巳丙,】蔣注:此節言大五行陰陽交媾之例如陽在子癸至亥壬則陰必在午丁至巳丙矣自子至壬自午至丙路路有陽路路有陰以此為例須人自悟也非拘定左邊為陽右邊為陰若陰在左邊則陽又在右邊矣亦可雲左右亦可雲東西亦可雲前後亦可雲南北皆不定之位雌雄。
青囊奥语(原版)

青囊奥语(原版)【青囊序】唐朝:曾文辿撰1.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2.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
3.龍分兩片陰陽取.水對三叉細認踪。
4.江南來龍江北望.江西龍去望江東。
5.二十四山分顺逆。
认取阴阳祖与宗6.阳从左边团团转。
阴从右边转相通7.有人识得阴阳者。
何愁大地不相逢8.是以聖人卜河洛.瀍澗二水交華嶽。
相其陰陽流水位.卜州卜邑辩雌雄。
9.晉世景純傳此術.演經立義出玄空。
11.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用干與維。
12.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一类。
13.二十四山雙雙起.少有時師通此義。
14.五行分佈二十四.時師此訣何曾記。
15.若论玄空分五行.得知荣枯死與生。
16.丙丁乙酉原属火。
乾坤卯午同金坐。
17.亥癸艮甲是木神. 戌庚丑未土为真。
18.子寅辰巽辛兼已。
申与壬方是水神。
19.用此步水与量山.百里江山一餉間。
20.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裡龍神不上山。
21.更有收山出熬法,前后步天不相离。
22.坎癸申辰坤乙星。
离壬寅戌兼乾甲。
23.此是阳山起顶来。
改山出熬正宜裁。
24.艮丙兌丁兼已丑。
巽辛震庚亥未受。
25.此是阴山入穴来。
立穴何须拘左右。
26.天上星辰似織羅.水交三八要相遇。
27.水步城門須要會.恰如湖裏雁交鵝。
28.四木四金並八水‧四火四土俱入坐。
29.十個退神靈如鬼‧十四進神家业兴。
30.退水宜流千百步‧進水須教近戶庭。
31.進退得位出公卿‧大旺人丁家业兴。
32.甲庚丙壬水来朝。
其家大富出官僚。
33.进神若退家资退,亥子申宫皆一位。
34.退神若进主官非。
巽已艮寅同一例。
35.癸坎腾腾入亥乾。
丙向夹蛇扦。
36.虎马兔山高耸顶。
莊田置万倾。
37.着紫衣绯兼着绿。
寅甲水来逐。
38.更有诸位高峰起。
尖秀高圆俱得位。
39.长生高耸旺人丁。
旺位起峰财禄聚。
40.水明消息少知音。
却在玄空里内寻。
41.乾坤艮巽须发长。
寅申已亥长伶仃。
42.甲庚丙壬中男發‧子午卯酉中男殺。
43.乙辛丁癸少男強‧辰戌丑未少男殃。
《入地眼》全书(宋-辜托长老)

《入地眼》全书(宋-辜托长老)《入地眼》全书[宋] 辜托长老(静道和尚) 著《入地眼全书》宋静道和尚著是北宋初一个法号叫静道的僧人讲授堪舆的书,书中主要讲解的是风水中的阴宅,比较通俗易懂。
入地眼学术和杨救贫、赖布衣的关系杨救贫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
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时,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
祖籍广东信宜,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兴国等地,自称救贫先生,是我国唐代相地的形势派大师。
杨益在朝中任职期间,与琼林御库的司库总管相处甚善,便给他提供了进库阅读甚至借出库内藏书的方便,从而使他获得潜心披阅中国勘舆学鼻祖青乌子的《葬经》、郭璞的《锦囊经》、陶侃的《捉脉赋》、一行和尚的《界水说》、司马头陀的《水法》和丘延翰的《八字》、《天机》等一大批珍贵古籍的机会,使他的勘舆理论大有长进。
据《宁都直隶州志·方伎志》载:“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益窃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今宁都黄陂)。
爱其山水,遂居焉。
以其术授曾文辿、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
卒葬雩都(今于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
著有《青囊经》、《疑龙》、《撼龙》、《穴法》、《倒杖》诸书传世。
赖布衣赖布衣,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
赖文俊的父亲赖澄山,是杨救贫先生的三大弟子刘公的得意门生,是江西有名的地理师。
★★★★★赖布衣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
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
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
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
青囊经全文及白话文

青囊经全文及白话文
《青囊经》全文如下:
天尊地卑,阳奇阴偶。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辟阖奇偶,兆生成,流行终始。
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制临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网。
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
《青囊经》白话文如下:
天为阳,地为阴。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这是宇宙生成变化的基本原理。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这是五行阴阳变化循环的次序。
在这个过程中,一和六产生(兆),二和七促成(生),三和八助长(成),四和九成熟(终),五和十又变化为(始)新的循环。
之后八种形态的宏布,子母互相施用。
在这个宇宙体系中,天在上为定位,山泽之气在下为通气。
雷风相互逼近(相薄),水火相互排斥(不相射)。
中央五气产生极变化极至(立极),制临四方。
背一面九:三七为(离)(坎)二经居旁,二八四六:是(震)(兑)二经居旁。
纵横交错而纪网。
阳者依靠阴者存在而阴者又凭借阳者而存在(阳以相阴),阴者包含阳者而阳者又由阴者所含(阴以含阳)。
阳生于阴柔产生始刚(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
因果奥秘科判

甲一、思总业果分二16乙一、正明思总之理分三16丙一、略说16丙二、广说分四:17丁一、业决定之理分三17戊一、诸苦乐唯由业所生17戊二、总结19戊三、于此生定解之功德24丁二、业增长广大之理分六24戊一、总说25戊二、由公案引发定解分二26己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所出公案分四28庚一、牧人欢喜及其手杖所穿田蛙之因缘28庚二、五百水鹅、五百鱼龟之因缘32庚三、五百饿鬼之因缘33庚四、五百农夫与五百牛之因缘35己二、《贤愚经》所出公案分三37庚一、宝天因缘37庚二、象护因缘38庚三、金天因缘41戊三、以胜解信成就殊胜之理44戊四、由知业与身心关系密切后,当励力断恶行善47戊五、以教证说明49戊六、摄义56丁三、未造业不会遇58丁四、已造业不失坏分三60戊一、略说60戊二、引教证说明61戊三、以公案说明62丙三、摄义69乙二、分别思惟分二74丙一、显十业道而为上首分三74丁一、经论中宣说十业道74丁二、强调十业道取舍之重要76丁三、应当断除狡诈79丙二、抉择业果分三82丁一、显示黑业果分三82戊一、正显示黑业道分四84己一、身业分三84庚一、杀生分三84辛一、总说84辛二、分说分四84壬一、事85壬二、意乐86壬三、加行87壬四、究竟89辛三、以公案说明杀生因果分二90壬一、残杀动物的因果公案90壬二、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105庚二、不与取分二112辛一、何为不与取112辛二、以公案说明不与取因果113庚三、邪淫分三133辛一、何为邪淫分四133壬一、事133壬二、意乐136壬三、加行137壬四、究竟137辛二、以公案说明邪淫因果137辛三、破除性解放之邪见162己二、语业分四167庚一、妄语分三167辛一、何为妄语167辛二、引公案说明妄语及其果报169辛三、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181庚二、离间语分二186辛一、何为离间语186辛二、引公案说明离间语及其果报186庚三、粗恶语分二191辛一、何为粗恶语191辛二、引公案说明粗恶语及其果报192庚四、绮语分三200辛一、何为绮语200辛二、遣除疑惑202辛三、引公案说明绮语及其果报204己三、意业分三208庚一、贪欲分三208辛一、何为贪欲208辛二、贪欲之究竟分三208壬一、真实208壬二、圆满之量208壬三、非圆满贪欲209辛三、以理与公案教诫学人211庚二、嗔恚分三216辛一、何为嗔恚216辛二、嗔恚之究竟分三216壬一、真实217壬二、圆满之量217壬三、非圆满嗔心220辛三、以公案教诫学人221庚三、邪见分三223辛一、略说223辛二、何为邪见224辛三、邪见之究竟分三225壬一、真实225壬二、圆满与不圆满之差别225壬三、断疑227己四、摄义分四227庚一、略说227庚二、十黑业之根源228庚三、能究竟之差别229庚四、业与业道之差别230戊二、轻重差别分二231己一、十业道轻重分四231庚一、杀业之轻重分二231辛一、杀业之重者分五231壬一、由意乐故重232壬二、由加行故重232壬三、由无治故重233壬四、由邪执故重235壬五、由事故重236辛二、杀业之轻者237庚二、其余九业之轻重分二237辛一、由意乐等之轻重,同杀生所说237辛二、由事之轻重分二238壬一、由事故而成重罪分九238癸一、由事故而成不与取重罪238癸二、由事故而成邪淫重罪238癸三、由事故而成妄语重罪239癸四、由事故而成离间语重罪240癸五、由事故而成粗恶语重罪240癸六、由事故而成绮语重罪240癸七、由事故而成贪欲重罪241癸八、由事故而成嗔恚重罪242癸九、由事故而成邪见重罪242壬二、由事故而成轻罪243庚三、《本地分》所说重业之相分六243辛一、由加行故而成重业243辛二、由串习故而成重业244辛三、由自性故而成重业244辛四、由事故而成重业245辛五、由所治一类故而成重业245辛六、由所治损害故而成重业246庚四、《亲友书》所说重业之相246己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分四248庚一、福田门分三248辛一、三宝等田门248辛二、僧伽田门252辛三、其中菩萨田门256庚二、所依门分四:260辛一、以智愚而有轻重260辛二、以具戒而有轻重263辛三、破戒者等之罪业266辛四、归纳而说依法之重罪267庚三、事物门268庚四、意乐门分二269辛一、以意乐的大小、强弱、恒促而分析269辛二、嗔恚尤为严重271戊三、此等之果分三273己一、异熟果274己二、等流果分二274庚一、领受等流果275庚二、造作等流果281己三、增上果283丁二、白业果分二289戊一、白业分三289己一、略说289己二、广说290己三、殊胜十善业293戊二、果分二296己一、三果296己二、成就殊胜之理297丁三、业余差别分三299戊一、引满业差别分四299己一、善恶趣之引满业299己二、引满四句300己三、引满之相301己四、引满二业能引几生分二301庚一、依《俱舍》说301庚二、依《集论》说302戊二、定不定受业分二303己一、以作与增长宣说分四303庚一、总说定不定受业303庚二、作与增长之差别304庚三、宣说四句305庚四、其余依此类推307己二、以时间宣说分二307庚一、略说307庚二、广说分二307辛一、现法受业分二307壬一、以欲解之故307壬二、以事之故318辛二、顺生、顺后受业319戊三、何果先熟之理319甲二、思别业果分二320乙一、须成办圆具德相之所依320乙二、修学所依之因分三321丙一、异熟功德分二322丁一、总说322丁二、结说324丙二、异熟果报分八325丁一、寿量具足之果报326丁二、形色具足之果报326丁三、族姓具足之果报327丁四、自在具足之果报327丁五、信言具足之果报328丁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328丁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329丁八、大力具足之果报330丙三、异熟因缘分二331丁一、八因分八331戊一、寿量具足之因331戊二、形色具足之因332戊三、族姓具足之因332戊四、自在具足之因333戊五、信言具足之因333戊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333戊七、丈夫性具足之因334戊八、大力具足之因334丁二、三缘分二335戊一、三缘之作用335戊二、别释三缘分三335己一、心清净335己二、加行清净338己三、田清净339甲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分二340乙一、总示分八341丙一、日夜恒须观修业果之理341丙二、观修业果唯一须按佛所说而获决定之理343丙三、从空性中显现业果之理346丙四、不思惟业果,仅了知亦无利益347丙五、应在自心上观察而认识过失349丙六、思已遮止恶行之理354丙七、何取何舍356丙八、引古德教授说明修行业果之合理359乙二、特以四力净修道理分八361丙一、罪业不可放置,须励力修忏悔361丙二、堕罪还出364丙三、以四力忏悔罪业分二364丁一、略说364丁二、别别广说四力分四365戊一、能破坏现行力修持之理365戊二、能对治现行力修持之理分六368己一、依甚深经368己二、依解空性370己三、依止密咒分三372庚一、未得净罪相前应当念修372庚二、净罪相373庚三、列举密咒功德374己四、依于形象376己五、依于供养377己六、依于名号379戊三、能遮止罪恶力分二382己一、正说此力及其利益382己二、须诚意防护383戊四、依止力384丙四、有关恶净之理的难答分八385丁一、由修者力之大小、对治圆不圆具等,净障会有上中下种种差别386丁二、顺定受亦能完全清净之理386丁三、定业可清净与其定义不相违388丁四、凡夫以四力亦能遮止受报388丁五、教诫须在违品上勤修391丁六、定业若能清净,为何经说唯除先业异熟391丁七、驳斥以过去公案不决定之理395丁八、针对某些不决定亦无过失之理396丙五、最初即须精勤防护令不犯397丙六、凡所了知的,须以不放逸修行之比喻399丙七、凡所了知的须实修之义401丙八、赞叹正见、教诫珍惜业果之法402甲四、深信业果之总结分八405乙一、业决定之理405乙二、业的增上广大分六406丙一、由意乐的增上广大性406丙二、由对境的增上广大性406丙三、由所依的增上广大性407丙四、造业时间与数量的增上广大性407丙五、事的增上广大性408丙六、造业范围的增上广大性408乙三、善业的特殊规律分四408丙一、特殊时期的增上广大408丙二、特殊地域的增上广大409丙三、特殊助缘的增上广大409丙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上广大409乙四、十善业道409乙五、等流果的思惟410乙六、生活当中的八因三缘412乙七、四力忏悔414乙八、破斥邪见4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八章分迦南地为业在伯和仑之役胜利之后,紧接着就是迦南南部的征服。
“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为以色列争战。
于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
”(书10:40-43;11:)这时候,帕勒斯厅北部的各族,听见以色列军所得的胜利,就大大恐慌起来了,所以他们订立盟约来攻击以色列人。
为首的是米伦湖西的夏琐王耶宾。
“这些王和他们的众军都出来。
”这一支军队比以色列人过去在迦南地所遇到的军队强大多了,──“人数多如海边的沙;并有许多马匹车辆。
这诸王会合,来到米伦水边,一同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
”于是又有一个鼓舞人的信息赐给约书亚说:“你不要因他们惧怕;明日这时,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
”约书亚在米伦水边突然攻击联军的阵地,把他们的军队全然击溃了。
“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追赶他们,……将他们击杀,没有留下一个。
”上帝不许以色列人使用迦南人所引以自豪的车辆和马匹。
所以以色列人照着上帝的命令,焚烧了他们的车辆,砍断他们马的蹄筋,使之不再适用于战场之上。
以色列人不可靠车,不可靠马,乃是要靠“耶和华他们上帝的名。
”迦南诸王的城邑,一座一座地都被约书亚攻取了,同盟诸王的大城夏琐也被焚烧了。
战争继续了几年之久,结果约书亚征服了迦南。
“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这时候迦南人的势力虽然已被击破,但以色列人还没有完全占领他们的地区。
非利士人仍然占据着西边沿海一片肥沃的平原,在他们北边则是西顿人的地区。
利巴嫩也在西顿人手中;南边靠近埃及的一带地方,仍然为以色列人的仇敌所占领。
虽然如此,约书亚并不要继续从事战争。
这位大领袖在卸下他作以色列人统帅之前,还要完成另一项任务。
迦南全地,包括已经攻取的地区,与尚未制伏的部分,都要分给各支派为业。
各支派的任务,是要完全制伏它自己的地区。
如果百姓效忠上帝的话,他必要在他们面前赶出他们的仇敌;并且只要他们忠于他的约,他应许还要赐给他们更多的产业。
约书亚和大祭司以利亚撒,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一同担任分地的任务,而地区则由拈阄来确定。
摩西曾亲自规定了迦南地的四界,到他们攻取这地的时候,就可分给各支派为业;而且他也曾从每一个支派中选出一个族长来从事分地的工作。
利未支派既专任圣所的职务,就没有分到地土;只是在全地各区域中分给他们四十八座城,作为他们的产业。
在以色列人从事分地之前,迦勒同着他那一支派的首领前来,提出一个特别的请求。
这时除了约书亚之外,迦勒在以色列人中年纪是最大的。
从前去窥探应许之地的探子之中,只有迦勒和约书亚二人曾报告应许之地的好消息,并鼓励百姓奉耶和华的名上去攻取那地。
现在迦勒向约书亚提起那时摩西为报答他的忠心所发的应许:“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上帝。
”(书14:6-15)所以迦勒要求约书亚将希伯仑给他为业。
从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曾在此居住多年;而埋葬他们的麦比拉洞也在这里。
希伯仑原是那骇人的亚衲族居住的中心,他们那可怕的雄姿曾经吓倒那些探子,并由于探子的报告,也挫折了全以色列人的锐气。
这时,迦勒依靠上帝的能力,竟不求任何其他的地方,而拣选了希伯仑作他的产业。
他说道:“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
……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象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了。
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
”犹大支派的首领都支持了这个要求。
迦勒自己本来是从犹大支派之中,指定为参加分地工作的代表,所以他主动地找这些人和他一同来提出他的请求,以免有利用职权图谋私利的嫌疑。
他的请求立时蒙了应允。
这巨人的堡垒再没有比交给他去攻取更为妥当的了。
“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将希伯仑给他为业,”“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
这时迦勒的信心,与当年作证反驳其他探子的恶言之时的信心是一样的。
他曾相信上帝的应许,他必使他的子民得迦南地为业,在这一点上,他曾专心跟从了耶和华。
他也曾与他的同胞一同在旷野中忍受长期飘流的苦楚,并与那一次犯罪的人共担他们的种种失望和重累;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发怨言,反而称颂上帝的慈怜,因为当他的众弟兄都被剪除的时候,上帝却在旷野保全了他的性命。
在旷野飘流之时所遭遇的一切困难,危险,和灾病之中,以及自从进入迦南以来在这些争战的年日之中,耶和华一直保全了他;现在他是八十多岁的人了,然而精神并没有衰败。
他没有为自己要求一片已经攻取的土地,反而要求从前探子们认为无法征服的地方。
他要靠着上帝的帮助,从那曾使以色列人信心动摇的巨人手中,夺过这个堡垒来。
迦勒之提出这个要求,并不是出于贪图虚荣或自高自大的欲望。
这位英勇的老战士乃是要给百姓立一个尊荣上帝的模范,并鼓励各支派去攻取全地,就是他们祖宗所认为无法克服之地。
迦勒得了他四十年来所看中的产业,并靠着上帝与他同在他就“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书15:14)他既然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得了这一片地业,可是,他的热心并没有减低;他没有就此安居享受他的产业,反而为国家的利益和上帝的荣耀勇往直前,再接再厉地去征讨敌人。
那些怯懦和叛逆的人都已在旷野倒毙了;惟有忠义的探子吃到了以实各谷的葡萄。
各人都按各人的信心得到赏赐。
没有信心的人恰好碰到他们所惧怕的事。
他们虽有上帝的应许,却说承受迦南地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们也就没有承受迦南。
而那些信赖上帝的人一直没有注意他们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却多多仰望他们全能之主的力量,他们也就得以进入那美地。
古代的先贤们都是“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
”那“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来11:33-34;约壹5:4)另有一个关于分地的请求,所表现的精神则与迦勒的精神大不相同。
这是约瑟的子孙以法莲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所提出的。
这些支派的人顾虑自己的人数众多,所以要求双分的地业。
他们所分得的地方是迦南地最富饶的区域,包括沙仑的肥美平原;但是山谷中的许多主要城邑仍在迦南人手中,这两个支派的人想要避免征服他们地业的辛劳和危险,而希望在已经克服的区域中多得一分产业。
以法莲原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大支派之一,也是约书亚所属的支派,所以该支派的人以为自然应得特别的看待。
他们对约书亚说:“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但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书17:14-18)但他们这话不能使这刚直的领袖偏离严格的正义。
约书亚回答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他们的回答显明了他们埋怨的真正原因。
他们缺少信心和勇气去赶出迦南人。
他们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都有铁车。
”以色列的上帝曾立约赐能力给他的子民,如果以法莲人具有迦勒的勇敢的信心,就没有什么仇敌能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
约书亚坚决地要应付他们想避免艰难危险的愿望,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约书亚这样就用他们自己的理由来反驳他们。
他们既自称族大人多,他们就完全能打开自己的出路,正如他们的弟兄一样。
他们既有上帝的帮助,就不必惧怕铁车了。
以前,吉甲曾为全国的大本营和会幕的所在地;但如今会幕要迁到一个选定了的固定地址,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所得之地当中的一个小城示罗。
这城靠近帕勒斯厅的中心,一切支派都容易来到这里敬拜耶和华。
而且这一带地区已经完全被制服了,所以来敬拜的人不至于受到骚扰。
“以色列的全会众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
”(书18:1-10)那些未曾得到地业的支派,在会幕迁离吉甲的时候,就跟着会幕在示罗的附近支搭他们的帐棚。
这些支派留在这里,直至分散到各自的地业去的时候。
约柜留在示罗计有三百年之久,直到因以利家的罪,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示罗荒废的时候为止。
以后约柜就一直没有回到这里的会幕里,最后,圣所的服务挪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中,而示罗也就失去其重要性了。
那里只留下一堆废墟,标明建城遗迹而已。
许久以后,耶和华用示罗的厄运,对耶路撒冷发了一个警告。
他借着先知耶利米这样说:“你们且往示罗去,就是我先前立为我名的居所,察看我因这百姓以色列的罪恶,向那地所行的如何。
……所以我要向这称为我名下,你们所依靠的殿,与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施行,照我从前向示罗所行的一样。
”(耶7:12-14)“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一切支派都已分到他们的业之后,约书亚才提出他的要求。
对于他象对迦勒一样,上帝曾特别应许要赐给他产业;然而他并没有要求一个广大的区域,而只是要求一座城。
他们“将约书亚所求的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书19:49-50)这城的名字叫做“亭拿西拉,”意思就是“剩下的一份。
”──这是一个永久的凭据,说明这一位征服者所有崇高的品格和无私的精神;他没有首先夺取胜利品,他一直等到他百姓中最小的一个已经得到地业之后,才提出他的要求。
在分给利未人的城邑中,要指定六座城,──约但河东岸和西岸各设三座,──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去躲避。
摩西曾吩咐以色列人设立这些逃城,说:“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
这些在,可以作逃避报仇人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民35:11-12)这种出于慈爱的条例,在古时私人报仇的风俗流行的时候,乃是必要的;那时若有人被杀,他最近的亲属或后嗣就有责任去惩罚凶手。
如果罪情是明显的,那就不必等待审判官的审问;报血仇的人可以追赶那犯人,无论在哪里追上他,就可以把他治死。
耶和华认为当时还不宜于废除这种风俗;只是作了准备,使那些不是故意杀人的,可以有生命的保障。
这些逃城要散布全境,使各地到逃城的距离,都不要超过半天的路程。
那通到各逃城的道路,要常加修筑,保持平坦;沿途要设置路标,用清楚明显的字体写上“逃城”字样,使逃命的人可以迅速地到达安全之所。
无论何人──希伯来人,外人,或寄居的──都可得到逃城的保障。
误杀人的固然不至轻易被杀,而故意杀人的仍不能逃避刑罚。
因为逃到逃城的人,还要经过合法当局的公正审判,惟有确系非故意杀人的无辜者才能在逃城中保全性命。
那故意杀人的,仍要交给报血仇的人。
那些配得保护的人必须常住在逃城里,如果他擅自出城,而报血仇的人在城外遇见他,他就要抵罪,因为他不顾耶和华所定的条例。
但在大祭司死后,一切住在逃城中的人就可以出去,回到他们所得为业之地而不怕遭害了。
在审问杀人案件的时候,被告也不能凭一个证人的见证而被定罪。
虽然一切的情况证据对被告都非常不利,而耶和华的指示是:“无论谁故杀人,要凭几个见证人的口,把那故杀人的杀了,只是不可凭一个见证人的口叫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