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欧美指南解读 ESPGHAN

合集下载

儿童患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

儿童患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

儿童患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儿童患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传染途径主要是口腔-粪口传播和胃-胃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中常常导致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十二指肠炎等。

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

- 抗生素: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这些抗生素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抗生素一般需要连续使用7到14天,具体剂量和用药方案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

-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胃部炎症和溃疡症状,并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

- 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如胃蛋白酶抑制剂(sucralfate)可帮助修复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促进胃部康复。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胃痛和炎症,并加速溃疡的愈合。

2. 非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非常重要。

建议儿童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油腻等易刺激胃部的食物。

此外,定期吃饭、少食多餐以及避免过度饥饿对胃部健康也很有益。

-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干细胞因子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儿童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但免疫调节剂的使用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 改善生活习惯: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避免吃腌制食品和未消化的生冷食物等都对儿童的胃部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详解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详解

疾病名: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英文名:infantil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缩写:别名:疾病代码:ICD:K92.8概述:自1982 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 和Warren 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来自成人的大量研究证实Hp和许多上胃肠道疾病相关。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

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

临床研究发现根除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率,还可使胃MALT 淋巴瘤病程发生逆转,甚至消失;并可改善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顽固性消化不良症状。

可以说Hp的发现和研究,把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流行病学:近年来,Hp在儿童人群中流行资料有所增多,但还是有限的。

文献报道,Hp在人群中的流行率与患者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处在发达或发展中的地位有关。

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儿童与青少年中一般很少有Hp定植,5 岁以下更是少见,50 岁以后 50%以上的病人才有Hp血清学感染的依据,如法国 10 岁以内感染者仅有 3.5%,与此相反的是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较高,10 岁即有一半感染Hp,在阿尔及利亚、冈比亚等国报道,有45%~90%的儿童是在10 岁内感染了Hp。

此外最近报道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出生较早的较出生迟的个体具有更容易获得Hp感染的危险。

Pelser 等报道,在儿童中Hp感染率不仅很高,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3 个月~1 岁为13.5%,2~4 岁为48.5%,5~9 岁为67.3%,10~14 岁为84.2%,总之Hp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上海市瑞金医院报道: 7~12 岁无症状学龄儿童人群平均Hp感染率为40.93%,其中7 岁组为30.91%,8 岁为34.93%,9 岁为38.92%,10 岁为46.11%,11 岁为48.67%,12 岁为47.30%。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22)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22)解读PPT课件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解读共识,提高公众对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 ,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分型
典型表现
包括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分为 胃炎型、溃疡型、淋巴增生型和 无明显症状型。
实验室检查方法
侵入性检查
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 膜组织切片染色和细菌培养等。
传播途径多
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口-粪传播,家庭内传播 是重要途径。
临床表现多样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 道症状。
诊治挑战与问题
诊断困难
0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有限,且存在假阳性
和假阴性问题。
治疗方案不一
02 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 专家共识 (2022)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6
目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估 • 预防策略与教育宣传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感染率高
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呈上升趋 势。
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 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 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 思路。
新型诊断技术与方法
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幽 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如基因测 序、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提高 诊断准确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 策略
针对不同地区、年龄段的儿童 ,制定个性化的幽门螺杆菌感 染防治策略,降低感染率。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自从第一版《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发布,指导了许多儿童消化科医生,规范杀菌。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2023版共识明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特别在诊治方面,有许多不够精准的地方。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8年了,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3)在本月发布。

这次,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对比一下新旧本版的差别。

一、Hp感染的诊断标准【陈述1】符合下述4项中之一者才能确立诊断:(1)Hp培养阳性;(2)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结果阳性;(3)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13C尿素呼气试验或粪Hp抗原检测;(4)消化性溃疡出血时,RUT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中任1项阳性。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2.4%。

2023版里有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2023版已经不用了,因为无法确诊是否现症感染。

2023版里的PCR分子生物学检测幽门螺杆菌,也不提了。

二、Hp感染检测和根除治疗的指征【陈述2】消化性溃疡患儿需要行Hp检测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 (强烈推荐);共识水平:100%。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陈述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推荐等级:A(强烈推荐);共识水平:84.3%。

点评:同2023版方案,多了推荐等级和共识水平。

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十二指肠或胃溃疡并经活检证实为幽门螺杆菌。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消化性溃疡病很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和感染的治疗将是有益的。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组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治疗感染的指征,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陈述4】慢性胃炎患儿需要检测Hp和根除治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可能导致胃炎、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以下是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指南:1. 确认诊断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尿素酶快速试验(UREA):通过检测尿素酶活性来确认感染。

- 血清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

- 呼气试验:患者服用标记有碳的尿素,然后检测呼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释放,以确认感染。

2. 一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案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药物组合:- 氨硏青霉素/克拉霉素: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也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用于减少胃酸分泌,改善治疗效果。

3. 二线治疗方案如果一线治疗方案失败或无法耐受,可以考虑以下二线治疗方案:- 氨硏青霉素/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也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用于减少胃酸分泌。

4. 个体化治疗对于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以下考虑:- 药物耐药性测试: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 治疗时间延长:延长治疗时间,通常为14天。

- 药物联合治疗:根据耐药性测试结果,选择不同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方案。

5. 随访和复查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以确保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

随访包括以下内容:- 呼气试验或尿素酶快速试验:用于检测感染是否已经根除。

- 症状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症状的改善。

请注意,以上治疗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制定。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及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及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及治疗注意事项幽门螺杆菌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胃黏膜上,是人类常见的感染菌之一,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淋巴瘤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Hp感染通常发生于儿童期,多在6〜15岁,并可持续至成年,很难被自然清除。

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一线治疗首选个体化三联治疗,疗程14d o 儿童HP根除治疗可用的口服治疗药物剂量及用法药物剂■最大剂.奥美拉摩常蜕剂■:1mg∕(kgd)对于20mg砍,2去前15~3O快代谢型或油否性HP1ft条:2次∕d20mg∕次,¾W19mg∕(kgd),分3~砍/d3d兰索拉隆30mg∕次.2旅前15~30(新)0.7~3.3mg∕(kgd),分2次/d次/d min阿莫西林SOmg∕(kgd).分班/d 1OoOmg/次.2)X∕d-坂JgaOmin克拉毒素1S-20mg/(kgd).分2次/d SoOmW:,2Wd坂启30min甲硝理20mg∕(kgd).分2Rd Soomg/^J∙2Wd近后30min四环素患儿:25~50mg∕500mg∕¾,3(新)(kgd).分3~4Wd如d或4Wd味哺蜜P21佟黑儿:5~10mg∕IoOmMX.2坂后30min(新)(kgd),分力欠/d Rd狗冷酸铅≥6^Λ)1:按崎元章荒∙HW.165mg/^X.2上前或两餐押6~8mg∕(kg0),分班/d Rd J回注:Hp为幽门螺杆菌;a阿莫西林半衰期短,分2次口服时尽量每12小时口服1次,有条件者也可分3或4次口服;表中标(新)者为2023版新增加的药物;三联治疗是两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推荐使用的药物与2015年《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相比,调整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嘎的剂量,同时增加奥美拉哇对快代谢型或者难治性HP感染的剂量意见,也增加了兰索拉哇使用建议方案:0.7~3.3mg∕(kg∙d),分2次∕d,每次最大剂量30mg。

小孩有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方法

小孩有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方法

小孩有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方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类胃部的细菌,它会引起胃炎、胃
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

对于小孩来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会影
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那么,小孩有幽门螺杆菌
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

抗生
素可以有效杀灭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等。

质子泵抑制剂则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帮助胃部愈合。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同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周期,以免出现药物耐药或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调理是其中
的重要一环,小孩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同时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健康,有助于减
轻胃部的不适感。

此外,定期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治
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小孩的情况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治疗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针对小孩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全面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证小孩按时按量服药,并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只有全面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孩摆脱幽门螺杆菌的困扰,恢复健康。

希望每位小孩都能健康成长,远离幽门螺杆菌的侵害。

幽门螺旋杆菌指南解读

幽门螺旋杆菌指南解读
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 Hp感染自行清除率很低。
在1994年,Hp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列为明确的致癌物质。
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率国家。
我国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
不同年龄层次人群Hp感染率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 是,<20岁人群Hp感染率仍高达37.1%。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 疡学组主办的“H.pylori 感染处理共识研讨会暨第 5 次全国 H.pylori 感染处理共识会” 于 2016 年 12 月 15 日至 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同期发布了《第五次全 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为艾司奥美拉唑 20 mg、雷贝 拉唑 10 mg(或 20 mg)、奥美拉唑 20 mg、兰索拉 唑 30 mg、潘托拉唑 40 mg、艾普拉唑 5 mg,以上选 一;
标准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 220 mg(果胶铋标准剂量 待确定)。
表2 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方案中抗生素组合、剂量和用法
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条件;共识水平:100%。
四、特殊人群 H.pylori 感染
【陈述 1】不推荐对 14 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 H.pylori。 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H.pylori 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 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 H.pylori 检测与治疗。
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一、 H.pylori 根除指征
【陈述 1】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H.pylori 胃炎是一种 感染性疾病。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所有 H.pylori 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c hronic active gastritis),亦即 H.pylori胃炎。Hp可以在 人→人之间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Hp感染无 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 感染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欧美指南解读ESPGHAN/NASPGHAN,2017年2017年6月,欧洲及北美儿童胃肠肝病与营养学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这项指南针对的是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

本文就该共识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在儿童期获得,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病因,但与成人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会发生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在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有可能有利于感染者生命后期免疫系统的发育。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引起胃黏膜炎性反应,但绝大多数儿童感染者没有症状。

目前没有研究证据支持一些儿童的功能性疾病(如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因此,在决定对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之前,应明确该决定是否对儿童具有明确的获益。

由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风险-获益比具有年龄相关性,且一些抗生素不宜或禁用与儿童、青少年,因此,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征应当比成人严格。

1对于胃肠道症状临床调查的首要目标是明确症状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限于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溃疡病患儿的消化道症状,但对于非溃疡性胃肠道症状,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病因,如针对这些症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患儿的消化道症状。

对于怀疑器质性疾病导致腹痛的患儿,建议进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而不是进行无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

2a在内镜检查时,建议仅在确定患儿需要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细菌培养检测。

2b如果只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之前,应当与家长/患儿充分沟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及获益情况。

2c不建议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策略用于儿童。

由于目前证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仅对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除非临床怀疑或内镜确诊消化性溃疡,否则不建议采用有创性的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当胃镜检查发现结节性胃炎而不伴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时,只有在确定准备给患儿进行根除治疗时,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及细菌培养检测,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可能是在患儿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尤其在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地区。

对于不伴有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其在儿童期很少会导致患儿出现症状或者进展到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的免疫反应与成人不同有关。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其再感染率可能也较高。

在西方国家,研究显示在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可以降低感染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因非消化性溃疡病而接受根除治疗的患儿,医生应告知家长及较长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并不是其症状的病因,虽然根除治疗可能可以预防未来溃疡病及胃癌的发生,但可能并不能缓解其症状,此外根除治疗可能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治疗失败、各种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胃肠道菌群失调)。

3对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确定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进行根除治疗,治疗后应对细菌是否根除进行评估。

对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或非活动期)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愈合溃疡、明显降低溃疡复发风险,在根除治疗结束后,可以继续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2-4周治疗溃疡,在停用抗生素至少4-6周后以及停用PPI至少2周后应对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进行评估,对于未根除患儿,应给予补救治疗。

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时,应注意药物(如抑酸剂、抗生素)、活动性溃疡出血可能会影响检测的敏感性,导致假阴性的检测结果。

4不建议对功能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儿童复发性腹痛,如果没有报警症状和体征,多是功能性腹痛,与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

报警症状包括:持续性右上腹或右下腹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持续性呕吐,胃肠道失血,非主动性体重减轻,青春期发育延迟,不明原因发热,炎症性肠病或消化性溃疡病家族史等。

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检测结果,可能会诱发功能性腹痛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从而导致患儿接受不必要的内镜检查,对于这些患儿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对于不伴有报警症状和体征、符合罗马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患儿,罗马IV 也不支持对其通过内镜检查进行相关诊断。

5a对于缺铁性贫血患儿,不建议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作为初步筛查的检测项目。

5b 对于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当已经排除其他病因可能时,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可以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缺铁性贫血在5岁以下儿童较常见,其原因与这一时期儿童的快速生长导致铁需求增加有关。

由于学龄前或学龄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与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相近,很多缺铁性贫血患儿会同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因此,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处理,应当根据患儿的临床病史及年龄情况,参考相关临床指南,不建议将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作为这类患儿病因的初步筛查,对于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对补铁治疗无反应、短期复发或合并其他报警症状),应考虑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胃肠道失血、细菌导致的铁消耗等原因,如果患儿需要接受内镜检查,建议在内镜检查时通过胃黏膜活检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检测。

6对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建议可以考虑将幽门螺杆菌非侵入性检测用于病因的筛查。

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至少12个月。

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阳性,应根据患儿的个体基础情况及血小板计数情况确定患儿在根除治疗前是否需要接受内镜检查。

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这类患儿的疗效仅限于一些小样本的研究,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ITP的相关性研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设计良好的研究。

7对于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不建议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用于其病因筛查。

目前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发育迟缓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生长发育迟缓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较常见,其原因与二者的发生均与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等因素相关有关,即两种状况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同,而不是两种状况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8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前,需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至少2周,停用抗生素至少4周。

9a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应基于:细菌培养阳性,或组织病理学提示幽门螺杆菌胃炎且至少1项其他基于活检方法的检测阳性。

9b 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建议至少采取6块活检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2块胃窦、2块胃体用于胃炎诊断;1块胃窦和1块胃体用于细菌培养或1块胃窦用于其他检测(如分子检测)。

由于没有一种检测方法可以百分之百的确诊或不漏诊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建议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需基于至少2种检测方法均阳性,而不能仅仅根据单纯组织学检查阳性就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培养结果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组织活检和细菌培养是最重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手段。

不建议将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始检测,如果内镜检查时仅有组织学检查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此时非侵入性方法检测结果阳性,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10 不建议将血清、全血、尿液、唾液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IgG、IgA)用于临床检测,这些抗体依赖的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现症感染。

11 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失败会导致增加患儿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和相关的风险。

如果患儿曾经常因其他疾病而应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其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

细菌耐药性检测可以采用基于细菌培养(E试验或琼脂稀释法)或分子检测的方法,建议从不同部位(如胃窦和胃体)取至少2块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耐用性检测。

12建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一线治疗方案开展多中心的疗效评估研究。

由于根除失败带来的相关风险、医疗成本提高等因素,应尽量保证方案的根除成功率>90%。

导致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常见原因包括:不适合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依从性差、细菌对抗生素耐药。

但是,目前应用的很多治疗方案达不到理想的根除率,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多中心研究。

13建议医生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与患儿家庭充分沟通,强调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性。

由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至少10-14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尽管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在治疗前与家长及患儿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对根除治疗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14建议的根除治疗方案(原文中有详细的列表):根据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是否耐药,或既往是否应用过克拉霉素等,选择合适的根除治疗方案。

15建议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评估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建议采用呼气试验的方法或者单克隆粪便抗原检测方法进行评估。

16根除治疗失败后,建议补救治疗应根据抗生素敏感性、患儿的年龄及抗生素的可获得性,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与成人不同,儿童治疗失败后,可选择的补救治疗方案有限,因此初次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果有条件,建议在补救治疗前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根据来自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可以在补救治疗时考虑增加PPI 和甲硝唑的剂量。

有针对儿童的小样本研究显示,大剂量阿莫西林和PPI联合甲硝唑,可以获得66%的根除率;经典四联疗法(含四环素和甲硝唑方案)可以获得95%的根除率。

但应当注意,增加药物剂量必然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由于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降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增加,因此建议只有在儿童具有明确的根除治疗指征时、或者偶然发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经与家长密切协商后决定进行根除治疗后,再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