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玄武岩研究综述

碱性玄武岩研究综述
碱性玄武岩研究综述

碱性玄武岩研究综述

一、碱性玄武岩概念及特征

碱性玄武岩是基性碱性火山岩的总称。碱性玄武岩可进一步划分为钾质和钠质碱性玄武岩两大类,其组成特征的不同只是由于地慢源区发生预富集时加入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而已,它们都是形成于高压、低程度熔融、快速上升的条件下。比一般玄武岩富碱,而二氧化硅、氧化钙较低。主要矿物为斜长石(中长石—拉长石)、橄榄石、富钙辉石和钛辉石,橄榄石与辉石间无反应边,不含紫苏辉石,而含有钾长石、歪长石以及白榴石、霞石、方钠石等副长石矿物。碱性玄武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范围变化很大,突出的特征是富碱,其中 K2O +Na2O 均>5% ,最高可达 9%;多数 Na2O>K2O。矿物主要以碱性长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钛辉石等为特征。弱碱性较强,可出现似长石,通常不含贫钙辉石。万渝生等在研究碱性玄武岩时认为其应来源于石榴 (二辉) 橄榄岩的地慢源区。原因是碱性玄武岩形成于高压条件岩石的轻重稀土强烈分馏,要求地慢源区有高压相矿物石榴石作为残余相矿物存在(万渝生等,1995)。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及海洋火山岛。在亚洲环太平洋火山带,碱性玄武岩分布于靠近大陆一侧。另外,在夏威夷群岛把含实际矿物橄榄石大于5%,标准矿物霞石小于5%的玄武岩也称为碱性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岩系也简称碱性玄武岩岩系(罗丹等,2009)。我国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早期玄武岩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拉张盆地中,多为拉斑和弱碱质玄武岩。而自中新世以来的玄武岩出露广泛,主要分布于裂谷两侧,玄武岩岩性以碱性和强碱性为主,作为典型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二、碱性玄武岩的成因模式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火成岩省是巨量的玄武岩在几百万年甚至 1百万年时间内快速喷发形成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 ,因此具有极高的岩浆产率;地球化学上可能具有OIB玄武岩的特征。对火成岩类的成因模式大致有3种:1)起源于核幔边界或中下地幔的地幔热柱 ,导致地幔部分熔融 ,巨量岩浆产生(White R S, McKenizie D.,1989) ; 2)地幔热柱上升造成上地幔温度上升,部分熔融,同时伴随着岩石圈减薄引发减压熔融 (Thompson R N, Gibson S A.,1991); 3)地幔对流在

局部因受到阻碍而强烈上涌 ,造成地幔温度升高 ,形成大量岩浆(Mutter J C, Buck W R, Zehnd er C M,1988)。成因观点的较大差异说明火成岩省不仅成因复杂 ,各个火成岩省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区别。

宋谢炎等人在峨眉山地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 (晚二叠)早期 ,时限大致为259Ma~25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IB基本一致 ,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宋谢炎等,2002)。

张臣等对内蒙古阿巴嘎旗及其以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成因研究,内蒙古东部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属于大陆溢流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是更新世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产物。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的形成是在大陆拉伸构造环境下,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与橄榄石分离结晶两种过程作用的结果(张臣,2004)。

陈立辉等人在2012年以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提出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与地壳再循环有密切关联,山东新生代玄武岩时空分布可分为早期定向分布、相互平行的三个火山群,和晚期杂乱分布的孤立小火山,因为孤立小火山并不分布在火山群中,所以认为孤立小火山与地幔柱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其所代表的同位素上亏损的端元可能是该地区软流圈地幔中普遍存在的物质组成。(陈立辉等,2012)。

罗照华对吉林辉南大椅山碱性玄武岩成因进行研究,表明大漪山玄武岩岩浆的形成主要是受热的影响。其次是上隆作用对岩浆形成作用的影响。它可以使上地慢岩处于准稳定状态,以致后来大量热流上升的时候,岩石更易于发生局部熔融形成岩浆(罗照华,1984)。

三、地质意义

1)大部分碱性玄武岩处于多块体汇聚的特殊构造环境, 诱发深部混合型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形成钠质碱性玄武岩的原生岩浆, 岩浆体系在上升及喷发过程中经历了共源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演化, 从而形成新生代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和组合(赖绍聪等,2007).显然,对深源岩浆岩成因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的深

入研究, 揭示了控制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与演化的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交接转换的构造动力学机制。2)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具有时限性。它们几乎只形成于太古宙以后,并在中新生代以来相对大量的出现。碱性玄武岩可进一步划分为钾质和钠质碱性玄武岩两大类,其组成特征的不同只是由于地慢源区发生预富集时加入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而已,它们都是形成于高压、低程度熔融、快速上升的条件下。研究表明: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时限主要与地球从热向冷的历史演化有关。碱性玄武岩的形成需要地慢俯冲作用,可达到相当深度的地慢俯冲作用,只是到了太古宙以后才发生并在中新生代以来达到巅峰(万渝生等,1995),因此,可以根据某地区的碱性玄武岩出现形态以及特征了解当地的地质演化史,从而,对该地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3)中国大陆位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带后缘,处在弧后扩张环境中(徐夕生等,2000;舒良树等,2004),大陆内部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变薄,有利于张性盆地的形成(谢昕等,2001);同时上地幔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强烈,壳幔混合作用普遍,又有利于基性岩脉、小岩株沿超壳的断裂带侵入。

四、存在问题

尽管碱性玄武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上述进展,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既然碱性玄武岩可能有3种成因机制,那到底哪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都存在,只是不同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等因素决定了具体的形成机制。2)中国东部存在大面积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它们的形成是否直接与古太平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的俯冲有关。3)大陆内的碱性玄武岩和大洋底部的碱性玄武岩有何异同,它们的成因机制会不会相类似等。大陆碱性玄武岩带(如中国东部玄武岩带)它们分布分散,单个岩体面积不大,却分布广泛(Farmer,2003),是什么决定了它们这样分布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万渝生,伍家善,耿元生.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时限及其地质意义[J].地

球学报, 1995,(4) :364 - 374.

[2] 罗丹,陈立辉,曾罡.陆内强碱性火山岩的成因:以山东无棣大山霞石岩为例

[J].岩石学报, 2009,25: 311-319.

[3] White R S, McKenizie D. Magmatism at rift zones: the generation of

volcanic continental margins and flood basalts [J]. Geophys Res,1989, 94: 7685-7729.

[4 ] Thompson R N, Gibson S A. Subcontinental mantle plume, hotspot, and

preexisting thinspots[J]. J Geo Soc Lan, 1991, 148: 973-977.

[5]Mutter J C, Buck W R, Zehnd er C M. Convective partial melting. 1.

A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ck bassltic sequences during the

initiation of spreading [J]. J Geophys Res, 1988, 93: 1031-1048.

[6]宋谢炎等.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J].矿物岩石,1992(22):27-32

[7] 张臣,韩宝福,童英,李德春.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

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21-26

[8] 陈立辉等,地壳再循环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

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2,18(1):16-27.

[9] 罗照华.吉林辉南大椅山碱性玄武岩及其成因[J].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1984,1(1):81-86.

[9]魏文博,叶高峰,金胜,等.华北地区东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减薄的华

北岩石圈特点[J]. 地学前缘, 2008,15(4):204-216.

[10] 赖绍聪,张国伟,李永飞,秦江锋等.青藏高原东缘麻当新生代钠质碱性玄

武岩成因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 2007(37): 271-278. [11] 万渝生,伍家善,耿元生等. 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时限及其地质意义[J]. 地

球学报, 1995(4):365-374.

[12] 徐夕生,蔡元峰 ,周新民.中国东南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研究[J].南京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6):773-779 .

[13] 舒良树,周新民,邓平等.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J].

地质通报,2004,23(9-10):876-884.

[14] 谢昕,徐夕生,邹海波等.中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和Nd-

Sr-Pb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01,17(4):617-628.

[15] Farmer G L.2003.Continental basaltic rocks[G]//Treatise on

Geochemistry,Elsevier Pergamon,Oxford:85-121.

玄武岩

玄武岩 要点摘要: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喷出岩[1],其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 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本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87750821.html,/hyzx/lvsmfj.html 辉绿岩(diabase) 辉绿岩(又名福建青、大湖青、青石),花岗岩的一种,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常呈灰绿色。 辉绿岩跟辉长岩的成分差不多,但它形成得比较浅,不像辉长岩那样深。根据含有的不同成分,有多种。如含石英多的叫作石英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等的,称碱性辉绿岩等。辉绿岩是上等建筑材料。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石英辉绿岩等。可做建筑石材或工艺石料,是铸石原料。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如贵州的“罗甸绿”、浙江临海的“孔雀绿”、河南的“五龙青”、“菊花青”均属此类矿床。 玄武岩英文写法为BASALT。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喷出岩[1],其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 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玄武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这个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黑色岩石。汉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假说:基于天体撞击对冲聚合效应

第29卷第5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 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 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一650093) 摘一要: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被国内二国际唯一认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有很多解释, 多数认为是 地幔柱 成因,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地球化学的依据上,没有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三本文结合 有关实验和数据论证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和普遍性,认为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 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造成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进而引起地震二火山活动和大规模岩浆溢流, 撞击点和对冲点分别处在地球两端通过地心的对应点上,撞击发生时间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几乎同时三 为此,峨眉山玄武岩可能不是 地幔柱 成因,其冲破岩石圈形成溢流可能并非 地幔柱 头部作用造成穹 窿上升二地壳减薄或者裂谷而喷溢,而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另一端剧烈小行星撞击而引起 对 冲聚合 效应形成上升通道,热流体因为外界扰动而喷溢三且本文也为探索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探讨 地表热点分布以及和小行星撞击事件二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三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对冲聚合;地幔柱;热点;大陆溢流玄武岩 中图分类号:P588.14+5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585-06 0一引言 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很多学者做了不同的研究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三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在地壳表层的表现,其动力学过程和机制比较复杂,最初由赵亚曾(1929年)提出到现今有关成因争议颇多三20世纪80~90年代主要观点为裂谷成因[1-3],随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学说的兴起,提出其为 地幔柱 成因[4-6]三这些成因观点都基于岩石学二岩石化学上证据,并没有一种非此即彼的依据来说明,而且对其形成过程是否有 地幔柱 作用也有分歧[7]三目前大家所接受的成因观点认为是 地幔柱 ,因为目前主导的板块构造地质学无法对板内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必然让地质学者去探求其真相三但是对于 地幔柱 是否真实存在的依据,目前只是仅仅停留在岩石学二岩石化学层面上,少量的地球物理数据也未能说明问题之所在三为此,按照本文中所引用的 对冲聚合 理论来思考,认为峨 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是因为处在峨眉山玄 武岩集中分布地区的地球另一端 撞击点 发生行星 撞击事件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而造成火山活动引起 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三该理论的提出为地球物理 学家二天体物理学家二矿床学家研究天体上的岩浆活 动(据N A S A报道美国航天宇航局发现土卫6上的强烈岩浆活动)二天体之间的碰撞活动以及地球上的 板内C F B等提出了新的思路三文中对 对冲聚合 理论进行多方面的引证和说明,旨在结合 对冲聚合 理论来探讨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机制,也为探讨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为地球上发生在板内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全球热点地区以及小行星撞击事件二生物灭绝事件等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8]三 1一峨眉山玄武岩的地质背景 峨眉山玄武岩最早由赵亚曾1929年命名,用来泛指分布于扬子地台滇二川二黔三省的二叠系玄武岩组,其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及西缘,主要由玄武岩和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刘陈明(1984-),男,硕士,研究方向:矿床学二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三E-m a i l:105578731@q q.c o m 引文格式: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J].矿产与地质,2015,29(5):585-590.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 征及工程意义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次要矿物有、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或副长石、、角闪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等。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

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 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 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 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 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 度。缓慢冷却(如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大 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 玻璃。因此,在地表条件下,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 结构。常含橄榄石、和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 结构。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 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储源中形成。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 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 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 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 武岩中。

玄武岩的考题(北大考题)重点大地构造环境

关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岩石学考题中的玄武岩的成因与大地构造环境的内容第一节:玄武岩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分类: 玄武岩(Basalt):是一种基性喷出岩, 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未风化的玄武岩主要呈黑色和灰色,也有黑褐色、暗紫色和灰绿色的。 玄武岩的结构: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如果是冷却较慢,比如一天降几度,则形成的是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如果是快速冷却,比如一分钟降上百度,则形成的是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通常的地表条件下,玄武岩主要是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这些斑晶可以在、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也有可能于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玄武岩的组成: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SiO2含量最高,一般含量在45%~52%之间,其中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玄武岩的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 玄武岩的分类:玄武岩根据组成矿物、结构、形成环境等不同分为许多品种: (1)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划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2)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3)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分为高铝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 (4)按碱度划分,可分为碱性玄武岩、过渡玄武岩、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和钾玄岩;(5)按形成环境分,包括形成于陆地拉张环境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形成于海底扩张带的洋底玄武岩。 玄武岩按照碱度可以划分为:碱性玄武岩、过渡玄武岩、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和钾玄岩等类型。 (1)大洋中脊玄武岩(mid ocean ridge basalt):低钾拉斑玄武岩的变种,含钛量也较低,在大洋中脊喷出,由镁橄榄石、富钙单斜辉石、斜长石、钛磁铁矿和数量不等的浅棕色玻璃组成。岩石中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罕见。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收稿日期:2000-12-12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9).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快速上涌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与大陆裂开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CFB 总体岩石及地球化学成分均一,富集同位素及不相容元素,但一些样品含有明显的亏损成分,反映出普遍的地幔不均一性.来自上下地幔边界及软流圈的地幔柱提供了CFB 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地壳混染作用对CFB 的成分影响不大,而受俯冲带脱水流体以及热地幔柱自身与围岩发生的交代作用影响.交代岩石圈地幔对CF B 产生重要影响,很好地解释了CF B 所具备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 关键词: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大陆裂开;大陆岩石圈地幔(CL M );地幔柱;交代作用.中图分类号:P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1)03-0261-08 作者简介:张鸿翔(1972),男,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从事地幔地球化学研究. 极短时间大量喷溢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基本局限于显生宙,通常与大陆裂开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是新洋壳产生的前奏.对于研究与之关系密切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和起源于软流圈/下地幔的地幔柱,以及壳幔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意义重大. 1 CFB 与大陆裂开的关系 岩石圈拉伸、大陆裂开、地幔柱与CFB 之间关系密切,但其因果关系存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CFB 发生在岩石圈裂开之前,是岩石圈基底地幔柱抬升的产物,与大陆裂开无关[1].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深入,发现CFB 与代表区域不稳定性的大陆裂开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具体实例(图1):30M a 年前爆发的Ethiopian/Aden CFB 与红海亚丁湾的裂开、60Ma 年前的Greenland CFB 与北大西洋张开、65M a 年前的Deccan CFB 与西北印度洋的裂开、美国西部CFB(124Ma)与Rio Grande 裂开均有因果关系;250M a 年前的Siberian CFB,17M a 年前的Columbia River CFB,258Ma 年前的峨眉山(E meishan)CFB 虽未发育明显洋盆,但与夭折的大陆裂谷有关[2,3] .关于大陆裂开存在活跃论与被动论两种假说:活跃论即地幔在大陆裂开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地幔柱上涌使岩石圈裂解;被动论即板块水平运动使岩石圈拉张,诱导大陆裂开及地幔柱上涌.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板块沿经度方向漂移,由于地球椭圆率而产生表面张力,可导致大陆裂开.而实际地质环境,地幔柱抬升与大陆裂开很难加以区分先后,如果缺乏应力薄弱面,上百km 的致密岩石圈将阻止地幔柱的上涌;而如果没有地幔柱底侵,使岩石圈减薄,大规模裂开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地幔柱必然沿着先存应力薄弱通道上升,同时驱使裂谷进一步张开,这也符合自然界所遵循的正反馈原理. 2 CFB 的地球化学特征 文中统计了世界范围10个最主要的CFB 火山岩省,分别为新生代的Deccan(41),Ethiopian(9),Karoo(26),Antarctic(20),Australia (24),Columbia River (149),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 (BT IP)(17),Greenland(84)(包括东部和东北部)以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等.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幔柱成因.2001. 第26卷第3期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6 No.32001年5月 Ear 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M ay 2001

峨眉山玄武岩

一、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Emeishan Basalt,Omeishan Basalt)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命名地点在四川峨眉山。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在云南、四川会理及金沙江流域,厚达1000~2000米。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宣威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昆阳石龙坝附近玄武岩组底部发现有孔虫、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在贵州威宁玄武岩下部夹凸镜状灰岩层。[1 二、方解石 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 磁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 英文名:calcite

俗名:大方解,小方解 分子式:CaCO3 分子量:100.09 CAS号:471-34-1 密度2.60~2.8g/cm3 莫式硬度:3 主要成分:(由Ca(钙),C(碳),O(氧)三种元素 简介 方解石的色彩因其中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如含铁锰时为浅黄、浅红、褐黑等等。但一般多为白色或 方解石 无色。无色透明的方解石也叫冰洲石,这样的方解石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就是透过它可以看到物体呈双重影像。因此,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我们知道石灰岩可以形成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笋汉白玉等其实就是方解石构成的。 2004年8月17日,贵州省贵阳市徐氏珠宝制作室把其研琢成功的目前世界最大的两块方解石宝石捐献给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当日,贵州省贵阳市徐氏珠宝制作室把其研磨成功的目前世界最大的两块方解石宝石捐献给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其中一块宝石(右)为浅黄色、翻面葡萄牙式琢型方解石宝石,重172.5克拉;另一块(左)为金黄褐色、密切尔六角型方解石宝石,重84克拉。这两块宝石的重量都超过了目前珍藏在美国斯密逊博物馆的75.8克拉的金黄褐色阶梯琢型的翻光面方解石宝石。

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前言 1.1实习目的和任务 通过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的野外实习,线路踏勘和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从事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技能和工作流程,以及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的工作方法。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1)1:25000峨眉山市地形图实习路线填图; (2)1:10000黄湾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3)黄湾五级阶段的测绘。 1.2测区的位置及交通条件 测绘地区位于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之间,面积8平方千米,测区北距成都170km,东距乐山市35km。测区内交通便利,峨高公路、峨眉山至荷叶湾公路和机耕路,以及通往各个村组的乡村公路。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和峨眉山市交通图如下。 图1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 图2 峨眉山市交通略图

1.3工作量 本次测绘历史9天,日程安排如下表: 表1 测绘行程安排 日期路线行程 10月3日L1 清音电站---龙门硐----黄湾大桥 10月4日L2 荷叶湾----赵河坝 10月5日L3 赵河坝-----符文机砖厂 10月6日L4 阴沟-----古木槽-----五叉沟 10月7日L5 阴沟-----竹麻岩—--后田坝 10月8日L6 后田坝---黄田坝 10月9日L7 五叉沟----李洪槽---高山岗 10月10日L8 梁坎----刘坪---高山岗—山王岗 10月11日整理资料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位置 工作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包括10个行政村,人口约2万人。经济状况以旅游经济,茶叶经济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人均GDP9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粮食总产量达582.3吨。 2.1.2气象及水文 2.1.2.1 气象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黄湾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1593.8mm,峨眉山气温与降水量如表2。 表2 峨眉山气温及降水量 项目月均气温(℃)年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地带(海拔:m)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金顶(3000)-5.9 0 6.1 12.0 8.0 -0.3 3.1 1958.8 雷洞坪(2500)-3.7 2.7 10.9 15.5 11.3 2.3 6.0 洗象池(2000)-1.0 5.1 13.6 18.2 14.0 5.0 9.0 仙锋寺(1500) 1.7 8.1 16.3 20.9 16.7 7.7 12.0 洪椿坪、万年寺 (1000) 4.4 10.8 19.0 23.6 19.4 10.4 14.0 报国寺-城区 (≤500) 7.1 13.5 21.7 26.3 22.1 13.1 17.2 1593.8 2.1.2.2 地表水系 本次测区内主要有两条较大河流龙门硐河和川主河)以及一个团结水库,测区范围内还有阴沟,五叉沟,后田坝,高山岗等沟谷小河流。西东流向的龙门硐河将测区一分为二,并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 玄武岩化学成分表 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缓慢冷却(如 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 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 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 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地表条件下, 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 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 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 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 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 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 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 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 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玄武岩柱状节理海崖 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 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在爆发性火山活动中,炽热的玄武质熔岩喷出火口,随其着地前固结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弹:纺锤形火山弹、麻花形火山弹、不规则状火山弹,以及牛粪状、饼状、草帽状或蛇形和扁平状溅落熔岩团。 峨眉山玄武岩-形成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峨眉山玄武石形成也是由火山喷发而来,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镜泊湖北有瀑布状、波浪状的;莺歌岭一带有圆馒头状、宝塔状的;渤海镇和沙兰乡之间,是巨蟒状和熔岩隧道等。这里地质、地貌构造新颍、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玄武岩知识点

玄武岩的特点 1、玄武岩石材性能优越、环保,除拥有普通石材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和特殊功能。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玄武岩石材的无放射性,使之安全用于人类生活居住场所,而无放射性污染之忧。 2、天然的玄武岩产品,具有三十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火山孕育的无数的温泉,人们洗温泉浴能够治疗很多疾病。如关节炎、风湿痛及各种皮肤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及保健功能。 3、玄武岩独具的天然孔洞,是目前所有建材中唯一的一个天然吸音材料,具有优越的隔音效果。适应歌舞厅、大会堂、会议厅、车站、地铁、地下工程及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广场、别墅、家居等场所。 4、玄武岩的天然孔洞,使其具备独特的渗透功能,在雨天可以利用孔洞将水分吸足,晴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使水分慢慢的释放来调解周边空气的温度。此功能多适用于步行街、广场、庭院,特别是花、草、树木的周边,使雨水渗入地下,与地下的水分沟通,保证植物有充分的水分。 5、玄武岩源于火山熔岩喷发后冷凝而生成,因产生与绝对高温而具有明显的吸光阻热功能,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绝不会像花岗岩一样烫手,并没有铁板烘烤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像花岗岩一样冰手。 6、玄武岩石质坚硬,可用以生产出超薄型石板材,经表面精磨后光泽度可达85度以上,色泽光亮纯正,外观典雅庄重,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外墙装饰,市政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的地面铺装,更是仿古建筑、欧式建筑、园林建筑的首选石材,深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喜爱和欢迎。 7、玄武岩石经破碎后的碎石料(0.5~2厘米)广泛用于道路、楼房、堤坝等场合的基础施工。产品较其他石料具有独特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的特性,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路基浇注,可大大提高道路基础的承重、抗压、耐磨损、抗疲劳等各项性能指标,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是各建设项目单位和建筑设计部门在确定工程用料时的首选石材。 8、玄武岩石材抗风化、耐气候、经久耐用;消音降噪有利于改善听觉环境;古朴自然避免眩光,有益于改善视觉环境;吸水、防滑、阻热有益于改善体感环境:独特的“呼吸”功能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广泛用于市政、企业、个人。种种独特优点,可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在建筑装修上追求古朴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的新时尚。 玄武岩的概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 摘要:此次在工程地质实习中我们进行了对峨眉山玄武岩的学习和了解,通过老师们认真地讲解和自 己对实体的观察,并课后通过书籍和网络对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和工程意义的一些内容的整合,在此对玄武岩的腐岩、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构造、层间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玄武岩及其风化状况、及灰岩和玄武岩的关系进行一些总结和描写。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工程意义、腐岩、柱状节理构造、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风化、灰岩。 一、峨眉山玄武岩 (1) 玄武岩 玄武岩它属于一种基性喷出岩,它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很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 Na2O的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它的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的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玄武岩体积密度为 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2)玄武岩的形成 玄武岩,它是由于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此岩浆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能流动几米远;而当遇到陡坡的时候,其速度便大大地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3)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Emeishan Basalt ,Omeishan Basalt )其形成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命名地点在四川峨眉山。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在云南、四川会理及金沙江流域,近似呈菱形分布,厚达1000~2000米,露头面积约3.8×104 km 2,岩流覆盖面积达30~50×104 km 2,火山堆积总量接近28×104 km 3 。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宣威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昆阳石龙坝附近玄武岩组底部发现有孔虫、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在贵州威宁玄武岩下部夹凸镜状灰岩层,即峨眉山玄武岩就是指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含筳科化石)之上的玄武岩。1 (3)有关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地质灾害 965年11月22日23时,云南昆明禄劝县马鹿塘公社普福及老木德大队所在的烂泥沟发生特大山 体滑坡,造成444人死亡,1265亩农田被毁,1157头牲畜失踪,成为解放以来我 国人员损失最为惨重的单一特大型滑坡灾害事件。烂泥沟滑坡在下游白水河上形成的滑坡坝堆积方量达2×108 m3,连同沿程堆积,累计方量超过2.14×108 m3;滑坡后缘到堆积前缘直线平距6.31 km ,折线平距6.53 km ;后缘最高点标高3120 m ,主堆积区-白水河标高1350 m ,垂直落差1770 m 。1991年9月17日16时,烂泥沟古滑坡后缘再次发生滑坡,形成沿烂泥沟分布的斜长3200 m 、宽1700 m ,厚30~50 m ,方量约2.18×108 m3,垂直滑距1100 m 的碎屑流堆积,整个过程历时3 min ,造成在沟内放牧、耕作的10人死亡,21 头牛及219只羊被掩埋,沿途树木、耕地全部被毁灭。1991年9月23日18时10分,云南昭通市东北约30 km 的盘河乡头寨沟村发生远程山体滑坡,造成216人死亡,系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员损失最为惨重的重大滑坡灾害事件。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 m3,其中400×104 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3330和763 m 峨眉山玄武岩除以高陡斜坡等天然地貌单元出现外,还经常成为大型工程的工程边坡,如雅砻江官地、金沙江白鹤滩及金沙江溪洛渡等 1 摘自网络资料 图1峨眉山玄武岩 图2峨眉山玄武岩

中国玄武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

中国玄武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 胡经国 前言 玄武岩(Basalt)属于地球三大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岩浆岩类喷出岩中的基性喷出岩(基性火山岩)。它既是地球大洋地壳(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大陆地壳(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1546年,德意志矿物学家兼医生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 一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一种黑色岩石。在汉语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因在日本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而得名。 现今,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玄武岩及其研究和开发利用,已经引起相关科技界、产业界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不仅如此,在玄武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生有铜矿、铅锌矿等重要的矿产资源。玄武岩本身还是一种广泛开发利用的优质建筑材料。玄武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中国玄武岩的时空分布十分广泛。在中国东北、华北、东南、西南、西北各大区域都有玄武岩分布。在中国地质历史上,大体上从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都玄武质岩浆活动和玄武岩形成。其中,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分布于云贵川三省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地学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根据本人手中现有的相关资料,拟就中国玄武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综述,想必会对中国玄武岩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中-东部 ㈠、中国中-东部玄武岩 1、中国中-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中-东部地表广泛出露的新生代玄武岩是大陆内部幔源岩浆作用的典型代表。为了探讨与这种幔源岩浆作用相关的地幔深部岩浆活动过程如何改造大陆地貌,有关专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重新统计了该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了玄武岩分布区的地貌类型,并且尝试探讨了玄武岩分布区及周边地区在地貌、重力异常上的空间关系。同时,利用精细图像处理技术,针对中国中-东部地质图件中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像素提取,将其与高精度地貌图叠加。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还进一步获得了中国中-东部出露地表的新生代玄武岩总面积以及各分区面积数据(隐伏在盆地地下的玄武岩未统计在内)。这里所说的中国中-东部的分界为南北向分布的新生代盆地,盆地以西为中国中部,盆地以东为中国中部;而中国中部与中国西部的边界则为吕梁山最西端所在经线。相关统计结果表明: ⑴、中国中-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总面积为78525 km2。

玄武岩

玄武岩(Basalt)是一种基性喷出岩, 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未风化的玄武岩主要呈黑色和灰色,也有黑褐色、暗紫色和灰绿色的。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结构致密的其压缩强度很大,可达到300MPa,甚至更高,但是如果带有晶体杂质及气孔时则强度会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岩石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的特点及其用途 玄武岩是什么?中华金慧集团陈林峰转载 玄武岩(Basalt)是一种基性喷出岩, 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未风化的玄武岩主要呈黑色和灰色,也有黑褐色、暗紫色和灰绿色的。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结构致密的其压缩强度很大,可达到300MPa,甚至更高,但是如果带有晶体杂质及气孔时则强度会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岩石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不过在日常人们的认知上都还是吧玄武岩归到花岗岩一类的.) 玄武岩的结构: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如果是冷却较慢,比如一天降几度,则形成的是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如果是快速冷却,比如一分钟降上百度,则形成的是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通常的地表条件下,玄武岩主要是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这些斑晶可以在、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也有可能于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玄武岩的组成: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SiO2含量最高,一般含量在45%~52%之间,其中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玄武岩的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 玄武岩的分类: 玄武岩根据组成矿物、结构、形成环境等不同分为许多品种: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划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分为高铝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 按碱度划分,可分为碱性玄武岩、过渡玄武岩、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和钾玄岩; 按形成环境分,包括形成于陆地拉张环境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形成于海底扩张带的洋底玄武岩。 玄武岩的特点及其用途: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_以辽宁阜新为例_张宏福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以辽宁阜新为例 张宏福①郑建平②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E-mail: hf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7750821.html,) 摘要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关键词华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我国华北太古代克拉通以其独特的演化历史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华北东部太古代稳定克拉通古生代尤其是中、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活化, 致使古老岩石圈地幔大规模地减薄[1,2]. 这一巨厚的岩石圈减薄现象使得该区成为全球研究岩石圈演化历史的理想地区. 中生代是华北东部构造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时期, 对其幔源岩浆活动产物的研究尤为重要. 新近发现的早白垩世方城含地幔岩捕虏体的玄武岩对克拉通内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及其演化提供了很好的制约[3]. 华北北缘辽西地区亦产有白垩纪玄武岩和玄武质岩石1). 本文仅以辽宁阜新玄武岩为例, 探讨该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并通过与克拉通内部方城玄武岩及邻区新生代宽甸玄武岩的对比研究, 反演其来源, 进而推测该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及其演化历史. 1地质背景 阜新位于辽宁西部, 地处华北克拉通太古代冀鲁辽古陆核的北缘. 该古陆核为我国最古老的陆核, 其基底变质杂岩的同位素年龄均在25亿年以上, 个别地区可高达38亿年[4]. 结晶基底之上发育一套中上元古界和古生代沉积盖层. 古生代该区岩浆活动微弱, 仅在辽西葫芦岛市附近发现有强碳酸岩化的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5], 且基本不含金刚石. 中生代以来, 尤其是侏罗纪~白垩纪, 该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异常强烈, 是我国东部印支-燕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岩石圈伸展形成一系列的以北东向为主的中生代沉积盆地. 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这些沉积盆地中[6], 重要的有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 侏罗系中统蓝旗组; 白垩系下统义县组. 白垩纪下统阜新组顶部存在一期基性火山活动, 以中心式喷发为主, 其喷发年龄约为100.4 Ma(K-Ar年龄, 表1). 该期火山喷发产物绝大部分皆已剥蚀殆尽, 仅在局部地区残留一些火山通道相, 如新近发现的阜新碱锅玄武岩分布于阜新组的厚层杂色砂岩-砂砾岩中. 碱锅玄武岩为灰黑色, 致密块状构造, 柱状节理发育, 柱体多为典型的六棱柱或五棱柱, 直径多在10~20 cm. 玄武岩中含少量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包体小(多在1~4 cm), 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2分析方法 玄武岩的全岩K-Ar同位素年龄、主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丰度和Sr-Nd-P b同位素组成分别采用MM5400, ICP-AES, ICP-MS和VG354质谱仪在中 1) 陈文寄, 周新华, 李奇, 等. 辽河外围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背景特征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