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金属催化剂聚烯烃生产工艺新进展
烯烃聚合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烯烃聚合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与Zieglar-Nata 催化剂相比的特点及催化烯烃聚合的原理,简介了近年来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分子模拟、负载化20世纪50年代初,Zieglar-Nata催化剂的出现,既为金属有机化学、催化科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大大促进了高分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开创了烯烃聚合工业的新纪元.现在,世界上聚烯烃的年产量已高达数千万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些年来,烯烃的活性聚合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烯烃活性聚合反应不仅时间短、收率高,产物的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立构规整度高,而且可产生最终功能化的聚合物和嵌段共聚物.而聚合反应的关键问题是催化剂,近年来可以引发烯烃活性聚合反应的结构新颖、催化活性高的茂类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相继问世,对聚合反应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茂金属(也叫金属茂)催化剂,即环戊二烯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这类单中心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克服了传统多相催化剂所产生的聚烯烃产物分子量分布宽和结构难以调控的缺点,所得到的高分子产物分子量分布狭窄,组成分布均匀,并能有效地进行立体控制聚合;还可以实现一些用多相催化剂难以实现的聚合反应,在高效催化聚合和共聚合以及光学活性聚合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特性.这主要是因为茂金属催化剂中心金属、配体可在很大的范围内调控,从而影响中心金属周围的电荷密度和配位空间环境,使形形色色的聚合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控制.以聚丙烯为例,可以立体选择性地分别制出无规、等规、半等规、问规、嵌段等一系列品种.因此,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不仅在发展聚合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有可能使高分子工业面临一场新的革命.1. 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的Zieglar-Nata催化剂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极咼的催化活性含1克锆的均相茂金属催化剂能够催化得到10 0吨聚乙烯。
茂金属环烯烃聚合物技术进展

表 3 反应 温度和催 化剂对环烯烃/ 乙烯共 聚台竞聚率 的影 响
不同催化体系催化乙烯t B 共 聚台 的结果列于 NE 表2 。 在相 同条件下 , 催化剂 2活性 最高 , 催化剂 4 活性最低 ; 催化剂 7所得共聚物的 N E含量最高 , B 催 化剂 1 最低 。 因此 , 与对称性较高 的茂 金属催化剂相 比:s c 和 对称的茂金属催化剂对环烯烃 和乙烯共
维普资讯
塑 料 科 技
P A TC c .& 瞰 L S IS s I HN I G 0 J Y 0
[ (a 19  ̄3Sm.4 )
J地 2 2 u ∞
茂金属环烯烃聚 合物技术进展
焦 宁宁
( 中国石油 兰州 石化, 司研 究院 , 厶 \ 甘肃 兰 州 706 ) 300
合 而无 开环或 随后 的加 氢 过程 。 因此 利 用茂 金属 催 化
催化活性。 1 表 列出几种典型的茂金属,A M O体系催化 环丁烯、 环戊烯 、 B N E和二亚 甲基萘烯 ( M N 加成聚 DO) 合的结果 。 在相同的催化体系下 , 多环烯烃的聚合
反应 活性低 于 单 环 烯 烃 。 s 称 的催 化剂 比 G 对 称 c对
全同立体 结构 的均聚物 。 理研究认为 , 机 茂金属 和 M O形成一种近乎胶态的配合物 , A 在络台过程 中伴 随着烷基化副反应生成 cL cL的生成依 赖予催化 } ,}
剂浓 度 , 量过剩 的 MA 大 O可 加 速 cL 的生 成 . 它 又 } 而
会使反应失活。 在茂金属催化剂结构对 聚合 物相对分 子质量、 立体结构 的影响研究 中, 通过对 N E二 聚体 B 和三聚体微观结构的考察 , 发现 N E B 聚合 机理和立 体 控制与 n 一 烯烃聚合机理和立体控制密切相关 , 对映体 位置控制决定了 以 c 对称 的茂金属催化剂制得叠双 2 全同立体结构的均聚物, c 对称的茂金属催化剂制 以 s 得叠双问立体结构 的均聚物 , c 对称的茂金属催化 以 剂作用下, 增长的聚合物链 的刚性链节末端控制决定 着将要插人单体的取 向, 即其立体定向性受链 端控制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及工业化

专论 综述弹性体,2003 06 25,13(3):48~52CHINA EL AST OM ERICS收稿日期:2002 11 20作者简介:艾娇艳(1974-),女,湖南,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在读博士。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及工业化艾娇艳1,刘朋生2(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75;2.湘潭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摘 要:讨论了茂金属的发展及其特性,介绍和总结了茂金属聚烯烃的工业化及其最新进展。
并从中国茂金属聚烯烃技术发展的实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聚烯烃中图分类号:T Q 3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174(2003)03 0048 05茂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活性高、生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分布窄、聚合物结构可控、聚合物分子可剪裁等优点,成为继高效载体型催化剂之后的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是9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的开创性新型催化剂,是90年代聚烯烃技术开发最集中的领域,并正在引起一场聚烯烃工业技术的革命。
因此也将直接影响21世纪聚烯烃的基本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聚烯烃制造商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速度,并以其生产出新的高附加值、高性能的茂金属聚烯烃。
由于茂金属催化剂可以适应现代工业化聚烯烃生产的主要工艺,随着茂金属催化剂成本的降低,其生产的聚烯烃所占的份额会日益增加。
1 茂金属的发展史国外对茂金属的研究可追溯到50年代。
1951年Miller 和Pauson 等人首次发现茂金属 二茂铁[1],自此茂金属化合物得到蓬勃发展。
随后其他茂金属(茂铬、茂钛、茂锆和茂铪)也制备出来。
1957年,Natta [2]和Breslow [3]等分别首次引用可溶性的二氯二茂钛(Cp 2T iCl 2)代替TiCl 2与Et 2AlCl 组成的均相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可以生成聚乙烯,但催化活性不高。
茂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工业化发展

茂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工业化发展侯一凡【摘要】茂金属聚乙烯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新颖热产性塑料,使用茂金属作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也是研究开发公司最多、实用化进展最快、产量最大的茂金属聚合物.主要探讨茂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的工业化发展及应用研究.【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聚乙烯;工业化【作者】侯一凡【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研究和开发茂金属催化剂和聚烯烃,随后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院校加入研究,包括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
茂金属生产过程中比较难控制,细粉含量高,聚合物产品颗粒不均匀,有时出现粘壁、反应器结片等现象,不利于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国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使茂金属聚乙烯产品达到相关运行指标,充分掌握了茂金属聚乙烯的生产工艺,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茂金属聚乙烯树脂产品的整体质量显著提升,工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1 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发展茂金属催化剂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1年茂金属二茂铁首次被Pausom和Miller发现,虽然陆续开始制备其他的茂金属,在乙烯聚合中开始应用。
茂金属催化剂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980年有研究者使用甲基铝氧烷(MAO)和Cp2ZrMe2组成催化剂体系,在乙烯聚合中应用,发现其催化体系的活性比较高。
新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涌现了新型结构的聚合物,比如高间规度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等。
1991年茂金属催化剂开始在烯烃聚合工业化中真正应用,美国公司通过高压离子聚合工艺和茂金属催化剂,生产了茂金属型低密度聚乙烯[1-2]。
随后掀起开发和应用茂金属催化剂的热潮。
茂金属催化剂的组成有茂金属化合物、甲基铝氧烷或者非配位阴离子硼化物。
聚烯烃高效催化剂的进展

0 0 第20卷 第 5期 1 2年 9月
I NDU
工 业 催 化
L CATAL s S L Y I
S D .2 o et o2 V0 . 0 No. 11 5
聚 烯 烃 高 效 催 化 剂 的 进 展
钱 伯 章
( 石化高桥石化 公司 , 海 202 ) 中 上 0 1 7 摘 要 : 文 综 述 了采 用茂 金 属 、 活性 中心 及 先 进 的 齐 格 勒 本 单 纳塔 催 化 剂 生 产 特 定 分 子 量 分 布 的
需 略 加 改 造 就 可 替 代 常 规 的 N 催 化 剂 , 仅 大 大 不
全 球 茂 金 属 和 单 活 性 中 心 (S 催 化 剂 生 产 聚 S C) 合物的市场 2 0 0 0年 达 到 1 0 Mt .5 。按 产 品 分 布 为 : 聚 乙烯 ( E) 6 , 丙 烯 ( P) 1 % , 他 各 种 P 占 4% 聚 P 占 2 其
聚烯 烃 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 最新 进展 。
关键词 : 聚烯 烃 ; 金 属 ; 活 性 中心 ; 格 勒 一 塔 催 化 剂 茂 单 齐 纳
中图 分 类 号 : TQ3 4 2 2; 6 2 1 1 .4 0 3 . 2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8—1 4 ( 0 2 0 A ]0 1 3 2 0 ) 5—0 4 0 2—0 3 Adv nc s i hi h- f i i nc a e n g e fc e y pol o e i m a uf c ur ng c a y t y l fn n a t i at l s s
Q Bo z an -k g
(I SNOP o i erc e c l o ,L d ,S a g a 2 0 2 ,C ia EC Gaqa P to h mi . t . h n h i 0 7 hn ) o aC 1
茂金属聚丙烯产品研究进展及应用

茂金属聚丙烯产品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综述了茂金属聚丙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生产工艺以及商业化产品牌号及用途。
详细介绍了茂金属聚丙烯相关产品种类、性能及用途。
国内茂金属聚丙烯产品开发处于落后状态,茂金属聚丙烯技术开发应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并指出了国内茂金属聚丙烯商业化的瓶颈在于高活性、低成本载体化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
[关键词]茂金属聚丙烯;生产工艺;商品牌号;产品应用茂金属是指由过渡金属(如锆、钛、铪等)与环戊二烯形成的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丙烯称为茂金属聚丙烯(mPP)。
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主要区别在于茂金属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可以精确地定制聚丙烯树脂的分子结构,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晶体结构、共聚单体含量及其在分子链上的分布等[1]。
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m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微晶较小、冲击强度和韧性极佳、透明性好、光泽度高、抗辐射性能好、绝缘性能优异,并且能够与其他多种树脂良好相容。
另外,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可聚合许多Ziegler-Natta催化剂难以聚合的新型丙烯共聚物[2-3],如丙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丙烯-长链烯烃共聚物[5]、丙烯-环烯烃共聚物及丙烯-二烯烃共聚物等。
近年来mPP的发展步伐有所加快[6],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由于价格问题,mPP占聚丙烯总产量还不足10%[7],2015年mPP市场需求量为600 kt。
本文介绍了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的种类,综述了mPP的研究进展,生产工艺及商业化产品的应用。
对未来拓宽mPP的应用市场及加快mPP的商业化生产提出了展望。
1 茂金属催化剂埃克森美孚公司在1995年最早把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8]。
目前,埃克森美孚公司、巴塞尔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和菲纳石油公司[9](现属于道达尔公司)是茂金属催化剂开发的领先者,已开发出的茂金属催化剂包含了普通金属茂结构、桥链金属茂结构、以及限制几何构型(CGC)的茂金属结构[10];过渡金属包括铁、钴、锆、钛和铪等[5,11];配体有环戊二烯、茆基、茚基和芴基等[12]。
茂金属聚丙烯国内外技术进展及应用

茂金属聚丙烯国内外技术进展及应用概述茂金属聚丙烯(metallocene polypropylene,MPP)是一种新型的聚烯烃材料,属于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物。
由于其特殊的材料结构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塑料包装、汽车零部件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本文将综述茂金属聚丙烯在国内外的技术进展及应用。
技术进展1. 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是茂金属聚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结构决定了MPP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茂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单苯基茂铁(CpTiCl3)和环戊二烯基铷(Cp2Rb)等。
近年来,随着催化剂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可生产出高分子量、分子分布较窄的MPP。
2. 制备工艺MPP的制备工艺包括常规的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两种方法。
常规的均相催化采用以氢气为还原剂的异丙醇还原法或采用固相界面配合物法,而异相催化则采用溶剂脱除法或注塑法。
其中,异相催化法更为简单、经济,且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MPP。
3. 物理性质MPP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刚度和强度等方面均优于普通聚丙烯。
其中,MPP的密度和强度可以通过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调节进行调控。
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MPP可以形成晶体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临界偏析浓度和膨胀系数。
4. 化学性质MPP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优势,如类金属表面活性、可防止氧化变性等。
此外,MPP 也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氧化性,不易被溶剂和酸碱溶解,并且可以抗紫外线照射。
应用领域1. 塑料制品MPP的耐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其成为塑料制品的理想选择。
例如,MPP可以用于制作高强度的食品容器和化石燃料运输管道等。
2. 塑料包装MPP的高光泽、高透明度和耐磨损性能使其成为高档塑料包装的常见材料。
例如,MPP 袋可以用于高档礼品包装和珠宝首饰包装等。
3. 汽车零部件MPP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使其成为汽车行业中的关键材料。
例如,MPP可以用于生产车身、内饰和汽车配件等。
4. 医疗器械MPP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医疗器械的理想材料。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及在工业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茂金属聚乙烯(mPE)市场供需状况,重点分析了mPE 生产工艺、催化剂研究进展,以及我国 mPE 工业化生产现状。
关键字:茂金属、mPE、a-烯烃茂金属聚乙烯(mPE)是在茂金属催化体系下,由乙烯和α-烯烃共聚合的产物,它不仅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茂金属聚烯烃,而且是目前产量最高、应用进展最快、研发最活跃的茂金属聚合物。
由于采用单活性中心的茂金属催化剂,mPE 具有刚性与透明性好、热封强度高、耐应力开裂性优、减重明显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
根据我国石化行业高端化发展趋势,mPE 市场需求旺盛,其制备工艺已成为研究热点[1]。
一、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及原理1、主催化剂结构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
其中:主催化剂为钛、锆、铪等过渡金属与戊二烯及其衍生物(茚、芴、蒽等)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根据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单茂、双茂、双核、正离子等。
图1茂金属化合物结构2、主催化剂的特性助催化剂以烷基铝氧烷为主,应用最广的是甲基铝氧烷(MAO),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和叔丁基铝氧烷也有应用,但是,后三者活性均低于前者,此外硼化物也可作为助催化剂使用。
因复合助催化剂较单一,助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产品性能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
采用烷基铝和MAO制备的复合助催化剂应用于茂金属催化体系中,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共聚活性。
3、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原理虽然均相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产品均一等优点,但在聚合过程中,仍存在催化剂不易分离,聚合物形态难以控制,催化剂与聚合物黏釜等问题。
因此,需要对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负载化处理。
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茂金属催化剂负载于无机、有机、有机无机杂化高聚物等载体上。
因载体的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得到改善。
对茂锆化合物负载于MgCl2载体机理研究表明:MgCl2 先与茂金属催化剂作用,形成金属—O—Si;然后再与MAO作用,使金属—O—Si 断裂,最终形成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iPP 相 比 , 间 规 立 构 聚 丙 烯 (sPP) 具 有 高 度 不 规 则 性 ,通 常 所 见 的 是 低 密 度 和 低 熔 点 的 产 品 。 sPP 结 晶 粒 度 小 , 导 致 其 透 明 性 比 iPP 更 高 , 但 对 气 体 的 阻 隔 性 差 ,不 适 用 于 食 品 包 装 方 面 。 然 而 ,sPP 所 具有的良好耐辐射性能使其适用于医学用途。 此 外 ,sPP 还 拥 有 良 好 的 抗 冲 击 强 度 。 5 茂金属催化烯烃的研究进展 5.1 国外茂金属催化烯烃的研究进展
摘 要 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烯烃聚合技术中的显著优势和近年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详细叙述了采
用 茂 金 属 催 化 剂 生 产 的 聚 烯 烃 , 如 聚 乙 烯 (PE) 、 聚 丙 烯 (PP) 的 性 能 及 应 用 情 况 。 与 传 统 催 化 剂 合 成 的 聚 合 物 相 比 , 茂 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具有更优良的特性和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在全球增长非常迅速,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发展前 景。
美 国 菲 纳 石 油 化 学 公 司 (Fina) 用 双 催 化 剂 体 系 (两种茂金属催化剂或 Z-N / 茂金属混合催化剂),采 用 多 段 反 应 或 多 反 应 器 的 方 法 制 备 双 峰 或 宽 MWD 聚 烯 烃[6]。
巴 塞 尔 (Basell) 公 司 开 发 了 AVANT 茂 金 属 - 锆 基单中心催化剂。 一些新的催化剂正在开发中,包 括 生 产 宽 MWD、 高 刚 性 产 品 的 催 化 剂 和 “drop in” 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
目前已经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普通金属
茂结构、桥链金属茂结构和限制几何形状的茂金属 结构;过渡金属涉及到锆、钛和稀有金属;配位体有 茂基、茆基、茚基等。 在茂金属催化烯烃研究方面处 于 领 先 地 位 的 有 埃 克 森 - 美 孚 (ExxonMobil)、 陶 氏 (Dow)、BP 以 及 三 井 油 化 公 司 等 。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烯烃聚合 进展
1 前言 茂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活性高、生成的聚合物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分 布(MWD)窄 、聚 合 物 分 子 结 构 可 以 设 计 等 优 点 , 成 为 20 世 纪 90 年 代 中 、 后 期 聚 烯 烃 生产技术领域的一重大突破,并在烯烃聚合工艺方 面形成了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Z-N 催化剂)、后 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多种催化剂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 前,世界各国对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仍给予高度重 视, 主要聚烯烃制造商也都给予相当大的投入,以 加速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化应用进程, 并已经生产出新的具有高附加值、高性能的茂金属 聚烯烃产品。 随着茂金属催化剂成本的降低,茂金 属聚烯烃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会不断增加。 2 茂金属催化剂简介
在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丙烯聚合中,由于茂金 属是夹心结构,丙烯具有前手性,因此丙烯单体的 聚合物在每个叔碳原子处都有假手性中心。 这些连 续的手性中心的构型规律性用聚合物的等规度来 描述。 如果两个邻近的手性中心具有相同构型,该 手性中心的“二重对称性”在排列中称为内消旋;如 果构型相异,则称作外消旋。 仅包括内消旋二重对 称性的聚丙烯称为“全同立构聚丙烯”,而只包括外 消旋二重对称性的聚合物则称作 “间规立构聚丙 烯”。 同时具有外消旋和内消旋二重对称性的聚丙 烯则称之为无规立构聚丙烯。 4.2.2 聚合物特性
茂金属催化剂是以茂金属为基础的催化剂,也 通常被称为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与传统的 Z-N 催化剂的主要区别在于活性中心的分布。在非均相 的 Z-N 型催化剂中, 由于活性金属中心的聚合反 应受周围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影响,且活性 金属中心周围具有多种配位结构和空间排列,因此 具有不同的聚合行为, 即形成了多种活性中心,所 以 由 这 种 催 化 剂 生 产 的 产 品 支 链 多 ,MWD 宽[1]。 实 际上,茂金属催化剂是双组分和多组分混配型催化 剂体系,主要是由第Ⅳ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 剂组成。例如,双-环戊二烯基茂金属催化剂仅具有 一个屏蔽的活性中心, 它可以远离周围环境的影 响,因此这种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能精确地控制产
第6期
张晓秋等. 茂金属催化剂聚烯烃生产工艺新进展
· 63 ·
均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Mn) 的 比 值 约 为 2, 在 每 1000 个 碳 原子中只有 0.9~1.2 个甲基支链。 这类聚合物的熔 点 约 为 139~140.5℃ , 密 度 为 0.947~0.953g/cm3。 由 于所用催化剂的不同,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 能 相 差 50 倍 。 双 峰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分 布 可 以 通 过 使 用不同催化剂的混合物来实现。 相对分子质量的调 节通常有三种方法:提高聚合温度、增加茂金属与 乙 烯 比 或 加 入 少 量 氢[2]。
国内茂金属催化剂及聚烯烃的研究与开发工
· 64 ·
中外能源 SINO-GLOBAL ENERGY
2008年 第 13 卷
作 始 于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期 ,近 几 年 加 入 该 工 作 的 科研单位和院校逐步增多,其中主要有石油化工科 学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化工研究院、浙江大 学等单位。
ExxonMobil 公 司 使 用 混 合 茂 金 属 ( 锆 ) 或 过 渡 金 属(镍)二亚胺催化剂生产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 丙烯。 采用两个或多个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和几个反 应 器 串 联 或 并 联 的 方 法 制 备 丙 烯 均 聚 物/共 聚 物 反 应器共混物。 在茂金属催化剂中用各种不同的烷基 取 代 基 ,使 MWD 范 围 可 以 从 很 窄 到 很 宽 。 5.2 国内茂金属催化烯烃的研究进展
此 外 ,茂 金 属 还 可 用 于 乙 烯 与 丙 烯 、1- 丁 烯 、1戊 烯 、1-己 烯 及 1-辛 烯 等 的 共 聚 生 产 LLDPE。 与 使 用 Z-N 催化剂相比, 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 合物共聚单体分布更均匀,回收物较少。 4.2 丙烯聚合及聚合物特性 4.2.1 聚合机理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承担的茂金属催 化剂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过几年研究, 该中心先后合成出二氯二茂锆、茚基环戊二烯基二 氯 化 锆 等 7 种 茂 金 属 主 催 化 剂 ,MAO 助 催 化 剂 及 含硼阳离子引发剂,并对主、助催化剂进行了系统 评 价 。 此 外 ,该 中 心 还 成 功 开 发 出 LSG-1 型 硅 胶 载 体 ,并 成 功 地 应 用 于 茂 金 属 负 载 化 工 艺 过 程 中 [7]。 2007 年 , 该 研 究 中 心 负 责 的 “ 茂 金 属 催 化 剂 中 试 技 术开发”项目,形成了“原位负载法”制备负载型茂 金属催化剂等多项原创性技术,降低了茂金属催化 剂的成本,改善了茂金属聚乙烯的加工性能,所开 发的催化剂完成了乙烯聚合中试研究,中试生产的 聚乙烯产品在膜料、承重制品和管材方面呈现出较 好的应用前景,为茂金属催化剂的产业化奠定了基 础 。 该 项 目 获 得 了 11 项 国 家 授 权 发 明 专 利 和 两 项 专利申请号。 6 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物的工业化应用 6.1 茂 金 属 聚 乙 烯(mPE)
有 资 料 报 导 ,Dow 公 司 研 制 出 一 种 “ 限 定 几 何 形 状 ” 催 化 剂 体 系 , 并 用 于 其 Insite 工 艺 , 可 生 产 乙 烯 和 α-烯 烃 的 共 聚 产 品[5]。 其 催 化 剂 是 以Ⅳ族 元 素 为基础的过渡金属,并与一种桥接杂原子的环戊二 烯 基 以 共 价 键 结 合 , 采 用 强 Levis 酸 化 合 物 处 理 后 得到的高效阳离子型催化剂。 用该催化剂生产的产 品 具 有 窄 的 MWD 和 长 链 支 化 结 构 , 产 品 具 有 很 好 的 流 变 性 能 , 因 此 解 决 了 窄 MWD 和 产 品 加 工 性 能 之 间 的 矛 盾 , 可 生 产 密 度 为 0.855~0.970g/cm3 的 聚 乙 烯 。 用 Dow 公 司 上 述 催 化 剂 和 旭 化 成 公 司 的 淤 浆 工 艺 结 合 在 一 起 开 发 成 功 的 HDPE 树 脂 具 有 更 好 的机械强度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对 于 乙 烯 聚 合 , 二 茂 锆/MAO 催 化 剂 活 性 是 传 统 的 Z-N 催 化 剂 体 系 的 10~100 倍 。 用 茂 金 属 催 化 剂 生 产 的 聚 乙 烯 (PE), 重 均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Mw) 与 数
作 者 简 介 : 张 晓 秋 , 高 级 工 程 师 ,1982 年 毕 业 于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化 工 机 械 专 业 ,1999 年 获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 现 从 事 石 油 化 工 项 目 管 理 工 作 。 E-mail :csx459@
Dow 公 司 旗 下 的 联 合 碳 化 学 公 司 (UCC) 开 发 出 一种桥式茂金属催化剂,它是以含有外消旋和内消 旋立体异构混合物的二甲基硅烷 (2-甲基茚) 二氯 化锆为代表的面型手性催化剂。 载在硅胶上的催化 组分在中试规模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参与聚合,可以 得 到 MWD 宽 、 共 聚 单 体 分 布 窄 、 还 带 有 长 支 链 的 聚乙烯,既保留了良好的透明度和机械强度,又有 良好的加工性能。
MAO 的 第 一 个 作 用 是 使 卤 化 茂 金 属 化 合 物 烷 基化,其次是使氢转移反应生成的惰性络合物再次 活 化 。 在 溶 液 中 ,MAO 和 茂 金 属 相 结 合 , 迅 速 产 生 络合作用与甲基化,接着生成甲烷和无催化活性的 M-CH2-Al 络 合 物 。 该 络 合 物 与 MAO 反 应 生 成 ZrCH3+和 Al-CH2-Al 结 构 。 4 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原理 4.1 乙烯聚合及聚合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