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论文作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论文作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论文作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论文作业

——集成运放转换速率对模拟电路性能的影响

摘要:

实际运放的性能并没有我们在理论分析中的那样理想,这往往会使很多问题的实际解答与理论分析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集成运放的转换速率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 研究背景

1、 想法的来源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实际集成运放有很多参数和指标,而转换速率正是其中之一,而在集成运放的种类中又有一种高速型运放,因此我们可以猜想集成运放的转换速率对本身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2、 转换速率的概念(摘自课本)

转换速率SR 是在大信号作用下输出电压在单位时间变化量的最大值,即

SR =|du O I |max

SR 表示集成运放对信号变化速度的适应能力,是衡量运放在大幅值信号作用时工作速度的参数,常用每微秒输出电压变化多少伏来表示。当输入信号变化斜率的绝对值小于SR 时,输出电压才能按线性规律变化。信号幅值愈大、频率愈高,要求集成运放的SR 也就愈大。

二、 研究电路与分析

1、 研究电路——多谐振荡电路

由于集成运放转换速率的需求值与信号幅值及频率有关,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信号幅值和频率均有一定数值的电路,恰巧刚刚完成的电子电路实验中的多谐振荡电路基本符合条件,因此我们就以此为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不过,为了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均使用集成运放741,并且控制其它参数不变,而只对SR 进行改变。

仿真电路图如下,其中运放U1与电阻R 1、R 2等组成同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电阻R 3与稳压管D 1、D 2组成输出限幅电路。运放U2与R 4、C 构成积分电路,其输出电压V O2反馈至滞回比较器的输入端,形成闭环,使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其中,滞回比较器输出V O1为方波,积分电路输出V O2为三角波。

2、 理论计算

电路的振荡频率,输出电压V O1和V O2的幅度分别为

V o1=2U Z=12V

V o2=2R2

R1

U Z=6V

f=R1

24

=2500Hz

3、仿真测试

先使用741的默认参数,此时SR为0.5V/μs,可得V O1和V O2的波形如下:

结合图可以知道V Om1=6.544V,V Om2=3.909V,f0≈1960Hz

而如果将SR的大小调为0.005 V/μs,可以看出波形与上面基本没有差异(图略),

不过相关的结果却变为V Om1=6.544V,V Om2=3.909V,f0≈1934Hz

而将SR调到50 V/μs,结果变为V Om1=6.544V,V Om2=3.909V,f0≈1969Hz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集成运放的转换速率对电路的性能的确有一定影响(具体分析见下文)

4、误差分析

由于当一个稳压管工作在稳压状态时,另一个稳压管导通,其上存在一定的管压降,使仿真得到的V 1值较理论计算值大。下面着重解释V 2大于V(V 1的二分之一)及f0较理论计算值偏小的原因。

由于实际集成运放的转换速率并非无穷大,当V O2增大到V=3V时(下图中游标1处),V O1并不会立即从?V跳变至V,而是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V O1增大但仍小于0的过程中,V O2将继续对V O1反向积分而增大(但不再是线性增大),直到V O1=0时(下图中游标2处),V O2斜率为0,达到峰值,这就使V 2大于V。

另一方面,由于V O1跳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在理论计算时并未考虑,这便使仿真得到的周期大于理论计算值,从而使f0较理论计算值偏小。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在本电路中,集成运放转换速率对本电路相关测量值(实际上仅为振荡频率)的影响的原因,即在电路电压跳变时,由于运放具有一定的转换速率(不为无穷大),使得转换需要时间,从而使周期变大,频率变小。而这也可以解释我们在仿真中观察到的现象:运放的SR越大,电路的振荡频率越大。

同时,我们这个结论还可以有一个佐证,就是与上面的图的对比,如果我们观察SR为50时的跳变图(如下),我们可以发现V O1的转换并不是像上面分成三段,而是一段平滑的直线,这说明整个转换过程都很稳定,不会出现过多的时间,从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SR对转换过程的影响。

三、结论

1、在多谐振荡电路中,运放的转换速率越大,振荡频率越大

2、运放的转换速率对电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路的物理量变化过程中,尤其是突变过

程中

四、参考文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华成英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电子电路实验》高文焕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井下作业井控是保证油田开发井下作业安全、环保的关键技术。为做好井控工作,保护油气层,有效地防止井喷、井喷失控及火灾事故发生,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结合油田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井喷失控是井下作业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一旦发生井喷失控,将会造成自然环境污染、油气资源的严重破坏,还易造成火灾、设备损坏、油气井报废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井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单位的设计、施工、监督、安全、环保、装备、物资、培训等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的井控要求,井控装备,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井控培训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在大庆油田区域内,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试油(气)、射孔(补孔)、大修、增产增注措施、油水井维护等井下作业施工。进入大庆油田区域内的所有井下作业队伍均须执行本细则。 第六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侧钻)施工,执行《大庆油田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井下作业设计的井控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中必须有相应的井控要求或明确的井

控设计。要结合所属作业区域地层及井的特点,本着科学、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开展井下作业井控设计。 第八条各有关单位每年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情况,画出或修改井控高危区域图,为井控设计提供依据,以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第九条地质设计中应提供井身结构、套管钢级、壁厚、尺寸、水泥返高、固井质量、本井产层的性质(油、气、水)、本井或邻井目前地层压力或原始地层压力、油气比、注水注汽(气)区域的注水注汽(气)压力、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况、地层流体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提供目前井下地层情况、井筒状况、套管的技术状况,明确压井液的类型、性能和压井要求等,提供施工压力参数、施工所需的井口、井控装备组合的压力等级。提示本井与邻井在生产及历次施工作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情况。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一)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 (二)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 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做出施工设计,必要时应查阅钻井及修井井史等资料和有关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压井液,并选配相应压力等级的井控装置,并在施工设计中细化各项井控措施。 第十二条工程设计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有毒有害油气田探井井口周围3千米、生产井井口周围2千米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情况以及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工程设计中标注说明和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复核,并制定具体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新井(老井补层)、高温高压井、气井、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井、大修井、

模拟电子技术论文

数字逻辑信号测试器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级通信工程班 XXX 12356789 指导教师 XXX 讲师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特性而设计的数字逻辑信号测试器。该器件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和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来表示被测信号的逻辑状态,一般应用于数字电路测试、调试和检修等。 关键词集成运算放大器;逻辑状态识别电路;音响信号产生电路 1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1 设计一个数字逻辑信号测试器,要求能正常测试高电平、低电平或高阻。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数字逻辑信号测试器的原理。 1.2 设计要求 (1)选取单元电路及元件; (2)逻辑信号测试器的原理分析; (3)音响产生和驱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4)各单元电路的参数计算; (5)整体电路的联调(完成全电路理论设计、仿真、调试); 1.3 设计参数 (1)测量范围:低电平<0.8V,高电平>3.5V (2)高低电平分别用1KHZ和800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在0.8~3.5V 之间不发出声响。 (3)工作电源为5V,输入电阻大于20K欧姆。 2引言 为了方便进行对某点的电平测试,设计一个逻辑信号测试器。在数字电路测试、调试和检修时,经常要对电路中某点的逻辑电平进行测试,采用万用表或示波器等仪器仪表很不方便,而采用逻辑信号电平测试器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和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来表示被测信号的逻辑状态,使用简单方便。电路由输入电路、逻辑状态识别电路和音响信号产生电路等组成。输入的逻辑信号电平大于或小于所设定的高低电平电位,则音响发声,如若在高低电平之间,则音响不发声。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 A.共射电路 B.共集电路 C.共基电路 D.共源电路 E.共漏电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 A ),第二级应采用( 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 第一级应采用( B ),第二级应采用( 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o ui i U A I =>,输出电阻R o <100 ,第一级应采用采用( C ),第二级应( 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C 、D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电源电压不稳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 A .便于设计 B .放大交流信号 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 B .提高输入电阻 C .稳定放大倍数 (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C )。 A.差 B.和 C.平均值 (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C )。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 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 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200,'200bb r =Ω,静态时 0.7BEQ U V ≈。试求: (1)静态时T l 管和T 2管的发射极电流。 (2)若静态时0O u >,则应如何调节R c2的值才能使0O u =? 若静态0O u =V ,则R c2=?,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大作业 12网络班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课程大作业说明:本课程考核以学生提交自行设计的综合布线方案及相关文档为依据,具体要求及考核标准如下: 大作业任务书: 一、设计主题: 按给定的建筑物区域设计一个完整的区域网络综合布线的方案并给出相关设计文档。 二、设计要求: 建筑物区域主要以图书馆、行政楼、3号教学楼(含阶梯教室)、4号教学楼(含阶梯教室)、旧校区1(第一实训楼、第二实训楼、1栋、2栋学生宿舍,学工处)、旧校区2(1号教学楼、2号教学楼、体育馆、1、2号饭堂、3号宿舍楼)、新校区2期宿舍(含商业街、3、4号饭堂)、机电学院(第3、4实训楼)等其中一个区域进行设计,可以3-4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单独完成,单独完成的同学需由老师指定一个区域进行设计。严禁抄袭,如有雷同,后果自负。 具体要求如下: (一) 完成相关设计文档 要求:熟悉建筑物网络体系结构,最后提供详细的设计文档,图纸可用AutoCAD或Visio绘制,主要包括: 1、工程项目点数统计表。 2、工程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图。 3、工程项目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 4、工程项目计算机网络拓扑图(逻辑拓扑图) 5、工程项目弱电平面施工图(所有楼层的平面施工图,总体 施工图,必须是比例协调、真实可靠) 6、工程项目端口对应表(含信息点分布表、配线架规划表) 7、工程项目各机柜信息点分布图 8、工程项目材料统计表

9、工程项目预算表 10、工程项目进度表 要求每个技术文档必须严格安装GB50311设计标准和GB50312验收标准进行规范设计,每张图必须有详细说明,按给定课件或课本范例进行相关文档设计,文档简单易懂,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二) 撰写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要求以以下内容为依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适当变动,最少一万字,参考内容如下: 1、概述:含工程概况(需求分析)、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目 标、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布线产品选型等内容。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含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配线 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等七大子系统的设计。同时对防护系统设计进行必要的设计。 3、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含管理架构、人员安排、施工工具、 技术管理、材料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4、测试与维护:含验收测试、维护管理、培训及售后服务与保证 期 5、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含综合布线系统材料和工程费用清 单。 6、相关技术文档图纸附件。 三、考核要求 ? 平时成绩:各任务过程性考核 25%+考勤 10% ? 组员评价及组长评价 10% ? 大作业(含相关规范文档编制、撰写设计方案等) 40% ? 答辩 15% 1、图书馆、 2、图书馆 3、行政楼 4、行政楼 5、3号教学楼(含阶梯教室) 6、3号教学楼(含阶梯教室) 7、4号教学楼(含阶梯教室)

课程论文格式模板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大气环境学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裴世鑫 成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2 - 课程论文撰写说明: 1、 题目布置。大气环境学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分支学科,是从人类环境的角度研 究地球大气,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组成大气的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气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大气环境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包括大气环境的监测技术、理论和模式研究以及应用,主要涉及大气环境状态及其演化规律,大气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大气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大气坏境评价和管理,大气环境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请根据大气环境学的研究内容,请围绕“此处填写我们布置的论文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论文。(打印时,此段文字要保留,但括号内的内容要删掉) 2、 评分标准。本课程论文将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一是论文的撰写是否与围绕布置 的题目进行,二是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端正,三是文中是否有、有多少作者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占总分的40%,30%和30%。 3、 论文要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直接将文件名以“学号姓名”格式命名,发送 到邮箱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d78200351.html, 或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d78200351.html, 中。 4、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月6日。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英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正文为1.25倍行距。 0 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 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 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 ,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表格以序号、名称的格式标注,居中,中英文对照,表格为三线表(表格套用格式为简明型1)。 x /cm I /mA v /(m s -1) h /m p /MPa 10 30 2.5 4 110 12 34 3.0 5 111 注:表注和图注用小五号宋体,表注左对齐,图注居中。 1.1.2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050 100 1 2 3 4 t /s m /k g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 井控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有效地预防井喷、井喷失控和井喷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油气田应高度重视井控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第三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管理(勘探)局、油(气)田公司的勘探开发、设计、施工单位、技术监督、安全、环保、装备、物资、培训等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含侧钻和加深钻井)的井控要求,均执行《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 第五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的井控要求,井控装备,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井控培训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陆上石油与天然气井的试油(气)、射孔、小修、大修、增产增注措施等井下作业施工。 第二章设计的井控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的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中必须有相

应的井控要求或明确的井控设计。 第八条地质设计(送修书或地质方案)中应提供井身结构、套管钢级、壁厚、尺寸、水泥返高及固井质量等资料,提供本井产层的性质(油、气、水)、本井或邻井目前地层压力或原始地层压力、油气比、注水注汽区域的注水注汽压力、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况、地层流体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 第九条工程设计中应提供目前井下地层情况、套管的技术状况,必要时查阅钻井井史,参考钻井时钻井液密度,明确压井液的类型、性能和压井要求等,提供施工压力参数、施工所需的井口、井控装备组合的压力等级。提示本井和邻井在生产及历次施工作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情况。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一)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 (二)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 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做出施工设计,必要时应查阅钻井及修井井史等资料和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要按工程设计提出的压井液、泥浆加重材料及处理剂的储备要求进行选配和储备,并在施工设计中细化各项井控措施。 第十一条工程设计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含硫油气田探井井口周围3km、生产井井口周围2km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4

《经济应用文写作》形成性考核四 一、填空题(1个1分,共53分) 1. 性、性和性,是经济研究文章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2.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明显的性、较强的性、一定的 性。 3.经济工作研究的标题常见的有式标题和式标题。 4.经济工作研究的正文通常包括、和三个部分。 5. 性、性和性,是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应具备的一般特征。 6.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性研究的课题,一类是 性研究的课题。 7.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应该依循以下两条原则:要选择的课题;要选择 的课题。 8.课题的客观意义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意义,二是意义。 9.要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主要是指在选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 10.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有、、、。 11.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法,二是法,三是 法。 12.具体地说,选取论文材料的标准主要有四条:要选取的材料;要选取 的材料;要选取的材料;要选取的材料。 13.论文的正文通常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即:、、。 14.按照层次或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分为 式、式和式三种。

15.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和等几个项目构成。 16.论文的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揭示的标题,一种是揭示的标题。 17.论文标题必须符合、、的要求。 18.按其功用的不同,可将论文中的注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的注释,一类是 的注释;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将论文中的注释分为三类,即、 和。 二、名词解释(1个4分,共8分) 1.经济工作研究 2.经济论文 三、简答题(1个8分,共16分) 1.经济论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简要说明科学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四、运用自己所学过的问题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23分) 提示:(1)即可以从学术论文的特点、选题、取材以及结构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XX 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直流电源串联稳压电路 系别班级:XX 学生姓名XX 学生学号: XX 指导老师: XX 设计时间: XX

一、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稳压电源。 二、技术指标及要求: 1、输出电压U0在7~9V之间连续可调; 2、最大输出电流I oM=500mA; 3、电压调整率≤0.1%(输入~220V,变化±10%,满载); 4、负载调整率≤1%(输入电压~220V,空载到满载); 5、波纹抑制比≥35dB(输入~220V,满载); 6、有过流保护环节,在负载电流为600mA时实施动作。 三、摘要: 本设计由七个模块电路组成:变压整流滤波电路,调整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基准电路,采样电路,负载电路。采用分立元件串联稳压电路结构,使用了NPN晶体管,具有输出电压范围宽,输出电流大的特点。

四、设计方案: I. 采用模块化思想,对整个电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分析,计算与论证。 II. 串联式稳压电源具有较宽的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合理的选择元器件可以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如: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纹波抑制比等,但效率较低。III. 针对设计指标及要求,应当选择串联式稳压电源。 五、电路的设计: I、变压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 当输入为U i220V交流电压时,首先通过变压器降至U I20V左右交流 电压。整流部分选用了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输出U0为25V直流电压。U o=1.414U I(1-T/4R L C) 通过调整T,R L,C可得U O需要的电压。 本电路的目的在于从50Hz、220V的交流电压中得到直流电压。电路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 阳 >V 阴 (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 阳

《综合布线》考试题

附表一 姓名班级学号欧美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布线》大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现代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是4C技术,下列哪项不属于4C技术。( D ) A.现代计算机技术 B.现代通信技术 C.现代控制技术 D.协同技术 2、综合布线一般采用什么类型的拓扑结构。( D ) A.总线型 B.扩展树型 C.环型 D.分层星型 3、综合布线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的子系统是( A ) A.工作区子系统 B.水平子系统 C.干线子系统 D.管理子系统 4、以下标准中,哪项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常用的标准。(A) A.日本标准 B.国际标准 C.北美标准

D.中国国家标准 5、下列关于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主要确定垂直路由的多少和位置、垂直部分的建筑方式和垂直干线系统的连接方式 B.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的线缆并非一定是垂直分布的 C.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分为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3种方式 D.无论是电缆还是光缆,干线子系统都不受最大布线距离的限制 6、综合布线的标准中,属于中国的标准是( B )。 A.TIA/EIA568 B.GB/T50311-2000 C.EN50173 D.ISO/IEC1l801 7、已知某一楼层需要接入200个电话语音点,则端接该楼层电话系统的干线电缆的规格和数量是(C)。 A.1根100对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 B.2根100对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 C.1根50对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线 D.1根300对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 8、屏蔽每对双绞线对的双绞线称为( D)。 A.UTP B.FTP C.ScTP D.STP 9、信息插座与周边电源插座应保持的距离为( B )。

结课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1、封面,使用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 2、题目 题目用黑体3号,居中。“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明、准确。 3、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一般为20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3-5个关键词。 【摘要】两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 【关键词】三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各关键词用两个空格间隔。 中英文摘要部分行间距均22磅,段前段后为0。 4、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其内容主要包括: (1)前言性话语 应说明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在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2)论文内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有表格的使用三线表。 论文内容中一级标题“一”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一)”二级标题黑体4号左对齐,标题前空两格;“1”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下文内容另起行。正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页面设置上左边距25mm,下、右边距20mm,装订线5mm。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跟在正文内容后面即可。

井下作业个人总结

篇一:井下作业年底技术工作总结 井下一公司修井30队 技术工作总结 总结人:胡新河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2002年担任技术员工作以来,认真履行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吸取好的工作方法,掌握井下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充实自己的修井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年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能认真学习和履行着本岗位职责,工作认真负责,能够较好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我现将2006年度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本队修井工作的日常管理 1.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督促和要求各施工班组,认真录取各项修井资料,严把工序施工质量关,杜绝无功作业,提高修井作业有效率。及时编写完工总结上报施工资料。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深刻认识到修井作业中质量工作得重要性。 2.针对员工修井技术知识薄弱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结合本队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训员工的的实际操作能力,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和施工风险识别知识。满足了施工人员安全和技能操作的需要。采用每井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方式对职工进行技能教育;通过技术知识学习和岗位练兵,各职工的特别是外雇工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3.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队长做好本队的安全、环保工作,及时收集施工作业的信息,合理安排调配人员及车辆的运作,确保修井作业连续进行。 二、认真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对施工得措施井工程设计进行会审,明确施工井数据、任务、目的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井况及作业任务确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及安全方案。如高压井、高油气井、高风险等井,都要制定与井况相配套的防喷、防毒等技术及安全方案。特别是对复杂井(如套破井、砂卡井、管外串井、报废井等),除认真做好措施会审外,并现场指挥和监督,做到精心组织、精细施工,圆满完成了施工作业: 三、努力学习各种技术及管理知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今年石西队在年初的井下招标中开双机进行生产作业,作为我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在工作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和队长安排的工作,遇到复杂、新工艺井的施工作业,到现场组织施工、协调,都严格按工艺标准实施,严格要求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对资料员的工作进行培训及教育工作,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四大体系运行工作,努力提高运行质量,针对安全、井控、质量的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配合队长作好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人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项复杂井工艺设计,修井工程,抓紧时间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同时学习计算机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在今年努力完成qc论文编写工作和技术论文的撰写工作。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努力使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技术问题处理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四、疑难复杂井的工艺技术 石西作业区属于新开发的区块,该区块井深井况比较复杂,各项工艺的井都有,上修前对该井的井史认真收集,对各项工艺参照各项技术标准,认真编写施工设计,施工中严格要求自己现场组织进行各项工艺的施工作业。比如: 1、今年所施工的sh3058井(补孔改层):由于该井同层位的sh3067井改层后出油效果良好。作业区进行试探的开采该层位并对该层位进行二次固井。该井工序:压井,提抽油杆,解卡打捞,提泵,通井,洗井,下桥塞,电侧,射孔,挤化学剂,下结构,试压,验串,挤灰注灰,提结构,钻塞,试压,探井底,地面清蜡,排液,替液诱喷,完井.施工日期从4.22-5.6日完井,该井施工前,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

福建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科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与评价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一) 绪论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财经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第一编公务文书 第一章法定文书 一、填空题 1.法定公文具有、、、、等五个特点。 2.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公文分为、、三种。 3.人们一般习惯于把一份公文分为三大块,即、和。 4.公文的文头部分通常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中间部分又叫,通常是由、、、、印章、附注、主题词等几个项目构成的。 5.、、是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6.公文正文的开头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有、、。 7.公文正文的结尾方式常见的有、、、、。 8.公文的文尾部分通常是由、、、、诸要素构成的。 9.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1.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12. 按内容和公用的不同,通知可分为、、和等几种。 13.按的具体用途的不同,通报可分为、、三种。 14.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 级机关的询问。 15. 适用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6.会议纪要应具有的两大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 1.法定公文 2.上行文 3.平行文 4.下行文 5.主题词 三、简答题 1.撰写公告、通告应注意哪些?P45

2.撰写请示应注意哪些事项?P80 3.简述报告与请示的区别。P81 四、给材料作文 以国务院的名义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工作的请示》(详见教材102至105页),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请示中所提出的意见。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二) 第一编 第二章事务文书 一、填空题 1.编写简报必须做到、、、。 2.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3.总结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简报 2.调查报告

电子信息技术毕业论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CAI课件的设计与制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管理工程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06级 1班 学号 200601043143 姓名成峰 指导教师晓峰 完成日期 2009 年 1 月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Authorware中制作实用课件的基本思想,实现菜单交互、鼠标控制、页管理、按钮响应、热区响应、群组及交互管理以及常用函数的引用,通过具体例的设计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以平面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将会广泛被应用,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方案。 本文介绍了在Authorware7.2环境下制作一个教学课件的过程。通过分析课程的特点和课件的流程,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课件的方案。 本课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用。 【关键词】Authorware、课件制作、交互、逻辑流程。

目录 第1章引言--------------------------------------------------------- 4 第2章MCAI概述----------------------------------------------------- 4 2.1什么是CAI----------------------------------------------- 4 2.2 CAI的系统组成------------------------------------------- 4 2.3国外CAI研究情况--------------------------------------- 5 2.4各种原则------------------------------------------------- 6 2.5 MCAI 课件的几种类型------------------------------------- 8 第3章MCAI课件设计与制作方法-------------------------------------- 9 3.1软件的运行环境------------------------------------------- 9 3.2结构设计------------------------------------------------- 9 3.3交互功能------------------------------------------------- 9 3.4脚本设计------------------------------------------------- 10 3.5素材准备------------------------------------------------- 11 3.6编辑合成课件--------------------------------------------- 12 3.7测试课件------------------------------------------------- 12 3.8小结----------------------------------------------------- 1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本章重点: 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 1 本章的具体内容: 1节 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综合布线大作业

目录 工程概况 (1) 用户需求 (1) 布线系统总体结构 (1)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及其网络设计 (2)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及其网络设计 (2) 3.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及其网络设计 (3) 4.垂直干线子系统(Backbone)及其网络设计 (3) 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Room)及其网络设计 (4) 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及其网络设计 (4) 设计原则 (5) 设计目标 (6) 设计方案 (6) 布线系统产品选型 (7) 1.水平子系统 (9) 2.工作区子系统 (10) 3.配线间 (11) 4.建筑群子系统 (11) 工程报价 (11)

综合布线设计 工程概况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已覆盖了全校区。为了让校园网络进入每间宿舍,让身在校园的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通过网络了解各地各行业最新的资讯,必须对旧宿舍楼实行网络综合布线。 本方案是对1座4层高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4层每层24间房共96间,每间房住6人。根据用户需求,按一人一个信息插座的要求配置综合布线系统。 用户需求 按所住学生人数,每人分配一个信息点,西4楼共96间房,安装96个信息点。 布线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宿舍楼的实际情况,宿舍楼综合布线系统组成部件有: ◆建筑物配线架(BD)。 ◆建筑物干线电缆、建筑物干线光缆。 ◆楼层配线架(FD)。 ◆水平电缆、水平光缆。 ◆转接点(选用)(TP)。 ◆信息插座(IO)。 ◆通信引出端(TO)。

综合布线系统合并成以下4个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垂直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 4建筑物子系统 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结构。按每个模块的作用,可把综合布线划分成6个部分,下面将简要介绍这6个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及其网络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以及信息插座所组成。信息点由标准RJ45插座构成。信息点数量应根据工作区的实际功能及需求确定,并预留适当数量的冗余。一个宿舍作为一个工作区子系统。由于宿舍区每栋每层每间宿舍是固定住8个学生,安装信息点每间宿舍都为8个。所以不需要预留冗余。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及其网络设计 水平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即中间配线架(IDF)间的连接。水平子系统指定的拓扑结构为星形拓扑。宿舍水平干线的设计包括水平子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论文格式要求 (《文献检索》课程写作格式请在该课程题目要求中查看)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3.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摘要内容: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4.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5.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6.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

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与工艺

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与工艺摘要:在我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石油开采行业也需要提高开采质量,增加石油资源的供给。在石油开采中,因为是井下作业,因此需要开展修井工作。就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为修井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工艺 在石油井下开采过程中,一旦油井遭到了破坏,不仅会影响石油开采的量,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井下开采过程中,通过修井工作的开展来保证油井的稳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修井工作落实中,修井技术与工艺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影响力也比较大。 1石油工程井下修井技术及工艺发展现状 在对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从其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分析,可以了解修井技术及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因此,做好具体的现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1从修井工具入手进行分析 在石油工程井下修井工作开展过程中,修井工具是不能缺少的,就目前修井技术所使用的工具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常见的工具有震击类工具、爆炸类工具以及侧钻类工具,此三种类型的工具在修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修井技术及工艺的进步,这些修井工具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修

井工具进行优化是不可避免的。 1.2从修井技术开展模式入手进行分析 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油田的数量则在逐渐地减少,油田的储能消耗逐渐地降低。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开采难度增加,石油井被破坏问题较为常见。在修井工作开展中,主要采用的修井模式是先打捞,后修复,这样的修复方式较为落后,对油田的污染与破坏较为严重。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井下修复过程中,就必须要转变修井技术开展模式,对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优化,以此来确保修井工作的有效落实。 2油田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 在油田工程井下作业修井过程中,想要确保修井工作质量,不仅要对修井工作原则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对具体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修井工作的有效落实。 2.1对修井原则进行优化 在修井工作落实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所使用到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较多,所以在提高修井质量的过程中,就应对修井原则进行优化。在优化修井原则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修井技术及工艺开展修井工作中,应对油田资源进行保护,避免油田遭到污染。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若是修井的成本投入较多,则会导致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在选择修井技术及工艺过程中,应在保证修井质量的同时,选择成本较为低廉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投入的方式来增加石油开采企业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