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流反应器研究进展教材
化工基础 第八章 典型反应器

(10)滴流床反应器
实质是按传递过程的特征分类,相同结构反应器内物料具有相同流动、混和、
传质、传热等特征。
3 根据温度条件和传热方式分类 (1)根据温度条件分:等温、非等温式反应器。 (2)根据传热方式分:
绝热式: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外热式:由热载体供给或移走热量,
又有间壁传热式、直接传热式、外循环传热式之分。 蒸发传热式:靠挥发性反应物、产物、溶剂的蒸发移除热量。
直叶和弯曲叶。涡轮搅拌器速度较大,300~600r/min。
涡轮搅拌器的主要优点是当能量消耗不大时,搅拌效率较高,搅拌产生很强
的径向流。因此它适用于乳浊液、悬浮液等。
C、推进式搅拌器
推进式搅拌器,搅拌时能使物料在反应釜内循环流动,所起作用以容积循环 为主,剪切作用较小,上下翻腾效果良好。当需要有更大的流速时,反应釜内设 有导流筒。
第八章 典型反应器
§8.1 概述
任何化学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三个阶段: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 化学反应过程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 物理过程的原理和操作设备——《流体流动与传热》和《传质与分离技术》。 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和反应设备——《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属于化学反 应工程的范畴。 1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使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反应过程最优化。 (1)设计最优化:由给定的生产任务,确定反应器的型式和适宜的尺寸及 其相应的操作条件。 (2)操作最优化:在反应器投产运行之后,还必须根据各种因素和条件的 变化作相应的修正,以使它仍能处于最优的条件下操作。 2 研究内容 从实验室开发到工业生产存在放大效应。 在工业反应器中实际进行的过程不但包括有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各种物理过 程,如热量的传递、物质的流动、混和和传递等,所有这些传递过程使得反应器 内产生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从而影响反应的最终结果。 化学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在实验室的小反应器内进行,完全排除传递过程 的影响。 流动、传递过程对反应的影响 处理整个反应工程的问题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三传一反): a. 化学反应的规律(反应动力学); b. 传递过程的规律(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 c. 上述两者的结合。 3 研究作用 (1)反应器的合理选型
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进展6 a# H4 k7 @) c! '4 A, }+ k! E4 A摘要:本文介绍了固定床反应器控制的研究概况,从动力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动力学的模拟计算,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对固定床反应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7 B: G+ y- k3 u% u关键词:8 @! j0 Z4 t3 g" x' ?, F! '! U固定床反应器动力学模拟导热系数扩散反应8 A! {$ z* ]. y! H固定床反应器是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反应设备目前,大部分的催化过程是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如合成氨、三氧化硫合成、甲醇合成、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醉等. 与返混式的反应器(如流化床)相比,固定床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因此可用少量的催化剂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取较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催化剂不易磨损,可长期使用(除非失活).然而,反应器操作过程中所关心的质量指标如选择性等却对床层的温度分布存在高度的非线性依赖关系,因此温控问题就成为固定床反应器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固定床反应器的另一个弱点是催化剂的更换必须停产进行.随着催化剂的失活,将对过程的定态和动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操作条件也必须随之作适当调整.如何动态地确定操作条件,使反应器始终在最优条件下操作即进行优化控制同样是固定床反应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6 o7 Y+ I- ?1 Q- F因此,根据固定床反应器的控制指标,反应器的控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用于抑制过程扰动的常规控制和用于最大化某一经济函数或泛函的优化控制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常规控制中,不仅要考虑反应器操作安全性、维持高产率或高选择性等,同时还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的一部分,而这一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z) 。
由于固定床反应器不同的构造型式和操作方式,及其不同的动态特性,造成固定床反应器的控制方案很多,其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闭% ?. x$ h+ I3 t; \1 w+ C3 [; l) H, @6 O! f* h- a固定床反应器是过程控制领域的一大难题。
流动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的研究

流动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的研究随着化学研究进一步深入,流动反应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种反应体系中,反应混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形成的反应产品也不断变化。
这种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的研究成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化学反应一直以来都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催化剂通常是静态的,所以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条件调节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但是,这种传统反应体系却无法真正反映出许多化学反应在自然界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因为在自然界中,反应物和催化剂往往是处于流动状态的。
因此,流动反应体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流动反应体系中,反应物混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一连串的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也在不断地变化。
这种反应体系的研究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和流速等参数都在相互影响。
因此,化学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参数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流动反应体系中化学反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反应体系可以有效地模拟自然界中化学反应发生的情况,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另外,流动反应体系中的反应速率非常快,因为反应物处于流动状态,所以产生的反应产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带走,从而使得反应过程中产物的积累比较少。
这种快速的反应速率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准确地测量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机会。
在流动反应体系中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也需要准备一系列的实验设备。
首先,需要有一个反应器,用于混合和反应反应物。
这个反应器需要具备很好的流动性能,使得反应物可以顺利地流过反应器,并产生所需的反应。
其次,还需要配备实验室用的流量计,以便准确地控制反应物流速。
此外,还需要一个控制流量的装置和一个控制温度的装置,以帮助研究人员控制流动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条件。
最后,还需要一个分析仪器以便进行反应产物的分离和鉴别。
化学反应工程-11-第三章-均相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F (θ ) = F (t )
三、E (θ ) ~ θ 的特征
⑴存在一个最大值 E (θ )max
求最大值:
NN E (θ ) = θ N −1e − Nθ (N − 1)! dE (θ ) =0 dθ
NN dE (θ ) = θ N − 2 ⋅ (N − 1)e − Nθ − Nθ N −1e − Nθ dθ (N − 1)!
总结:
N =1 时
N =∞ 时
σ θ2 = 1
σ θ2 = 0
(CSTR )
(PFR )
例1有一管式反应装置经脉冲示踪法实验测得如下表所示的 数据: υ 0 = 0.8 m 3 / min , m = 80 kg
t (分)
CA kg / m3
0
2 6.5
4 12.5
6 12.5
8 10.0
10 5.0
示踪物作脉冲输入,根据以前知识,CA具有以下形式:
0 CA = ?
t < tP = t ≥ tP
(1 − f m )VR
v0
某时刻t时,对CSTR,对A作物料衡算
dn A dt dC A − υ 0 C A = f mVR dt M t = t P CA = f mV R v0 ⋅ 0 = v0 ⋅ C A +
t = tP t ≠ tP
对1、2、3三点作物料衡算 、 、 三点作物料衡算
I m v0 C Am + (1 − I m )v0 C AP = v0 C A
C A = I m C Am + (1 − I m )C AP
∞ E (t ) = 0
t =t = t≠t
f PV R v0
反应器流动模型

上述是造成非理想流动的几种常见原因,对一个流 动系统可能全部存在,也可能是其中的几种,甚至有 其它的原因。
返混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返混含义: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的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的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当考虑返混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反应器的 型式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可能造成返混的反应器,特别应当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增强。
➢ 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 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多釜串联的操作。当串联釜 数足够多时,连续多釜串联的操作性能就很接近理想置 换反应器的性能。(横向纵向?)
➢ 流化床 由于气泡运动造成气相和固相都存在严重的返混。为了 限制返混,对高径比较大的,常在其内部装置横向挡板 以减少返混;而对高径比较小的流化床反应器,则可设 置垂直管作为内部构件(横向纵向?)
反应器内浓度变化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 理想混合流动。
非理想流动
理想流动模型是二种极端状况下的流体流动,而实际的工 业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料流动模型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对于所有 偏离理想置换和理想混合的流动模式统称为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
种,其中重要的是__________。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________的操作
这些流动特征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率,直接影响 反应结果。所以,研究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模型是反应器选 型、计算和优化的基础。流动模型是对反应器中流体流动与 返混状态的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研究

化学反应工程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化学反应工程领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影响着工程实践的应用,也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最近的进展和应用,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反应工程领域的未来。
一、流态化床反应器的新应用流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设备,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和环境领域。
然而,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物流运动和化学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是一个挑战。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通过修改流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芳香烃加氢反应相互作用的有效控制。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流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化工反应器,可用于生产各种合成气和烃类产物。
这个研究为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床层反应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温燃烧过滤器的应用高温燃烧过滤器是一种创新的催化剂,其具有优异的耐温性和催化活性,可以有效地净化高温废气中的污染物。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温燃烧过滤器的应用已经延伸到了各种领域,如石油和天然气加工、汽车尾气处理和化学制品生产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的高温筛网式催化剂,用于高温燃烧过滤器中的催化剂载体。
这一新技术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同时也可降低催化剂的使用量和能源成本。
三、合成和催化反应的新工艺最近,化学反应工程领域中的新工艺也在迅速发展。
更具体地说,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多相反应工艺,用于生产高质量的化学品。
例如,新的合成和催化反应工艺可以将金属纳米颗粒和有机分子自集成到同一反应体系中,从而实现高效的催化反应。
这种新的反应工艺能够加速催化反应速率、提高产物选择性,并减少副产物生成。
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对化学反应工程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广泛使用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由于拥有极高的表面积可提高反应效率。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纳米级催化剂,如核壳型结构、中孔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在特定反应中都有着优秀的催化效果。
搅拌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CFD研究进展

近年 来 ,随着计 算 流体力 学 ( F ) 术 的迅 速 CD 技 发展 ,使 通过 C D模拟 的方法对气液体 系内速度 场、 F 温度场 、浓度场等详细信息获取成为可能 。对多相 流 反 应器内流体流动状况进行数值模拟 ,可望 预测 出不
同操作条 件下反应器 内流体 流动的细节 和湍流特性 , 很 大程度 上弥补 了 由于测试 手段限制的不足 ,为该类
反 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提供依据 。
茜(i ) V (p :: p i ‘ i)0 a+
速度 。
( 1 )
式 中P, j / ,b分别 为密度 、相含率 和相平均 i
1 搅拌反应器 内气液 两相流CF D模拟方法
目 对气液两相流模拟 主要有三类方法 [] 即: 前 1 - 2
第4 9卷第 1 期
2l 0 2年 2 月
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
Vb . N O.1 1 49 Fe 2 2 b. 01
P OC S Q P NT& P PNG R E SE UI ME I1
・
综 述
・
搅 拌反应器 内气 液两相流 的C D研 究进展 F
王嘉骏 , 李 良超 , 顾 雪萍, 冯连芳
离散 的颗粒 当成离散相处理 ,还将宏观连续 的流体相
临界气 泛转 速 、平 均 气含 率 、传 质特 性 等 。局 部特
性 包括湍 流强度 、湍 流尺度 、气 泡尺寸大 小及分 布、
局部相含 率、气体局部停 留时 间等 。许多研究通过对
宏 观特性 ,如搅拌功率 和平均气含率 的研究 ,得到一 些 经验关 联式 ,但这些关联式 只在一定条件 和装置下
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2剖析.

c3 1 exp(N )[1 1 N 1 (N )2 ]
c0
1! 2!
依此类推,有:
cN 1 exp( N )[1 1 N 1 (N )2 1 (N )3 ... 1 (N ) N1 ]
c0
1! 2!
3!
(N 1)!
由于 F ( ) cN ,故有:
55537410333741033反应器出口物料转化率平推流反应器0713全混流反应器0555凝集流模型0665多级混合模型0668轴向扩散模型0671轴向扩散模型开式0631第四节模型法进行均相反应过程计算小结一数学模型方法复习在反应过程计算中由于过程复杂很难直接进行定量计算通常采用近似法而目前最常用的就是数学模型法
0.1124
360
12.5
0.25
0.0754
480
10.0
0.20
0.0464
600
5.0
0.10
0.0136
720
2.5
0.05
0.0045
840
1.0
0.02
0.0012
960
0
0
0
1080
0
0
0
Σ
50
0.3347
xA
1
exp
0
kt
c
c
1
0.3347
0.6653
三、多级混合槽模型
dc1
d
Nc1
Nc0
c1 c0
1 exp( N )
dci
d
Nci
Nci1
dc2
d
N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流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 错流反应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设备,本文评述了错流反应器的发展现状以及常见错流反应器的特点。 关键字 错流 反应器
The develoment of the cross-flow reactor research Abstract The cross-flow reactor is an important equipment in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 flow reactor an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 reviewed. Key words cross- flow reactor
前言 错流反应器是为了对指定反应过程而设计的反应设备,必须对所面向的工艺目标、
反应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有足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目的反应器,另外,还必须结合生产实践的经验来进行优化和改进,本文介绍了部分常见错流反应器,具有一定参考性。
1.错流式生物滴滤反应器 1.1实验装置 例,错流式生物滴滤反应器净化甲苯废气实验装置。 配制的含甲苯废气由反应器左侧进气口进入,营养液通过自动控制。 生物滴滤法是近年来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净化方法。与常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相比,它具有生物量多,反应条件(pH值、湿度)易于控制,净化效率高,费用低且能耗少等特点。目前,对于生物滴滤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稳定的工况下填料的优选、目标污染物、反应机理、降解菌及生物膜等内容上。 生物滴滤法采用的传统的设备为生物滴滤塔,气、液在滴滤塔内顺流或逆流接触。 逆流操作方式在滤塔各段生物量分布和去除能力的均匀性上优于顺流方式,但其压力损失比较大。气体流速大时,逆流操作会发生液泛现象。不管采用顺流还是逆流的操作方式,滴滤塔内湿度和生物量分布的不均匀,均会降低滴滤塔的有效降解空间,增大设备体积和投资费用,给操作管理带来不便,进而限制了生物滴滤法在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 错流式生物滴滤反应器,气、液在生物滴滤反应器中错流接触,减少了营养液的流经高度,有效调节反应器内的湿度,解决了传统生物滴滤塔顺流或逆流带来的问题。
2.矩形错流移动床
2. 1实验装置 有机玻璃矩形错流移动床床体结构如下图所示。颗粒由上部进料口1进入床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下部出料口6流出,气相通过左右两侧的气室4和9水平穿过移动床,与颗粒发生错流运动。 错流移动床具有压降低、颗粒可循环再生和连续操作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工艺过程中但错流移动床内存在两个制约其操作的瓶颈—空腔和贴壁。空腔和贴壁的出现与气固两相流动有关,且影响了床体的压降分布和操作弹性。众多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各种空腔和贴壁的产生条件,并利用散料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空腔尺寸、贴壁厚度的压降模型,但其应用范围受限于实验条件。
3.错流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是石化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反应器,一般根据管外载热体流动方向与反应管所成的角度,进一步分为平行流和错流两种。管内走反应气体,管外走载热体(如熔盐、水或有机物),载热体在泵动力推动下,经反应器的分流环形通道进入反应器内部,与反应管进行热交换后经合流环形通道流出反应器。 为了提高管外载热体的换热能力,反应器内常设置各种形式的内部结构,如弓形挡板、三弓挡板和圆盘一圆环挡板,使流体横向流过反应管,以提高管外传热系数,强化流体混合效果。圆盘一圆环挡板是错流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最为典型的一种。
固定床反应器在化学工业以及石油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甲醇制汽油、甲醇制丙烯、正丁烷制顺配、邻二甲苯制苯配蒸汽重整甲醇合成、环氧乙烷制备、费托合成(F-T),等反应过程通常都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这些过程都是强放热过程,控制反应温度是维持较高反应转化率以及选择性的关键,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热量需要及时从床层中移除,因而反应器选型、设计以及监控对这些过程至关重要。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过多根反应管并联,在管内装填催化剂进行反应,冷却介质在管外流动进行移热,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相对于普通固定床反应器传热面积更大,更加适合放热量大的反应过程。此外还可以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串联组合,形成多级固定床反应器,分段控制反应器的温度。
3.1错流反应器结构 下图所示反应器结构,冷却介质从反应器上端以及下端同时进入,在反应器中段流出。该结构可以在反应器进口位置避免冷却介质逆流引起的热反馈,而在反应器下游提供热反馈。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是用于进行强放热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主要反应器,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操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实现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提高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是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重要议题。
4错流旋转填料床 气液两相流间的质量传递、能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等过程是石油、化工、环保、能源、材料等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在这些工业生产中经常安装板式塔、填料塔等塔设备作为传质和反应的设备。而液体在塔设备内的通常是在重力场作用下自上而下流过塔板或填料实现传质过程的,由于重力场较小,液膜流动缓慢,使得液体体积传质系数较小,造成塔设备空间利用率低,为了达到预定的处理目标,需采用大体积的塔设备,导致在设备上的一次性投资过大,以及后续花费在设备能耗、维修、占地面积上的相关费用也相应增加,阻碍了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气液两相流的传质效率,促进设备尺寸的减小,使用较低的能耗成当今研究传质设备的核心问题。
4.1超重力技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宇航局(NASA)在太空失重情况下,研究了两相间 气液传质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气液两相间的质量传递在零重力状态下是不可能发生的,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几乎为零。根据这一现象英国ICI公司的研究人员受到启发,成功的研发了一种高传质效率的气液传质设备—超重力旋转床,引发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将其推广到了液一液、液一固和气一液一固等化工领域。 在超重力环境中,液体被撕裂为较小液滴而获得了大的比表面积,并且相间传质效率均比自然重力场下的要快很多,气一液两相间传质速率在超重力设备中比传统塔增加1~3个数量级,利用旋转产生远重力场的离心加速力场的技术统称为超重力技术。 超重力技术是一项增强传质、传热过程的先进技术,适用于石油、化工、环保、能源、材料等工业领域。该技术运用远大于重力的离心力作用于多相流从而达到增强传质、 传热过程的目的。 将超重力技术结合填料床就产生了“超重力旋转填料床”。液体通过该设备填料层时,被高度分散、混合,获得非常高的湍动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传质、传热效果,缩小生产设备尺寸,降低运行能耗。历经多年的研究实践发现,超重力旋转填料床是一种能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设备。与传统填料塔设备相比,该设备高度缩减至传统填料塔的十分之一,直径缩减到五分之一,制造设备的时间和成本皆减少了一半,但气一液分离效果与传统填料塔相当。 4.1.1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的结构及原理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ked Bed,简称RPB)是通过填料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场来实现超重力场的环境,也称为超重机。 旋转填料床主要结构包括固定的圆筒形壳体、液体分布器以及填料转子等组成,填料转子是设备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旋转切割液体,促进多相流间的接触和微观混合。 旋转填料床一般可用来处理气一液、液一液两相或气一液一固三相物系。旋转填料床的结构有很多种,按操作方式或气液流动的方向,可分为逆流、并流与错流三类旋转填料床。
4.2气液错流立式旋转填料床结构图 错流旋转填料床是专用于气液接触的超重力设备,液体由分布器均匀喷淋到填料内圈,沿填料径向向外圈运动,由重力作用摔向壳壁后向下由液体出口排出;气体从气体进口进入旋转填料床下腔后,沿填料层轴向穿过,与液体进行错流接触后,由气体出口排出。
4.2.1旋转填料床的特点主要如下. (1)与传统塔设备相比,传质效果得到显著强化,传质单元高度仅有(1 ~3) cm,降低(1~2)个数量级,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增加(1~3)个数量级,设备尺寸缩小10倍以上。 (2)单个传质单元的气相压降小小于普通填料塔设备,使气相输送动力减小,节约能耗。 (3)离心作用远大于重力,使气液在很大的通量下也不产生液泛。 (4)停留时间短,持液量小,可应用于处理热敏性、贵重及有毒的物料,也可用于某些快速反应过程。 (5)设备体积小,质量轻,维修方便,开停车容易,易于操作适合多种场合使用。占地面积小,大大节约了基建投资。 (6)不足之处是,旋转填料床的动平衡和气液密封技术要求高,需从机械制造方面去研究解决。 4.2.2旋转填料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英国ICI公司提出了超重力旋转床技术后,该领域的研 究工作迅速发展了起来。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大学和公司都对旋转填料床进行了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其应用研究的领域不断的被拓展。旋转填料床的主要应用方面有,气体吸收、硫化氢的脱除、含氮废气的治理、气体吹脱、除尘等等。 在旋转填料床的诸多应用当中,气体吸收、吹脱、除尘等两相接触过程是工业中最 常见、应用前景很好的领域,这领域中处理的气量一般要求较大,所以对设备的处理能力、投资及运行费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问题都集中于气相输送动力大小。 根据旋转填料床的结构特点,错流形式的旋转填料床比逆流旋转填料床更适合于这些方面。原因是,逆流旋转填料床气体从外圈沿径向流向内圈,流体通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导致气速急速变大,形成了很高的形体阻力,并且需克服较大的离心阻力;而错流旋转填料床气体沿填料水平面通过,流通横截面积不变,且流向与离心阻力垂直无需克服,因此错流旋转填料床适用于大气量的气液传质过程 。
4.3多级错流旋转填料床 错流旋转填料床在应用于气体吸收、吹脱、除尘等单元过程的工业应用过程中,具有气体处理能力大、压降低、液相传质系数高、设备体积小、投资省等优点;但现有结构的错流旋转填料床对强化气相传质效果不明显,不适用于气一液膜,特别是气膜控制的传质过程。气体在通过填料床层时,停留时间短,且由于离心作用,气体呈高速螺旋式上升通过填料的上端,减少了气液在填料内缘接触机率,使得传质效果减低。 针对这些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多级错流旋转填料床,其核心思想是强化气相传质作用、增加气液接触的时间、避免旋转气流引起的气液接触机率降低,将原来的单层填料设计成三层填料,即上、下两层旋转,中间层静止,起到强烈扰动气流,从而减小气旋,达强化气相传质的作用。