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学》教学课件—第13章 海珍品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海产品工艺流程_23035

海产品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海产品工艺流程,这可有意思啦!你们知道吗,从大海里捞出那些鲜活的海鲜,到它们变成咱们餐桌上的美味,这中间经历的过程那叫一个神奇!
就说捕鱼吧,渔民们那可是天不亮就出海啦,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撒下大网捕捞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呀、虾呀!“哇,这么大的一网,得有多少好东西呀!”这不就跟咱去果园摘果子似的,满心期待着能有满满的收获。
捞上来的海产品就马不停蹄地被送到加工厂啦。
工人们熟练地分拣,把不同种类的海产品区分开来。
“哎呀,这个虾好肥呀,肯定好吃!”然后清洗呀,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的,就像给它们洗了个舒服的澡。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啦,有的要被冷冻起来,保持它们的新鲜度;有的会被做成美味的海鲜罐头。
你想想,那些小小的鱼呀虾呀,经过这么一系列操作,变成了我们随时都能享受的美味,多棒呀!“难道这不是很神奇的过程吗?”
在这个工艺流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呢。
渔民负责捕捞,工人负责加工,还有运输人员把这些海产品送到各个地方。
大家齐心协力,才让我们能吃到这些美味的海产品呀。
我觉得呀,海产品工艺流程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把大海的馈赠转化成了我们口中的幸福。
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为我们带来美味的人们,也要珍惜每一口来之不易的海产品呀!。
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学培训课程

从日本来说,曾经提供占国民食品动物性蛋 白质75%的水产品,在二战后急剧减少,现在 仅有约40%来源于鱼贝类。预测这种状态今后 还会持续下去。
2、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水产品作为 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之类所谓成人病的有 效保健食品,其作用再次被肯定。因此,今 后对水产品的需求只有增加,不会减少。
现在世界各国以海洋生物化学资源开发研究 海洋医药品及工业、农业用原料非常活跃, 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以开发崭新的医药 品和农药为目的,从水产生物中探索具有各 种生物活性的物质研究正在积极地进行。
这类研究的发展有两个原因: 1、化学物质的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得到飞跃性进步; 2、人们强烈地认识到水产品是研究开发这 种生物化学资源的绝好对象。
鱼肉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0%左右;脂质含量 则相差很大,且部位差别幅度极大。 无脊椎动物,如海参、海鞘之类中的蛋白质 含量差距很大。 鱼贝肉的一般组成,即使同一种类,也会因 渔场、季节、鱼龄等而有显著变动。
三、生理活性物质的存在 所谓生理活性物质是指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 或少量物质。 例如:从环形动物索沙蚕提取杀虫成分索沙蚕毒素。 从红藻类提取海人草酸和软骨藻酸。 从沙丁鱼肌肉中提取具有降低血压和血液中胆固醇 含量作用的多肽。
因为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和日趋减少,尽可能 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水产生物资源作为食用是 极其重要的。 为此,进一步开发和高度利用现在捕获的水 产品供作食用的新技术以及开发埋藏于海洋 中未利用生物资源供作食用都很有必要。
三、海洋生物化学资源开发与水产利用化学 水产品作为医药品的利用: 鱼类、鲸类肝脏中含量丰富的VA、VD; 海人草作为驱虫药; 从褐藻中提取褐藻胶; 从鲸油中提取高级醇作为工业用原料。
水产利用化学的意义:从化学上阐明各种原 料的特性。同时在水产品的贮藏、加工利用 过程中,从化学上阐明其间所发生的成分变 化或变质的机理,确立保持品质,提高质量 的方法。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食品的冻结点
冻结率=(1﹣
)×100%
食品的温度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l 食品冻结温度曲线
• 1 初阶段:初温到冻结点, • 放出显热,数量小,温差 • 大,故降温快,曲线陡。 • 2 中阶段:冰结晶最大生 • 成带,-1℃~-5℃。放 • 出结冰潜热,数量最大, • 故降温慢,曲线平坦。 • 3 终阶段:显热、潜热同 • 时放出,由于数量不大,故降温较快,但曲 线不及初阶段曲线陡。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冻结速率(Freezing velocity)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 温度下降速度或冰锋的的前进速度。
•⑴时间——温度法:用热中心温度从-1℃降低到-5℃ 这一温度范围的时间来表示冻结速率。若通过此温度 区间的时间少于30min,称为快速冻结;大于30min, 称为缓慢冻结。
•肌肉色素 •血液色素
•黑素
•皮的色素
•类胡萝卜素
l 5.呈味成分
•胆汁色素 •……
•鲜味的核心成分是谷氨酸IMP、AMP和ATP等,
它们之间有协同增效作用。
•谷氨酸 •肌苷酸 •琥珀酸
• 6. 其他成分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三、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及保鲜
变化过程分为: 僵直期 自溶期 腐败期 僵直——自溶——腐败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冻结保藏的目的
通过冷冻使水分活度降低、控制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抑制酶的活性、抑制油脂 氧化等非酶变化,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调节市场、稳定价格、有计划的提供原 料。
•冻结食品的特点
•现在冻藏食品已发展成为方便食品中的一类面 广量大的食品,在国外还成为家庭、餐馆、食堂 膳食单中常见的食品。
食品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
74_《水产品加工学》教学ppt课件 —第10章-水产品罐头加工工艺

图 pH对食品中C.botulinum 62A 芽孢耐热性的影响
(2)食品的酸度(pH)
罐头食品的酸度,分为三种情况 **
高酸度(pH<4.6):如醋渍鱼(含有醋酸、柠檬酸或乳酸),相 对温和的加热杀菌条件已足够(中心温度加热至9 0 ℃ 后,立即冷却) 中酸度(4.6<pH<5.3):许多茄汁鱼罐头,需要较充分的加热杀 菌过程,以杀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为准。 低酸度(pH>5.3):需要充分的加热杀菌,必须考虑那些极度耐 热、能形成芽孢的嗜热微生物。
辐射杀菌
脉冲强光杀菌
紫外线杀菌
第二节 基本加工工艺
一、水产罐头的基本加工工艺
罐头食品的基本工艺过程
原料预处理
装罐
排气
真空 密封
包装贮藏
保温、检验 冷却
杀菌
(一)原料预处理
1. 冷冻原料的解冻
• 空气解冻法:在室温低于15℃的条件下进行自然解冻,此 法适宜于春秋季节,并适于体型较大的原料
• 水解冻法:一般分为流动水解冻和淋水解冻,适宜于体型 较小的水产原料。
二. 超高压杀菌技术
超高压杀菌技术虽然在水产品贮藏及加工中显示出广泛的应 用前景,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 讨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是将来要重点考虑的。
超高压装置需要较高的投入:须解决其高成本的问题,这一点严重制约着工业化推 广 工作容器较小:超高压设备的工作容器较小,批处理量少,且多属于间歇式操作, 很难满足生产需要。 影响超高压处理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压力、时间、温度、施压方式及原料的 特性(如化学组成、水分活度、pH、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添加物)等,而这些因 素对水产品超高压处理效果的影响目前研究不多,需要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研究。
(2)食品的酸度(pH)
罐头食品的酸度,分为三种情况 **
高酸度(pH<4.6):如醋渍鱼(含有醋酸、柠檬酸或乳酸),相 对温和的加热杀菌条件已足够(中心温度加热至9 0 ℃ 后,立即冷却) 中酸度(4.6<pH<5.3):许多茄汁鱼罐头,需要较充分的加热杀 菌过程,以杀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为准。 低酸度(pH>5.3):需要充分的加热杀菌,必须考虑那些极度耐 热、能形成芽孢的嗜热微生物。
辐射杀菌
脉冲强光杀菌
紫外线杀菌
第二节 基本加工工艺
一、水产罐头的基本加工工艺
罐头食品的基本工艺过程
原料预处理
装罐
排气
真空 密封
包装贮藏
保温、检验 冷却
杀菌
(一)原料预处理
1. 冷冻原料的解冻
• 空气解冻法:在室温低于15℃的条件下进行自然解冻,此 法适宜于春秋季节,并适于体型较大的原料
• 水解冻法:一般分为流动水解冻和淋水解冻,适宜于体型 较小的水产原料。
二. 超高压杀菌技术
超高压杀菌技术虽然在水产品贮藏及加工中显示出广泛的应 用前景,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 讨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是将来要重点考虑的。
超高压装置需要较高的投入:须解决其高成本的问题,这一点严重制约着工业化推 广 工作容器较小:超高压设备的工作容器较小,批处理量少,且多属于间歇式操作, 很难满足生产需要。 影响超高压处理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压力、时间、温度、施压方式及原料的 特性(如化学组成、水分活度、pH、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添加物)等,而这些因 素对水产品超高压处理效果的影响目前研究不多,需要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研究。
水产加工原料课件

还有较多量的主要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等) 以及各种微量调节蛋白等。
肌球蛋白约占肌原纤维总量的一半。鱼类肌球蛋白的
基本结构和生物化学功能与兔肉的肌球蛋白相同,其氨 基酸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几乎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就 是稳定性很差,几种鱼类肌原纤维的温度稳定性列于下表。
第30页,幻灯片共63页
第40页,幻灯片共63页
1、非蛋白态氮化合物
游离氨基酸: 含量最多。虾蟹类含特种氨基酸多,无 脊椎动物肉中普遍含精氨酸多 。
低分子肽类 :肌肽 、鹅肌肽 、蛇肉肽 核苷酸及其相关物质 :腺膘呤核苷酸占核苷酸量的90
%以上。 氧化三甲胺和尿素 :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中的浸出物
成分,淡水鱼中完全不含氧化三甲胺。
占其全蛋白质量的60%一70%,是以肌球蛋白和肌动蛋
白为主体组成的、可支撑肌肉运动的结构蛋白质,由肌球蛋 白为主组成肌原纤维的粗丝,由肌动蛋白为主组成肌原纤维 的细丝,但在鱿鱼、乌贼类、贝类、虾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
肌肉中,还含有副肌球蛋白,如在乌贼的肌原纤维中含10%
一15%,在扇贝的横纹肌中含3%,在牡蛎的横纹肌中含 19%。
鱼肉鲜度降低或经冷冻贮存后,其肌球蛋白 就会变性,因而使其失去对加工鱼糜的适应 性。所以,在加工时若使用肌原纤维不稳定 的鱼种作为原料,应特别注意对原料的处理。
第32页,幻灯片共63页
(三)、脂类
1、种类 蓄积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贮存于体内
用以维持生物体的能量; 组织脂肪:作为细胞膜的构成成分存在于
是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连接蛋白构成的结缔 组织蛋白。
鱼肉与家畜肉相比,鱼肉含肌原纤维蛋白多, 而含基质蛋白之量很少,故肉质较软。 软骨鱼多于硬骨鱼。 褐色肉高于普通肉
肌球蛋白约占肌原纤维总量的一半。鱼类肌球蛋白的
基本结构和生物化学功能与兔肉的肌球蛋白相同,其氨 基酸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几乎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就 是稳定性很差,几种鱼类肌原纤维的温度稳定性列于下表。
第30页,幻灯片共63页
第40页,幻灯片共63页
1、非蛋白态氮化合物
游离氨基酸: 含量最多。虾蟹类含特种氨基酸多,无 脊椎动物肉中普遍含精氨酸多 。
低分子肽类 :肌肽 、鹅肌肽 、蛇肉肽 核苷酸及其相关物质 :腺膘呤核苷酸占核苷酸量的90
%以上。 氧化三甲胺和尿素 :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中的浸出物
成分,淡水鱼中完全不含氧化三甲胺。
占其全蛋白质量的60%一70%,是以肌球蛋白和肌动蛋
白为主体组成的、可支撑肌肉运动的结构蛋白质,由肌球蛋 白为主组成肌原纤维的粗丝,由肌动蛋白为主组成肌原纤维 的细丝,但在鱿鱼、乌贼类、贝类、虾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
肌肉中,还含有副肌球蛋白,如在乌贼的肌原纤维中含10%
一15%,在扇贝的横纹肌中含3%,在牡蛎的横纹肌中含 19%。
鱼肉鲜度降低或经冷冻贮存后,其肌球蛋白 就会变性,因而使其失去对加工鱼糜的适应 性。所以,在加工时若使用肌原纤维不稳定 的鱼种作为原料,应特别注意对原料的处理。
第32页,幻灯片共63页
(三)、脂类
1、种类 蓄积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贮存于体内
用以维持生物体的能量; 组织脂肪:作为细胞膜的构成成分存在于
是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连接蛋白构成的结缔 组织蛋白。
鱼肉与家畜肉相比,鱼肉含肌原纤维蛋白多, 而含基质蛋白之量很少,故肉质较软。 软骨鱼多于硬骨鱼。 褐色肉高于普通肉
《水产品加工学》教学课件—第3章 水产品加工原料的化学组成

(一)鱼贝类肌肉蛋白质
2. 肌肉蛋白质的组成
粗丝——肌球蛋白 细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具有ATP酶的活性,在冷冻、
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变性, 使ATP酶活力下降,溶解度 降低——是肌肉蛋白质变性 的重要指标。
肌
肌球蛋白(moysin)
肌肉的收缩
原
肌动蛋白(actin)
肌动球蛋白 和死后僵硬
肌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溶解性存在位置代表例肌浆蛋白质2050水溶性可溶于水和低离的子强度的i005015的的中性缓冲液肌细胞间或肌原纤维间糖酵解酶肌酸激酶小清蛋白肌红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质5070盐溶性可溶于高离子强度i05的中性缓冲液肌原纤维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基质蛋白质10不溶性不溶于水和低离子强度的中性缓冲液肌隔膜肌细胞膜血管等结缔组织胶原蛋白i05cizi2式中
粗蛋白量
22.3 25.3 17.8 18.9 21.5 21.1 19.1 21.1 21.9 9.0 14.3 17.2 17.2 23.3
蛋白态氮
3.19 3.29 2.54 2.64 3.12 2.27 2.77 2.98 3.14 1.17 1.77 2.18 1.95 2.80
纯蛋白质
19.9 20.6 15.9 16.5 19.5 14.2 17.3 18.6 19.6 7.3 11.1 13.6 12.2 17.5
在红藻和蓝藻中,参加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是与水溶性蛋白结合的藻 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有红、粉红和蓝色三种。
藻胆蛋白
水产加工工艺学
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 藻蓝蛋白(phycocyanin) 异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
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PPT学习教案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大量副产物和废弃物产生。 原料(约30%~50%)最后成为副产物和废弃物。
第31页/共85页
2、食品废物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特点
(1)主要成分
食品废物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和食用过程中 产生的剩余。从化学组成上, 有碳水化合物、纤维 素、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 其中以有机组分为主 , 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 食品废物中的各成分含量( 以干物质计) :
第1页/共85页
水产食品
普通水产品:以保存为目的 的初级加工
预制水产品:不需清洗直接
烹调
第2页/共85页
即食水产品
3、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现状
水产品以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
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
的首选食品之一。正因如此,水产品质量安全
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费者的关注。我国水产品总
因温度的降低而延缓,从而保持鱼体的鲜度。但是,
冷却并不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和鱼体死后变
化的过程。因此,用冰鲜冷却的方法,保鲜时间一般
不超过2 ~ 3周。
第15页/共85页
2、冷冻水产品
将新鲜或经处理后的水产品再行冷冻冷藏 微生物作用就变得很微小。 酶的反应受到严重抑制,水产品的化学变化就会缓
根据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的原则发展水产 加工业,建立冻、罐头、鱼糜制品、鱼粉鱼油等 工厂,形成冻水产品、腌干水产品、水产罐头、 调味水产品、鱼糜制品、鱼粉、海藻食品、海藻 化工、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水 产工艺品等十几个行业门类。
第12页/共85页
发展趋势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 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 进建立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 体系。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产 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第31页/共85页
2、食品废物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特点
(1)主要成分
食品废物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和食用过程中 产生的剩余。从化学组成上, 有碳水化合物、纤维 素、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 其中以有机组分为主 , 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 食品废物中的各成分含量( 以干物质计) :
第1页/共85页
水产食品
普通水产品:以保存为目的 的初级加工
预制水产品:不需清洗直接
烹调
第2页/共85页
即食水产品
3、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现状
水产品以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
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
的首选食品之一。正因如此,水产品质量安全
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费者的关注。我国水产品总
因温度的降低而延缓,从而保持鱼体的鲜度。但是,
冷却并不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和鱼体死后变
化的过程。因此,用冰鲜冷却的方法,保鲜时间一般
不超过2 ~ 3周。
第15页/共85页
2、冷冻水产品
将新鲜或经处理后的水产品再行冷冻冷藏 微生物作用就变得很微小。 酶的反应受到严重抑制,水产品的化学变化就会缓
根据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的原则发展水产 加工业,建立冻、罐头、鱼糜制品、鱼粉鱼油等 工厂,形成冻水产品、腌干水产品、水产罐头、 调味水产品、鱼糜制品、鱼粉、海藻食品、海藻 化工、海洋保健食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水 产工艺品等十几个行业门类。
第12页/共85页
发展趋势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 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 进建立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 体系。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产 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水产品加工工艺

第三章 水产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 水产原料 一:水产原料特性 多样性 多变性(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不同季节
鱼体成分的变化 ) 易腐败
精品课件
二 鱼贝类的主要化学成分 1.蛋白质 ※新鲜鱼肉中约含15~23%的蛋白质,因鱼种
及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鱼类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比较丰富, 但缺
乏肉基质蛋白。
(2)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 (3)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低温或冷冻的作用就是抑制食品中物质
的变质反应速度。
精品课件
4、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 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 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 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 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 食品的首度问世。
精品课件
(二)食品的冷却
1、冷却的目的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肉类冻结前的预冷;分 割肉的冷藏销售;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2、冷却的方法 •接触冰冷却法 •空气冷却法 •水冷法 •真空冷却法
精品课件
⑴ 碎冰冷却 特点
⑵冷风冷却 用于果蔬类的高温库房 肉类的冷风冷却装置 隧道式冷却装置
精品课件
⑶冷水冷却 浸入式 喷雾 淋水式
•当然,冻藏食品需要大量制冷设备、冻藏设施和专 门的商品销售网,因而也有其局限性。
精品课件
1、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 冻结点: 共晶点:(低共熔点 Eutectic point,
Cryohydric freezing point) 水产品中水分全部冻结的温度(- 60℃) 冻结率: 冻结曲线:冻结过程中,水产品温度随时间下降
第一节 水产原料 一:水产原料特性 多样性 多变性(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不同季节
鱼体成分的变化 ) 易腐败
精品课件
二 鱼贝类的主要化学成分 1.蛋白质 ※新鲜鱼肉中约含15~23%的蛋白质,因鱼种
及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鱼类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比较丰富, 但缺
乏肉基质蛋白。
(2)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 (3)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低温或冷冻的作用就是抑制食品中物质
的变质反应速度。
精品课件
4、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 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 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 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 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 食品的首度问世。
精品课件
(二)食品的冷却
1、冷却的目的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肉类冻结前的预冷;分 割肉的冷藏销售;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2、冷却的方法 •接触冰冷却法 •空气冷却法 •水冷法 •真空冷却法
精品课件
⑴ 碎冰冷却 特点
⑵冷风冷却 用于果蔬类的高温库房 肉类的冷风冷却装置 隧道式冷却装置
精品课件
⑶冷水冷却 浸入式 喷雾 淋水式
•当然,冻藏食品需要大量制冷设备、冻藏设施和专 门的商品销售网,因而也有其局限性。
精品课件
1、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 冻结点: 共晶点:(低共熔点 Eutectic point,
Cryohydric freezing point) 水产品中水分全部冻结的温度(- 60℃) 冻结率: 冻结曲线:冻结过程中,水产品温度随时间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扇贝加工技术
17
扇贝(Scallop)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 Bivalvia),异柱目(Anisomyaria),扇贝科(Pectenidae)。
A. 海湾扇贝
B. 华贵栉孔扇贝
C. 虾夷扇贝
D. 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质量损失随着加工的延长或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剧。水分含量的多少、存在的状 态不仅与加工方法、工艺有关,还直接影响产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和外观质量。
热加工过程中海参体壁质量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
8
3. 海参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一)海参质量和组织结构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不同加热时间对组织结构也影响很大。
2
什么是海珍品?
在中国传统饮食和医药中,一些特殊品种的海产品不仅可以作为食 物,还具有一定的营养和医疗功效,被称为海珍品
海珍品是指海产品中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品种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海参、鱼翅、鲍鱼、鱼肚——海中四珍 比较常见的海珍品:海参、鲍鱼、扇贝、海胆、牡蛎……
3
第一节 海参制品的加工工艺
B-内侧: 5-左侧壳肌痕;6-右侧壳肌痕
鳃;5-外套膜;6-右壳肌;7-生殖腺;8-胃
2.鲍鱼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一)鲍鱼的质量和组织结构变化 热加工过程中,鲍鱼腹足内的水分、蛋白质、糖和矿物质等成分会随着加热 时间的延长逐渐损失,从而导致鲍鱼腹足的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热加工过程中鲍鱼腹足质量的变化
(三鲍)鱼鲍→鱼验罐收头→及预软处包理装→即分食级鲍→鱼预煮→装罐→注汤→预封→排气及密封→杀菌→ 冷却→检验→包装→成品
(四1.)鲍鲍鱼鱼的高多值糖化制产品品 鲍鱼内脏→匀浆→酶解→离心→上清液→真空浓缩→醇沉→真空干燥→多糖粗品→溶
解→柱层析→醇沉→离心分离→真空干燥→检验→成品。 2.鲍鱼多肽制品
第十三章 海珍品)加工后可长期贮存的干海参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海珍品加工工艺?
学习目标
➢ 能识别并区分海参、鲍鱼、扇贝、海胆等海珍品的主要形态特征; ➢ 能了解海参自溶的本质及海参在自溶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 掌握海参、鲍鱼、扇贝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 ➢ 能通过调研总结海珍品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海参体壁热加工控制曲线
A. 海参体壁失水平衡曲线; B.为海参吸水起始线; B´为海参体壁热加工控制曲线; C.(C´)为海参体壁热加工临界曲线
10
4. 加工实例
1干海参 2盐渍海参 3即食海参 4单冻海参 5其他海参制品
**兼具原料与产品特性的海参制品:干制海参、盐渍海参
11
第二节 鲍鱼加工工艺
海参体壁自溶过程中胶原纤维结构的变化 A. 新鲜海参;B自溶6h;C自溶24h;D自溶48h
诱导海参体壁自溶后表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A.对照组(未经UV照射组;B~F. UV照射后细 胞超微结构;
7
3. 海参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一)海参质量和组织结构变化 海参热加工的质量损失主要是海参收缩失水引起的。对新鲜海参进行热加工,海参
4
1. 海参的形态特征
海参典型的体型为短到长的圆筒状,长10~20 cm,特大的可达30 cm 。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海参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1-口;2-疣足;3-触手;4-石灰环(喉壁);5-肠道;6-收缩肌;7-肛门
5
2. 海参的自溶
(一)海参自溶与自溶酶 海参自溶,主要是由于对体壁胶原蛋白有特异降解作用的金属蛋白酶以及存在 于内脏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引起的。
线;C. 鲍鱼腹足热加工临界曲线 I. 鲍鱼腹足加工未熟化区域;II. 鲍鱼腹足适宜 加工控制区域;III.鲍鱼腹足加工过熟化区域
3.加工实例
(鲍一鱼)→干预鲍处鱼理→腌渍→清洗→煮制→干燥→成品。
(二)冷冻鲍鱼 1、冻鲍鱼肉 鲍鱼→去壳洗涤→称重装盘→速冻→脱盘镀冰衣→包装入库→成品 2、冻全鲍鱼 鲍鱼→刷洗→称重装盘→速冻→脱盘镀冰衣→包装入库→成品 3、冻煮鲍鱼 鲍鱼→验收→预处理→分级→预煮→称重装盘→速冻→脱盘镀冰衣→包装入库→成品
扫描电镜下新鲜海参体壁的组织结构
扫描电镜下60℃处理不同处理时间下海参体壁结构
9
3. 海参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二)海参的质构控制 热加工过程中海参体壁的质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嫩度
2. 硬度
3. 弹性
4. 咀嚼性 5. 回复性
海参体壁热加工控制曲线反映了热加工过程中海参体壁品质的变化规律,也是 海参体壁的胶原蛋白性质及其质构在加热过程中内在规律的体现。、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oensis)
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18
1.扇贝的形态特征
扇贝壳内面为白色,泛珍珠光泽,其内部主要构造如图,包括中肠腺、闭壳肌 、生殖腺、腮和外套膜等,其中,闭壳肌是扇贝的主要可食部位。
(二)宏观形态变化 利用紫外线刺激海参自溶的过程中,其发生的宏观形态变化如图所示。
海参经UV(30 W)照射后的宏观形态变化 (三)组织形态变化
海参自溶过程中,其体壁部位组织形态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6
2. 海参的自溶
(四)超微结构变化 海参自溶过程中,其体壁部位组织形态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海参体壁经UV照射诱导自溶前后表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表现出了细胞 自溶的证据。
加热过程中鲍鱼腹足中间部位纵切面在透射 电镜下的组织结构
A. 鲜活;B-80℃加热1 h;C-100℃加热1 h
2.鲍鱼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二)鲍鱼的熟化 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是评价肉类食品熟化的重要指标。
热加工过程中鲍鱼腹足质量的变化
鲍鱼腹足热加工控制曲线 A. 鲍鱼腹足熟化曲线;B. 鲍鱼腹足过熟化曲
12
1.鲍鱼的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 鲍鱼的贝壳俗称“石决明”,为珍贵的中药材,内含碳酸钙、壳角质、氨基酸以 及多种微量成分。其主要形态如图所示:
(二)内部构造
鲍鱼的软体部分如图所示:
皱纹盘鲍的外壳形态
鲍鱼主要的内部构造
A. 外侧:1-壳孔;2-体螺层;3-生长线;4-壳顶; A-正面:1-头触角;2-足;B-反面: 3-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