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教学设计

2 《回延安》教学设计
2 《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技巧,学会节奏、重音的确定。

2. 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 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 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当是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呢?提到陕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收集,说说你说了解到的延安。看来大家对延安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诗人贺敬之对延安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情谊?

二、预习检查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诗歌、写作背景等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说说作者、背景

三、质疑

1. 通过预习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体裁角度)

2. 学生质疑。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怎样读这首诗?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感情?

四、感知交流

1. 走进文本,读中悟情。学生自读,汇报学习成果。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抽学生读,并以第一小节为例,让学生谈谈为什们这样读?

提示方法:理解诗意,读出语气、语速、重音、节奏。

2. 听视频范读,以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请大家听范读,注意诗中感情、节奏和重音的处理。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训练(读、听、评)。

朗读要求: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2)抽读、点评。

(3)全班齐读、体会。

五、研读赏析

1.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

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

回延安——忆延安——说延安——看延安——祝延安。(课件展示)那么,这些内容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并深情朗读相关诗句)

(3)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然后标画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

小结: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炼,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的东西寄托了思乡之情。最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

(4)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表现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都有很好效果。

2. 生质疑,师补充:词中的“母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情?

3. 诗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六、拓展延伸

贺敬之用“信天游”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经典的好诗,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回延安同步练习

2 回延安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 镂()坑() 偻()吭() (3)窑()(4)畔() 窖()拌() 窟()绊()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 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 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 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拓展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 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 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

七年级下册unit2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七年级下册unit2SectionB ---Self-check英语教学设计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mother/ usually/ get up)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5)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y/ get up/ so early)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ways/ make breakfast for m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 usually/ get to school)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0)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class teacher / usually/ get to school) B. I don’t know. But he/ she is never late for the first class in the morning. 4.check and correct their answers . Step III: Practice: 1. I get a letter from him. He ________ a letter _______ me. 2.Jim i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of getting late..(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Jim late for school? 3. She has only one watch.(划线部分提问) How many _______ does she ________? 4.He takes a shower at 8:00.(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 he take a shower? 5.I do homework at seven. (否定句) I _______ ________ homework at seven. Step IV: Summary:Sum up how to express activities.. Step V: Homework:finish exercise on books.

2回延安教案

2回延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朗读成诵,理解诗人在每节诗中运用“信天游”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所表达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难点 体会信天游的艺术特征(比兴)。 朗读法、启发式。 延安挂图、有关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1945年,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1.写作背景 贺敬之语:“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

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2.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短的只有一节。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常采用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字、铺排等表现方法。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荡的兴味与艺术魅力。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注意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等感情。 2.提问:本诗共五个章节(即部分),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讨论、明确: 第一节: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节: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节: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3.提问: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1.本诗是“回延安”,如果把“回”改成“去”“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里,显得无比的亲切,“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去”“到”没有这种效果。 2.诗歌第一节,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运用“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3.“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在第二节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延安的“小米饭”,延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2《回延安》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2《回延安》导学案 主备: 审阅:审批:课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 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初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处理生字词。 2、反复诵读,在文中勾画出饱含情感的语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准备与同学交流。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3、信天游简介: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

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情景导入】 【导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糜子()黍类()油馍() 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 2、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 第一节,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第二节,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第三节,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第四节,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第五节,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同步训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同步训练 1.[2019·广东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fǔ)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漂漂 ..把手招。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 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 ..我们 ..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过黄河。 C. 米酒油馍.(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b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D.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xiónɡ)几辈辈人……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害心窝呼唤披彩虹 B. 羊羔革命脚步天南海北 C. 浪花发展高潮鸡毛信 D. 欢喜窗花头顶杨家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满心话登时 ..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立刻) B.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 ...还响着脚步声(头上) C. 我梦见鸡毛信 ...来——可真见亲人……(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 ....想着你……(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4.[2019·武汉]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B. 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5.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根据课文《回延安》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2018·北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天游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It's Show Time!全单元教案设计

Unit 2 It's Show Time! Lesson 7: What Is Your Project about? Ⅰ.Learning aims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0941410.html,nguage goals: project, interest, still, anywhere, joke, talk about, make a joke, work on 2.Talk about a trip and have a project. 3.Be interested i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country. Ⅱ.Learning important points 1.Master the important vocabulary. 2.Have a project about your trip. 3.The irregular verbs. Ⅲ.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The difficult structures: (1) Jenny and Danny talk about the trip and their projects. (2) I slept for two full days! (3) Are you ready for your project? (4) My project is abou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5) Let’s go to the library and work on our projects. 2.Know the irregular verbs. Ⅳ.Learning guide (一)Self—learning 1.Warming up

《回延安》导学案

1.《回延安》学案 主备人:潘延宗审核人:语文学科组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贺敬之,1924年生,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 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主要诗歌集有《乡村的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 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诗体简介 信天游,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它的特点是: 章法上:两行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节内押韵。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朗诵诗歌 1、要求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语气和感情。 给加线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炕上坐糜子油馍 脑畔眼眶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五部分,试着给每部分拟小标题或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精讲点拨】 3、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试分别举例分析。(1)信天游:

2回延安 导学案(无答案)-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回延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贺敬之,1924年生,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台儿庄区)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著有诗歌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长诗《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 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0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審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回延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3.相关拓展 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长的可接连数十节,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短的只有一节。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句中多用叠字。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 ) 糜.子( ) 油馍.( ) 柳林铺.( ) 脑畔.( ) 眼眶.( ) 2.仔细阅读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同步练习

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眼眶.(kuàng)屹.立(yì)糜.子(mǐ) B.嘱.咐(zhǔ )登.时(dèng )潺.潺(chán ) C.灯盏.(zhǎn )照例.(liè)油馍.( mó) D.脑畔.(pàn)家眷.(juàn)钳.子(qiá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偏僻怠慢踊跃 B.行辈礼教绞洁 C.期侮撺掇好歹 D.宽尉凫水撮合 3.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也会一直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去掉“一直”。 B.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去掉“不”。 C.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试飞成功的消息一经披露,广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广泛”移至“关注”前。 D.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偿还。 “偿还”改为“赔偿”。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作者以少年时期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下本文,对农民进行热情的歌颂,也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D.“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5.将○1-○5句连缀成语意连续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1像文韬武略的辛弃疾伦为田舍菜翁,把一腔孤愤化为词间沟壑,青史留名。 ○2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因为所胡的苦难还得自己去解决。 ○3喜而不语是不炫耀,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快乐。 ○4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 ○5像炎樱常在经济困难的好友张爱玲面前大谈投资理财,最后两人感情淡漠。 A.○2○5○3○1○4 B.○4○2○1○3○5 C.○5○1○4○2○3 D.○2○4○3○5○1 二.阅读 (一)回延安(节选)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完整版)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2教学设计

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2教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up, get up, dress, get dressed, brush, tooth (pl. teeth) brush teeth, shower, take a shower, usually, forty, fifty, wow, never, early, job, work, station, radio station, o'clock, funny, exercise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②—When do you go to work?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③—He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2) 用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和时间的表达法;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对生活和学习活动做计划,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部分的话题是“日常作息时间”,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时间的简单表达方式。 2) 学习询问和谈论时间和制订作息时间表。 2. 教学难点: 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时间的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 the Ss as usual. 2. Watch a short video program about daily activities.

2《回延安》导学案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本诗中运用的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比兴手法的运用。 2、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央中共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信天游 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够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也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搂定 ..()糜.子()油馍.()脑畔()白羊肚.()柳林铺.()2、解词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

紧急信件。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3、根据课文填空 (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住了(2)双手()定宝塔山 (3)毛主席()上了天安门(4)一头()在亲人怀 (5)手()黄土我不放(6)紧紧儿()在心窝上 4、画出文中运用下列修辞方法的句子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二、朗读课文 三、自主探究 1、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 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 2、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1、.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2、.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2.回延安 导学案

有志者事竟成 2 回延安 教师寄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中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 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诗歌中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 油馍.()眼眶.() 2.填空。 (1)《回延安》体裁是,采用陕北的形式创作的。 (2)“几回回”是陕北方言,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请在文中再举出两个类似用法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 3.选词填空 (1)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我长大。 A. 养活 B.养气 C.喂养 (2)宝塔山下留,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A. 脚步 B. 脚印 C.足迹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4.表达作者回到延安时心情激动的动词有哪些? 5.“千声万声”地“呼唤”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7.这几节诗的主要内容是( ) A.写心中涌起的情思 B.写心情激动,风景美 C.写欢迎场面的热烈 D.写久别后重返延安见到亲人 8.下面诗句,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B.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C.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D.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拓展延伸】 9.请运用比兴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总结反思】 参考答案 2 回延安 1. gāo méi mókuāng 2.(1)诗歌;信天游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同步测验(含答案)

《回延安》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2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6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2. 读《回延安》一诗,下列各句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3. 读《回延安》,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喊“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4.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 为下面小题选择正确一项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抱扑 B.搂靠 C.绕扎 D.搂扑(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②亮又明③宽又平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②披彩虹③宽又平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②迎春风③亮又明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②披彩虹③亮又明④迎春风 6.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拟人) 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夸张) 7. 下列短语中画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dǔ)手巾 B.二十里铺(pù) C.东山的糜(mí)子 D.米酒油馍(mó) 8. 下列句子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9.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手巾肚:dù 白毛巾 B.二十里铺铺:pū 地名 C.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馍:mó 黍米面饼 10.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白羊肚 B.肚子 C.肚量 D.肚脐 11. 读《回延安》,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喊“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12.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4Unit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标准》英语初中一年级下册 ModuleFourLifeinthefutureUnitTwoEveryfamilywillhaveasmallplane. 开发区第二中学胡怡诺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未来的生活为话题,分设三个课时进行学习。本节课是这个模块中的第二课时,是一节读写课型的新授课。作为模块的第二课,它补充扩展了第一课的内容,为三单元不仅提供了话题和语境,同时也为学生们后来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第二单元中,学生的读写活动都是围绕未来的生活而展开。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其中人物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并且感知和运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大凡将来时用法。本单元中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实践活动也比较好开展。本单元的重点是对未来的事实或对将来进行预测的大凡将来时的使用。难点是运用想象力,在特定语境下正确使用大凡将来时描述未来的生活,使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培养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学会词汇:airlandmachinerobotspacetrafficjamtruecheapeverywhererise(2)复习词汇:rainseawindbikecarlongheavylighteasyhourshort 2.技能目标 (1)能使用关键句型“will+do”对未来的生活进行描述。(2)能通过例外目的的阅读,迅速提取有用信息。(3)能读懂,理解和复述整篇文章。 (4)能完成由读到写的信息转换,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3.学习策略目标 (1)借助鱼骨图,感知、领悟阅读技巧和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合作学习;4.情感与态度目标

《回延安》教学设计

《回延安》教学设计 贺敬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周末到了,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教师导语: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教学过程: 听录音朗读 要求,注意听,把还有不懂读的字圈点出来,与同桌合作讨论,或查字典,或问老师。 预设字词 读准下列粗体字的读音。 心窝搂定白羊肚手巾羊羔羔 糜子油馍气喘一盏 一读诗 教师导语: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当他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各自快速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回延安》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回延安》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一、字词书写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_______)登.时(_____)糜.子(_____) 油馍.(______)脑畔.(______)眼眶.(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A.④②⑤③①B.④①②⑤③C.④③①②⑤D.④①③②⑤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B.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

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教案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 up, get up, dress, get dressed, brush, tooth (pl.teeth) brush teeth, shower, take a shower, usually, forty, fifty, wow, never, early, job, work, station, radio station, o'clock, funny, exercise, nigh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②—When do you go to work?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③—He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2)用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和时间的表达法;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对生活和学习活动做计划,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部分的话题是“日常作息时间”,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和守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时间的简单表达方式。 2) 学习询问和谈论时间和制订作息时间表。 2. 教学难点: 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时间的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 the Ss as usual. 2. Watch a short video program about daily activities. Ⅱ. Presentation 1.出示l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播放该内容的课件,引导学生将词 语与图画进行搭配。 学生们观看1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该内容的课件,将词语与图画进行搭配,完成la部分的学习任务。 2. 出示一个可以转动时/分针的大钟,一边调整时间,一边询问学生时间“What time is it?”。 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回答时间: It's six o'clock. It's seven twenty. … (给学生们解释在英语中时间的简单的表达方式) 3. 调整时钟到某个时间,然后说:I get up at 6:00.I go to school at 6:

3.5《回延安》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2《回延安》导学案 第二课时答案 学习要点: 1. 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背诵诗歌,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特色。 一、朗读探究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揣摩动词使用表现逼真的情景。 明确: ①富有力度的动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②省略号的运用,启发想象、体味、联想。 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 举例说明: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修辞)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炼,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比兴手法,延安母亲给了作者养育之恩、教他学习生产知识和文化,带他走上革命道路。3.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明确:环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夸张、比喻。 例:“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跃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 明确:拟人;排比、夸张,铺陈、复叠;写延安的变化,一个“新”字,跃然眼前。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明确: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二、课堂练习 练习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明确: 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贴”“搂”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写出了见到亲人的激动。 语言:“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表现了老人的热切盼望。 场景:“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写出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练习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明确: 1.(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这两节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第一节压“en"韵。第二节压“a"韵,形式活泼。节奏上第一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笫二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