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表(适用直线折旧法2)1.

固定资产折旧表(适用直线折旧法2)1.
固定资产折旧表(适用直线折旧法2)1.

EFGHI

杭州萧山AAAA有限

JKLMNORS

杭州萧山AAAA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登记核算表折旧日期:

2009年8月30日

TUV

上年年未:2008-12-2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一)平均年限折旧法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限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和产品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不易作精确的计算。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 ①“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大全及例题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100% 固定资产原值 ,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固计使用寿命期内加快得到补偿 2、年数总和法: 定义: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①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②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③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3】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明细表以及填表说明

附件1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金额单位: 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1

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及总体说明 (一)本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的附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等规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查账征税的纳税人填报。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填报本表。 (三)本表主要任务:一是对税法加速折旧,会计未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预缴环节对折旧额的会计与税法差异进行单向纳税调减。当该固定资产的会计折旧额大于税法折旧额时,不再填写本表,预缴时也不作纳税调增,纳税调整统一在汇算清缴处理。二是对于税法、会计都加速折旧的,对纳税人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情况进行统计。

(四)填报要求 1.税法折旧小于会计折旧后,本年度内预缴要保留“累计”和“原值”金额,“本期”不再填写。 当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时,在本年度内以后月(季)度申报时,该项固定资产此后月份、季度的折旧情况不再填写本表。为便于统计优惠数据,按月申报的纳税人,本月折旧(扣除)金额不再填写,年度内保留累计数;按季申报的纳税人,对于季度中间月份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的,季度申报时本期数按实际数额填报,年度内保留累计数。例如:A汽车公司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按季度预缴所得税,2018年5月,某项固定资产税法折旧额开始小于会计折旧额(其4月税法折旧额大于会计折旧额),其2季度申报时,本期数只填写4月份数额,累计数填写到4月份数额。在3、4季度申报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当期折旧情况不再填写,但累计折旧和原值相关栏次保留2季度申报的累计数。 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会计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的。 (2)会计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采取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税法折旧金额小于会计折旧金额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填表说明

附1-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附表2)》及填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2015年版) 附表2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金额单位: 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1.本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的附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以及此后扩大行业范围)规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查账征税的纳税人填报。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填报本表。 3.本表主要任务:一是对税法上采取加速折旧,会计上未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预缴环节对折旧额的会计与税法差异进行纳税调减。本表预缴时不作纳税调增,纳税调整统一在汇算清缴处理。二是对于税法、会计都采取加速折旧的,对纳税人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情况进行统计。 当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时,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当期数据按实际数额填报,年度内保留累计数。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会计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的。 (2)会计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采取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税法折旧金额小于会计折旧金额的。 上述(1)、(2)情形,填写第8列、13列“会计折旧额”,第10列、

15列“税收加速折旧额”,第11列、16列“纳税调整额”。 (3)会计和税法均采取加速折旧的,该类固定资产填报第9列、第14列“正常折旧额”,第10列、15列“税收加速折旧额”,第12列、17列“加速折旧优惠统计额”,当税法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折旧金额时,不再填写本表。 二、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行次填报 根据固定资产类别填报相应数据列。 1.第1行“一、重要行业固定资产”: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纳税人,按照财税…2014?75号文件规定,对于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固定资产在税收上采取加速折旧的,结合会计折旧政策,分不同情况填报纳税调减或者加速折旧优惠统计情况。本行=2行+3行+4行+5行+6行+7行。 第2行至第7行,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情况填报。 2.第8行“二、其他行业研发设备”:由重要行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填报。填写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在预缴环节进行纳税调减或者加速折旧优惠统计情况。 3.第9行“三、允许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填报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和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按照税法规定一次性在当期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本行=10行+12行。

固定资产折旧表样本

固定资产折旧表样本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等报表的公告》中的“Axx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明细表》”及“填报说明”。 2、填报原则: 自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间内,必须填报本表。 税收折旧是指纳税人享受财税〔xx〕75号、财税〔xx〕106号、财税〔xx〕5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优惠政策的固定资产,采取税收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方式计算的税收折旧额; 一般折旧是指该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金额,即该资产在不享受加速折旧情况下,按照税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以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金额。 固定资产税收折旧与会计折旧一致的,纳税人不涉及纳税调整事项,但是涉及减免税核算事项,在月度预缴纳税申报时,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 固定资产税收折旧与会计折旧不一致的,当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金额大于税收折旧金额时,在月度预缴纳税申报时不进行纳税调增,但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 当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金额小于税收折旧金额时,在月度预缴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减,同时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

自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内,不填报本表。 固定资产本年先后出现“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和“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两种情形的,在“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折旧期内,仍需根据该固定资产“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内最后一期折旧的有关情况填报本表,直至本年最后一次月度预缴纳税申报。 本表第5列仅填报纳税调减金额,不得填报负数。 以前年度开始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若该固定资产本年符合第条原则,应继续填报本表。 案例一: 居民企业A公司xx年3月购入一台电子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价值36万元,该设备符合《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该设备在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进行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3年,净残值为0。 A公司xx年二季度、三季度预缴申报分别应当如何填报《Axx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明细表》? A公司xx年二季度预缴申报时,对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的固定资产,所属期预缴申报时,会计折旧额按首月折旧额填报,不按“0”填报。

累计折旧的计算以及计提方法

一、累计折旧的计算公式 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率(x%)) 二、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 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是有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些实例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表说明

前言:无意中得到一张固定资产折旧表(工作簿),可能是我的同事在网上下载下来的,并且一直使用着。汗一下,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我又下载了几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相比之下,这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看上去简单但实用,公式应用也比较合理、巧妙、有效。我并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无从得知他设计这张表的思路,我有兴趣自己琢磨了一下,现共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先说明一下相关财务指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表中的预计净残值率5% 固定资产入账的当期不应计提折旧。 该工作簿分三张工作表:1、使用说明;2、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这是数据录入区,这里面没有公式。那么所有的奥妙都在数据计算区域里了,下面我将用文字解释相关公式及计算依据思路。 数据计算区如下图: 计算区的“原值”即J3=if(OR(G3<=0,Q3<0),0,C3)“if”英文解释为“假如”的意思,“OR”英文解释为“或者”的意思,顺便说一下“AND”英文解释为“并且”。这三个函数是财务工作中作为数值计算的条件(依据),会经常用到的,用法基本相同。 那这个公式的文字描述是:计算区的“原值”=假设“购建日期”没有,或者“已提取月数”小于0,

则为0,否则等于录入区的“原值”。这里的计算区的“原值”是计算月折旧额的依据,如果说尚未购建或已计提折旧完毕,将不显示,也就是说不再继续计提折旧。 “使用年限”即K3 =IF(G3=0,0,IF(B3="房屋建筑物",20,IF(B3="机械设备",10,IF(B3="其他 ",5,IF(B3="电子设备",3,IF(B3="运输工具",4,0)))))) 文字描述为:“使用年限”=假设“购建日期”为0,“使用年限”为0,否则“项目”是“房屋建筑物”则“使用年限”为20年,“项目”是“机械设备”则“使用年限”为10年,等等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关系可以套用7层,这里已经使用了6层。简单的讲或者说思路是如果没有“购建日期”就没有折旧年限,否则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折旧年限。 “残值率”即L3 =IF(K3>0,0.05,0) 这个比较简单,文字描述为:假设使用年限大于0,则为5%,否则为0。即如果没有使用年限,就不显示5%。“月折旧额”即M3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Q3,0,ROUND(J3*N3,2)) K1显示的是当期年月,“$”描述为“绝对引用”“ROUND”描述为“四舍五入定位取整”,即J3*N3,保留两位小数。这段公式文字描述为“月折旧额”=假设“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个月×(当期的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如果>“已提取月数”则为0,否则为原值×月折旧率。简单的讲就是截止当期,如果已超出折旧期限,就不取数。 “月折旧率”即N3 =IF(OR(K3=0,Q3=0),0,(1-L3)/K3/12) 跟“原值”使用的函数一样,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或者“已提月数”为0,则为0,否则等于(1-残值率)÷“使用年限”÷12。就是计提折旧部分的价值,按月计提的平均比率。 “累计折旧”即O3 =IF(K3=0,0,(ROUND(J3*N3,2)*Q3)) 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则为0,否则等于“原值”×月折旧率ד已提月数”。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净值”即P3 =J3-O3 文字描述为:“原值”-“累计折旧”。“已提月数”即Q3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K3*12,K3*12,MONTH(K$1)-MONTH (G3)+12*(YEAR(K$1)-YEAR(G3))) 公式有点长,文字描述为:假如“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使用年限”×12,则为“使用年限”×12,否则为“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理解为,如果“已提月数”计算结果大于应折旧月数即(“使用年限”×12),则为应折旧月数,否则为当期减去购建期。 “数据验证”即R3(下面说的R列)=P3-J3*L3 文字描述为:“净值”-“原值”×残值率同时看R2 =IF(COUNTIF(R3:R474,"<-1")=0,"数据验证","存在差错") “COUNTIF”描述为:“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不是很理解)就这段公式,我理解为:假如R列中<1的数值为0(R列中即没有<1的数值),则为“数据验证”,否则为“存在差错”。 数据验证是必须的,我做每张表都尽可能的想尽所有验证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否则出错,那可无从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三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三种: 一、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配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公式:年折旧率=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原值-原值*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二、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 公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三、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 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以下是常用的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 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 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法计算折旧。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额=10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0000-4000)*40%=24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额=(6000-2400)*40%=1440元 第四、五年的年折旧额=(2160-200)/2=980元 2、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将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 算每年的折旧额,分数的分子代表尚可使用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 年数字总和。 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如下表: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计算公式(1)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税和固定资产折旧法计算公式以及举例 文档

1、税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城建税额=(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的应交额)*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的应交额)*教育费附加税率 进口增值税=(完税价格+关税)/(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2、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有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些实例,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 小提示:1、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期折旧额时,均需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双倍余额递减法仅在计算最后两年的折旧额时考虑预计净残值。 2、上述工式均假设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 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

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注①:平均年限法是直线法的一种 直线法还有工作量法等只要是按照一定标准平均计提折旧就是直线法 如果题目中出现用直线法算折旧,就等于是年限平均法。

例题: 1、2011年1月1日购入一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 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1年应计 提的折旧额是( )元 A、33 B、27.5 C、30 D、36 2、某公司有汽车一辆,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 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 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是() A 、0.45 B 、0.56 C、0.5 D 、0.4 3、某企业2012年6月15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 造成本为37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在采用年 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2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 A、1200 B、700 C、600 D、740 4、某企业2010年12月4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200万元,预计使 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2015年的计提折旧是 答案解析: 1、B 2011年计提的折旧额=(330-30)/10/12×11=27.5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及说明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表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通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10—14年 2.动力设备11—18年 3.传导设备15—28年 4.动输设备8—14年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A.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8- B.电子计算机 4 —10年 C.通用测试仪器设备7 —12年 6.工业窑炉7 —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9 —14年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A.设备工具18 —22年 B.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5、专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1.冶金工业专用设备9—15年2年8年

2.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A.发电及供热设备12—20年

B .输电线路30- 3 5年 C.配电线路14-16年 D.变电配电设备18—22年 E .核能发电设备20—25年 3 .机械工业专用设备8 —-1 2年 4 .石油工业专用设备8—14年 5.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7 — 1 4年 6.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 5 一1 0年 7.建材工业专用设备6 — 1 2年 8.纺织、轻工专用设备8 — 1 4年 9.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7 1 5年 10 .造船工业专用设备15 — 22年 1 1 .核工业专用设备 2 0 — 2 5年 1 2 .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A.自来水1 5—2 5年 B .燃气]6 — 2 5年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折旧年限 1 .房屋 A.生产用房3 0—40年 B .受腐蚀生产用房 2 0--2 5年 C.受强腐蚀生产用房 1 0-—1 5 年 D.非生产用房3 5 —4 5年

E.简易房 8 —1 0年 2 .建筑物 A.水电站大坝 4 5 — 5 5年 B .其他建筑物 15 — 25年 商业流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一、通用设备分类折旧年限 5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 8 — 1 2年 A.电子计算机 4 —1 0年 B .空调器、空气压缩机、电气设备 1 0 — 1 5年 C.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7-1 2 年 D .传真机、电传机、移动无线电话 5 一1 0 丰 E .电视札 复印机、文字处理机 5 — 8年 F .音响、录(摄)像机 10 — 1 5年 二、专用设备分类折旧年限 1 .机械设备 2 .动力设备 3 .传导设备 4 .动输设备 1 0 一 1 4 年 11—18年 1 5 — 2 8 年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1,平均年限法,比较常用 2,工作量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4,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2,工作量法 月折旧额=月工作量*[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N-I)/0.5*N*(N+1)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其中,N=预计使用年限.I=已使用年限]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用直线法计算,即 (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

PS:3和4合称为加速折旧法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 以下来源: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及分析讲解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姓名张丹丹学号 0804028 院系经济贸易系专业 08会电(1)班 指导老师杨大威职称 中国·合肥 二O一一年五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0 — 2011 学年) 论文(设计)题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院系名称经济贸易系 专业班级08 会计电算化(1)班 学生姓名张丹丹 学号0804028 指导教师杨大威 发任务书日期2011年 3 月28 日

目录 目录 (1)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3)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3) 二、几种常见折旧法的定义 (4) 三、几种固定资产折旧法的比较和分析 (5) 四、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8) 五、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基本思路 (9) 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实例比较 (11)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它作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长期服务的有形资产,其价值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产的使用而发生损耗,问题,因此,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颇多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差异,作为一个企业,要针对各折旧方法的利弊选择适合本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涉及多种折旧方法的比较本文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固定资产具有潜在的为企业谋取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而逐渐消退直到消失。固定资产的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折旧的计提也就是固定资产在资产使用年限内系统和合理的分配过程。目前,我国采用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以及加速折旧方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些折旧方法都被认为满足了系统性。探讨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几种固定资产折旧法的比较和分析,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和纳税的影响,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基本思路。因此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主要集中在其适用性上,比较分析不同折旧方法的理论依据,优缺点以及适用对象。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特点折旧方法的比较折旧方法的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附答案)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和例题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 年折旧率=(l-4%)/5=0.19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152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3: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固定资产折旧自动计算表(全公式).doc

单位:南郑益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号类别 1电子设备 2电子设备 3电子设备 4电子设备 5电子设备 6电子设备 7电子设备 8电子设备 9电子设备 10电子设备 11电子设备 12电子设备 13电子设备 14电子设备 15电子设备 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2016 名称规格入账日期 单数 位量 合计 联想电脑2014/10/9 台 2 联想电脑2014/10/23 台 4 联想笔记本电脑2014/11/19 台 1 联想台式电脑2014/11/19 台 2 海尔统帅电视机2015/1/6 台 1 投影仪2015/1/8 台 1 打印机2015/4/5 台 1 柴油发电机2015/6/16 台 1 消音器2015/6/30 台 1 打印机2015/7/5 台 1 格力空调2015/8/11 台 4 美的风扇2015/9/5 台 2 家家乐消毒柜2015/9/5 台 2 创维电视2015/9/5 台 2 过滤器2015/11/2 台 1 年1月2016/1/31 共4页,第 1页 请在此输入要 单价原值 折旧应折旧残值预计月折 本月折旧 累计 累计折旧账面净值 年限月数率净残值旧额月份 469754.00 4697.54 7839.12 58211.19 411542.81 3,099.00 6198.00 5 60 1% 61.98 102.27 102.27 15 1534.05 4663.95 3,899.00 15596.00 5 60 1% 155.96 257.33 257.33 15 3859.95 11736.05 3,809.00 3809.00 5 60 1% 38.09 62.85 62.85 14 879.90 2929.10 3,544.00 7088.00 5 60 1% 70.88 116.95 116.95 14 1637.30 5450.70 3,999.00 3999.00 5 60 1% 39.99 65.98 65.98 12 791.76 3207.24 3,600.00 3600.00 5 60 1% 36.00 59.40 59.40 12 712.80 2887.20 2,199.00 2199.00 5 60 1% 21.99 36.28 36.28 9 326.52 1872.48 67,000.00 67000.00 5 60 1% 670.00 1105.50 1105.50 7 7738.50 59261.50 329,800.00 329800.00 5 60 1% 3298.00 5441.70 5441.70 7 38091.90 291708.10 1,549.00 1549.00 5 60 1% 15.49 25.56 25.56 6 153.36 1395.64 5,225.00 20900.00 5 60 1% 209.00 344.85 344.85 5 1724.25 19175.75 159.00 318.00 3 36 1% 3.18 8.75 8.75 4 35.00 283.00 750.00 1500.00 3 36 1% 15.00 41.25 41.25 4 165.00 1335.00 2,000.00 4000.00 3 36 1% 40.00 110.00 110.00 4 440.00 3560.00 2,198.00 2198.00 3 36 1% 21.98 60.45 60.45 2 120.90 207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