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资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资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资料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3 ①506-397

②323-189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4、练习

(1)1000-90-80-20-10

(2)2356-159-256

(3)467+997

(4)987-178-222-390

5、小结

第三课时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

变“-”,“-”变“+”,即:

a+(b+c+d)=a+b+c+d

a-(b+c+d)=a-b-c-d

a-(b-c)=a-b+c

例1 ①100+(10+20+30)

解:式=100+10+20+30

=160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解:式=100+(10+20+30)

=100+60=160

2.带符号“搬家”

例3 计算325+46-125+54

解: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4 计算9+2-9+3

解:原式=9-9+2+3=5

4.找“基准数”法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例5 计算78+76+83+82+77+80+79+85

=640

5、练习

(1) 100-(10+20+3O)

(2) 100-(30-10)

(3) 100-10-20-30

(4) 100-30+10

(5) 172+64-72+26

(6)49+37-49+126

(7) 49+52+53+47+48+54+50+46

6、小结

第四课时乘法巧算

1、【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方法是:用十位上的数字乘十位上的数字加1的积,再乘100,最后加上个位上2个数字的乘积。

例41×49

先用(4+1)×4=20,将20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1×9=9,可以发现末位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那就在9的前面补一个0,作为积的后两位数字。这样答案很简单的就求出了,即41×49=(4+

1)×4×100+1×9=2009。

2、练习

(1)34×36

(2)57×53

(3)62×68

3、小结

第五课时《西游记》里倒数诗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一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星月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鼓。幸好有孙悟空不断给一行人鼓劲,

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首写景诗,也正是在紧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全部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们现在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排成一串,成为:10 9 8 7 6 5 4 3 2 1

现在做一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别等于10、9、8、7、6、5、4、3、2、1。

要组成其中任意一个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动动脑筋。如果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组成很多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练习让学生自主写出算式。

小结

第二单元差倍问题(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思考。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规律,正确列式解答。

知识点: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还知道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差倍问题也是一种典型的应用题。解答差倍问题与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类似,我们仍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规律,正确列式解答。

第一课时

例1、小红买的兰花比月季多12朵,已知兰花的朵数是月季的3倍。小红买了兰花和月季各多少朵?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

想一想:兰花比月季多几倍?兰花比月季多的12朵就是月季的几倍?

(1)兰花比月季多几倍?

(2)月季有多少朵?

(3)兰花有多少朵?

从例1可以发现,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运用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找出两个数的差以及与它相对应的倍数数,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其他数。

差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两数差÷(倍数-1)=1倍数(小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大数)

从上面可以看出,要解答差倍问题必须要知道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第二课时

例2、甲、乙两个粮仓各存粮若干吨,甲仓存粮的吨数是乙的3倍。如果甲仓中取出260吨,乙仓中取出60吨,则甲、乙两个粮仓存粮的吨数相等。甲、乙两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

想一想:甲仓存粮的吨数比乙仓多多少吨?甲仓存粮的吨数比乙仓多多少倍?

(1)甲仓比乙仓多存粮多少吨?

(2)甲仓比乙仓多存粮多少倍?

(3)乙仓存粮多少吨?

(4)甲仓存粮多少吨?

第三课时

例3、水果店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15筐,已知苹果的筐数比香蕉的4倍还多3筐。水果店运来的苹果和香蕉各多少筐?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意

想一想:如果苹果减少3筐,那么苹果比香蕉多多少筐?苹果的筐数比香蕉多多少倍?

(1)如果苹果减少3筐,那么苹果比香蕉多多少筐?

(2)此时苹果的筐数比香蕉多多少倍?

(3)运来香蕉多少筐?

(4)运来苹果多少筐?

小结:差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两数差÷(倍数-1)=1倍数(小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大数)

第三单元线段与图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图形的习惯图形,学会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会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第一课时线段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3条,由两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1条。

所以,共有3+2+1=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第二课时三角形

例1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

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

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

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

1+2+3+4+5+6=21(个)。

例2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形

1+2+3=6(个)。

以ED为底边的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

1+2+3=6(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6+6=12(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求底边线段数”而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3+5+1+2+1=12(个)。

(2)如果以底边来分类计算,各种情况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以“小块个数”为分类标准来计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6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4+6+2+2+1=15(个)。

例3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解:假设每一个最小三角

形的边长为1。按边的长度来分

类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边长为1的三角形,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数,有

1+3+5+7=16(个);

边长为2的三角形(注意,有一个尖朝下的三角形)有1+2+3+1=7(个);

边长为3的三角形有1+2=3(个);

边长为4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16+7+3+1=27(个)。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小结

第三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

在下图中,包含“*”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共有多少个?

解:按包含的小块分类计数。

包含1小块的有1个;包含2小块的有4个;[小精灵儿童网站]包含3小块的有4个;包含4小块的有7个;

包含5小块的有2个;包含6小块的有6个;

包含8小块的有4个;包含9小块的有3个;

包含10小块的有2个;包含12小块的有4个;

包含15小块的有2个。

所以共有

1+4+4+7+2+6+4+3+2+4+2=39(个)。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2.下列图形中,包含“*”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各有多少?

3.下列图形中,不含“*”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各有几个?

小结

第四单元应用题解题技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准确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句。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练习

1、水果市场要将一些水果装箱,如果每箱10千克,可装30箱。如果每箱15千克,可少装多少箱?

2、服装厂有一些布料加工窗帘,如果把窗帘做成3米长,可做140幅。如果每幅窗帘做成2米长,则可多做多少幅?第二课时【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详解】

方法1: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

(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

方法2:

(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15=525(台)

(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

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第三课时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生 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 学例题、练习或实践作业等,使用者为学生;第二部分为 《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 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着手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交通状况、装修水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总价、现有购房资金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平方米6800元,楼层系数如右表。四楼D座面积98平方米,购房价共多 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平方米,购房价多少万元? 6800元=0.68万元 0.68×98×1.1=73.304(万元) 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 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 实践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

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计划在以下几个楼盘中选购一套住房。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备注:1.楼层系数见表1。 2.购房款一次付清可优惠5%。 3.贷款方式: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四个领域的内容,共十个单元。 ㈠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㈡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是根据课标新增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㈢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㈣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 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_1855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09年11月22日15:48:01 来源: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担任了趣味数学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能力而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我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首先我感觉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学生做到了“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并且使我们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清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使团日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 、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 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 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 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 训。 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总结和对下学期的畅想,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的 摸索进步。我一定会扬长避短,逐渐完善,争取把下学期的健美操活动 做得有声有色。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教学 对象的注意、思维和意志状态。我们提倡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就是教 师要以自己的教学机智,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 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知、情的发展,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 予肯定。比如关注儿童的注意是否最佳状态;关心学生的思维程度;关注 学生意志力水平等。 总之,在趣味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把教学过程诸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和谐地运用,才能使教学过程产 生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的课堂 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生动 活波、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调查问卷的设题不够全面客观,市民回答较难。在问卷中,由于干 部的粗心,出现了一个错别字,虽然事小,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第一课小熊开店 (3) 第二课巧测金字塔高度 (4) 第三课硬币问题 (5) 第四课挂钟上的数学 (6) 第五课牛吃草 (7) 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 (8) 第七课老寿星故事 (10) 第八课请示国王 (11) 第九课找规律 (12) 第十课高僧下棋 (13)

第一课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想一想: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从这个故事,你得 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巧测金字 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 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 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 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 时不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教材介绍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教材分析(出示课件1)大家晚上好!接下来我代表三年级备课组作教材分析,我将会在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这两块作出简要分析: 一、教材内容(出示课件2、3) 各单元对比来看,上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下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设计校园)、总复习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实验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之中,没有形成独立单元;“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下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将根据上下册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在关于计量知识的教学上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内容(出示课件4)分别是第一单元时分秒和第三单元测量。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千米、质量单位吨。下册安排了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有年月日。上册这些内容的教学(出示课件5、6)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和质量以及时间长短的意识;下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出示课件7),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是时、分、秒的提高版。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数与数的计算方面上册教材安排了有四个单元的知识,(出示课件 8)分别是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第五单元的倍的认识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件 9)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出示课件 10)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上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麒麟区四中附设小学刘兴荣 教材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和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

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未来数学教育正朝着“大众数学”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必须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过滤器”。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使课程结构从单一模式朝多元模式发展.提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积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为此,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我校决定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加以开发。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数学课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一是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二是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四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1.数与代数:找规律、数的运算、数的游戏、估算、近似值、应用题、探索规律等。 2.空间与图形:画示意图、观察图形、认图形、画图形等。 3.统计与概率:调查身高、调查体重、掷硬币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 姚依妮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四个领域的内容,共十个单元。 ㈠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㈡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

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是根据课标新增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㈢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㈣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 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 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 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 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 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 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 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 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 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 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 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 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 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 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 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

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 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 课程内容: 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 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 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 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 三、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课小熊开店 (2) 第二课巧测金字塔高度 (3) 第三课硬币问题 (4) 第四课挂钟上的数学 (5) 第五课牛吃草 (6) 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 (7) 第七课老寿星故事 (8) 第八课请示国王 (9) 第九课找规律 (10) 第十课高僧下棋 (11)

第一课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想一想: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从这个故事,你得到 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 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 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 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 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想一想 在1至100这一百个数中,两个数相除商是2的有()对,其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小的一对是( )和( ),被除数和除数都最大的是( )和几? 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

怎样让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

怎样让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校本课程资源的选择与整合 把课内外资源整合起来,一是为了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内涵,了解人类各种生活经验的宝贵,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二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知识的源源不断的喷发,有的甚至改变了历史经验的认知,这就需要把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更新引入教学,让学生用新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世界。三是学习课本的知识,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运用。活动类课程资源主要来自生活,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策略的实施 1、以“实用”为落脚点,搭建生活化课堂 这要求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乐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以社区教学为延伸,凸显生活化课程的开放性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既然以社会为学校,教室的范围自然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这也就是说课程要以自然与社会为活教材,整合本土文化中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社区,将知识技能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形成开放性的生活化校本课程。 3、学习活动的情境与方式

课程教学是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有序推进的过程。学科类课程学习和运用知识,活动类课程发现和创新知识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两者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上最大的不同在活动情境的创设上,前者主要是生活情境引进课堂,后者则主要是课堂外实地活动情境的开展。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共同的教学方式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活动类课程采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方法,不少教师认为符合这一类课程的特点,运用起来比较顺当。学科课程中,小学科学和数学的实验课以及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实验课运用这种方法也是合适的。有疑惑的是,学科课程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要不要首选这种方法?回答是肯定的。新课改主张“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通过实践的环节了解学生的学力基础,要创设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知识和运用尝试,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生成新的教学活动,要注重评讲和纠错等,其实这些都是在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的教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人教版三年级(上)解读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观摩了两节课,都是人教课标版三年上,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的目的也旨在就这一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两种课型研究,同时也只是抛砖引玉,想与在坐一线的各位实践者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关于新课标教材中,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到底应该怎么教。希望大家积极思考、群策群立,将你在实践中真正遇到的问题,也取得的经验在这里与大家共享,让我们在交流共享中不断取得共进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正确区分现实情境(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在如今的课改推进中,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景,怎样用情景,需要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又该如何与之区分呢?首先我们读一下新课标里的一段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第20页中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

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这段内容对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进行了精辟的界定。 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算用结合”。 今天我们就立足于教材、教参,本着用好教材才能用活教材的原则,实实在在的展示了两节“常态课”、“平实课”,也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研究的素材,在此感谢矿工街小学的两位教师辛苦的劳动,感谢学校领导的精心筹备。 下面给大家这两种课型的基本模式(粗线条): 计算教学: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提示:实际问题背景下,获得计算的方法,懂得运算的道理,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解决问题: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策略——应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用算法、懂优化(重点)——解答问题——练习设计、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尊重教材、树立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选课本练习题

练习检测 1、用你喜欢的方法估算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440÷9≈ 71÷8≈ 181÷2≈ 359÷6≈ 138÷7≈2、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3、一只东北虎的重量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一只东北虎重360千克; 鸵鸟和企鹅各重多少千克? 4、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 多少组? 5、三年级有90名同学;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6、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7、 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一种玩具用去114元;买一种文具用去125元;李老师买 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 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本? 8、三(1)班共有46名同学;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9、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 10、 11、 12、(1)一本《少年百科》的价钱大约是一本 《小猕猴》的多少倍? (2)100元可以买哪些书? 13、脱式计算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601-246)÷5

14、一根冰棍3元钱;杨叔叔4天卖了8箱冰棍;每箱30根;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 15、 (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写5条) (3)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为什么? 16、 左图是某19xx至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写3条) (2)估计一下年这个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 17、 (1)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 多?多多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集义小学:孟发琳 一、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千米、质量单位吨。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和质量以及时间长短的意识。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

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三单元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估测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还有解决合理安排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1、开发原则: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去发现、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之事,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2严密的逻辑性,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5 / 1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

供了极大的所具有的特点,空间。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 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 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二、课程主题与内容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内容:、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1、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2、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3、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45、通过学习了 解转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 理能力;6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三、课程目标5 / 2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使学到的、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1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克服、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2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从而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发挥学生的特长,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的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