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合集下载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关系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关系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关系
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催化作用,为各种化学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虽然它们的催化机制和应用领域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指由过渡金属元素组成的催化剂。

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它们能够通过提供活性位点和调控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铂族金属催化剂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氢化反应中,而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钯和铑则广泛应用于碳-碳键形成反应和碳-氢键活化反应中。

茂金属催化剂是指含有茂基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茂金属催化剂通过提供金属中心和茂基结构上的π电子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茂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例如,铁茂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聚合反应,钴茂催化剂常用于不对称合成反应。

虽然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在催化机制和应用领域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通过提供活性位点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它们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受到金属中心和配体结构的影响。

因此,合理设计金属中心和配体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总的来说,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在有机合成、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合理设计催化剂的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为化学反应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烯烃亲电加成

烯烃亲电加成

(一) 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 反应式
CH2=C(CH3)2 + HX CH3-C(CH3)2 X
δ δ δ
1.反应机理
X H
C C
H X
H
C
C
C C
H
δ
δ
C C
X
C C X
C C X
亲电试剂(eletrophile): 带正电
亲电加成反应(eletrophile
addition) 由亲电性试剂引起的加成反应

CH2=CH2<RHCH=CH2<CH2=CR2=
一取代
二取代
CHR=CHR<R2C=CHR<R2C=CR2 三取代 四取代

反式脂肪酸危害不亚于三聚氰胺

在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 油在食品加工中有两大用途,一是作为 天然奶油或黄油的替代品,又叫做“人 造奶油”、“人造黄油”、“植物黄油” 或“麦淇琳”,直接用于西餐的涂抹油 脂或烘焙食品中;二是加入各种调味料、 如香精和色素的氢化油,进一步喷雾干 燥制成黄色、有浓郁奶香的“植脂末”, 添加在冰淇淋、咖啡伴侣等各种所谓 “奶制品”中。
同分异构现象
二、1. (构造异构)位置异构
CH2 CHCH2CH3 CH3CH CHCH3 CH3C CH2 CH3
1-丁烯
2-丁烯
2-甲基丙烯
(1-butene)
(2(2-butene) methylpropene)
烯烃分子中除有碳骨架异构外由 于双键位置而产生的异构.二者均属 于构造异构。
2.碳链异构
催化过程
催化加氢主要得顺式加成产物.反应放热. 氢化热.氢化热大,表明分子的内能大. 在双键上连接烷基数目较多的烯烃,其稳 定性较大.

茂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茂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茂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刘 辉,王 芳,李 磊,黄 河,杨玮婧,梁晓宇὇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Ὃ宁夏银川750411Ὀ摘要:随着聚烯烃行业的快速发展,茂金属催化剂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该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来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聚合机理及其结构与催化特性关系,最后归纳了金属茂的几种制备方法,为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推波助澜。

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聚合机理;结构特性中图分类号:TQ 264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llocene CatalystsLIU Hui, WANG Fang, LI Lei, HUANG He, YANG Wei-jing, LIANG Xiao-yu(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Yinchuan 750411, Ningxia,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lyolefi n industry, metallocene catalysts have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allocene catalysts in recent years,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alyst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Finally, several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etallocene were summarized,boosting the Research of metallocene catalysts.Key words: metallocene catalyst;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刘辉,硕士,从事茂金属催化剂合成工作。

Pd(PPh_(3))_(4)催化双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双邻酚基酚醚

Pd(PPh_(3))_(4)催化双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双邻酚基酚醚

年第 卷 &'&!
(" %
JK前言
温条件下大位阻芳基硼酸可能快速发生分解反应% 而在稍弱的碱性环境中分解反应会被抑制( 通过
联芳烃类化合物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 优化碱性强弱条件*溶剂种类和反应时间%探索出
物中间体和各种光电材料中+!+(,%而且也是聚烯烃 了一条合成目标化合物! 的实用路线%有效控制了
李永清 王权超 王络绎 王天民 !&$%
!&$ %
!&$ %
!&$
倪晨 曹育才 % !&$%
!&$
!7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7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7上海市聚烯烃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来 双邻酚基酚醚型非茂金属催化剂 可 ( +!*+!,,
+!"+&$,
乙二醇二甲醚! UEQ"* <% <+二甲基甲酰胺
催化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
聚乳酸 *
! @TH"
*乙
!UE\" 甲醇 * !EOVX"*碳酸铯*无水氯化镁*二氯
烯辛烯 c !@VQ"和乙烯c丙烯c乙叉基降冰片烯 甲烷!U=E"*浓盐酸*四氢呋喃!>X\"*乙酸乙酯*
摘%要 以@A@@.$( 为催化剂催化双;BCBD3+E3F1B61交叉偶联反应并经脱保护反应合成了一种在烯烃聚合中

茂金属催化剂二氯二茂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茂金属催化剂二氯二茂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茂金属催化剂二氯二茂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茂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氯二茂钛是茂金属催化剂中一种常见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茂金属催化剂中的二氯二茂钛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首先,将对茂金属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和优势。

其次,将重点介绍二氯二茂钛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有机合成、聚合反应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最后,将根据茂金属催化剂的优势和前景,展望二氯二茂钛作为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概述部分,读者可以对茂金属催化剂和二氯二茂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茂金属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对于促进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和推动绿色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氯二茂钛作为茂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代表,在有机合成和聚合反应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更加详细地介绍茂金属催化剂和二氯二茂钛的具体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讨论文章的组织和结构,以便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来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的设立旨在有条理地展现相关论点和讨论。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茂金属催化剂二氯二茂钛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要观点。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茂金属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二氯二茂钛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2.1茂金属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中,将详细阐述茂金属催化剂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2.2二氯二茂钛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二氯二茂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反应条件、反应步骤和关键工艺等,同时阐述其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聚合反应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茂金属催化剂的优势和前景,指出二氯二茂钛作为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4络合催化与聚合催化

《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4络合催化与聚合催化

• 4.4.4 羰基合成与氢甲酰化
• 4.4.5 甲醇络合羰化合成乙酸
• 这是20世纪70年代工业催化开发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 使基本有机原料合成工业从石油化工向一碳化工的领域转 化打开了大门。催化剂可用羰基钴,也可用铑的络合物。 以CH3I为促进剂。铑催化剂的反应条件相对来说要温和得 多。温度约175℃,压力为1~12MPa,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总反应式为
• 它们都是亲核的碳烯。引发了新的催化反应。
• (1)缩合反应 Knoevenagel缩合,是一个以哌啶 剂的缩合反应。
• (2)其他类型反应 包括加成反应、酰化反应、开环反 应等。
4.8 聚合催化
图4-8 聚烯烃配位聚 合催化剂的变迁
• 4.8.1 Ziegler-Natta催化剂
• 其组成是由周期表中第Ⅳ类过渡金属的其中之一和第Ⅰ到第 Ⅲ类碱性金属烷基化合物共同组成。后者作为助催剂或称 活化剂,是供过渡金属变成活性中心前先还原和烷基化所 必需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可以是三甲基铝(TMA)、 三乙基铝(TEA)或者二乙基铝的氯化物(DEAC)。该催 化体系可以是均相、反应介质可溶,也可以是负载型多相 体系。Natta是在Ziegler工作的基础上创建了丙烯 合反应体系。
• NHC能加速化学反应,是一种不含金属原子的逊量有机化 合物,故谓之Organocata-lyst。这类催化剂是 H、O、N、S和P原子组成的小分子。这类分子与金属络合 物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便宜易得,不像过渡金属消 耗多;②在空气中、水介质中稳定;③反应完成后无需 分离回收;④属环境友好的,不像过渡金属有毒,易污 染环境。
第4章 络合催化与聚合催化
4.1 概述
• 络合催化,是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起络合作用 ,并且使之在配位空间进行催化的过程。催化剂可以是溶 解状态,也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普通的化合物,也可以是 络合物,包括均相络合催化和非均相络合催化。

关于茂金属POE,您知道多少?

关于茂金属POE,您知道多少?

关于茂金属POE,您知道多少?POE是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弹性体,其中α-烯烃是指双键在分子链端部的单烯烃,目前已知商品化的种类有α-丁烯(4C)、α-己烯(6C)、α-辛烯(8C)、丙烯。

POE,早期还有个名字叫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

因为其密度<0.890g/cm3,表现弹性体性能。

而普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密度在0.890~0.915g/cm3,表现塑性体性能。

后来划分LLDPE标准时,ULDPE被独立划分为一类,发展到今天,就是POE系列。

POE和LLDPE性能上是弹性体和塑性体的区别,本质上是α-烯烃质量分数大小的区别,另外在催化工艺上也不同,不同于LLDPE可用普通催化体系催化,POE一般需要用茂金属催化工艺实现。

当α-辛烯达到15%以上时,所得聚烯烃树脂就会由热塑体向弹性体转变,比如常见的8C结构的POE,α-辛烯的质量分数一般在15%-45%。

POE合成工艺POE属于聚烯烃弹性体的一种,而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聚合技术的核心,种类有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等等。

其中茂金属催化剂单活性中心的特征能使任何α-烯烃单体聚合。

与传统烯烃聚合催化剂相比,采用特殊的茂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使POE具有很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而且可以引入更多的共聚单体α-辛烯。

从目前大部分的资料来看,各大生产商的POE均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和溶液法进行生产的。

他们的区别可能只是使用不同配体的茂金属催化剂以及不同生产工艺。

POE结构性能POE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支化聚乙烯,聚乙烯链结晶区起到了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而α-烯烃的加入削弱了聚乙烯链结晶区,成为具有橡胶弹性的无定型区,所以使POE具有弹性体的性质。

典型POE的基本结构典型的两种POE基本结构如上图所示,A结构由乙烯和辛烯组成,辛烯有8个C,B结构由乙烯和丁烯组成,丁烯有4个C,这就是所谓的8C和4C之分。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1催化剂的意义催化剂是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

化学反应若要发生,则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有足够能量的发生碰撞以形成活性复合物或过渡态复合物,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

而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较低的活化能,因此加速了化学反应的发生。

和未添加催化剂的反应的一步实现原理相比,催化反应包含了许多种化合物与过渡态复合物[1]。

催化技术对于目前乃至未来的能源、化学反应、环境工业、石化工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原油、煤和天然气向燃料和化学原料的转化,大量石油化工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以及CO、NO、碳氢化合物排放物的控制,全都依赖于催化技术。

此外,催化剂还是燃料电池电极的必要组分——无论电极使用的是固体氧化物离子还是聚合物质子电解液[2]。

催化技术的发展、催化剂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成功开发, 往往会带动已有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诞生。

据统计,85%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反应有关。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多相催化剂, 其优点是催化性能较稳定, 使用温度广, 容易回收重复使用, 但催化活性较低, 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而且副反应较多。

最近几十年, 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络合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 为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进步。

这种催化剂分散度高, 活性中心均一, 结构明确,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 反应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3]。

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性质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Ziegler - 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仍然是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4]。

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rookhart等人[5]报道了利用适当的配体, 可使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中Ni和Pd的配合物用来引发烯烃聚合, 从而由单一烯烃可获得高分子量的、有各种支化度的聚合物, 并能实现与极性单体的共聚。

他们将这一类催化剂称为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涉及到第Ⅷ族中的元素,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为Fe、Co、Ni、Pd4种金属元素[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第15卷第3期 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2003年6月 

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王嬉 (大庆石化公司研究院,黑龙江,16371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烯烃聚合用的非茂单中心催化剂(包括非茂体系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特点、技术现状及最新 进展情况。结果认为非茂单中心催化剂综合了z—N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优点,而且成本低。 关t词: 非茂单中心催化剂 后过渡金■ 烯烃聚合 催化剂 述评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聚烯烃催化剂仍然以 传统的Ziegler—Natta(Z—N)催化剂为主。直到 1980年 德国汉堡大学的化学家Sinn等发现了可 用于烯烃聚合的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有很 多优点,但成本较高,制得树脂的加工性差且专利纠 纷不断,致使与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相似而成本较低 的非茂单中心催化剂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非茂 金属单中心烯烃聚合催化剂(简称非茂催化剂)是指 不含环戊二烯基,金属中心是过渡金属元素或部分 主族金属元素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由于非茂催化剂 时间上出现在茂金属催化剂之后,因此又被称为“茂 后”烯烃聚合催化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茂体 系化合物 另一类是后过渡金属类化合物。这两类 催化剂具有与茂金属催化剂相似的特点,可以根据 需要定制聚合物,而且成本较低,专利研发空间相对 较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 非茂体系类催化剂 用B、P、N等杂原子取代环戊二烯或其他芳环 上的C原子,形成与环戊二烯基相似的阴离子配位 体,再与IV族金属配位即形成非茂体系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对乙烯的聚合催化活性非常高,所得聚 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是当前非茂类烯烃聚合催 化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1含氧类配体 Kakugo等首先报道了烷氧基钛在甲基铝氧烷 (MAO)助催化作用下对丙烯有较好的聚合催化活 性L1],并发现联二酚类衍生物与钛形成的配合物具 有很好的烯烃聚合催化活性,如2,2 一硫代双(6一 特丁基一4一甲基苯酚)(TBP)与钛的配合物在 MAo助催化作用下能获得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 合物 如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2×10 、聚丙 烯则高达8×1O 。这类催化剂不仅能够使烯烃均 聚,而且能够使a一烯烃共聚合。其结构见图1。 cH。\I l 

0、 _>TiX 0/ 

X=C1,CHzPh 

冒1 {TBP)TiXz结构示意图 此外,(TBP)TiC1。还可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所得聚苯乙烯的间规度高达98 。这是人们第一 次将非茂催化剂成功应用于苯乙烯间规聚合。而 且,这种催化剂还能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 Schaverien等进一步扩展了联二酚类衍生物的 研究L2]。他们在考察不同取代基对烯烃聚合的影响 时发现,只有硫桥基的联二酚配合物具有高催化活 性,而其他桥基或非桥联的联二酚的催化活性较低。 该类催化体系对长链烯烃及二烯烃也有很好的催化 活性。 在含有氧配位原子的联二酚类烯烃聚合催化剂 被报道后,相继又有J3一二酮与钛及锆形成的配合 物应用于烯烃聚合催化的报道,其中B一二酮一锆 配合物在MAO助催化作用下对乙烯聚合具有较高 

收稿日期:2002—09—19。 作者简介:王嬉,1970年生,男,1992年毕监于略尔滨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系环境工程专业,已发表论文4篇,多年从事环保和化工方 面的开发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信息情报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第15卷第3期 的催化活性。而B一二酮一钛配合物则对苯乙烯聚 合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所产生的聚苯乙烯具有间规 结构,间规度达98 ,与单茂钛催化剂的聚合物性 能相当。 许学翔等用TiC1 与口一二酮衍生物在乙醇中 反应,得到产率高达98 的B一二酮一钛配合物,而 B一二酮一锆配合物的合成也可用此方法,但产率只 有3O 左右。这种配合物在MAo助催化作用下 对苯乙烯间规聚合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所得聚 合物的间规度达95%[ 。 上述非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所得聚苯乙烯已 达到与单茂钛相当的水平。 1.2含氮类配体(二胺类) McConville报道了以二胺类衍生物为配体, Ti、Zr为金属中心的配合物在硼化物助催化作用下 可使烯烃聚合[4]。该聚合反应呈活性聚合特征,即 能调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这类催化剂的研制成功给人们在设计和选择烯 烃聚合催化剂方面有所启示。依传统的概念,氮原 子上的孤对电子对烯烃聚合反应起阻聚作用,因为 氮孤对电子会与配位不饱和的活性中心离子配位, 从而使催化剂失活。但实际上二胺类钛锆配合物在 烯烃聚合催化过程中没有失活,反而呈现活性聚合 特征。这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有机配体,氮原子就 不会起阻聚作用。 二胺一钛配合物对烯烃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尤 其对长链a一烯烃,其活性达490kg/(moi·h),并 且在室温下就呈现活性聚合的特性。但二胺一锆配 合物对烯烃聚合的催化活性较钛的配合物低,如对 1一己烯只有50ku/mol·h,而日.在MAo助催化作 用下呈现多活性中心的特性,所得聚合物既有高聚 物也有低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 McConville在研究二胺与金属Ti、Zr的配合物 用于烯烃聚合时发现,在1一己烯聚合反应中用硼 化物代替MAo后,消除了向铝原子发生的链转移 反应。在室温下生成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具有 极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 /M 始终保持在 1.06~1.07。数均相对分子质量(/v/ ̄)随时间线性增 加。 另外,在此催化体系中,溶剂的选择对催化剂的 活性有很大影响。CH C1 的存在能够较显著地提 高相对分子质量和催化活性。如前述催化体系在加 入适量CH2 C12后,活性由40kg/(mol·h)增至 490kg/(mol·h)。一般认为这是由于CH2C12的极 性导致烷基钛阳离子和硼阴离子间发生电荷分离, 从而提高了钛活性中心的活性。 Eisen等用具有C。对称性的手性二胺化合物分 别与ZrCI 和TiC1 作用形成了手性配合物[5],该类 配合物在MAO助催化作用下催化丙烯聚合,生成 了具有等规结构的聚丙烯,其中由锆类催化剂所生 成的聚丙烯等规度高达98.9 ,熔点达140~ 154℃。 1.3其他类配体 有关金属中心为钛、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近几 年发展很快,有机配体更加多样化。如用邻羟基吡 啶或8一羟基喹啉在四氢呋喃中与ZrCI 和TiC1 反 应可获得相应的配合物。钛配合物在MAo助催化 作用下对乙烯或苯乙烯聚合均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 性,其中聚苯乙烯具有间规结构。而锆配合物对烯 烃聚合则没有催化活性,但与一个环戊二烯基团结 合时,则对乙烯与1一丁烯共聚表现出非常高的催 化活性。 Bazan等用二硼苯二氯化锆在常压下实现了乙 烯齐聚。此催化剂对a一烯烃的选择性高达100 。 a一烯烃的碳链长度平均为14左右[6]。 Cribbs也在积极研冗升发一种新型非茂有机 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他们采用了环戊二烯或苯等 有机化合物的类似物[7],如三吡唑硼、毗咯、氮杂硼 环戊二烯及硼苯等。由于这些类似物是相应有机化 合物的等电子体,因此可能具有和茂金属相同的性 质。用类似茂金属的合成方法可获得相应的类茂配 合物。这类配合物对烯烃聚合均显示出一定的催化 活性。 

2后过渡金属类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涉及到第 Ⅷ族中的元素,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为Fe、Co、Ni、 Pd 4种会属元素。络合物的配体种类右膦氧配体、 二亚胺配体和亚胺吡啶配体等。催化剂的组成除了 金属络合物之外,还需加入助催化剂MAO或者离 子型硼化合物组成的均相催化剂。 2.1 Ni及Pd系 传统的Ni类催化剂是工业上用来使乙烯齐聚 获得a一烯烃的主要催化剂。1995年,Brookhart 等人首次报道了基于”l ̄ll kⅡ)和Pd(Ⅱ)的二胺配合 物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8]。杜邦公司对他们的发现 极为重视,为占据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已为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焙.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们的工作申请了多个专利。这种Ni、Pd系列催化 剂的商品名为Verslpol。 Brookhart等人所用的催化剂在助催化剂 MAO的作用下,乙烯、丙烯以及己烯都能聚合成大 分子量的聚合物。他们发现,在此类催化剂作用下 制得的PE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带有一定量的甲 基、亚甲基和次甲基,而且比一般LDPE的支化度 高,其支化度达103支化链/1000碳原子。这样,在 不用外加共聚单体的条件下,便可得到LDPE。支 化度可随着反应温度、乙烯分压和催化剂结构的改 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可以改变反应条件来获得不同 支化度从而获得不同密度的PE。这样,便可以在同 套反应装置上实现全密度PE的生产,具有重要 的经济价值。 这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相当高。例如 Ni类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达11Mg/(mol·h),这几乎与 普通的茂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相当,且在相当低的反 应温度(一10℃)下及反应物浓度降低时,也可使烯 烃发生活性聚合反应。利用活性聚合的性质,还可 在反应中加入其他一些柔性的单体(如己烯或十八 烯等)合成弹性体。这也为设计单分散的a一烯烃 的嵌段弹性体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在Brookhart等人工作的启发下,随后出现其 他配体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Schlei等人认为, Brookhart等人用的配体还不够稳定.他们设计一 种体积更为庞大的配体,以保护Ni金属的活性中 心 ]。研究发现,这类催化剂可使乙烯聚合,而且活 性也比较高。他们还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物性能 的影响,得到了和Brookhart等人类似的结论。 Eastman化学公司1999年6月宣布开发了一 系列新型后过渡金属单中心催化剂。其新型Ni、Pd 催化剂的结构见图2。 r\ jBr 一 M N一 图2新型Ni、Id倦化剂结构示薏图 该催化剂易于制得,S也可以是O、N、Se等,适 用于溶液、淤浆和气相工艺。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 配位体结构可制得范围从线性到无定型, 从3× 10 ~8×10 ,M /M 为2~3的聚乙烯。该催化剂 用于乙烯聚合,在25℃聚合速率高达210mol/ mol·h(每摩尔Ni每小时生成的聚乙烯的物质的 量)。该催化剂还能与官能化共聚单体共聚,得到高 相对分子质量的官能化PE共聚物 。 最近,Bansleben开发了一种单中心后过渡金 属烯烃聚合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以水杨醛一苯胺 西佛碱为配体,Ni和Pd为中心原子的 。据报 道,这类配合物中取代基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尤 其是水杨醛上3位取代基。随着3位取代基体积的 增大,催化活性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 大 而支链数减少,聚合物趋向线型高密度。 这类催化剂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不需要 MAO的助催化作用,而只要在Ni(COD)z(COD为 1,5一环辛二烯)存在下就能催化烯烃聚合。同时这 类催化剂有很好的耐氧性,在醚、酯、酮、醇以及少量 水存在下,依然保持一定催化活性。利用这种特性, 有可能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这种低成本高催 化活性的催化剂值得认真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工艺学院研制成功可用于聚合 含杂质的单体,却不需助催化剂的新的PE催化剂, 它是镍水杨醛胺络合物,主要用于生产含有官能团 的PE,该PE具有高阻透性,在包装市场具有潜在 应用价值。过去这类PE是用辐射聚合生产的,需 高温和高压,而新催化剂可在室温时应用,得到的 PE分子量高,支化很少。该催化剂还可在使z—N 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中毒的一些杂质存在下引发 聚合,这表明可采用酮、酯、醚作原料,而无需提纯。 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的王海华等人_1 ]用后 过渡金属化合物NiC1 与传统的TiC1 复合,采用浸 渍反应法制备了一类以MgC1。一SiO。为复合载体 的催化体系TiCl 一NiCl /MgC1 一SiO /Al(I— Bu)。,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发现催化剂因含有Ni 化合物而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了支化度 为3.6~7.2的中密度PE。这种复合型的高效催化 剂可不采用MAO作助催化剂。 2.2 I=e及Co系催化剂 用Fe、Co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是1998 年才由G son和工)Dr-u-u- 1-k--a-r-. 2个研究小组分别首次 报道的,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倍受关注[1引。 Gibson和Brookhart 2个小组都是用2,6一双 (亚胺)吡啶配位体制备三配位的Fe(11)和Co(11) 配合物的,他们发现用该类催化剂催化得到的PE 相对分子质量与芳香配体的种类有很大关系。要得 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芳基的位阻必须够大。该 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很高,特别是Fe类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