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共23张PPT)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旧)三民主义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扞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11: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1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
(2)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设疑导入设疑: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一些报告、谈话和指示题词等,没有大部头,没有长篇大论作理论分析的思辨性的大块文章,没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内容,表述的也多是我们已经干、正在干和将要干的事,没有理论色彩,没有深奥的东西。
所以提出了质疑:邓小平理论是不是理论?师生互动:什么是理论?新华字典解释: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性的有系统的结论。
按照“理论是对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定义来衡量,邓小平理论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真正的科学理论。
过程评价:那么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除了邓小平理论外,现在对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还有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是什么状况?什么是新时期?中国是如何进入新时期的?进入新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有何作用?(板书)一、伟大的转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多媒体展示材料: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问题,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充分自主性学习和
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竞争,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内容。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3.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提示:结合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所解决的问题,分析“南方谈
话”所揭示的问题
4: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3)祖国统一问题上
阅读归纳: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把握20世
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表)
项目
权重
观察纪录内容
评价
自主
15
在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自主性的体现,自我评价的机会等。
自
评
组
评
师
评
合作
15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
(包括倾听别人的发言,参与讨论,共同完成探究和实验等)
学习方
法
探究
15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III第六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设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8课《神奇的丝瓜》西师大版(23张PPT)

这是一篇写_________的文章
再读课文
想一想: 文中重点写了几个 丝瓜,你最喜欢哪 一个丝瓜,它有什 么神奇之处?
最初长出的
生长特点? 我的担心? 它的神奇?
在三楼的窗外
生长特点? 我的担心? 它的神奇?
在二三楼之间
生长特点? 我的担心? 它的神奇?
第一次担心
瓜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随 之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 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 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作业:
• 1、课下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看能 不能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 2、熟读课文,并找出你喜欢的句 子,背一背。
板书设计:
最初长出的
不再长
三楼窗外的 ----- 神奇的丝瓜 --- 放窗台
二三楼之间的
躺台子
担心(衬托)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 和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 神奇之处。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自读课文
1.并标出自然段。 2.画出生字词。
3.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读一读
bā qǐ
tū
篱笆 杞人忧天 凸出
怡然 泰然 悠然 坦然
车水马龙 夸大之词 后来居上
威武雄壮 难以置信 百思不得其解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神奇的丝瓜
神 奇 的 丝 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外语系,翌年赴德 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 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 学博士学位。对印度古代 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 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 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 作颇丰,被称为“国学大 师”,“学界泰斗”、“ 国宝”。
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 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 它越来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 大瓜也坠下来,一起坠到地上。
18第八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思想政治教 育的伟大转折
1978 年12月18日至22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 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结束了两 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 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 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 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 组织路线,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 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指导方针。果 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会议要求 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 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81年6月即发出 《关于加强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研究的指示》, 并指出“只有搞好政治工作研究,才能进一步 加强和改善政治工作,把我军政治工作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 由于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组织领导,使 研究活动迅速活跃起来,拓宽了研究领域,深 化了研究内容,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研究人才。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 论和宏观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已出版了论著、 教材约350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面的 69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8种,思想政治教 育史6种,青年学19种,德育学30种,文献论文 集36种、辞典工具书16种,其他80余种等。 尽管近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 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在学科建设领域找 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 不足。到目前为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 科归属的认识上还存在分歧;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学科元理论研究仍然是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和 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还需要随着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 这些都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 紧研究,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范化、学 科化、科学化、现代化而继续努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编号时训练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四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A.中共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中共一大、七大、十四大、十六大C.中共二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D.中共二大、八大、十三大、十六大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④“一国两制”的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7、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其突出表现是A.中国革命的前途将向何处去的问题B.改革开放问题C.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 D.党的农村工作问题8、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 )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2.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声音响彻天空。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3张ppt)

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后,苏联与中国建立了 外交关系。
• ②1950年,中苏缔结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加强了社会主 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 (一)赫鲁晓夫改革 • (1)时间:1953—1964年。 • (2)措施 •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②经济上 • a.发动垦荒运动。 • b.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由一国到多国
1.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地区: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 (3)国家 ①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②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 ③拉丁美洲的古巴。
• 2.发展情况 • ①1949年,苏联同其他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将各成员
“一切人”的利益的“人道的”制度,否认社会主
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否定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反对使用任何暴力,这就
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苏联解体
1. 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 苏 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俄 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 一步加快。 (八一九事件) 2. 1991年底,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在任)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 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 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件(23张PPT)

一、独立的背景
木材、波士造顿船、冶铁
纽
费约
巴尔的 摩
城
小麦和玉米
詹姆斯 敦
威尔烟明草、棉花
顿
查尔斯顿 萨凡 纳
材料一: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 部农业规模大,盛产粮食,生产的小麦和玉 米远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稻 米、烟草、蓝靛等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1.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这种2.新美人利(坚美民利族坚的人形),成究竟是什么 人呢?……我能告诉你,在一个人的家里, 祖国是英格兰人,妻子是荷兰人,他的儿子 又和一个法国女人结了婚,他现在的四个儿 子有四个不同国籍的妻子。
严重 阻碍
人民 反抗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压制
一、独立的背景
导火线: 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指望和英国和解只会使北 美继续受到压迫,因为英国不 会真正维护北美的利益……诉 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 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 战……
——托马斯·潘恩《常识》
二、独立的进程
阅读课本85-86页,根据提示,绘出美国独立战争过程重大事件时间轴。
材料二:当时的政府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麦迪逊
四、独立后的巩固
1、背景:邦联制下,美国各州各行其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2、方式:1787年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美国宪法
根据材料,华盛顿认为该如何改变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现状?
材料三:“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 很快就会全部崩陷;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才能恢 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性质:既是民族 解放战争,也是 资产阶级革命
国际 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