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中国蛟龙号与美国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的差别

合集下载

大国重器之海天对话

大国重器之海天对话

大国重器之海天对话应用、应用还是应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39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后来居上,进入深海研究这方面可以让我们想像中国还将在未来哪些领域迎来发展机遇。

继“天宫” 搭乘 “天舟” 载人太空飞行之后,人们关注这个深海潜水装置,计算深海 “载人” 潜水位,有几个台阶,3000,5000,超过一万米,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刚刚超过7000米。

世界记录已经破万,我们现在就是希望能够突破这个万米目标。

同时,我们设立了下潜速度更快,材料更好,所有的深潜技术及其应用更强,最关键要解决如何应用的问题,这就是各国比拼所谓的这种先进水平的最重要的落脚点,我们知道整个地球上的2/3都是海洋,那么海洋的地质结构,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资源,是我们人类需要探测的。

各个国家都在研制这方面的先进的“深潜器”,应该说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里面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有法国和日本,地面资源缺乏的韩国也做到一定的程度,在载人方面,目前的这个7000多米,这个记录虽然美国已经达到,但是,7000多米甚至2万米全功能性海洋探测,主要是一种观测,海洋平均水深3000米左右,其实我还是希望强调应用,因为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国籍的公海,理论上能够用于探测,完全没有国际障碍的,没有什么领海冲突的,能够用于资源开发的大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50%,大约地球面积35%,所以我们研究这个深潜器对于开发海洋确实是有实用价值的。

例如:继日本成功开发海底“可燃冰”之后,中国也面临着“应用”关键节点。

我们国家现在也是海底可燃冰可开采的国家之一,目前韩国跟我们也是能做到一些了,可能属于浅海之类,所谓的深海也不一定很远或很深的地方,但是一定需要深潜技术。

五洋捉鳖 vs.九天揽月考验技术能力压力及控制等技术难题技术有门槛无边界。

深海潜水器的确有几个较高的技术门槛,或者说技术难度,首先就是压力。

蛟龙号外形,是根据各国类似的生物仿生学原则设计的,让“蛟龙号”有鲨鱼一般的外观,其长宽高,约呈8×3×4米。

突破深度唱响深海“三部曲”

突破深度唱响深海“三部曲”
2017年8月底,向阳红01号船载着我国海洋科技精锐之师再次向大洋“深蓝”挺进,这次中国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将历时260天,航程约6.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本航次的6航段中,科考队除了第四航段在南极半岛周边开展海洋环境综合调查之外,其余航段均是深入大洋底部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对人类大洋的认知,并为开发利用大洋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正如太空探索需要空间站一样,大洋科考也迫切需要长期在深海中驻留的“水下空间站”。2013年,我国历时10年攻关,终于研制成功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该工作站为35吨级,可载6人,在海底工作12到18小时。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将致力于推进实现深海实验平台建造关键技术突破,建造深海移动式和坐底式实验平台。
突破深度唱响深海“三部曲”
作者:张保淑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20期
党的十八大会议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历经艰辛创造的“中国深度”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海洋科技最辉煌的一笔。
海洋科技核心突破在于“深度”,而历经艰辛创造的“中国深度”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海洋科技最辉煌的一笔,为唱響深海“三部曲”即“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创造了前提条件。
海洋科技核心突破在于“深度”,而历经艰辛创造的“中国深度”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海洋科技最辉煌的一笔,为唱响深海“三部曲”即“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创造了前提条件。
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是实现上述“三部曲”的主要“利器”。早在2002年,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包括中科院、中船重工702所等100多家科研部门和企业参与其中,历经数年努力,蛟龙号终于铸造成功,并迎来了正式入水挑战深海的时刻。从2009年至2012年间,它接连成功进行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2012年7月,在世界海洋深度之最的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下潜至7062米,同时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和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之后几年间,蛟龙号入海的重点转向科考应用,开始了试验应用航次深潜之旅。2013年6月,蛟龙号启程赴南海,在那里完成10次下潜,继续验证定位系统的性能,并完成了截至当时最长距离的海底巡航。2014年底和2015年初,蛟龙号在印度洋执行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科考任务。2016年4月和5月,蛟龙号在太平洋维嘉海山和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2017年3月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进行热液区科考,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继续展现出优秀的深海科考能力。

读《深潜》有感

读《深潜》有感

读《深潜》有感读《深潜》有感(精选11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读《深潜》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深潜》有感 1作为北方内陆地区出生的我,从小就对海洋充满向往,如今每逢春节也会去海边走走。

大海以她的浩瀚和包容带给我很多联想,让浮躁内心归于平静和柔软。

深海,是一个我们不曾见到的神秘领域,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深潜》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不是电影中的科幻,而是中国科研团队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和守正创新的感人故事。

《深潜》这本书讲了很多人物故事,漫长的岁月集结了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科学家、潜航员、潜航员学员……他们是未知世界的挑战者,书中展现了他们探险过程中的经历、遭遇挫折的紧张、获得发现的喜悦,阅读中仿佛我自己也跟着进入这趟探索之旅。

我被科学家们的勇气、毅力、探索、创新精神所感动,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让我知道,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科研团队先后开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的研制,这三台性能卓越、作业能力强大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接连问世。

“奋斗者”号是万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作业时间最长、高精度自动航行、安全性高的全海深载人深潜装备,已成功应用于高频次、大深度科考活动,并多次坐底地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大学期间,为保护海洋生物设计的一个海洋生物遇害报警机器鱼雏形。

现在,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也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总会经历挑战与失落、憧憬与彷徨,而激发我们不断向前的,是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深潜》这本书给了我满满的动力和感动,二十年足以让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致力于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

“蛟龙号”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它是世界上潜得最深的纪录保持者,世界上第一个在西南印度洋载人下潜的潜水器,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探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神舟上天揽月 蛟龙下海捉鳖作文素材

神舟上天揽月 蛟龙下海捉鳖作文素材

神舟上天揽月蛟龙下海捉鳖作文素材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神舟”系列飞船、中华神箭、嫦娥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工具。

今天下午五点零六分,我们中国第二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下潜,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一个半小时后,顺利返回海面。

这次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无数个世界之最,而且还破解了很多科学难题。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蛟龙号已成长为一条有思想、有智慧的巨龙,它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三日,我国第一艘试验型潜水器--“奋斗号”在黄海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性潜水,开启了我国载人深潜的序幕。

从此以后,我国的载人深潜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近几年来,先后研制出了“奋斗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等载人潜水器。

其中,“蛟龙号”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先进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我们的蛟龙号也越变越强大。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蛟龙号完成了首次作业,并获得圆满成功;二〇〇三年七月十六日,蛟龙号第二次下潜,又取得了圆满成功;二〇〇六年一月二十三日,蛟龙号再次成功下潜,突破了两千米深度;二〇〇七年十月十六日,蛟龙号第三次下潜,又获得了圆满成功……现在,蛟龙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到达全球99.8%的海洋区域,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十圈。

它不但能够下潜到世界上所有海底进行科学考察,而且还可以对大洋中脊、洋底热液活动等海底复杂地形进行观测,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坐标系统”。

蛟龙号在海底还做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壮举: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六日,蛟龙号下潜至六千五百米,首次拍摄到深海生物;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成功实施我国历史上首次大洋钻探,在我国西南印度洋首次获得高清晰度海底地形图,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宝贵资料;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三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下潜,打破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最大深度纪录,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阅读附答案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阅读附答案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

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

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

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

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客部分科考设备。

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再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

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

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

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五仁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蛟龙出海中四二的意思

蛟龙出海中四二的意思

蛟龙出海中四二的意思
蛟龙出海中四二指的是中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2012年6月2日成功进行的海试。

这一事件被称为“蛟龙号出海中四二”,其中“四二”指的是2012年6月2日。

蛟龙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作业潜水器,它具有4500米的潜水深度,可以携带三名乘员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

蛟龙号的成功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自主研发深海载人潜水器能力的第三个国家,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此次海试是蛟龙号第一次进行4500米的深海潜水,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此次海试中,蛟龙号携带了一支由中国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伍,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活动,包括收集深海生物样本、采集海底矿产资源、进行海底地质勘探等。

这些活动为深入了解海底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此次海试的成功也展示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蛟龙号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海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也为中国的深海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蛟龙号的海试成功对于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深海勘探和资源开发是中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自主研发和应用深海载人潜水器,
中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己的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繁荣。

蛟龙出海中四二代表了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2012年6月2日成功进行的海试,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和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于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科技成果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科技成果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科技成果
这些都是我国科技的新成就:
天宫:指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发射的太空空间站,现已发射天宫一号和二号两艘飞船。

蛟龙:指的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深海潜水器。

天眼:指的是“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悟空:指的是悟空号卫星,这是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缩写:DAMPE),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指的是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卫星。

大飞机:主要指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蛟龙探海》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蛟龙探海》

俄罗斯“和平一号”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 建成的“和平一号”(MIR-1)和“和平二号”(MIR-2)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 带有十二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 它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个小时,《泰坦尼克》的电影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 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探测的镜头。
课后任务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深潜历史,运用 本节课获取和体验到的知识,并搜集资料,完成 “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挑战深潜的极限?”的小课 题研究报告。完成后在班级进行展示。
谢谢
THANKS FOR WATCHING
美国“阿尔文”号
阿尔文潜艇于1964年正式建成,至今仍在服役,被大多数人称作“历史上最成功的潜艇”。 该潜艇隶属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可以搭载3人 (1位驾驶员、2位观察员),下潜到海平面以下4500米处。
在服役40多年来,阿尔文潜艇已经执行4000多次洋底探测计划:运送12000多名乘客到达深 海,并取回超过680公斤的样品。阿尔文的职业生涯中,包括在海中寻找“失踪”的核弹、探索深 海热液喷口处的奇特生命体等重大使命。
02 潜入海底最深的深潜器是哪个?
最深:10916米 世界最大载人潜水深度为10916米,由美国“的里雅思特”号深潜
器保持,这个纪录至今已保持了51年。1960年1月,科学家雅克·皮卡 和唐·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思特”号潜入马里亚纳进行科学考察。2008 年,雅克·皮尔卡去世,唐·沃尔什成了全世界唯一见过海底万米景象的 人。
深潜器知多少
01 世界上拥有深潜器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深潜器最多的国家,最著名的是 1987年建造完成的“和平一号”、“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深潜器,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很多镜头就是它们探测的片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详解中国蛟龙号与美国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的差别
中国的“蛟龙”号潜水器
卡梅隆乘坐的“深海挑战者”,虽然下潜深度很大,但只能使用几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赴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处科考,而著名导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今年3月已造访10898米海底。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详解——
中国科技网“向阳红09”船6月3日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队员今天出征,他们将在马里亚纳海沟接受最大设计水深7000米的考验。

有不少人疑问,今年3月,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在10898米处进行了世界首次单人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探险。

“蛟龙号”和“深海挑战者号”下潜深度缘何有如此大差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由于不同使命带来的不同要求。

“蛟龙号”是一个深海科考作业平台,目标是载3人,特别是两名科学家到大洋深处进行深海调查和科学研究,潜器要有巡航和悬停能力,实现深海极端环境下的海底作业是
研发的真正目的,需要搭载更多科学仪器,进行更多科学实验和操作,这就要求“蛟龙号”载人球舱有较大的空间。

卡梅隆乘坐的“深海挑战者”进入水下
卡梅隆是探险家,以探险为主要目标。

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装备了8台高清摄像机,其中4台安装在了载人球壳的外面。

这正是他拍摄3D电影的要求。

不同的使用目的,对潜器也就提出了不同要求。

在深海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中,难度最大的是载人球舱的设计和加工制造。

载人球舱直径越大,对材料的要求就越高,加工制造难度就越大。

简单地说,球壳中材料的应力与下潜深度成正比,与球壳直径的立方成正比。

为了减少潜水器总重量,世界上近年来制造的载人球壳多采用比重小、强度大的钛合金材料。

目前用于深海科学考察的几种型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球舱直径都在2米左右,以保证3个下潜人员的生存活动空间。

为保证载人球壳能够耐受1100个大气压的考验,同时减小制造难度,节省经费开支,“深海挑战者号”的直径定为1.09米,且由钢质材料进行加工。

上岸后的卡梅隆如此形容他在水中的感受:“下潜过程中,在里面坐着不是那么舒服,我只能缩进身体,根本无法伸腿。

”更重要的是,由于压力太大,潜水器出现液压油泄漏情况,安全起见,卡梅隆缩短了在海底的停留时间。

他是要练练瑜伽的,不练瑜伽受不了。

为了抵达预计深度,卡梅隆是用克服极限的精神来弥补“深海挑战者号”球舱
较小的不足。

对于一次深海探险来讲,“蜗居”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六七个小时,也许可以勉强接受,但如果要求科学家这样去工作这显然不现实。

如果使用与“深海挑战者号”同样的材料、同样下潜到1万米的深度,“蛟龙号”的重量将大大超过“深海挑战者号”。

即使使用钛合金材料,“蛟龙号”的重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蛟龙号”需要几千次的下潜寿命,“深海挑战者号”的设计寿命也许只要几次就可以。

目前世界上几种型号的科学考察用潜水器下潜和上浮的
速度都在1—2节之间,而“深海挑战者号”像个鱼雷,直上直下,下潜速度提高到了4—5节,大大节省了下潜、上浮时间,有效增加了潜水器的海底工作时间。

大家对深潜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