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主编? 药理学? 第 5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竺心影, . = = > ? 5 > 9 主编? 实用新药特药手册? 第 5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戴德银, . = = < ? ; = 8 王立普, 黄云峻? 苯并咪唑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国 - 宋兆立, 医院药学杂志, , ( ) : . = = = . = . 8 ; 奥 美 拉 唑引 起 的 暴发 性 肝 衰竭? 国 外医 学・内 科 学 分册, 8 李 德旺? , ( ) : . = = -5 96 5 ; 8 奥美拉唑引起肾衰? 药学进展, , ( ) : > 浩 言? . = = . ; . ; = 洛赛克? 德国医学, , ( ) : . = = . 9 5 ; = 6 田德安? 奥美拉唑内分泌不良反应? 中国新药杂志, , ( ) : ; 黄 跃? . = = 5 8 8 8 译? 奥美拉唑诱发荨麻疹? 中国医学论坛报, , ( ) : < 任 方, . = = 9 . ; 泰胃美与阿莫西林长期合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观 = 林碧云? 察? 福建医药杂志, , ( ) : . = = ; . = 5 < < [作者简介] 赵延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桂林 > ) 。 8 . 9 9 5 ( . = = = 2 9 ; 2 . - 收稿)
医药导报5 9 9 9年6月第. =卷第-期
・5 ; -・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
效的卓 艾综合征患者有效。比用传统的 / 2 5受 体拮抗剂的治愈率高, 速度快, 不良反应少。还对重症消化道 溃疡出血,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不良反应 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 偶见恶心、 腹泻、 便秘及气胀。有人
" 作用特点 该药口服后能在67内有效地降低胃酸, 5 87后减少 6 9 : 硫醚和羟基 ! ; 9 :刺激性胃酸的分泌。本品全部代谢为磺基、 奥美拉唑等-种代谢物 , 经尿排泄, 尿中未发现原形药物。 < 9 : 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 血浆半衰期9 。 > :, ? > ! . ? >7 #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返流性食管炎, 每日早晨口服5 , 不可咀嚼; 对用其他治疗而不愈的患者, 9" @ 每日早晨口服8 ; 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 胃溃疡 9" 5!- 周; @ 和返流性食管炎疗程通常 8 艾综合征, 推荐首剂 !< 周。对卓 2 量为6 / , 每天早晨服, 然后按不同病情调节剂量为 9" 5 9! @A / , 其疗程视临床情况而定, 但 !< / 应分 5 次 A 9" A 时, . 5 9" @ @ 服用。 $ 疗效评价 本品5 / , 早晨口服, 9 ! 8 9" A 8 周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 @ 疡的愈 合 率 = 明显优于 / 9 ? 9 : != ; ? 9 :, 5 受体拮抗剂及 硫糖铝、 胶体铋剂和大剂量抗酸剂的疗效。对 / * B C 5、 5 受体拮 抗剂治疗6周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改用本品 5 / , 9" A 8 @ 周后愈合率< 对/ 9 ? 9 :, - 个月无效的胃 5 受体拮抗剂治疗 !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的抗消炎性溃疡药。

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细胞中的“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

该药1979年由瑞典制药公司合成。

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在1987年在瑞典上市。

在早期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中发现,吡啶硫代乙酰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不能作为抗酸药物。

随后进行了以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的结构改造研究。

发现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替莫拉唑()具有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且该作用不是通过拮抗H2受体而产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弱碱性,容易通过细胞膜,在到达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与其中的氢离子作用,离子化后的活性化合物对酶有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使早期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集中在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中。

在一系列苯并咪唑化合物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对治疗确实有效、副作用小的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命名:()-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苯并咪唑化学式:C17H19N3O3S奥美拉唑在体外无活性,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依次转化成螺环中间体、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等形式。

研究表明,次磺酰胺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与酶上的裗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使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

实际上,奥美拉唑是其活化形式次磺酰胺的前药。

因次磺酰胺的极性太大,不被体内吸收,也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

而在本药物的作用部位胃部,能集聚奥美拉唑,并有使其活化的条件,这使奥美拉唑成了次磺酰胺的理想前药。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服药2h 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h。

单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

由于其强力抑酸作用,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溃疡病经过这种药物治疗即可得到治愈。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近年来,胃肠炎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和健康问题。

为了找到一种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开始将奥美拉唑与间苯三酚联合使用。

本文将对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的胃部不适感。

间苯三酚则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的使用是基于这两种药物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症状和促进病情的康复。

从临床观察来看,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首先,该联合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胃痛、腹泻等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奥美拉唑具有减少复发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再次发作。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促进胃部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减少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加速病情的康复进程。

然而,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治疗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

其次,奥美拉唑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头晕、腹泻等,需要患者注意。

此外,奥美拉唑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身体的钙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医生权衡利弊后给予。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医生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在给予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饮食控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重口味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最后,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然而,该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谨慎把握。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胃炎和胃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炎和胃溃疡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药物作用机制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粘膜上皮细胞内的H+/K+ ATP酶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胃粘膜的损伤。

阿莫西林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进而杀灭细菌。

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可以同时抑制胃酸分泌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对治疗胃炎和胃溃疡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临床应用效果1. 治愈率显著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胃溃疡的治愈率非常显著。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治疗过程中,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0%以上,长期治疗效果更佳。

2. 缓解症状明显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不仅可以加快溃疡面愈合,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如胃痛、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3. 减少复发率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或阿莫西林相比,联合使用两者在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复发率方面效果更好。

通过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避免细菌对单一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三、安全性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的安全性较高。

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等,但大多较为轻微,并且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阿莫西林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但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而且,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时,可以相互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四、总结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联合使用两者能够同时抑制胃酸分泌和杀灭幽门螺杆菌,从而在治愈率、症状缓解和复发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胃灼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将对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浅层组织的慢性炎症变化。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胃灼热、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黑便、呕血等并发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壁上皮细胞中的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双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黏膜的刺激,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胃炎症状。

在临床上,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通常以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的形式使用。

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两次,联合阿莫西林1g口服,每日两次,疗程为7-14天;四联疗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种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以增强杀菌作用。

三、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

联合应用还具有减少并发溃疡和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还能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促进胃黏膜愈合。

在一项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将190名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和单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探讨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分析及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分析及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分析及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胃酸抑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从药理特点入手,分析了奥美拉唑的药学特性,探讨了其在胃酸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文章比较了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的优缺点,讨论了其剂量调整与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总结了奥美拉唑在胃酸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特性,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学药理、胃酸相关疾病、临床应用、药物比较、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需求胃酸相关疾病是指由胃酸过多或胃酸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胃痛、消化不良、胃灼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酸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1.2 奥美拉唑的药理特点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属于临床常用的抗酸药物之一。

它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黏膜细胞的H+/K+-ATPase,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

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奥美拉唑具有更强的疗效和更持久的作用时间。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共价结合H+/K+-ATPase,形成永久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胃酸的产生。

奥美拉唑在胃酸相关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症状。

奥美拉唑还具有消炎抗菌、促进溃疡愈合、减轻胃肠道出血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奥美拉唑具有较好的药理特点,在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奥美拉唑的药学特性分析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胃壁上质子泵的H+/K+-ATP酶,从而降低胃酸水平。

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引言:重型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其对消化道保护、感染预防和营养支持的作用。

奥美拉唑的消化道保护作用:重型烧伤患者常伴有消化道损伤,包括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等。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研究显示,奥美拉唑能够显著减少重型烧伤患者的消化道溃疡发生率和出血风险。

此外,奥美拉唑还能够促进胃黏膜血流量的恢复,加速消化道黏膜的修复过程。

因此,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消化道保护作用。

奥美拉唑的感染预防作用:重型烧伤患者由于烧伤面积广泛,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胃内细菌的杀伤作用,可能增加胃内细菌的数量。

然而,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并不增加重型烧伤患者的感染风险,反而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这可能与奥美拉唑降低胃酸分泌导致胃内pH值升高,减少胃内细菌的转移至呼吸道有关。

此外,奥美拉唑还能够减少胃酸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降低细菌的侵袭性。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具有预防感染的潜力。

奥美拉唑对营养支持的作用:重型烧伤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吸收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奥美拉唑能够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肠道环境,促进胃肠道的功能恢复。

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联合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高重型烧伤患者的营养摄入量,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奥美拉唑还能够减少胃酸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降低胃肠道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营养吸收和利用。

因此,奥美拉唑在重型烧伤患者中的营养支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不仅在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重型烧伤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奥美拉唑临床新应用

奥美拉唑临床新应用
于 胃黏膜壁 细胞 , H 从 胞浆 内向 将
4 体 外 循环 手术 中奥美 拉 唑对 胃肠 道保 护作 用
消化道并发症是体外 循环心脏手术后死亡率较高的并
胃腔转移 , 与从 胃腔进入胞 浆 的 K 交换 , 降低壁 细胞 中的
H 一 一 T K A P酶 ( 质子泵) 的活性 , 抑制壁 细胞泌酸 , 而 从
逆转耐药 的一种有 效方法 , 质子 泵抑 制剂通 过抑制质 子泵
的功能 , 改变 p H梯度 而阻断微环 境 的酸 化 , 增强 化疗药物 对肿瘤治疗 的效 果。 6 药 物相 互作 用 奥 美拉唑与对幽 门螺旋杆 菌 敏感 的抗生 素合用 , 治 对 疗 幽门螺旋 杆菌有协 同作用 ; 四环素在碱性条件下 , 易形成 难溶性游离型 四环 素 , 易吸 收 , 不 致血 药浓 度下 降 , 与奥美 拉唑合用会提高 四环素 的血药 浓度 ; 氨苄西 林和酶 化物 只 有在酸性条件下 吸收完全 ; 奥美拉 唑使 酮康唑的吸收减 少 , 血药浓度 降低 ; 奥美拉唑 的强力 抑酸 , 可阻止胰酶在 胃中的 分泌 , 高胰酶 在小肠 中的生物 利用度 , 提 奥美拉唑和胰酶合
奥美拉唑临床新应用
郝 菲
( 中国人 民解放军一六一 医院药械科
武汉
40 1) 3 00
中图分类号 :9 R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5 3 2 0 ) 0— 4 0— 2 10 —13 (0 8 1 0 7 0
奥美拉 唑( m rr o , O epa l 简称 O ) 一类强 效 胃酸 分 ze ME 是
用。
抑制基础 胃酸和刺激引起 的胃酸分泌 。本类药 又称 为质子 泵抑制剂 , 具高度选择性 , 可形成 完全 无酸 状态 , 同时本 品 可使壁细胞 对 任何 刺激 引起 的泌 酸 作 用均 有 抑制 作 用 。 奥美拉唑除了对 胃溃疡 、 流性食 管炎 、 一艾 综合征 、 返 卓 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
【摘要】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其基本结构是
甲基吡啶-甲磺酰一苯并咪唑,吸收入血后,进入到壁细胞分泌小
管腔内,与h结合质子化后不能再反弥散入细胞膜而局部聚集,分
解为活性形式一一次磺酰胺而发挥作用,这些活性物与h.+-k.+酶
α-亚单位上的半胱酸残基(cys)中的硫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
不可逆地使酶失活,直到新的h.+-k.+atp酶合成才能恢复泌酸活
性。奥美拉唑于1988年问世,是应用于临床的第一种质子泵抑制
剂,已被公认为治疗酸相关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幽门罗酸杆菌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急
性大出血等,也可用于预防和改善某些药物所致的胃肠道损伤。现
将奥美拉唑的几种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药物疗效比较综述如下。
【关键词】
奥美拉唑;有效率;临床应用
1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
1982年首次报道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对各种刺
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奥美拉唑20~40 mg口
服能保持胃内ph3以上达20 h,为溃疡愈合创造有利环境,且由于
抑制酸后的负反馈作用,引起高泌素血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从
而加速溃疡的愈合,现将奥美拉唑治疗30例消化性溃疡病与进口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的疗效比较。
1.1 病例选择经胃镜证实活动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6例,
男46例,女2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7例,胃溃疡19例,随机
分为a组口服国产奥美拉唑30例,b组口服进口奥美拉唑36例,
每日清晨a组合b组分别空腹口服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20 mg,qd,
疗程为4wk。
1.2结果a组合b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96%;胃溃疡的有效率为88%、90%;上腹疼痛缓解率a组用药d1缓
解13例,占43%,d2缓解9例,占30%,d3缓解4例,占13%,d4
缓解2例,占7%,d5缓解2例,占7%,5 d内上腹缓解率为100%。
b组用药d1缓解20例,占56%,d2缓解11例,占30%,d3缓解5
例,占14%,3 d内缓解率100%,2组间无明显差异。由以上可得
知,用国产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文献报告的结果
相同,疼痛缓解迅速,不良反应少,与进口奥美拉唑一样安全有效。

2奥美拉唑预防因腹部放疗引起的呕吐
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引起呕吐很常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形
成的最终环节,使壁细胞中的h.+不能转运与胃腔中而减少胃酸达
到治疗的目的。
2.1病例选择现选择腹部肿瘤患者36例作为预防呕吐的观察对
象,其中男24例,女12例。每天放疗前给予奥美拉唑20 mg,po,
qd,3 d后,对未呕吐者停用奥美拉唑,观察腹部放疗有无呕吐,
36例患者在放疗前1 h口服奥美拉唑20 mg,然后腹部放疗,1次
/d,连续3 d,观察记录呕吐情况,然后凡在以上3 d后,服奥美
拉唑有效者,停服奥美拉唑单独行腹部放疗,连续3 d检验呕吐与
停药的关系。判定标准中的5级判定:0级,无呕吐;1级,1次/24
h;2级,2~5次/24 h;3级,6~10次/24 h;4级,>10次/24 h,
本文以0~1级作为无呕吐,2~4级作为呕吐。
2.2结果36例放疗患者前1 h服奥美拉唑20 mg,服药d1有28
例不呕吐,无呕吐率为78%,d3有34例不呕吐,无呕吐率为94%,
34例服奥美拉唑预防有效者停服奥美拉唑单独行腹部放疗,24例
停药d1呕吐复发,复发率为71%,10例无呕吐,无呕吐率为29%,
34例停药d3呕吐复发,复发率为88%,4例无呕吐,无呕吐率12%。
综上认定,36例患者经腹部放疗后,未用奥美拉唑预防未呕吐患者
在d1为12/36,d3为6/36;而应用奥美拉唑后,未呕吐患者在d1
和d3为28/36和34/36.由以上数据可得知每天服奥美拉唑20 mg
即可达到预防辐射呕吐的效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证明了应用奥美
拉唑预防放疗引起的呕吐疗效显著。
3奥美拉唑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
以安慰剂为对照,比较间歇奥美拉唑(每周末每日口服20 mg,
连续三天),与维持奥美拉唑(每日10 mg)6个月以预防十二指肠
溃疡复发的疗效。
3.1病例给药方法将195例内镜证实十二指肠溃疡直径大于5 mm
和曾经接受奥美拉唑疗效2~8周后获得溃疡愈合的门诊患者随机
分为三组,一组每周末三天连续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 mg,二组每
日口服奥美拉唑10 mg,三组服用安慰剂,疗程为6个月。
3.2结果3.6月时内镜证实溃疡复发率在奥美拉唑20 mg组分别
是16%、23%;奥美拉唑10 mg组为21%、27%;安慰剂组为50%、67%。
本资料充分显示每日服用奥美拉唑20 mg间歇治疗和每日10 mg组
持治疗均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血液和生化检查证实两
种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是安全的,均能被很好地耐受,而且间歇治
疗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终
环节,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的特点,是治疗相关疾病安全有
效的药物之一,与其他类型的抗酸药物相比较有效率要高,而且国
产奥美拉唑疗效确切,价格较低,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因此适用
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runerg.chengj(刘厚钰译).中华消化杂志,1991,11:
295-297.
[2]张贤康.新药与临床,1992,11:286-828.
[3]陈中和.新药与临床,1994,13:29-30.
[4]labenz j, gyenese, ruhl gh, borsch g, gut ,1993,
34:1167-1170.
[5]赵丽亚,刘厚钰,朱无难.中国消化杂志, 1990,10:338-340.

[6]胡建平.中华消化杂志, 1993,13:360.
[7]wittes re, ed, manual of oncologie therapeuties,
philadelphia: lippcott,1983:628-629.
[8]张尤历,刘厚钰,周康.中华消化杂志,1993,13:280-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