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年多杀菌素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多杀菌素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对多杀菌素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机会。
2. 市场概述多杀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和其他领域的杀菌药物。
它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保护、动物用药和人类健康领域。
3.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多杀菌素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XX%。
4. 市场驱动因素4.1 农业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多杀菌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药,对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4.2 医疗行业需求增长随着世界各地疾病的不断蔓延,对于抗菌药物的需求也在增加。
多杀菌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菌药物,对于抑制病菌的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4.3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增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杀菌素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为多杀菌素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
5. 市场挑战5.1 严格的监管要求多杀菌素作为一种药物,受到严格的监管要求。
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程序,增加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
5.2 技术创新压力由于多杀菌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这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6. 市场分析地区6.1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多杀菌素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和医疗行业较为发达,对多杀菌素的需求量较大。
6.2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多杀菌素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对于多杀菌素的需求快速增长。
6.3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对多杀菌素的需求量也较大,该地区的农业和医疗行业对于多杀菌素的应用广泛。
7. 市场竞争格局多杀菌素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和一些中小型企业。
2024年青霉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青霉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青霉胺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青霉胺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青霉胺市场概述青霉胺是当前全球农业杀菌剂市场中的重要产品之一。
由于其优良的杀菌效果和广泛适应性,青霉胺在许多农作物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青霉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青霉胺市场驱动因素农作物保护需求增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作物病害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青霉胺作为一种高效杀菌剂,能够有效控制多种病害,满足农作物保护的需求。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为青霉胺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遇。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增强了农作物的抗病性。
这进一步推动了对青霉胺等农药的需求增加。
新品种的开发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不断繁育与培育,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针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农药厂商正在开发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青霉胺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青霉胺市场存在的挑战环境和生态风险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
青霉胺作为一种杀菌剂,如果长期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青霉胺市场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青霉胺市场潜力的逐渐被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农药厂商进入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对于原有的青霉胺产品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利润空间的缩小。
青霉胺市场发展前景虽然青霉胺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未来,随着全球农作物保护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青霉胺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农药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结论青霉胺作为一种广谱的杀菌剂,在农作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青霉胺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并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
高分子抗菌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De eo m e t a d Pr s e t o l m e i t ir b a a e a s v lp n n o p c f Poy rc An i c o i l M tr l m i
S a ,GUO i- uHaiaa HI L n Jn y , r l b
a ra b od,a l a h a piain i  ̄ O S ie , a t atra c a ims n v u t n meh d .T e s wel s te p l t s n V c o U f d n i ce l me h ns a d e a ai to s h l b i l o p o lm n n fa tb ce a oy r i e eo me twee as eiw d rbe a d be d o nia trl p lme n d v lp n r lo rve e . i Ke r y wo d:Ania tra oy r t ce lp lme;De eo me t b i v lp n;Me h ns c a im;Ev lain meh d ;T e d au t to s rn o
甚 至 电机 等企业纷纷加 入. 本 最早使用 Zo i抗菌剂制 成的抗菌 除臭袜和抗 菌塑料. 日 e c m 由于抗菌效果 较好 , 很快被 日 本及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 0 8 6872 ) 作者 简介 : 兰, 师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日巴拉为通讯作者 哈
Ab t a t Th p p r n r d c s h d v lp n o t e n i a t r p lme i t e ln h me a d sr c: e a e i t u e t e e eo me t f h a t c e i o b l a oy r n h a d o n s
细菌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细菌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学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极强的适应性使其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存活和繁殖。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这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细菌学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从现状和展望两个方面,探讨细菌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细菌学研究的现状近年来,细菌学研究发展迅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透彻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对于开展微生物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化加速,抗生素的应用也大量增加,在人类和动物的医疗、农业、食品生产等领域频繁使用。
这导致了细菌抗药性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抗生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目前细菌学研究已经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特别是关于抗生素和细菌病原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1. 抗生素与抗药性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
抗生素和抗药性研究成为细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现新的抗生素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最可行的途径之一。
抗生素的发现可以从自然界中取材,如在化石化学物质、沙丘、土壤样品等中寻找新抗生素。
此外,基因工程、化学合成也是制造新抗生素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研究细菌耐药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耐药性研究,一方面可以研究细菌耐药性基因的调控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从基因控制转录、翻译的层面入手,找到细菌抗药性的机制,以便防治耐药菌株的影响。
2.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近年来,在微生物学领域,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十分热门。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内部群落数量可达10 14CFU。
肠道微生物组不仅参与人类代谢活动,包括发酵分解植物纤维、合成某些营养素从而参与人体代谢过程,还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紧密相连。
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界面与其他重要生理和代谢过程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2024年工业杀菌剂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工业杀菌剂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对工业杀菌剂市场进行了前景分析。
首先,介绍了工业杀菌剂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对工业杀菌剂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
接着,分析了工业杀菌剂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挑战。
最后,展望了工业杀菌剂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工业杀菌剂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学品。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杀菌剂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工业杀菌剂的分类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工业杀菌剂可以分为物理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两大类。
•物理杀菌剂:主要通过高温、高压、辐射等手段来杀灭微生物。
•化学杀菌剂:通过化学反应与细菌细胞结构相互作用,破坏细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达到杀菌的效果。
3. 工业杀菌剂市场的发展状况工业杀菌剂市场目前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工业生产中细菌和真菌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了工业杀菌剂市场的发展。
此外,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也对工业杀菌剂提出了较高的需求。
4. 工业杀菌剂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工业杀菌剂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污染治理需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工业杀菌剂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染治理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医疗行业需求:医疗行业对高效、低毒的工业杀菌剂需求很大,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制造技术和杀菌剂配方的研究不断推动市场的发展。
5. 工业杀菌剂市场的挑战虽然工业杀菌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环境和生态问题:工业杀菌剂的使用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研究。
•安全问题:一些工业杀菌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需要加强安全性评估和监控。
•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工业杀菌剂品牌,竞争激烈,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6. 工业杀菌剂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工业杀菌剂市场有望在未来持续增长。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生物杀菌剂的应用:生物杀菌剂具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特点,未来将成为工业杀菌剂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天然生物抗菌剂研究概况

酶 、乳过氧化物 酶等 。溶 菌酶对 人体 安全无 副作 用 ,其作 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 肽聚糖 中的 B一1 ,4糖苷键 。K .
H.Y u等认 为来 自 3种 鳞翅 目昆 虫 ( aei m l nl , G l r e oe a l a l l B m y oi ~ u ovlii o bxm r,A Scn o d)幼 虫血淋 巴的溶菌 酶对 v 革兰 氏阳性菌具有 很强 的抗性 ,对 革 兰氏阴性 菌也有 抑制 活性 。此外 ,酰胺 酶能 切 断细 菌细 胞壁 肽 聚糖 中 N M A 与肽 “ 尾” 之间的 N一 乙酰胞 壁酶一 L一 氨酸 键 ;内肽 丙
a ay e e e d n c o d n o t e rl td l e au e b t th me a d a r a .Re u t n ls s w r o e a c r ig t h e ae i r tr o h a o n b o d t sl s:T e su y s o e h tn tr l n ia tra h t d h w d ta au a l a t c e l y b i
温 、无残 留、无抗药性等优点 。 4 抗茵药物的作用机制 4 1 植物 源抗 菌剂抗菌机制 .
动物源抗菌剂有氨基酸类 、天 然肽类 、高分子糖 类等 , 资源十分丰 富。陈月开等 研究 了氨基 酸 的抗 菌活性 ,发
现半胱氨酸对金 黄色葡 萄球 菌具有 较强 的抑制作 用 。半胱 氨酸有 极强 的抗 氧化 作 用 ,推 断 其 抑 菌作 用 与 抗 氧化 性 有关 。 天然肽类抗 菌剂 ,目前 已成 为抗菌 剂 的研究 热点 。很 早 以前人们就知道 人奶 和牛奶 中含有 抗菌性 物质 ,如 溶菌
机制并非都是 独立 ,可 能会相 互影 响 ,一种机 制的反 应可 能会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影响 。 研究 者 对止痢草中的主要成分香芹 酚和百里 香酚 的 作用机制研究表 明 ,膜穿孔 和膜 黏合被 认为是 首要 的作用 模式 。香芹酚 和百里香 酚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其具有疏水 性 ,
1-抗菌素使用现状及问题

医学界抗菌素使用现状
使用抗菌素的频率过高1
– 我国各级医院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率达到甚至超 过50% – 世界卫生组织的同期数据是30%,而美国则为20%
使用过程中频繁更换抗菌素
– 抗菌素产生疗效一般要24~72小时甚至更长 – 如果使用某种抗菌素的疗效暂时不好,应当考虑到 剂量或/和疗程不足 – 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素的发展简史
大规模筛选抗菌素的时代到来
– 此后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相继发现了金霉素(1947),氯霉素 (1948)、土霉素(1950)、制霉菌素(1950)、红霉素(1952)、 卡那霉素(1958)等 – 从此,抗菌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
进入60年代后,人们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抗菌素的速 度明显放慢,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抗菌素的出现
– 发展为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等 多个大类 – 是在世界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 在我国常用药物应用总消费的40%左右
抗菌素的历史贡献
– 鼠疫、结核、痢疾等多种在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得以 控制 – 几十年来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 – 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宏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中国公众科技网
饲养业抗菌素使用现状
抗菌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
– 在环境中大量的抗菌素释放 – 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抗菌素在饲养业的不合理使用
– 不仅是我国的问题 – 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我国尤为严重
国外在解决饲养业抗菌素不合理使用方面已经走在了 我们的前头:
– 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 乐菌素磷等4种抗菌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自1999年7月1日起 禁止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纳米抗菌材料在我国木工行业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纳米抗菌材料在我国木工行业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纳米抗菌材料在木工行业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纳米材料对木材的抗菌性能,以及其在木工制品生产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引入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等抗菌材料,对木材进行涂层处理和掺杂改性,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评估其抗菌性能和抑菌机制。
结果表明,纳米抗菌材料能够有效抑制木材表面的细菌和真菌生长,提高木材的抗菌性能。
在实际应用方面,纳米抗菌材料被成功应用于木材保护、家具制造和室内装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抗菌效果。
然而,纳米抗菌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材料稳定性、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其性能和应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总的来说,纳米抗菌材料在中国木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木材的保护和品质提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纳米抗菌材料;木工行业;进展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环境的日益重视,纳米抗菌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木工行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对于抗菌性能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木材保护方法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木材表面易受污染和腐败,影响使用寿命和品质。
1 纳米抗菌材料概述纳米抗菌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度结构并具有抗菌性能的材料。
纳米尺度的特殊结构赋予了这些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常见的纳米抗菌材料包括纳米银(nanosilver)、纳米二氧化钛(nanotitanium dioxide)、纳米氧化锌(nanozinc oxide)等。
这些材料通常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表面,以及更强的抗菌性能。
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破坏细胞膜: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和活性表面能够与微生物的细胞膜接触并破坏其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从而杀死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9期 2006年9月 塑料工业
CHINA PLA nCS INDUSTRY
国内外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孙 洪 。夏 英 -,陈 莉 ,谭振宇 ,孟令懿 (1.大连轻工业学院材料系,辽宁大连116034;2.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3.宁波金海雅宝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614)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的种类、抗菌机理、研究现状及前景。指出复合型抗菌剂的研究与 应用必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复合抗菌剂;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314.24 5.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oo6}o9一OOOl一04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Agent at Home and Abroad SUN Hong ,XIA Ying ,CHEN Li ,TAN Zhen.yu ,MENG Ling.yi (1.Dept.of Mater.Eng,Dalian Institut of Light Industry,Dalian 116034,China;2.CoUege of Bio.&Food Technology, Dalian Insdtut of Li Industry,Dalian 1 16034,China;3.Ningbo Jinhai Albemarle Chemical Eng.Co.,lad.,Ningbo 315614,China) Abstract:The variety,the mechanism of antibacterial ac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organic,inorganic and compound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unding antibacterial agent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Keywords: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Compounding Antibacterial Agent; Research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随着高分子学科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及其制 品在工业、农业、交通和电子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 应用。然而,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常要加 入适宜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添加剂,致使其制品在使 用和存放过程中容易玷污并滋生大量的细菌、真菌等 有害微生物,从而成为疾病的重要传播源,危害着人 类的身体健康,也大大限制了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 各个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剂 制备出的抗菌材料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种 新兴功能材料自身具有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功 能,在其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切断人类与致病 菌的接触,减少疾病的传播。在抗菌材料被广泛利用 的趋势下,抗菌剂的研制与开发正成为高分子材料添 加助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抗菌剂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Ll J。 目前,已研制及应用的抗菌剂可归为:有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及复合抗菌剂三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的研究起步较早,制备工艺较成熟, 其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目前普遍认为 有机抗菌剂的杀菌作用机理是:带有正电荷的有机分 子链与细菌和霉菌的细胞膜表面阴离子结合或与巯基 反应,从而破坏有害微生物细胞膜的组成,使其细胞 内物质如:K 、DNA、RNA等泄漏,最终导致菌体 死亡,从而起到抑菌、杀菌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研制 的有机抗菌剂可以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 1.1天然有机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抗菌剂,它是从某 些动植物体内提取出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高分子有机 物。最常用的天然抗菌剂是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早在 1979年,Allan就指出,壳聚糖具有安全广谱的抗菌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A类),项目编号:051970 作者简介:夏英,女,1966年生,博士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的研究。xiaying961@sina.coi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塑 料 工 业 2006钲 性能【 。但是壳聚糖只在酸性领域内显示出抗菌活 性,这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l_3 J。为了更好的发 挥壳聚糖的抗菌活性,研究人员开始对其进行改性, 制备壳聚糖衍生物。四川大学的季莉等 4 J利用环氧丙 烷与壳聚糖反应制备出的羟丙基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溶 解性能,添加这种抗菌剂的涤纶织物能够具有较好的 抗菌和抗静电性能。张艳艳等人l_5 J采用异相合成法, 在壳聚糖分子结构中Ⅳ上引入季铵盐侧链,制备了 壳聚糖衍生物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HACC),其在室 温下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0%,具有较好的水溶 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兰州大学l_6 J通过对壳聚糖进行 Ⅳ一酰化改性发现,壳聚糖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使其不 溶于水溶液中。当壳聚糖分子中引入某些基团后,其 分子排列被破坏,取代度越大,破坏性越强,所以溶 解性越好。Huang R H等l_7 J通过化学修饰的手段制备 了壳聚糖硫酸盐及其衍生物,这种抗菌剂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等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果。Chung Y C等 J 制备了一系列的壳聚糖螯合物,实验发现,当pH值 小于6时,这类抗菌剂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性能,而 且抗菌活性会随着金属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同 时,壳聚糖及其螯合物在含有少量c原子的有机酸 溶剂中的抗菌效果比在无机酸溶剂中好。 天然抗菌剂的使用安全性很高,对人体无毒、无 刺激,已被用于制备高分子复合膜或研成粉末添加到 丁腈橡胶(NBR)或聚氨酯海绵中应用。但天然抗菌 剂的加工性能极差,高温下容易分解失效,从而使它 的应用受到限制。 1.2合成型有机抗菌剂 1.2.1低分子有机抗菌剂 低分子抗菌剂的品种主要有季铵盐、季膦盐、有 机锡、卤代胺和双胍盐类等。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 的是季铵盐类有机杀菌剂。Kourai H等人l-9 J早在1995 年就发表了关于含有不饱和烷基的季铵盐抗菌剂具有 高效、广谱抗菌活性的报道。2000年,Nagamune H 等人l_loJ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对环境友好的双季铵盐 抗菌剂。由于1个分子中有2个季铵盐离子,电荷密 度更高,因而比单季铵盐具有更强的抗细菌活性;并 且这些抗菌剂均由一cONH一和一cOO一、一S一连接 2个季氮离子,因此,在环境中能够降解成无毒的物 质,是一种理想的杀菌剂。2004年,郭志强l11 J利用 多种烷基胺制备出烷基氯化铵杀菌剂。发现烷基链上 碳原子数目为l2一l6的单烷基氯化铵具有较大的杀 菌作用,当碳原子数目为l4时,抗菌剂的杀菌作用 最强。 但是,近年来由于季铵盐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真 菌等有害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抗菌效果明显减弱。 1990年国外开始生产和使用新一代广谱、高效的烷 基季膦盐有机杀菌剂 。季膦盐杀菌剂的结构与季 铵盐类似,即季铵盐结构中的Ⅳ原子被P原子取代 所得。1993年,Kanazawa Al_l3J报道了一系列带有长烷 基链的三丁基膦化合物,当长烷基链碳数为l2、14、 l6、l8时,均对E.Coli和S.Aureus菌有高效、快速 的杀菌作用。Evans Rl_l 于2002年研究得到了一种新 型的季膦盐,结构如下:
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第9期 孙 洪等:国内外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结构式中R 基链的长短对抗菌能力影响较大。 当R,中碳原子数少于10或大于16时,抗菌剂对细 菌的抑制和杀死能力不大;而当碳原子数为l4时, 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最强。R2为苄基及其衍生物时抗 菌力比为甲基时高得多 l 。交联结构对高分子抗菌 剂的抗菌性能影响也非常大。“和Shen等人发现, 可溶性的高分子抗菌剂可以在溶液中将细菌杀灭,而 交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抗菌剂通过吸附来捕捉细菌, 这个过程是部分不可逆的E2o]。李凤艳等 2lj还考察了 交联结构对高分子抗菌剂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明。随着高分子载体交联度的升高,杀菌产品的杀菌 率明显降低。 高分子抗菌剂具有性能稳定,杀菌效果显著,不 挥发,易于加工、贮存,不会渗入人或动物表皮的优 点;虽然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具有 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 的重视。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的耐热性好、安全性高、适合添加到 需要较高加工温度的材料中发挥抗菌活性。根据杀菌 作用机理的不同,无机抗菌剂又可以分为溶出型和光 催化型两种。 2.1溶出型抗菌剂 溶出型无机抗菌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 换等方法将某些金属离子附载到多孔介质上制得的。 其杀菌机理是: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 膜时,因细胞膜带负电荷而与金属离子发生库仑吸 引,使两者牢固结合,导致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 入微生物内,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发生作 用,使蛋白质凝固,破坏微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并可 能干扰微生物DNA的合成,造成微生物丧失分裂殖 能力而死亡 l 。溶出型无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包括 以沸石、活性炭、羟基磷灰石等为载体的银、铜、锌 等金属离子无机抗菌剂。太原理工大学的侯文生等 人_2 以4A沸石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出的载银 沸石抗菌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性 能,并指出交换液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 pH值等对沸石的交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叶瑛等 人[∞]制备出的载铜蒙脱石无机抗菌剂能够在2 h内将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完全杀灭。徐光亮等人E24 J以 天然矿物斜发沸石为载体,利用干湿循环法成功制备 了一种高锌含量的无机抗菌剂;且锌含量为10.32% 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大于 99.9%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含有单一金属离子 的抗菌剂达到理想抗菌效果时,所需添加量较大,重 金属离子的含量较高;并且含银离子的抗菌剂极易被 氧化变色,影响产品的外观。因此近年来在多孔介质 上负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制备出的多组分无 机抗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赵月红等人 2 J研 制了以银离子为主要活性成分,并含有锌离子的无机 抗菌防霉剂,这种新型抗菌剂具有耐高温、抗变色、 高抗菌效率、长寿命的特点。俞波等 26J以13X沸石 为载体,利用复合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多组分无机 抗菌剂,多种抗菌离子间具有协同的抑菌作用和广谱 抑菌性,其相对抗菌强度优于阳性对照AGZ.330,且 成本较低。 2.2光催化型抗茵剂 光催化型无机抗菌剂的价格极为低廉,且无毒; 主要品种有锐钛型Ti02、ZnO、SiO2等。这类抗菌剂 的杀菌原理主要是基于光催化反应:当纳米无机抗菌 剂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可以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 的电子(e一)和带正电的空穴(h ),电子使空气中 的氧气还原成原子氧,空穴使空气中的水氧化成羟基 自由基,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和原子氧具有很强的化学 活性,能够氧化大多数致病细菌,生成CO,和H20, 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细菌。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纳 米TiO2和太阳光进行灭菌,他们将大肠杆菌和TiO 混 合液在大于380 nm的光线下照射,发现大肠杆菌以 级反应动力方程的速度被迅速杀死。北京化工大学 的徐瑞芬等[ ’J将纳米TiO 添加到塑料中,使抗菌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