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353141=+x x 2、4594=-x )( 3、 185

1=+x x 4、85165=+

x 5、15843=÷x 6、185

1

=+x x

7、2753=x 8、 14172=-x x 9、 9

889=÷x 10、332113=

-x 11、 0.4x=0.72 12、 3212

5

=-x

13、28311(=+x ) 14、 40)721(=-x 15、 365

2=-x x

16、5574=+x x 17、 1654=÷x 18、 6

532=x

19、10495132=-x x 20 5)4183(=-x 21、 4

92143=+x x

22、8354=-x x 23、 95568=÷x 24、 16

5

109=-x x

25、321634121

?=-x x 26、 1095141=+x x 27、 6

53510153=?+x

28、407)4

13

1(=+?x 29、 1014891÷=-x x 30、 18

5

95=x

31、5412=x 32、 1565=x 33、 3

283=÷x

34、9843=+x 35、 52154=-x 36、 20

7

43=

+x x

37、3276

=÷x 38、 274723=-x 39、 89

443÷=÷x

40、561=-x x 41、 2143=+x x 42、 12)3

11(=+x

43、155251=+x x 44、10)4183(=+x 45、 24)7

11(=-x

46、4361=÷x 47、 52157=?x 49、 3

176=÷x 50、25

18

52

=x 51、6x+4(50-x)=260 52、 8x+6(10-x )=68

53、5x+2(20-x)=82 54、 4x+2(35—x )=94

2016小学数学50道经典必会应用题及分析(含答案)

④小学数学50道经典必会应用题及分析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 (10-1 )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 (10-1 )=32 (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X10=320 (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X3=45+15=60 (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X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X2詔=8十4=2 (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 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 人应该得(13+7)吃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 屮3- (13+7)吃]=0.6 十13 —20吃]=0.6 -3=0.2 (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小学奥数微信号:lopolovelogo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 (时) 两地间路程:(40+45)0^2=85X6^2=255 (千米)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 (4.5-3.5 )]?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 )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 4.5-?3.5 )=3.5-仁2.5 (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 -(4.5- 3.5 ) =2.5 弓=2.5 (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 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方法1:求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由伸缩变换公式解出x、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就可求得伸缩变换后的曲线方程。 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方法2:待定系数法求伸缩变换。 求伸缩变换时,先设出变换,再代入原方程或变换后的方程,求出其中系数即可。 例: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

二、极坐标 1.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3.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 ,y ),(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 ????ρ2=x 2+y 2,tan θ=y x (x ≠0).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小学解方程(经典50题) 35 3141=+ x x 2、45 9 4=- x )( 3、 18 5 1=+ x x 4、8 516 5=+ x 5、15 84 3 = ÷x 6、185 1=+x x 7、2753=x 8、 14 17 2= - x x 9、 9 88 9= ÷ x 10、33 211 3=-x 11、 0.4x=0.72 12、 3212 5=-x 13、283 11(=+x ) 14、 40 )7 21(=- x 15、 365 2=- x x 16、5574=+ x x 17、 16 5 4=÷ x 18、 6 53 2= x

19、10 495 13 2= - x x 20 5)4 18 3( =- x 21、 4 92 14 3= + x x 22、8 35 4= -x x 23、 9 55 68= ÷ x 24、 16 510 9=- x x 25、3 216 34 12 1? = - x x 26、 10 95 14 1= + x x 27、 6 53 510 15 3= ? + x 28、40 7)4 13 1(= + ?x 29、 10 1489 1÷ =- x x 30、 18 59 5= x 31、5 412=x 32、 156 5=x 33、 3 28 3= ÷ x

34、9 84 3= +x 35、 5 215 4= - x 36、 20 74 3= + x x 37、3 27 6= ÷x 38、 2 74 72 3= - x 39、 8 9 44 3÷= ÷ x 40、56 1=-x x 41、 214 3=+ x x 42、 12 )3 11(=+ x 43、15 5 25 1=+ x x 44、10 )4 18 3( =+ x 45、 24)7 11(=- x 46、4 36 1= ÷x 47、 5 215 7= ? x 49、 3 17 6= ÷ x 50、25 1852= x 51、6x+4(50-x)=260 52、 8x+6(10-x)=68 53、5x+2(20-x)=82 54、 4x+2(35-x)=94

小学方程计算题

小学方程计算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6×5+2X=4420 28+6X=88 32-22X=10 24-3X=3 10X×(5+1)=60 99X=100-X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X+3=18 X-6=12 56-2X=20 4y+2=6 x+32=76 3x+6=18 14X-8X=12 5x+2x+x=5.6 4.8x-2x-x=4. 16+8x=40 2x-8=8 4x-3×9=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12x-9x=9 6x+18=48 56x-50x=30 5x=15 78-5x=28 32y-29=3 5x+5=15 89x-9=80 100-20x=20 55x-25x=60 76y-75=1 23y-23=23 4x-20=0 80y+20=100 53x-90=16 2x+9x=11 12y-12=24 80+5x=100 7x-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 90y-90=90 80y-90=70 78y+2y=160 88-x=80 9-4x=1 20x=40 65y-30=100 51y-y=100 85y+1=-86 45x-50=40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14X-8X=12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14X-8X=12

24道经典小学奥数名题

24道经典名题 1.不说话的学术报告 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数学学术会议上,请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他走到黑板前,没说话,用粉笔写出2^67-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接着他又写出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回到座位上,全体会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表示祝贺。证明了2自乘67次再减去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两百年一直被人怀疑的质数。 有人问他论证这个问题,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请你很快回答出他至少用了多少天? 2.国王的重赏 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算算看,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 3.王子的数学题 传说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手饰箱,箱内分别装自若干件手饰,如果把金箱中25%的手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箱中20%的手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金箱中剩下的比分掉的多10件手饰,银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手饰? 4.公主出题 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 5.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发现: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如:10=3+7,16=5+11等等。他检验了很多偶数,都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他无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1748年他写信给当时很有名望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指导,欧拉回信说,他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无法证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例1在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一点的坐标是().(A)(2,-7)(B)(,)(C)(,)(D)(1,0) 分析由已知得可否定(A)又,分别将,,1代入上式得,,-1,∴(,)是曲线上的点,故选(C).例2直线(为参数)上的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点P分所成的比为,那么点P对应的参数是(). (A)(B)(C)(D) 分析将,分别代入参数方程, 得A点的横坐标致为,B点的横坐标为,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的横坐标为 , 可知点P所对应的参数是故应选(C). 例3化下列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并画出方程的曲线. (1)(为参数,)

(2)(为参数); (3)(为参数), 解:(1)∵ ∴, ∴或 故普通方程为(或),方程的曲线如图. (2)将代入得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3)两式相除得代入得 整理得 ∵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点评(l)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三角消元法等;(2)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由参数给出的,的范围,以保证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等价. 例4已知参数方程 ①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②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解:①当时,由(1)得,由(2)得,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 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 它表示在轴上的一段线段. ②当()时,由(1)得, 由(2)得.平方相减得, 即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实轴长为,虚轴长为, 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它表示轴; 当()时,, ∵(时)或(时) ∴,∴方程为(), 它表示轴上以(-2,0)和(2,0)为端点的向左和向右的两条射线. 点评本题的启示是形式相同的方程,由于选择参数的不同,可表示不同的曲线,因此要注意区分问题中的字母是常数还是参数. 例5直线(为参数)与圆(为参数)相切,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解方程练习题【经典】

解方程测试题 请使用任意方法解下列方程,带*的必须检验。 x-104=33.5 x+118=11.9 26.4×x=40 62.2-x=70.7 x÷31=21.0 69.4+x=87.4 94.8+x=48.2 37.3x=84.1 91.1x=38.7 x÷13.3=14.5 31.4x=59.8 41.7x=69.9 105x=82.6 x×7.1=10.7 x+75.4=16 x÷63=42.2 x-8=32.8 64.2x=78 14÷x=21 59.9-x=40 9.8+x=99.3 44.2-x=86.1 x÷35.0=9.0 52.6-x=52.0 x×63.4=62.7 2.8-x=52 x÷41.0=139 9.6x=97.2 51x=42.9 x-48.8=95 x×6.8=25.4 118+x=35 56.6x=54.0 23x=145 x+50.3=28.1 54.6+x=96.2 x+89.2=59.1 45x=48 28.7x=83.5 17.3x=60.8 x+101=20.8 55.9x=75.2 59.7-x=23 x÷61.6=55.0 45.3÷x=79.5 x-48.2=85 x×43.6=62.6 5.9x=6.1 80.3x=11.7 104x=47.7 x×100.7=70 92.1x=27.3

56x=56 x÷16.8=88.3 95x=90.8 49.6x=125 2.1+x=73.4 16.7÷x=76.8 x+99=37.9 33÷x=56.6 48.5÷x=61.8 x÷3.6=96.5 68.0÷x=73 x×16.8=5.0 26.9x=88.0 45.5x=87 x×82=48.1 88.5+x=20.8 53.3x=21.3 95x=42.1 68÷x=139 x+34.7=135 x-63.1=43 19.5÷x=116 1.6x=5.7 2.3x=68.1 55.6+x=99.4 94.8÷x=28.9 100.3÷x=101 x+21.0=128 17-x=6.6 x-51=95.5 33.7×x=126 1.8x=111 48.4x=56 x×43.3=93.6 65.6x=100.9 6.8÷x=78.7 38.7-x=90.8 100x=143 64+x=31.9 x×122=28.7 x-55.1=95 17-x=92.8 x+20.8=53.1 90.9x=80.1 30.6x=58 43.9-x=37.2 6x=25.6 66.6x=113 x×21.0=65.6 x×30.6=51.1 58x=88.5 86.1x=89.5 x÷19.2=22.3 8.9×x=55 94.5+x=36.4 129x=86.3

小学解方程专项练习题非常好

4+x=7x+6=94+x=7+5 4+x-2=7x-6=917-x=9 x-6=9+39+3=17-x16+2x=24+x 4x=1615=3x4x+2=18 24-x=15+2x2+5x=18+3x6x-2=3x+10 3(x+6)=2+5x2(2x-1)=3x+1030-4(x-5)=2x-16 2(x+4)-3=2+5x100-3(2x-1)=3-4x30+4(x-5)=2x-26 20x-50=5028+6x=8832-22x=10 24-3x=310x×(5+1)=6099x=100-x 36÷x=18x÷6=1256-2x=20 36÷x-2=16x÷6+3=956-3x=20-x 4y+2=6x+32=763x+6=18 16+8x=402x-8=84x-3×9=29 8x-3x=105x-6×5=42+2x2x+5=7×3 2(x+3)+3=1312x-9x=96x+18=48 56x-50x=305x=15(x-5)78-5x=28 32y-29y=35(x+5)=1589–9x=80 100-20x=20+30x55x-25x=6076y÷76=1 23y÷23=234x-20=080y+20=100-20y 53x-90=162x+9x=1112(y-1)=24 80÷5x=1007x÷8=1465x+35=100 19y+y=4025-5x=1579y+y=80 42x+28x=1403x-1=8-2x90y-90=90-90y 80y-90=70÷3078y+2y=16088-4x=80-2x 9÷(4x)=120x=40–10x65y-30=100 51y-y=10085y+1=y+8645x-50=40-45x

2020小学五年级数学考试经典型题+易错题(附答案)

【文库独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考试经典型题 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右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中航行,若相向而行则3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则在静水中甲船的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用边长相同的正六边形白色皮块、正五边形黑色皮块总计32块,缝制成一个足球,每个黑色皮块邻接的都是白色皮块;每个白色皮块相间地与3个黑色皮块及3个白色皮块相邻接。问:这个足球上共有多少块白色皮块? 5、用一根既细又直的竹竿测量游泳池的水深,把竹竿的一端插入水中(碰到池底)后,没浸湿的部分长120厘米,把竹竿掉过头来,再插入水中(也碰到池底),此时没浸湿的部分长30厘米,问游泳池有多深?

6、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7、甜甜的爸爸今年28岁,妈妈今年26岁。再过多少年,她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为80岁? 8、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16、12、11、9岁。问: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 9、某一项工程需要100天完成,开始由10个人用30天完成了全部工程的1/5,随后再增加10个人来完成这项工程,那么能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 10、41.23+34.12+23.41+12.34 参考答案: 1、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 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 5×5×2=50(平方分米)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练习题

一、解方程专题 7+=19 X+120=176 58+X= 90 X+150=290 +X= 2X+55=129 7 X=63 X× 9= =444 X × =90X × 5=100 =124 X-6=19 = = =10 0

X-77=275 X-77=144 X ÷7=9 X÷=10 X÷78= X÷=100 X÷3= X÷=8 9-X= = 87-X=22 66-X= 77-X= 99-X= ÷X= ÷X=

9÷X= 7÷X= 56÷X=5 39÷X=3 3×(X-4)=46 (8+X)÷5=15(X+5) ÷3=1615÷(X+= 12X+8X=40 12X-8X=40 12X+X=26 X+ =6 =32 +X=26 3X+5X=48 14X-8X=12 6×5+2X=44 20X-50=50 28+6X=88

32-22X=10 24-3X=3 10X×(5+1)=60 99X=100-X X+3=18 X-6=12 56-2X=20 4X+2=6 X+32=76 3X+6=18 16+8X=40 2X -8=8 4X-3×9=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6 12X+8X= 7(X-2)=49 4×8+2X=36 (X-2)÷3=7 X÷5+9=21 (200-X)÷5 =30 48-27+5X=31 3X-8=16 3X+9=27 +7X= 3X÷5= 5×3-X=8 40-8X=5 X ÷5=215 X+25=100

X+15=30 2X+8=20 20-2X=6 2X+9= 31 35-5X=10 5(X-6)=20 10(9-X)=20 6(X-3)=12 3(X-9)=33 54-X=24 7X=49 126÷X=42 12÷X= -X= = +6×5=37

小学数学50道经典题

小学数学50道经典题解析 收藏起来给孩子做学霸! 2017-01-04 家长必读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

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 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10. 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典型练习题

简易方程 【知识分析】 大家在课堂上已经学了简单的解方程,现在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解方程。首先,我们要对方程进行观察,将能够先计算的部分先计算或合并,使其化简,然后求出X的值。 【例题解读】 例1解方程:6X+9X-13=17 【分析】方程左边的6X与9X可以合并为15X,因此,可以将原方程转化成15X-13=17,从而顺利地求出方程的解。 解:6X+9X-13=17, 15X-13=17 15X=30 X=2。 例2解方程:10X-7=4.5X+20.5 【分析】方程的两边都有X,运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先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5X,然后再在两边同时加上7,最后求出X. 解:10X-7-4.5X=4.5X+20.5-4.5X, 5.5X-7=20.5 5.5X-7+7=20.5+7 5.5X=27.5, X=5. 【经典题型练习】解方程:7.5X-4.1X+1.8=12 解方程:13X+4X-19.5=40

解方程:5X+0.7X-3X=10-1.9 解方程练习课【巩固练习】 1、解方程:7(2X-6)=84 2、解方程5(X-8)=3X 3、解方程4X+8=6X-4 4、解方程7.4X-3.9=4.8X+11.7

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分析】 大家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一定学过“年龄问题”吧!记得那时候思考这样的问题挺麻烦的,现在可好啦!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类似于这样的应用题。 【例题解读】 例题1 今年王老师的年龄是陈强的3倍,王老师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陈强和王老师今年各是多少岁? 【分析】要求陈强和王老师两个人的年龄,我们不妨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然后根据“王老师在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可列方程:3X-6=X+10,2X=16,X=8 3X=3×8=24 答:陈强今年8岁,王老师今年24岁。 例题2 今年哥哥的年龄比弟弟年龄的3倍多1岁,弟弟5年后的年龄比3年前哥哥的年龄大1岁,兄弟俩现在各多少岁? 【分析】先表示出哥哥和弟弟今年的年龄,然后运用弟弟5年后,哥哥3年前的年龄作为等量关系。 解:设弟弟今年X,那么哥哥今年(3X+1)岁,可列方程 X+5=3X+1-3+1,X+5=3X-1,6=2X,X=3。 3X+1=3X3+1=10 答:哥哥今年10岁,弟弟今年3岁。

2参数方程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参数方程 一、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参数 t 的函数,即 ?? ?==)()(t f y t f x ,其中,t 为参数,并且对于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1 y x Eg1(1 Eg2(1总结: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步骤:(1)消参(2)求定义域 2、椭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θ θsin cos b y a x == (θ为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离心角,如图角AON 是离心角)

注意:离心率和离心角没关系,如图,分别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半径画两个同心圆,M 点的轨迹是椭圆,中心在(x 0,y 0 θ θ sin cos 00b y y a x x +=+= Eg 3, 4 pt y pt x 222 == (t 为参数,p >0,t 的几何意义为过圆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倒数) 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可得到。 三、一次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 过定点P 0(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 P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设P 0P=t ,P 0P 叫点P 到定点P 0的有向距离,在P 0两侧t 的符号相反,直线的参数方程

α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为有向距离) 说明:①t 的符号相对于点P 0,正负在P 0点两侧 ②|P 0P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变式: bt y y at x x +=+=00,但此时t 的几何意义不是有向距离,只有当 t 得 y x Eg

小学解方程经典例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及解析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 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 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 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 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 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 %)=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 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 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例4 中关村中学数学邀请赛中,中关村一、二、三小六年级大约有380~450人参赛.比赛结果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6分,男、女生平均分数分别为79分、71分.求男、女生至少各有多少人参赛 分析若把男、女生人数分别设为x人和y 人.依题意全体学生 的平均分为76分,男、女生平均分数分别为79分、71分,可以确 定等量关系:男生平均分数×男生人数+女生平均分数×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平均分数.解方程后可以确定男、女生 人数的比,再根据总人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参加比赛的最少人数,从而 使问题得解. 解:设参加数学邀请赛的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 79x+71y=(x+y)×76 79x+71y=76x+76y 3x=5y ∴x:y=5:3 总份数:5+3=8. 在380~450之间能被8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384,所以参加邀 请赛学生至少有384人. 男生:384×=240(人) 5 8 女生:384×=144(人) 3 8 答:男生至少有240人参加,女生至少有144人参加. 例 5 瓶子里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 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瓶子里的酒精浓度变为14%.已 知A种酒精的浓度是B种酒精的2倍,求A

小学一年级数学经典奥数题100道

小学一年级数学经典奥数题100道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竺嬗?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完整版)参数方程高考真题专题训练

高考真题专题训练——参数方程专题(6.11-6.12) 1、(2012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 2cos 22sin x y α α =?? =+?(α为参数)M 是C 1上的动点,P 点满足2OP OM =u u u v u u u u v ,P 点的轨迹为曲线C 2 (Ⅰ)求C 2的方程 (Ⅱ)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3 πθ=与C 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 为A ,与C 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 2、(2012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3sin y 2cos x 为参数??? ???==,以坐 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曲线2C 的坐标系方程是2=ρ,正方形ABCD 的顶点都在2C 上,且,,,A B C D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 的极坐标为(2,)3π (1)求点,,,A B C D 的直角坐标; (2)设P 为1C 上任意一点,求2 2 2 2 PA PB PC PD +++的取值范围。 3、(2013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 (1)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4,(2013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2cos , 2sin x t y t =??=?(t 为参数)上, 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 (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5、(2014课标全国Ⅰ,理23,12分)已知曲线C :22 149x y +=,直线l :222x t y t =+??=-?(t 为参 数)(Ⅰ)写出曲线C 的参数方程,直线l 的普通方程; (Ⅱ)过曲线C 上任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o 30的直线,交l 于点A ,求||P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2014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cos ρθ=,0,2πθ??∈????. (Ⅰ)求C 的参数方程; (Ⅱ)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2l y =+垂直,根据(Ⅰ)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183道 (1)(0.5+x)+x=9.8÷2(2)2(X+X+0.5)=9.8(3)25000+x=6x (4)3200=440+5X+X (5)X-0.8X=6 (6)12x-8x=4.8 (7)7.5+2X=15 (8)1.2x=81.6 (7)x+5.6=9.4 (10)x-0.7x=3.6 (11)91÷x=1.3(12)X+8.3=10.7 (13)15x=3 (14)3x-8=16 (15)3x+9=27 (16)18(x-2)=270 (17)12x=300-4x (18)7x+5.3=7.4 (19)3x÷5=4.8 (25)0.5x+8=43 (26)6x-3x=18 (27)7(6.5+x)=87.5

(28)0.273÷x=0.35 (29) 1.8x=0.972 (30)x÷0.756=90 (31)0.1(x+6)=3.3×0.4 (32)(27.5-3.5)÷x=4 (33)9x-40=5 (34)x÷5+9=21 (35)48-27+5x=31 (36)10.5+x+21=56(37)x+2x+18=78 (38)(200-x)÷5=30 (39)(x-140)÷70=4(40)20-9x=2 (41)x+19.8=25.8 (42) 5.6x=33.6(43)9.8-x=3.8(44)75.6÷x=12.6(45)5x+12.5=32.3(46)5(x+8)=102(47)x+3x+10=70(48)3(x+3)=50-x+3(49)5x+15=60(50) 3.5-5x=2(51)0.3×7+4x=12.5

六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1(通用)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三、考点分析: 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四、典型例题 例1、小强的爸爸今年37岁,比他年龄的3倍还大4岁,小强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小强爸爸的年龄(已知)37岁;(2)小强的年龄(未知)乘3再加上4岁和他爸爸年龄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强今年多少岁不知道,可以设为x岁。 小强的年龄×3 + 4 岁 = 小强爸爸的年龄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强今年是x岁。 3x + 4 = 37 3x + 4 - 4 = 37 – 4 ┄┄() 3x = 33

x = 33 ÷ 3 ┄┄() x = 11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强今年11岁。 这道题你还会列其它方程解答吗?(依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点评:实际解答这一题时,还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但是,对于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式,我们在解题时一般用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即顺着题目的意思所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例2、一种墨水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是1.5升,比小瓶容量的4倍少0.9升,小瓶容量是多少?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大瓶容量(已知)1.5升;(2)小瓶容量(未知)乘4减去0.9升和大瓶容量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瓶容量不知道,可以设为x升。 小瓶的容量×4 - 0.9升 = 大瓶的容量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瓶的容量是x升。 4x – 0.9 = 1.5 4x - 0.9 + 0.9 = 1.5 + 0.9 4x = 2.4 x = 2.4 ÷ 4 x = 0.6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瓶的容量是0.6升。 点评:在解形如ax±b=c的方程时,要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一个相同的数,变形为“ax= b”的形式,最后再求出x的值。 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根据题目可以得出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最新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经典练习题-带详细解答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 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22x t y ?=+??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8cos ρθθ=.(Ⅰ)求C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 点,求弦长||AB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 (,1)2P ,倾斜角α=6 π ,圆C 的极坐标方程 为)4 π ρθ= -.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 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242 2 2 2 是参数t t y t x ??? ? ?? ? +==,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 cos(2π θρ+=. (I )求圆心C 的直角坐标;(Ⅱ)由直线l 上的点向圆C 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4.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中x 轴的正半轴 重合,且两坐标系有相同的长度单位,圆C 的参数方程为12cos 12sin x y αα=+??=-+? (α为参数), 点Q 的极坐标为7 )4 π。 (1)化圆C 的参数方程为极坐标方程; (2)直线l 过点Q 且与圆C 交于M ,N 两点,求当弦MN 的长度为最小时,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 5.在极坐标系中,点M 坐标是)2, 3(π ,曲线C 的方程为)4 sin(22π θρ+ =;以极点 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斜率是1-的直线l 经过点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