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与货币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理论谱系中重要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这一学派从其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方法论出发,强调生产过程的时间因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以资本结构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理论,强调货币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宏观经济理论相互对立,在经济危机与萧条等问题上有独到见解。

商业周期是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所在。1912年,米瑟斯出版了《货币理论及货币流通理论》,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商业周期理论。商业周期理论说到底其实是通胀理论,研究通胀的原理和综合后果。除了商业周期,奥地利学派还有一些主要理论,如主观价值论、机会成本、经济学方法论、企业家才能等,其中主观价值论和机会成本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奥地利学派可以说是众多经济学流派里最彻底的自由市场主义者, 不接受任何政府干预。现在奥地利学派和主流经济学分歧最大的地方主要在方法论。利率:

利率不是货币的价格,而是使用货币的价格,货币的价格是购买力。费雪在《利率理论》中说明了:利率是不耐的价格,人越不耐,当下的消费就越多,储蓄就越少,利率也越高;反之,不耐越低,储蓄越多,利率也越低。可见,利率是消费储蓄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奥地利商业周期的核心内容——通货膨胀。目前,应对通货膨胀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政府加印钞票,另一种是降低利率。

银行信贷扩张主要通过压低利率实现,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这里。如果大家的储蓄意愿真的增加了,都确实多存钱了,社会的不耐降低了,利率自然也就降低了,企业家就能贷到更多的钱。但如果利率是人为降低的,实际的储蓄并没有增加,人们的储蓄和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之间出现了缺口,这个缺口要靠政府增发的货币弥补,称之为“合法伪钞”。

当企业家从银行借到钱后,就要投资于更迂回的生产方式。这样做的原因有二:首先,钱多了企业家们就去扩大生产;其次,钱好借或者说利率低的时候,长线投资就变得更有吸引力了。短期投资对利率并不敏感,而十年几十年才能收回成本的项目对利率就很敏感。利率降低后,长线项目值得投资了,优先上马的就是这些项目。长线项目的特征是,回收时间长,迂回程度更深远。

随着货币流到社会各个角落,物价上涨,加上企业家对货币需求越来越大,利率就要上升。利率上升的时候,就是经济周期走完,危机就要爆发的时候。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因素引起的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从消费品、资本品的供给需求的非比例关系出发进行探讨的,着重分析时间(即资本与生产的时间结构)、货币因素,而且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综合起来。新奥地利经济学派在货币对真实经济部门的影响方面持货币非中性的观点,他们认为,不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真实变量和最终市场结果,而且货币进入经济的途径,以及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会影响真实变量。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货币的扰动会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通过价格和生产的时间结构使得经济中的真实部门发生变化,使资本等稀缺手段由离消费点较近的生产过程向离消费点较远的生产过程转移,从而使资源重新配置。这种时间上的重新配置没有消费者未来偏好的变化的支持,故而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使得消费者的偏好与生产的时间结构不相适应。

在图1的经济周期示意图中,S曲线为储蓄曲线,I曲线为投资曲线。当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可贷资金市场中的储蓄等于投资,I0=S0,资本品与消费品的生产不会出现非均衡。这在图中为E点,这时的市场利率(mr,也就是资本收益)等于自然利率(nr),这时的产出为YF,因此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就为YF-I0。只有当这两种利率不相等时,才会产生生产的非均衡状态。当银行系统进行货币扩张时,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使得自然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总的投资水平I1大于自愿储蓄水平,这样,按照上一节所分析的机理,就产生了强制储蓄,投资超出自愿储蓄的部分就由强制储蓄来提供。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强制储蓄就意味着消费被迫减少,由YF-I0降低到YF-I1。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时间结构由C延长到C’。从图2的货币扰动曲线可以看出,当自然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出现了强制储蓄Ifs,自然利率偏离市场利率越多,强制储蓄规模就越大;当自然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出现了资本消费Icc,自然利率偏离市场利率越多,资本消费(即资本向生产时期较短的阶段转移)就越大。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按照货币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货币扩张会导致生产利率与自然利率间的差异,从而使得生产的迂回程度改变,最终产生了经济周期。

结论:在这个经济周期中,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率起着调节的作用。经济繁荣时期,对资金需求旺盛,资金供应短缺,利率就会相对较高;经济萧条时期,对资金需求疲软,资金供应过剩,利率就会降低。这是内在的平衡机制。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了资金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如果这时政府制定固定利率政策,资

金的时间价值没法体现,结果经济繁荣时期,利率相对较低,资金就会过度使用,导致人为繁荣;经济萧条时期,利率相对较高,资金就会使用不足,导致资金链认为断裂,导致人为的萧条。其结果是,固定利率政策,不仅没有稳定经济周期,反而是的经济波差加大,人为的繁荣之后必然是深深的危机。如果政府实行变化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高利率,在经济萧条期低利率,如果它凑巧符合市场的逻辑,那么这个政策就很没有用处。但是,政府本身的责任结构是喜欢繁荣,而不是相互萧条,所以,政府制定的利率政策,往往禁止高资金价格,俗称反高利贷,倾向于低资金价格,即使经济繁荣时期是高利率,也很难反应实际的资金价格,其结果是,资金总是被过度消费的,经济总是过度繁荣的,而一旦供给过剩累积到一定的水平,就出现了严重的萧条。

货币主义:

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一.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一,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

货币学派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他们坚持自由市场和竞争是资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法,是导致个人和社会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径,如果政府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乱。因此,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特别是反对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除了货币之外,政府什么也不必管。

第二,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承袭芝加哥学派“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样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认为“货币最重要”

他们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端重要的地位,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一切经济政策和调节手段都要借助货币量的变动(扩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因此,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因此,货币当局就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主张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减低到为自由市场经济能自如地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架,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除此以外,不应该也用不着对经济多加干预。

货币主义者基本都坚持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作用于价格,而对其他的市级变量是无任何的影响,也就是说货币对经济体中的就业,收入,产出是没有影响的。

首先给出货币的定义。货币包括交易用货币与资产需求货币。

利率反映资产需求货币的价格。利率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反映交易需求的影响,而投资需求由实际利息率衡量。

从长远看,货币供给的减少,使利率上升,通胀下降,名义GNP增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故货币缩紧成功地终止了迅速的价格膨胀。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