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计数器及伽马能谱测量

闪烁计数器及伽马能谱测量
闪烁计数器及伽马能谱测量

液体闪烁计数

液体闪烁计数(Liquif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液体闪烁计数所用的闪烁体是液态,即将闪烁体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配制成为闪烁液,并将待测放射性物质放在闪烁液中进行测量。应用液体闪烁计数可达到4π立体角的优越几何测量条件,而且源的自吸收也可以忽略,对于能量低,射程短、易被空气和其它物质吸收的α射线和低能β射线(如3H和14C),有较高的探测效率,液体闪烁计数器是α射线和低能β射线的首选测量仪器。 1.探测机理 闪烁液产生光子的过程是,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能理,首先被溶剂分子吸收,使溶剂分子激发。这种激发能量在溶剂内传播时,即传递给闪烁体(溶质),引起闪烁体分子的激发,当闪烁体分子回到基态时就发射出光子,该光子透过透明的闪闪烁液及样品的瓶壁,被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接收,继而产生光电子并通过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管的位增极放大,然后被阳极接收形成电脉冲,完成了放射能→光能→电能的转换。 2.闪烁液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作用的闪烁溶液,是指闪烁瓶中除放射性被测样品之外的其它组分,主要是有机溶剂和溶质(闪烁体),有时为了样品的制备或提高计数效率的需要,还加入其它添加剂。 ⑴溶剂:从β源放射β射线到发射能被肖阴极接收的光妇的这一系列能量转移环节中,能量转移效率是很低的,只有少部分放射能量被利用来发射光子,其中放射源与溶剂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大约为5 ̄10%。对溶剂的选择,主要视其对闪烁体的溶介度和将放射能转移给闪烁体的效率而定。如果以一定浓度的闪烁体在甲苯溶液中产生的脉冲高度为100%,那么,凡能产生80%以上的脉冲高度的都定为溶剂,能使脉冲高度随其浓度上升而逐渐减小的称为稀释液,而在浓度很低时就能引起脉冲高度显著下降的叫淬灭剂。在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中,一个好的溶剂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对闪烁体的溶介度高;②对放射源的转移效率高;③对闪烁发射的光子透明度高;④在无论有无助溶剂的帮助下都可以溶介放射性样品;⑤在计数器的工作温度下来结冰;⑥能够形成均相的测量溶液。一般认为,烷基苯是最好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此外,苯甲醚也是比较好的溶剂。另外,对于含水量较多的样品,采用1,4-二氧不作为溶剂,因为该有机化合物的极性较大,既能很好地溶介闪烁体又可溶介含水量较多的样品,能改善计数效率,缺点是价格昂贵,冰点高,久放后产生淬灭作用很强的过氧化物,必须经纯化才能使用,并应加入0.001%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或丁基氢氧基甲苯(BHT),以抑制纯化的二氧六环变质。溶剂在闪烁溶液中约占99%,因此,它的纯度对闪烁液的品质是很大的影响因素。溶剂中不发光的杂质、氧和水的含量多少,都关系到淬灭程度。原则上讲,溶剂应具有闪烁纯,即不含或很少含有影响闪烁计数的淬灭成分。实际证明,“分析纯”试剂可以不经纯化而直接使用。 ⑵闪烁液:在液体闪烁计数系统中,闪烁体又称荧光体,是闪烁液的溶质,它的很多,根据其荧光特性及作用,可分为两类,即第一闪烁和第二闪烁体。 ①第一闪烁体:(初级闪烁体):常用的第一闪烁体:对联三苯(TP):化学结构它是最早使用的闪烁体之一。它的计数率高,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在低温或含水溶液介度不高。2,5-二苯恶唑(PPO):化学结构它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闪烁体,能很好地溶介在常用的溶剂中,在含水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甲苯中的溶介度达200克/升以上。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也较便宜。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有明显的浓度淬灭(自身淬灭),即随着PPO在溶剂中的浓度升高,计数效率下降。2-苯基-5-(4-二苯基)-1,3,4恶唑(PBD):化学结构为它是已知的最有效的闪烁体之一。比PPO能耐受浓度淬灭,但是,它的溶介度低,尤其是在低温和含水样品存在时,溶介度下降更快,而且用量比PPO多两倍,价格昂贵。2-(4-t-丁基苯基)-5-(4-二苯基)-1,3,4,恶二唑(丁基-PBD):化学结构为

液体闪烁计数器功能特点

液体闪烁计数器虽以测定低能β放射性核素为主,但近几年来,随着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还开发出许多其它领域的测试功能。该仪器一次可测300个样,自动换样、显示、打印,有三个计数道,对3H计数效率大于60%,14C 计数效率大于95%。 1 常用放射性核素测定 液闪计数器可用于3H、14C、32P、33P、35S、45Ca、55Fe、36Cl、86Rb、65Zn、90Sr、203Hg等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样品测定。 2 H number法猝灭校正 在测定样品放射性的同时,测出H#数值,可以直观的判断出该样品的猝灭程度。 3 两相检测 用于检测含水放射性样品与闪烁液的分相问题,以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计数效率下降。 4 自动猝灭补偿(AQC) 通过最佳的窗口等条件设置,以期使猝灭样品达到较高的计数效率。 5 随机符合监测(RCM) 可用于监测制样过程中化学发光引起的单光子事件的假计数,可以从测定结果中扣除。 6 能谱寻找与分析 此功能对未知核素的β能谱定位与分布做出可靠准确的测量,为道宽设置提供依据。 7 单光子监测(SPM) 可用于生物发光与生物中单光子事件的测定。 8 半衰期校正 对于短半衰期核素可校正出放射性强度与时间的关系。给出现存放射性强度

的量。 9 双标与三标记测定 通过设置不同道宽等条件,测定同一个样品中的双标记或三标记放射性,区分出各个标记的放射性强度。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d813839499.html,/

NaI(Tl) 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NaI(Tl) 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实验人:吴家燕学号:15346036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 2、掌握NaI(Tl) γ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分析γ能谱; 4、学会测定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线性、探测效率曲线; 5、测定未知放射源的能量和活度。 二、实验原理 1、γ谱仪的组成 NaI(Tl)闪烁谱仪由NaI(Tl)闪烁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高压电源以及谱仪放大器、多道分析器、计算机等设备组成。图1 为NaI(Tl)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 2、射线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 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1)光电效应;(2)

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 图2 为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单能γ射线的脉冲波形,谱仪测得的能谱图。图3 是137Cs、22Na 和60Co 放射源的γ能谱。图中标出的谱峰称为全能峰。在γ射 线能区,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 壳层。在击出K 层电子的同时,外层电子填补K 层 空穴而发射X 光子。在闪烁体中,X 光子很快地再次光电吸收,将其能量转移给光 电子。上述两个过程是几乎同时产生的,因此它们相应的光输出必然是叠加在一起的,即由光电效应形成的脉冲幅度直接代表了γ射线的能量(而非减去该层电 子结合能)。 3、137Cs 能谱分析 4、闪烁谱仪的性能 能量分辨率

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涨落。即使是确定能量的粒子的脉冲幅度,也仍具有一定的分布,其分布示意图如图4 所示。通常把分布曲线极大值一半处的全宽度称半宽度即 FWHM,有时也用表示。半宽度反映了谱仪对相邻脉冲幅度或能量的分辨本领。因为有些涨落因素与能量有关,使用相对分辨本领即能量分辨率η更为确切。一般谱仪在线性条件下工作,故η也等于脉冲幅度分辨率,即 对于一台谱仪来说,近似地有 对于单晶谱仪来说,能量分辨率是以137Cs 的0.662MeV 单能γ射线的光电峰为标准的,它的值一般在8-15%,最好可达6-7%。 能量线性刻度曲线 为检查谱仪的能量线性情况,必须利用一组已知能量的γ放射源,测出它们的γ射线在谱中相应的全能峰位置(或道址),然后,作出γ能量对脉冲幅度(或道址)的能量刻度曲线。这个线性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即 式中x p 为峰位,即道址;E0 为截距,即零道对应的能量;G 为斜率,即每道对应的能量间隔,又称增益。实验中用的γ核素能量列于表2 中。典型的能量刻度曲线如图5 所示。

NaI(Tl)闪烁谱仪r能谱

NaI (Tl )闪烁谱仪测量γ能谱 实验目的 1. 掌握NaI(Tl) γ闪烁谱仪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2. 掌握NaI(Tl)γ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 了解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实验内容 1. 学会NaI(Tl) 单晶γ闪烁谱仪装置的使用操作方法 2. 掌握调整谱仪参数,选择最佳测量工作条件的方法 3. 测量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刻度能量线性。 4. 了解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一.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 (1)光电效应 当能量为E γ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光子本身消失。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光电子的动能为 i e B E E -=γ B i 为束缚电子所在壳层的结合能。原子内层电子脱离原子后留下空位形成激发原子,其外部壳层的电子会填补空位并放出特征X 射线。这种X 射线在闪烁体内很容易再产生一次新的光电效应,将能量又转移给光电子,所以闪烁体得到的能量是两次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能量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必须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非束缚电子)不能吸收光子能量而成为光电子。光电效应的发生除入射光子和光电子之外,还需有一个第三者参加,这第三者就是发射光电子之后剩余下来的整个原子。它带走一些反冲能量,但该能量十分小。由于它的参加,动量和能量守恒才能满足。而且,电子在原子中被束缚得越紧(即越靠近原子核的电子),越容易使原子核参加上述过程。所以在K 壳层上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最大。 (2)康普顿效应 γ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电子成为反冲电子,γ光子被散射,改变了原来的能量和方向。反冲电子的动能为 ()θγγ cos 112 0-+=E c m E E e (

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实验题目: 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实验原理: 1.γ能谱的形状 闪烁γ能谱仪可测得γ能谱的形状,下图所示是典型Cs 137的γ射线能谱图。图的纵轴代表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目即射线强度,横轴代表脉冲幅度即反映粒子的能量值。 从能谱图上看,有几个较为明显的峰,光电峰e E ,又称全能峰,其能量就对应γ射线的能量γE 。这是由于γ射线进入闪烁体后,由于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能量关系见式(1),如果闪烁体大小合适,光电子停留在其中,可使光电子的全部能量被闪烁体吸收。光电子逸出原子会留下空位,必然有外壳层上的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能量i z B E =的X 射线,一般来说,闪烁体对低能X射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这样闪烁体就吸收了z e E E +的全部能量,所以光电峰的能量就代表γ射线的能量,对Cs 137,此能量为0.661Me V。 C E 即为康普顿边界,对应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 背散射峰b E 是由射线与闪烁体屏蔽层等物质发生反向散射后进入闪烁体内,形成的光电峰,一般峰很小。 2.谱仪的能量刻度和分辨率

(1)谱仪的能量刻度 闪烁谱仪测得的γ射线能谱的形状及其各峰对应的能量值由核素的蜕变纲图所决定,是各核素的特征反映。但测得的光电峰所对应的脉冲幅度(即峰值在横轴上所处的位置)是与工作条件有关系的。如光电倍增管高压改变、线性放大器放大倍数不同等,都会改变各峰位在横轴上的位置,也即改变了能量轴的刻度。因此,应用γ谱仪测定未知射线能谱时,必须先用已知能量的核素能谱来标定谱仪的能量刻度,即给出每道所对应的能量增值E。例如选择 Cs 137 的光电峰γE =0.661Me V和Co 60的光电峰 M e V E 17.11=γ、MeV E 33.12=γ等能量值,先分别测量两核素的γ能谱,得到光电峰所对应的多道分 析器上的道址(若不用多道分析器,可给出各峰位所为应的单道分析器上的阈值)。可以认为能量与峰值脉冲的幅度是线性的,因此根据已知能量值,就可以计算出多道分析器的能量刻度值E。如果对应 MeV E 661.01=的光电峰位于A道,对应MeV E 17.12=的光电峰位于B道,则有能量刻度 MeV A B e --= 661 .017.1 (1) 测得未知光电峰对应的道址再乘以e 值即为其能量值。 (2)谱仪分辨率 γ能谱仪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量分辨率。由于闪烁谱仪测量粒子能量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统计涨落因素,如γ光子进入闪烁体内损失能量、产生荧光光子、荧光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后,在阴极上打出光电子、光电子在倍增极上逐级打出光电子而使数目倍增,最后在阳极上形成电流脉冲等,脉冲的高度是服从统计规律而有一定分布的。光电峰的宽窄反映着谱仪对能量分辨的能力。如图2.2.1-7中所示的光电峰的描绘,定义谱仪能量分辨率η为 %100??=?= V V E E 光电峰脉冲幅度半高度η (2) η表示闪烁谱仪在测量能量时能够分辨两条靠近的谱线的本领。目前一般的闪烁谱仪分辨率在10%左

NaI(Tl)闪烁谱仪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5:NaI(Tl)闪烁谱仪 实验目的 1. 了解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2. 学习分析实验测得的137Cs γ谱之谱形。 3. 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及线性。 容 1. 调整谱仪参量,选择并固定最佳工作条件。 2. 测量137Cs 、65Zn 、60Co 等标准源之γ能谱,确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刻度 能量线性并对137Cs γ谱进行谱形分析。 3. 测量未知γ源的能谱,并确定各条γ射线的能量。 原理 )1(T NaI 闪烁谱仪由)1(T NaI 闪烁体、 光电倍增管、射极输出器和高压电源以及线性脉冲放大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或多道分析器)、定标器等电子学设备组成。图1为)1(T NaI 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此种谱仪既能对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又可作辐射能量的分析,同时具有对 γ射线探测效率高(比G-M 计数器高几十倍)和分辨时 间短的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辐射探测装置。

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见表1第一行所示:(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前两种过程中产生电子,后一过程出现正、负电子对。这些次级电子获得动能见表1第二行所示,次级电子将能量消耗在闪烁体中,使闪烁体中原子电离、激发而后产生荧光。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将收集到的这些光子转换成光电子,光电子再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最后经过倍增的电子在管子阳极上收集起来,并通过阳极负载电阻形成电压脉冲信号。γ射线与物质的三种作用所产生的次级电子能量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一条单能量的γ射线,闪烁探测器输出的次级电子脉冲幅度仍有一个很宽的分布。分布形状决定于三种相互作用的贡献。 表1 γ射线在NaI(Tl)闪烁体中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介绍

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介绍 秦1林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55680) 摘要:闪烁体探测器是利用电离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闪光来进行探测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离辐射探测器之一。 关键词:闪烁体;辐射;电离激发 早在1903年,威廉·克鲁克斯就发明了由硫化锌荧光材料制成的闪烁镜并用其观察镭衰变放出的辐射;卢瑟福在其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实验中也曾使用硫化锌荧光屏观测α粒子。不过,由于传统荧光材料在使用上很不方便,闪烁探测器一直没有大的进展。1947年Coltman和Marshall成功利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辐射在闪烁体内产生的微弱荧光光子,这标志着现代闪烁体探测器的发端。 1.基本构成与原理 闪烁体主要由闪烁体、光的收集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组成的辐射探测器。 图1 闪烁体探测器基本构造 入射辐射在闪烁体内损耗并沉积能量,引起闪烁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的电离激发,之后受激粒子退激放出波长接近于可见光的闪烁光子。闪烁光子通过光导射入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并打出光电子,光电子受打拿级之间强电场的作用加速运动并轰击下一打拿级,打出更多光电子,由此实现光电子的倍增,直到最终到达阳极并在输出回路中产生信号。 2.闪烁体的分类 很多物质都可以在粒子入射后而受激发光,因此闪烁体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闪烁体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用于γ射线探测的CsI(Tl)晶体无机闪烁体:包括碱金属卤化物晶体(如NaI(Tl)、CsI(Tl)等,其中Tl是激活剂)、其他无机晶体(如CdWO4、BGO等)、玻璃体。 (2)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如蒽、芪等)、有机液体、塑料闪烁体。 (3)气体闪烁体:如氩、氙等。 3 闪烁体的性质 3.1发光效率高 能够将入射带电粒子的动能尽可能多地转换为闪烁光子数。 3.2线性好 入射带电粒子损耗的能量在很大范围内与产生闪烁光子数保持线性关系。3.3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不重叠 闪烁体介质对自身发射光是透明的,不存在自吸收。 3.4发光衰减时间短 入射粒子产生闪光的持续时间短,探测器反应快。 3.5其它性质 加工性能好、折射率合适、原料易得且无毒、成本低廉等。一般而言,无机闪烁体的光子产额高、线性好,但发光衰减时间较长;有机闪烁体发光衰减时间短,但光子产额较低。 4 闪烁体的发光机理 不同闪烁体在电离辐射作用下发光的物理机制有很大区别。 4.1无机闪烁体 这类闪烁体的发光机制以掺杂激活剂的碱金属卤化物晶体最为典型。在此类晶体中各原子呈周期性排列,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下,原本属于单个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以在相邻原子间转移,这样的电子不再固定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从属于整个晶体,这种现象称为晶体中电子的共有化。原先孤立原子中的能级也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晶体能带,这些能带又可分为价带与导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宽度的禁带。当电离辐射进入晶体中,原先处于价带的电子受激发跃迁至导带,之后

γ射线能谱的测量

(一) γ射线能谱的测量 摘要: 本实验将了解闪烁探测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学习分析实验测量的137Cs 和60Co γ谱之谱形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NaI(Tl)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l)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 关键词:γ 射线 Na(Tl)闪烁探测器 能谱图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引言: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核物理的发展,不断地为核能装置的设计提供日益精确的数据,新的核技术,如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学、晶体的沟道效应和阻塞效应,以及扰动角关联技术等都迅速得到应用。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标志之 正 文: 实验原理 1.闪烁谱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NaI(Tl)闪烁谱仪结构如图。整个仪器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几部分组成。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比。带电粒子(如α、β粒子)通过闪烁体时,将引起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这些受激的分子或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放出光子;不带电的γ射线先在闪烁体内产生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及正、负电子对(当Eγ>1.02MeV时),然后这些电子使闪烁体内的分子或原子激发和电离而发光。闪烁体发出的光子被闪烁体外的光反射层反射,会聚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打出光电子。光阴极上打出的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出大量电子,最后为阳极吸收形成电压脉冲。每产生一个电压脉冲就表示有一个粒子进入探测器。由于电压脉冲幅度与粒子在闪烁体内消耗的能量(产生的光强)成正比,所以根据脉冲幅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入射粒子的能量。利用脉冲幅度分析器可以测定入射射线的能谱。 由原子物理学中可知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分别如下: (1)光电效应。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E1一般远小于入射γ射线能量Eγ,所以光电子的动能近似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E光电=Eγ-E1≈Eγ (2)康普顿效应。核外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h,散射

伽马能谱与相对论验证

伽马能谱与相对论验证 【摘要】 本实验先通过γ能谱对多道分析仪进行定标,再通过测量β-粒子动量的磁谱仪和测量β-粒子动能的能谱仪,记录多道分析仪所在峰值道数和探测器与源之间间距2R ,根据公式p=eBR 得到粒子动量。再根据公式 2042 0220c m c m p c E E E k -+=-=得到粒子动能。画出动量-动能关系图,并与 相对论理论值和经典理论值进行比对,对相对论进行验证。 【关键词】 β-粒子 多道分析仪 磁谱仪 能谱仪 相对论 【引言】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全新的时空观,给出了质量对速度的依赖关系,能量与质量的普遍联系等一系列重要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同时测量速度接近光速的β-粒子的动量和动能,证明牛顿力学只适合于低速运动物体,当物体的运动接近光速时,必须使用相对论力学,同时学习带电粒子特别是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学习β磁谱仪和β闪烁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以及其他核物理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一、γ闪烁能谱 1、γ光子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核衰变或核反应形成的原子核,往往处于不稳定的高激发态。处于高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核E2,在不改变原子核组成的情况下,跌回到较 低的激发态E1,原子核发出γ涉嫌或内转换电子。因此γ射线的能量为 E γ=E2-E1。放射性原子核放出的γ射线的能量通常在几千电子伏与几兆电子伏之间。γ射线由不在店的γ光子组成,静止质量为零。γ光子和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1)光电效应 入射的γ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 出来形成光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 K i E E E γ=- (1) γ射线产生光电效应的几率随着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γ射线能量 增大而减小 (2)康普顿效应 入射的γ光子与院子的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 子,使它脱离院子成为反冲粒子,同时γ光子被散射,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散射效应 '1(1cos )E E γ γαθ= +- (2-1)

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252)

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4+ PB04210252 刘贤焯 第26组10号 和原子的能级间跃迁产生原子光谱类似,原子核的能级间跃产生γ射线谱。测量γ射线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γ射线能谱,简称γ能谱。研究γ能谱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研究核蜕变纲图等,对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测量γ射线能谱最常用的仪器是闪烁γ能谱仪,该谱仪在核物理、高能粒子物理和空间辐射物理的探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用量很大。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用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方法,要求掌握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谱仪的能量标定方法,并测量γ射线的能谱。 实验原理 根据原子核结构理论,原子核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存在着分立能级。处在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能级2E 上的核,当它跃迁到低能级1E 上时,就发射γ射线(即波长约在1nm ~ 0.1nm 间的电磁波)。放出的γ射线的光量子能量12E E hv -=,此处h 为普朗克常数,ν为γ光子的频率。由此看出原子核放出的γ射线的能量反映了核激发态间的能级差。因此测量γ射线的能量就可以了解原子核的能级结构。测量γ射线能谱就是测量核素发射的γ射线强度按能量的分布。 1. 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原理 闪烁能谱仪是利用某些荧光物质,在带电粒子作用下被激发或电离后,能发射荧光(称为闪烁)的现象来测量能谱的。这种荧光物质常称为闪烁体。 (1) 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闪烁体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晶体闪烁体和有机晶体闪烁体。有机闪烁体包括有机晶体闪烁体、有机液体闪烁体和有机塑料闪烁体等。此处仅对常用的无机晶体闪烁体的发光机

制作简单介绍。 最常用的无机晶体是铊激活的碘化钠单晶闪烁体,常写为NaI (T1),属离子型晶体,是绝缘体,按固体物理的概念,其能带结构是在价带和导带之间有比较宽的禁带。如有带电粒子进入到闪烁体中,引起后者产生电离或激发过程,即可能有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或激发到激带,然后这些电子再退激到价带的可能过程之一是发射光子。这种光子的能量还会使晶体中其他原子产生激发或电离过程,也就是光子可能被晶体吸收而不能被探测到。为此在晶体中掺入少量的杂质原子称为激活原子,如在碘化钠晶体中掺入铊原子,其关键作用是可以在低于导带和激带的禁带中形成一些杂质能级,见图2.2.1-1示意图。这些杂质原子会捕获一些自由电子或激子到达杂质能级上,然后以发光的形式退激发到价带,这就形成了闪烁过程的发光,而这种光因能量小于禁带宽度而不再被晶体吸收,不再会产生激发或电离。这说明只有加入少量激活杂质的晶体才能成为实用的闪烁体。对于无机晶体NaI (T1)而言,其发射光谱最强的波长是415nm的蓝紫光,其强度反映了进入闪烁体内的带电粒子能量的大小。应选择适当大小的闪烁体,可使这些光子一射出闪烁体就被探测到。(2)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光电效应 当能量 E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

计数器工作原理

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 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因为74LS160从100 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 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γ射线的能谱测量和吸收测定 实验报告

g射线能谱的测量 【摘要】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够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g 射线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原子核的能级跃迁。我们通过测量g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通过使用g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g射线能谱。同时学习和掌握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并且测定窄束g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m。 【关键词】g射线/能谱/g闪烁谱仪 【引言】从1896年的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居里夫人等一系列科学家对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的杰出工作后,人类便进入了对原子核能研究、利用的时代。 而原子核衰变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些射线可以通过仪器精确测量。本次实验主要研究γ射线,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人体受到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可以进入到人体的内部,并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份,一旦它们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 因此本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情况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在居民区制造防空洞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厚度的抗辐射材料确保安全,而且在核电站、军事防护地以及放射源存放处等地方我们都有必要使用防辐射材料。 g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份的射线束,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称为未经碰撞的光子所组成。窄束γ射线再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本次实验仪器如下:

液体闪烁测量技术

第三章液体闪烁测量技术 第一节液体闪烁计数的原理 一、液体闪烁测量的特点 液体闪烁(液闪)测量(liquid scintillating counting)是借助闪烁液作为射线能量传递的媒介来进行的一种放射性测量技术。它的技术特点是将待测样品完全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液态闪烁体之中,或悬浮于闪烁液内,或将样品吸附在固体支持物上并浸没于闪烁液中,与闪烁液密切接触;因此射线在样品中的自吸收很少,也不存在探测器壁、窗和空气的吸收等问题,几何条件接近4π。所以,液闪测量对低能量、射程短的射线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尤其是对样品中的3H和14C探测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商品供应的液体闪烁计数仪对3H的计数效率 可达50%~60%,对14C及其他能量较高的β- 射线可高达90%以上。 由于β- 射线的电离密度大、在闪烁液中的射程短,绝大部分β - 粒子的能量在闪烁液中 被吸收,又因为闪烁过程中产生的光子数与β- 射线的能量成正比,因而液体闪烁法也可用 于β- 谱测定。 液闪技术还可用于探测α射线、β+射线、低能γ射线,液闪仪也可用于契伦科夫 (Cerenkov)辐射、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等方面的测量。液闪测量技术在示踪研究领域中,特别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已成为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二、液体闪烁测量的原理 液闪测量是对分散在闪烁液中的放射性样品进行直接计数,样品所发射的β-粒子的能量绝大部分先被溶剂吸收,引起溶剂分子电离和激发。大部分受激发分子(约90%)不参与闪烁过程,以热能的形式失去能量;其中部分激发的溶剂分子处于高能态,当其迅速地退激时,便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闪烁剂分子[第一闪烁剂(primary scintillator)),使之受激发。受激发的高能态闪烁剂分子退激复原时,能量发生转移,在瞬间发射出光子。当光子的光谱与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光电倍增管阴极的响应光谱相匹配时,便通过光收集系统到达光电倍增管的阴极,转换成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内部电场作用下,形成次级电子,并被逐级倍增放大,阳极收集这些次级电子后,便产生脉冲。再利用放大器、脉冲幅度分析器和定标器组成 的电子线路,得到脉冲幅度谱,即β- 能谱,最后被记录下来(见图3-1)。整个闪烁过程发 生在闪烁杯内,是通过射线、溶剂与闪烁剂作用完成的。闪烁液中溶剂分子占99%以上,闪烁剂分子的浓度一般在1%以下。由于各种第一闪烁剂分子固有的发光光谱各不相同,为了与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响应光谱相匹配,通常需加入第二闪烁剂(secondary scintillator),以达到光谱匹配的目的。

r射线能谱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系 级 姓名 日期 No. 评分: 实验题目:γ能谱及γ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学习闪烁γ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吸收片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 实验原理: 1.γ能谱的形状 闪烁γ能谱仪可测得γ能谱的形状,下图所示是典型 Cs 137 的γ射线能谱图。图的纵轴代表单位时间内的脉 冲数目即射线强度,横轴代表脉冲幅度即反映粒子的能量值。 从能谱图上看,有几个较为明显的峰,光电峰e E ,又称全能峰,其能量就对应γ射线的能量γE 。这是由于γ射线进入闪烁体后,由于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能量关系见式(1),如果闪烁体大小合适,光电子停留在其中,可使光电子的全部能量被闪烁体吸收。光电子逸出原子会留下空位,必然有外壳层上的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能量i z B E =的X 射线,一般来说,闪烁体对低能X射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这样闪烁体就吸收了z e E E +的全 部能量,所以光电峰的能量就代表γ射线的能量,对 Cs 137 ,此能量为0.661Me V。 C E 即为康普顿边界,对应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 背散射峰b E 是由射线与闪烁体屏蔽层等物质发生反向散射后进入闪烁体内,形成的光电峰,一般峰很小。 2.谱仪的能量刻度和分辨率 (1)谱仪的能量刻度 闪烁谱仪测得的γ射线能谱的形状及其各峰对应的能量值由核素的蜕变纲图所决定,是各核素的特征反映。但测得的光电峰所对应的脉冲幅度(即峰值在横轴上所处的位置)是与工作条件有关系的。如光电倍增管高压改

变、线性放大器放大倍数不同等,都会改变各峰位在横轴上的位置,也即改变了能量轴的刻度。因此,应用γ谱仪测定未知射线能谱时,必须先用已知能量的核素能谱来标定谱仪的能量刻度,即给出每道所对应的能量增值E。例如选择 Cs 137 的光电峰γE =0.661Me V和Co 60的光电峰MeV E 17.11=γ、MeV E 33.12=γ等能量值,先 分别测量两核素的γ能谱,得到光电峰所对应的多道分析器上的道址(若不用多道分析器,可给出各峰位所为应的单道分析器上的阈值)。可以认为能量与峰值脉冲的幅度是线性的,因此根据已知能量值,就可以计算出多道分析器的能量刻度值E。如果对应MeV E 661.01=的光电峰位于A道,对应MeV E 17.12=的光电峰位于B 道,则有能量刻度 MeV A B e --= 661 .017.1 (1) 测得未知光电峰对应的道址再乘以e 值即为其能量值。 (2)谱仪分辨率 γ能谱仪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量分辨率。由于闪烁谱仪测量粒子能量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统计涨落因素,如γ光子进入闪烁体内损失能量、产生荧光光子、荧光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后,在阴极上打出光电子、光电子在倍增极上逐级打出光电子而使数目倍增,最后在阳极上形成电流脉冲等,脉冲的高度是服从统计规律而有一定分布的。光电峰的宽窄反映着谱仪对能量分辨的能力。如图2.2.1-7中所示的光电峰的描绘,定义谱仪能量分辨率η为 %100??=?= V V E E 光电峰脉冲幅度半高度η (2) η表示闪烁谱仪在测量能量时能够分辨两条靠近的谱线的本领。目前一般的闪烁谱仪分辨率在10%左右。对η的影响因素很多,如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等等。 (3)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 当γ射线穿过物质时,一旦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三种相互作用,原来的光子就消失或通过散射改变入射方向。通常把通过物质且未经相互作用的光子所组成的射线称为窄束γ射线(或良好几何条件下的射线束)。实验表明,单能窄束γ射线的衰减遵循指数规律: (8)

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牛雷)

实验题目: 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4+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用闪烁谱仪测量 γ射线能谱的方法,要求掌握闪烁谱仪 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谱仪的能量标定方法,并测量γ射线的能谱。 实验原理: 根据原子核结构理论,原子核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存在着分立能级。处 在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能级2E 上的核,当它跃迁到低能级1E 上时,就发射γ射线(即波长约在1nm ~ 0.1nm 间的电磁波)。放出的γ射线的光量子能量 12E E hv -=,此处h 为普朗克常数,ν为γ光子的频率。由此看出原子核放 出的γ射线的能量反映了核激发态间的能级差。因此测量γ射线的能量就可以了解原子核的能级结构。测量γ射线能谱就是测量核素发射的γ射线强度按能量的分布。 闪烁能谱仪是利用某些荧光物质,在带电粒子作用下被激发或电离后,能发射 荧光(称为闪烁)的现象来测量能谱的。这种荧光物质常称为闪烁体。 闪烁γ能谱仪可测得γ能谱的形状,图2.2.1-6所示是典型 Cs 137 的γ射线能谱 图。图的纵轴代表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目即射线强度,横轴代表脉冲幅度即反映粒子的能量值。 从能谱图上看,有几个较为明显的峰,光电峰e E ,又称全能峰,其能量就对

应γ射线的能量γE 。这是由于γ射线进入闪烁体后,由于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能量关系见式(1),如果闪烁体大小合适,光电子停留在其中,可使光电子的全部能量被闪烁体吸收。光电子逸出原子会留下空位,必然有外壳层上的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能量i z B E =的X 射线,一般来说,闪烁体对低能X射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这样闪烁体就吸收了z e E E +的全部能量,所以光电峰的能量就代表γ射线的能量,对 Cs 137 ,此能量为0.661Me V。C E 即为康普 顿边界,对应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 数据处理: 1)测量Cs 137的γ能谱光电峰位置与线性放大器放大倍数间的关系 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X:放大倍数 Y:道址 由图知 Cs 137 的γ能谱光电峰位置与线性放大器放大倍数间有线性关系,斜率为9.77333 2) 测量 Cs 137 和Co 60放射源的γ射线能谱,用已知的光电峰能量值来标定谱仪的 能量刻度,然后计算未知光电峰的能量值。

闪烁体、半导体、电离室探测器比较

闪烁体、半导体、电离室三大类探测器比较(闪烁体)碘化钠探头:他的激活剂是(TI),对γ射线,当能量大于150keV时响应是线性的;对质子和电子,线性响应范围很宽,光输出和能量的关系接近通过原点的直线,仅在能量低于几百keV(对电子)和(1~2)MeV(对质子)时才偏离直线;对α粒子,能量大于4~5MeV后近似线性,但其直线部分延长不过原点。因此测量α粒子(或其他重粒子)时,比须进行能量校准。NaI(TI)烁体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大,原子序数高,因而对γ射线探测效率高。另外它的发光效率高,因而能量分辨率也较好。它的缺点是容易潮解,因此使用必须密封。 碘化铯探头:CsI(TI)碘化铯是另一种碱金属卤化物,作为闪烁体材料常用铊或纳作激活剂。铊的能量线性与碘化钠的接近,能量分辨率比碘化钠的差一些。碘化铯的密度和平均原子序数比碘化钠更大,因此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也更高。与碘化钠相比,碘化铯的机械强度大,易于加工成薄片或做成极薄的蒸发薄膜。此外,它不易潮解,也不易氧化。但若暴露在水或高湿度环境中它也会变质。碘化铯的主要缺点是光输出比较低,原材料价格较贵。 锗酸铋探头:与碘化钠(TI)同体积时,探测效率比碘化钠的高的多。对0.511MeVγ光子,与NaI(TI)、CsF、和Ge半导体、塑料闪烁体相比,锗酸铋(BGO)有最大的效率和最好的信噪比。BGO主要用于探测低能x射线、高能γ射线以及高能电子。在低能区(<<0.5MeV)的能量分辨率比碘化钠的差,例如对于0.511MeV的γ射线,BGO的时间分辨为1.9ns,而碘化钠NaI(TI)的的为0.75ns。BGO的主要缺点是折射率较高,尺寸大的BGO难以将光输出去。价格高。硫化锌:ZnS(Ag)它对α粒子的发光效率高,而对γ射线和电子不灵敏,很适合在强β、γ本底下探测重带点粒子如α、核裂片等,探测效率可达100%。 laBr3是新型卤化物闪烁体,其基本性能已经全面超越了传统的碘化钠闪烁体,谱仪具有比碘化钠更好的能量分辨率、峰形和稳定性。液体闪烁体:对脉冲形状甄别的性能极好,主要用于强γ场中测量快中子,也常用于测量低能弱β射线的发射率。测量β辐射和中子大都选用塑料闪烁体,也可采用有机液体闪烁体; 测量α辐射一般用ZnS(Ag)闪烁体;BGO闪烁体适用于测量低能x射线和高能γ射线;NaI(TI)主要用于探测γ射线。检测3H和14C等放射源的低能β辐射的微弱放射性活度,经常使用液体闪烁体。 (半导体)高纯锗探测器:普遍用于γ射线谱仪中。硅探测器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 很低,锗探测器使用时需要在液氮温度下冷却,这是由于他们的原子序数低和禁带宽度很窄

伽马γ能谱测量分析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γ能谱的测量 中山大学 2013级材料物理 供参(吓)考(你),此报告真心累

数据处理 注:本实验所有数据来自文件“蝙蝠侠” 一、改变高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道数1024)观察137Cs能谱变化 图1 改变高压,137Cs能谱变化曲线图 分析: 1.137Cs的γ能谱应该呈现三个峰和一个平台的连续分布,从通道低到高依次为X射 线峰、反散射峰、康普顿效应贡献的平台以及反映γ能量的全能峰。高压越大,统计越明显。 2.随着高压增大,全能峰向右移动,并且高度下降、宽度增大。因为闪烁谱仪能量 分辨率不变,高压增大,道址增大,?V V又不变,则?V大,故宽度变大,高道址的粒子数减少,高度下降。 二、改变通道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高压500V)观察137Cs能谱变化 分析:(见图2) 1.由于通道数1500后粒子数很少,能谱曲线趋于横轴,故横坐标只取到1500, 方便观察。 2.道数越小,全能峰对应的道址越小,全能峰也越高、越瘦。因为道数越小,则 每个道址包含的能量间隔越大,统计的粒子个数就越多,从而使全能峰越高。

三、60Co的γ能谱曲线图(500V,通道数2014) 图3 60Co的γ能谱曲线图

分析: 1.因为全能峰可以表示γ射线的能量,60Co两个峰对应的射线能量在图中标出,分别为 1173keV、1333keV。 2.为探究能谱仪的效率曲线,需要知道每个核素测量所得能谱图的全能峰面积。 计算方法如下: 全能峰面积即图中峰与底部线段所围成的面积,可用能谱曲线下的面积减去线段两端与横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而能谱曲线下的面积可用线段之间所有道址对应的粒子数的加和来表示。加和结果通过matlab进行求和而得。虽然计算方式较为粗糙,但基本符合。 对于左侧全能峰:S(E)1=7287-(27+60)*(626-551)/2=3981 对于右侧全能峰:S(E)2=5824-(27+13)*(726-626)/2=3824 四、137Cs的γ能谱曲线图(500V,通道数2014) 图4 137Cs的γ能谱曲线图 分析: 1.全能峰面积为:S(E)=9916-(13+2)*90/2=9241 2.137Cs的γ能谱呈现三个峰和一个平台的连续分布,A为全能峰,这一幅度的脉冲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