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教案(第一章)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一章)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一章)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模版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本模版为根据一般情况制定或编写的常规模版;

使用过程中请根据结合您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本文档为word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第一章绪论

【课时安排】

前言1学时

1.1 基本概念1学时

1.2 聚合反应与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学时

1.3 聚合物的分类1学时

1.4 聚合物的命名1学时

1.5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1学时

总计8学时

【掌握内容】

1. 高分子基本概念:单体、高分子、聚合物、低聚物、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主链、侧链、端基、侧基、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等。

2. 聚合反应;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

3. 从不同角度对聚合物进行分类。

4. 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

5.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熟悉内容】

1. 系统命名法。

2. 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

【了解内容】

1. 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

2.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的辨析。

2. 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的区别与联系;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1. 掌握高分子化学相关基本概念。

2. 能对几对重要概念进行辨析。

3. 能按规范写出正确的聚合物名称、分子式、聚合反应式。

4. 树立对高分子化学学科正确的认识观。

前言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材料的定义与类别

二材料发展史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二节高分子科学

一定义及体系

二优点

三发展史

四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现状

五高分子化学课程要求

【授课时间】1学时

【教学重点】高分子科学定义及体系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科学体系范畴,了解高分子化学发展简史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材料的定义与类别

1 定义: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

2 分类

按作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化学组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按使用领域:建筑材料、医用材料、电子材料、耐火材料……

二材料发展史

天然材料→烧结冶炼材料→合成材料→可设计材料→智能材料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使用性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二节高分子科学

一定义及体系

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改性,高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能,聚合物的成型加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几个领域。

高等高分子教案

高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0h) 主要内容 高分子科学概况及发展进程 高分子合成原理(缩和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型聚合、共聚合四大类合成反应及其实施方法) 高分子链结构(进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聚集态、晶态、非晶态、取向态、共混结构、超分子聚集态) 高聚物的转变与松弛(分子运动特征、玻璃划转变) 高聚物的高弹性和粘弹性 高聚物流体的流变性(粘性流动和弹性效应及其表征)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特征(应力应变、断裂与强度) 高分子溶液(溶解特性、溶液的多分散性、依数性、热力学性质) 高聚物的电、光、透气及粘合性能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基础)1-5 第二部分(基本教材)1-2 第三部分(扩展与提高)1-6 第四部分(相关读物)1-14 第五部分(期刊、杂志)1-8(中文1-6,英文1-2) 第六部分(2000年以后相关的新书) 高分子 1、定义:分子量<105为高分子 分子量在104~106为大分子 2、命名: (1)单体名称前冠以“聚”:聚乙烯、聚氯乙烯…… (2)原料简名后缀以“树脂”:苯酚+甲醛→酚醛树脂尿素+甲醛→脲醛树脂 (3)以聚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特征命名:聚酰胺、聚酯、聚氨酯…… (4)商品名称或外文缩写名称: 高聚物的分类 高聚物的分类有四种方法: 1按分子链分为直链、支链 2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3按反应类型分为加聚和缩聚 4按电性分(阴、阳、非离子)

由于聚合物主要是作为材料来使用,故按上述第二种分类最具有实际意义,可分为四类:1橡胶(或弹性体):是指常温下形变可恢复的材料,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它可以产生很大的形变(达1000%),外力去掉后能迅速恢复原状。最典型的是硫化的天然橡胶。 2塑料: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外力去掉后不能完全恢复或不恢复的材料。这种材料被破坏时既可表现出韧性,也可表现出脆性。实际中,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添加各种助剂和填料而制成的材料,按其受热时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前者受热后软化或熔化,冷却后定型,且此过程反复进行;后者是首次受热即塑化或软化,一旦加工成型后再受热(有一定限度)也不软化了。 3纤维:分子在牵伸方向上是有序排列,在这一方向上拉伸强度高,受力时形变较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二十,纤维的力学性能在0~150℃范围内比较稳定。 注:塑料、橡胶、纤维被誉为三大合成材料,其间有时很难严格区分,例如:聚氯乙烯是典型的塑料,但也可抽成纤维,若适量添加增塑剂,又可制成类似橡胶的软制品。又如聚酰胺、聚对苯甲酸乙二酯,既是很好的纤维材料,也可作工程塑料。 4功能高分子:主链或侧链带有反应性官能团,并具有可逆或不可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活性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按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1)化学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固定化酶等);(2)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各种分离树脂和各种分离气体和液体的膜材料):(3)光功能高分子(感光树脂);(4)电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电池,静电复印,全息记录材料,压电与热电高分子,驻极体等);(5)生物功能高分子(人工生物体软硬组织,高分子药物及药物载体)。 高分子科学概况 1、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 2、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高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加工性能和实用性的关系,结构与性能的 表征方法。 3、高分子工程学: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工程学以及各种生 产过程的模拟优化问题。 4、高分子生物学:高分子与生物化学交叉的新学科(目前正处于交叉形成阶段)。 关系:前两者是后两者的基础,3是形成较晚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水平是现阶段某个国家高分子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是目前形成最晚的分支之一,其研究水平是现阶段某个国家高分子技术和生物学技术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分子科学的学科背景 高分子科学自上世纪20~3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步形成以来,已经走了近80年的发展历程。(1)在学科领域上,由惟一的高分子化学学科逐步发展为多分支学科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学,高分子生物学(98年以后)。(2)在学术内涵上,由仅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拖长出高分子链及其聚集态结构,聚合物成型及其结构控制研究以及不断推出的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3)在社会影响上,由当初仅是对新奇化合物的学术兴趣,发展到当今成为高分子产业的相关理论基础,并推动着高分子新产业形成及发展,其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高分子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1)人类社会及国民经济对高分子新材料的不断需求。(Langmur等,“单分子吸附理论”与“多元共聚理论”相结合生产超轻、超薄材料)(2)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如高分子生物學的興趣的興起、交叉,物理學、高分子化學形成高分子物理學;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高分子物理學、高分子化學与加工、機械及加工→高分子工程;高分子學、生物學、電子學、醫學→高分子生物學、電子功能聚合物)。

高分子化学授课教案

授课教案 第一次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分子量,结构单元,重复单元,聚合度 第二节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按性质和用途,按主链结构,按组成的变化分类,根据原料单体命名,商 品名称和英文缩写 作业: 1 第二次课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平均分子量的意义: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分布曲线。 多分散性和分子量分布 第四节高分子链的结构形态 作业:2,3,4 第三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一节概述 单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聚合反应种类的影响。 第二节自由基聚合的聚烯烃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烯腈、聚乙酸乙烯酯和聚四氟乙烯的性能及应用。 第三节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和阻聚。 作业:2 第四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四节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引发剂;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半衰期和引发效率;诱导效应和 笼蔽效应 作业:4,9 第五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五节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自 动加速作用 作业:6,10 第六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六节平均聚合度和链转移 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链转移和平 均聚合度;向大分子的转移。 第七节聚合反应的单体 单体的聚合能力;单体结构和聚合物结构。 作业:11,12,13,14 第七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八节阻聚剂和阻聚作用 阻聚剂和缓聚剂;烯丙基单体的自动阻聚作用。 第九节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作业:17,18,19 第八次课 第三章离子聚合反应 第一节正离子聚合和聚异丁烯 正离子聚合的烯类聚合物;催化剂和共催化剂;溶剂;正

浙江大学高分子面试

说明:本文系我自己对于高分子推免面试的一些回忆和总结,因时间久远,能回忆起来的东西很少,而且不能保证十分准确,在此提出仅供大家参考,好好看书看课件复习才是王道。学长在此预祝各位学弟学妹取得优秀面试成绩,拿到自己想要的名额。 一、考察内容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英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高分子专业实验。 二、复习方法 高分子化学:以课本为主,重点在于对某些简单而关键问题的理解和描述(如:乳液聚合原理简述、为什么兼有高分子量和高速的特点),以文字描述解释语句为关键,公式基本不会涉及。 高分子物理:以课件为主,同样考察对于关键问题的理解,以及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如分子量、粘度等的测量方法)。 高分子材料:复习方法同该门课的考试复习。 高分子专业英语:重点掌握高分子方面一些常用专业词汇(如:粘度、对称性、散射法测定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等)。 实验部分:要能描述化学基础实验操作的一些问题,可参考《中级化学实验》前几部分的内容;高分子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思考题应复习。 三、面试考察特点及应对方法 总体考察特点:兼有基础知识问题和灵活发散问题,一般以问基础问题开始,若能答上来则逐步深入、发散。应从容应对,因为提问难度是梯度增加的。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专业课知识考察,侧重于基础而重要的问题,不同人很可能会被问到相同的题目,注意询问他人被问的问题并做好应对。 专业英语:一小段高分子英文文献或高分子相关英文描述,要求先朗读一遍,然后作翻译,最后用英文回答一个与该短文相关的问题。该短文必定会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生词,不必紧张,翻译时跳过或猜测一个意思。 实验:实验考查的范围很宽,有时会问专业课的知识,有时会问化学实验基础操作问题,有时为高分子专业实验问题。自己应清楚几种聚合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的原理和特点、几种测分子量的方法和特点等,同时应注意一些实验室基本规范操作问题(如气体钢瓶减压阀的开关等)。 四、自己和其他学长学姐的考题回忆 专业知识: 高分子互穿网络有哪些类型 测定高分子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是绝对法,哪些是相对法 既然GPC测定方便高效准确,为何还保留着黏度法这种测定方法 旋转粘度计有哪几种 专业英语: 一篇有关高分子链结构的对称性与其性质的关系相关的短文,出现了symmetry这个词;用英语回答:除了对称性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高分子材料的结晶性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前言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该讲义的实验内容包含了两类内容。一类是基础性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单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由基聚合,缩合聚合,高分子反应等化学反应的实施方法以及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综合性实验,以研究某种聚合物的合成、改性和材料制备为目的,并非增加了难度,而是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了解研究方法。这样,原来单个、孤立的实验通过完成某种目标联系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也使其学习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他们今后完成毕业论文和开展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将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基本安全与防护的知识也写入了本讲义,这是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应该学到并牢记的。 本讲义所有实验的选取和编排都是基于教学大纲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知识的扩展。 该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相关院校的实验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批评指正。此外,本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王自为老师,郝俊生老师的指导,他们的宝贵意见和热情鼓励,使这本讲义能够编写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0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高分子化学实验基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化学试剂使用中的安全和防范...............................................................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1) 第二章基础高分子化学实验 (3) 实验1 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白乳胶的制备 (3) 实验2 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5) 实验3 聚乙烯醇的制备 (7) 实验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8) 实验5 脂肪二胺与二元酰氯的界面缩聚 (9) 实验6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1) 实验7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 (13) 实验8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相对分子量分布 (15) 实验9 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速率 (17) 实验10 熔融缩聚制备尼龙66 (19) 第三章试剂的精制 (21) 一、常用单体的精制 (21) 二、常用引发剂的提纯 (21)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答案(第五版)..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X表示。 n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 的术语。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 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高分子化学教案离子聚合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课时安排】 5.1 引言20分钟 5.2 阳离子聚合2学时30分钟 5.3 阴离子聚合3学时 5.6 开环聚合2学时 总计8学时 【掌握内容】 1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 2阳离子聚合聚合机理 3阳离子聚合离子对平衡式及其影响因素 4阴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 5阴离子聚合聚合机理 6活性阴离子聚合聚合原理、特点及应用 7阴离子、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熟悉内容】 1. 假阳离子聚合、异构化聚合。 2. 阴离子聚合的自发终止;溶剂、温度与反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了解内容】 1. 阳离子聚合动力学。 2. 其它类的活性聚合。 【教学难点】 1. 阳离子聚合聚合机理。 2. 阴阳离子对平衡式影响规律。 3. 活性阴离子聚合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掌握阴阳离子聚合相关基本概念。 2. 掌握阴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及聚合反应特点。 3. 能按规范写出正确的阴阳离子聚合引发反应式、聚合机理、应用反应式。 4. 运用计量聚合进行简单计算。 5.1 引言 5.2 阳离子聚合 【教学内容】 5.1 引言 5.2 阳离子聚合 5.2.1 单体 5.2.2 引发剂(亲电试剂) 5.2.3 聚合机理 5.2.4 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及特点 5.2.5 工业化品种 【授课时间】3学时30分钟 【教学重点】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聚合反应特点;离子对平衡式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阳离子聚合聚合机理;离子对平衡式影响规律

【教学目标】 1 掌握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及聚合反应特点 2 能正确写出阳离子聚合引发反应式、异丁烯等阳离子聚合机理 3能综合分析影响聚合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5.1 引言 一 定义 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按离子历程聚合得到大分子的过程 二 特点 1反应条件苛刻 2聚合速率快 3离子活性高,反应介质影响大 三 意义 1.将难以自由基方式聚合的单体,以离子聚合方式合成新产品 2.同一单体通过自由基和离子聚合得到的产物的结构与性能不同 3.可设计 5.2 阳离子聚合 发展历史 反应通式 R-X →R -X + 5.2.1 单体 一 要求:足够亲核性,足够活性,一定稳定性 二 主要种类 1 带推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异丁烯 2共轭烯烃—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 3含有带独电子杂原子的单体--烷基乙烯基醚 三 活性比较 烷基乙烯基醚?异丁烯?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 5.2.2 引发剂(亲电试剂) 一 要求:足够亲电性,反离子亲核性弱 二 种类 1质子酸:其引发阳离子为离解产生的质子H + (1)组成: 无机酸:H 2SO 4, H 3PO 4等 有机酸:CF 3CO 2H, CCl 3CO 2H 等 超强酸: HClO 4 , CF 3SO 3H, ClSO 3H 等 (2)活性:反离子亲核性对活性有较大影响 HX →t-BuX H 2SO 4,H 3PO 4 →二,三聚体 R X +H 2C CH Y R CH 2CH Y 单体聚合 抗衡阴离子

高分子化学答案第一章诸论(DOC)

第一章诸论习题参考答案 1.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随着高分子的发展,高分子概念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请举例说明。 解答: 特征:(1)相对分子质量大,一般在104—106; (2)每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样,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由此导致高分子化合物的属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Tm、Tg、结晶、溶解……); (4)可用于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扩展:(1)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如:在103—104的低聚物或齐聚物(Oligomer),可用于涂料、粘合剂、功能高分子领域;而106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可使材料性能有所变化。 (2)化学键连接,如: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分子组装、超分子聚合物等。 (3)化学组成变化,如:引入N、P等元素形成与生物相亲的高分子。 2.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的概念: (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 (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 (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 解答: (1)单体:能够形成聚合物中结构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由多种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高分子:同上,现在的一个倾向是将化学结构组成多样、排列顺序严格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分子。 高聚物:同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主链完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主链除碳原子外,还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元素有机聚合物:主链不含碳原子,主要由硅、硼,铝、氧、氮、硫和磷等原子组成,但侧基由有机基团组成的聚合物 无机高分子:主链和侧基均无碳原子的聚合物 (3)主链:贯穿于整个高分子的链。 侧链:主链边上带的短链。 侧基:主链边上带的基团。 端基:主链两端的基团。 (4)重复单元:高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最小单位。对连锁聚合产物,结构单元:由一个单体分子经聚合进入重复单元的部分。 单体单元:与单体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化学结构不同的结构单元。如不完全相同则不存在,如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 链节:同重复单元。 (5)聚合度:高分子链上重复单元的数目。 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的同系物组成,这些同系物相对分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第三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本节教材主线 见演示文稿 2.本节内容的评价标准 ·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知道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概念; ·能依据简单有机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能根据单体结构式确定加聚反应产物的结构式; ·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掌握一些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限于教科书中的反应); ·知道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关系,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酯交换反应、橡胶硫化、高分子降解等的基本原理。 3.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3.1有机玻璃的合成 ·设计意图: 以有机玻璃的合成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给出的信息,完成各步合成条件、产物的书写,从而进一步巩固有关加聚反应的知识。 ·实施建议: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但应注意要正确书写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反应条件。 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有机玻璃的工业生产过程和其他用途。 3.2脲醛树脂

·设计意图: “迁移应用”栏目与正文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以脲醛树脂的广泛应用为例,让学生在体会高分子化合物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与链节。 ·实施建议: “迁移应用”栏目中的问题是一种常见的习题形式,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对这类习题的难度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迁移应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单体和链节;而对于缩聚物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例子。 3.3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 ·设计意图: 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为例,让学生查找塑料标识来探究不同塑料的单体以及用途,旨在通过学生活动使他们体会到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 ·实施建议: 可以事先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下找好各种塑料制品的标识,课堂上应充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的要点可以包括: 1)塑料的标识、名称及英文简称;2)塑料的化学式、单体; 3)塑料的特殊用途。 讨论的目的在于对用途不同的塑料进行分类,并初步了解塑料的成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化学】3.3.4《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教案(苏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4课时 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能举例说明其在生产生活、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2?知道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能举例说明常见复合材料的应用。 3?体验化学科学的进步与材料科学发展的联系, 能科学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 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板书】 四、功能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引言】 什么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它的分类如何?它的性能和应用怎样?这些是我们这节课要 弄清楚 的。 【讲解】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1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 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它是一类性能特殊、使用量小、附加值高的高分子材料。 是高分子材料渗透到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后开发涌现出的一种新型材料。 ) 2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1)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它本身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与水接触时 能在短时间内可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上千倍,最高可达 5300倍的水,即使挤压也很难脱 水,被冠于超级吸附剂”的桂冠,因此可用作农业、园林、苗木移植用保水剂。高吸水性树 脂与苯、乙醇、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醋酸等化学试剂混合时,可使试剂脱水,却不与试剂 发生化学反应。它吸收试剂中的水分后,变成一种凝胶状的物质。 (2) 导电性材料 如果在高分子中加入各种导电物质,如铁粉、铜粉、石墨粉等,就可制成导电橡胶、导 电塑 料、导电涂料、导电胶粘剂等。 (3) 医用高分子材料 a 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b ?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 【过渡】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每种材料都有它的优缺点。 如普通金属材料强度大, 但易 被腐蚀;普通陶瓷材料耐高温,但易碎裂;合成高分子材料强度大、密度小,但易老化。航 天工业需要强度大、耐高温、密度小的材料。海洋工程需要耐高压、耐腐蚀的材料。有没有 兼具它们优点的一种材料呢?复合材料的出现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板书】 二、复合材料 【板书】 1 ?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新 功能咼分子材料 r 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 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如:导电材料、光敏性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 如:膜材料、吸附分离功能材料 如: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卤化剂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高分子化学实验 教案 部分一、实验指导

1. 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 高分子化学实验属于《高分子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学时为8,开设两个实验,每个实验为4学时。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 1. 苯乙烯悬浮聚合 2. 聚乙烯醇缩甲醛(红旗牌胶水)的制备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1 苯乙烯悬浮聚合悬浮聚合合成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白球 4 2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本实验是合成水溶性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 4 2. 预习情况检查方式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否则不予参加实验。实验预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检查实验预习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实验步骤等; ②提问形式 老师在实验前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可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了解学是对实验的预习情况。 3. 讲解内容 讲解内容主要包括: 1 .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时单体一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 单体中溶有引发剂, 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中的一个单元. 从单体液滴转变为聚合物固体粒子, 中间经过聚合物-单体粘性粒子阶段, 为了防止粒子相互粘接在一起, 体系中需另加分散剂, 以便在粒子表面形成保护膜。因此,悬浮聚合一般由单体、引发剂、水、分散剂四个基本组分组成。悬浮聚合的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方法上兼有本体聚合的优点,且缺点较少,因而在工业上有做广泛的应用。 【实验注意事项】 ①反应时搅拌要快,均匀,使单体能形成良好的珠状液滴; ②80+ 1 ℃保温阶段是实验成败的关键阶段,此时聚合热逐渐放出, 油滴开始变粘易发生 粘连,需密切注意温度和转速的变化; ③如果聚合过程中发生停电或聚合物粘在搅拌棒上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降温终止反应并倾出反应物,以免造成仪器报废。

高分子化学第一章 绪论(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 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 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 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 n 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 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 的统计平均分子量。,Ni :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Wi :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问答题 1.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何特征?

高分子化学_余木火_电子教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化学 教案 任课教师:复合材料系余木火 2006年8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课程编号110821学分数 3 学时数48授课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4级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必修()选修考核方式(√)闭卷考()开卷考()小论文()其它____________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考核成绩(80)% 教材名称《高分子化学》 使用教材 主编余木火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 《聚合反应原理》奥迪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复旦大学高分子系高分子教研室,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教程》王槐三,寇晓康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Polymer 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 课程代码:【110821】 课程学分:【3】 总学时数:【48】 面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 开课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使用教材:《高分子化学》,余木火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1)100921(2)、有机化学(2)1009212(2)、物理化学(1)100901(2)、物理化学(2)100902(2)】 并修课程:【高分子物理110812(3.5)】 二、课程简介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它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四大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反应动力学、聚合方法,以及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的化学反应等内容。 三、选课建议 该课程要求学生已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知识,建议本科二年级以上选修。 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它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四大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时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高分子化学教学网页上对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前沿及其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同学们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动态。 作为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教学中将对高分子工业及其产业经济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同学们建立以经济的角度考虑材料工业生产技术的基本思考方式。 教学中将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专业上培养同学们牢固地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分子化学教案

《高分子化学》教案 山东轻工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章绪论 【课时安排】 前言0.5学时 1.1 基本概念1学时 1.2 聚合反应与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学时 1.3 聚合物的分类0.5学时 1.4 聚合物的命名0.5学时 1.5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0.5学时 总计4学时 【掌握内容】 1. 高分子基本概念:单体、高分子、聚合物、低聚物、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主链、侧链、端基、侧基、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等。 2. 聚合反应;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 3. 从不同角度对聚合物进行分类。 4. 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 5.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熟悉内容】 1. 系统命名法。 2. 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 【了解内容】 1. 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 2.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的辨析。 2. 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的区别与联系;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1. 掌握高分子化学相关基本概念。 2. 能对几对重要概念进行辨析。 3. 能按规范写出正确的聚合物名称、分子式、聚合反应式。 4. 树立对高分子化学学科正确的认识观。 前言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材料的定义与类别 二材料发展史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二节高分子科学 一定义及体系 二优点 三发展史 四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现状 五高分子化学课程要求 【授课时间】0.5学时

【教学重点】高分子科学定义及体系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科学体系范畴,了解高分子化学发展简史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材料的定义与类别 1 定义: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 2 分类 按作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化学组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按使用领域:建筑材料、医用材料、电子材料、耐火材料…… 二材料发展史 天然材料→烧结冶炼材料→合成材料→可设计材料→智能材料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使用性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二节高分子科学 一定义及体系 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改性,高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能,聚合物的成型加工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几个领域。 二优点 1 原料丰富,经济效益高,不受天然气侯限制 2 品种多,功能全,能适应各种需要 三发展史 萌芽期初创期繁荣期发展期 十九世纪中叶→ 1909 → 1932 → 1970 → 21世纪 四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现状 五高分子化学课程要求 1.1 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高分子 二高分子化学 三单体 四有关组成结构的概念 五大分子结构式 六聚合反应方程式: 【授课时间】1学时 【教学重点】高分子、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等概念,聚合反应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的辨析 【教学目标】 1 掌握高分子、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聚合度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天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精简)

造纸、皮革09级天然高分子科学实验安排

《天然高分子科学》实验 邵志勇 实验地点:轻化楼(2号教学楼)A205

实验一植物纤维原料的显微观察与测量 一、实验意义:造纸原料的纤维形态特性,是评价原料利用价 值、确定工艺条件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成纸质量的重要 因素。 二、实验目的:借助显微镜对造纸原料进行观察和测量,初步 了解原料的基本构成和细胞形态特征,掌握测量纤维长、 宽度和数据统计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试剂:生物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 吸水纸;赫兹伯格染色剂(赫氏试剂) 四、简介:1、生物显微镜 ⑴、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 ⑵、使用方法:①把制备好的试片夹在载物台上,调节移动旋 钮,使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下方。②调节反光镜,使光线照亮物体。③先选用最小倍数(4倍)的物镜,从显微镜一侧观察,转动粗调螺旋,将载物台上升至离物镜最近处,然后一边从目镜中观察,一边降低载物台,至图像出现时,换用细调螺旋调至图像清晰。④调节移动旋钮,使试片移动位置,以便观察到各个部位。 2、赫氏试剂的显色反应 ①化学木浆、草浆:兰紫色②半化学木浆、草浆:黄绿色③机 械浆:黄色④棉浆、漂白麻浆:酒红色

五、实验内容: 1、木材切片的观察与作图: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 ①针叶材:年轮、早、晚材管胞,树脂道,木射线等。 ②阔叶材:年轮、木纤维,导管,木射线等。 作图要求:1﹚针、阔叶材各画三个切面图,共六个图。2﹚在每个图中标出其主要结构名称。 2、植物纤维原料种类的辨别 对几种常见的植物纤维原料如:针叶材、阔叶材、麦草、稻草、芦苇、棉、麻等进行辨别。 辨别依据:①首先根据植物纤维原料的细胞特征②其次根据染色剂的显色反应。 试片的制备方法:①将盖、载玻片洗净。②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尽量少)已分散好的植物纤维原料置于载玻片的中央。③加1~2滴赫氏试剂,用两只解剖针将原料分散开,然后将盖玻片从一侧轻轻放下。④用吸水纸吸干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液体,注意不要按压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3、纤维长、宽度的测量 分别测定两种原料的宽度(160倍)和长度(64倍)。 注意:①宽度要测量纤维最宽处②长度测量须选取完整纤维,必要时要分段测量。 目镜测微尺标定系数:64倍K1=0.02639mm/格 160倍K2=0.0101mm/格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2009-2012级工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对学生进行严谨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学科和高分子学 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具有明显理工交叉的特色。完成 本专业学习的优秀学生,可以进入本学科,以及化学、材料、化工等其它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硕士、博士 研究生等更高层次科学研究的训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 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能够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培养要求 通晓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高分 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本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和课外科研训练,通晓本学科专业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教学以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进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 能力; 5.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导论、绿色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 讨论课程:高分子近代史、高分子纳米化学与材料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60 + 4 + 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高分子化学》教学活动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802 课程名称:高分子物理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高聚物各层次的结构、性能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条件下不同聚集态的高聚物的分子运动规律及其特点;掌握高聚物的各种性能及影响性能的各种因素。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 高分子链的结构10% 掌握高聚物的结构分类,高聚物的化学结构(键接顺序、共聚、支化及交联、构型)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高聚物的远程结构、高分子链的构象、高聚物的柔性、影响柔性的因素,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均方末端距计算,大分子柔性的表征。 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15% 掌握高聚物的结晶形态,高聚物的结晶过程,分子结构对结晶能力的影响,结晶速度及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高聚物结晶动力学,结晶高聚物的熔化过程及熔点,影响熔点的因素,结晶高聚物的性能及热转变,高聚物的取向态结构,取向现象、取象机理、取象研究的应用,高聚物的液晶态结构。 3. 高分子溶液5% 掌握聚合物的溶解,聚合物的溶解过程的特点,溶剂的选择原则,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高分子稀溶液理论,高分子浓溶液,高聚物的增塑,纺丝溶液,凝胶及胶冻。

4. 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5% 掌握聚合物的分子量的统计意义,,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定义、表示方法,高聚物的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5. 高聚物的分子运动15% 掌握高聚物的分子运动特点,非晶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非晶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6. 高分子的弹性理论和力学松弛现象10% 掌握橡胶的弹性特点,橡胶的使用温度,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及统计学分析,高聚物的粘弹性,粘弹性理论,粘弹性的应用及克服,影响粘弹性的因素,粘弹性模型,时温等效原理。 7. 高聚物的粘流态20% 掌握高聚物熔体的流动特点,影响高聚物熔体粘度的因素,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曲线,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8. 高聚物的屈服断裂强度20% 掌握高聚物的拉伸曲线,结晶、非晶高聚物的拉伸曲线,高聚物的屈服行为,高聚物的断裂与强度,高聚物的理论强度及断裂理论,影响强度的因素,高聚物的增强与增韧。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主要参考教材 高分子物理(第四版),华幼卿、金日光主编,化工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学: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与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单体:能通过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合物。 高分子或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由许多结构和组成相同的单元相互键连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的称为低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 000 000的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主链:构成高分子骨架结构,以化学键结合的原子集合。 侧链或侧基:连接在主链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集合,又称支链。支链可以较小,称为侧基;也可以较大,称为侧链。 端基:连接在主链末端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集合。 重复单元: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出现的最小基本单元,可简称重复单元,又可称链节。 结构单元: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进入大分子链的基本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性质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 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而键合的电子状态不同的单元称为~。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1.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1) 按高分子主链结构分类:可分为:①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②杂链聚合物: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③元素有机聚合物: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孙,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④无机高分子: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2)按用途分可分为:塑料、橡胶、纤维三大类,如果再加上涂料、粘合剂和功能高分子则为六大类。塑料: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橡胶: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纤维: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3)按来源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半天然高分子(改性的天然高分子) 4)按分子的形状分:线形高分子、支化高分子、交联(或称网状)高分子 5)按单体分:均聚物、共聚物、高分子共混物(又称高分子合金) 6)按聚合反应类型分:缩聚物、加聚物 7)按热行为分: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集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热固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