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圈养野猪毛首线虫病的防治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猪是我国常见的畜禽之一,其养殖规模庞大,猪群健康对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和诊治却是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
以下将针对猪的常见疾病进行防治及诊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猪的生命。
预防猪瘟的方法有:1. 疫苗接种:定期给猪接种猪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
2.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圈清洁,合理饲养,避免猪的过度疲劳,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猪瘟的可能性。
当猪患上猪瘟时,诊治方法有:1. 及时隔离:患病猪需要立即隔离,避免病毒扩散。
2. 给予专业治疗:及时请兽医进行专业治疗,包括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给予患病猪适当的护理和营养。
四、猪圆环线虫病猪圆环线虫病是由猪圆环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严重危害猪的健康。
预防猪圆环线虫病的方法有:1. 定期驱虫:定期给猪进行驱虫,及时清除体内寄生虫,防止猪圆环线虫病的发生。
2. 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猪圈清洁,杜绝环境污染,减少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当猪患上猪圆环线虫病时,诊治方法有:1. 给予驱虫治疗:及时给猪进行驱虫治疗,清除体内寄生虫。
2. 给予适当护理:给予患病猪适当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增强猪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五、其他常见疾病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见疾病外,猪还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如口蹄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肺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养殖户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兽医的建议进行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预防和诊治猪常见疾病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做好猪的日常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猪的健康。
加强自身的兽医知识学习,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猪的健康保驾护航。
猪场驱虫方案

一、引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寄生虫感染是影响猪只健康、生长性能和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猪场驱虫方案。
二、目标
1.显著降低猪场内寄生虫感染率,保障猪只生长健康。
2.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猪只生长发育。
3.合规合法地进行驱虫工作,确保猪场生产安全。
-定期对猪场环境进行消毒,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
五、效果评估
1.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监测寄生虫感染情况。
2.记录猪只生长性能指标,评估驱虫效果。
3.对比驱虫前后的经济效益,评估驱虫方案的实际效果。
六、培训与监督
1.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驱虫知识培训,提高驱虫意识和技术水平。
2.建立健全驱虫记录制度,监督驱虫工作的实施。
-伊维菌素:对多种线虫和节肢动物具有较好的驱除效果。
-阿苯达唑:广谱驱除线虫、吸虫和绦虫。
-氧阿苯达唑:驱除绦虫和囊虫,具有抗原虫作用。
2.驱虫程序
-断奶猪:断奶后1周进行首次驱虫,之后每2个月驱虫1次。
-生长育肥猪:4月龄进行首次驱虫,之后每2个月驱虫1次。
-后备母猪:配种前进行驱虫,之后每年驱虫2次。
-驱虫期间,观察猪只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驱虫后,及时清理猪舍,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定期对猪场环境进行消毒,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
五、效果评估
1.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观察寄生虫感染情况;
2.记录猪只生长性能,评估驱虫效果;
3.对比驱虫前后的经济效益,评估驱虫方案的合理性。
六、培训与监督
1.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驱虫知识培训,提高驱虫意识;
2.建立驱虫记录制度,监督驱虫工作的落实;
猪寄生虫病的防治

猪寄生虫病的防治猪寄生虫病是指寄生在猪体内的各种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包括钩虫病、回虫病、绦虫病和蛔虫病等多种疾病。
猪寄生虫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做好猪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1、消毒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每次清洁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死寄生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疾病的扩散。
2、隔离对于新入栏的猪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病猪不仅要隔离,也要及时处置,不得随意丢弃,以免病原微生物再次传播。
二、预防病虫害侵袭1、应用驱虫药物在预防猪寄生虫病方面,应用驱虫药是非常必要的。
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2、清除异物猪舍内应保持干燥清洁,清除乱放的垃圾以及其他异物,以免成为虫害滋生繁殖的场所。
同时,猪舍内要注重通风换气,并消毒猪舍,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三、保证饲喂合理1、富含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可以增强猪的身体抵抗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猪寄生虫病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在日常喂养中,要给猪提供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2、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也是防治猪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根据不同猪的品种、体重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配备饲料,一个科学的配饲处方可以帮助猪增强免疫力,降低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四、加强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大大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在疫苗接种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疫苗,并在正确的时间内进行接种,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病情的目的。
五、定期检查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同时预防疾病扩散,应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查。
检查时要注意观察猪只的食欲、眼睛、耳部、鼻子、按摩胸腹部、观察污物,以及粪便的颜色、质量等情况,一旦发现不正常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对于猪寄生虫病的防治,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在饲养和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以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确保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规模猪场的养殖环境和养殖管理条件大大优化,但由于生猪数量多,密度大,易受传染,因此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仍然是规模猪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圆线虫、细小鞭毛虫等,对猪只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规模猪场寄生虫病,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
1.环境卫生:规范消毒措施,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等污物。
2.定期驱虫:选用有效的驱虫药物,依据驱虫周期进行驱虫,防止虫卵孵化成虫。
3.加强饲料管理:严格按照饲料营养需求进行配合饲喂,避免过度饲喂,以防猪只消化道中寄生虫滋生。
4.适当的预防疫苗:定期对猪只接种预防疫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寄生虫病发病率。
5.定期体检: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猪只身体异常症状,并进行有效措施处理,减少疾病传播。
总之,规模猪场寄生虫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环境、驱虫、饲料管理、预防疫苗和定期体检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降低猪只死亡率,提高猪只肉品质量,使规模猪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效益。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由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的幼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肌肉纤维内,成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小肠中。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除人、猪、鼠、犬受感染外,猫、兔和狼等均可被感染,而带有旋毛虫的猪肉又是人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因此,猪肉的旋毛虫检查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贸易活动的频增和肉品检验管理的疏漏,本病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猪旋毛虫病由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的幼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肌肉纤维内,成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小肠中。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除人、猪、鼠、犬受感染外,猫、兔和狼等均可被感染,而带有旋毛虫的猪肉又是人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因此,猪肉的旋毛虫检查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贸易活动的频增和肉品检验管理的疏漏,本病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症状 当猪感染猪旋毛虫病以后,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便血,下痢;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肉疼痛、急性发炎和发热,有时吞咽、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 病理变化 幼虫侵入肌肉时,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后期,采取肌肉做活组织检查或死后肌肉检查发现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虫体包囊,包囊内有弯曲成折刀形的幼虫,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成虫侵入小肠上皮时,引起肠黏膜发炎,表现黏膜肥厚、水肿,炎性细胞侵润,渗出增加,肠腔内容物充满黏液,黏膜有出血斑,偶见溃疡出现。 防治措施 对于猪旋毛虫病的治疗,目前该病尚无疗法。可试用丙硫咪唑、噻苯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每日每千克体重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1个疗程,能驱杀成虫和肌肉中幼虫。 预防猪旋毛虫病的前提是提高公民的安全卫生意识,这是预防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搞好公共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动物尸体焚烧或深埋。养猪者禁止用洗肉水喂猪,以预防该病发生;为了人身安全,养猪者应该定期检查、驱虫,并注意个人卫生;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一旦发现病猪、病肉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检疫法规)和《动物卫生检疫法规》对其进行处理;猪舍、猪场应尽量消灭老鼠,防止猪吞食死亡的老鼠等动物尸体,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猪鞭虫病及其防治技术

猪鞭虫病及其防治技术猪鞭虫病,又称猪毛尾线虫病,是毛尾线虫寄生于猪盲肠而引起的体内寄生虫病。
本病分布广泛,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长期以来一直影响养猪业的普遍问题。
该病集约化饲养的猪及散养的猪均会发生,尤其是一些场地老化的和疏于管理的猪场更易发生,仔猪尤为易受鞭虫的危害,感染重者往往导致死亡,每年养猪业因此病均遭受巨大的损失。
猪鞭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约经3周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能长达6年,猪通过采食饲料、饮水或掘土摄入有感染性的虫卵,其便在猪小肠和盲肠中孵化发育,掠夺猪体营养,抑制猪对常在菌的黏膜免疫力,引发坏死性增生性结肠炎,导致猪死亡。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患鞭虫病的猪极轻者没有明显症状;轻者精神倦怠,体温略升高,体形消瘦,被毛无光泽,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感染时,病猪身体极度衰竭,弓背,行走摇摆,体温高达41℃,食欲减退,全身苍白,脱水,顽固性下血痢,脱落的肠黏膜随粪便排出,延至5天~6天便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解剖病变主要可见:大量虫体粘在盲肠黏膜上,有的虫体牢固地固定在黏膜上,在钻入处大量虫体周围分泌炎性渗出物形成纤维性坏死性薄膜,并聚集成圆形的囊状结节,肠黏膜层溃疡状坏死,主要是盲肠和结肠段,并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现象。
猪鞭虫病诊断和治疗从临床症状上诊断猪是否患鞭虫病时,应与猪痢疾相鉴别,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并结合剖检病理变化则应考虑是鞭虫感染。
另外,为确诊可进行虫卵检查,称取10g左右病猪粪便,弄碎后放入适量饱和盐水,搅匀过滤静置半小时后,蘸取表面液膜放于载玻片上,加盖进行镜检,若观察到很多腰鼓形,棕黄色,两端有卵塞的虫卵,便可以确诊是鞭虫感染。
一般来说,左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羟嘧啶等均对鞭虫有一定效果。
但相对来说,伊维菌素的毒性更小,更安全高效,且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从笔者所遇到不同含量的伊维菌素产品治疗猪鞭虫病的结果看,认为应选用伊维菌素含量0.5%以上的产品来治疗。
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

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
黄树林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本病由毛首科(Trichocephalidae)的猪毛首线虫(T.Suis)寄生于猪盲肠结肠粘膜内引起仔猪拉稀的一种线型寄生虫病.猪毛首线虫虫体呈乳白色(雌虫常因子宫含有虫卵而呈褐色),鞭状,前端呈细长的丝状,约占全长的2/3,内为由一串单稀薄阿围绕着的食道故称为毛首线虫;后部粗短为体部,约占全长的1/3,内含生殖器官及肠管.雄虫长20~50毫米,后端卷曲整个虫体外形很像鞭子,又有鞭虫之称,;雌虫长39~53毫米,后端钝直.,又因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各地猪都有寄生,对仔猪危害很大,引起食欲减退、肠炎、腹泻、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感染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断奶后至5月龄仔猪感染率最高,也可因猪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使死亡率增高,本病例就是引起沙门氏杆菌感染造成仔猪大批死亡.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黄树林
【作者单位】正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正阳 463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例仔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
2.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
3.猪毛首线虫病的防治
4.猪毛首线虫病及治疗探究
5.一例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旋毛虫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国务院把猪旋毛虫病列为动物疫病中的第二类疾病,必须控制和扑灭。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和蔓延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
其主要的宿主是鼠和猪,而后者直接导致人被感染。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国务院把猪旋毛虫病列为动物疫病中的第二类疾病,必须控制和扑灭。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和蔓延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
其主要的宿主是鼠和猪,而后者直接导致人被感染。
猪旋毛虫病症状严重感染的猪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痛、瘙痒,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声音嘶哑,牙关紧闭,吞咽困难,四肢水肿而死亡,或者恢复健康。
自然感染的猪,一般无明显症状,猪生前诊断困难。
多在宰后检疫时发现,主要通过采取猪隔肌角,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
或采隔肌角,对着阳光或灯光,用力拉开检查,发现有针尖大小虫囊即可怀疑是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防治措施1加强肉品卫生检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仅要检查猪肉,各种兽肉都要检疫,对检出的旋毛虫肉及内脏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禁止鲜销。
2防止猪的感染。
在防制猪旋毛虫病时,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包括控制啮齿动物,防止与野生动物尸体的接触等措施进行。
不要用混有生肉屑的泔水喂猪。
猪要圈养,以免猪到处乱跑,吃到含旋毛虫的动物尸体、粪便以及昆虫等。
老鼠是传播旋毛虫病的重要途径,猪场要灭鼠,防止饲料污染。
3药物防治。
在旋毛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可使用丙硫苯咪唑按300ppm混于饲料中(每公斤饲料均匀加入丙硫苯咪唑0.3克),连续喂服50天,可有效杀死肌旋毛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 毛 首线 虫病 是 由毛首 科毛 首 线虫 属 的猪 毛
2 临 床 检 查
病 猪 主 要 表现 为贫 血 、 消瘦; 腹泻, 粪 便 呈 黄
白色和 咖啡 色稀 粪 。 严 重 的病 猪 出现行 走 无力 , 食 欲 降低 或废 绝 , 饮 欲增 加 , 脱水 。发 病仔 猪 体温 为 3 7 . 2 ~3 8 . 5 ℃之 间 , 个别 体温 偏低 。曾用过 肠道 抗 菌消 炎药 治疗 , 但无 效果 。
首 线 虫寄 生于 猪盲 肠 、结肠 内引起仔 猪 拉稀 的一
片, 经 革兰 氏染色 后 镜 检 , 未见细菌; 无 菌 提 取 病 死 野猪 心血 、 肺脏、 肝脏、 肠 系膜淋 巴结 , 接种 于 普
通 营养 琼脂 培 养基 中 3 7 ℃培 养 2 4 h ,未见 细 菌
生长 。
4 . 2 用镊 子 小心 摘 取 盲 肠 内 的虫 体 置 于 生 理 盐
水中清洗 , 置于载玻片上 , 用体视显微镜观 察, 可 以看 到虫 体前 部细 长 , 后部 短粗 。 细长 部 内有 一 串
单细 胞 围绕构 成食 道 ; 短粗 部有 的呈 蜷 曲状 , 有 的 后端 为钝 圆形 ,短 粗部 呈蜷 曲状 的虫体 其 未端 有
一
用药 3 d后 , 在粪 便 中可 发现 白色 虫 体 , 保育
种 寄 生线 虫病 。虫 体整 个外 形像 鞭 子 , 前 部 细长 , 外 观极 似 马鞭 , 后部 粗 , 像鞭 杆 , 俗 称 为 鞭虫 ; 虫 体 前 部呈 毛发 状 , 为乳 白色 , 故 又称 毛 首线 虫 。本 病 分 布很 广 , 我 国各地 早有 报道 。长 期 以来 , 该 病 一 直 危 害和影 响养 猪业 的发展 , 主要 危 害仔 猪 , 严 重 感 染 时可 引起仔 猪大 批 死亡 。 病 猪 主要 以腹 泻 、 贫 血 、渐 进性 消瘦 和脱 水 、体温 下 降 为主 要 临床特 征。 野 猪 感染 并致 发病 的报 道 比较 少见 , 笔者 在 临 床 上 碰 到 多例 规 模 化 圈养 野 猪 场 发 生此 类 病 例 , 现 将 一例 圈养 野 猪 的 感染 病 例 的 情况 报 道 如 下 ,
明显 病变 。初 诊 为猪毛 首线 虫2胎 ,每 胎 平 均 产 仔 7 ~8
头, 断奶 前仔 猪 成 活率 达 8 0 % 以上 , 育 成 猪 的成 活
率可达 9 5 % 以上 。主 诉 从今 年 2月份 起 保 育仔 猪
的成 活率 大幅 度下 降 , 只有 2 0 % 左右 。发病 仔猪 主 要 表现 为腹 泻 、 贫血 、 逐渐 消 瘦直 至 死亡 。畜主 曾
与广 大 兽 医工作 者共 同探 讨 。
1 发 病 情 况
2 0 1 3年 4月 6日, 我 县某 野 猪 圈养 场 场 主来 电要 求 为其检 验 鉴定保 育 仔猪 的死亡 原 因 。该场 始建 于 2 0 0 9年 6月 ,从 外 地 引进 种 用野 母 猪 1 7 头, 种公猪 2头 , 开始 自繁 自养 。 从办 场 到现在 , 该 场 母 猪发 情 、 配种 基本 正 常 。母 猪 产仔 率较 高 , 每
广东 龙川 5 1 7 3 0 0)
摘 要 :猪 毛首线 虫病分布很广 ,一 直危 害和 影响养猪 业的发展 。该病主要危 害仔猪 ,严重感 染时可 引起仔猪 大批 死亡 。野猪感 染并致发 病 的报道 比较 少见 本 文介绍一例 圈养野猪 感染猪毛 首线 虫的发 病、
剖检 、实验 室检 查、治疗等 情况。 关键词:野猪;毛首线虫;诊 断;防治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7
・
2 4・ 兽 医 临床
一例圈养野猪毛首线 虫病的防治一陈土标,等
5 _ 2 全 场 其 他 猪 应用 兽 用盐 酸 左 旋 咪 唑 进 行 驱 虫 ,剂 量 为每 千 克 体重 4 ~6 m g ,肌 肉或 皮下 注 射; 或每 千 克 饲 料 8 m g , 拌料喂服, 每天一 次, 连 用3 d 。由于 另有 少部 分猪 只 出现皮 肤病 , 结 合用 阿 维菌 素 0 . 3 m g / k g体重 拌料 , 隔 周再进 行 一次 。
图 1 盲 肠 和 结 肠 内充 满大 量 乳 白色 虫 体
用过氟苯尼考、 庆大霉素、 肠炎净 、 痢疾灵 、 阿莫西 林 、葡 萄糖 粉等 药物 进 行治疗 ,但都 未 见任 何 效
果 。平 均病 死率 达 8 0 % 左右 。
4 实 验 室 诊 断
4 . 1 将 无 菌提 取 的病 死野 猪 心 血 、 肺脏、 肝 脏 涂
广 东畜牧兽 医科技
2 0 1 3 年( 第3 8 卷) 第3 期
兽 医临床 ・ 2 3 ・
一
例 圈养野猪毛首线 虫病 的防治
陈土 标 ,卢 明峰 z (1 . 龙川 县动 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广 东 龙川 5 1 7 3 0 0 ;2 . 龙川 县动物 卫 生监 督所 ,
3 剖 检 病 变
现场 剖检 2头 病 死保育 仔猪 。 尸体 外观 贫血 、 消瘦 。 盲肠 和 结肠 内充满 大量 乳 白色虫 体 , 有些 虫 体 集 中呈 虫 团 ,每 个 虫 团虫 体 数 量 达 2 1 0 ~6 2 0 条 。虫 体 长约 2 0  ̄5 0 m m ,有 的牢 固嵌 附于肠 黏 膜, 难 以取 下 虫 体 ( 见图 1 ) 。盲肠 和 结肠 黏膜 变 厚, 出现大 量 结节 , 呈黄 白色 糠麸 样 。其 他器 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