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宋灭亡的一些思考

关于南宋灭亡的一些思考
关于南宋灭亡的一些思考

关于南宋灭亡的一些思考

在论坛上看到一些关于南宋灭亡问题的思考,其实很多网友说的都有道理!在此我也把自己的看法说一下,就算是抛砖引玉吧!有不恰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就整个宋朝的历史而言,宋朝确实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的一个鼎盛时期!其成就很多历史书上都有记载,在此就不再赘言了!但是那么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为何又衰败得如此之快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宋朝建国之初即留下的无法避免,乃至导致最终灭亡的生死之患!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幽云十六州的等战略要地的丢失使得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进攻的一道重要屏障!在宋朝建国之初不是图强而是守业!宋朝建立以后应该在得到应有的休整之后即拿下北方一系列的战略要地!也许有人会说,宋朝有那个实力吗?答案是有!请大家查阅关于宋初两次对辽用兵的史料!从我查到的史料来看,北宋初期的两次对辽用兵在初始阶段皆取得了很大战果,取得了初步胜利。但两次用兵又皆因指挥失误和各路兵马作战行动无法协调一致而导致最终的失败!经过这两次作战之后,宋军终于无力在向北进取!从而失去了北方的防御屏障和消灭北方强敌的机会!

二、宋朝军事制度的失败!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吸取唐朝因地方军阀座大而招致灭亡的教训,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军事将领们的兵权,而把军权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造成军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荒唐局面,这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军权又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谁又能保证宋朝的皇帝都是军事指挥的天才呢?

三、治国方略的失误!在唐宋以前,普通百姓获取功名的方式主要是军功!这样的晋升方式,把中华民族造就成为一个既崇文又尚武的优秀民族!而“皇袍加身”的赵匡胤,由于获取帝位的不合理性,造就了其既不相信文臣也不相信武将的多疑性格,并且这样的心理一直贯穿宇宋朝统治者的意识或潜意识之中!正是对文人的极端不信任,才有了使

用科举制度牢牢抓住文人的做法!当人们都忙于埋头苦读、求取功名的时候,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就这样消失了!

四、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宋朝对外战争的连连失利,带来的是无尽的赔款!(注:那种赔款被称为岁币,意既每年一次,以1042年为例:岁币为:银10万两、绢10万匹。)无尽的赔款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不断的重要原因。频繁暴发的农民起义不断消耗着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战斗力的削弱又导致新的战败!战败——赔款——百姓负担加重——农民起义暴发——镇压农民起义——战斗力削弱——对外战争失利!在这样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中宋朝的国力、军队的战斗力被消耗得一干二净!从而走向最终的灭亡!

五、军事战略的摇摆不定!在宋朝的统治集团中,不同利益群体交织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断争斗!争斗的最终结果导致了军事战略的摇摆不定!进攻中没有坚决的攻击决心、各路军队的行动无法统一;防守中没有必胜的意志、无法抓住战机进行有效反攻。

六、外交上的鼠目寸光!这主要表现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外交战略明显是短视的!面对当时日益强大的蒙古,南宋始终无法作出明智的选择!宋朝始终在蒙古“我们一起消灭它,然后平分”的虚假谎言下,充当蒙古的打手!(有怀疑的朋友请查阅历史资料)这一时期,大家都能看出来,蒙古最强大,这是南宋的政策应该是联合其他的反蒙势力一起抵御蒙古!毕竟在此时蒙古的敌人中南宋才是最强大的!南宋此时应该联合其他反蒙势力(如:金、吐蕃、大理等)一起抗击蒙古人南下!击垮蒙古之后,江山依然还是大宋的啊!可惜南宋偏偏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试想,大家都灭亡了,你还能独存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4.五代政权中,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努力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一定基础。“他”是() A.朱温 B.李煜 C.赵匡胤D.柴荣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分化事权 B.减少数量 C.限制自由 D.使用亲信 7.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8.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 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汉C.唐朝 D.北宋

9.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 10.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11.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2.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1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6.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摘要:众多学者研究认为,苏东剧变中人民抛弃的并不是共产党本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任何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外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内因在于苏联和东欧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最终都失败,但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科学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斯大林模式 回首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无不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感到痛惜,也无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挫折。有少数同志在挫折面前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他们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为什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会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分析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概况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①,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但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的政治经济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迫使苏联不得不在理论上突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苏联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②1953年9月,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冲破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政治改革。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图扭转农业严重滞后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和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并未根本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些局部性的改革,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改革未达预定效果。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反对个人崇拜,加强法制和党的集体领导,使苏联政治生活开始发生一定变化。赫鲁晓夫改革虽然成就不大,但毕竟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第二个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领域主要推行“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其内容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缺乏主权,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企业职工不关心经济效益等问题。新经济体制在试行和推广初期,职得了显成果,苏联经济实力翻了一番。当然,新经济体制也未完全克服经济管理体制所固有的探刻矛盾,它所规定的两个基本措施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用经济杠杆都没有很好贯彻 ①陈振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0 ②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M].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对导致宋朝319年的兴衰到最后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原因有: 一、统治者的无能。宋徽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丝毫没有治国之本的野心,只知道贪图享乐。王安石的变法虽然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在制度上的问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毫无进取心,也没有高明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只求自保,能坐稳朝庭。国家逐渐失去凝聚力,民心、士气逐渐低落。在国防上,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连年战争失利,耗费大量钱财,岁岁进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大大损耗国家实力。 二、贪官污吏当道。宋朝时期,奸臣、贪官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阴险奸诈、谄上媚下、挑拨离间,有的专权擅国、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误国害民。终此整个宋朝,贪官、奸臣不断,奢靡之风盛行。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最高水品,此后连年下滑,在奸臣贪官把权自重下,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过重的徭役赋税。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税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正税之外,朝宋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种方式和名目“增税”,想尽办法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各地增税的形式不一,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臵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同时,不严谨的财政

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四、军队建设缺陷。由于“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武将、士兵虽然待遇很好,但没有明确的军功奖励,士兵、武将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军队地位下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系统的作战训练,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军队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士兵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低下。多数士兵参军是为了谋生,灾民、流民、甚至市井流氓无赖充斥其间,还有很多冒名吃空饷的。在一个缺少严格军事训练、军队纪律的环境下,禁军的士气不高,实际战斗力很低。 五、高度中央集权制。高度集中的建立集权的中央统一控制军权导致了一些问题不能灵活变通。下达命令变得迟钝,这就不像唐军制,虽然唐朝灭亡,但是没有出现地方乱成一锅粥的地步,所以一个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调度问题。还有就是北宋因为敌强大而盲目的扩充军队,财政却无法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兵因吃不饱而从商,造成军队没有战斗力。最后还因为横征暴敛而起义,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想不灭亡都有点困难。

苏联模式失败及其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 这是一本被封存了50 年的书,它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他看到了强大的苏联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但同时他也看到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官僚主义的作风还有广大农民贫困的生活。在日记中他写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这本日记50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的伤害,他认为50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发表了,但是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T)1991年,克林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苏联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取而代之的是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这标志着苏联解体。(T)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苏联解体的原因使错综复杂的,是各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下面从苏联历届领导人来看苏联发展到解体的过程(T) 苏维埃政权的缔造人——列宁(1870—1924),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迫于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与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来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对农民作让步,允许农民个体经营自己的经济,利用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本国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他在政治方面也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列宁最终还是没能解决好党政分开和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问题。(T) 1924年列宁逝世,接下来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是以行事严峻果断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1879—1953),他执政期间, 1、在政治方面,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以1934年12月1日发生的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为导火线,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这是一场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这场政治运动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均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抑。而且大规模的恐怖镇压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这场运动最终确立了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极端形式——斯大林个人专制。 2、在经济方面,他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1932年至1933年间他推行农业集体化,来完成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他认为工业化资金要靠国家内部来积累,内部积累资金主要来自于农业,于是他提出贡税论,就是以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来积累资金。(1925年12月联共(布)第14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问题。斯大林把苏联国家工业化集中到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这样的工业化,对苏联来说,严重的问题是资金从何而来?早在1924年,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理论,认为只能通过剥夺农民的办法,为工业化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

1、【多选题】久加诺夫把苏共亡党的原因总结为“三个垄断”,即:(BCD)。 A. 对文化的垄断 B. 对真理的垄断 C. 对资源的垄断 D. 对权力的垄断 2、【判断题】1991年,苏共不仅失去了执政地位,而且遭遇了亡党亡国的厄运。A A. 正确 B. 错误 3、【判断题】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A A. 正确 B. 错误 1、【单选题】苏共亡党的政治原因是(A)。 A. 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B. 政府不作为 C. 经济衰退 D. 未设立三权分立 2、【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中展示给人民的形象是(AB)。 A. 治党不严 B. 为政不廉 C. 治党严厉 D. 为政廉洁 3、【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BC)。 A. 经济文化原因和文化需要 B. 政治原因 C. 党的公众形象 D. 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预 1、【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的时候,他的改革指导思想是“多一些社会主义”。A A. 正确 B. 错误 2、【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党内被认为是一个改革者。A A. 正确 B. 错误 3、【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的主要内容有(ABCD)等。 A. 革新党的指导思想 B. 革新党的性质 C. 革新党的奋斗目标 D. 革新党的组织原则 1、【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苏共党内上层被分成三大派:(ABC)。 A. 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 B. 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保守派 C. 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激进派 D.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 2、【判断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A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学院: 姓名 学号: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有领导的正确引领,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苏联解体是当代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史的一个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 苏联解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联解体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对苏联解体的思考,要综合各种原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苏共的高度集权 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 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同时,斯大林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他只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得出资本主义已经陷入“总的和根本的危机”,危机必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告终的“总危机”理论。 (3)党内民主的缺乏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中世纪温暖期时宋朝为何出现了严寒? 一、南宋宝佑五年的年底不太寻常在快要迎来春节的某个日子,临安市民们惊异的发现,西湖,竟然封冻了。那一天,是宝佑五年十二月戊子,公元1258 年1 月13 日。江南锦绣之地的西湖,居然因为一次结冰而被载入史册——某个不知名的史官在《宋史全文》卷三五里,写下了这样四个字:“西湖冰合”。对于现代人,见过类似场景的人也不多。近几年,哪怕只是结上薄薄的一层冰都能登上当地的报导成为大新闻,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冷如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之时,西湖也只是在局部结了较厚的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据说1930 年、1977 年都能够在湖上溜冰,但也未听闻达到“冰合”的程度。2016 年初,北极点短暂突破零度引起的余波横扫中国大地,一波强烈的史诗级寒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即便如此,西湖也只是结了一点点冰,聊表一下对于“史诗级寒潮”的微小“敬意。 二、长期以来,对古代气候的追踪只能在史书里寻觅刀笔之吏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样的记录如果不是湮灭于战火与动荡,就是仅有只言片语,而且都是感性描述和物候记录,科学意义有限。幸运的是,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重建古气候的工作上去。当代的地球科学

工作者,已经可以综合运用石笋、树木年轮、冰芯、黄土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深湖沉积物等生物和地质记录来恢复古代的气候规律。2013 年,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的气候报告AR5 里,便首次加入了人类历史尺度的古气温重建,同时公布的还有相关的数值模拟。更为贴心的是,他们专门区分了不同的大洲。10 世纪,欧洲气候非常温暖;亚洲气候也较温暖。11 世纪,欧洲气候略有降温,但也算暖;亚洲气候同样降温,变得偏凉;12 世纪,欧洲气候先大幅降温,中后叶快速升温;亚洲气候早期中幅降温,中后叶中大幅升温。13 世纪,欧洲和亚洲都在降温,而且都在中叶发生过显著的降温事件:大约就是13 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时候。14 世纪,欧洲缓慢升温,亚洲快速升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书中的描述与整体重建的古气候可能有冲突,这是因为气候快速变化的时期,上下波动也会十分剧烈,而史书的感性描述无法剔除剧烈波动的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只是“亚洲”这个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在局部可以出现细节的波动甚至不同。受采样地区和数据的影响。所以,本问题前半句描述不成立——欧洲和亚洲在10 至14 世纪的温度趋势,其实是一样的,并不存在欧洲在10-14 世纪温暖,亚洲在12-15 世纪降温——而且哪有这么比的……欧洲在12-15 世纪还不也是总体降 温趋势,只是细节不同而已。但是,为什么13 世纪中叶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4.金灭辽 ( 1 )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 2 )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 ( 1 )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 2 )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 ( 1 )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2 )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 3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8.宋金议和 ( 1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 2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苏联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是各种合力的结果。苏联由盛转衰,最后解体,我认为根本原因不能归责于苏联模式具有严重弊端,而在于这种弊端没有随着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及时得到改革和改革失误。 苏联模式就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推行的一种模式。主要指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模式,它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实行中央部门高度集权管理体制,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高度集中的党的领导体制,以党代政,党内民主和人民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但是,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独特的模式,它基本上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是在革命和战争的年代里形成的,有许多因素对该模式的设计和选择产生了影响。比如苏联当时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本身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等。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恩并没有解决,在当时也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斯大林创造了苏联模式,尽管有种种弊端和不完善,但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可贵的尝试。 苏联模式的历史局限性是很难避免的,它具有明显的历史相对性,其形成初期适应了经济落后、结构简单和以增强国防能力为经济发展首要目标的状况。随着条件的变化,苏联国内外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模式也就开始了僵化。种种弊端,要求执政党应当在尽量发挥这种模式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认真果断地加以改革和完善,把这种模式转换成新的、符合本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新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苏联错过了六次自我改革的机会。如果能早点改革,弊病是有可能改得掉的。斯大林晚年没有要改革的醒悟,对要改革的人都加以清洗。斯大林的继任者在近半个世纪之中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领导集团并没有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贻误了改革的时机。勃列日涅夫统治集团拒绝改革这一重大的历史性错误最终把苏联引向了危机的边缘,但是这并不等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处于无可挽回地注定要失败的境地。从80年代初期的形势来看,苏联60多年中积累起来的国家实力尚未耗尽,如果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能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苏联还是能够振兴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特别是在他抛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后,开始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削弱和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改变共产党的性质,放任和鼓励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发展壮大,结果,便导致苏共逐渐变质,丧失政权,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 苏联模式的失败给了我们许多历史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一、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搬照抄。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还适用于当时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发展。但是之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南宋的建立概况,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正确看待各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关系,学会评价岳飞,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的史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南渡,又在南方重新建立了宋朝,史称南宋。从此,南宋和北方的金朝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那么。南宋和金朝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学生结合课本自行寻找答案 辽与女真关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增强,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把辽打的节节败退。 女真政权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改革措施 金的发展: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迅速发展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金灭辽:北宋和金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北宋失利,1125年金灭辽。 问题探究:为什么金灭辽后会灭掉北宋?(学生结合材料自行思考) 教师总结:由于金和北宋联合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认为北宋实力弱小,不足为惧。1127年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收复失地: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率军北伐,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有望收复中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岳飞抗金的功绩) 岳飞被杀原因: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势力强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评价岳飞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6部编版)教案:8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及金朝变革、金灭辽与北;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可;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2、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金军轻而易举地灭掉北宋,但未能灭掉南宋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如何评价岳飞。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新的《射雕英雄传》吗?郭靖的憨厚,杨康的狡黠是不是依然让你印象深刻。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帅哥的名合起来是“靖康”。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金和宋到底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第8课。 【新课讲授】 一、女真族的崛起 1、你能根据材料和画像的服装猜出他们生活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寒,骑马悬崖上下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伏马而渡。——《大金国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耶律阿保机 总结:女真人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大金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探究一: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原因: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势力壮大。 启发:这也说明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二、金灭辽及北宋 1、概况: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探究二:据材料分析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末,完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姜胜基 【提要】苏联的解体,综合了苏联自身的制度、执政党的建设、民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美苏争霸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等问题。苏联的解体也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方向改革方向,坚持理论与本实际相结合,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原因教训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一个历史性的综合,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制度问题 斯大林于30 年代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虽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那种统治上的专权,已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书报检查和舆论统制,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视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使民族文化不断地萎缩和衰弱。具有这些特征的斯大林体制是一种脱离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封闭式的半军事化体制,它与外部世界本能上是对立的。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斯大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最终未能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他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应急性、随意性、矛盾性和局限性。最后,党内高层集团因不能容忍赫鲁晓夫改革而将其废黜。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期间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到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陷入困境: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国家和军队部门的所谓精英集团成了新的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控制着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增长下降;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腐败和贿赂成风;民族运动难以控制;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总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稳定已经变成了停滞,整个社会处于僵化状态。与西方的经济鸿沟和技术差距愈益加深和扩大。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平均主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协调一致已经根深蒂固。社会的停滞使得社会遇到了产生严重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在各方面都已经暴露出来。在停滞和停顿年代,国家已经滑入悬崖。而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就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 (二)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这种情况下,苏联共产党没有搞好自身建设,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组织体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有严重错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法制制度长期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个人迷信、家长制、终身制、特权现象比较普遍。苏联在二战前斯大林领导时期就存在着个人专断和家长制问题,以致党和国家政权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如肃反扩大化的发生等。二战后,赫鲁晓夫脱离国家建设实际,主观武断,随意发号施令;勃列日涅夫极力扩军备战,推行霸权主义。这些严重问题和错误的发生,又没有及时制止和纠正。到80年代末,苏共党内出现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为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的分裂格局[1](P390)。党内思想混乱,派别林立,组织涣散,争权夺利,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1](P397)。这样,党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和南宋的对峙导学案(答案不全)

课题: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知识与技能: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的时间与原因;岳飞抗金与南宋的偏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回答北宋灭亡的原因;以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岳飞抗金进行正确评价,提高历史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岳飞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斗争,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投降卖国,陷害忠良,永远受到人民的谴责。 重难点预测: 重点: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 难点:北宋灭亡原因和对岳飞抗金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个性备课:【快乐元素】(多媒体展示岳飞的《满江红》,学生齐诵。提问“靖康耻”指什么事件? 岳飞抗金情况怎样?怎样看待岳飞抗金?设疑激趣,导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下列史实,在书上划线标注)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 首领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_____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他就是______。他模仿 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_____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 多地区。__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 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1、北宋灭亡后,宋钦宗弟弟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_,史称 ________。 2、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抗金将领_______多次率军北伐,他统 帅的_______在大败金军主力。但宋高宗和奸臣______却下令班师,并以_________ 的罪名杀害了他。 3、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一线划

苏联演变教训与启示

苏联演变之后,苏联现今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然而,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一个首先实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工程并积累了70多年的正反实践经验的国家.一个先后经过二次模式转换过程并在最后—次改革中失去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它所提供的关于苏联模式社会义体制的改革和演变的无比丰富的历史材料,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功的珍贵财富。本文在上述各章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在思想理论上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史无的例的复杂工程 马克思一生主要是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而他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研究基础之上。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而且这种革命带有世界性质,将会同时发生。然而,马

克思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社会发展的道 路也进行认真探讨。在这个问题上,他首先破除了把他的理论教条化的做法,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 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马克思针对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们一切肯定成果,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俄国革命政权吸取资本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创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利用俄国农村公社马克思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封信的草稿中谈到.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他认为,如果俄国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团素,变为使俄国比共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③。由此可见,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苏共”1917 年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 14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以及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苏共领导集体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应该从自身做起和现在做起。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实践一再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苏共中央领导的混乱,由于主流媒体被“自由派”把持并进行错误导向,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 教训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