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刻之己见
宜兴紫砂陶刻之我见

宜兴紫砂陶刻之我见作者:陈萍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此话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奖品上对字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
关键词:紫砂陶;艺术;陶刻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29-01谈到紫砂陶刻,就必须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陈曼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清乾嘉年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书画、金石家、篆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
而“曼生壶”是陈鸿寿在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来的样,而由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指导撰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
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你会学得不完整。
他的参与,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传世曼生壶是否曼生亲自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人们喜爱。
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很多壶艺家和陶刻家。
因此陈曼生于紫砂艺术功不可没。
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此话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奖品上对字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
玩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镇“珠山八友”和任淦庭各自作品的价值。
因此壶价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壶的本身,好壶无字自是好价。
有时好壶刻了字画,反而对壶是一种破坏。
什么壶要刻字画,谁刻,怎么刻,壶艺家的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应多一些讲究。
另外字因刻,因烧,其本来面目已失些许,也不同于纸上的字,所传之字也只是“误传”而已,其刻才是“正传”。
只有做到壶、铭文、字画、镌刻结合俱佳,融为一体,方能“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浅析紫砂艺术中陶刻工艺的运用

- 60 -2023年 第6期最初紫砂陶器上的纹饰都是通过绳印、模印来进行雕刻的。
陶刻工艺就在绳印、模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
紫砂陶刻工艺是现代紫砂陶艺术品雕刻和装饰的主要工艺之一,以刀替笔,将书法、诗歌、绘画、雕塑等融入整个系统当中,并通过刀法的速度、力量大小、浮沉、宽窄、利钝,来实现各种类型的雕塑装饰。
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创造力的工艺制作手法,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底蘊。
二、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主要运用形式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运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分为阴刻和阳刻。
阴刻与阳刻是我国传统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以刀代笔,一刀一刀的痕迹与金石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体现在作品中,刻出来的样式是非常形象的。
(一)阴刻阴刻,首先需要一位陶刻艺术家使用毛笔在这些半干的坯体上精心打好墨稿,或者使用蜡纸将这些图案的书写稿印制到这些坯体上,然后用小刀沿着这些图案的线条对其中内容进行精准刻划。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好手指、腕、肘各个部位的力量,注意各个线条之间的运动是否有起承和旋转、整体是否协调。
(二)阳刻阳刻正好与阴刻相反,采用了一种保留线稿的手段,用一定量的刀法将线稿中的余白部分去除,让所雕刻的内容是凸出来。
除常见的字体阳刻之外,也有对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内容进行阳刻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由浅入深进行雕刻,这个由平面渐入立体的过程,完全依靠雕刻者对物体的认知和把握程度,只有对各个方面的特征了然于胸,才能通过刻刀将所刻之物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三、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用刀方法陶刻本身脱胎于金石篆刻,不仅继承了篆刻冲刀、切刀的方法,还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刀法。
陶刻时常使用的刀法分别是“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
刻印大师齐白石曾说:“通常刻印,为求工整,一刀刺去,一刀刺回,如此统计,横竖工作,即共为四个方向。
一般刻印者,往往四面下刀,甚至不分方向,任意转动,刀锋在石块上随处可下,此种刻法,为余所不取。
浅谈紫砂壶的陶刻装饰

浅谈紫砂壶的陶刻装饰作者:何杰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4期紫砂艺术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装饰工艺。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之一,能与作品本身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艺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到好处使用陶刻装饰也是其原因之一。
要让陶刻装饰锦上添花,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陶刻类型的选择陶刻以坯为载体,以刀为笔,以书画为媒,以金石篆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紫砂壶作品,同时赋予作品外观装饰性与主题内涵,使原本单纯的手工艺品升华为人文精神的载体。
紫砂陶刻的类型可分为阴刻和阳刻,这与印章的篆刻十分相似。
阴刻是直接沿墨线进行刻、切,需注意线条的起承转收和块面协调,印章的白文印即为阴刻;阳刻则相反,是采用保留墨稿的方法,用各种刀法把无画面的部分浅刻清除,即在墨稿墨线两边刻线定位,然后再把无墨处逐一清除,印章的朱文印即为阳刻。
紫砂陶刻实际上就是借鉴了篆刻技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表现的题材超越了书法的范畴。
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陈曼生于此功不可没,他与杨彭年等紫砂匠人合作创作了“曼生壶”,才有了“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佳话,也使陶刻作为一种紫砂壶装饰工艺正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阴刻相对容易,因此应用广泛;内容可详可简,往往廖廖数笔就蕴意无限,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用刀更显沉着、舒畅、利落,随心所欲掌握深浅和节奏,凸显出古朴、典雅、清逸的特征,更宜于表现书画题材。
一把经典的“石瓢壶”(见图1)上草书“花木清香庭院翠”,通过运刀时轻重缓急的不同处理,洒脱优雅、刚健遒劲。
观之则仿佛独步庭院,花香弥漫,满目青翠,此壶将这种恬静愉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对于阴刻,紫砂阳刻费工费时,有时数倍于阴刻,但其画面感更强因而更具艺术魅力。
一般阳刻适合表现富丽堂皇的题材,内容具体、画面饱满、繁而不乱。
通过细刻精雕来实现边缘线的光洁、圆润、通畅,更见匠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就是一件优秀的阳刻作品。
以刀代笔,金砂作纸——浅谈紫砂陶刻之我思

无论 是技法 、 方 法、 方式都需要一种 “ 金石韵 味” , 而 这 样
的艺 术 表 达 也 只 有 慢慢 体 会 与 感 悟 的过 程 。怎 样 用 好 手 中的
刀, 怎样表达壶 的精神 , 怎 样 表 现 书 画 的韵 味 , 怎 样 把 紫 砂 当
作“ 纸” , 是 个 人 不 断 追 求 的 目标 与 高度 。
刻装饰技 法 ; 我 辈站在巨人 的肩膀 上 , 上下求 索的艺术恒心 。
毅 然 会 是 紫 砂 陶 刻 艺术 不 断 丰 富 与 发 展 的活 力 。直 接 用 刀 刻
出各 种 书 体 , 刀 在壶面上游走 , 如同笔在宣纸上挥 洒 , 花 语 鸟 虫、 山水 人物 皆能 得 心 应 手 。 陶刻 作 品 多运 用 中 国画 的写 意 手 法 近 似元 曲 况 味 、 朱耷笔意 , 形成淡雅 、 恬静 、 孤绝 、 清 输 的风
己也 因为 有 这 样 的 经 历 ,才 会 论 证 这 样 的艺 术 表 现 形 式 的必
要性 。
式, 使 之 成 为 陶 瓷 艺 林 中一 朵 璀 璨 的 奇 葩 。
1 捉 刀代 笔 , 无墨渲染
提 及 紫 砂 陶刻 . 陈曼 生 可 谓 是 紫砂 陶 刻 艺 术 举 足 轻 重 的 创 始 人 之一 。 当 然 , 在陈曼生之前 . 紫砂 陶 刻 还 未 真 正 成 为 系 统 的 陶刻 装 饰 艺 术 门类 。 起初 , 紫砂 壶上 主要 以制 壶 艺 人 署 名
味” 等 多方 面 的构 图创 作 。不 单 单 有 手 中 的 “ 刀笔” . 还 要 有 融
汇书法 、 绘画、 历史、 文学 、 美 学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内在 修 养 。通 过 “ 刀笔” 在“ 壶坯 ” 上“ 游走” , 对于很多外来书画名家 、 大 家 来 讲 有 一 定 的难 度 , 曾经 清 华 美 术 学 院 某 教 授 在 壶 体 上 画 作 后 。 陶 刻 者 无 从 下 手 刻绘 , 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 , 就 是 没 有 很 好 地 把握紫砂的特性 。 陶刻 的技 法 以 及 两 者 的融 合 与 磨 合 。 所 以自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作者:汤卫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紫砂陶刻装饰艺术就开创了艺术的辉煌时期,历代文人都留下了许多的壶铭,因此陶刻的铭文内容丰富精彩,而"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34-01紫砂陶刻装饰,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
紫砂壶雕刻它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的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壶底部刻画,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谈不上雕刻装饰工艺。
有志者事必成,紫砂壶艺从现在起会有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珍藏天地,得以健康发展的美好前景,这是必然的,本人从事紫砂陶刻这些年,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对紫砂陶刻装饰的认识。
紫砂壶的雕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壶体,今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的把紫砂艺壶推向高层文化层,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学、伦理、道德、知识性的词句等等,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文化内涵,工艺品特艺品不如艺术品的品味,成为赏品、藏品。
紫砂壶之赏品、藏品,有的具有历史价值,有的具有艺术价值,有的还具有示范后世的作品价值和科学价值,收藏是一种美学,而不是“玩物丧志”的一种表现,目的是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情怀。
每个紫砂壶研制者和收藏者,都必须有一个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意识和收藏意识。
为此,意识、实力、弘扬是要求收藏者认真对待的三个方面。
其次观察出水是否流畅、干净,把子是否省力,盖子是否紧密。
在传统观念上,同一把造型外轮廓曲线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
光货造型或丰满、或清秀、或粗犷、或刚毅,给人感觉“圆、稳、匀、正”。
现代陶艺手法制作的茗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在不规则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气,讲究作品的艺术效果,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
宜兴紫砂陶刻之我见

陶 刻 主 要 用 锋 利 的 笔 管 钢 刀 在 紫 砂 壶 进 行 施 艺 ,要 画 面
清晰 , 层 次分 明 , 形象逼真。 一般均是在陶坯壶体上 书画 , 然后
现古朴 、 典雅 、 清逸的意蕴 。 在砂 壶陶艺术上要兼容并蓄 , 古为 今用 , 融为贯通 , 继承传统 艺术 , 并不断借鉴和创新 。 要学 习篆 刻等装饰手法效 果 、 学 习剪纸和木刻 的粗 犷手法 、 学习中 国画 传统技法表现手段 、 学 习吸 收秦砖汉 瓦的摹古形式 , 学习抑扬 和舒展的中国书法 , 使 陶刻技艺做到 墨味与刀 味的完美 统一 ,
紫砂 陶刻装饰 , 最早 是 于元 代有壶 铭 “ 且 吃茶 ” 、 “ 清隐” 、
在所制陶坯上记上姓名或记上所叙铭 文 ,起初都在紫砂壶 的
要具备相 当高 的技艺修 养 、 文化 素质 、 书画水平 、 同时又要掌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磨练 、 醒 悟是很难深入 和把 握要 领的 , 陶刻
石字草者 。 它与古代有关 陶器刻文 同为一种模式 , 即是制作人 握紫砂 泥性 , 加上薄刃快 口尖 刀 , 捻管转刀法 的难 度 , 不经数 底部刻划 , 这是紫砂 陶刻的雏形 , 谈不上装 饰工艺。坯具有 良
2 、 直接 陶刻法 : 在紫砂 壶 泥上干湿 相 宜 , 大 约含水 2 0 % 时, 用刻刀在砂壶上直接刻划。 3 、 湿 泥陶刻法 : 在紫砂壶泥坯处于干硬状 态时 , 用锋利刻
壶 的整体艺术欣 赏效果 。只有 把陶刻技艺融入茶壶的造型艺
术之 中, 才能给作 品带来 统一的艺术效果 , 事半功倍 而又巧夺
毛笔书写 在壶坯上 , 再运刀依样雕 刻 ; 单刀切 入法又称 空刻 ,
相得益 彰 , 表 现出 民族特色 , 展 现宜兴 陶文 化的艺 顺刀后进刀 ; “ 踢”要先用逆刀后用顺刀 ; “ 捺 ”要刻刀先上后 恰 到好处 , 总之 , 紫 砂壶 陶刻技艺 不但要 注重形 式 、 内容 、 手法、 技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前人云 : “ 壶随字贵 , 字随壶传” 。 此话应作两面观 。 紫砂器是 无釉陶 , 制作工艺 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 , 而书刻虽说是紫砂 器最佳装饰手段 , 只属次要位置 , 这与奖品上对 字画的要求不可 相提并 论。玩 古董 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镇 “ 珠山八友” 和任淦庭 各 自作 品的价值 。 因此壶价高低的决定因素在 壶的本身 , 好壶无字 自是好价 。有时好壶刻了字画 , 反而对壶是一种破 坏。什么壶要
模仿不 了。 书画家主要表现在纸上 , 当然能画能 书又能刻则难能 可贵 了。同时 , 高水平 的书画家凭借 自己的艺术修养 , 在壶上 的
创作 , 往往 出人意料 , 有 独到之处 , 这里我们可 以借鉴一下 , 增加 自己的知识面 , 提高 自身修养 , 用艺术修养再加 上陶刻艺人 自身 过硬的刀工倒可以 自成 一派 , 乐在其中。
由于 , 紫砂器有 平面或弧 面 , 一般 以刀就 着作 品泥坯外形 , 以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的基本刀法。紫砂 陶刻的表现 内容很丰
富, 主要 以传统 中国书画为题材 , 这也符合炎黄 子孙 的欣赏追求
家, 为西泠八家之一 。“ 曼生壶” 是陈鸿寿宰溧 阳时倾 心于紫砂 , 公余 闲暇 , 他构思 出样 , 由杨彭年等制壶 , 然后 他和幕友江 听香 、 郭 频迦 、 高爽 泉 、 查 梅史等指 导撰 壶铭 , 并书刻 , 世称 “ 曼生 壶” 。
刻字画 , 谁刻 , 怎么刻 , 壶艺家的创作时不能不考虑 , 应多一些讲
究。
果, 刻味不够就像演员脸上无表情 , 无神采 , 唱腔无 韵味 , 甚 至不 着调 。刻味应简约而不简单 , 精微而不琐碎 , 粗放 而不粗俗 。
重、 痛快 、 爽利, 呈 现古朴 、 典雅 、 清逸 的意蕴 。一 刀下去要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化巧妙 , 形式多样 , 内容丰富 。字体有篆 、 草、 隶、 行等 , 少则一两 字, 多则几 句诗 , 有的大笔挥洒 , 有 的细笔勾画 。图案虽 内容丰
富, 样式丰富 , 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 但是 它与书法 比较 , 略逊色 于书法 的气势 、 内涵 、 蕴意 。 书法 中寓意 的表 现在 于满足 大众 的需求 和普遍 的审美情 趣, 题写诸如“ 福如东海” 、 “ 天道酬 勤” 、 “ 延年益寿” 等吉祥词句 ; 抒情方 面有结合其实用性 ,为满足大众 的需求和普遍 的审美情 趣, 借 用诗 词佳句 、 抒发作者感 情起到“ 画龙点睛 ” 的作用 , 并且
道的。
和鉴赏需求 。
陶刻是 融书法 、 金石 、 绘画 、 文学修养 为一体 的综 合视觉 艺 术。 紫砂壶是 陶刻 的载体 , 陶刻是壶 的附属 。 只有它们结合得 当, 表现 出作 品的构 图严谨 、 参差 有致 , 体现 陶刻艺术 的精髓 , 这样 才能凝聚成一件传世极品 。 好 的陶刻可 以起到 画龙点睛 的作用 ,
上 的交 流。紫砂 陶刻既是物质产品 , 又是精神产 品 , 它将 诗 、 书、
画、 铭 吸纳交融 , 具有文化 味和书卷气 , 满 足 了人 们 的 审 美 情 趣
砂陶刻文字源于书法又 区别于书法 , 以一种 独特 的内在气质 , 从 整体上表 现紫砂 陶艺 的精 、 气、 神、 韵, 这才是特别值得推崇 和称
欣 赏一件陶刻 作品太过 注重刀法 , 也是只求表 面性 的鉴 赏。 应 当通过 刀的表现 ,体 味好作 品浑厚有深 度的韵味 ,由刀看书 画, 思哲理 , 悟 人性 , 能欣赏体味到一件作 品的真性 , 产生一种共 鸣, 令你感到一种美的感性满足。 这种刀 的表现而间接形成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 琳
( 江苏 宜兴 , 2 1 4 2 2 1 )
摘 要: 紫砂 陶 艺是 我 国工 艺美 术领域 里 的一颗璀 璨 明珠 , 几 百年 来 声誉 颇 隆, 同时确 定 了它泥 质上 的优越 性 及 造型装 饰语 言规
范 的稳 定 性 、 独特 性 。除 了千姿 百 态的造 型 外, 还 有 色泥彩 绘 、 彩釉、 浮雕等 装饰 处理 手 法, 饶 有情趣 , 在 工 艺美 术领域 里 独具 魅
结论
画金石家聚集在一起吟诗作画, 近代郑板桥 、 任伯年 、 吴昌硕等大家
书画铭刻的, 都有传器。紫砂陶刻装饰不论在题材技法上都 比较广 泛, 主要有真草 、 隶、 篆、 魏、 秦、 汉、 砖瓦 、 钟鼎铭文等 , 或国画白描和
大刀阔斧, 顿挫舒展的现代书法和写意画 , 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
体表现 。紫砂陶刻表现的形式的笔法 , 技法 , 章法只是手段 , 而一件 真正好 的陶刻作 品, 要写神才是关键 , 也是艺术的本质 , 是艺术表现 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件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如同—件优秀的书画作
品, 包含写实 , 写意, 兼工带写。写实的紫砂陶刻要严格的遵守传统
的刀法 , 结构的造型 , 要达到添一点太多 , 去一点不足的完美形态 , 表现 出严谨的陶刻态度, 用整体纯 , 静, 雅的意境去吸引感染人 . 、
春月 、 己未春月 、 壬戌仲冬等年月的作品存世。 他陶刻的作品布局匀 称, 陶刻功夫深挚 , 金石和陶刻味。邵云如陶刻用印有: “ 适然轩 主” 印, 为小篆阳刻长方印; “ 北岩” 印为方形, 两字一阴一 阳; “ 筠如” 印为
小圆印 , 阳文篆书。 发展到清代 , 由于文人雅士云集 , 紫砂茗壶 的影响逐渐扩大 , 书
紫砂陶刻绘画 、 书法艺术融为一体 , 让紫砂文化品位代代相接 , 代代相托, 一代更比一代强 , 这是紫砂与诗人、 画家相结合的独到之 处。紫砂泥赋予了陶艺作品质地细而不腻 , 含而不露 , 古朴典雅的立 体艺术气质。紫砂陶刻以陶艺作品为载体, 用各种刀法表现书法绘
画的艺术形象 , 以深浅的刀法 , 平面和纵深的处理 , 虚实相结合 ' 冈 4
断追求进取 , 达到手随神运 , 艺从心得 , 攀爬 自身艺术的巅峰!
参考 文献 :
依据墨稿在壶坯体上镌刻并保留笔势原貌。 手法多种 , 有采用“ 平底 刻…‘ 凹底刻” “ 角底刻” “ 琢砂底刻” “ 阳刻” “ 阴刻” 等, 但关键是陶刻
字体图案艺术效果处理。“ 空刻” 指不借用画稿 , 徒手在壶坯体上镌 ,
祖籍宜兴川埠上岸里( 今川埠乡紫砂村) , 其父邵赦大 时迁居蜀 山,
并在蜀山北厂开陶器店。 邵云如自学成才 , 擅长花鸟画 , 有署刻癸亥
柔并济, 以达到淋漓精致的艺术表现效果。紫砂陶刻是赋予陶艺作 品第二次艺术生命 , 所 以陶刻作者不但要 注重形式 , 内容和手法
的技巧, 最重要 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 , 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的整
五字 , 为孙高士遗物, 每以泡茶 , 古雅绝伦” 。 到明代( 1 5 7 2 - - - 1 6 2 0 ) 陶
代笔 , 具有运刀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特点, 因而字迹流畅, 且线条方 圆粗细 尖钝轻重有变化 ; 单刀逆入刻 , 用该刀法吸取印款“ 冲刀法” 。 总之 , 雕刻是通过“ 刀” 来变现形象线条的 , 充分发挥各种运刀的作 用, 应该讲究用刀的“ 金石味” 。
—
紫砂陶刻艺术博大精深 , 千变万化,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多 了解
一
体的刻的艺术 。简括说来 , 陶刻是指在壶坯体上用钢刀或竹刀镌
刻书画图案的一种方法 , “ 印刻” , 俗称“ 刻底子”、 “ 清刻” 。用双刀法
些, 从而找出适合 自己的紫砂陶刻艺术方法 , 这是我们学 习紫砂
陶刻的目的,追求紫砂 陶刻艺术 的过程是不断的完善 自我素质 , 不
刻在壶底部镌刻有的是工整的楷书名款 , 或加制作年号。再者就是
一
行诗名加制作者名款, 如时大彬的“ 一杯清茗 , 可清诗脾 , 大彬” 。
白陈鸿寿开创陶刻壶铭新风 , 又有朱石棵 、 瞿应绍 、 邓奎 、 胡公
文人参与紫砂陶艺 , 在风格 的追求上 , 各具 面貌 , 刀法变化万
千,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个 ^风格 , 章法上亦是千变万化 , 形式
力。
关键 词 : 紫砂 陶 艺 ; 美术 ; 造 型 中图分类 号 : J 5 2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o l 一 1 2 4~ 0 1
据记载 , 元明初的砂器上就有铭刻, 蔡 司霈在《 霁 园丛话》 里就 有记载 : “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 ( 1 谷 称壶为罐) , 有《 且吃茶 , 清隐》 草书
卢兰芳 , 碑刻家韩泰等 , 是造壶店商礼聘的兼职陶刻的宜兴文人 , 笔
紫砂篆刻边款艺术 ,金石刀味给紫砂陶刻装饰增添了新的题材 , 拓
展了新的艺术领域。
பைடு நூலகம்
法老辣 、 技艺熟练 , 讲究布局的程式化与完整性 , 亦具风貌 , 雅俗共
赏。 陈少亭( 少庭 ) 、 任淦庭等师从卢兰芳的闻名陶刻艺人 , 同时期的 陶刻艺人还有饶寿川、 戴雪生、 杜顺六等人。 紫砂陶刻的师承徒习制 是从邵云如开始的。邵云如 , 字筠如 , 又名祖庆 , 笔名北岩 、 北研 、 北 岩生 、 蜀麓隐士 , 斋号适然轩主 , 约出生于 1 9 世纪 8 0 年代。邵云如
寿、 梅调鼎 、 徐j庚等一批字画家积极介入其事 , 对紫砂陶器向艺术
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发扬光大了这 门装饰艺术 。
格调, 面貌各异 , 其著名书画家有 : 唐云 、 钱君匐、 启功 、 冯其庸 、 西泠
石伽 、 刘江、 程十发 、 韩美林吴山明等大家。尤其是大篆刻家刘江的
清末 , 宜兴有名的字画金石家崔 顸、 陈懋生、 陈研卿 、 沈瑞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